本文目录一览:
- 1、「秒懂百科」一分钟读懂中医入门歌诀
- 2、中医必背歌诀三字经
- 3、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 4、中医十二经脉歌诀
- 5、中医入门要背哪些歌诀?
- 6、中药歌诀顺口溜是什么
- 7、【中医知识】中医四诊,记忆歌诀
- 8、十八味反药歌是初学中医者必须掌握的,请问那位先生知道?
- 9、八纲辨证入门必背口诀
- 10、中医入门必读歌诀的作品目录
「秒懂百科」一分钟读懂中医入门歌诀
中医必背歌诀三字经
中医必背歌诀三字经如下:
1、中基大纲:哲精气血津液神,藏象五六奇恒伸。经络经奇别筋皮,因淫疠情食劳理。发即徐伏继合复,病机邪阴精五津。防治则正反标本,阴阳调理制三因。
2、绪论:中医理论初形成,内难神农伤寒经。晋王叔和脉经许,甫谧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隋元方,千金百科思邈成。南宋陈言三因极。
金元刘张李朱声。完素寒凉六化火,从正三法攻邪正。东垣脾胃来补土,震亨滋阴相火宁。景岳献可重命门,温病成熟于明清。又可温疫缘口鼻,天(士)温热卫气营血。薛雪湿热因传变,鞠通条辨三焦明。医学全书百家出,清任瘀血改错灵。
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中医特点须记清,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自然社会人一体,季节昼夜与地域。辨证辨因位性势,论治证法方药出。同病异治异病同,辨证辨病结合用。
4、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哲学三基础,精气阴阳与五行。
5、阴阳:阴阳对立与统一,属性相对互转化。比较对象又不同,复有阴阳无限分。基本内容六个记,对立制约互根用。交感互藏与消长,转化自和与平衡。此处原文需分辨,治则更应合与前。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如下:
1、五行脏腑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2、五行归属歌:肝、胆、目、筋、爪、筋骨皆属木;心、小肠、舌、血脉皆属火;脾、胃、口、肉、腹皆属土;肺、大肠、鼻、皮毛皆属金;肾、膀胱、耳、骨、髓、脑皆属水。
3、五行相乘相侮歌:木旺乘土,土旺反侮金;金旺乘水,水旺反侮火;火旺乘土,土旺反侮水;水旺乘金,金旺反侮木。
4、五行经络歌:肝属木,胆与肝合,目与肝合;心属火,小肠与心合,舌与心合;脾属土,胃与脾合,口与脾合;肺属金,大肠与肺合,鼻与肺合;肾属水,膀胱与肾合,耳与肾合。
5、五行养生歌: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心宜宁静而恶躁扰,脾喜健运而恶湿滞,肺宜清肃而恶热邪,肾宜藏精而恶燥气。
6、五行五味歌: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7、五行五色歌:青入肝,赤入心,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
8、五行五音歌:角音为木,徵音为火,宫音为土,商音为金,羽音为水。
9、五行情志歌: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中医入门的方法:
1、阅读经典著作: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可以阅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书籍。
2、学习基础课程: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构建中医理论体系。
3、学习针灸学:了解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参考《针灸学》、《针灸大成》等书籍。
4、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了解中医在不同领域的临床应用。
5、实践操作:学习把脉、针灸等中医技能,通过实践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6、了解现代中医研究进展:关注现代中医学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了解中医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
7、交流与分享:加入中医学习群组,与同行交流心得,互相学习和促进。
8、坚持学习:中医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需要长期坚持学习,不断深化理解和应用能力。
9、学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和技巧,如食疗、推拿、气功等。
10、参加中医培训班或课程: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参加中医培训班或课程,系统学习中医知识。
中医十二经脉歌诀
十二经脉歌诀必背如下:
1、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
2、手阳明大肠经:手阳盯森巧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颙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3、足阳明胃经: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凯键,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
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历兑经穴终。
4、足太阴脾春首经: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穴,血海箕门冲门开,府舍腹结大横排,腹春首哀食窦连天溪,胸乡周荣大包随。
5、手少阴心经: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6、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首,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肩贞偶,臑俞天宗连秉风,盯森巧曲垣肩外肩中走,天窗天容上颧髎,听宫耳前珠旁凯键取。
中医入门要背哪些歌诀?
汤头歌,药性赋,医学三字经,医宗金鉴,频湖脉学。滚瓜烂熟后,再看: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金元四大家,温病条辨,然后跟着师傅临床,在临床上细心体会。便是中医了。这样的学法,聪明的要七年,差点的要十年往上。可不是闹得玩的。
可先背四小经典: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频湖脉学。药性歌括也可以背背。我这有电子版(word)的。
先背药性赋,汤头歌诀,频湖脉学!
其次,找本中医学概要看熟!
再次,学习中医内科,温病条辨,中医妇科,中医外科!
最后,临床积累!
基本上就可以了!想要精就要博览群书,还要少少天赋!
http://hi.baidu.com/医学空间站
中药歌诀顺口溜是什么
中药歌诀顺口溜是:
患了感冒全身痛,山芝麻叶配贯众。
田园山边鱼腥草,肺热痰稠咳嗽好。
家里常备有硫磺,全把疥虫消灭光。
树下生长不出林,肺痨煎服可太平。
红眼病难见青天,请君急用穿心莲。
家中常种榄核莲,炎症痧麻用水煎。
五指毛桃真是好,强筋壮骨功效高。
人们阴部生了疮,快找兽类胆汁放。
洗手果树叶有用,皮炎疮疖外洗用。
山沟生长土砂仁,理气止痛健胃平。
生姜辛温户户种,风寒感冒必需用。
宽筋藤舒筋活络,关节僵硬用得着。
性味微温七叶莲,风湿跌打痛用先。
村边生长益母草,妇科诸证少不了。
茵陈又配木黄连,清热解毒治肝炎。
山坡生长叶上花,骨折风湿可用它。
家中常备葫芦茶,外感诸热要用它。
人们扭伤和跌打,离不开用四块瓦。
骨碎补和杜仲皮,接筋接骨用及时。
靖西种有山楂果,消食健胃用处多。
家中备有岩黄连,能治癌症和消炎。
村边生长矮陀陀,跌打风湿用得着。
谁人认得千里光,全家不怕生脓疮。
家种七叶一枝花,毒蛇咬伤不怕它。
风湿两脚分不开,请君服用走马胎。
家里种有叶上花,那里还怕骨开叉。
黑墨草到处都有,止血凉血不用愁。
内容简介
《中药歌诀》内容简介:背书,还要早下手。主要为国泰安康,大济济于世!姜春华说:“趁年轻记忆好,读熟了将来大有用处。”许多老一代的中医,在早年背熟的医书,到了老年不仅仍能成诵。
而且以此为乐,如邓铁涛的先父邓梦觉先生,到了晚年仍把经常背诵《内经》作为一种乐趣,真可谓终身受益。彭履祥就深有体会:“早年熟读的理法方药内容,不仅长期不忘,随着反复运用,认识更能不断加深。”
相反,读书很马虎,记不住自然用不上。正如程门雪所说:“若非烂熟于胸中,安能应变于俄顷。”《医宗金鉴·凡例》说:“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中医知识】中医四诊,记忆歌诀
从去年开始,中医医师技能考试越来越注重中医四诊的考查。那么,中医四诊到底考察哪些内容呢?岐黄君给大家分享一篇中医四诊的记忆歌诀,希望对大家复习有所帮助。
所谓“望诊”,就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
? “神”是精神、神气状态;
? “色”是五脏气血的外在荣枯色泽的表现;
? “形”是形体丰实虚弱的征象;
? “态”是动态的灵活呆滞的表现。
这就是对病人面目、口、鼻、齿、舌和苔、四肢、皮肤进行观察,以了解病人的“神”。扁鹊很重视也很善于望诊,把它列为四诊之首。
所谓“闻诊”,是指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的声动,还要以鼻闻病人的体味、口臭、痰涕、大小便发出的气味。
所谓“问诊”,就是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胸腹、耳、口等各种状况。
扁鹊在总结前人诊法的基础上,又发明创造了“切诊法”。《史记》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司马迁为名医立传,扁鹊居首,可见司马迁对扁鹊的尊敬和对切诊法的重视。
所谓“切诊”,就是脉诊和触诊。脉诊就是切脉,掌握脉象。触诊,就是以手触按病人的体表病颁部分,察看病人的体温、硬软、拒按或喜按等,以助诊断。
望诊歌
春夏秋冬长夏时,青赤白黑黄随宜。 左肝右肺形呈颊,心额肾颐鼻主脾。 五脏五窍相对应,生吉克凶合时机。 肝目心舌肺开鼻,肾耳脾口呵相推。 颜色枯泽分新旧,隐隐微黄是愈期。
闻诊歌
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 肺金忧虑形为哭,肾主呻吟恐亦多。 言语粗细强弱视,举止动静阴阳别。 脚步传音体传气,盛衰死生细琢磨。
问诊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问经产带,天花麻疹儿科见。 生辰八字阴阳宅,时空往来虔占验。
切诊歌
左寸为心关属肝,右寸为肺关属脾。 两尺还归肾命门,上中下焦前后随。 沉里浮表分阴阳,迟寒数热要细思。 细虚大实应有别,短弱长盛八纲知。
十八味反药歌是初学中医者必须掌握的,请问那位先生知道?
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注: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芨、白蔹。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藜芦反细辛、芍药、人参、沙参、苦参、丹参、玄参。指有些药物同时使用,易发生剧烈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这种情况称为药物的相反。
光是十八反还是不够的,还要知道十九畏。和妇女妊娠禁忌药!十八反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药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中药的妊娠禁忌歌诀:
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
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
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与“蛰”虫。
(注:其中“蛰”为谐音代替字,原字是“庶”字下面加个“虫”字,正音读“这”,因为输入法中实在找不到那个字,请原谅!)
根据药物对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类。
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
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八纲辨证入门必背口诀
八纲辨证入门必背口诀如下:
八纲辨证中的八纲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纲领。
八纲辨证是从各种辨证方法中概括出来的,用于分析各种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临床各种辨证方法的纲领。病位的浅深—表里,病邪的性质—寒热,邪正的盛衰—虚实,病证的类别—阴阳。
注意:
八纲辨证方法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个纲是中医常用的诊断辨证方法。其中阴和阳是总纲。属阴的病多在里,属寒、属虚;属阳的病多在表,属热、属实。例如,面色苍白、语声低微、饮食减少,身寒足冷、脉弱无力等属阴症;面色潮红、烦而多言、便秘溺赤、身热足暖、脉洪有力等属阳症。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个纲是中医常用的诊断辨证方法表和里是鉴别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例如,属表的病在皮毛,四肢酸痛,脉沉苔黄。寒热虚实是鉴别疾病属性的另外四个纲领。
如唇淡舌嫩、小便清长属寒,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属热;体弱气短、头晕盗汗属虚。头痛身痛,腹满气逆属实。八纲辨证方法必须结合脏腑辨证和其他诊断方法才能深入细致地把握病情,做出正确诊断。
中医入门必读歌诀的作品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伤寒 第一节 伤寒心法要诀 第二章 温病 第一节 温病条辨症方歌括 第二节 湿热论歌括 第三章 内科 第一节 杂病心法要诀 第二节 医学三字经 第三节 医宗说约歌诀 第四章 妇科 第一节 妇科心法要诀 第二节 妇人经产杂病歌 第三节 傅氏女科歌诀 第四节 邵氏女科歌诀 第五章 儿科 第一节 幼科杂病心法要诀 第二节 小儿病三字经 第三节 万氏儿科歌赋 第六章 外科 第一节 外科心法要诀 第二节 外科三字经 附录《外科三字经》用丸丹膏散方 第三节 外科六气感证歌 第七章 针灸 第一节 刺灸心法要诀 第二节 针灸大成歌赋 第八章 眼科 第一节 眼科心法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