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是指阳历吗,农历指的是阴历还是阳历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6 14:38:18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农历是指阳历吗

书本上的农历就是我们平日里所说的阴历 也就是农历和阴历的意思是一样的
怎么区分农历和阳历?一起来看看吧
农历不是指阳历;

农历是指阳历吗

不是。农历也称为夏历、阴历、旧历、华历、中历,农历是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的一种阴阳合历历法。农历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把一个太阳回归年划分为24段,形成二十四节气。
农历是指阳历吗 农历的每个月份都有不同的别称,如正月也称为端月、元月,二月可称为杏月、花月,十二月称为腊月、季冬等。
农历是兼顾了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农历历月的天数只有29日和30日两种。
农历的每月初一日称作朔日,每月的最后一天则称作晦日,故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作大晦日、年除日。

农历指的是阴历还是阳历

农历指的是阴历。
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农历是在阴历基础上加入了阳历的一种阴阳合历。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主要指按月球的月相周期变化来安排的历法,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也被称为旧历、汉历、古历等。阳历又称为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

阳历是农历吗

阳历不是农历,阳历以元旦,即每年的1月1日,作为新年伊始;阴历以正月初一春节作为新年伊始。
我们现在都已经习惯用阳历了,现在很多人过生日都是按照阳历来的,不过老一辈的人还是习惯用农历。那么我们常说的阳历是农历吗?下面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详细内容 01 阳历不是农历,阳历,也称公历,是现在大多数国家都在使用的历法,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即一个回归年为一年。阳历以元旦,即每年的1月1日,作为新年伊始。
02 阴历,是根据月相周期来制定的历法,以月亮绕行地球一周为一个月,十二个阴历月为一年。通过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阴历以正月初一春节作为新年伊始。
03 农历,也称夏历,相传我们的祖先在夏代就使用这种历法。以干支记年,以月相周期来定月,这点与阴历相同;设置24节气反映季节变化,这点与阳历有相似的特征,所以夏历又称阴阳历。干支纪年是以每年的立春作为分界的。
04 中国传统的历法是结合了阳历和阴历的一种阴阳历。它用置闰法填补了阴、阳历的时间差,又用阳历的规律制定了安排农事的二十四节气。
05 除了清明节之外,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都是根据阴历设置的,比如中秋节是阴历八月十五。

我国的农历到底是什么历,,阳历还是阴阳历

这个常识问题其实大多数人默认为阴历,但其实 我国的农历属于“阴阳历”,通过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和回归年相适。也不知道阴历是怎么传成农历的,目前貌似只有一个教沿用。
农历就是阴历 一个意思 阳历就是公历
农历是阴历
公历是农历还是阳历
阴阳历。
“很多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事实上并非如此。”我国农历官方出版机构——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室傅燕宁傅燕宁介绍,农历又称华历、夏历、国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它实际上属于阴阳历。
大家熟知的阳历,就是“太阳历”,是依据太阳的变化,即地球绕太阳运动时,人在地球上所观测到的太阳的变化来编订的历法,以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设定为一年;
阴历,就是“月亮历”,是根据月亮的变化来编订的历法,以月亮经历一次从圆到缺的循环为一个月;农历则兼顾了太阳和月亮的双重变化,属“阴阳合历”,是我国古代人民独创的历法。
扩展资料:
我国的农历属于阴阳历的原因:
农历之所以又“阴”又“阳”,这与我国古代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农历是随着农业生产实践积累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典籍中就有“钦若昊天,敬授民时”的记载,这说明古人通过观测天象来洞察自然界现象,以发现规律,编成历法,指导农事活动。
古代中国人可能先观测到了月亮的变化,因为月亮的圆缺更加直观,信息更易于捕捉。但同时,我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当时的农业生产完全靠天吃饭,需要严格掌握气候变化的年周期,而这极大依赖于太阳的变化规律。因此,古代人需要制作一个既包含月亮变化又包含太阳变化的历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农历鸡年共384天 将现“一年两头春”现象

一个人的生日,怎么区分阴历阳历的呢?

你在哪年哪月哪号出生的日期就是你的阳历生日,而在那天出生的日期下会有阴历标注便是你的阴历生日,去问你父母就知道了。比如今天2017年8月14号就是阳历,而在这天阳历下阴历就是闰6月23号
身份证上的就是阳历的。
阴历阳历农历怎么区分的
先过阳历再过阴历
农历就是阴历,阳历即是指公历。在日历表上面,阿拉伯数字所表示的为阳历的日期,汉字表示的为阴历的日期。
阳历过得比较快,而阴历过得比较慢。例如,19年阳历的1月1日,称之为元旦,也称之为阳历年,而此时阴历才刚刚到十一月二十六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使用的历法是公历(阳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因此,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是阳历,医院出具的出生日期证明也是阳历,凡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公文,证明都使用阳历。也就是说出生的那天是几月几号,而不是常说的农历(阴历)几月初几。
扩展资料
实岁与虚岁
实岁:准确的年龄计算方法,为法律所采纳,以胎儿诞出母体之日起算,出生算0岁,以后每跨一次生日就加一岁。
虚岁:不同地方有不同算法,大抵为胎儿诞出母体之日时即算“1岁”,以后每跨一次农历新年就加一岁。
东亚传统
周岁是婴儿出生后过的第一个生日,传统上会有特定的庆祝活动,称为周岁庆,会举行抓周。老年人喜欢隆重庆祝整十整五或一些特殊意义数字的岁数的生日,称为“做寿”,如五十大寿、六十大寿、六六大寿(66岁生日)等等。

阴历是农历还是公历

农历指的是阴历还是阳历 当然是阴历了。阴历又称太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农业气象学中,阴历俗称农历、殷历、古历、旧历,是指中国传统上使用的夏历。而在天文学中认为夏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

农历是指的阴历还是阳历的 阴历

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阴历和农历哪个快?什么是农历,公历? 农历是阴历亲,农历是中国的季节,公历是世界公认的季度

公历是否俗称阴历还是阳历? 公历俗称阳历,农历俗称阴历

阴历和阳历的区别? 你好。
阳历也叫公历,来源于西方。比如算星座时、就是按照阳历(公历)计算的。
阴历也叫农历,来源于我们中国。
比如我们俗称的八月十五中秋节、清明节、七夕、春节、就是按照农历来计算的。而元旦、和西方的情人节(2.14)和圣诞节、国庆节、建军节、党的生日、都是按照公历来计算的。
他们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阳历是国际通用的,而农历是我们中国特有的。
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妙。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阳历每年分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规定7月以前,单月为大月,双月为小月;8月以后,双月为大月,而单月为小月。每年所余的5小时48分46秒,只至四年约满一天,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里,这一年叫闰年,所以闰年的2月有29天。
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新历法,就是所谓阴阳台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叫农历或阴钉)就是这种阴阳合历。它跟阴历一样,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阴历约每过二三年多有一个闰月。
可能比较繁多,如果想真的了解。希望你耐心的阅读。谢谢。
谢谢采纳呢。

日历过得快的是农历还是阳历或者是阴历 日历里的阳历要比阴历快,农历指的是阴历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阳历是什么?和农历一样吗? 公历和农历不一样.我国目前使用的有公历(又叫阳历)和农历(又叫阴阳历)两种. 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比回归年短0.2422天,叫做平年.这样,4年就要相差23小时15分4秒(5小时48分46秒×4),接近一天,把这一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是366天,叫做闰年.但这样一来,每4年又多算了44分56秒,每400年就要多算3天2小时53分20秒(44分56秒×100),所以每400年应少增加3天.为了便于计算,就作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
我国目前使用的有公历(又叫阳历)和农历(又叫阴历)两种. 我国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使用农历.农历一年中有时是12个月,有时是13个月,但13个月中有一个月称为闰月,如闰七月,闰三月等,不算在正常月序之内.因为12个朔望月为354.3672天(29.5306×12),与回归年相差11天,过3年就相差30多天,所以过3年后就加一个闰月来消除这种误差,这样这一年就有13个月.我国南北朝时代,天文学家祖冲之发现,如果在19年中插入7个闰月,就和19个回归年几乎相等,这就是19年7闰.这个发现要比古希腊人早160多年.
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主要依据的叫“阳历”,以月亮圆缺为主要依据的叫“阴历”,两者兼备的叫“阴阳历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一年四季是按农历还是阳历来区分的? 一般都是按节气来分,立春就是春 夏秋冬类推
还有几种分法
对四季的划分,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天文划分法 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为此,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2.气象划分法 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划分法 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为春季开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开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为秋季开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为冬季开始。
4.农历划分法 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
上述几种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全国各地都在同一天进入同一个季节,这与我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例如,按照上述划分方法,3月份已属春季,这时的长江以南地区的确是桃红柳绿,春意正浓;而黑龙江的北部却是寒风凛冽,冰天雪地,毫无春意;海南岛的人们则已穿单衣过夏天了。为使四季划分能与各地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生活节奏相吻合,气象部门采取了候温划分四季法。
5.候温划分法
这种划互法是以候(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温度指标。当候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时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时为冬季开始,候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为春秋季。从10℃升到22℃是春季,从22℃降到10℃是秋季

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农历又叫殷历,因为是殷商时期传下的历法。也有华历,夏历,中历的说法。它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它是阴阳合历。
因为农历有指导农耕的作用,而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阳历的部分。
而农历的每年又不固定,这就是阴历的部分。
阴历靠观测月亮,一个月相为一“月”,为了计时方便,十二个月是一年。
阳历则是观测太阳,一个日相为一年,同样为了计时方便,将它分为十二月。
因为农历要指导农耕,所以它的主体是阳历,在此基础上添加阴历计时。所以在制定历法时某年的日相长短和并不是十二个月相,这时就会有闰月。
我们常听有人说:“我的生日不是阳历的,而是阴历的。”这句话的问题是,把阴历和农历混为一谈了。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我的生日不是阳历的,而是农历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把阴历和农历混用,误认为阴历和农历是一回事。我国现在使用的历法是阳历和农历,而不是阴历。
那么,阴历和农历,还有阳历,这3种历法有什么区别?
先说说阳历。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开始采用西方的公历,也就是阳历(又叫太阳历)。阳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规律制定的。地球每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围绕太阳公转1周,称为1个阳历年(“回归年”)。阳历年规定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份28天或29天),1年12个月共365天或366天。
阴历是根据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月亮也叫“太阴”,所以阴历也叫太阴历。阴历的1个月叫作“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看不见月亮),十五为望日(满月)。“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所谓“月有阴晴圆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阴历月份以朔望月长度29.5306天为基础,为了避免有小数,所以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阴历中连续2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月连续4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不难看出,1个阴历年要比1个阳历年的天数少11天左右,3年下来就少了1个多月。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时序和天时错乱的现象,例如,阴历年某年春节为寒冷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春节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那是很别扭的。
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过,因为中国的历法中有一项伟大的发明叫“置闰法”。每19年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1年383天或384天,称为闰年。比如2016年、2020年都是闰年。陆游的《蜗舍》中就有“麦因多雨损,蚕遇闰年迟”的诗句。这种颇具中国特色,设置了闰月、兼顾了阴历和阳历的历法叫“阴阳合历”,学名叫“农历”。我国从夏朝开始使用农历,所以农历又叫夏历。
那么,多长时间加1个闰月呢?经过计算,每3年中加1个闰月,每5年中加2个闰月,每7年中加3个闰月……每19年中加7个闰月。19年中加7个闰月后,误差消除得只差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阳历和农历基本同步了。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阳历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阳历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这样,农历就具有了保持阳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农历闰月的设置与二十四节气有关。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阳历制定的,阳历每个月固定有2个节气(前一个叫“节气”,后一个叫“中气”)。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并不固定,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一般每过2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1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1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可见,农历闰哪个月,完全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需要指出的是,农历闰月的安插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对闰月的安插也不尽相同。秦代以前,有一些时候是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作“十三月”。汉初将闰月放在九月后,叫作“后九月”。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又规定不含中气的月份为前一个月的闰月,用上个月的名称,再加上一个“闰”字,直到现在仍沿用这个规定。天文部门统计还发现,闰月的分布并无规律性。
农历是阴历不是阳历。
农历是阴历,公历是阳历。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也被叫做夏历、阴历、旧历、华历等,而阳历是如今世界上通行的公历,也被叫做太阳历、公历、西历、新历等。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兼顾太阳、月亮和地球关系,中国采用公历和农历并用。

阳历和农历一样吗

问题一:阳历是什么?和农历一样吗? 公历和农历不一样.我国目前使用的有公历(又叫阳历)和农历(又叫阴阳历)两种. 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比回归年短0.2422天,叫做平年.这样,4年就要相差23小时15分4秒(5小时48分46秒×4),接近一天,把这一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是366天,叫做闰年.但这样一来,每4年又多算了44分56秒,每400年就要多算3天2小时53分20秒(44分56秒×100),所以每400年应少增加3天.为了便于计算,就作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
我国目前使用的有公历(又叫阳历)和农历(又叫阴历)两种. 我国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使用农历.农历一年中有时是12个月,有时是13个月,但13个月中有一个月称为闰月,如闰七月,闰三月等,不算在正常月序之内.因为12个朔望月为354.3672天(29.5306×12),与回归年相差11天,过3年就相差30多天,所以过3年后就加一个闰月来消除这种误差,这样这一年就有13个月.我国南北朝时代,天文学家祖冲之发现,如果在19年中插入7个闰月,就和19个回归年几乎相等,这就是19年7闰.这个发现要比古希腊人早160多年.
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主要依据的叫“阳历”,以月亮圆缺为主要依据的叫“阴历”,两者兼备的叫“阴阳历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问题二:公历、阳历、阴历、农历如何区分,什么跟农历是一样的 阴历:全称“太阴历”。历法的一种。我国在辛亥革命以前所用的“阴历”,其实是阴阳合历。阴历的特征是: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而定,平均值大致等于朔望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历年的长短只是历月的整倍数,和回归年无关,历月和四季寒暑无关。
阳历:全称“太阳历”。历法的一种。它的特征是:年的长短依据天象,平均长度约等于回归年,月的长短则是人为规定,和月相盈亏无关。一年中分为若干个月也是人为规定。
农历:即我国旧历(阴阳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旧历,而节气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因而常把旧历叫做“农历”。节气的确表示四季寒暑变化的时间,但它们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的,应该属于阴阳历中的阳历部分。 所以说农历是阴阳历;至于公历倒就是阳历~

问题三:农历和公历有什么不一样? 农历:
1.中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就叫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弗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农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2.农业上使用的历书。
baike.baidu/view/15163
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通称阳历。“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名“西历”。我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曰“国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1949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
baike.baidu/view/23568

问题四:农历就是阴历吗? 每年的阴历对应的阳历都是一样的吗? 农历就是阴历。每年阴历日期和阳历日期对应是不同的,如果你过阳历生日,必须将你出生那年的阴历出生日期换算成阳历。

问题五:公历和阳历一样吗 公历 也叫阳历 是公元纪年法 西方人发明的以耶稣出生的那天算起
农历 阴历 我国传统的纪年法

问题六:为什么农历和阳历不一样呢? 阴历全称“太阴历”或“纯阴历”。阴历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因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称为“太阴历”,简称“阴历”。阴历产生的确切日期已难确定,但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来判断,阴历大约在殷代已相当普及。
阴历的主要特点是: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即月相来确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历月的平均值大致与朔望月平均长度29。5306日相等。年的长短则只是历月的整数倍,而与回归年无关。因此,阴历的月份也与四季寒暑无关。阴历的日期表示着一定的月相,即初一是朔,即新月;十五、十六或十七是满月,即望;初七、初八是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等,这对古人凭借月相判断日期是很方便的。而月相的变化又是人们最容易看见的天象,因此,各国的历法大都先有阴历后有阳历。但是,由于阴历与回归年无关,因此,就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协调,后来便逐渐被淘汰。现今除了几个 *** 教国家,因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一种称为“回历”的阴历以外,其他国家已经废弃不用。
此外,。1912年我国采用“公历”安排月日后,人们就把公历称为“阳历”,而把同时并存于民间的传统的“夏历”通俗地称之为“阴历”。
阳历,亦称公历、太阳历、新历、西历,也称格里高利历。它是1582年,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实行的历法。从这一年后,阳历代替了公元前42年由罗马皇帝朱里?恺撒所实行的“儒略历”(旧历)。阳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算作一年。它的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由于它不是整数,为了把长短拉平,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称为“闰年”;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称为“平年”。这种历法偿每一万年中约错三天,比旧的“儒略历”每四百年就错三天。
由于这种历法是根据地球与太阳距离的位置而定,所以它的“二十四节气”是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多在每月的6日、21日,下半年多在每月的8日、23日,即使相差也不过一两天。
西洋历法是明朝万历八年(1580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传进中国的。利玛窦的“泰西历法”当属“儒略历”。太平天国实行的“天历”,对中国的阴历起了革命,它采用了阳历,但对它也有所改订。“天历”中有中国原有的“干支”,也有阳历的“礼拜”(星期),可谓阴阳合历。“天历”在中国历法上说来,是一个具有革命精神的特殊历法。辛亥革命后,从1912年元旦起,采用中华民国纪年和阳历。1949年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从此,我国也采用了公元纪年的历法。

问题七:多少年阴历和阳历的月份才能相同? 每隔十九年阳历阴历生日同一天
出现这种情形,主要是农历置闰的结果。为什么是19年出现一次重合?阴历中每月的天数,是根据月亮运动周期来确立的,实际上每月的平均天数是29.5306日,如果乘以12,一年只有354.3672天;而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个周期(回归年、阳历年)是365.2422天,这样阴历年1年的实际天数比阳历年少了10.875天,差不多是11天,19年就少了209天。
209天除以30是6.9666,也就是说,在19年中,阴历年比阳历年少了差不多7个月的时间。为使农历和阳历相差不太多,就必须把这7个月补上。
中国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阴阳历―――是兼顾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周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而制定的―――是阴历与阳历相结合的历法,为了补上这7个月时间,人们采取在农历设置闰月的方法―――十九年七闰,即在农历十九年中,12个为平年,每1平年12个月;再加7个闰年(分别为第3、5、8、11、14、17、19年),每1闰年有13个月。
这样,19个阳历年的日数和19个农历年的日数差不多相等,因此,每逢19或19倍岁数生辰的时候,阳历生日和阴历生日就有机会在同一天出现了。
不知道还记不记得2001年,阳历中的10月1日国庆节和阴历中的八月十五中秋节是在同一天;再往前19年,1982年的国庆和中秋也是重合;再往前19年,1963年的中秋是10月2日,只相差1天―――不管是阴历的月还是阳历的年,它们的准确天数都不是整数而是小数,阴历和阳历19年中的天数还有微小的差别,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小数也变成了大数,从而出现了这种现象,但一般都只差一天。

问题八:为什么每年的阴历对应的阳历都不同? 阴历和阳历的区别和关系:
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的。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做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秒。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一年分做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四年的尾数积累起来共1天光景,加在第四年的二月里,这一年叫做闰年。所以闰年的二月有29天。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只有354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此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折衷的历,就是所谓阴阳合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有人叫它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它跟阴历一样,也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夏历约每过二、三年多一个闰月。“阴历”又名“太阴历”,系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再配合地球绕日一周之时数为一年,实际上等于阴阳合历,我国在民国元年前采用此历,为与现行之历相对称,故名之曰“旧历”。一般人以为阴历适合于农家,而名之日“农历”。
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为月球公转一周年所需之时间,谓之“恒星月”。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谓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因每月天数不能有奇零,故阴历一个月为二十九日或三十日。每月以合朔之日为首,即以朔日为初一日。每年以接近立春之朔日为岁首。
地球绕日一周,即月球绕地球十二次又三分之一,一年内之月数不能有奇零,故一年十二个月,仅三百五十四日,与岁实相比较,约余十一日,积至三年,余三十三日,故每三年须置一闰月,尚余三日或四日,再积二年,共余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可置一闰月,平均计算,每十九年须置七闰。以有节无气之月为闰月,有闰月之年为闰年,闰年有十三个月,平年则十二个月。

问题九:公历与阴历天数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了,阴历比公历月份大概慢一个半月左右
天数也不一样,公历是365天,阴历每4年就比公历少1个月,所以4年一个润月,也就是有2个一样的月数来找平。
好笑,29一个月,你们家大年三十不过吗?
哈哈,阴历是30天一个月不变的,公历2月有28或者29,1 3 5 7 8 10 12月是31天,4 6 9 11月是30天。

问题十:什么时候会出现阴历和阳历一样 每隔19年,阳历和农历的生日都会重叠
小周今年19岁,目前鸡市一中的高三学生。她告诉记者,她往年都习惯过阳历的生日,不过父母喜欢给她过农历的,因此每年都会过两次生日,“阳历的和同学朋友一起庆祝,到农历的再和父母过”。昨天就是她的19岁生日了,父母告诉她已经订好了蛋糕,让她放学后早些回家,这让原本计划好和同学朋友一起出去吃饭唱K的她大吃了一惊,难道阳历农历的生日在同一天?翻看日历,果不其然。
其实这种情况很正常,据有关专家介绍,因为这主要是农历置闰的结果,每隔19年就有可能出现一次。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农历中每月的天数,是根据月亮运动周期来确立的,一年只有354.3672天;而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个周期(回归年、阳历年)是365.2422天。两相比较,农历年1年的实际天数比阳历年少了10.875天,折算出来就差不多是11天,累积19年就少了209天。
中国的农历设置闰月的方法就是19年7闰,即在农历19年中,12个为平年,每个平年12个月;7个为闰年,每个闰年有13个月。19个阳历年的日数和19个农历年的日数基本相等,因此,寿星们每逢19或19倍岁数生日的时候,阳历生日和阴历生日就有机会在同一天出现。
那么,是否以后每隔19年,阳历和农历的生日都会重叠呢?其实未必,记者在万年历上查询小周的下两个相隔19年的生日,即2028年和2047年,农历就都比阳历早了一天。因为阴历和阳历在19年中的天数还是有微小差别的,这些差别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小数也会变大数,这就出现了不重合的现象。
农历跟阳历的区别如下:农历并不是阳历。通常平时我们说的农历就是阴历,但是实际上农历与阴历是不同的。阴历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闺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又有夏历、汉历等名称。阴历是中国目前与公历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虽然人们习称“阴历”,但其实是阴阳历的一种,并非按月相周期制定历法的阴历。除了清明节是按照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清明”制定的以外,中国其他传统节日是以阴历制定的,至今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和民族多仍庆祝农历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