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三清,道教的三清是谁?他们都是什么来历?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8 02:37:03 浏览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道教的三清是谁?他们都是什么来历?

道教三清,分别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老子)。
首席元始天尊,住在三天界最高的玉清仙境。元始者,宇宙本原、起始也。他生于宇宙形成“大爆炸”“奇点”之前,象征混沌未开。其实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的化身,也叫盘古真人。作为创世者,其地位自然无比崇高,高不可攀。
次席灵宝天尊,居住于上清仙境。由混沌状态生成的三元气之一的“赤混太无元”所化生。 大罗灵宝天尊,又称上清大帝、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等,全称“一炁化三清上清居禹馀天真登上清境元气所成日灵宝君灵宝天尊妙有上帝”由大道赤混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
末席道德天尊,是大家都熟悉的太上老君,住在太清仙境。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本是祖师爷的老子,屈居第三把交椅。后来又冒出个后辈大神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地位再次下调,反而成了臣子。
扩展资料:
信仰来源:
这种信仰是公元4世纪发展起来的,其实是一种哲学思想的化身,是道家主张的宇宙论的系统反映。他们认为,三清居住在一个极为遥远而奇妙的神仙世界里,并且对无数的其他神乃至万事万物进行管理,比如监督人类的社会生活。
其中,元始天尊的地位是最高的,他是整个宇宙的创造者,相当于中国式的上帝;至于灵宝天尊,为了迎合下层百姓的要求,道家把他授予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玉皇大帝;而道德天尊,大多数认为他就是道教的始祖老子。
在通常的道教宫观内都要供奉他们的塑像,为他们专门建造祭祀之处,称为三清殿或三清宫。
他们的排列顺序为:正中间的是元始天尊,他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着世界的原始状态;他的左边是灵宝天尊,手中捧着一个阴阳镜,象征着世界刚刚走出混沌时的状态;右边是道德天尊,手里拿着一把画有阴阳镜的扇子,象征着世界被创造最初的状态。
在道家艺术中,关于三清的雕塑和画像内容非常丰富,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精品。
参考资料:道教三清-百度百科
三清,道教的三位至高神。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胜境,也指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即:
玉清圣境无上开化首登盘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晨道君灵宝天尊、万教混元教主玄元皇帝太上老君。
1、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先。道体常存不灭,即使天地全部毁灭,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
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混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
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
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此时,还只有元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台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
2、灵宝天尊
灵宝天尊又称玉宸大道君和太上大道君。是元始天尊的精气所化生,以开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孕于其母洪氏身中,于母亲身中先琼胎玉府,道君于其中凝神修炼三千七百年,在郁察山浮罗丹玄山脚下诞生。
道君长大后,启悟道真,期心玄妙,在一株枯桑树下,精思百日。忽感元始天尊下降,传授道君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于是道君跟随元始天尊游历十方世界,宣讲道法。
不久,道君得证道果,元始天尊赐予道君太上灵宝天尊之号,居住在上清真境禹余天中,又将金科宝箓、三洞仙经,付与经师郁罗翘真人,传教于十方世界,万国九州。夏至日为灵宝天尊的圣诞。
3、道德天尊
老子又称道德天尊 ,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位列三清之一。 道德天尊的化身为原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重要人物老子,(后人普遍认为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
老子(公元前1301年2月15日生),后来老子出函谷关写下著作《道德经》,去了西方,化胡为佛,创立佛教,教育胡人。
扩展资料三清的哲学意义
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
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据《云簋七籖》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道 天尊居之。”(《云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
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太玄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清
道教中三清尊神的来历 真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三清,道教用语。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一、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在历史上的出现记载却比太上老君要晚。
元始天尊是道教上清派信奉的最高神。上清派认为太上老君、灵宝天尊、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皆是元始天尊所度。这是道教上清派的观点。如《真灵位业图》此类神谱只是上清派一家之言。
来历:
“元始”之名最早记载于南北朝所出的《元始上真众仙记》(枕中书):开天辟地的盘古真人,是天地之精华,自号元始天王。天地构成之后,忽然在石涧积血之中生出太元玉女。太元玉女一出生便会说话,常游玩于大地之上,仰吸元气,号曰太元圣母。元始天王与太元圣母通气结精,而生扶桑大帝东王公与西王母,再生天皇兄弟十二人,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五帝是其后裔。
元始天王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所居仙府称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黄金铺地,玉石为阶,宫中有七宝、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两旁的仙殿中。
二、灵宝天尊
灵宝天尊 ,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 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后来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 。
来历:
道经说他是在宇宙未形成之前,从混沌状态产生的元气所化生。原是“二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后托胎三千七百年诞生,住在上清境的玄都玉京仙府,有金童、玉女各30万人侍卫,万神朝拜,超度之人不计其数。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他。
据《云笈七签》引《洞真大洞真经》,灵宝天尊系“玉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玉晖焕耀,金映流真,结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为人”。《灵宝略记》则称“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孕于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诞于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于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
三、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 ,即太上老君,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
来历:
原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东汉明帝、章帝之际(58-88),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浊清之未分。”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之神物,并与“道”相等同。顺帝时(126-144)张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为教主。
据传张陵在传教布道时作的《老子想尔注》称:“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首次在道书中出现了太上老君的名号。至魏晋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益显。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断佛、道两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
扩展资料
三清,道教的三位至高神。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胜境,也指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即:
玉清圣境无上开化首登盘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太卫玉晨道君灵宝天尊、太清境三教宗师混元皇帝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崆峒问答》曰“玉清、上清、太清。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义,三清代表大道生成规律。一气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道化为三清,三清合体为道。
1、大道为造化之根。无极大道化生太极阴阳五行之炁,大道一生二生三化生万物,故尊称大道为:三清道祖。大道为万物之祖宗。
2、大道为教化之本。万物化生之后沉沦起伏,三清道祖立三洞经教予以教化救渡,故尊称大道为:三清三宝天尊。大道为万物之教主。
3、大道为万物之主。万物化生之后,大道化为三界十方万物之真宰,维持时空秩序和乾坤纲纪,故尊称大道为:上帝。大道为万物之主宰。三清道祖(创世)、三清教主(教化)、玉皇上帝(统管),神权、教权分离,妙一统元。
参考资料:元始天尊—百度百科 三清—百度百科

道教三清是哪三清

道教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1、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全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元始天王,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历代神仙通鉴》称其为“主持天界之祖”。
2、灵宝天尊
灵宝天尊,全称“上清灵宝天尊”,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在“三清”之中位尊第二。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
3、道德天尊
太上老君为道教“三清”尊神之一的道德天尊,全称“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并不等同于老子,老子为其化身。
形成过程:
汉顺帝时(126—144),张道陵于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天师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
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阙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清

道教的三清是指哪三清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阙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阙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宫,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
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庄严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汉顺帝时(126—144),张道陵于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天师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
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阙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
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阙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
《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宫,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

道教:三清,四什么?五什么?…一直到九什么?

道教里常说的一尊。
二祖。三清。四御。
五老。一尊指的是玉帝吧。
二祖可能就是如来佛咯。
1,三清
道教三清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分别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老子)。
2,四御
四御为道教天界尊神中辅佐“玉皇”的四位尊神,所以又称“四辅”。
他们的全称是: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祇。
3,五老
五方五老是中国民间信仰和道教神祇,乃东方青帝青灵始老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丹灵真老三炁天君、中央黄帝玄灵黄老一炁天君、西方白帝皓灵皇老七炁天君、北方黑帝五灵玄老五炁天君。五方五老居于五岳,司掌五行。
4,六司
六司即为南斗六司,也就是南斗六星君,古代中国人民对南斗信仰同日、月、北斗一样崇拜。
南斗主生,北斗主死。南斗六星君,正是管理世间一切人、妖、灵、神、仙等生灵的天官。南极长生大帝玉清真王,是南斗六星君的顶头上司。因此南斗六星君的六宫都隶属于南极长生大帝管辖。
5,七元
道教称北斗七星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宫,即: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摇光宫破军星君。
6,八极
极应该并不特指顶哪位神灵,指的是八个方向:坎,离,克,震,巽,乾,坤,艮。
7,九曜
九曜是指日曜、月曜、火曜、水曜、木曜、金曜、土曜、罗侯及计都。
8,十都
指的是十殿阎君。
第一殿秦广王蒋,专司人间寿夭生死,统管吉凶。第二殿楚江王历。专司活大地狱,即寒冰地狱。第三殿宋帝王余,专司黑绳大地狱。第四殿五官王吕,专司合大地狱,即血池地狱。第五殿阎罗王包,专司叫唤大地狱。
第六殿卞城王毕,专司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第七殿泰山王董,专司热闹地狱,即肉酱地狱。第八殿都市王黄,专司大热闹大地狱,即闷锅地狱。第九殿平等王陆,专司铁网阿鼻地狱。第十殿转轮王薛,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区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往投生。

道教有三清是哪三清?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1、元始天尊
三清之中,元始天尊地位最高,为“主持天界之祖”。“元始”一词,本是道家叙述宇宙起源的用语,是本源、起始的意思,后来道教将它神话为最高天神。
道书上说,元始天尊住在三十六天的最上一重天上,在宇宙万物产生之前就已存在,常存不灭,每当新的天地形成,他就下降人间,向世人传授奥秘之道。
2、灵宝天尊
灵宝天尊是三清中居第二的尊神,又称太上道君。道经说他是在宇宙未形成之前,从混沌状态产生的元气所化生。原是“二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后托胎三千七百年诞生,住在上清境的玄都玉京仙府,有金童、玉女各30万人侍卫,万神朝拜,超度之人不计其数。
3、道德天尊
三清之中,对道德天尊的信仰最为普遍。道德天尊始称为太上老君,是道教对中国先秦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神话。老子姓李名耳,他生来就是满头白发,故号为老子。
扩展资料:
汉顺帝时,张道陵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五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
《真灵位业图》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阀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
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阀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
三清殿左侧是财神殿,武财神关羽、赵公明,文财神比干,及招财纳宝天尊、最后面左侧是玉皇殿殿供奉玉皇大帝,及雷部诸神,右侧是娘娘殿供奉王母娘娘、送子娘娘,泰山娘娘、海神娘娘、三霄娘娘桃花娘娘及六合娘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清观
“三清”,指的是玉清、上清和太清。“三清”,指的是玉清、上清和太清。也就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三清,为道教的至高尊神,“道”的化身。在三清大殿内,元始天尊位居中央,手执玄珠,左手虚拈或虚捧,象征天地未形、万物未生、清浊未判、阴阳未分、混沌之时的“无极”状态,即宇宙形成的第一大世纪。

道教三清是谁

道教三清谁最厉害 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道教三清  其中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玉清大帝”、“天宝君”,全称“玉清圣境虚无自然原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称原始天王,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他是道教开天辟地之神,为上古盘古氏尊谓,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原始天王。元始天尊生于混沌之前,太无之先,元气之始,故名“元始”。 位于三清之中。
灵宝天尊 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又称通天教主或“上清灵宝天尊”。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宫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 相传其原形为老子。
关于元始天尊的名称,《初学记》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际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历代神仙通鉴》说:“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认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为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

道教中的三清是哪三清 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个历史过程。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无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阀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阀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
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棍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此时,还只有有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台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但是书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书.经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认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问相距经四十亿万载,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诸仙官”。隋代道士为天尊取名为“乐静信”。隋唐之时,遂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真 地位而掀起的说法。表明道教信徒对元始天尊的信仰。
关于元始天尊的名称,《初学记》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际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历代神仙通鉴》说:“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认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为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根据道经的描述,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前。他的本体常存不灭,即使天地全部毁灭,也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存在。每当新的天地形成时,天尊就会降临人世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当新的天地开辟时,都有其年号,曰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等,年号之间相距长达41亿万年。并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所居......>>

道教三清 灵宝天尊是谁 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其中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是道教开天辟地之神,为上古盘古氏尊谓,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原始天王。元始天尊生于混沌之前,太无之先,元气之始,故名“元始”。 位于三清之中
灵宝天尊 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绩君。
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宫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 相传其原形为老子。

道教三清里,玉清,上清,太清分别是谁? 道教最高神灵 “三清”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其中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玉清大帝”、“天宝君”,全称“玉清圣境虚无自然原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称原始天王,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他是道教开天辟地之神,为上古盘古氏尊谓,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原始天王。元始天尊生于混沌之前,太无之先,元气之始,故名“元始”。 位于三清之中。
灵宝天尊 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又称通天教主或“上清灵宝天尊”。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宫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 相传其原形为老子。

道教三清的弟子分别是那些? 十二金仙为主,而受太上老君点化的弟子数量实在太多,很多有名气的古代道士基本都是太上老君点化,灵宝天尊以写经为主,他的弟子没听说有哪些。

道教三清谁最厉害 其实吧,这个问题您百度一下“三清道尊”就知道了。正儿八经论排名的话,第一是元始天尊,第二是灵宝天尊,第三是道德天尊。但是实际上道德天尊,也就是老子,他是创立道家的人,另外两个则是后来才出现的,所以按说他是最强的。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其实都是武则天抬出来和李耳这个唐朝李氏皇帝的祖宗打擂台的。当时唐朝李氏皇族以道教立国,奉老子李耳,也就是道德天尊为祖宗。武则天篡位之后,当然得想办法打压一下,从宗教层面上把李氏打下去,让武氏上台,所以就抬出一个元始天尊,抬出一个灵宝天尊,弱化了李耳道家领袖的意义。
另一种说法是三清其实是一个人,所谓一气化三清嘛。而这三清实际上讲的是三种境界,就好比是罗汉,菩萨,佛一样,是在修行的尽头,最为终点之处,最后的三层境界之分。好比说我就可以讲说,我今天修行到了道德天尊境界,明天到了灵宝天尊境界,后天就是元始天尊境界,这就和我今天是魔法师,明天是魔导师,后天是大魔导师,这是差不多的意思。
最后就是关于神话中的那些存在,不要强求他们谁最厉害,真正按照各自宗教的经典来看,位于顶端的这些存在,比如上帝啊,如来佛啊,三清道尊啊,都是非常非常厉害,厉害到了极点,那么也就没有强弱之分了。这就像一个游戏,他们都是一百级满级,职业和装备也都一样,能说他们谁更厉害吗?谈不上了。所以硬要说的话,一样厉害。

道教三清为何? 六道是佛教,不是道教,道教有五道和六道之说,五道是借六道之说来变化出来,而六道就是纯借佛教。道教形成于比较佛教后期,是无可口非,最主重要是在佛教进来时,只有传说和神话,并没有统一宗教进行管理和并合。到佛教进到中原地带时,本地人才发现这出现团体形式,而是道教才真出现。
道教神话体系比较佛教形成的慢,在唐宋时期才比较完整。
而道教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并称:三清
在现实除了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就是老子比较早出现,其他都是在唐宋时期才出现在文献。
而每个教中有教不好,学不好,整天说自己的教有多厉害,但自己却没有一点进步,而自己就把自己所认的事就直接说出来,自己却没有看过,口来不轻。重到自己都感觉不出来了

道教中的三清都有谁?他们由来的传说有哪些? 三清(太上老君(老子),灵宝天尊(通天教主),原始天尊(盘古))大弟子自来无名无姓,甚得鸿钧老祖真传。后来盘古开天,女娲娘娘塑泥造人,须知女娲造人,所用者虽不过普通的黄土泥石,然宇宙造化,无不秉承天地精华、万物灵气,在那凡人间,便也出现了一些灵窍初开之人。这大弟子竟天才性的创出一门修行的法门,即在人间挑选合适之人,以自身元神化身其中,历人间疾苦,做转世之修。忽一日,竟有一大弟子转世之凡人,名唤老子,天纵奇才,仙心泛滥,有如江水滔滔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竟能一气化三清,从其元神真身中分别修出“太玄清气”、“玉玄清气”和“上玄清气”三种不同的境界,隐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使“玄清气”推陈出新、发扬光大。更创出一门派别――名唤道教,端的是大放异彩。后人仰其无上道德,又兼大弟子自来无名无姓,遂以此老子为彼大弟子,尊其为道德天尊,也有人尊其为太上老君。二弟子名唤盘古,那一日盘古与一众师叔伯门人弟子们正玩耍作乐间,也不知抽的什么风,忽觉天地一片混沌,模糊难分,好生不爽,信手便是一斧头,就此开出一个天地来(这位真可谓猛人是也!),更使法术化做那山川大地,江河湖海。盘古不仅斧子使得好,更在鸿钧老祖所传的“玄清气”中,修出“玉玄清气”的境界,并一手创立出一个教派――名唤阐教,所收门人弟子无数,其中尤以那“玉虚十二门人”为修行最圆通者,你道哪十二门人?分别是:广成子,赤 *** ,太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黄龙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惧留孙,玉鼎真人和云中子。法力高强、出神入化。后世凡人感其开天辟地之功,皆尊盘古为元始天尊。三弟子名唤通天,曾在“玄清气”中,修出“上玄清气”的境界。端的也是融汇圆通、异常了得。也创立出一个教派――名唤截教,手下弟子能人无数,后来玉帝手下的二十四星宿、雷公电母、普天星相几乎都是他的门人,此是后话,表过不提。后人皆尊其为灵宝天尊,也有人尊其为通天教主。

道家三清之上还有谁 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明,三清之上有神明是小说中出现的,另,历史中著名的邪教----罗教有无极生母之说,既然是邪教,也就不讨论什么参考价值了。罗教分支很多,很难一一数清,但记住一点就能分辨了,就是供奉无生老母或无极老母。
现在的网络小说所说的几位不讨论,说一下封神演义中的鸿钧老祖。鸿钧老祖,本名鸿元老祖,洪元时期的圣人,按道教传统说法,是老君八十一化身之一,因避帝王讳更名为鸿钧老祖,使很多人无法与鸿元老祖联系在一起了,变成三清的师父,可能与小说有关,也可能是受罗教等邪教的影响,但绝对不是道家正统文化。
另,白莲教虽然成立的时间比罗教长,但吸收了罗教的一些思想,所以也有类似的说法,按正统观点,它与罗教一样,都是附会大中华文化的邪教,属于“附华外道”,少接触为佳。

道教三清具体指谁 道教丁清具体指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位天尊,是道教最高的神,是由元始天王(道)化生而来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福生无量天尊

道教的三清是谁?

鸿钧道人三名弟子分为两教:
阐教: 老子(大弟子)、掌教教主元始天尊(二弟子)
截教: 掌教教主通天教主(三弟子)
西方教:掌教教主接引道人、准提道人
三教指阐教、截教、西方教
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共同议立封神榜,阐教门人因三尸未除,犯下杀戒而入世受劫难。阐教、截教中众门人道行最高的成仙,道行次高的入封神榜成神,道行较低的入轮回成人。还有部分门人入西方教,如阐教中慈航道人(后为观世音菩萨)、文殊广法天尊(后为文殊菩萨)、普贤真人(后为普贤菩萨)、燃灯道人(后为燃灯古佛);截教中金光仙(后为观音坐骑金毛吼)、虬首仙(后为文殊菩萨坐骑青狮)、灵牙仙(后为普贤菩萨坐骑白象)、长耳定光仙(后为长耳定光佛)、多宝道人(后为多宝佛) 。
道教教主太上老君
阐教教主元始天尊
截教教主通天教主
释教当时还没有正式的成立,到后来南极子(仙翁)、
慈航道人(观音)入释后,才成里的。

道教三清是指哪三清?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阙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阙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宫,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
三清: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 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 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 妻:王母娘娘,又称为 西王母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 (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
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中央天宫仙位表
千里眼 | 顺风耳 | 金童 | 玉女 | 雷公 | 电母(金光圣母) |
风伯 | 雨师 | 游奕灵官 | 翊圣真君 | 大力鬼王 | 七仙女 | 太白金星 |
赤脚大仙 | 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 | 玉兔 | 玉蟾 | 吴刚 | 天蓬元帅 |
天佑元帅 | 九天玄女 | 十二金钗 | 九曜星 | 日游神 | 夜游神 | 太阴星君 |
太阳星君 | 武德星君 | 佑圣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 | 金吒 | 木吒(行者惠岸) | 三坛海会大神哪吒 | 巨灵神 |
月老 | 左辅右弼 | 二郎神杨戬 |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 | 萨真人 |
紫阳真人(张伯端) | 文昌帝君 | 天聋 | 地哑
三官大帝:天官 | 地官 | 水官
四大天王:
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与广目天王
四值功曹:
值年神李丙 | 值月神黄承乙 | 值日神周登 | 值时神刘洪
四大天师:
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
四方神
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四渎龙神
黄河 | 长江 | 淮河 | 济水河神
马赵温关四大元帅:
马元帅 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
赵元帅 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
温元帅 温琼,东岳大帝部将
关元帅 关羽。
五方谒谛: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五炁真君:
东方岁星木德真君 | 南方荧惑火德真君 |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 中央镇星土德真君
五岳
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 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 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
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 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
(五岳帝君:东岳帝君,名金虹氏,东华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为东华帝君的四个
儿子。) 及 碧霞元君
五斗星君:
东斗星君 | 西斗星君 | 中斗星君 | 南斗星君 | 北斗星君
六丁六甲:
六丁为阴神玉女 | 丁卯神司马卿 | 丁已神崔巨卿 | 丁未神石叔通 |
丁酉神臧文公 丁亥神张文通 | 丁丑神赵子玉 |
六甲为阳神玉男 | 甲子神王文卿 | 甲戌神展子江 | 甲申神扈文长 |
甲午神卫玉卿 | 甲辰神孟非卿 | 甲寅神明文章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狮驼国》中的北天七皇)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
北斗第二阴精巨门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斗第五丹元廉贞星君
北斗第六北极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天关破军星君
(《狮驼国》中的北斗七星君为北斗星君的另一个称号:天枢、天璇、天玑
、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合起来又称为\"斗魁\"或\"璇\",后三星组成斗柄,称\"杓\")
八仙:
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
增长天王手下八将:庞刘荀毕、邓辛张陶,其全名为
刘jun、荀雷吉、庞煜、毕宗远;
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四目)
九曜星
金星 | 木星 | 水星 | 火星 | 土星 |
罗睺(蚀星) | 计都星 | 紫炁星 | 月孛星
十二元辰
子丑寅卯等
二十八星宿
亢金龙、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
牛金牛、氐土貉、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奎木狼、
娄金狗、胃土彘、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
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三十六天将
蒋光 | 钟英 | 金游 | 殷郊 | 庞煜 | 刘吉 | 关羽 |
马胜 | 温琼 | 王善 | 康应 | 朱彦 | 吕魁
方角 | 耿通 | 邓伯温 | 辛汉臣 | 张元伯 | 陶元信 |
荀雷吉 | 毕宗远 | 赵公明 | 吴明远 | 李青天 | 梅天顺 |
熊光显 | 石远信 | 孔雷结 | 陈元远 | 林大华 | 周青远 |
纪雷刚 | 崔志旭 | 江飞捷 | 贺天祥 | 高克
(三十六天将的版本是最多,以上仅供参考)
地上天仙表
姜子牙(亦为东华帝君,估计是木公的接班人)
蓬莱三仙:
福禄寿三星,福神天官大帝,另一说是西汉杨成,又一说中是唐阳城
财神赵公明、(一说比干范蠡为文财神);
寿星南极仙翁,女寿星:麻姑
真武大帝,又名九天降魔祖师、玄武元帅。
龟蛇二将(又名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太玄火精赤灵尊神)
小张太子与五大神龙
黎山老母、镇元子
龙王:东海龙王敖广 | 南海龙王敖钦 | 西海龙王敖闰 | 北海龙王敖顺 | 井海王
神霄派诸神
紫微北极大帝
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
神霄八帝(多为道教虚构),玉清真王与神霄八帝合起来又称为神霄九宸大帝
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黄帝)、九天雷祖大帝等。
(太乙天帝、六天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

道教的三清是哪三清?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阙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阙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宫,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
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的位置
《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笈七签》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宝玉宸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三清分别是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
道家认为,三清居住在一个极为遥远而奇妙的神仙世界里,并且对无数的其他神乃至万事万物进行管理,比如监督人类的社会生活。其中,元始天尊的地位是最高的,他是整个宇宙的创造者,相当于中国式的上帝。
至于灵宝天尊,为了迎合下层百姓的要求,道家把他授予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玉皇大帝;而道德天尊,大多数认为他就是道教的始祖老子。
在通常的道教宫观内都要供奉他们的塑像,为他们专门建造祭祀之处,称为三清殿或三清宫。他们的排列顺序为:正中间的是元始天尊,他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着世界的原始状态。
原始天尊的左边是灵宝天尊,手中捧着一个阴阳镜,象征着世界刚刚走出混沌时的状态;右边是道德天尊,手里拿着一把画有阴阳镜的扇子,象征着世界被创造最初的状态。在道家艺术中,关于三清的雕塑和画像内容非常丰富,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精品。
扩展资料:
元始天尊约在晋代才在道教神系中出现。由赤混洞太无元的青气化生。每到劫数终尽,天地初开,就出来传授秘道,开劫度人。灵宝天尊在道教神系中出现,则晚于元始天尊,是南北朝时才有的。它被说成是由混太无元玄黄之气所化生,也随劫运出法度人。
而道德天尊即老子,又称太上老君。为了构成三清尊神的等级序列,它被说成是由冥寂玄通元玄白之气化生的。
事实上,道教从创立之时起,就尊奉太上老君为教主,进而说他上处五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成了至尊天神,而且常常分身降世,无世不存。但在三清中,其地位处于最低层,显然不合所有道教徒的信仰,所以到后来,又产生了老君一气化三清的说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清

“道教三清”指的是什么?

道教三清,指的是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他们是道教最高的神祇,代表着道家的宇宙观、哲学思想和信仰体系。
元始天尊为道教的最高神明,也被称为太上老君的师尊,掌管着宇宙的起源和人类的神灵。他被视为“道”的源头,也是“三清”中的第一位。
太上老君是道教中最受崇敬的神仙之一,被认为是“三清”之中的二位。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仙人和道家思想家,被誉为“黄庭内景丹田,白鹤上仙遁世间”。
道德天尊为“三清”中的第三位,主要负责管理人间的神灵和事物。他也是道家中的一个重要神祇,被视为最有慈悲和仁爱的神灵之一,能够护佑世间众生,消除疾病和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