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陈的名人有哪些,陈氏有什么名人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8 00:04:41 浏览4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陈姓是第五大姓氏,我国历史上姓陈的名人有哪些?

宋齐梁陈,南北朝里有“陈”朝,创建人为陈霸先,亡于陈后主,被杨坚所灭。在三国里有谋士叫“陈宫”,春秋战国时期也有叫“陈”的诸侯国,田代姜齐里的“田氏”其实就是陈氏,由陈国公子陈完逃亡到齐国后改姓田,在齐经营五世而灭掉姜氏,从而取得齐国政权,从这上面来说,孙氏也是从田氏分出来的,孙凭、孙书、孙武都是这时期的人,本姓都应该是陈。



陈友谅
陈琳
陈叔宝
陈子昂
陈陶
陈独秀
陈白尘- 戏剧家
陈炳兆- 物理冶金和金属材料学家
陈景润
陈果夫
陈立夫
陈联寿
陈乃光
陈平
陈绍禹
陈胜
陈挺
陈宝箴 - 维新人物
陈三立 - 诗人
陈寅恪 - 国学家
陈中凡 - 古典文学家
陈之佛 - 画家
陈师道
陈与义
陈亮
陈子龙
陈忱
陈维崧
陈恭尹
陈沆
陈衍
陈圆圆 - 明代美女
陈廷骅
陈延祚
陈履安
陈姓的渊源
陈姓的历史渊源
陈姓先祖 陈姓是帝舜的后裔,其远祖可以追溯到黄帝。周武王灭商后,封妫满于陈,并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侯,妫满死后,封为陈胡公。这是陈姓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陈国开国公胡公满也因此而成为陈氏得姓的开山祖。在东周初年,陈国与郑国、蔡国等同为中原大国。其国都宛丘,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三里。陈国灭亡后,陈国人便以国为姓,在中国各地艰难生存。
历史名人
陈 平:西汉大臣,少时家贫,好读书,后归刘邦,他多次用计,使刘邦脱离逆境,转危为安,与张良齐名,史称“良平”。
陈 寿:西晋著名史学家,著有《三国志》,最初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由《三国志》演变而来。
陈 祎:唐僧的俗名陈祎,他是佛教经典名著的翻译家,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创始人,由于他的业绩,使佛教有了汉字记载的经典。撰有《大唐西域记》。
陈 抟:宋初道士。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作《太极图》、《先天图》等。
陈天华:清末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他的著作《警世钟》、《猛回头》和他"难酬蹈海亦英雄"的行动,为中华民族的觉醒敲响了“警钟”。
陈 群:三国魏时尚书,曾建议选任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后来演变成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影星陈道明、陈好、陈坤
1.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陈胜,字涉,阳城人。陈胜年轻时靠给别人当长工为生,一次跟伙伴们在田间休息,他对伙伴们说:“如果我们之中有的人将来富贵了,可不要忘了老朋友啊!”大伙听了好笑,说:“你给人家卖力气种地,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燕雀怎么能懂得鸿雁的志向!”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人被征去屯戍渔阳。当他们走到大泽乡的时候,连降暴雨使他们耽误了行程,按照秦朝的法律应该处斩。陈胜、吴广决定起义。他们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在一块白绸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把它塞在别人家捉的鱼的肚子里。兵士们买了鱼回来,发现了这块白绸上面的字,十分惊奇。到了半夜,吴广又悄悄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全营的兵士听了,更加又惊又怕。
陈胜、吴广见起义时机成熟了,于是杀掉带领他们的两个军官,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起义队伍发展迅速,并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王。接着陈胜派兵攻打赵、魏等地,并派主力进攻关中地区,但由于秦军优势兵力的反扑,陈胜兵败后被叛徒庄贾杀害。
2.《三国志》的作者陈寿
陈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自幼师从著名学者谯周,成年后在蜀汉任卫将军的属官主簿,后来成为皇帝身边管理奏章的重要官员。蜀汉后期,他被刘禅降为无级别的文书小吏——书佐。西晋建立以后,晋武帝又举他为孝廉,让他负责编修国史。他所著《三国志》被视为史学名著“四史”之一。
传说陈寿将要编纂《三国志》的时候,一天偶然遇到一位姓丁的梁州刺史,此人是丁仪、丁兄弟的后人。陈寿非常傲慢地对他说:“如果你给我一千斛米,那么我就给你的父辈们写一个非常好的传记。”那位刺史对他未加理睬,于是陈寿竟真的没有给丁氏兄弟立传。因此,当时的人们都以此事鄙薄其为人。不过陈寿所著《三国志》,文笔简洁,记事详实,是研究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史料,也成为后世《三国演义》的蓝本。
3.醉眼丹青陈洪绶
陈洪绶,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老迟、悔迟、悔僧等,浙江诸暨枫桥人,明末著名画家。
陈洪绶幼年即喜爱画画,传说他五岁时,母亲叫他到舅舅家借竹筛,他见舅舅家新粉刷的墙案,忍不住登案画起了关羽像。画中关羽一手捋须,一手执《春秋》,长八九尺,神采奕奕,吓得舅舅直叩头。陈洪绶10岁时,拜著名画家孙伙、蓝瑛为师。据周亮工《读画录》上说,陈洪绶少年时曾把杭州府学李公麟所书的七十二贤石刻拿回家来反复进行临摹,并拿摹本向蓝瑛征求意见。蓝瑛说很像了,他很高兴;再进行临摹后又问,蓝瑛说,不像了,他反而更高兴了。由此可见,陈洪绶自幼就领悟出摹古不能拟古,而要从学习前人成就中创造自己的风格来。
陈洪绶的习画兴趣主要集中在人物画。14岁那年,他的作品只要一上集市,就有人出钱购买。15岁时他就应邀为人作寿图、寿文。他的代表作有《水浒叶子》、《博古叶子》、《九歌》、《西厢记》等绣像插图,均被名工木刻,被当代国际学者推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宝纶堂集》、《避乱草》等。
陈洪绶虽然是明末杰出的画家,但一生境遇坎坷。他年轻时曾数次赴京应试而不中,不得已卖画积钱进入国子监,后看透了朝政上的黑暗、腐败,就拂袖而去。清朝政权建立后,有位王姓朋友劝陈洪绶去应试,他在诗中写道:“二王莫劝我为官……一双醉眼看青山。”他对明王朝既留恋又绝望,终于落发为僧,死时55岁。

姓陈的历史名人有那些?

1.陈独秀
2.陈景润
3.陈三立
4.陈平
5.陈赓
6.陈中凡
7.陈策
8.陈乔年
9.陈嘉庚
10.陈毅
11.陈琳
12.陈叔宝
13.陈子昂
14.陈陶
15.陈独秀
16.陈白尘- 戏剧家
17.陈炳兆- 物理冶金和金属材料学家
18.陈景润
19.陈果夫
20.陈立夫
21.陈联寿
22.陈乃光
23.陈平
24.陈绍禹
25.陈胜
26.陈挺
27.陈宝箴 - 维新人物
28.陈三立 - 诗人
29.陈寅恪 - 国学家
30.陈中凡 - 古典文学家
31.陈之佛 - 画家
32.陈师道
33.陈与义
34.陈亮
35.陈子龙
36.陈忱
37.陈维崧
38.陈恭尹
39.陈沆
40.陈衍
41.陈圆圆 - 明代美女
42.陈廷骅
43.陈延祚
44.陈履安

陈氏名人有哪些?(越多越好)

陈独秀
陈景润
陈三立
陈平
陈赓
陈修园
陈煦元
陈玄礼 陈祎(yi)
陈宜中
陈义华
陈永福
陈振孙
陈自明 陈永华
陈友谅
陈 余
陈与郊
陈 遵 陈与义
陈玉成
陈豫锺
陈圆圆
陈贞慧 陈芝伯
陈竹坪
陈子昂
陈子敬
陈子龙
陈硅
陈纳德
陈立夫 陈果夫
陈汤
陈琳
陈宫
陈氏演员歌手【艺人】名人;陈奕迅;陈冠希;陈翔;陈坤;陈乔恩;陈道明;陈楚河;陈思成;陈嘉桦;陈楚生,陈柏霖;陈佩斯;陈妍希;陈强,陈静仪等。
陈氏历史名人;陈 平,陈 寿,陈 祎,陈 抟,陈天华,陈 群等。
很多的,陈胜、陈世美、陈其美、陈毅、陈平等人
陈翔 陈楚生 陈景润 陈慧琳
陈涉
陈友亮
陈世美
陈独秀
陈毅
陈圆圆
陈姓名人:
陈嘉捷 陈嘉庚
陈跃东
陈佩思
陈圆圆
陈阿林
陈 安
陈霸先
陈邦瞻
陈 东 陈伯之
陈 常
陈 忱
陈 诚
陈 宠 陈得才
陈 登
陈 第
陈吊眼
陈 东
陈嘉捷 陈嘉庚
陈 铎
陈道复 陈宝箴
陈碧娘
陈秉钧
陈 淳
陈 建
陈介祺
陈居中
陈洪绶 陈 蕃
陈方瀛
陈 奂 陈恭尹
陈沆(hang)
陈宏谋
陈 鸿
陈鸿寿
陈化成
陈 潢
陈继儒
陈 亮
陈 亮
陈 开 陈 立
陈连升
陈坤书 陈 琳
陈名夏
陈明遇 陈明智
陈木金 陈 棱
陈 澧(li)
陈彭年
陈 平
陈其渊
陈启沅
陈乔枞 陈庆之
陈 确
陈人杰
陈 森
陈 胜 陈师道
陈实功
陈 寔
陈抟(tuan) 陈 湜
陈世珍
陈 寿
陈寿祺 陈叔宝
陈硕真
陈 汤
陈 陶
陈维崧
陈文述
陈献章
陈修园
陈煦元
陈玄礼 陈祎(yi)
陈宜中
陈义华
陈永福
陈振孙
陈自明 陈永华
陈友谅
陈 余
陈与郊
陈 遵 陈与义
陈玉成
陈豫锺
陈圆圆
陈贞慧 陈芝伯
陈竹坪
陈子昂
陈子敬
陈子龙
陈硅
陈纳德
陈立夫 陈果夫
陈汤
陈琳
陈宫

陈姓历史名人

陈胜(?~前208)字涉,阳城( 今河南省商水县)人,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戌渔阳,与阳夏人吴广在蕲县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旗。在陈县(今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声势浩大,震撼暴秦。起义失败后,被车夫庄贾杀害。此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意义深远。
陈平(?一公元前178年)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西汉名相。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西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
陈蕃(?-168年),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氏(今河南平舆北)。东汉末大臣,汉桓帝时为太尉,汉灵帝时为太傅。此人为官耿直,颇硬项。桓帝朝,因犯颜直谏曾多次左迁;灵帝朝虽得信任重用,却因和大将军窦武共同谋划翦除阉宦,事败而死。
陈实(104年—187年),字仲弓,颍昌许昌人。生于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卒于灵帝中平四年,年八十四岁。(《续疑年录》作卒于中平三年,年八十三。此依《后汉书》本传)少为志好学,县令邓邵听其受业太学。司空黄琼辟选闻喜长,再除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及党锢事起,事连实,余人均逃避,实自请囚。后遇赦出。汉灵帝初年,大将军窦武辟为掾属。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父死归葬,名士无吊者,让以为耻。实独往吊。及后复诛党人,让多所庇宥,故独得全。归乡后屡徵不起。卒,海内赴吊者三万余人,制哀麻者以百数,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
陈琳(约153-217)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陈群,字长文,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颍川(今河南禹州市)人。祖父陈寔为太丘长。父亲陈纪历任平原相、侍中、大鸿胪,叔父陈谌为司空掾,早卒。陈群早年被刘备辟为别驾,后举茂(秀)才,除柘(今河南柘城县)令。陈群不受,随父避难徐州。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入主徐州。辟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后又任萧(今安徽萧县)、赞(今河南永城)、长平(今河南西华)县令。因父丧辞归。后又授以司徒掾、治书侍御史,又转参丞相军事。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陈群为御史中丞,后又任尚书,封昌武亭侯。曹丕代汉,陈群为尚书令,晋爵颍乡侯。魏文帝黄初六年(225年),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并录尚书事,总揽朝政。次年,曹丕崩,陈群受遗诏辅政。魏明帝即位,晋封群颍阴侯,增邑五百。公元236年病逝,谥靖侯。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睿三朝,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尽职,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巴西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学家。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义兴国山(今中国江苏省宜兴市)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
陈霸先 (503-559)字兴国,汉族,南朝陈吴兴下若里(今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人,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初仕梁,曾辅佐王僧辩讨平侯景之乱。天成元年(公元555年),杀僧辩,立敬帝,自为相国,封陈王。败北齐,排僧辩馀党,受百姓所拥戴,后受禅称帝,国号陈,都建康,在位三年,谥武皇帝,庙号高祖。
陈后主(553~604年),即陈叔宝,字元秀,南北朝之南朝陈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兵南下时,恃长江天险,不以为意。祯明三年(589年),隋兵入建康(今江苏南京),被俘。后在洛阳病死,追封长城县公。陈后主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但是他在辞赋上有很高的造诣,创作出了很多辞情并茂的好作品。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俗姓陈,名袆,与 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说贞 观元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经十七年,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组织译经,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 五卷。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丰富了祖国古代文化,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典籍,世称“新译”。曾编译《成唯识论》,论证“我”(主体)、“法”不过是“识”的变现,都非真实存在,只有破除“我执”、“法执”,才能达到“成佛”境界。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陈抟(872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希指视而不见,夷指听而不闻),常被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五代末,宋朝初期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一说普州崇龛人(四川资阳市安岳、乐至一带,一说重庆市潼南县),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陈抟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一号圣贤,号简斋,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存词19首。
陈亮,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字同甫,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淳熙五年(1178)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光宗绍熙四年(1193)策进士,擢为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未到任而卒。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存词70余首。
陈梦雷,字则震,号省斋,晚号松鹤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顺治七年(1650年)生。陈梦雷资质聪敏,少有才名。12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康熙九年(1670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编著有《古今图书集成》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陈廷敬先后担任大清康熙帝师、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
陈玉成(1837-1862年),太平天国将领,1862年6月4日,就义于河南延津,时年二十五岁。
陈天华(1875~1905),原名显宿,清末GEMING家,1905年12月8日,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蹈海(从海边的浅处一步步走向海的深处)自杀,作《猛回头》、《警世钟》等书留世。
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之一,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早期最高领导人,晚年定居重庆江津县。
陈云(1905.06.13-1995.04.10),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同志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就担任党中央的领导工作,经历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参与了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多次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陈云同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开展和成功,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建立了不朽功勋,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威望,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尊敬和爱戴。
陈毅 (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赓(1903~1961),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央特科重要领导人之一。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出身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援越抗美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陈明仁,中国著名将领、军事家,无论是北伐东征、抗日战争、JIEFANG战争中,皆为国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在GMD军队中,他官至中将兵团司令,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诚(1898.1.4—1965.3.5),汉族,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高市乡外村人。字辞修,乳名德馨,别号石叟。
陈立夫(1898年—2001年),吴兴县(现属浙江省湖州市)人,名祖燕,号立夫。另外曾化名李融清、辜君明。1923年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矿科毕业,后获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战乱期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后移居美国,潜心研究中华文化,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国际认可,晚年竭力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
科学与文化方面:
陈寅恪,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
陈省身,先后担任我国西南联大教授,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研究员,芝加哥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终身教授等,是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虽然影响均较小)、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的创始所长.陈省身的数学工作范围算广,包括微分几何、拓扑学、微分方程、几何、李群和几何学等 方面.他几乎是创立现代微分几何学的大师.早在40年代,他结合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方法,完成了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内一般形式和埃尔米特流形的示性类论.他首次应用纤维丛概念于微分几何的研究,引进了后来通称的陈氏示性类(简称陈类).为大范围微分几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工具.他引近的一些概念、方法和工具,已远远超过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范围,成为整个现代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陈省身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博士生.他本人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励,例如1975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美国国家科学奖,1983年获美国数学会“全体成就”靳蒂尔奖,1984年获沃尔夫奖.中国数学会在1985年通过决议.设立陈省身数学奖.2004年11月2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讨论通过,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发布第52733号《小行星公报》通知国际社会,将一颗永久编号为1998CS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陈省身星”,以表彰他对全人类的贡献。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年,中国发表纪念陈景润的邮票。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以此纪念。另有相关影视作品以陈景润为名。
其他历史名人:
三国陈登,三国陈泰,元末陈友谅,明代思想家陈献章,清末抗英将领陈化成,陈其美,陈昌浩,陈布雷等。
1、陈完
陈完(前705-?),春秋时陈国公族,陈厉公妫跃之子,字敬仲(一说敬是谥号);是战国时期田氏齐国的始祖;其后裔中有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田穰苴,孟尝君田文,吴孙子孙武,齐孙子孙膑,新朝皇帝王莽等。
2、陈少白
陈少白(1869——1934):原名闻韶,号夔石,1869年(同治八年七月廿日)出生于江门市外海镇南华里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陈少白天资聪敏,勤奋好学,习字、念书、学写诗文均是同窗中的佼佼者。 21岁入香港西医书院。
与孙中山、尤列和杨鹤龄被清政府称为“四大寇”。1895年入兴中会,1897年赴台湾设立兴中会台北分会。1900年奉孙中山命回香港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为了宣传革命,他还成立了“采南歌”、“振天声”、“振天声白话剧”等剧社。遗作有《兴中会革命史要》 、 《兴中会革命史要别录》等文献。
3、陈廷敬
陈廷敬(1638年 [1] 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府阳城(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清代大臣、学者。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
4、陈潢
陈潢(1637—1688),字天一,一作天裔,号省斋。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朝治河名臣。自幼不喜八股文章,年轻时攻读农田水利书籍,并到宁夏、河套等地实地考察,精研治理黄河之学。
5、陈圆圆
陈圆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秦淮八艳”之一。崇祯末年被田畹锁掳,后被转送吴三桂为妾。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陈姓
1、陈完:春秋时陈国公族,陈厉公妫跃之子,字敬仲(一说敬是谥号);是战国时期田氏齐国的始祖;其后裔中有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田穰苴,孟尝君田文,新朝皇帝王莽等。
2、陈胜:字涉,秦末阳城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他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后被秦将章邯所败,遭车夫刺杀而死,陈胜死后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
3、陈汤:字子公,汉族,山阳瑕丘人,西汉大将。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经假托圣旨,胁迫西域都护甘延寿出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官至射声校尉、从事中郎,封关内侯,在长安去世。王莽掌权后,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
4、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
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5、陈后主:陈太建十四年(隋开皇二年,582年)至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年)在位,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陈顼长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时期陈朝最后一位皇帝。
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同志回答,因为姓陈的人太多,下面我只选比较好的出来,谢谢
1.陈独秀
2.陈景润
3.陈三立
4.陈平
5.陈赓
6.陈中凡
7.陈策
8.陈乔年
9.陈嘉庚
10.陈毅
11.陈琳
12.陈叔宝
13.陈子昂
14.陈陶
15.陈独秀
16.陈白尘- 戏剧家
17.陈炳兆- 物理冶金和金属材料学家
18.陈景润
19.陈果夫
20.陈立夫
21.陈联寿
22.陈乃光
23.陈平
24.陈绍禹
25.陈胜
26.陈挺
27.陈宝箴 - 维新人物
28.陈三立 - 诗人
29.陈寅恪 - 国学家
30.陈中凡 - 古典文学家
31.陈之佛 - 画家
32.陈师道
33.陈与义
34.陈亮
35.陈子龙
36.陈忱
37.陈维崧
38.陈恭尹
39.陈沆
40.陈衍
41.陈圆圆 - 明代美女
42.陈廷骅
43.陈延祚
44.陈履安
1、陈完:春秋时陈国公族,陈厉公妫跃之子,字敬仲(一说敬是谥号);是战国时期田氏齐国的始祖;其后裔中有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田穰苴,孟尝君田文,新朝皇帝王莽等。
2、陈胜:字涉,秦末阳城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他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后被秦将章邯所败,遭车夫刺杀而死,陈胜死后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
?
3、陈汤:字子公,汉族,山阳瑕丘人,西汉大将。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经假托圣旨,胁迫西域都护甘延寿出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官至射声校尉、从事中郎,封关内侯,在长安去世。王莽掌权后,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
4、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
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5、陈后主:陈太建十四年(隋开皇二年,582年)至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年)在位,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陈顼长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时期陈朝最后一位皇帝。
1、陈完:春秋时陈国公族,陈厉公妫跃之子,字敬仲(一说敬是谥号);是战国时期田氏齐国的始祖;其后裔中有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田穰苴,孟尝君田文,新朝皇帝王莽等。
2、陈胜:字涉,秦末阳城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他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后被秦将章邯所败,遭车夫刺杀而死,陈胜死后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
3、陈汤:字子公,汉族,山阳瑕丘人,西汉大将。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经假托圣旨,胁迫西域都护甘延寿出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官至射声校尉、从事中郎,封关内侯,在长安去世。王莽掌权后,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
4、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
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5、陈后主:陈太建十四年(隋开皇二年,582年)至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年)在位,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陈顼长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时期陈朝最后一位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后主

陈氏有什么名人

1、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
2、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安徽省怀宁县十里铺(今属安庆市)人。字仲甫,家谱名庆同,科举名乾生,留学日本时名由己,办《安徽俗话报》时名三爱,辛亥革命后始名陈独秀,办《每周评论》时名只眼,号实庵。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语言学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及首任总书记,中国托派的精神领袖。
3、陈嘉桦(1981年6月18日-),艺名Ella,为台湾知名女艺人,女子演唱团体S.H.E组合成员,出生于台湾屏东县麟洛乡,于2000年参加《宇宙2000实力美少女争霸战》。
Ella于同年与宇宙唱片(华研唱片前身)签约培训后,并在2001年9月11日以S.H.E成员身份发行S.H.E首张专辑《女生宿舍》进入演艺圈。
2006年曾以《真命天女》入围第41届金钟奖戏剧类最佳女主角奖 。2014年以《王子的约会》入围第49届电视金钟奖综艺节目主持人奖。
4、陈建州(1977年5月2日-),台湾男艺人,因为皮肤黝黑,艺名为黑人,英文名为 Blackie Chen,生于台湾高雄市,祖籍广东梅县,出身客家人,为台湾著名的主持人,曾为中华男篮副领队、台湾啤酒篮球队副领队、台湾大篮球队副领队,担任宝岛梦想家领队,现担任富邦勇士篮球队副领队。
5、陈奕迅(英语:Eason Chan Yick-shun,1974年7月27日-),香港著名男歌手及演员,曾担任第八至第十届香港演艺人协会副会长;亦曾获美国《时代杂志》形容为影响香港乐坛风格的人物。2010年,入选全球华人音乐殿堂—中国华语金曲奖“30年经典评选”,成为90年代出道歌手唯一代表。
陈奕迅音乐成就出色,曾在多个亚太及华人地区获得多个音乐奖项,在香港的乐坛四大颁奖礼中开创纪录,共十次获得“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男歌手金奖,更连续十三年(2005-2017年)获得十大中文金曲“最优秀流行男歌手大奖”,并五次获得四台联颁音乐大奖-传媒大奖。
陈胜、陈平、陈琳、陈宫、陈寿等。
1、陈胜
陈胜(?—前208),字涉,秦末阳城( 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 ,一说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南)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
他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后被秦将章邯所败,遭车夫刺杀而死,陈胜死后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
2、陈平
陈平(?-前178年),汉族,阳武户牖乡(今河南省原阳县)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还定三秦时,又间行降汉。
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后历任亚将、护军中尉。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战役,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
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高帝六年(前201年)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
次年,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 [8] 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
汉高祖死后,吕后以陈平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与王陵并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后陈平擢为右丞相,但因吕后大封诸吕为王,陈平被削夺实权。
吕后死,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为文帝(汉文帝)。文帝初,陈平让位周勃,徙为左丞相,因明于职守,受到文帝赞赏。
不久周勃罢相,陈平专为丞相。孝文二年死。曲逆侯(今河北顺平东),死后谥献侯。
3、陈琳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
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
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
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4、陈宫
陈宫(?-199年2月7日),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
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因而被曹操视为心腹。
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等汉末名士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并先后取得兖州与徐州。
下邳城中,吕布不听陈宫两面互补之计,以致失败。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
5、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
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姓
查看全部5个回答
性能强、颜值高,一款能让你嘚瑟上天的良心手机了解下!
京东
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陈氏名人有哪些?(越多越好)
本族名人  陈完,春秋时齐国大夫。即田敬仲。陈厉公子。前672年,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他与寇相友善,恐祸及身,出奔至齐。齐桓公使为工正,列为大夫。自入齐后,由陈改姓田氏。死后谥敬仲,为田齐始祖。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   陈平(?-前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   陈寔(104-187),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字仲弓。初为县吏,曾入太学就读。后任太丘长。党锢之祸起,被连,余人多逃亡,他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自请囚禁。党禁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招辟,皆辞不就。   陈琳(?-217),汉末文学家。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陈琳诗、文、赋兼善。诗歌今存4首,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汉乐府之作。散文以表章书檄最有影响,代表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是一篇为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辞赋有《武军赋》、《神武赋》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   陈群(?-236),三国时魏国大臣。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初任刘备别驾,后投奔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魏建国后,迁御史中丞。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后为镇军大将军,与曹休、曹真、司马懿并列为四大将军。不久又授以司空,录尚书事。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将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上报政府,按等选用,后逐渐演变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陈安(?-323),十六国时秦陇人民起义军领袖。322年,在秦陇发动起义。氐、羌族人民纷起响应,众至十余万,他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王。以上邽(甘肃天水)为根据地,攻占附近各县。次年,前赵国君刘曜亲自督军围剿起义军,他率军血战,战死。陇上人作歌以悼之,称他为“陇上壮士”。   陈庆之(484-539),南朝梁将领。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幼从梁武帝(萧衍),颇受信任。梁武帝大通二年(528),魏北海王元颢降梁。武帝令他率七千人送元颢回北方。次年,入洛阳(今属河南),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无不胜利。未几,以兵少受挫,退回南方。后历任北兖州(今山东兖州)南北司二州刺史等职。卒,谥武。   陈伯之,南朝梁将。济阳睢陵(江苏睢宁)人。有勇力,为盗乡里。乡人车骑将军王广之爱其勇而用之。齐时以军功迁至骠骑司马、刺史。天监元年(502)降魏,官为平南将军。后梁伐魏,他于寿阳率众归梁,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太中大夫。   陈霸先(503-559),南朝陈创建者。陈高祖。公元557-559年在位。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东)人。出身小吏,喜读兵书,长于军事。太清三年(548)在始兴(今广东韶关)起兵,受湘东王萧绎节制,与王僧辩会师讨灭侯景,进位司空,领扬州刺史,镇京口。承圣三年,西魏陷江陵,杀梁元帝,他与王僧辩迎立萧方智为梁王。四年,王僧辩又纳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帝。他起兵袭杀王僧辩,拥萧方智为帝,并击败北齐军,进爵为王,十月代梁即皇帝位,国号陈,改元永定。毛泽东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陈霸先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朝开国皇帝,还在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陈后主(553-604),南朝陈皇帝。即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嫡长子。天嘉三年(562)立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569)立为皇太子,十四年即位。大造宫室,亲信佞臣,不理政事。恃长江天险,不设边防。祯明三年(589)隋军直入建康,被俘至长安。隋仁寿四年卒于洛阳,追封长城县公,谥号炀。明人辑有《陈后主集》。   陈稜(?-619),隋将领。字长威,庐江襄安(安徽巢县)人。文帝时为开府。炀帝时,历仕骠骑将军、武贲郎将、御卫将军。大业五年(609),曾奉诏与张镇周率众万人渡海入流求(台湾),以功进位右光禄大夫。辽东之役,以宿卫有功迁左光禄大夫。参与镇压杨玄感及江淮农民起义。江都兵变,炀帝被杀后,投杜伏威。后为其所杀。   陈硕真(?-653),唐高宗时农民起义女首领。睦州(治今浙江淳安)人。永徽四年(653),与妹夫章叔胤在睦州率众起义,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起义军先后攻克睦州、桐庐、於潜等地。后为婺州刺史崔义玄等所败,她与叔胤均遇害,余众皆降。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少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于诗标举汉魏风骨,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陈伯玉集》
2 浏览3741
陈氏有那些名人?
陈完,春秋时齐国大夫。即田敬仲。陈厉公子。前672年,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他与寇相友善,恐祸及身,出奔至齐。齐桓公使为工正,列为大夫。自入齐后,由陈改姓田氏。死后谥敬仲,为田齐始祖。   陈胜(?-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   陈平(?-前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   陈寔(104-187),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字仲弓。初为县吏,曾入太学就读。后任太丘长。党锢之祸起,被连,余人多逃亡,他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自请囚禁。党禁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招辟,皆辞不就。   陈琳(?-217),汉末文学家。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陈琳诗、文、赋兼善。诗歌今存4首,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汉乐府之作。散文以表章书檄最有影响,代表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是一篇为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辞赋有《武军赋》、《神武赋》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   陈群(?-236),三国时魏国大臣。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初任刘备别驾,后投奔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魏建国后,迁御史中丞。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后为镇军大将军,与曹休、曹真、司马懿并列为四大将军。不久又授以司空,录尚书事。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将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上报政府,按等选用,后逐渐演变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陈安(?-323),十六国时秦陇人民起义军领袖。322年,在秦陇发动起义。氐、羌族人民纷起响应,众至十余万,他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王。以上邽(甘肃天水)为根据地,攻占附近各县。次年,前赵国君刘曜亲自督军围剿起义军,他率军血战,战死。陇上人作歌以悼之,称他为“陇上壮士”。   陈庆之(484-539),南朝梁将领。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幼从梁武帝(萧衍),颇受信任。梁武帝大通二年(528),魏北海王元颢降梁。武帝令他率七千人送元颢回北方。次年,入洛阳(今属河南),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无不胜利。未几,以兵少受挫,退回南方。后历任北兖州(今山东兖州)南北司二州刺史等职。卒,谥武。   陈伯之,南朝梁将。济阳睢陵(江苏睢宁)人。有勇力,为盗乡里。乡人车骑将军王广之爱其勇而用之。齐时以军功迁至骠骑司马、刺史。天监元年(502)降魏,官为平南将军。后梁伐魏,他于寿阳率众归梁,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太中大夫。   陈武帝(503-559),南朝陈创建者。即陈霸先。庙号高祖。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梁时,自小吏累迁至西江督护、高要太守。太清三年(549)自广州起兵,与王僧辩讨平侯景,位至司空。梁元帝在江陵为西魏所杀,他与王僧辩在建康拥立萧方智为帝,旋杀僧辩,独揽朝政。太平二年(557)进封陈王,继禅梁自代,建立陈朝。   陈霸先(503-559),南朝陈创建者。陈高祖。公元557-559年在位。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东)人。出身小吏,喜读兵书,长于军事。太清三年(548)在始兴(今广东韶关)起兵,受湘东王萧绎节制,与王僧辩会师讨灭侯景,进位司空,领扬州刺史,镇京口。承圣三年,西魏陷江陵,杀梁元帝,他与王僧辩迎立萧方智为梁王。四年,王僧辩又纳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帝。他起兵袭杀王僧辩,拥萧方智为帝,并击败北齐军,进爵为王,十月代梁即皇帝位,国号陈,改元永定。毛泽东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陈霸先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朝开国皇帝,还在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陈后主(553-604),南朝陈皇帝。即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嫡长子。天嘉三年(562)立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569)立为皇太子,十四年即位。大造宫室,亲信佞臣,不理政事。恃长江天险,不设边防。祯明三年(589)隋军直入建康,被俘至长安。隋仁寿四年卒于洛阳,追封长城县公,谥号炀。明人辑有《陈后主集》。   陈稜(?-619),隋将领。字长威,庐江襄安(安徽巢县)人。文帝时为开府。炀帝时,历仕骠骑将军、武贲郎将、御卫将军。大业五年(609),曾奉诏与张镇周率众万人渡海入流求(台湾),以功进位右光禄大夫。辽东之役,以宿卫有功迁左光禄大夫。参与镇压杨玄感及江淮农民起义。江都兵变,炀帝被杀后,投杜伏威。后为其所杀。   陈硕真(?-653),唐高宗时农民起义女首领。睦州(治今浙江淳安)人。永徽四年(653),与妹夫章叔胤在睦州率众起义,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起义军先后攻克睦州、桐庐、於潜等地。后为婺州刺史崔义玄等所败,她与叔胤均遇害,余众皆降。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少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于诗标举汉魏风骨,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陈伯玉集》。   陈抟(?-989),北宋初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州)人。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兼通医理、佛学,明天文地理。后唐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山水为乐,隐居武当山九室岩,专习胎息服气,辟谷导引内养静功。所传“五龙盘体睡修功”,尤为著称,后有《睡功图》传于世。著述有《无极图》、《先天图》、《九室指玄篇》、《易龙图》、《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赤松子八诫录》、《阴真君还丹歌注》、《人伦风鉴》等。   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参加徐寿辉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九年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二十三年八月在鄱阳湖中流矢身亡。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清咸丰三年(1853)随军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镇江被困,随燕王秦日纲往援,大败清军,与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八年夏与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晋封英王。十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州)、常(州)。次年回师径援安庆,多次苦战失利。同治元年庐州失守,退往寿州,为叛徒苗沛霖诱捕,在河南延津就义。   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员会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陈锡联 1915.1-1999.6.10,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汉族。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曾用名陈普庆。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绍熙四年(1193)进士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赴而卒。才气超迈,喜论兵事,力主恢复,反对和议。曾多次上书,遭当权者嫉恨,三次下狱。为学反对理学家空谈道德性命,提倡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与朱熹友善,在学术思想上,却屡辩“王霸义利”。为永康学派主要代表。议论纵横,说理透辟。词作豪放激越。有《龙川文集》、《龙川词》,近经整理为《陈亮集》。   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沔阳(属湖北)人。渔民出身。至正十一年(1351)从倪文俊起义,为徐寿辉军薄掾,因功升为元帅。十七年杀倪文俊,兼得其众,任平章。后连克江西,福建诸郡。十九年迎徐寿辉迁都江州(江西九江)自称汉王。次年杀徐寿辉称帝,建都江州,国号汉。二十三年率军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大败,中箭死。   陈亮,元末明初诗人。字景明。长乐(今属福建)人。洪武中,郡县累召不起,潜心著述。结草屋于沧州中,建一小楼,名为“储玉楼”,购四方古今图籍藏庋其中。工诗文,为“闽中十才子”之一。以元代儒生自居,不仕明。著有《沧州储玉斋集》。   陈诚(1365-1458),明外交家。字子实。江西吉水人。洪武进士,授行人。出使安南(越南北部),令其归还所占广西思明府、丘温等五县。永乐间三使西域,遍历哈里(阿富汗赫拉特)、苏联撒马尔罕等中亚十七国,历时八年,行程六万余里。为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作出贡献。并留意图记各国山川、城池、风俗、物产,撰成《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累官光禄寺,事右通政。有《陈竹山文集》。   陈明遇(?-1645),南明抗清义军首领。遇一作选。浙江人。弘光元年(1645),任江阴(今属江苏)典史,被当地人民推为抗清义军首领。他认为前典史阎应元智勇过人,因推应元为义军首领。二人共率众守城八十一日。城破后,他持刀巷战,壮烈牺牲,全家也投水死。   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画家。浙江诸暨人,字章候,号老莲。从蓝瑛习绘画,求理学于刘宗周。乡试不中,捐为国子监生。清兵陷浙东,去绍兴云门寺为僧一年余,自号悔迟,亦称老迟。善画人物、花鸟、草虫、山水。崇祯间,与北京崔子忠(青蚓齐名,号南陈北崔。绘有《水浒叶子》、《博古叶子》及《九歌》、《西厢记》等绣像插图。能诗文,有《宝纶堂集》。   陈圆圆,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苏州妓女。吴三桂纳为妾。三桂出镇山海关,留京,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入京,曾被押。三桂降清,引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晚年出家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清军破云南,自缢死(一说绝食而死)。   陈名夏(1601-1655),清臣。字百史,江苏溧阳人。明崇祯进士,官修撰。后降李自成。福王时列从贼案。顺治初降清复官。累迁史部尚书、弘文院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曾阿附多尔衮,请其纂位。《清史稿》载帝谓其“辗转矫诈之小人”。数被论死夺官、宽免。终以诸罪处死。有《石云居士文集》。   陈贞慧(1604-1656),明末清初散文家。江苏宜兴人。字定生。为明末诸生“东林党”人陈于廷之子,为复社重要成员之一。曾与吴应箕写《留都防乱檄》,声讨阮大铖。明亡后隐归故里。他表扬抗清人物之散文,感情深沉悲愤,颇富民族气节。后人辑刻其遗著为《陈处士遗著》。   陈确(1604-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浙江海宁人,初名道永,字非玄,后改名确,字乾初。明诸生。曾受学于刘宗周。明亡后,隐居著述。晚岁病困十余年而卒。一生对宋、明理学和佛教进行激烈批判。反对《大学》中“知止于至善”的观点,批判朱熹“一旦豁然贯通”之说。肯定人的善恶取决于后天积习。提出“天理正从人欲中见。”抨击佛教“度尽众生”是“灭绝众生”。著有《大学辨》、《葬书》、《瞽言》等。   陈永华(?-1680),郑成功谋士。字复甫,福建同安人。明末秀才。明亡,弃文投郑成功军,任参军,成为谋士。成功北伐,留守厦门。郑经嗣位时,官至东宁总制使,尽心力佐。由守厦门,退守台湾,建立屯田制,提倡种蔗以制糖,兴办学校。后为冯锡范、刘国轩妒忌,遂自解兵权,忧死。   陈子龙(1608-1647),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字卧子,号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进士。南明弘光帝时,任兵科给事中,因朝政腐败而辞职归乡。清军破南京后,在松江起兵,称监军,事败,避匿山中,复连结太湖兵抗清。事泄,在苏州被捕,乘隙投水而死。生时善诗赋古文,尤精骈体。著有《陈忠裕公全集》。   陈忱(约1613-?),明末清初小说家。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宕山樵。明亡后,绝意仕进,卖卜自给。与顾炎武、归庄组织惊隐诗社。身名俱隐,穷饿以终,诗文杂著多散佚,仅小说《后水浒》(一名《三续水浒传》)传世。   陈王廷,明末清初武术家。温县(今属河南)人,字奏庭。明武庠生。入清后隐居乡里。曾以戚继光《拳经》为蓝本,创长拳十三势。拳势螺旋缠绕,快慢相间,意、气、形密切配合,把养生、健身和技击合而为一。后经人增益,遂成陈式太极拳。今遗留炮捶一路,以及推手和粘枪方法等。著有《拳经总歌》。   陈维崧(1625-1682),清文学家。字其年。江苏宜兴人,明左都御史陈于廷之孙,陈贞慧之子。少时即擅长诗文,称天才,受推重。其诗沉郁雄丽,词多达一千八百多首,骈体文则被称为唐天宝之后无匹敌者。年逾五十始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加纂修《明史》。著有《湖海楼诗集》、《迦陵文集》。   陈恭尹(1631-1700),清诗人。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山人。广东顺德人。幼时父邦彦因抗清牺牲,他避匿闽浙得生。桂王时以父荫授锦衣卫指挥佥事。南明亡,归里隐居,以诗自解。后曾受三藩叛乱牵连入狱,获释。其诗多讴歌抗清志士,忧怀故国。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又与程可则、方还等并称岭南七子。亦工书法。有《独漉堂集》。   陈潢(1637-1688),清水利家。字天一号省斋,浙江嘉兴人。顺治间为河道总督靳辅幕客,佐治河事。康熙授其为佥事道。坐辅罢,削职逮问,病卒。《清史稿》载其治河,“主顺河性而利导主,有所患必拟其致患之由”。用车水攻沙法,使水归故道,并开中河三百里。有《河防摘要》、《河防述言》。   陈明智,清昆曲演员。江苏苏州人。原在乡村演净脚。偶充演《千金记》中霸王,气势雄伟,嗓音高昂,观者咸称绝技。遂入名班寒香部。因其来自角直镇,故称的直大面。康熙南巡苏州,赏识其技艺,选入宫廷任教习二十年,以年老告归。   陈宏谋(1696-1771),清臣。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字汝咨,号榕门。雍正进士。选为庶吉士,授检讨。乾隆间,历任陕、湘、苏等省巡抚,两广、湖广总督。内迁累官兵部、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外任三十余年,历十二行省二十一职,期间重农田水利、疏河道,兴教化,严吏治,颇有政绩。后以年老辞官,卒于归途。   陈端生(1751-1796),清文学家。字云贞、春田,浙江钱塘(浙江杭州)人。为官吏范菼妻。菼坐事谪戍。聪慧善诗词。十八岁始写弹词《再生缘》,寄离别之悲愤。自谓婿不归,此书无完日。夫释归途中,她已悲愤而逝。史学家陈寅恪评其所写十七卷为“叙事言情七言排律之长篇巨制”,是“弹词中第一部书”,“可同希腊、印度的著名史诗媲美”。另有《绘影阁诗集》,已佚。   陈修园(1753-1823),清医学家。福建长乐人,名念祖,一字良有,号慎修。乾隆举人。嘉庆中,官直隶威县知县,有贤声,遇水灾、大疫亲施方药救民。晚归田,以医学教授,弟子甚众。著有《灵素集注节要》、《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时方妙用》、《医学三字经》等。简明易懂,对医学善及工作有所贡献。   陈豫钟(1762-1806),清篆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浚仪,号秋堂。师法丁敬等,直取汉人风范,工致规矩,苍劲秀丽。与陈鸿寿合称钱塘“二陈”,为“西泠八家”之一。又与黄易、陈鸿寿、奚冈齐名,时称“浙派”。兼画兰竹,亦秀逸有致。尝集古人画家为传有《求是斋印存》。   陈鸿寿(1768-1822),清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种榆道人,钱塘(浙江杭州)人
【陈姓得姓始祖——陈胡公】
陈姓来源于妫姓,陈姓人是舜帝的后裔。在舜当天子之前,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于是舜的后代便称为妫姓。西周初年,周武王灭了商朝以后,他找到当时舜帝的后代妫满,把大女儿嫁给他,封他在陈,建立了陈国,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他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强盛了许多年。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陈胡公、胡公满。他的子孙便以国为姓,称为陈氏,并尊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陈姓其他古代历史名人】
陈 胜:阳城(今河南省登封东南)人,秦末农民起义将领,建立张楚政权,第一个翻开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历史篇章。
陈 平:阳武(今河南省原阳)人,汉初名相,曾六出奇计,佐刘邦定天下,后与太尉周勃合力而诛诸吕,迎立文帝。
陈 琳:字孔璋,汉末著名文学家,江苏省扬州人,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袁绍使之典文章,军中文书,多出其手。最著名的是《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诋斥及其父祖,极富煽动力,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一战,袁绍大败,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瑒、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陈 群:三国魏时尚书,河南许昌人。曾建议选任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后来演变成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陈 寿:西晋著名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省南充)人。著有《三国志》65卷。书以三国并列,亦属首创。
陈 禕:法号玄奘,河南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人,生于官吏家庭。曾历险去天竺(今印度)取经,他是佛教经典名著的翻译家,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创始人。
陈 抟:宋初著名道士,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人。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著有《无极图》、《指玄篇》、《正易心法注》等。对理学和道教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陈霸先:字兴国,南朝梁名将,陈开国皇帝。吴兴长城(今浙江省长兴)人,出身寒门,好读兵书,精于武艺,明达果断。公元557年代梁自立,是南朝陈的建立者。
陈子昂:字伯玉,唐代著名诗人,梓州射洪(今属四川省)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是诗歌革新的先驱,其文学理论对当世影响很大。
陈友谅:元末沔阳(今湖省仙桃)人,农民起义领袖。出身渔家,曾为县吏。参加徐寿辉红巾军,隶倪文俊为簿书掾,渐升至元帅。曾建国大汉,昙花一现,在位仅三年。
陈洪绶: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老迟、悔迟、悔僧等。浙江省诸暨人,明末清初著名山水画家,曾师兰瑛,长于花鸟、山水、尤精人物。清入关后,不作贰臣,出家为僧。
陈天华:字星台,号思黄,湖北省新化人。清末民主革命的先驱者,1903年留学日本,与黄兴等人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他的著作《警世钟》、《猛回头》,宣传革命思想,影响甚大。
陈玉成:原名丕成,广西省藤县人,贫苦农民出身,自幼失去父母,由祖父抚养长大。十四岁参加金田起义,为太平天国青年名将,授英王,末能挽狂澜于既倒,含憾而死。
陈寅恪:清朝著名诗人陈三立的第三个儿子,江西省修水人,当代著名史学家、国学大师,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之一,通晓多国文字及蒙、藏、波斯、西夏等文字。其中《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是巨著。
陈胜、陈平、陈琳、陈宫、陈寿等。
1、陈胜
陈胜(?—前208),字涉,秦末阳城( 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 ,一说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南)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
他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后被秦将章邯所败,遭车夫刺杀而死,陈胜死后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
2、陈平
陈平(?-前178年),汉族,阳武户牖乡(今河南省原阳县)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还定三秦时,又间行降汉。
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后历任亚将、护军中尉。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战役,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
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高帝六年(前201年)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
次年,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 [8] 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
汉高祖死后,吕后以陈平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与王陵并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后陈平擢为右丞相,但因吕后大封诸吕为王,陈平被削夺实权。
吕后死,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为文帝(汉文帝)。文帝初,陈平让位周勃,徙为左丞相,因明于职守,受到文帝赞赏。
不久周勃罢相,陈平专为丞相。孝文二年死。曲逆侯(今河北顺平东),死后谥献侯。
3、陈琳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
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
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
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4、陈宫
陈宫(?-199年2月7日),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
192
陈姓名人:
陈嘉捷 陈嘉庚
陈跃东
陈佩思
陈圆圆
陈阿林
陈 安
陈霸先
陈邦瞻
陈 东 陈伯之
陈 常
陈 忱
陈 诚
陈 宠 陈得才
陈 登
陈 第
陈吊眼
陈 东
陈嘉捷 陈嘉庚
陈 铎
陈道复 陈宝箴
陈碧娘
陈秉钧
陈 淳
陈 建
陈介祺
陈居中
陈洪绶 陈 蕃
陈方瀛
陈 奂 陈恭尹
陈沆(hang)
陈宏谋
陈 鸿
陈鸿寿
陈化成
陈 潢
陈继儒
陈 亮
陈 亮
陈 开 陈 立
陈连升
陈坤书 陈 琳
陈名夏
陈明遇 陈明智
陈木金 陈 棱
陈 澧(li)
陈彭年
陈 平
陈其渊
陈启沅
陈乔枞 陈庆之
陈 确
陈人杰
陈 森
陈 胜 陈师道
陈实功
陈 寔
陈抟(tuan) 陈 湜
陈世珍
陈 寿
陈寿祺 陈叔宝
陈硕真
陈 汤
陈 陶
陈维崧
陈文述
陈献章
陈修园
陈煦元
陈玄礼 陈祎(yi)
陈宜中
陈义华
陈永福
陈振孙
陈自明 陈永华
陈友谅
陈 余
陈与郊
陈 遵 陈与义
陈玉成
陈豫锺
陈圆圆
陈贞慧 陈芝伯
陈竹坪
陈子昂
陈子敬
陈子龙
陈硅
陈纳德
陈立夫 陈果夫
陈汤
陈琳
陈宫
陈胜、陈平、陈琳、陈宫、陈寿等。
1、陈胜
陈胜(?—前208),字涉,秦末阳城( 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 ,一说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南)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
他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后被秦将章邯所败,遭车夫刺杀而死,陈胜死后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
2、陈平
陈平(?-前178年),汉族,阳武户牖乡(今河南省原阳县)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还定三秦时,又间行降汉。
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后历任亚将、护军中尉。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战役,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
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高帝六年(前201年)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
次年,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 [8] 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
汉高祖死后,吕后以陈平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与王陵并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后陈平擢为右丞相,但因吕后大封诸吕为王,陈平被削夺实权。
吕后死,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为文帝(汉文帝)。文帝初,陈平让位周勃,徙为左丞相,因明于职守,受到文帝赞赏。
不久周勃罢相,陈平专为丞相。孝文二年死。曲逆侯(今河北顺平东),死后谥献侯。
3、陈琳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
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
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
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4、陈宫
陈宫(?-199年2月7日),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
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因而被曹操视为心腹。
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等汉末名士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并先后取得兖州与徐州。
下邳城中,吕布不听陈宫两面互补之计,以致失败。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
5、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
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姓

姓陈的经典名人

1、陈胜(?-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
2、陈平(?-前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
陈琳(?-217),汉末文学家。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
3、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三国志》作者
陈霸先(503-559),南朝陈创建者。陈高祖。公元557-559年在位。字兴国,小字法生。
4、玄奘(602~664),名陈祎,洛州 缑氏(今河南偃师 滑国故城)人。梵文名:摩诃耶那提婆奴(大乘天奴),在印度辩经完成后,更名为:摩诃耶那提婆(大乘天)。世称三藏法师,就是大家俗称的唐僧。
5、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6、陈抟(?-989),北宋初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州)人。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兼通医理、佛学,明天文地理。后唐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山水为乐,隐居武当山九室岩,专习胎息服气,辟谷导引内养静功。所传“五龙盘体睡修功”,尤为著称。
7、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
8、陈王廷(1600-1680) 字奏庭,河南温县陈家沟人,根据大量史料的分析研究,研究整理当时各家拳法,创造太极拳的是明末的陈王廷。
9、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
10、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1、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1
12、陈独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开山书记。
13、陈嘉庚,著名爱国华侨。
14、陈云,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15、陈寅恪,国学大师。
16、陈道明,当代著名演员。
陈姓经典名人,很多。但显于史书,传于众耳的,大抵是这些人。

姓陈的名人有哪些?

陈圆圆,陈丿犭独独′禾秀
1、陈胜
陈胜(?—前208年),字涉,阳城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联合吴广率领戍卒发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起义,成为反抗暴秦起义的先驱;占据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2、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3、陈子昂
陈子昂(658/659/661年—699/700/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和组诗《感遇诗三十八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陈子昂集校注》。
4、陈圆圆
陈圆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伶,“秦淮八艳”之一。
崇祯末年被田畹锁掳,后被转送吴三桂为妾。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
5、陈独秀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

姓陈的大名人有哪些,十五个

陈玄礼
唐朝名将,初任神武军的果毅都尉,后随李隆基(唐玄宗)起兵诛杀韦后及安乐公主。玄宗即位后,宿卫宫中。安史之乱时,率军护卫玄宗逃亡四川,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在太子李亨支持下,发动兵变杀杨国忠及杨氏姐妹,并逼唐玄宗李隆基缢死了杨贵妃。安史之乱平息后,随玄宗回到京师长安,封蔡国公后辞官,旋病死。
陈尧咨
(970—1034),字嘉谟,阆州阆中县(今四川省阆中市)人[1]。北宋官员、书法家,左谏议大夫陈省华第三子。咸平三年,考中状元,授将作监丞、济州通判,历任著作郎、右正言、知制诰、起居舍人、知永兴军、陕西缘边安抚使、知开封府、翰林学士、武信军节度使,治理河阳、澶州、天雄军。景祐元年,去世,追赠太尉,谥号康肃。
陈馀
(?-前205年十月),一作陈余,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秦朝末年群雄之一。
智顗(俗姓陈)
(公元538年农历2月16日-公元597年农历8月3日),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俗姓陈,隋代荆州华容(今湖北鄂州市)人,祖籍颖川(河南禹州),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
陈友定
(1329-1368年),又名有定,字永卿,号国安,清流县明溪市(今福建明溪县)人。元末忠臣,与元人柏帖木儿、迭里弥实并称“闽三忠”。为人沉勇,胆略过人。元朝至正年间,流寇四起,陈友定应诏加入元朝,因平贼有功,逐渐成为元朝将领,占据福建八个郡。朱元璋崛起后,陈友定多次与朱元璋交战,曾杀掉朱元璋部将胡深,而后被朱元璋击败。陈友定服药自杀未遂,被朱元璋生擒,后被处死。
陈宜中
生卒年不详,字与权,号静观,又号仲鼐,永嘉(今浙江永嘉)人,南宋末期宰相。
陈新甲
(?~ 1642),四川省重庆府长寿县人(今重庆市长寿区)。万历三十六年举人,授定州知州。崇祯元年(1628),入为刑部员外郎,进郎中,迁宁前兵备佥事。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十一年,受杨嗣昌推荐,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协御清兵。十三年,进兵部尚书,从而成为是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工部尚书贾俊以后,以举人身份做到尚书(正二品)要职的第一人。后于崇祯十五年松锦之战中因指挥失误而大败。在内外交困之下崇祯帝密使他与清兵图和议,旋因家童无意间泄露消息,舆论大哗,被杀。其人在边疆多年,有才干,有魄力,习边事,可为文人统帅之典范。然不能持廉,才亦不可大用,终屡误国事,贻后世以骂名。
陈矫
(?-237年7月11日),字季弼,广陵郡东阳县(治今安徽省天长市西北,今地属江苏省如皋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
陈维崧
(1625年-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人、骈文家,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陈循
(1385年3月27日—1462年),字德遵,号芳洲,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梁家村)人,明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内阁首辅。
陈洪进
(公元914-985年) 字济川,又字致先,仙游县(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秀峰村后榄自然村)人。五代十国时期割据军阀。
陈灵公
(?―公元前599年),妫姓,陈氏,名平国,陈共公之子,陈成公之父,春秋时期陈国第十九任国君,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9年在位。
陈尧佐
(963年—1044年10月26日[1][2]),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今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人。北宋宰相、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节度使陈尧咨之兄。
陈尧叟
(961年-1017年5月10日),字唐夫,阆州新井县(今四川省南部县大桥镇新井村)人。北宋官员,左谏议大夫陈省华长子。
陈镒
(?—1456年),字有戒,江苏吴县人,永乐年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先后任湖广、山东、浙江等地的副使,明英宗时期镇守陕西,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陕西的饥荒问题,后看到河南等地流民啸聚,建议派人前往抚恤,英宗同意后,但官员却没有施行,导致后来河南等地的叛乱。陈镒共三次镇守陕西,前后十余年,陕人很爱戴他,敬若父母。每次陈镒回朝廷,老百姓总是挡道拥车而泣。他回来时,则欢迎的人群数百里不绝。他之得军民之心,前后镇守陕西的无人可及。景泰四年(1453年)因病致仕。景泰七年(1456年),陈镒去世,获赠太保,谥僖敏。

陈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陈汤,西汉名将。
陈毅,开国元勋。
陈寅恪,陈桓,历史大家。
陈琳
陈平
陈群
陈胜
陈友谅
陈胜 陈毅 陈寿 陈赓 陈平
陈霸先,陈朝创始人
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同志回答,因为姓陈的人太多,下面我只选比较好的出来,谢谢
1.陈独秀
2.陈景润
3.陈三立
4.陈平
5.陈赓
6.陈中凡
7.陈策
8.陈乔年
9.陈嘉庚
10.陈毅
11.陈琳
12.陈叔宝
13.陈子昂
14.陈陶
15.陈独秀
16.陈白尘- 戏剧家
17.陈炳兆- 物理冶金和金属材料学家
18.陈景润
19.陈果夫
20.陈立夫
21.陈联寿
22.陈乃光
23.陈平
24.陈绍禹
25.陈胜
26.陈挺
27.陈宝箴 - 维新人物
28.陈三立 - 诗人
29.陈寅恪 - 国学家
30.陈中凡 - 古典文学家
31.陈之佛 - 画家
32.陈师道
33.陈与义
34.陈亮
35.陈子龙
36.陈忱
37.陈维崧
38.陈恭尹
39.陈沆
40.陈衍
41.陈圆圆 - 明代美女
42.陈廷骅
43.陈延祚
44.陈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