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是什么意思?
- 2、暮从碧山下的原文及翻译
- 3、暮从碧山下什么随人归
- 4、暮从碧山下下一句是什么
- 5、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表达什么之情?
- 6、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的意思是指什么动物
- 7、绿竹入幽径下一句
- 8、首句《暮江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是那位诗人的作品?
- 9、暮从碧山下的下一句是什么
- 10、暮从碧山下随归打三个数质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是什么意思?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1、意思是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2、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3、原文(节选)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4、译文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李白一生中曾两入长安,第一次是在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时;第二次是在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四十二岁时。此诗写于李白初入长安隐居终南山时期。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暮从碧山下的原文及翻译
1、暮从碧山下下一句:山月随人归。2、原文:《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作者】李白【朝代】唐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3、翻译: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暮从碧山下什么随人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诗人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间的月亮仿佛跟随着他一起归来。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月随人归的场景。
其中,暮字表达了时间,即傍晚时分;碧山则描绘出终南山青翠欲滴的景色。而山月随人归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月亮描绘成一个有情感的伴侣,跟随着诗人一起下山,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这句诗的语言风格平淡爽直,但却充满了诗意的美。诗人通过简单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世界中。同时,这句诗也展现了诗人自然陶醉、忘机的心情,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这句诗在整首诗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整首诗的开篇之句,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同时,它也与后面的诗句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诗意空间。
背诵古诗的好处:
1、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背诵古诗需要反复诵读和记忆,这个过程可以锻炼人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在背诵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集中注意力,将诗句记忆在脑海中,这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专注力和记忆力。此外,背诵古诗也需要人们理解诗句的含义和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有助于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2、弘扬传统文化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背诵古诗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通过背诵古诗,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背诵古诗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
3、丰富情感体验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家们情感和思想的表达,背诵古诗有助于丰富人们的情感体验。通过背诵古诗,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学家们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此外,背诵古诗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暮从碧山下下一句是什么
暮从碧山下的下一句是山月随人归。
暮从碧山下的下一句是山月随人归,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的诗句。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前四句写诗人下山归途所见,中间四句写诗人到斛斯山人家所见,末六句写两人饮酒交欢及诗人的感慨。
从诗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陶醉于山林美景之中,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体现了李白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符合韵律美感,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表现了人性的自由和自然的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此外,这首诗也展现了李白与斛斯山人深厚的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在与斛斯山人的交往中,感受到了真挚的友情和田园生活的美好,这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也有所体现。
暮从碧山下这句话运用的手法:
1、象征手法:诗人通过描绘碧山这一自然景象,象征了自然的美好和神秘。在古代文学中,碧往往被用来形容山的青翠和秀丽,同时也象征着高贵和纯洁。诗人通过描绘碧山,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比喻手法:诗人通过将月亮比喻为随人归,形象地描绘出了月亮的柔和和亲近感。这里的随人归不仅表现了月亮的柔和,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月亮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温柔、亲近的象征,诗人通过比喻手法,将月亮的柔和和亲近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3、情景交融: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自己的情感,将二者巧妙地融为一体。这里的暮从碧山下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表达。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交融,将自己内心的喜悦、安逸、自在等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使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表达什么之情?
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译文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赏析
从内容来看,本诗主要写了诗人月夜到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引出第四句的“翠微”。
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描绘出暮色下的山林美景。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之后,诗人漫步时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显出情谊的密切。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艳羡之情。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赞美了山人的庭园居室,也为遇知己而高兴,因而把酒言欢。“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句中青松与青天,仍处处绾带上文的一片苍翠。最后,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深远。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的意思是指什么动物
这个出自李白的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翻译
译文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这句诗不是说的动物好么,指的是诗人进入竹林,青萝(一种植物)拂过他的衣服!
这个出自李白的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翻译
译文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这句诗不是说的动物好么,指的是诗人进入竹林,青萝(一种植物)拂过他的衣服!
绿竹入幽径下一句
绿竹入幽径下一句:青萝拂行衣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_百度汉语
[作者] 李白
[全文]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1、绿竹入幽径下一句:青萝拂行衣。
2、“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出自唐代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全诗如下: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3、该诗大意: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4、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首句《暮江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是那位诗人的作品?
脱胎于李白的 下终南山
是来自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全诗以赋体——叙述题写成。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月尚如此,人则可知。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横”有笼罩意。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也为遇知己而高兴。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句中青松与青天,仍处处绾带上文的一片苍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这就不在话下了。最后,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是受陶潜诗的影响,然而两者诗风又有不同之处。陶潜的写景,虽未曾无情,却显得平淡恬静,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之类,既不染色,而口气又那么温缓舒徐。而李白就着意渲染,“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不仅色彩鲜明,而且神情飞扬,口气中也带有清俊之味。在李白的一些饮酒诗中,豪情狂气喷薄涌泄,溢于纸上,而此诗似已大为掩抑收敛了。“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可是一比起陶诗,意味还是有差别的。陶潜的“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之类,称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无可无不可的那种意味,就使人觉得李白挥酒长歌仍有一股英气,与陶潜异趣。因而,从李白此诗既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两位诗人风格的不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暮从碧山下的下一句是什么
暮从碧山下的下一句:山月随人归。暮从碧山下的下一句:山月随人归。诗词名称:《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本名:李白。别称:李十二、李翰林、李供奉、李拾遗、诗仙。字号: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时间:长安元年(701年)。去世时间:宝应元年(762年)。去世地:江南西道宣州(今安徽宣州)。墓葬地:当涂青山西麓。主要作品:《望天门山》《秋登宣城谢眺北楼》《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等。主要成就: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信仰:道教。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暮从碧山下”的详细介绍:一、《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全文 点此查看《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详细内容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二、赏析中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
前四句,写诗人下山所见,第一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月尚如此,人则可知。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横”有笼罩意。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
中间四句,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后六句,“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也为遇知己而高兴。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句中青松与青天,仍处处绾带上文的一片苍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这就不在话下了。最后,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是受陶潜诗的影响,然而两者诗风又有不同之处。陶潜的写景,虽未曾无情,却显得平淡恬静,口气温缓舒徐。三、注解碧山:指终南山。下:下山。却顾:回头望。所来径:下山的小路。苍苍:一说是指灰白色,但这里不宜作此解,而应解释苍为苍翠、苍茫,苍苍叠用是强调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种苍茫貌。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及:到。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青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行衣:行人的衣服。挥:举杯。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夜已深了。一作“星河”。陶然:欢乐的样子。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世俗的心机。四、背景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李白一生中曾两入长安,第一次是在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时;第二次是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时。此诗写于李白初入长安隐居终南山时期。另一种说法是:李白此诗作于公元752年(唐玄宗天宝十一载)春,时李白五十二岁,正隐居终南山。五、李白其他诗词《望天门山》、《蜀道难》、《静夜思》、《渡荆门送别》、《早发白帝城》。六、译文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一直跟随着我归来。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回头望下山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偶遇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孩童急忙出来打开柴门。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走进竹林中的幽深小径,树枝上下垂的藤蔓拂着行人衣裳。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一曲唱罢已是星光稀微。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欣愉悦忘了世俗奸诈心机。相同朝代的诗歌《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详细信息
暮从碧山下随归打三个数质
3。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山月随人归。解释: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