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尉迟恭为什么鞭毁人亡?
- 2、尉迟恭是怎么死的?他为什么会撞门而亡
- 3、尉迟恭怎么死的
- 4、尉迟恭怎么死的呀
- 5、尉迟恭为什么撞柱而亡
- 6、尉迟恭鞭毁人亡哪一集
- 7、历史上尉迟恭怎么死的
- 8、尉迟恭为什么那么相信鞭毁人亡而自杀?
- 9、隋唐英雄中,尉迟恭和秦琼的结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尉迟恭为什么鞭毁人亡?
尉迟恭之所以会鞭毁人亡是因为他曾立下的一个誓言“鞭在人在,鞭毁人亡”,所以他最后因为鞭毁而自杀。
尉迟恭字敬德,朔州鄯阳县人,祖籍太安狄那(今山西省寿阳县),鲜卑族,他性格忠厚,勇武善战,曾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也是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恭的主要影响:
尉迟敬德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在玄武门之变前,当李世民和李建成双方斗争进入关键时刻,李世民念及兄弟之情,犹豫不决,尉迟敬德一再劝其早下决心,先发制人,不要“存仁爱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计”。
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又拈弓搭箭,射杀李元吉。为稳定局势,尉迟敬德奉李世民之命带甲入宫向正泛舟海池的高祖李渊报告,并敦促李渊下诏,令诸军悉受秦王节制。
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又拈弓搭箭,射杀李元吉。为稳定局势,尉迟敬德奉李世民之命带甲入宫向正泛舟海池的高祖李渊报告,并敦促李渊下诏,令诸军悉受秦王节制。
尉迟恭是怎么死的?他为什么会撞门而亡
尉迟恭是唐朝开国大将,玄武门之变第一功臣,李世民的铁杆。在评书演义及传说中,尉迟恭有一条打王钢鞭,是李渊给的,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尉迟恭拿着这条鞭还真吓唬过人,在评书《薛仁贵征东》中,张士贵让其女婿冒领薛仁贵之功,隐藏不报薛仁贵,尉迟恭曾拿这条鞭吓唬过张士贵,逼得张士贵说出了实情。后来,尉迟恭还想拿这条鞭打李世民,结果这条鞭突然断为九节,他也触柱而亡。
尉迟恭想拿鞭打李世民,是因为薛仁贵遭到李道宗迫害,被李世民定了死罪,打入天牢。说薛仁贵因奸不从,打死御妹,甚是可恨,谁保救他,就和他一同治罪。尉迟恭说,薛仁贵不会干这种事,其中一定有冤情。李世民不高兴了,说我念你与朕患难相从,就不治你的罪了,然后命将薛仁贵从牢中提出,午时三刻处斩。
尉迟恭求情,李世民不但不准,还把薛仁贵绑到法场,他一气之下,让左右抬过鞭来,走上金阶说道:“此鞭乃先皇所赐,有几行字在上,万岁龙目请看。”李世民装着没听见,传旨退朝。
尉迟恭跟在李世民身后,嘴里大声嚷嚷:“只求万岁赦免仁贵!”李世民走进止禁门,内监关上了门。尉迟恭拍着门大喊:“仁贵征东血战十二载,功劳盖世,望圣恩宽赦!”李世民在里边听见了,就是不理他。心说,这是止禁门,反正你不敢进来,你敢进来就是死罪!他让门内太监传旨,说薛仁贵十恶不赦,让尉迟恭不必再奏。尉迟恭气得举起鞭,说:“此鞭先君所赐,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圣上听信奸臣,可谓昏君,要救仁贵,只得用强了!”
尉迟恭举起手中钢鞭,照着止禁门一鞭打去。就听当啷啷、哗啦啦几声响,钢鞭突然断为十八截。尉迟恭大吃一惊,难道圣上不是昏君,上天不让我打?一想师父有话,鞭在人在,鞭亡人亡,现在鞭已亡了,再一抬头上,上门上写着“止禁门”三字,这地方不管是谁,没有圣旨不能到这里来,犯者死罪。尉迟恭对着止禁门拜了二十四拜,叫声“万岁”,然后撞门而死。
尉迟恭怎么死的
电视剧《薛仁贵传奇》中尉迟恭是撞柱而死的。另一结局是晚年的尉迟恭告别疆场,颐养天年,虽依然操心国事,然而大半时间得以在家弹奏清乐,自娱自乐,享受退休生活,直至七十四岁逍遥离世,在中国古代众多年轻为国征战的将领中,尉迟恭的结局无疑是比较圆满的。
剧中他为了救他的义子薛仁贵,拿着打王鞭要打皇帝,没想到打王鞭竟然碎了,他想起师父的话鞭在人在,鞭毁人亡,于是就一头撞死在柱子上。
薛仁贵被封为一字并肩王,衣锦还乡,和妻子相聚,并且善待岳父柳员外,但是奸臣张世贵的女儿——皇叔李道宗的宠妃,要李道宗为父兄报仇,于是李道宗在李世民去世后设计陷害薛仁贵,使薛仁贵被打入天牢,薛仁贵的义父尉迟恭为了救薛仁贵,一头撞死在皇帝面前,后来在程咬金等人的努力下,洗清了薛仁贵的冤屈。
尉迟恭经历介绍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李世民率部与晋阳王刘武周激战于晋中,晋军大败,唐军围困重镇介休,刘武周手下名将尉迟恭独守孤城。
尉迟恭本是山西朔州一名普通铁匠,因为官军横征暴敛、骚扰百姓,一时激于义愤,失手打死晋阳刺史陈方金的侄子,惹来大祸。陈方金带兵屠村,尉迟恭与妻儿失散。尉迟恭把一支铁鞭留给妻子,作为以后父子相认的凭证。从此,他深怀内疚,一直深深的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宝林。尉迟恭忠义无双,据守孤城多日,城中粮草已尽,但依然誓死不降。
刘武周生性多疑,他不信任把守重镇的尉迟恭,不仅派监军暗中监视,而且利用尉迟恭对妻儿的思念,编造谎言,骗得尉迟恭为自己卖命。在于唐军的交锋中,尉迟恭遇到了仁爱为本的李世民,两人惺惺相惜。不料,两人的相见被监军派出的暗探偷窥。遂疑心尉迟恭谋反,妄图加害,被唐军所救。李世民义释尉迟恭,并赠与八百石粮食,让他回城赈济灾民。尉迟恭为李世民的仁政爱民所感,弃晋投唐。
尉迟恭降唐后,成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跟随李世民东征西战,历经十余年,扫平各路诸侯,成为大唐开国元勋。唐高祖三年,突厥大举入侵。尉迟恭率兵抵抗,在泾阳战役以五千铁骑击溃敌军十万,为大唐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泾阳战役胜利后,作为大元帅的齐王李元吉大肆屠杀战俘,生性正直刚烈的尉迟恭无法容忍这种残忍的行为,毅然出手救下大批突厥战俘,并不惜以下犯上,再次单鞭夺槊,击败李元吉。
尉迟恭怎么死的呀
《薛仁贵传奇》中,尉迟恭是撞柱而死的,剧中他为了救他的义子薛仁贵,拿着打王鞭要打皇帝,没想到打王鞭竟然碎了,他想起师父的话鞭在人在,鞭毁人亡,于是就一头撞死在柱子上。
保剑锋饰薛仁贵,性格坚忍,侠骨柔肠,文韬武略,晓有大将之风,善长用方天画戟,食量惊人。年少跟李靖学艺,一次意外招灭门之祸,就在百般无助时得王茂生救助,隐身柳家庄当杂役,机缘巧合下结识了柳家千金银环,不料柳员外误会他们有冒昧苟合之情,冥冥中重遇离家出走的银环,二人共谐连理。
新婚初期尚算惬意,但一身武艺想报效,让他毅然决定投军征东,得到妻子的鼎力支持,但军旅之命运使然,他被皇帝视为“应梦贤臣”,故招人妒,先锋大将张士贵处处刁难和他,杀不了他就安排他当火头军,他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坚持到底,且把火头军铸炼成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尖刀,终于成功阻止了张士贵谋朝篡位之阴谋,也平定了渤辽国,被御赐为“一字并肩王”。
过程中,他意外营救了敌国的昭阳公主,一起经历了“与和平”洗礼,二人生死之情难以磨灭,但他也不愿意辜负妻子的情深义重,左右为难,最后由天意成就“二女共侍一夫”的美满结局。张美人为父张士贵报仇,假夫君是皇叔之威名,设计陷害之,幸他得道多助,洗脱了莫须有的罪名,再挂帅西征。
徐成林饰尉迟恭,徐成林,1958年10月16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出身于京剧世家,1972年进入沈阳京剧院少年京剧班学习文武老生,中国内地男演员。
《薛仁贵传奇》剧情简介
《薛仁贵传奇》讲述了尉迟恭为薛仁贵求情,李治拒奏,尉迟恭说起薛仁贵东征的功劳,李治还是不从,尉迟恭提鞭要打李治;李治逃到紫禁门,尉迟恭用鞭打门,不料鞭子断去,尉迟恭又想起师父之言,知道自己死期已到,一怒撞死在紫禁门前;李道宗闻得尉迟恭去世,非常开心,张美人觉得他们不会放弃营救薛仁贵,要密切监控他们的行动。
灵采儿带着假骨灰回来,说薛仁贵已死,昭阳公主压抑着情绪,灵采儿将骨灰放在庵前大殿;宝林、宝庆来找黑白双氏,说出父亲已死的惨事,二人一听就怒不可竭,纷纷穿甲拿刀,说只要讨回公道;昭阳公主偷偷来到大殿,拿起假骨灰,声泪俱下;李治听到黑白双氏要杀进午门,黑白双氏要李治答应三件事,李治答应不来,在程咬金的劝阻下,薛仁贵的刑期再加一百日.周青突然走出,说那是假骨灰,只是想试探昭阳公主对薛仁贵的爱,昭阳公主终答应与他们一起想办法救薛仁贵;程咬金通知银环,指薛仁贵死期一再押后,同时还说出尉迟恭已去世;
银环带着金莲和其它御总兵为尉迟恭超渡亡魂,同时安慰黑白双氏,周青买通了监狱头儿,让昭阳公主扮作狱卒,在牢内照顾薛仁贵。昭阳公主偷偷进入大牢,看到仍然未醒的薛仁贵,表示无论付出什么代价也要救出爱郎;薛先图说出昭阳公主为薛仁贵做了这三年尼姑,说话时无意让银环听到,银环也觉薛仁贵应珍重昭阳公主。徐懋功终于回到长安,徐懋功拿出李世民曾给薛仁贵的赦旨,李治终于同意放人;
李道宗找张仁到狱中对薛仁贵下毒;张仁来到天牢,灌薛仁贵吃下毒酒,昭阳公主后知后觉,打走了张仁,但却被刺伤了,昭阳公主为薛仁贵施救时,不料把他以前塞在咽喉中的东西全吐了出来,银环看着鲜血四冒的昭阳公主,深深的被打动。薛仁贵醒过来,银环向他说昭阳公主为他付出了那么多,坚持要昭阳公主嫁入薛家,薛仁贵没有反对;银环来来求昭阳公主嫁入薛家,昭阳公主已经不敢反对就答应了,周青带着薛仁贵推开大门,薛仁贵与昭阳公主含笑对望。
《薛仁贵传奇》是由北京大福阳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由陈村、丁仰国执导,保剑锋、金巧巧、释小龙、李小冉、张铁林、吴樾等领衔主演的电视连续剧。
尉迟恭为什么撞柱而亡
隋唐演义中,尉迟恭发誓鞭在人在,鞭毁人亡,后来鞭子断为十八截,尉迟恭选择撞柱而死。
但历史上的尉迟恭并没有自杀,这只是演义虚构出来的情节。
李世民登基后,尉迟恭作为功臣也是得到了对应的奖励,但他此后却居功自傲,不懂分寸,李世民多次提醒尉迟恭他才幡然醒悟,最后选择告老还乡。
尉迟恭的人物简介
尉迟恭,字敬德,山西人。和演义小说里说的一样,历史上真实的尉迟恭,早年确实是个打铁的。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职业,导致尉迟恭练出了一身惊人的力量,后来才能在战场上横勇无敌。
到了隋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军蜂拥而起,反对隋朝。不过,这里要多说一句,隋末的绝大多数农民军,其实并不是什么正面角色。相反,绝大多数农民军,其实根本就算不上是军队,只能算是打家劫舍的流匪。因为隋朝压迫得太过厉害,活不下去了,只能揭竿起义造反。但是他们造反之后,其实也不敢和隋朝官军硬碰硬,只敢四处打家劫舍,欺负那些更弱小的老百姓。
尉迟恭鞭毁人亡哪一集
据悉,在电视剧《隋唐演义》中,尉迟恭鞭毁人亡是第29集。
剧中,尉迟恭在下山之前,他的师父送给他一批宝马和一根竹节钢鞭,还对他说“鞭在马在人亦在,鞭毁马亡人亦去”,其实师傅的意思是,在沙场行有鞭可杀出一条路,有马可逃命。虽然师傅只是随口一说,但是尉迟恭却一直记在了心里。
后来尉迟恭替薛仁贵求情的时候被李治拒奏,之后他又说起了薛仁贵东征时的一些功劳,李治还是不听,于是尉迟恭提鞭要打李治,期间李治逃到了紫禁门,尉迟恭不小心用鞭子打了一下门,结果鞭子竟然断了。
尉迟恭回忆师父曾对他说过:“鞭在马在人就在” 的事情,知道自己死期已到,一怒撞死在紫禁门前。
据了解,历史上的尉迟恭是得病死的,于显庆三年(658年)去世,在其死后,唐高宗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第临,谥曰忠武。后尉迟恭还被百姓们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
历史上尉迟恭怎么死的
演义中,尉迟恭曾发誓鞭在人在,鞭毁人亡,后来鞭子断为十八截,尉迟恭选择撞柱而死。不过历史上的尉迟恭并没有自杀,这是演义虚构出来的情节。李世民登基后,尉迟恭作为功臣也是得到了对应的奖励,但他此后却居功自傲,不懂分寸,李世民多次提醒尉迟恭他才幡然醒悟,最后选择告老还乡。整体来说,尉迟恭结局还算不错,并没有那么的悲惨,下面就来讲讲当时尉迟恭的处境到底如何。
1、不懂分寸
尉迟恭可谓是大名鼎鼎,农村中贴的门神,一个是秦琼,一个便是尉迟恭,足见尉迟恭的地位是多么的高。而在唐朝时期,尉迟恭勇冠三军,在李世民打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无数大功,所以李世民对尉迟恭也是非常器重的,还把尉迟恭列为了凌渊阁24功臣。可以说,尉迟恭在李世民时期,地位是非常高的。只不过这人啊,一旦有权力了,一旦身处高位了就容易飘,容易犯浑,尉迟恭就犯下了这个大错。
有一次李世民大摆宴席,尉迟恭参加的时候,发现有人坐在他的前面,非常不满,问道:你有什么功劳,凭什么坐在我的上席?话说,这个座位是皇帝安排的,你尉迟恭凭什么多嘴?于是坐在尉迟恭下席的李道宗生怕尉迟恭乱来,出言解释,结果尉迟恭啥都不听,不仅如此,他还把给他做解释、让他有台阶下的李道宗给打了,尉迟恭武力是多么强,他那一拳头下去,差点就把李道宗的眼睛给打瞎了,这让李世民非常生气,于是说了这么一番寓意深长的话。
李世民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以前看史书,发现刘邦在取得天下后,大杀功臣,对此非常鄙夷,现在等我当了皇帝后,才明白了刘邦的难处,有些功臣啊,做事情确实非常过分,不知轻重。治理国家,讲究的是奖赏与处罚。多余的恩惠,不能乱给,要严格要求自己,别做后悔不及的事。整体翻译下来,李世民这番话实际上就是在敲打尉迟恭,做事情别过分了,看看刘邦是怎么对待他的功臣的,你可别让我学刘邦啊。尉迟恭也不傻,自然是明白李世民的言外之意,于是开始约束自己的行为。
2、李世民的试探
尉迟恭始终是个大老粗,虽然李世民对他进行了敲打,但两人毕竟是经历过生死的,尉迟恭认为李世民也不会轻易杀掉他,所以他的行为虽有所收敛,但总体来说,改变也并不是非常大,因此他还是得罪了许多大臣。大臣们拿尉迟恭这个大老粗没办法,只能不断向李世民告状,告状之词越来越多,搞得李世民不得不怀疑,这尉迟恭是不是真的有反意?真的不满足于现在的权位?于是李世民又一次把尉迟恭召集过来。
这一次李世民并没有敲打尉迟恭,而是奖赏尉迟恭,准备把女儿嫁给尉迟恭。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是尊贵的公主,也是一个美少女,如果换了其他人,估计想都不想就答应做李世民的女婿了。不过尉迟恭一听李世民这话,当即发现了事情的不对劲!尉迟恭本人是比李世民大的,让尉迟恭做李世民的女婿,非常不妥,如果一定要联姻,李世民大可以把女儿嫁给尉迟恭的儿子啊。但李世民却出言要将女儿嫁给尉迟恭,这其中必有猫腻!李世民并非真心想和尉迟恭联姻,那他提出嫁女儿,目的肯定就是试探,试探他尉迟恭有没有不满足现在的权势,想要更进一步?
如果尉迟恭答应了李世民,表现出了野心,那等待着尉迟恭的肯定是李世民的暴击,而如果尉迟恭拒绝,那就说明他没有更上一层的野心,李世民会对他网开一面,于是尉迟恭直接回绝了李世民的赐婚。
《资治通鉴》:上又尝谓敬德曰:朕欲以女妻卿,何如?敬德叩头谢曰: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上乃止。
尉迟恭知道李世民在试探他,所以根本不敢答应娶李世民的女儿,而且在他回去以后,越想越后怕,于是不久之后他就提出了辞官的请求,获得李世民的批准,安全退了出来。
由于尉迟恭行事太过霸道无理,所以惹怒了李世民和一众大臣,而由于告状的人越来越多,搞得李世民也不得不怀疑尉迟恭是不是真有野心了,于是出言以嫁女儿试探,尉迟恭吓得半死,自然是不敢答应,一旦他答应了这门婚事,就说明他对权力有了进一步的想法,那等待他的将是李世民狂风暴雨般的打击,最终尉迟恭灭族都有可能。
尉迟恭为什么那么相信鞭毁人亡而自杀?
演义而已 主要自杀还不是为薛仁贵
小说中是添加了许多虚构成分,而实际上尉迟敬德并未自杀。小说为了营造一种英雄气氛,添加了一系列虚构。比如罗通扫北根本不存在。薛丁山也不存在。历史上尉迟恭为左门神,倒是真的。
隋唐英雄中,尉迟恭和秦琼的结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尉迟恭的结局告诉我们,做人切不可自满,不要以为自己立了些功劳就不可一世,迟早会遭到敲打。秦琼的结局告诉我们该退的时候就该退,做人还是低调比较好,这样会一生平安。
隋唐英雄中,尉迟恭和秦琼的结局告诉了我们居功不可自傲,做人一定要低调谦虚的道理。
不要乱发誓,不要乱立flag,尉迟恭说鞭毁人亡,他的鞭坏了,他真的就死了,秦琼说把全部功传授给罗成了,结果他藏了一式,后来也被弄死了。
说明在权力场上,一定要学会站队,只有跟着正确的人,才会有更好的前途。
秦琼和尉迟恭敬德正气勇猛,受人瞻仰,是我们喜迎新春、驱魔镇宅的门神。
这二位门神曾是唐太宗李世民麾下的大将,是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但唐太宗李世民的臣下,他们二人的选择却不尽相同。尉迟恭后半生的言行,被秦琼引以为鉴,他选择了急流勇退。
一、 皆为开国“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李渊率领诸子及一众支持者起兵,加入隋末反抗隋炀帝暴虐统治的洪流。而同一年,原本为隋炀帝效力的秦琼投入瓦岗军头领李密麾下,与后来的另一位李唐开国功臣程咬金一道统领八千内军。次年,因李密战败投降李渊,而自己又被王世充俘虏,秦琼便还短暂地为王世充效力。
但在武德二年(619),因始终不能接受王世充的为人,秦琼与程咬金一道趁有机会与李渊大军交战而投靠了李渊。随后,对秦琼英名早有耳闻的李世民欣然接受了父亲送来的这员大将,任命秦琼为马军总管,并与自己一道镇守长春宫。同年年底,秦琼在美良川奉李世民之命大败彼时尚未降唐的尉迟恭。
武德三年(620),李世民率众在柏壁城与割据势力刘武周交战,尉迟恭(此时仍名为“尉迟敬德”)奉刘武周之命在介休县城迎击。而因已看出刘武周大势将去,尉迟恭最后也顺着李世民抛出的橄榄枝加入了李唐阵营。此后,秦琼和尉迟恭便为李唐,尤其是李世民,效力终身,最终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二、 尉迟恭的自负与秦琼的避祸
同为降将,秦琼和尉迟恭皆受到李世民礼遇,但也遭到不少将帅的忌惮和怀疑。尤其是后降的尉迟恭,一面被李世民任命为右一府统军,一面被李世民的行军元帅长史屈突通反复“弹劾”。而面对李世民不断的嘉赏和擢升,秦琼也略显自负。所以,在李世民尚为秦王时,秦琼和尉迟恭可以说是相差无几,都战功赫赫,而“颇自矜尚”。
然而很快,在“玄武门之变”这个转折点,秦琼和尉迟恭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因为深受李世民重用,而又有“反复”的恶名,意欲谋害李世民的李建成和李元吉便想办法招揽尉迟恭。
一整车的金银财宝直接送到了尉迟恭面前。但尉迟恭并未犹豫,不仅将财物送还,还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担心尉迟恭的人身安危,劝其“送来但取”,而尉迟恭反过来直接建议——早日对李建成和李元吉动手。
加上,长孙无忌“添柴加火”,李世民便谋划在玄武门搞一场大事情。
然而相比于尉迟恭这个政变的“发动者”,秦琼的角色显然只是“参与者”。《旧唐书》载:“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一个“从”字,就很好地说明了秦琼在其中的参与程度。而待政变结局落定,尉迟恭这样的“发动者”纵然会因功劳大而获得更多的赏赐,但“不起眼”的秦琼显然更不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贞观三年(629),自负傲慢、居功自傲,与众臣交恶的尉迟恭被调任出京,直至最后致死。而秦琼,在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后就开始对外宣称患病。且他几乎是逢人就说自己病得很重,一副恨不得立刻就被皇帝放去山野养老的模样。当尉迟敬德遭到皇帝敲打的时候,秦琼则悠哉悠哉地过着自己的舒心“小日子”。
三、 从太宗护卫到天下第一门神
贞观十二年(638),秦琼在病中辞世。显庆三年(658),尉迟恭也在丹药和丝竹之中闭上双眼。而二人虽晚年境遇有所不同,但再之后却“殊途同归”——成为了走进千家万户的门神。
如何从凌烟阁功臣到门神,至今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在通过玄武门之变夺位后心有不安,害怕有人来报复自己。于是他命追随自己多年的秦琼和尉迟恭前来护卫自己,夜夜守在寝宫之外。但随着二人年纪渐长,李世民也不舍让他们天天值班,干脆将二人的画像挂在寝宫的大门上,以此求得宽慰。上行下效,秦琼和尉迟恭的画像就这么慢慢出现在千家万户。
虽然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有没有挂画像难以考证,但尉迟恭和秦琼都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却无可置疑,二人晚年行事存在巨大差异也是事实。
居功不可自傲、为人保持低调,是一条千年不变的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