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豆蔻年华对应的年龄是多大?
- 2、古代形容年龄都有 什么年华,指多少岁,如双十年华【20岁】
- 3、豆蔻年华到底是几岁?
- 4、豆蔻年华和及笄是指多少岁,及笄是什么年龄
- 5、“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多少岁?
- 6、女孩芳龄十三被称为豆蔻年华,十四岁被称作什么?十五岁呢?
- 7、豆蔻年华是几岁
- 8、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豆蔻年华是指女子13岁
- 9、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
豆蔻年华对应的年龄是多大?
豆蔻: 女子13岁 。
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 2—3岁的儿童
垂髫 幼年(又叫总角)
豆蔻 女子13岁
及笄 女子15岁
加冠 男子20岁(又叫弱冠)
而立之年 30岁
不惑之年 40岁
知命之年 50岁
花甲之年 60岁
古稀之年 70岁
耄耋之年 80,90 岁
期颐之年 100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百度百科[引用时间2017-12-25]
古代形容年龄都有 什么年华,指多少岁,如双十年华【20岁】
13岁(女)——豆蔻年华,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
70岁——古稀、
80~90岁——耄耋之年;
襁褓——指不满周岁
孩提——指2~3岁
髫(tiáo)年——指女孩7岁
龆年——指男孩8岁
黄口——指10岁以下
金钗之年——指12岁(女)
豆蔻年华——指13岁(女)
舞勺之年——指13~15岁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
及笄之年——指15岁(女)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指16岁(女)
舞象之年——指15~20岁
桃李年华——指20岁(女)
弱冠——指20岁(男)。
花信年华——指24岁(女)
梅之年——指至出嫁。
半老徐娘——指至30岁(女)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九十耋
豆蔻年华到底是几岁?
豆蔻年华一词指少女十三四岁。该词语出自杜牧的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DDjQpz5Un0IXGeF34N2LBSS26p6YIdF9lOgcMG5ceB7tMwEPwF7tYhD73Br_DQNQA4WCUA6ogDEH8zR8julJTa
在古代的时候就是指13,14岁。到了现在一般指青春期
十二三岁,豆蔻年华~
豆蔻年华-女 15岁
指十三岁少女
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
豆蔻一词,典出唐朝杜牧《赠别诗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意思是说,姿态轻盈举止优雅正是十三年华,就像二月初枝头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尽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人,卷起珠帘故作娇俏的美女没有人比得上她。这是杜牧在扬州期间,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一位歌女。诗中用早春二月初树梢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喻十三岁的少女。因此,豆蔻后来就被用来专以形容十三、四岁的年轻美少女。豆蔻,也可写作“豆蔻”。
豆蔻年华和及笄是指多少岁,及笄是什么年龄
1.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2.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3. 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
4.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可以结婚了。
“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多少岁?
十三四岁
〝豆蔻年华〞泛指十三、四岁的姑娘,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豆蔻年华就是指十三四岁含苞待放正青春的女孩,古人的指代总是很曼妙,也很贴切的。豆蔻花主要分布在两广地带,其外观清新朝气、玲珑可爱,如同二月初枝头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还有几分羞怯的味道,正像十三四岁年轻朝气的少女气质。
女孩芳龄十三被称为豆蔻年华,十四岁被称作什么?十五岁呢?
始龀(chen音4声)、髫(tiao音2声)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ji音一声):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十三四岁的少女-------豆蔻年华。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岁。
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待年,是女子成年待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会把头发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岁,又称“待字”或“待字闺中”。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女子十四周岁称作天葵年华,也叫天葵之年、天葵之春、天葵韶华。古代华医学认识到男女的生理周期是女七男八。女子十四岁生育机能初步具备,已经具有生育机能,叫我天葵初至。所以女人十四周岁就叫做天葵年华。
只有十三岁,被称成豆蔻年华。下一个称号要到20岁。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十五岁:及笄,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豆蔻年华(女子13-14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粉白的花刚刚萌发,充满娇俏的灵气。
杜牧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古代的女孩从12岁开始便可以戴发饰,装扮自己。从古至今,青春都是一个爱美的年纪。处于这个年龄的女孩,穿着不华丽,眉眼也尚且稚嫩。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白话文翻译:身姿轻盈的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像二月的豆寇花一样娇美。
扩展资料:
到了15岁,古时的少男少女要将头上的两个“总角”解散,男孩扎成一束髻,表示成童。女孩则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龄,要用笄[jī]子盘起头发,开始学习各种生活技艺。
归有光 《 项脊轩志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15岁,在今天是读初中的年龄。这是一个吸收知识的年纪,同时也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叛逆”年纪,往往内心未曾成熟,却又急于成熟。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白话文翻译:我自从十五岁在轩中读书以来。
另外,花信年华(女子20-25岁),现在女子到了24、25岁,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却赋予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一个非常美丽的称呼──花信年华。花信,是应花期而来的风。节气中的信风,带来开花的音讯,女子年方廿四,也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及笄
百度百科-豆蔻年华 (词语解释)
豆蔻年华是几岁
豆蔻年华是指13岁,它是一个形容年岁的词语,没有具体的岁数,通常是用来形容青春少女,比喻花一样的年龄阶段,出自唐代杜牧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诗句,代表姿态美好的女子。
豆蔻年华是13岁
豆蔻年华是13岁,它属于一个形容年岁的词语,没有具体的岁数,通常用来形容青春少女,比喻花一样的年龄阶段,这也是人们最珍惜以及难舍的时光。
豆蔻年华专门指女子的年龄,指十三四岁,词成语出自于唐代杜牧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诗句,古代女子年龄的称谓,意思是姿态美好、举止轻盈的她正好是十三年华。
古代女子形容年龄的时候通常不会用具体的数字,而是用于年龄相关的成语,除了豆蔻年华之外,还有及笄之年,指十五岁,将自己的头发梳拢起来,挽一个髻,插上一个叫做笄的首饰,因此被称作笄礼。
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豆蔻年华是指女子13岁
豆蔻年华是指女子13岁,古时期人们通常会用一些代称表示自己的年龄,例如襁褓指的是未满周岁的儿童,及笄指女子15岁,加冠指男子20岁。豆蔻出自杜牧的《赠别》的诗句中,形容十三岁的女孩就像二月初枝头上的豆蔻花。
豆蔻年华是指13岁
豆蔻年华指女子13岁,在古时期,每一年龄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代称,而豆蔻年华所指的便是13岁的年龄,豆蔻出自杜牧诗句中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形容十三岁的女孩就像二月初枝头上的豆蔻花。
古人喜欢用代称表示自己的年龄,襁褓指的是未满周岁的儿童,及笄指女子15岁,加冠只男子20岁,而立之年指的是30岁,不惑之年所指40岁,知名之年指50岁,花甲之年指60岁,古稀之年为70岁。
豆蔻年华泛指少女,男子的13岁的年龄是不能用豆蔻来形容,豆蔻本来是一种中药草本的名字,大多是在二月份开花,夏初的时候结果,多倍写进文学史中,代表美好的事物。
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
豆蔻年华是指十三岁到十四岁的少女。豆蔻是一种中药草本植物的名字,一般是在二月份开花,夏初的时候结果。在古代的时候,豆蔻偶尔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歌《赠别》。
杜牧写这首诗的时候时候年纪尚轻,在离开工作的扬州之前写了两首诗给一名女子,其中一首诗里面就有一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句诗的意思大概就是体态柔美的少女就像是二月初时刚刚绽放出花朵的豆蔻一样美丽。后人觉得这样的表现手法别有一番美丽,就逐渐开始沿用豆蔻二字来代指正处于亭亭玉立、楚楚可人的十三岁少女。
古时关于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襁褓 指不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 指2~3岁,正在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幼儿
髫年:指7岁的女孩子 龆年 指8岁的男孩子
舞勺之年 13~15岁 舞象之年 15~20岁
金钗之年 12岁专指女 及笄之年 15岁专指女孩
桃李年华 20岁 花信年华 24岁
弱冠之年 20岁专指男 而立之年 30岁专指男
不惑之年 40岁 知天命、半百 50岁
花甲、耳顺、杖乡 60岁 古稀之年 70岁
耄耋之年 80岁~90岁 期颐之年 100岁
总角 泛指儿童,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代称儿童时代。,
黄口 对10岁以下儿童的统称。黄本来是指雏鸟的嘴,后来用黄口小儿来借指儿童。古代时各个朝代对于黄口的年龄有不同的界定,比如隋朝3岁以下是黄口,唐代时仅指刚出生的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