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传统节日顺序是什么?
- 2、我国的传统节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怎么排列?
- 3、公历的中国节日顺序是什么?
- 4、中国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 5、中国有多少个传统节日
- 6、所有节日的顺序(按日期)
- 7、中国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 8、我国的传统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9、中国传统节日的排行?
中国传统节日顺序是什么?
春节(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
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
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除夕(腊月最后一天) 等。
备注: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
如:清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等,这些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日也有很重要的传统文化习俗在其中。
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中国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春节正月初一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元
元宵节正月十五日吃元宵,庆团圆
清明节阳历四月五日左右祭祖、扫墓
端午节夏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主题:吃粽子
七夕夏历七月初七又称中国爱情节、情侣节,神话传说中鹊桥相会之日
中秋节夏历八月十五举家团圆节,主题: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夏历九月初九敬老节,并有其他多种主题
已春节为起点的话,传统节日的顺序如下: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农历二月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公历12月21~23日)、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寒衣节,腊八节,小年,除夕。
民俗二三事
中国传统节日顺序如下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我国的传统节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怎么排列?
我国的传统节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如下: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5、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6、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7、冬至——公历12月22日或23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
1、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传统的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
3、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 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
我国的传统节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如下: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5、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6、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7、冬至——公历12月22日或23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
1、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传统的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
3、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 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一定的意义。
看吧:
一月一日:元旦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除夕
农历一月一日: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三月八日:妇女节
三月十二:植树节
四月五日:清明节.踏青节
五月一日:劳动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六月一日:儿童节
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建党日
七月七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情人节
农历七月十三:敬老节
八月一日:中国建军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九月十日:教师节
十月一日:国庆节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
我国传统节日
春节一一正月初一
元宵节一一正月十五
龙台头一一二月初二
寒食节一一二月甘二
清明节一一三月初三
端午节一一五月初五
七夕节一一七月初七
中秋节一一八月十五
重阳节一一九月初九
寒衣节一一十月初十
冬至一一公历12月21-23日
腊八节一一腊月初八
除夕一一腊月二十九~腊月三十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清明节——农历4月4~6日。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5、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6、中秋节——农历入月十五。
7、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8、冬至——公历12月22日或23日。
我国的传统节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如下: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5、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6、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7、冬至——公历12月22日或23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
1、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传统的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
3、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 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
公历的中国节日顺序是什么?
中国传统节日顺序排列一共有哪些
1月1日元旦
2月7日“二.七”纪念日
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
3月8日妇女节
3月12日植树节
4月1日愚人节
4月5日清明节
5月1日劳动节
5月4日中国青年节
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
6月1日儿童节
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
6月25日:中国土地日
7月1日建党节
8月1日建军节
9月10日中国教师节
10月1日国庆节
中国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
春节(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龙抬头(二月二)、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
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
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等。
中国传统节日比较多,不过最重要的有四个,按先后顺序分别是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
元旦,春节,元宵,清明,五一,八月十五,十一,小年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有多少个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冬至、除夕、七夕、腊八、中秋节等。其中,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来计算,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多少个
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另外24节气对应不同传统节日,中国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比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等。
农历正月节日
1、正月初一: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二:犬日。
3、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4、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孙思邈)诞辰。
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6、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7、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中国有17个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寒衣节、冬至、腊八节、小年、除夕。这些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其中一些节日的名称和习俗也与古代的天象、农耕文化、土地神等有关。这些传统节日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人民传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有十二个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除夕。
一、传统节日的时间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社日节(二月二)、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二、十二个传统节日简介
1.春节简介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3.龙抬头简介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
4.社日节简介
社日节,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推算,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农历八月。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5.清明节简介
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
6.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赛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7.七夕节简介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8.中元节简介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将七月半秋尝祭祖节称为“中元节”;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并且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相沿迄今。中元节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
9.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10.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11.冬至节简介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12.除夕节简介
“年”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与新年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三、十二个传统节日的影响
的出现蕴含本民族对美好生的向往,歌颂,以及对民族起源的深情回忆。比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在中华大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百姓布衣,莫不因″春节"而同庆,″清明"同祭,"端午"同忆,″中秋"同思,这些节日简直就是超强的聚合剂,将成百上亿的人的悲欢,言行在同一日呈现,成百上亿的人为了那一日或不远万里,排除千难回家(看看春运的车流人潮吧),或挂社扫墓同祭祖先,或全国同吃月饼,而且,传统节日除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还能体现国家是否兴盛,人民是否富裕。
四、十二个传统节日的意义
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既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民俗节日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大部分节日习俗在上古时代就已初露端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凝聚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外国节日的盛行,忘记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意义。
所有节日的顺序(按日期)
1月1日 元旦
2月2日 世界湿地日
2月14日 情人节
3月3日 全国爱耳日
3月5日 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8日 国际妇女节
3月9日 保护母亲河日
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3月14日 白色情人节
3月14日 国际警察日
3月15日 世界消费者权益日
3月21日 世界森林日
3月21日 世界睡眠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
3月24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4月1日 愚人节
4月5日 清明节
4月7日 世界卫生日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4月26日 世界知识产权日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5月3日 世界哮喘日
5月4日 中国青年节
5月8日 世界红十字日
5月12日 国际护士节
5月15日 国际家庭日
5月17日 世界电信日
5月20日 全国学生营养日
5月23日 国际牛奶日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6月6日 全国爱眼日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3日 国际奥林匹克日
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
6月26日 国际禁毒日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日
7月1日 国际建筑日
7月7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7月11日 世界人口日
8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8月12日 国际青年节
9月8日 国际扫盲日
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
9月16日 中国脑健康日
9月16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9月20日 全国爱牙日
9月21日 世界停火日
9月27日 世界旅游日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10月1日 国际音乐日
10月1日 国际老年人日
10月4日 世界动物日
10月5日 世界教师日
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
10月9日 世界邮政日
10月10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
10月14日 世界标准日
10月15日 国际盲人节
10月15日 世界农村妇女日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
10月17日 国际消除贫困日
10月24日 联合国日
10月24日 世界发展新闻日
10月28日 中国男性健康日
10月29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10月31日 万圣节
11月8日 中国记者节
11月9日 消防宣传日
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7日 国际大学生节
11月25日 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
12月1日 世界爱滋病日
12月3日 世界残疾人日
12月4日 全国法制宣传日
12月9日 世界足球日
12月25日 圣诞节
12月29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国际麻风节
3月最后一个完整周的星期一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复活节(一般是3月22日-4月25日间的任一天)
5月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节
5月第三个星期日 全国助残日
6月第三个星期日 父亲节
9月第三个星期二 国际和平日
9月第三个星期六 全国国防教育日
9月第四个星期日 国际聋人节
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世界住房日
10月的第二个星斯一 加拿大感恩节
10月第二个星期三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10月第二个星期四 世界爱眼日
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 美国感恩节
农历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中国情人节)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农历腊月初八 腊八节
农历腊月二十四 传统扫房日
农历腊月廿九或三十 除夕
春节 夏历正月初一 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汤圆)
元宵节 夏历正月十五日 吃元宵,庆团圆
清明节 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祭祖、扫墓
端午节 夏历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主题:吃粽子
七夕 夏历七月初七 又称中国爱情节、情侣节,神话传说中鹊桥相会之日
中元节 夏历七月十五 又称盂兰节,俗称七月半、鬼节,有祭祀灵魂等民间习俗
中秋节 夏历八月十五 举家团圆节,主题: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 夏历九月初九 敬老节,并有其他多种主题
古尔邦节 伊斯兰历十二月十日 宰牲节
1月1日 元旦节 公历新年 放假一天
3月8日 国际妇女节 庆祝妇女为社会、政治、经济等做出的贡献 妇女放假半天
3月12日 植树节 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以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为纪念,1979年全国人大恢复 不放假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庆祝劳工运动为社会及经济等作出的贡献 放假三天
5月4日 五四青年节 纪念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 不放假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庆祝儿童福利的促进 儿童放假一天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建立纪念日 纪念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不放假
8月1日 建军节 纪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不放假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纪念1945年9月2日日本与盟国签订降伏文书 不放假
9月10日 教师节 庆祝教师为社会做出的贡献,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 小学、初中一年级教师和学生放假一天
10月1日 国庆节 纪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放假三天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农历新年 放假三天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赏灯,吃元宵 不放假
农历二月初二 春农节 又称“农头节”,传说“二月二、龙抬头” 不放假
农历节气清明 清明节 扫墓祭祀 不放假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纪念屈原(存在争议),吃粽子,赛龙舟 不放假
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 又称“七巧节”、“乞巧节”,相传牛郎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中国的情人节 不放假
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 又称“鬼节”、“盂兰盆节”、“七月半” 不放假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 不放假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登高,老年节 不放假
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祭祖先神灵,祈丰收吉祥 不放假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 (或二十四) 小年 祭灶,送灶王爷上天 不放假
农历最后一个月最后一天 除夕 岁末,守岁 不放假
回历10月1日 开斋节 又称“肉孜节”,斋月结束,伊斯兰教节日 不放假
回历12月10日 宰牲节 又称“古尔邦节”,朝圣次日,伊斯兰教节日 不放假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从年初到年尾依次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农历年最后一天)。部分节日介绍:一、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意味着春天就要来了,万象复苏,草木繁茂,新一轮播种和收割季节又将开始。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刚刚度过草木枯萎的漫漫寒冬,早就期待着春天的温暖,当新春来临的时候,自然要满怀喜悦载歌载舞迎接佳节。 二、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亦称灯节,灯节的习俗始于汉代,至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宫廷、街巷处处挂灯,又建高大的灯轮、灯楼、灯树等。三、清明节在我国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奠祖先、扫墓的节日。扫墓俗称上坟,为祭奠死者。在清明扫墓中,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占大多数。四、中秋节在中国农历中,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又分为孟子、仲子和季子,所以中秋也叫仲秋。与其它月份相比,八月十五的月亮更圆、更亮,因此也被称为“月夕 ”、“八月节”。
春节---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日
清明节---四月五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七月初七
中元节---七月十五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中国传统节日【包括、但不限于】按时间先后顺序为: 1、正月初一新年 2、 3、三月初三上巳节 4、4月5日前后清明节 5、五月初五端午节 6、七月初七七夕节 7、 8、 9、九月初九重阳节 10、十月初一寒衣节 11、十月十五下元节 12、腊月初八腊八节 13、12月22日前后冬至节 14、腊月廿三或廿四祭灶节 15、腊月廿九或三十除夕。
第年第一个节气:打春
一月一日:元旦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三月八日:妇女节
三月十二:植树节
清明节前一天:寒食
四月五日:清明节
五月一日:劳动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六月一日:儿童节
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建党日
七月七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情人节
农历七月十三:敬老节
八月一日:中国建军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九月十日:教师节
十月一日:国庆节
农历十一月二十二:冬至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除夕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中国节
农历正月初一? ? 春节
农历正月是五? ? 元宵节
四月五日? ? 清明节
农历五月初四? 端午节
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敬老日
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三十? 除夕
1. 1元旦节
2. 12中国植树节
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 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
4.1动植物检疫法纪念日
5.1劳动节
5.4中国青年节
5.5碘缺乏症防治日
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全国助残日
5.30“五卅”运动纪念日
6.1儿童节
6.6全国爱眼日
6.25全国土地日
7.1中国共产党诞生日
8.1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9.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10教师节
9.20全国爱牙日
10.1国庆节
10.14~10.20中国爱粮周
11.9? 119消防宣传日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春节 -- The Spring Festival
路神生日 -- Magical birthday of road
元宵节 -- Lantern Festival
春龙节 (龙抬头) -- The dragon saves spring (the dragon raises head)
寒食节 -- The cold food day is saved
清明节 -- Qingming Festival
立夏节 -- Beginning of Summer is saved
端午节 --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天贶节 -- The day present saves
翻经节 -- translates after festival
姑姑节 -- the father's sister festival
火把节 -- Torch Festival
七夕 -- The seventh evening of the seventh moon
盂兰盆节 -- The jar orchid basin saves
中元节 -- is hit by yuan of festival
鬼节 -- spirit festival
地藏节 -- The field hides festival
中秋节 -- The Mid-autumn Festival
重阳节 -- Double Nineth Festival
祭祖节 -- Offer a sacrifice to ancestors section
冬节 -- Winter is saved
阔时节 -- Broad season
腊八节 -- The eighth day of the twelfth lunar month is saved
小年 -- Festival that falls on the 23rd or 24th of the twelfth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除夕 -- New Year's Eve
回族节日 -- The Hui nationality festival
★ 其它活动节日:
世界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WORLD CONSUMER RIGHT DAY
世界水日(3月22日)-----WORLD WATER DAY
世界卫生日(4月7日)-----WORLD HEALTH DAY
世界地球日(4月22日)-----WORLD EARTH DAY
世界住房日(十月第一个星期一)-----WORLD HOUSING DAY
国际秘书节(4月25日)-----INTERNATIONAL SECRETARY DAY
国际红十字日(5月8日)-----INTERNATIONAL RED-CROSS DAY
国际护士节(5月12日)-----INTERNATIONAL NURSE DAY
世界电信日(5月17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DAY
世界无烟日(5月31日)-----WORLD NO-SMOKING DAY
世界环境日(6月5日)-----WORLD ENVIRONMENT DAY
世界人口日(7月11日)-----WORLD POPULATION DAY
世界旅游日(9月27日)-----WORLD TOURISM DAY
世界邮政日(10月9日)-----WORLD POST DAY
国外节日:
1月1日元旦(New Year's Day)
2月2日世界湿地日(World Wetlands Day)
2月14日情人节(Valentine's Day)
3月8日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 Day)
3月14日白色情人节(White Day)
3月14日国际警察日(International Policemen' Day)
3月15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 Day)
3月21日世界森林日(World Forest Day)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
3月22日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
4月1日愚人节(April Fools' Day)
4月7日世界卫生日(World Health Day)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
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y)
5月1日国际劳动节(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5月3日世界哮喘日(World Asthma Day)
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World Red-Cross Day)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International Nurse Day)
5月15日国际家庭日(International Family Day)
5月17日世界电信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Day)
5月23日国际牛奶日(International Milk Day)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World No-Smoking Day)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6月5日世界环境日(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Day)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International Olympic Day)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
7月1日国际建筑日(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Day)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
7月1日国际建筑日(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Day)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
8月12日国际青年节(International Youth Day)
9月8日国际扫盲日(International Anti-illiteracy Day)
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zone Layer)
9月21日世界停火日(World Cease-fire Day)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World Tourism Day)
10月1日国际音乐日(International Music Day)
10月1日国际老年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
10月4日世界动物日(World Animal Day)
10月5日世界教师日(World Teachers' Day)
10月9日世界邮政日(World Post Day)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
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World Standards Day)
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Blind)
10月15日世界农村妇女日(World Rural Women's Day)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
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
10月24日联合国日(United Nations Day)
10月24日世界发展新闻日(World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Day)
10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Day)
10月31日万圣节(Halloween)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11月25日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
12月1日世界爱滋病日(World AIDS Day)
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World Disabled Day)
12月9日世界足球日(World Football Day)
12月25日圣诞节(Christmas Day)
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Diversity Day)
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复活节(Easter Monday)
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Mother's Day)
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Father's Day)
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International Peace Day)
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Deaf)
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世界住房日(World Habitat Day)
10月的第二个星斯一加拿大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10月第二个星期四世界爱眼日(World Sight Day)
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美国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中国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中国传统节日【包括、但不限于】按时间先后顺序为: 1、正月初一新年 2、正月十五元宵节 3、三月初三上巳节 4、4月5日前后清明节 5、五月初五端午节 6、七月初七七夕节 7、七月十五中元节 8、八月十五中秋节 9、九月初九重阳节 10、十月初一寒衣节 11、十月十五下元节 12、腊月初八腊八节 13、12月22日前后冬至节 14、腊月廿三或廿四祭灶节 15、腊月廿九或三十除夕。
中国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的顺序:①春节、②元宵节、③清明节、④端午节、⑤七夕、⑥中秋节、重阳节、⑧除夕。
中国传统节日【包括、但不限于】按时间先后顺序为:
1、正月初一新年
2、正月十五元宵节
3、三月初三上巳节
4、4月5日前后清明节
5、五月初五端午节
6、七月初七七夕节
7、七月十五中元节
8、八月十五中秋节
9、九月初九重阳节
10、十月初一寒衣节
11、十月十五下元节
12、腊月初八腊八节
13、12月22日前后冬至节
14、腊月廿三或廿四祭灶节
15、腊月廿九或三十除夕。
我国的传统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推算,一般在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八月。 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天 清明节(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冬 至 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 全文
1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社日节 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推算,一般在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八月。
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天
清明节(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冬 至 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
除夕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即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中国传统节日的排行?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也成为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通常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的农历正月初一举行,持续15天,直至元宵节结束。春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岁首"祭祀,是庆祝新年到来的重要节日。春节期间,家人会一起吃团圆饭、拜年、看春节联欢晚会、放鞭炮等。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风俗习惯,如贴春联、打扫房屋、买年货、赏花灯、舞龙舞狮等。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即上元节举行,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元宵节是庆祝团圆、祈福和猜灯谜的日子。元宵节期间,人们会吃汤圆、猜灯谜、放烟火等。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习俗,一些公园和社区会举办猜灯谜活动,吸引许多人前来参加。
3.寒食节(农历三月二十三)
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时期。寒食节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也就是农历三月二十三举行。寒食节是为了缅怀晋国大夫介子推,他因救国有功而被流放,期间遭到困苦和饥饿的折磨,最后死于寒食节的这一天。寒食节期间,人们会祭祀祖先、踏青、野餐、放风筝等。寒食节的重要食品是寒食,是一种用糯米制成的香脆糕点。
4.清明节(农历四月初五)
清明节,也称为扫墓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通常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的农历四月初五举行。清明节是为了祭祀已逝去的祖先和亲人,也是纪念先人的一种方式。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扫墓、献花、烧纸钱等,也会举行祭祀仪式,表示对逝去的亲人的怀念和敬意。此外,清明节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活动,如踏青、荡秋千等。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公历6月的农历五月初五举行。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也是庆祝丰收和祈求健康的节日。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其中,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各地都会举行龙舟比赛,吸引许多观众前来观赛。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又称为牛郎织女节或中国情人节,是中国传统的浪漫节日,通常在公历7月的农历七月初七举行。七夕节是为了庆祝牛郎和织女相会的传说,也是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七夕节期间,人们会在晚上赏月、吃巧果、缝制绣品等。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如写情书、挂牵牛星、祈福等。
7.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又称为盂兰盆节或鬼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通常在公历8月的农历七月十五举行。中元节是为了祭祀先人和鬼魂,也是纪念佛教中的"盂兰盆节"。中元节期间,人们会烧香、放烟火、祭祀先人等。其中,烧香和祭祀先人是中元节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
8.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又称为月饼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公历9月的农历八月十五举行。中秋节是为了庆祝丰收和团圆,也是赏月的好时机。中秋节期间,人们会吃月饼、赏月、烧香、放烟火等活动。其中,吃月饼是中秋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各地都有不同的口味和制作方法。此外,赏月也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活动,很多地方会举行赏月的活动,如登高望月、赏月比赛等。
9.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或老人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公历10月的农历九月初九举行。重阳节是为了祭祀祖先和尊敬老人,也是表达敬老之情的节日。重阳节期间,人们会登高、赏菊、饮茶、吃糕点等。其中,登高是重阳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象征着向上进取和追求更高的目标。
10.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
寒衣节,又称为冬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公历12月的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寒衣节是为了祭祀祖先和纪念先贤,也是表示对寒冷季节的防护和预防的节日。寒衣节期间,人们会祭祖、吃汤圆、赏花等。其中,吃汤圆是寒衣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因为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家庭的温暖。
11.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
下元节,又称为水灵节或水官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通常在公历11月的农历十月十五举行。下元节是为了祭祀亡魂和水神,也是消灾祈福的节日。下元节期间,人们会祭祀亡魂、放灯笼、扔香包等。其中,放灯笼是下元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寓意着把灵魂送到天上。
12.除夕(农历腊月最后一天)
除夕,也就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前夜,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公历1月或2月的农历腊月最后一天举行。除夕是为了辞旧迎新、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幸福。除夕期间,人们会吃团圆饭、贴春联、放鞭炮等。其中,吃团圆饭是除夕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寓意着家庭团聚和幸福美满。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阳历12月21——23日)、腊八节(农历十
二月初八)、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等。
在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自己民族特有的节日,例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
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
的跳花节等。
中国传统节日顺序排列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习俗吃年糕、饺子、汤圆、以及各种美味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
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
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家家团圆,极尽天伦之乐。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
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的习俗在全
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以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较为普遍。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
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祭祀、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
俗体育活动。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这一天的活动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
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
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
各式家具、用具,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
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喝重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阳历12月21——23日)、腊八节(农历十
二月初八)、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等。
在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自己民族特有的节日,例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
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
的跳花节等。
中国传统节日顺序排列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习俗吃年糕、饺子、汤圆、以及各种美味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
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
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家家团圆,极尽天伦之乐。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
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的习俗在全
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以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较为普遍。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
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祭祀、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
俗体育活动。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这一天的活动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
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
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
各式家具、用具,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
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喝重阳酒、吃重阳糕等风俗。
中国传统节日顺序排列分别是: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花朝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寒衣节、冬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阳历12月21——23日)、腊八节(农历十
二月初八)、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等。
在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自己民族特有的节日,例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
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
的跳花节等。
中国传统节日顺序排列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习俗吃年糕、饺子、汤圆、以及各种美味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
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
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家家团圆,极尽天伦之乐。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
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的习俗在全
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以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较为普遍。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
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祭祀、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
俗体育活动。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这一天的活动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
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
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
各式家具、用具,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
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