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什么?
- 2、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指()。
- 3、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
- 4、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什么
- 5、三个有利于指的是什么
- 6、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_____。()
- 7、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指什么
- 8、南方谈话 三个有利于是什么?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什么?
法律分析:“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 第三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应当围绕国家工作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第一条 为了建设和巩固国防,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指()。
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指()。
A.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
B.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正确答案:BCD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
【答案】:A、B、C、D
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个有利于”是指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项正确,“三个有利于”着眼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手段与目的的统一,把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真善美的有机统一。真理是实践过程中主体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价值是实践过程中客观事物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前者是客观的,后者具有目的性。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因此,“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对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B项正确,“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旨在解放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放开手脚去发展生产力,只有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国家都是支持的,这就有利于人们摆脱束缚开拓进取,所以“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C项正确,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再到“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经历了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演进过程。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具体化,是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逻辑发展,二者辨证统一。“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细化,也是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具体化。
D项正确,生产力标准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集中体现。
故正确答案为ABCD。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什么
法律分析:三个有利于标准指的是: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十四条:国家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责任制,改进劳动组织,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
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国家合理安排积累和消费,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个有利于指的是什么
“三个有利于”是指:
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1992年初由邓小平在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时提出,被视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从精神实质上看,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统一的。
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体地说是通过实践结果表现出来的。社会实践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其中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从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中可知,生产力的发展和发展生产力,一直或隐或现地主导着并最终制约这一运动的成败。
只有紧紧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真正取得胜利。因此是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便成为了检验实践活动成败和指导实践活动的理论认识对错的根本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对“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其核心和首要标准是生产力。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_____。()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_____。()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1992年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针对一段时期以来,党内和国内不少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迈不开步子,不敢闯,以及理论界对改革开放性质的争论,指出:“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此,三个“有利于”成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指什么
法律分析:1.三个有利于标准核心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2.三个有利于标准指的是: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法律依据:《南方谈话》 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南方谈话 三个有利于是什么?
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兼顾了社会、国家、人民三方面的利益,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对于个人来说,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符合人性的要求;对于社会来说,国家强大了社会才稳定,因此,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社会稳定的必然条件;对于国家来说,生产力发展了国家就强大,因此,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国家强大的必经之路。
三个有利于的科学意义
确立“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1)把生产力标准具体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衡量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为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具体化。“三个有利于”中“生产力”是基础,“综合国力”是生产力的集中体现,而“人民生活水平”是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发展的目的,三者全面地体现了生产力标准,这样就可以防止对生产力标准作简单化、庸俗化的理解。
(3)“三个有利于”标准把生产力标准、政治标准、人民利益标准结合起来成为统一的标准。是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标准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