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萨尔王传,格萨尔王传共有多少行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9 01:17:44 浏览3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世界上最长的叙事诗是?

公考文学常识题: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什么?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长篇英雄史诗,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叙事诗
《格萨尔王传》
它描写的是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长篇叙事史诗.
世界上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长篇英雄史诗,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叙事诗。它主要流传于藏族地区。在蒙古族、土族、纳西族以及不丹、尼泊尔等国家的某些地区也有流传。
《格萨尔王传》是我国藏族同胞世代创造的艺术精品。全书约一百多部,一百多万行诗,比较重要的大约三十多部。这部史诗叙述格萨尔一生的丰功伟业。

中国少数民族三部最著名的史诗

中国少数民族三部最著名的史诗:《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
1、《格萨尔王传》是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长达一千多万字,是当今世界最长的说唱史诗。
2、《江格尔》是流传于蒙古西部地区的说唱史诗,反映的是以江格尔为首的勇士们,用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不断战胜周围部落的入侵,建立了以奔巴为核心的美好家园的故事。
3、《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著名的传记性史诗,可用二十多种曲调演唱,通过玛纳斯之孙八代的活动和遭遇,叙述了古代柯尔克孜族抗击侵略、争取自由的绝不屈服的顽强精神,以及渴望幸福生活的理想和愿望。
《格萨尔王传》主要内容
格萨(斯)尔,迄今发现的藏文版本,已达50多部。比较重要的约有30部,即《天岭卜笼》《英雄诞生》《十三轶事》《赛马称王》《世界公桑》《降服妖魔》《霍岭大战》《姜岭大战》《丹马青稞国》《门岭大战》等分部本。
在分部本流传的同时,另有一些分章本,即把格萨(斯)尔一生的主要事迹写在一个本子里,其中分为若干章。现有青海贵德分章本,共分五章;在拉达克地区也流传一个分七章的分章本。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格萨(斯)尔百度百科-江格尔

格萨尔王传是不是世界上最长的诗

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 是藏族人民的一部英雄史诗。它原来是西藏民间流传千余年的口头文学,现在已经整理成书。
全书共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同时,它也与藏传佛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这部史诗产生于公元3至6世纪之间,公元7世纪初叶至9世纪得到进一步充实,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初叶得到广泛流传并逐渐成熟。在11世纪前后,随着佛教在藏族地区的复兴,藏传佛教僧侣开始参与《格萨尔王传》的编纂、收藏和传播。史诗《格萨尔王传》的基本框架终于开始形成,并出现了最早的手抄本。而手抄本的编纂者、收藏者和传播者,主要就是藏传佛教重要派别宁玛派的僧侣们。
《格萨尔王传》是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来的,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它描绘主人公格萨尔一生不畏强暴、不怕艰难险阻,以惊人毅力和神奇力量征战四方、降伏妖魔,抑强扶弱、造福人民的英雄业绩,热情讴歌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斗争。
这部史诗不仅是研究古代藏族的社会历史、阶级关系、民族交往、道德观念、民风民俗、民间文化等问题的一部伟大著作,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世界上最长的诗 格萨尔王传行数超100万字数超2000万

世界上最长的诗是《格萨尔王传》,行数超过100万,字数超过2000万,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最长的诗。《格萨尔王传》是一本史诗,记载了古代藏族的民间文化和重要事件,是藏族的瑰宝。另外,《格萨尔王传》还记载了很多英雄故事,是一篇充满神奇色彩的史诗。
一、《格萨尔王传》共分为几个部分
《格萨尔王传》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将生,这一部分着重介绍了格萨尔王的降生,具有一定的神奇色彩,虽然有些脱离事实,但却能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感受。第二部分是征战,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格萨尔王降妖除魔的过程,描述的也非常精彩,能与读者引起共鸣。第三部分是结束,征战结束后,格萨尔王带着妻子和母亲返回了天界,史诗也就此结束。
二、《格萨尔王传》的产生年代
尽管研究者对《格萨尔王传》进行了多次研究,但并没有得出《格萨尔王传》的具体产生年代。有的研究者认为《格萨尔王传》产生于11世纪,有的研究者认为《格萨尔王传》的产生于15世纪,不过也有研究者认为,由于《格萨尔王传》的篇幅过长,所以并非是一个世纪完成的。虽然《格萨尔王传》的产生年代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格萨尔王传》的创作时间不会太早,因为《格萨尔王传》带有汉族史诗的特点。
三、《格萨尔王传》的作者是谁
《格萨尔王传》是由藏族人民共同创作的,没有具体的作者。而且,《格萨尔王传》拥有多种写作风格,只有作者不同才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格萨尔王传》有多位作者,而这也让《格萨尔王传》的内容更加精彩。另外,虽然作者不同,但所有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都是一样的,这也是《格萨尔王传》拥有了更高的欣赏价值。

格萨尔王传共有多少行诗

从目前搜集整理的情况看,《格萨尔王传》共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就数量来讲,比世界上最著名的五大史诗,即:古代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奥德修记》,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的总和还要多。迄今发现的藏文版本,已达50多部。《格萨尔王传》在口头说唱中,艺人随时有所增减,内容原不十分固定。有人记录整理成书,并辗转传抄,甚至被刻成木版印刷,这就使许多名篇逐渐形成固定或半固定的书面文学。但这些刊本出自多人之手,形成不同的异文,再由艺人在传唱时不时加工,内容愈加丰富,情节也更加生动。
从目前搜集整理的情况看,《格萨尔王传》共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就数量来讲,比世界上最著名的五大史诗,即:古代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奥德修记》,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的总和还要多。
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降生,即格萨尔降生部分;   
第二,征战,即格萨尔降伏妖魔的过程;   
第三,结束,即格萨尔返回天界。   
三部分中,以第二部分“征战”内容最为丰富,篇幅也最为宏大。除著名的四大降魔史——《北方降魔》、《霍岭大战》、《保卫盐海》、《门岭大战》外,还有18大宗、18中宗和18小宗,每个重要故事和每场战争均构成一部相对独立的史诗。

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格萨尔王传》。根据查询搜狐新闻网显示,《格萨尔王传》是中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这部史诗100多万行、1000多万字,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格萨尔王传的内容来源

《格萨尔王传》源于社会生活,又有着极为丰厚的藏族古代文学,特别是古代民间文学的坚实基础,在史诗《格萨尔王传》产生之前,藏族的文学品类,特别是民间文学品类,诸如神话、传说、故事、诗歌等已经齐全,且内容丰富,数量繁多。因此,《格萨尔王传》无论是在作品主体、创作方面,作品素材,表现手法等方面;还是在思想内容、意识形态、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都从以前的民间文学作品中汲取了充分的营养,继承了优秀的传统,各类民间文学作品及其素材均在史诗中有所表现。在语言修辞上,《格萨尔》引用了数不胜数的藏族谚语,全书所容纳谚语的数量之多,令人惊叹。有的原文引用,有的还经过加工,如:春三月若不播种,秋三月难收六谷;冬三月若不喂牛,春三月难挤牛奶;骏马若不常饲养,临战逢敌难驰骋。虽饿不食烂糠,乃是白唇野马本性;虽渴不饮沟水,乃是凶猛野牛本性;虽苦不抛眼泪,乃是英雄男儿本性;《格萨尔王传》中,还保留着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赞词,如:“酒赞”、“山赞”、茶赞”、“马赞”、“刀剑赞”、“衣赞”、“盔甲赞”等等,著名的酒赞是这样的:我手中端的这碗酒。要说历史有来头;碧玉蓝夭九霄中,青色玉龙震天吼。电光闪闪红光耀,丝丝细雨甘露流。用这洁净甘露精,大地人间酿美酒。要酿美酒先种粮,五宝大地金盆敞。大地金盆五谷长,秋天开镰割庄稼。犏牛并排来打场,拉起碌碡咕噜噜。白杨木锨把谷扬,风吹糠秕飘四方。扬净装进四方库,满库满仑青稞粮。青稞煮酒满心喜。花花汉灶先搭起。吉祥旋的好铜锅,洁白毛巾擦锅里。倒上清水煮青棵,灶堂红火烧得急。青稞煮好摊毡上,拌上精华好酒曲。要酿年酒需一年,年酒名叫甘露甜。酿一月的是月酒,月酒名叫甘露寒。酿一天的是日酒,日酒就叫甘露旋。......有权长官喝了它,心胸开阔比天大。胆小的喝了上战场,勇猛冲锋把敌杀。......喝了这酒好处多,这样美酒藏地缺,这是大王御用酒,这是愁人舒心酒。这是催人歌舞酒,......除此之外,《格萨尔王传》还是民间文学素材的花篮,它的许多内容取自民歌、神话及故事,反过来,也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采集素材、借取题材的丰盛园地。如后来发展变化的民间歌舞许多曲调均取自《格萨尔王传》,有些歌调就是直接歌颂格萨尔夫妇的。再如题材丰富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也取材于《格萨尔王传》,著名的《七兄弟的故事》就是将七兄弟为人们盖楼房的故事与格萨尔王的故事交织在一处,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再如为数众多、独具特色的绘画与雕塑也以《格萨尔王传》的故事情节为依据,绘成壁画,或将格萨尔当做护法神,雕塑其身加以供奉。《格萨尔王传》采用散文与诗歌相结合的文体,其中的诗歌部分,在藏族文学发展史中的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沟通古今的作用,它表现在意识形态、修辞手法、诗歌格律上面。例如:猛虎王斑烂好华美,欲显威漫游到檀林.显不成斑文有何用?野牦牛年幼好华美,欲舞角登上黑岩山,舞不成年青有何用?野骏马白唇好华美,欲奔驰倘徉草原上,奔不成白唇有何用?霍英雄唐泽好华美,欲比武来到岭战场,比不成玉龙有何用?此类的诗歌在《格萨尔王传》中随处可见,比比皆是,它不仅继承了吐蕃时代诗歌的多段回环的格局,而且突破了吐蕃时期的六字音偈句,成为八字音偈句。这种多段回环体的诗歌格律,在十一世纪前后基本形成并固定下来,直到现在也没有大的变化。在藏族民歌、叙事诗、长歌、抒情故事中的诗歌、藏戏中的诗歌以及文人学者的诗作中被广泛采用,成为藏族诗歌中最流行、最为重要的格律。

为什么说《格萨尔王传》是本活的史书?

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史诗,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印度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相比,《格萨尔王传》是一部活形态的史诗。
史诗一直活在人民群众之中,在青藏高原广泛流传。被称之为奇人的优秀民间说唱艺人,以不同的风格从遥远的古代吟唱至后世万代。
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经过广大民众,尤其是才华出众的民间说唱艺人的再创造,《格萨尔王传》故事发生了很大的演进,史诗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不断丰富和生动,出现了很多异文本。
各个民间艺人说唱的《格萨尔王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节虽然
大体相同,但在具体内容、具体情节和细节上又各有特点,自成体系。
《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仅从字数来看,远远超过了世界几大著名史诗的总和。
《格萨尔王传》是古代文明的一部大百科全书。它产生于长江黄河源头,这里是东亚、中亚、南亚文明的结合点,是各种文明交汇之地。
因此它既保持了高山文明的原始性特征,又渗透着中原文明、西域文明、蒙藏文明、印度文明的多重因素。它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是唐卡、藏戏、弹唱等传统民间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同时也是现代艺术形式的源头活水。
《格萨尔王传》史诗演唱具有表达民族情感、促进社会互动、秉持传统信仰的作用,也具有强化民族认同、价值观念和影响民间审美取向的功能。
多少年来,《格萨尔王传》史诗艺人一直担任着讲述历史、传达知识、规范行为、维护社区、调节生活的角色,以史诗对民族成员进行温和教育。
《格萨尔王传》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
《格萨尔王传》不但是一部名闻世界的伟大文学巨著,而且也是研究藏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语言等各方面的宝贵文献。
《格萨尔王传》是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对于古代藏族部落联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民的经济生活、生产劳动、意识形态、理想愿望、道德风尚、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作了生动而真实的描写和充满诗情画意的刻画。
而且,这部史诗从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在不断地演进中又融汇了不同时代藏民族关于历史、社会、自然、科学、宗教、道德、风俗、文化、艺术的全部知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
因此,《格萨尔王传》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公认为是反映藏族历史、社会、文化、民俗、军事、宗教、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百科全书。为研究古代藏族社会、文化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格萨尔王传》主要内容是什么?

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蒙、土、裕固、纳西、普米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这一为多民族共享的口头史诗是草原游牧文化的结晶,代表着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
《格萨尔王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灾人祸遍及藏区,妖魔鬼怪横行,黎民百姓遭受荼毒。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为了普渡众生出苦海,向阿弥陀佛请求派天神之子下凡降魔。神子推巴噶瓦发愿到藏区,做黑头发藏人的君王——即格萨尔王。为了让格萨尔能够完成降妖伏魔、抑强扶弱、造福百姓的神圣使命,史诗的作者们赋予他特殊的品格和非凡的才能,把他塑造成神、龙、念(藏族原始宗教里的一种厉神)三者合一的半人半神的英雄。格萨尔降临人间后,多次遭到陷害,但由于他本身的力量和诸天神的保护,不仅未遭毒手,反而将害人的妖魔和鬼怪杀死。
格萨尔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5岁时,格萨尔与母亲移居黄河之畔,8岁时,岭部落也迁移至此。12岁上,格萨尔在部落的赛马大会上取得胜利,并获得王位,同时娶森姜珠牡为妃。从此,格萨尔开始施展天威,东讨西伐,征战四方,降伏了入侵岭国的北方妖魔,战胜了霍尔国的白帐王、姜国的萨丹王、门域的辛赤王、大食的诺尔王、卡切松耳石的赤丹王、祝古的托桂王等,先后降伏了几十个“宗”(藏族古代的部落和邦国)在降伏了人间妖魔之后,格萨尔功德圆满,与母亲郭姆、王妃森姜珠牡等一同返回天界,规模宏伟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到此结束。
《格萨尔王传》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也是一部活形态的史诗。从《格萨尔王传》的故事结构看,纵向概括了藏族社会发展史的两个重大的历史时期,横向包容了大大小小近百个部落、邦国和地区,纵横数千里,内涵广阔,结构宏伟。
史诗从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在不断地演进中又融汇了不同时代藏民族关于历史、社会、自然、科学、宗教、道德、风俗、文化、艺术的全部知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的社会历史、阶级关系、民族交往、道德观念、民风民俗、民间文化等问题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格萨尔王传讲述了哪些内容?

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藏族称《格萨尔吉钟》,即《格萨尔的故事》。它是一部长期在藏族人民中间广为流传、内容丰富、结构宏伟的巨著。它不仅是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世界史诗的巨著之一。
《格萨尔王传》约产生于11世纪前后(一说产生于13世纪),它一问世就受到藏族人民喜爱。后由艺人“钟肯”在说唱过程中不断“即兴”增添内容,提炼情节,使故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这些说唱被一些喜爱《格萨尔》的僧徒文人手抄流传。在此基础上经过后人的不断加工、修改、整理、刻版印刷,才成为今天所见到的木刻本。《格萨尔王传》不仅在国内藏族、蒙古族、土族、纳西族、裕固族等民族中流传,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不丹、锡金,拉达克等国家和地区亦广为传播。
《格萨尔王传》至今还没有整理出一套齐全、系统、完整的本子。目前藏文《格萨尔王传》只有分章本和分部本两种本子。分章本又有贵德本(因搜集于青海贵德而得名)和拉达克本(流行于拉达克地区)两种。分章本以情节来划分段落,分成若干章,分部本依据事件而分成若干部。分部本是在分章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在内容、情节等方面有所扩充,约有100多部,迄今发现的藏文版本,已有50多部。蒙古文本有北京十三章本和《岭格萨尔》两卷本,均属分章本。
《格萨尔王传》全书以主人公格萨尔为中心编织故事情节。格萨尔原名顿珠尕尔保,是天上白梵天王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当时人间妖魔肆虐,观世音菩萨与白梵天王商派顿珠尕尔保降生人间,作黑头藏民的君长,扫除暴虐,救民于水火。顿珠尕尔保降生到人间,父亲叫僧唐饶杰,母亲叫尕擦拉毛。父亲原是一个部落的小首领,因听信叔父超同的馋言,将身怀有孕的妻子驱逐到荒无人烟的地方去。顿珠尕尔保一出世就受到阴险狡诈的叔叔超同的迫害。他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15岁时,与贤慧美丽的姑娘珠牡相爱。后赛马夺得第一,成了岭国国王,被称为格萨尔王,娶珠牡为妃。此后,他借助神力,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魔国、霍尔、姜国、门国、大食国等十余国。《格萨尔王传》通过对格萨尔所进行的大大小小战争的描绘,歌颂了他为民除害,统一国家的伟大功绩。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卷帙浩繁的伟大史诗,既从纵的方面颂扬了格萨尔一生英雄的业绩;又从横向叙述了岭国与周围数千里内大小近百个部落、邦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内容而言,既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又有哲学、宗教、伦理道德等问题的描写,故有藏族古代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之称。它通过藏族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农奴制社会时期错综复杂的历史画面,体现了藏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和审美理想,代表了当时的一种进步思潮。但它又是一部长期在藏族社会广泛流传而未经系统整理的民间文学巨著,在长期传播过程中,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种职业的人都按照各自的愿望把自己的意识增加进去,其中不可避免地保存有统治阶级的思想及宗教迷信色彩。因此,我们在研究其思想内容时必须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具体分析,分清精华和糟粕。然而,就整体而言,劳动人民的思想意识是主流,史诗总的思想倾向是积极健康的,有一条贯串始终的主线——惩罚邪恶,为民除害。
史诗产生的时期,藏族社会正处于四分五裂的割据局面。各部落、邦国的统治者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和奴隶,扩大自己的领地,互相攻伐,连年征战。战争破坏了社会安定,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使藏族社会长期陷于落后贫穷之中。战争中的受害者是普通的老百姓,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到战争的根源是各邦国统治者的分裂割据,而分裂割据是现实生活中最大的邪恶。要平息战争,就必须消灭分裂割据,使社会归于统一。由谁来完成这个历史大业呢?在当时的人们看来,那就必须有一个受人民拥戴的,代表人民和部落利益,具有大智大勇的英雄率领人民来共同完成。史诗中所创造的格萨尔这一英雄形象,就是藏族人民美好愿望的体现。
《格萨尔王传》从为民除害,消除分裂割据这一主旨出发,具体描写了几十次大小不同的战争。这些战争情况虽然各异,但就其性质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别国侵略岭国,抢夺财物,掳掠黎民百姓而挑起的,如《霍岭大战》、《岭与姜国》、《卡契玉国》、《朱古兵器国》、《岭与门域》、《索布马国》等所描写的战争,均属此类。另一类则是因这样那样的原因由岭国向对方发动进攻而造成的,如《大食牛国》、《向雄珍珠国》、《贡日水晶国》等所描写的战争就是如此。不管哪类战争,结局都是从格萨尔彻底征服对方并使之归于岭国统治之下而告终。很显然,这样的描写是为了突出格萨尔消除分裂割据完成统一大业的功绩。在前一类战争的描写中,着重表现岭国反侵略保家乡的正义性。如在《卡契玉国》里格萨尔说:“决不侵略无罪人,这是格萨尔的法律。”格萨尔对入侵者主张坚决抵抗。如他将要北去降魔时对臣民们说:“不要挥兵去犯人,但若敌人来进犯,奋勇抵抗莫后退!”史诗以极大的篇幅,热烈的赞词,将岭国臣民热爱祖国、捍卫祖国、英勇不屈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格萨尔消除分裂割据统一藏族社会的业绩与反侵略的壮举得到了有机的统一。在后一类战争的描写中,岭国与别国的战争多是因超同的不端行为引起的,格萨尔只是在战争爆发后,奉天神之命,讨伐有罪之人,降妖伏魔,完成统一大业,使人民安居乐业。
《格萨尔王传》虽然还有一些消极的东西,但在史诗中只占次要地位,无法掩盖其光辉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