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噬脐莫悔什么意思
- 2、噬字组词
- 3、噬脐莫及什么意思
- 4、噬脐莫及什么意思?
- 5、噬脐莫及什么意思
- 6、噬脐莫及是什么意思?
- 7、噬脐何及是指什么生肖
- 8、噬脐莫及的意思是什么
- 9、成语: 噬脐莫及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噬脐莫悔什么意思
shì qí mò jí
成语:噬脐莫及
【解释】: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出处】:《左传·庄公六年》:“若不早图,后君噬齐(脐),其及图之乎?”
【近义词】:噬脐何及、后悔莫及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噬字组词
组词:
噬脐莫及[ shì qí mò jí ]《左传·庄公六年》:“若不早图,后君噬齐(齐:同‘脐’),其及图之乎?”杜预注:“若啮腹齐,喻不可及。”意思是咬自己的肚脐是够不着的,后来用“噬脐莫及”比喻后悔莫及。
噬脐何及[ shì qí hé jí ]也说噬脐莫及。自己的口咬不到自己肚脐。用以比喻后悔不及。《左传·庄公六年》:“若不早图,后君噬脐,其及图之乎?”
噬脐无及[ shì qí wú jí ]自咬腹脐够不着。比喻后悔不及。亦作“噬脐莫及”。
读音:[ shì ] ;部首:口 ;笔画:16 ;五笔:KTAW; 基本解释:咬 吞~。反~。
噬脐莫及什么意思
噬脐莫及是后悔已迟的意思。
拓展资料:
1、噬脐莫及出处
语出《左传·庄公六年》:“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齐:同“脐”。意谓若不早作打算,以后就会像咬自己的肚脐而够不着一样没有办法了。后以“噬脐莫及”比喻后悔莫及。
噬脐何及,读音shì qí mò jí,汉语成语,麝被追猎时,不得已会把自己肚脐中的麝香咬下来(因为人多因为要取麝香而追杀它,这是一种自保行为);
如果不咬肚脐而被抓住,这时想再咬肚脐以求自保,就晚了。比喻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也说噬脐莫及。出自《唐阙史·卢相国指挥镇州事》。
2、左传
《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
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的作者,至今都是未解之谜。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
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却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著。清末康有为断言它是西汉末刘歆伪造。但在刘歆以前《左传》已被许多人抄撮或征引过,故康氏之说也难成立。
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当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所作。据杨伯峻考证,大约作于公元前403~前386年之间。
噬脐莫及什么意思?
词目 噬脐莫及 发音 shì qí mò jí 释义 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引用 《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第七回 虚心病杜门绝客 重交情忍辱按兵 ...有门前喧哗吵闹至有欺君抗旨所论,勿谓无谕在先。诚恐以身试法, 噬脐莫及 。无违特示。此谕。大汉武帝五年十月初三日示谕。... 《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第三十六回 知天命老祖训徒 违法戒左道背师 ... 以上十款,本军师愚见,勿谓视为虚文。临时有犯,军法施行, 噬脐莫及 ,悔之晚矣。毋违特谕。 写毕禁条,命寨兵挂... 《赵太祖三下南唐》第三十三回 再鏖兵生擒复纵 屡 ...妖道拒阻我军,今既一鼓擒之,国患已除,岂不放虎归山,异日恐有 噬脐莫及 之悔。求我王立命冯茂追还,方免后患。休听他放纵之误也。... 《宋代十八朝艳史演义》第二十二回 ...往的愤怒之气轻举往伐,倘不幸而再蹈高梁河一役一般的危机,那就 噬脐莫及 了。还愿陛下慎重从事。”太宗听到高梁河一回事,想起当日... 《宋代十八朝艳史演义》第七十二回 ...进行,以速为贵;否则恐二贼密布心腹,早为设备,这却养虎添翼, 噬脐莫及 了。” 胜非低语道:“已有把握,为防... 《大唐狄公案》迷宫案-第七章 ...夜长梦多,那家伙畏罪潜逃。狄公拿下钱牟后没有立即审问,为此他 噬脐莫及 ,心中暗暗叫苦不迭。然钱牟有此同谋暗中相助之事,谁又能... 《绣鞋记》第五回 逞豪强损人利己 ...不惟不谏,而且助纣为虐,殊属不成事体。倘不及早回头,将来必致 噬脐莫及 矣。”邓氏这几句话说得鹩举毛骨悚然,垂头丧气,转入房中...
噬脐莫及什么意思
噬脐莫及 [shì qí mò jí]
噬脐何及,读音shì qí mò jí,汉语成语,麝被追猎时,不得已会把自己肚脐中的麝香咬下来(因为人多因为要取麝香而追杀它,这是一种自保行为);如果不咬肚脐而被抓住,这时想再咬肚脐以求自保,就晚了。比喻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也说噬脐莫及。出自《唐阙史·卢相国指挥镇州事》。
中文名
噬脐莫及
出处
《唐阙史·卢相国指挥镇州事》
发音
shì qí mò jí
解释
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典故
唐·高彦休《唐阙史·卢相国指挥镇州事》:“一失其机,噬脐无及。”
后悔跟噬脐有什么关系?成语“噬脐莫及”字面义是咬自己肚脐够不着(噬:咬,如“吞噬”),比喻后悔莫及。那么后悔为何要咬肚脐?原来该成语是以麝喻人。猎人常捕麝取麝香,麝为求自保,逃跑中会把脐下香囊咬破,这样猎人就对它失去兴趣。一旦被捉住关进牢笼,再“噬脐”就无济于事了,此即该成语由来。
词语辨析
近义词
噬脐何及、后悔莫及、噬脐无及
用法
作谓语、定语;
押韵词
貌合情离、简落狐狸、花不迷人人自迷、闲话少提、所向皆靡、错落不齐、悲泗淋漓、履险若夷、相沿成习、鹤怨猿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公元前688年),楚文王向邓国借道攻打南申国,邓国的国王邓祁侯是楚文王的舅舅,他亲自迎接楚文王,他的大臣骓甥、聃甥和养甥要他提防这个外甥,可邓祁侯不听,让楚文王攻打南申国,可等他灭了南申国后回师途中就进灭邓国,邓祁侯真是后悔莫及。[1]
示例
若不趁此刻猛省回头,以后虽欲改图,噬脐莫及。[2] 清·林则徐《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
参考资料
[1] 成语故事.
[2] 示例.
释义:自己咬肚脐,是怎么也做不到的。
出处:《左传·庄公六年》:“亡郑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齐:通“脐”。后用“噬脐莫及”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成语名称:噬脐莫及
成语发音:shì qí mò jí
成语释义: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成语出处:《左传·庄公六年》:“若不早图,后君噬齐(脐),其及图之乎?”
噬脐莫及是什么意思?
噬脐莫及是什么意思如下:
噬脐莫及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咬自己的肚脐是够不着的,后来用来比喻后悔莫及。这个成语出处于《左传·庄公六年》,原文是“若不早图,后君噬齐(齐:同‘脐’),其及图之乎?”杜预注:“若啮腹齐,喻不可及。”
这个成语的使用常常涉及到后悔、遗憾、追悔莫及等情感和态度,常常用来描述某些事情已经发生,而人们无法再回到过去进行改变或补救。例如,一个人因为自己的错误或疏忽而导致了某种不良后果,可以用噬脐莫及来形容自己的懊悔和无奈。
总之,噬脐莫及是一个用来表达后悔、遗憾、无奈等情感的成语,形容某些事情已经发生,人们无法再回到过去进行改变或补救。
除了用来表达后悔、遗憾、无奈等情感外,噬脐莫及也可以用来描述某些事情已经发生,即使现在采取行动也难以改变结果。例如,在比赛中,某个团队已经犯下了错误,即使现在想要改正也难以挽回败局,可以用噬脐莫及来形容。
此外,噬脐莫及还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不可挽回的错误或损失。例如,某个人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失去了重要的机会,即使现在再怎么后悔也难以挽回,可以用噬脐莫及来形容。
总之,噬脐莫及是一个用来表达后悔、遗憾、无奈、不可挽回等情感的成语,形容某些事情已经发生,人们无法再回到过去进行改变或补救,即使现在采取行动也难以改变结果。
噬脐何及是指什么生肖
shì qí mò jí 成语:噬脐莫及 【解释】: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出处】:《左传·庄公六年》:“若不早图,后君噬齐(脐),其及图之乎?” 【近义词】:噬脐何及、后悔莫及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噬脐莫及指的是生肖鸡。十二生肖中,只有鸡属于鸟类,而鸟类是没有肚脐的。在神话中,公鸡因为把头上的角借给了大龙,所以龙有了角,飞到天上,没有还给它,公鸡才没有头上的角,最后它很后悔的朝天喔喔叫。因此,根据这个故事,可以得出噬脐莫及指的是生肖鸡。
噬脐莫及的意思是什么
噬脐莫及的意思如下:
春秋时期,楚文王向邓国借道攻打申国,邓国的国王邓祁侯是楚文王的舅舅,他亲自迎接楚文王,他的儿子要父亲提防这个外甥,可邓祁侯不听,让楚文王攻打申国,可等他灭了申国后回师途中就进攻邓国,邓祁侯真是后悔莫及。
解释:
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出处:
唐高彦休《唐阙史卢相国指挥镇州事》:“一失其机,噬脐无及。”
语法:
噬脐莫及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造句:
1.公司的财务管理失控,若不及时采取行动,到时噬脐莫及,只有倒闭一途。
2.如果你不停止跟这群坏人来往,将来弄到身败名裂,就噬脐莫及了。
3.防台工作就是要事先准备,届时再来手忙脚乱,也是噬脐莫及。
4.这种事若不事先预防,及至祸患生成,已噬脐莫及,徒然后悔了。
5.在室内用火,若不小心,因而酿成灾害,那就噬脐莫及了。
6.经过求证,她才发现冤枉了他,但如今想挽回婚姻,也已噬脐莫及了。
成语: 噬脐莫及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成语: 噬脐莫及 成语简解 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 编号 : 1299
成语 : 噬脐莫及
注音 : ㄕˋ ㄑ|ˊ ㄇㄛˋ ㄐ|ˊ
汉语拼音 : shì qí mò jí
参考词语 : 噬脐何及, 噬脐无及
近义 : 后悔莫及 , 悔之晚矣 , 追悔不及
释义 : 「噬脐莫及」之「脐」,典源作「齐」。「齐」通「脐」,脐就是肚脐。用嘴咬自己的肚脐,是做不到的事。比喻后悔已迟。语本《左传.庄公六年》。
Emoji符号 : 噬脐及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噬脐莫及”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噬齐」同「噬脐」。要人用嘴咬自己的肚脐,是做不到的事。根据《左传.庄公六年》记载,楚文王出兵攻打申国,路经邓国时,邓祁侯因为楚文王是自己的外甥,于是设宴款待。这时骓甥、聃甥、养甥三人请求邓祁侯趁机杀了楚文王,他们认为将来灭掉邓国的人一定是楚文王,如果不尽早动手,以后再后悔,就来不及了。但是邓祁侯不答应。结果庄公十六年,楚文王出兵灭掉邓国。后来「噬脐莫及」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后悔已迟。「噬脐莫及」完整语形见于明朝焦竑《玉堂丛话.卷七.规讽》:「宜鉴覆辙,为宗社生灵永远之谋,失今不图,噬脐莫及。」意思是:为了人民社稷着想,要避免重蹈覆辙,免得后悔已迟。
典源 : 《左传.庄公六年》楚文王伐申,过邓。邓祁侯曰:「 吾甥也。 」止而享之。骓甥1>、聃甥2>、养甥3>请杀楚子4>,邓侯5>弗许。三甥曰:「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6>,其及图之乎!图之,此为时矣。」邓侯曰:「人将不食吾余。」对曰:「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余?」弗从。还年,楚子伐邓。十六年,楚复伐邓,灭之。 〔注解〕 (1)骓甥:春秋时邓国臣子,生卒年不详,邓侯甥。骓,音ㄓㄨㄟ。 (2)聃甥:春秋时邓国臣子,生卒年不详,邓侯甥。聃,音ㄉㄢ。 (3)养甥:春秋时邓国臣子,生卒年不详,邓侯甥。 (4)楚子:楚文王(?~西元前677),春秋时楚国国君。邓侯甥。在位期间国势强盛,邓国为其所灭。 (5)邓侯:即邓祈侯,春秋时邓国人,生卒年不详。 (6)噬齐:左传杜预注:「若啮腹齐,喻不可及。」比喻后悔已迟。噬,音ㄕˋ,啮啃。齐,通「脐」,肚脐。
书证 : 01.明.焦竑《玉堂丛话.卷七.规讽》:「宜鉴覆辙,为宗社生灵永远之谋,失今不图,噬脐莫及。」 02.明.陆采《怀香记.第二八出》:「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倘有后悔,噬脐莫及。」 03.清.林则徐〈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若不趁此刻猛省回头,以后虽欲改图,噬脐莫及。」
用法说明 : 【语义说明】比喻后悔已迟。 【使用类别】用在「后悔莫及」的表述上。 【例 句】 <01>在室内用火,若不小心,因而酿成灾害,那就噬脐莫及了。 <02>防台工作就是要事先准备,届时再来手忙脚乱,也是噬脐莫及。 <03>这种事若不事先预防,及至祸患生成,已噬脐莫及,徒然后悔了。 <04>经过求证,她才发现冤枉了他,但如今想挽回婚姻,也已噬脐莫及了。 <05>公司的财务管理失控,若不及时采取行动,到时噬脐莫及,只有倒闭一途。
成语接龙
“噬”字开头的成语
噬脐莫及
噬脐何及
噬脐无及
“及”字结尾的成语
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
风马牛不相及
噬脐莫及
过犹不及
噬脐何及
望尘不及
噬脐无及
望尘靡及
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噬脐莫及。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噬脐莫及。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噬脐莫及”分成的单字详解:
噬, 脐, 莫, 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