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遂汤,中草药名方:甘遂半夏汤的功效与作用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9 15:15:45 浏览4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甘遂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甘遂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处方】甘遂(炒令微黄)半两,半夏(汤浸去滑,生姜汁炒干)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留饮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后乃快,虽利心下续结满,此为留饮未除。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再入芍药末并人参末1钱匕,蜜半匙头,更煎3两沸,空心、晚食前温服。气虚人减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甘遂汤--《千金》卷十一 【处方】甘遂1两,黄芩1两,芒消1两,桂心1两,细辛1两,大黄3两。 【功能主治】暴坚久痞,腹有坚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2升半,分3服。 【摘录】《千金》卷十一 甘遂汤--《普济方》卷三九二引《汤氏宝书》 【处方】甘遂2分,甘草(炙)2分,黄芩4分,大黄4分。 【功能主治】破痞除热。主小儿服汤已得大利,温热已解,而滞实不去,心下坚痞满,不可按,按之则啼,内有伏热。 【用法用量】以水2升,破鸡子2个,和取白,投水中,搅令沫上,吹去之,纳药煮,合为2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二引《汤氏宝书》

?大黄甘遂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大黄甘遂汤--《金匮》卷下 【处方】大黄4两,甘遂2两,阿胶2两。 【功能主治】妇人产后,水与血结于血室,少腹满如敦状;及男女膨胀、癃闭、淋毒,小腹满痛者。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经水不调,男女癃闭,小腹满痛者;淋毒沉滞,梅淋小腹满痛不可忍,尿脓血者。膨胀,瘀血内阻,水气内停,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攻痛,大便难,小便涩,口不渴,舌暗苔白者。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各家论述】1.《金匮要略心典》:敦,音对。按《周礼》注:盘以盛血,敦以盛食,盖古器也。少腹满如敦状者,言少腹有形高起,如敦之状,与《内经》胁下大如覆杯之文略同。小便难,病不独在血矣;不渴,知非上焦气热不化;生后即产后,产后得此,乃是水血并结,而病属下焦也。故以大黄下血,甘遂逐水,加阿胶者,所以去瘀浊而兼安养也。2.《金匮要略方义》:方中以大黄破血攻瘀;甘遂攻逐水邪。盖产后多虚,易伤阴血,纯用破逐之剂,恐重伤阴血,故佐以阿胶益阴养血,使攻邪而不伤正。 【临床应用】1.淋证:一僧年二十八,患淋沥数年,时出脓血,或如米泔水,大便下利,时又秘闭,下利时淋漓稍安,秘闭则甚。余诊之,少腹满如敦状,按之引茎中痛,乃作此方饮之,大下利,病顿退,数日而全愈。2.产后尿潴留:李某,女,26岁,1970年11月就诊,第一胎是足月横位难产。产后三日,腹胀日重,疼痛加剧,少腹与脐周隆起,如孕六七月状,按之硬,小便不利,滴漓可下,尚不甚急迫,脉沉涩,舌质红暗苔滑,乃投《金匮》大黄甘遂汤而愈。 【摘录】《金匮》卷下

甘遂半夏汤用法用量

甘遂半夏汤的用法用量:甘遂3克 、半夏9克、芍药15克、甘草6克(炙)加600毫升水,煮成200毫升,去渣。再用蜜100毫升和药汁煎取成200毫升,一次性服用。

中草药名方:甘遂半夏汤的功效与作用

甘遂半夏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组成】甘遂3克半夏9克(以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芍药15克甘草6克(炙) 【用法】上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以蜜100毫升和药汁,煎取200毫升,顿服之。 【主治】留饮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后虽自觉轻快,但心下仍然坚满者。
提醒您:甘遂半夏汤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甘遂半夏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处方 4 功能主治 5 甘遂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6 甘遂半夏汤的药理作用 7 甘遂半夏汤的临床应用 8 各家论述 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甘遂半夏汤 1 拼音 gān suí bàn xià tāng
2 概述 甘遂半夏汤为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方论》方[1]。
3 处方 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芍药五枚,炙甘草(如指大)一枚[1]。
甘遂3克 半夏9克(以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芍药15克 甘草6克(炙)
4 功能主治 功能攻逐水饮[1]。治留饮欲去,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1]。

功在濬痰逐饮。主治痰饮,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饮家心下满痛,欲呕吐,或胸腹挛痛者。
5 甘遂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再煎,顿服[1]。
上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以蜜100毫升和药汁,煎取200毫升,顿服之。
以水2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8合,顿服之。
6 药理作用 利尿作用《经方研究》:李春响等实验报告,用本方100%水提取液进行家兔利尿作用的实验,每公斤体重给药1毫升,药后30分钟时5分钟内尿液,与药前5分钟内的尿液比较无明显增加,但1小时后5分钟内尿量与药前5分钟内尿量比较,有显著增加。
7 甘遂半夏汤的临床应用 1.留饮:吴孚先治西商王某,气体甚厚,病留饮,得利反快,心下积坚满,鼻色鲜明,脉沉。此留饮欲去而不能尽去也,用甘遂、半夏、白芍,加白蜜5匙顿服,前症悉痊。或问:甘遂与甘草其性相反,用之无害而反奏效,何也?曰:正取其性之相反,使自相攻击,以成疏瀹决排之功。
2.肺心病腹水:徐某某,女,46岁。患肺原性心脏病伴腹水已年余。用强心利尿剂后,病反加剧。症见胸满腹胀,四肢水肿,喉间痰鸣,心悸而烦不得卧,气短欲绝,面色晦暗,唇周发绀,二便不通,不食不饥,口不渴,舌胖淡,苔润,脉弦而结代。证属脾肾两虚,痰饮内阻,元气欲脱。拟甘遂半夏汤化裁:人参15g,甘草3g煎汤,送服甘遂蜜丸(即本方)3g。服后4小时下大便3次,先下黑粒状,继下浆糊样便,小便亦通,胸满肢肿,痰鸣等症均已见轻,呼吸好转,颜面转微白,唇周淡红,胃纳好转。翌日,投木香12g,人参15g,甘草3g煎汤吞服甘遂蜜丸3g。服后2便畅通,继以8味丸固本,经治月余,诸症消失,至今6年,未复发。
3.腹壁脂肪增多症:蒋某某,女,32岁。患者腹部逐渐增大已4月,经中西药治疗无效而转外地某医院。诊时见:腹部膨隆,大如妊娠8个月,按之松软如棉絮,自觉胀闷不舒,沉重乏力,神疲嗜睡,纳减便溏,经闭3月,白带量多,质清稀而有腥味,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沉滑。证属脾虚失运,痰湿内停。治以健脾涤痰,方用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9g,半夏9g,白芍9g,炙甘草9g,白术12g,茯苓18g。3剂。药后腹胀大为减轻,精神转佳,食纳增加,白带减少,惟大便溏泻反剧,泻下之物粘腻如鱼冻,余无不适。原方继进3剂,腹胀大已减3分之2,余症俱觉好转,大便仍间有粘腻物,脉沉滑,原方再进3剂。2年后,患者至某医院分娩遇见,谓药后健如常人,腹大全消,带止经行,尔后怀孕。
8 各家论述 1.《金匮要略直解》:留者行之,用甘遂以决水饮;结者散之,用半夏以散痰饮。甘遂之性直达,恐其过于行水,缓以甘草、白蜜之甘,收以芍药之酸,虽甘草、甘遂相反,而实有以相使,此酸收甘缓,约之之法也。《灵枢经》曰:约方犹约囊,其斯之谓欤!
2.《古方选注》:甘遂反甘草。反者,此欲下而彼欲上也。乃以白芍约之,白蜜润之,则虽反而甘遂仍得下渗。《黄帝内经灵枢》有言:约方约囊是也。甘遂、半夏逐留饮??漫于肠胃之间,虽利而续坚满,茍非以甘草、白蜜与甘遂大相反者激而行之,焉能去其留着之根。相反为方,全赖芍药酸可胜甘,约以监反,庶不溷乱中焦而为害。

甘遂的功效与作用

甘遂的功效与作用内容提要:甘遂别称主田、重泽、甘藁等,为大戟科大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低山坡、荒坡、沙地、田边和路旁等地,入药具有泻水逐肿、消肿散结的功效,对水肿、腹水、留饮结胸、癫痫、喘咳、大小便不通等症有治疗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甘遂别称主田、重泽、甘藁等,为大戟科大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低山坡、荒坡、沙地、田边和路旁等地,入药具有泻水逐肿、消肿散结的成效,对水肿、腹水、留饮结胸、癫痫、喘咳、大小便不通等症有医治效果,下面我们就一同来看一看甘遂的成效与效果吧!甘遂的药用成效【性味】味苦,性寒,有毒。【归经】脾、肺、肾、膀胱、大肠、小肠经。【成效】泻水逐肿、消肿散结,主治水肿、腹水、留饮结胸、癫痫、喘咳、大小便不通等症。甘遂的用药忌讳1、气虚、阴伤、脾胃衰弱者及孕妇忌服甘遂。2、甘遂不宜与甘草同用。3、甘遂注射给药后可呈现头晕、吐逆、恶心腹泻、寒颤和发热等不同症状。甘遂的编造办法1、甘遂:拣去杂质,用水漂净,捞出,晒干。2、煮甘遂:取净甘遂与豆腐同放铜锅内,加水煮透,取出,除掉豆腐,晒至八成干,切碎晒干。每甘遂100斤,用豆腐50斤。3、煨甘遂:取净甘遂置锅内,参加麦麸同炒至焦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每甘遂100斤,用麦麸30~40斤。4、醋甘遂:取净甘遂,用醋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晒干,每甘遂100斤,用醋30~50斤。5、土制:先将细土炒热,参加甘遂用微火炒至胀大发黄时,筛去黄土即得。甘遂的药用选方1、水肿腹满:用甘遂(炒)二钱二分、牵牛一两半,共研为末,煎为水剂,随时服用。2、身面浮肿:用甘遂二钱,生研为末,放入猪肾中,外包湿纸煨熟吃下。每日吃一次至四、五次。如觉腹鸣,小便亦晓畅,即是收效。3、肾水流注(腿膝挛急,四肢胀痛):用上方加木香四钱,每用二钱,煨熟,温酒嚼下。泻下黄水为验。4、大小便不通:用甘遂五钱(半生半炒)、胭脂坏了十文,共研匀。每服一钱,加白面四两,和水做成面片,煮熟淡食。待大小便晓畅后,再服平胃散加熟附子,每取二钱煎服。5、水鼓气湍:用甘遂、大戟各一两,慢火炙后,共研为末。每取二、三分,加水半碗,煎开几回,待温服下。不过十服收效。6、脚气胀痛:和甘遂半两,木鳖子仁四个,共研为末。每取四钱,放入猪肾中,湿纸包好煨熟,空心吃,米汤送下。不过十服收效。7、疝气偏肿:用甘遂、茴香,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8、痞症(发热、盗汗、胸背痛苦):用甘遂包在面中,放浆水内煮十沸,去面。把甘遂在微火上炒黄,研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每服一钱,临星时服,冷蜜水送睛。忌油腻鱼肉。9、消渴:用甘遂(麸炒)半两、黄连两,共研细,加蒸饼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丸,薄荷汤送下。忌甘草。10、风痰迷心癫痫:用甘遂二钱,研为末,放在猪心里。缚紧,纸懈,煨熟。取药出,加辰砂末一钱,分红四份。每服一份,半用过的猪心煎汤调下。以大便下恶物为效,不然须再次服药,此方名“遂心丹”。11、小儿马脾风(风热喘促,闷乱不安):用甘遂(包面中,煮过)一钱半、辰砂(水飞)二钱半、轻四化建设少量,共研为末。服时,先取少量浆不,滴入一为油,然后放药末二、三分在油上。等药下沉,去浆灌服。此方名“无价散”。12、麻痹痛苦:用甘遂二两、蓖麻子仁四两、樟脑一两,共捣作饼,贴患处。此方名“万灵膏”。内服甘草汤。13、突然耳聋:用甘遂半寸。棉裹插耳内,口中嚼少量甘草。一看甘遂的成效与效果吧!

甘遂的功效与作用

……

瓜蒂为之使,恶远志,反甘草。(《本草经集注》)。
凡气虚、阴伤、脾胃虚弱,久病形衰及孕妇等皆当忌用。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5-1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内服宜用炮制品。
0.5~1.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粉剂每次0.3~0.6g,最多0.9~1.5g,装入胶囊内吞服,否则易发生恶心、呕吐。也可用水煎(常用量1.5~3g),但效果一般不理想,有时用到4~12g也不一定有泻下作用。现代实验已证实甘遂的有效成分难溶于水,故前人不以甘遂入汤剂是有科学根据的。
炮制方法
甘遂:拣去杂质,用水漂净,捞出,晒干。
醋甘遂:取净甘遂,用醋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晾干,(每甘遂100斤,用醋30-50斤)。
煮甘遂:取净甘遂与豆腐同放铜锅内,加水煮透,取出,除去豆腐,晒至八成干,切碎晒干。(每甘遂100斤,用豆腐50斤)。
煨甘遂:取净甘遂置锅内,加入麦麸同炒至焦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每甘遂100斤,用麦麸30-40斤)。
土制:先将细土炒热,加入甘遂用微火炒至膨胀发黄时,筛去黄土即得。
《雷公炮炙论》:采得(甘遂)后,去茎,于槐砧上细锉,用生甘草汤,小荞苨自然汁二味,搅浸三日,其水如墨汁,更漉出,用东流水淘六、七次,令水清为度,漉出,于土器中熬令脆用之。
《本草汇言》:甘遂用甘草水浸三日,晒干,再以面裹煨熟用。
甘遂半夏汤

【处方】甘遂3克 半夏9克(以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芍药15克 甘草6克(炙)
【功能主治】治留饮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后虽自觉轻快,但心下仍然坚满者。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以蜜100毫升和药汁,煎取200毫升,顿服之。
甘遂半夏汤的运用思路
【方药歌诀】 甘遂半夏汤芍草,加蜜煎煮效果好,主治下利续坚满,药用相反效果高。
【学用导读】 运用甘遂半夏汤主治病证,因方中既用甘遂又用甘草,所以临证应当权衡病变证机而谨慎用之。
【中医辨证】 大肠饮结证:下利胶结不畅,虽利后反觉舒服,但心下仍坚满,按之似有物,肠间沥沥有水声,或便结不通,苔滑腻,脉沉滑或伏。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甘遂半夏汤,以主治大肠饮结证为基础方,以主治胸中水结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邪热内结,浊饮内生,热饮相搏,以此而演变为大肠饮结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利下胶结不爽,心下坚满,按之似有物,舌质淡,苔滑,脉紧或弦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 肠结核,肠粘连,骨结核,肺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腹壁脂肪增多症,慢性肠炎等。
【衷中参西】 合理运用甘遂半夏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消化疾病,还是治疗泌尿疾病等,都必须符合甘遂半夏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临证选用甘遂半夏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乳糜尿,慢性前列腺炎,肾积水,慢性肾炎等。
【中医治法】 攻逐水饮,洁净肠腑。
【方药西用】 具有强心利尿、促进肠胃蠕动、抗菌、抗炎、抗病毒、抗结核、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作用。
制作方法
【处方用药】 甘遂大者,三枚(5g) 半夏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十二枚(8g) 芍药五枚(15g) 甘草炙,如指大一枚(3g)
随证加减用药:若大便不畅者,加大黄、芒硝,以泻下通便;若胃脘痞硬者,加桂枝、莱菔子,以通阳下气;若肠鸣明显者,加茯苓、泽泻,以渗利水湿等。
【煎服方法】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服八合。顿服之。(现代研究甘遂主要成分难溶于水,故可煮余药,冲服甘遂末。)
【方证研究】 水饮下注,胶结不解,则下利胶结不畅;水饮壅滞,浊气不降,则利后心下坚满不除,或心下坚满按之似有物;水饮逆乱肠间,则肠间沥沥有水声,或便结不通;苔滑腻,脉沉滑或伏均为大肠饮结之征。其治当攻逐水饮,洁净肠腑。
方中甘遂降逆,攻逐饮邪,善行肠间经隧之饮邪。半夏醒脾燥湿,化饮降逆,宣畅气机。芍药补血益阴缓急。甘草益气和中。蜜性甘缓,益气和中,缓和甘遂与甘草之相反,并调和诸药。
【使用禁忌】 脾胃虚弱证,慎用本方。
上一页 1 2 3 4

甘遂的功效与作用

……

治脚气肿痛,肾脏风气,攻注下部疮痒:甘遂半两,木鳖子四个。为末,猪腰子一个,去皮膜,切片,用药四钱,掺在内,涅纸包,煨熟,空心食之,米饮下,服后须伸两足,大便行后,吃白粥二、三日为妙。(《本事方》)
【配伍应用】

配甘草 ,“十八反”曰:甘遂反甘草。然现代药理研究,尚未就此定论,正反结果,皆有报导。况二药伍用,古有方证。《金匮要略》甘遂半夏汤,即为二药相配之例,取其相反相成而具下水去饮,攻破利导之效。《医宗必读》讲:“仲景治心下留饮,与甘草同行,取其相反而立功也。”
配牵牛子逐水泄热通便。牵牛子性清降,走气遭,通三焦,泻水利尿。二药相须,则逐水通便之力大增,使水热壅实之邪由二便分消。故《圣济总录》二气汤以此二药为方,专治水肿腹满,二便不通等证。
配大黄泻热逐水散结。大黄气味俱厚,长于泻实热不通。二药配合,相须相使,既大增攻破散结之功,又倍添逐水泻热之效,为治水热内壅,水饮结胸等证的常用对药。
配芫花、大戟攻逐水饮。大戟善泄脏腑水湿,芫花善消痰癖水饮。三药合用,其逐水饮、除积聚、消肿满之功甚著,经隧、脏腑、胸胁等积水皆能攻逐,故《圣济总录》名此为“三圣散”。
配白芥子祛痰逐饮。白芥子辛温走散,专入肺经,善治皮里膜外及胸膈痰涎。二药合用,则能祛逐停于胸膈,肋间之痰涎水饮,相得益彰。
配朱砂逐痰定癫。朱砂专入心经,质重可镇怯,有镇心神、治惊痫之功,二药相合,善治风痰闭窍,癫痫惊狂,如《济生方》遂心丹,以二药为伍,共奏逐痰定癫之效。
配芒硝逐水破结。芒硝成寒,善能软坚散结泻热,二药伍用,能破固结,逐水饮,泻实热,对水热互结,结胸腑实之证,尤为相宜。
【临床体会】

关于治疗腹水
对于肾功能正常的腹水病人,制甘遂能引起水泻,尿量也同时增多,对于顽固的肝硬化腹水或腹腔肿瘤腹水,制甘遂9g水煎服,只有部分病人大小便增多而减少腹围,部分病人不一定能使大便和尿量增多。生甘遂的作用强烈,0.5g吞服,病人即有剧烈的腹痛和水泻,能取得一时之效。 对心源性腹水、肾源性腹水,一般不用甘遂治疗,以免药物对心、肾的毒性作用加重心肾功能衰竭。对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腹水辨证为脾肾两虚证者,没必要使用泻药。 对于常见的浮肿和腹水,现临床大多使用西药利尿药,已经很少使用中药峻泻剂。只有在西药出现耐药失效时才会用中药利尿。
关于治疗肠梗阻
腹腔晚期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用了大黄、芒硝,大便仍然不通,加甘遂为大陷胸汤,宜再加理气和胃药,如木香、厚朴、大腹皮、半夏等,以减轻胃肠道反应。 对于非肿瘤的肠梗阻,现临床大多手术治疗。手术后再以中药调理。 急性胰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大柴胡汤基础上加甘遂以泻下,控制炎症,并使胰液、胆汁、肠液、炎症渗出液等迅速排出体外,即保守治疗是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但必须在严密观察之下进行,并随时做好手术准备。
关于治疗积液
胸膜转移性癌症,有顽固的胸腔积液;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合并膝关节滑囊积液,病程时间长,曾经反复穿刺,滑膜增厚,积液很难吸收。对这些用了蠲饮的中药治疗无效,才可以考虑使用峻泻药,如甘遂、商陆等,内服和外敷可同时进行。 在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复方白芥子泥外敷药中,有少量制甘遂,用以增效。
甘遂的副作用

甘遂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根毒性较大。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食用过量出现腹痛、下泻、呕吐、脱水、严重时呼吸困难、循环衰竭而死亡。小鼠口服10—50g/kg生甘遂或炙甘遂的乙醇浸膏,半数动物有明显腹泻,生甘遂作用强,毒性也大,58只小鼠服药后死亡11只。热水提取物有剧泻作用。
甘遂的毒理作用类似巴豆酸和斑蝥素,对肠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引起炎症充血及蠕动增强,并有凝聚、溶解红细胞及麻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的作用。
甘遂中毒的潜伏期为0.5~2小时,中毒表现为: 腹痛、峻泻、里急后重,或出现霍乱样米汤状大便,呕心、剧烈呕吐, 脱水,头痛、头晕,心悸,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脉搏细弱,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有毒。
毒理试验
LD50 :本品醇浸物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0.346g/kg。甘遂萜酯A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30mg/kg。
病理损害:本品每天10mg/mg兔静注连续一周后,检查心、肝、肾有中毒性病理改变,并有很强的溶血作用。
本品有胚胎毒性,能引起死胎和流产,但对存活的胎仔无致畸作用,对母鼠再受孕也无影响。
临床观察
甘遂有毒,属峻泻剂。制甘遂常规剂量水煎服,即能引起剧烈腹痛腹泻,甚至恶心呕吐反应。生甘遂末少量吞服,其反应更为强烈。对肾病患者,有可能加重肾脏病变。

宜忌配伍
…… [内容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每日一中药——峻下逐水之甘遂

峻下逐水药,听分类名称就知道其作用针对的是体内多余的“水”邪。但是这类药大都具有一定毒性,且大都是苦寒之品,其药力相对峻猛。有些药服用后会引起剧烈的腹痛,其能将体内多余的水饮通过二便排出体外,因此能够很好地治疗水肿一类的疾病。

甘遂,峻下逐水药,是大戟科植物甘遂的根部。甘遂的采挖时节分两段。春天开花前或者是秋季叶枯萎后进行采挖。将根部的外皮去掉,晒干其根部。生用或者是用醋炮制。

甘遂,苦寒之药,有毒性,归肺经、肾经、大肠经。主要的作用是: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泻水逐饮,说明甘遂擅长祛除人体内的水湿之邪,水饮通过“下泻”,以二便排出体外,最后潴留体内的水饮被排出体外。因此凡属于水肿、大腹肿胀、胸胁部水饮停聚的患者,均可以以甘遂进行治疗。其泻下作用峻猛,因此适合使用甘遂的患者务必保证正气未衰,假若正气亏虚不足,使用甘遂会导致消耗人体更多的正气,使人体正气愈虚,加重疾病的进展。

甘遂能够逐水,水邪聚而成痰,因此逐水之甘遂还能够逐痰。古籍记载将甘遂研成粉末,放在猪心内煨汤,配合朱砂粉末制成丸剂,能够治疗风痰癫痫。

前面也说了,甘遂还有消肿散结的作用。外用的话能够治疗痈疮肿毒。现在用甘遂外敷来治疗乳腺部疾病。

甘遂的泻下药力峻猛,体虚者以及孕妇等人禁止使用。

另甘遂与甘草属“十八反”之一,不宜与甘草合用,甘草会增加其毒副作用。

喜欢中医的小伙伴们,别忘了点点关注、转发,有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评论留言,或者私信我。

甘遂的功效与作用 甘遂的副作用以及服用禁忌

估计很多朋友对于甘遂都不会陌生,它是很常见的一味中药材,它主要产于甘肃、洛阳等地,其根呈连珠状,纺锤形或不规则棒状,长约2~6厘米,直径约0.5~1.5厘米,表面洁白或黄白色。人们普遍认为肥大饱满、色白、粉性足者为上品。甘遂根可入药,具有多种疗效。那么 甘遂 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甘遂的副作用以及食用禁忌是什么呢?下面文章中将就这些问题和大家做个分享,期待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甘遂 的功效与作用
目前甘遂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运用,可以治疗多种病症。从临床应用上来看,甘遂主要应用于以下病症:
1、主要用于攻遂胸腹积水,见证与应用牵牛子相同,只用于气壮实邪者。
2、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配人参(或党参)、虫笋尖、黑牵牛、沉香、肉桂等遂水药和益气行气药,消肿效果不错。
3、用于治疗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水,急性期如兼有实热症状:潮热、协痛、便秘、口燥而渴、心烦,属"结胸"证,单用甘遂效力不够,须配大黄、元明粉,方如大陷胸汤。
4、用于治疗肾炎水肿(急、慢性肾炎均可)。甘遂6g,研末,放入雄猪腰(肾)中,其外以竹纸包裹,用水沾湿竹纸,然后以火煨之,煨熟后把猪腰切成7片,每天服1片,旺旺服4~5片后便开始消肿。
甘遂 的副作用以及食用禁忌
由于甘遂的药性比较强,所以大家切勿自行用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会更加安全。甘遂的副作用以及食用禁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孕妇忌用,一般服后病愈即予停服;
2、宜用煨甘遂,或用醋制过者,因煨过后可减少其呕吐等副作用。又经醋酸作用后,可减少甘遂的毒性刺激作用。生甘遂毒性和泻下作用均较强,不宜应用;
3、甘遂和芫花、大戟,传统经验忌与甘草配伍,但现代的初步实验结果还很不一致。有些报道指出,据家兔试验,甘遂(或芫花、大戟)配甘草,服后呼吸、心跳、体温、瞳孔反应、胃肠功能并没有产生特别的变化,但另一些实验则证明了甘遂与甘草配伍随用量比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反应。
甘遂 食用方法
甘遂的服用方法也和 其他 药物有一定的区别,人们通过实验证明甘遂很难溶于水,所以人们不一般不以甘遂汤剂。虽可用水煎(常用量1.5~3g),但效果一般不理想,有时用到4~12g也不一定有泻下作用。用量多作丸散用,粉剂每次0.3~0.6g,最多0.9~1.5g装入胶囊内吞服,否则易发生恶心、呕吐。
甘遂 处方例举
为了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甘遂的服用方法,我为大家例举了一个处方: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黄9g、元明粉15g、煨甘遂0.9g(研末装入胶囊),先煮大黄,后下元明粉,煮一、二沸后,送服甘遂末。
以上就是关于甘遂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甘遂的副作用以及服用禁忌的相关分享,给大家做个参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甘遂的致泻成分对肠粘膜有强烈刺激,引起炎症性充血和蠕动等,造成峻泻/副作用大,有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心悸、血压下降,有时令病人难以忍受,大家应慎用。如果大家还有更多的相关问题,欢迎继续关注本网站,后期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