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溶解度公式,溶解度怎么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04 08:05:54 浏览3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科学溶解度计算公式?

溶解度公式为:m(溶质)/ m(溶剂) = s(溶解度) / 100g (溶剂)。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溶解度通常用s表示。
溶解度(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g)*100%(g)
w=m(溶质)/m(总)*100%
溶解度(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g)×100(g)
w=m(溶质)/m(溶剂)×100(克)
或者
溶解度(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饱和溶液的质量-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100(g)
w=m(溶质)/[m(溶液)-m(溶剂)]×100(克)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定义式:m(溶质)/ m(溶剂) = s(溶解度) / 100g (溶剂)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s/ (100g +s)] * 100%
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会因温度而变化,一般是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也有相反的,如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就会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扩展资料:
不同状态情况
固体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能容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气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称为气体的溶解度。常用定温下1体积溶剂中所溶解的最多体积数来表示。
如20℃时100mL水中能溶解1.82mL氢气,则表示为1.82mL/100mL水等。气体的溶解度除与气体本性、溶剂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压强有关,其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由于气体溶解时体积变化很大,故其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显著增大。关于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在1803年英国化学家W.亨利,根据对稀溶液的研究总结出一条定律,称为亨利定律。
【提示】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另外,溶解度不同于溶解速度。搅拌、振荡、粉碎颗粒等增大的是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溶解度。溶解度也不同于溶解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增加,能溶解的溶质质量也增加,但溶解度不会改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溶解度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是
溶解度=100g*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求初三化学有关溶解度的公式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除以
(100g+溶解度)
公式:溶解度=溶质/溶液.
溶质=溶液*溶解度.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用S表示
m(溶质)/ m(溶剂) = s(溶解度) / 100g (溶剂)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s/ (100g +s)] * 100%。
溶解度有定义就是指100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会因温度而变化,一般是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也有相反的,如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就会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固体及少量液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通常为水)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溶解某物质的最大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g)”。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C的时候,100克水里溶解0.165克氨氧化钙,溶液就饱和了,氢氧化钙在20°C的溶解度就是0.165克,也可以写成0.165克/100克水。
又如,在20°C的时候,100克水里要溶解36克食盐或者溶解203.9克蔗糖才能饱和,食盐和蔗糖在20°C的溶解度就分别是36克和203.9克,也可以写成36克/100克水和203.9克/100克水。
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溶剂里的体积数。也常用“g/100g溶剂”作单位(自然也可用体积)。
特别注意: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或者是克/100克溶剂)而不是没有单位。
扩展资料: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一般以100克溶剂中能溶解物质的克数来表示。一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主要决定于溶剂和溶质的性质,即溶质在溶剂的溶解平衡常数。
例如,水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溶剂,甲醇和乙醇可以任何比例与水互溶。大多数碱金属盐类都可以溶于水;苯几乎不溶于水。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
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有两种水合物〔Ca(OH)?·2H?O和Ca(OH)?·12H?O〕。这两种水合物的溶解度较大,无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
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结晶水合物逐渐变为无水氢氧化钙,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除了氢氧化钙还有别的物质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比如说硫酸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溶解度
公式:
m(溶质)/ m(溶剂) = s(溶解度) / 100g (溶剂)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s/ (100g +s)] * 100%
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溶解度明显受温度的影响,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则与此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溶解度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氯化钠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大,硝酸钾KNO?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而硫酸钠Na?SO?的溶解度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扩展资料: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称为气体的溶解度。常用定温下1体积溶剂中所溶解的最多体积数来表示。如20℃时100mL水中能溶解1.82mL氢气,则表示为1.82mL/100mL水等。
气体的溶解度除与气体本性、溶剂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压强有关,其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由于气体溶解时体积变化很大,故其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显著增大。
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一点对气体来说没有例外,因为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容易自水面逸出。
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体的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因为当压强增大时,液面上的气体的浓度增大,因此,进入液面的气体分子比从液面逸出的分子多,从而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而且,气体的溶解度和该气体的压强(分压)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在气体不跟水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
例如,在20℃时,氢气的压强是1.013×10?Pa,氢气在一升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19L;同样在20℃,在2×1.013×105Pa时,氢气在一升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19×2=0.03638L。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溶解度
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定义式:m(溶质)/ m(溶剂) = s(溶解度) / 100g (溶剂)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s/ (100g +s)] * 100%
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会因温度而变化,一般是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也有相反的,如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就会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扩展资料:
不同状态情况
固体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能容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气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称为气体的溶解度。常用定温下1体积溶剂中所溶解的最多体积数来表示。
如20℃时100mL水中能溶解1.82mL氢气,则表示为1.82mL/100mL水等。气体的溶解度除与气体本性、溶剂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压强有关,其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由于气体溶解时体积变化很大,故其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显著增大。关于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在1803年英国化学家W.亨利,根据对稀溶液的研究总结出一条定律,称为亨利定律。
【提示】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另外,溶解度不同于溶解速度。搅拌、振荡、粉碎颗粒等增大的是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溶解度。溶解度也不同于溶解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增加,能溶解的溶质质量也增加,但溶解度不会改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溶解度
溶解度有定义就是指100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会因温度而变化,一般是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也有相反的,如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就会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用S表示
m(溶质)/ m(溶剂) = s(溶解度) / 100g (溶剂)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s/ (100g +s)] * 100%。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溶解度(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g)*100%(g)w=m(溶质)/m(总)*100%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1.固体及少量液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通常为水)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溶解某物质的最大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g)”.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溶剂里的体积数.也常用“g/100g溶剂”作单位(自然也可用体积)。
扩展资料:
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 溶解度(20℃)
易溶 大于等于10g
可溶 大于等于1g小于10g
微溶 大于等于0.01g小于1g
难溶(不溶) 小于0.01g
固体物质的能容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溶解度

溶解度计算题公式

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解度用S表示。
在饱和溶液中:S/100=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或 S/(100+S)=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还有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S/(100+S)

溶解度公式

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
定义式:m(溶质)/ m(溶剂) = s(溶解度) / 100g (溶剂)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s/ (100g +s)] * 100%

溶解度公式是什么?

m(溶质)/ m(溶剂) = s(溶解度) / 100g (溶剂)。单位是克。
溶解度有定义就是指100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溶解度用s表示:m(溶质)/ m(溶剂) = s(溶解度) / 100g (溶剂) 。
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会因温度而变化,一般是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也有相反的,如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就会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扩展资料: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克。这些数据可以说明20℃时,食盐和氯化钾在100克水里最大的溶解量分别为36克和34克;也说明在此温度下,食盐在水中比氯化钾的溶解能力强。

溶解度怎么算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m(溶质)/ m(溶剂) = s(溶解度) / 100g (溶剂)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s/ (100g +s)] * 100%。
溶解度的符号是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溶解度的变化原理: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首先决定于气体的性质,同时也随着气体的压强和溶剂的温度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在20℃时,气体的压强为1.013×105Pa,一升水可以溶解气体的体积是:氨气为702L,氢气为0.01819L,氧气为0.03102L。
氨气易溶于水,是因为氨气是极性分子,水也是极性分子,而且氨气分子跟水分子还能形成氢键,发生显著的水合作用,所以,它的溶解度很大;而氢气、氧气都是非极性分子,所以在水里的溶解度很小。
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一点对气体来说没有例外,因为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容易自水面逸出。

求溶解度公式

据题意知,温度由 20℃ 升高到 60℃,要求溶液仍然是饱和的,只要加入溶质即可,溶剂的质量末尾有发生能变化, 即: m高溶剂===m低溶剂 所以变换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公式为: 溶液的溶剂的质量分数==[100 / (100 + s)] x 100% 故:温度升高前后,溶液中的溶剂质量门有发生变化得 [100 / (100 + s低)] x m溶液低======[100 / (100 + s高)] x (m溶液低 +m加溶质)解法1: 设:需要加入x克的硝酸钾才能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 根据题意得 ( 282 x 100) / (100 + 31.6) === (282 +x克 ) / (100 + 110) m加溶质===168g答:需要加入168g硝酸钾才能重新达到饱和状态。
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g (必须选取饱和溶液)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克)+溶剂质量(克)
对于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分数w = S/(S+100)
所以溶解度S = 100/(1/w - 1)
溶解度指溶液饱和状态下的
M溶质/M溶剂=S/100(S是溶解度的溶质)
M溶质/M溶液=S/100+S(。。。)
我不太确定,但没有大问题,不放心的话,去看别人的回答
S/(100g+溶质)=溶质/溶液 S/100g=溶质/溶剂...
典型例题-----溶解度的计算之二标签: 溶解度溶质硝酸钾溶剂例题杂谈分类: 花-------典型试题-----华 二、求溶解度例题5: 60℃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82.5克,溶剂75克,求60℃时KNO3的溶解度.
分析: 公式 溶解度(S)/溶剂(100)=====m溶质/m溶剂 溶解度(S)===m溶质 x 溶剂(100) /m溶剂解: 根据溶解度定义知 60℃时KNO3的溶解度s====82.5 x 100 / 75 ===110(g)答:6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例题6: 60℃时90克KNO3固体加入75克水后充分振荡,有7.5克没有溶解。求60℃时KNO3的溶解度。分析: 90克KNO3固体加入75克水后充分振荡,有7.5克没有溶解,说明溶液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故遵循下列公式 溶解度(S)/溶剂(100)=====m溶质/m溶剂 溶解度(S)=====m溶质 x 溶剂(100)/m溶剂解: 根据题意知 60℃时KNO3的溶解度s)=====m溶质 x 溶剂(100)/m溶剂 =====(90-7.5) x 100 / 75 ======110(g)答:6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例题7: 已知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克,有90克KNO3固体,加入75克水,能得到多少克溶液?分析: 题目中提供了“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分别为:90克和75克,就需要计算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溶液,有无过量问题。解: 设:60℃时x克的KNO3固体溶解在75克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根据题意的 110/100===x/75 解得: x===82.5克 < 90克 , 说明90克KNO3固体,加入75克水,有7.5克KNO3没有溶解 故: 所得溶液的质量===82.5克 + 75克==157.5克 答:能得到溶液157.5g 例题8、0℃时KNO3的溶液157.5克,蒸干后得到固体物质82.5克,求60℃时KNO3的溶解度。分析: 饱和溶液中 s/100===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s===100 x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解: 根据题意得 60℃时KNO3的溶解度===100 x 82.5/(157.5-82.5)===110g答:6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例题9、把20℃的282g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升温到60℃,需要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60℃时为110g)解法1分析: 根据溶解度定义和饱和溶液特点知 溶解度(S)/溶液(100+s)===m溶质/m溶液 当计算温度升高(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需要加入的溶质质量时,遵循下列公式: (s高-s低) / (100+s低) == m加 / m溶液低 m加====(s高-s低) x m溶液低 / (100+s低) 解法1: 设:需要加入x克的硝酸钾才能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 根据题意得 (s高-s低) / (100+s低) == m加 / m溶液低 m加====(s高-s低) x m溶液低 / (100+s低) ====(110-31.6) x 282 / (110 + 31.6) ====168(g)答:需要加入168g硝酸钾才能重新达到饱和状态。 解法2分析: 根据题意知,温度由 20℃ 升高到 60℃,要求溶液仍然是饱和的,只要加入溶质即可,溶剂的质量末尾有发生能变化, 即: m高溶剂===m低溶剂 所以变换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公式为: 溶液的溶剂的质量分数==[100 / (100 + s)] x 100% 故:温度升高前后,溶液中的溶剂质量门有发生变化得 [100 / (100 + s低)] x m溶液低======[100 / (100 + s高)] x (m溶液低 +m加溶质)解法1: 设:需要加入x克的硝酸钾才能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 根据题意得 ( 282 x 100) / (100 + 31.6) === (282 +x克 ) / (100 + 110) m加溶质===168g答:需要加入168g硝酸钾才能重新达到饱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