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出舱活动,从舱内到舱外,第一步怎么走?
- 2、神舟十四号发射作文10篇精选
- 3、神舟十四号肩负哪些使命?你如何看待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 4、神舟十四号航天员是哪三位
- 5、太空“出差”数十天,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做了哪些工作?
- 6、神舟十四号顺利升空,背后应运了哪些黑科技?
- 7、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全过程是怎样的?为何要经历这么多的流程?
- 8、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时间
- 9、神舟14号航天员乘组由谁组成
- 10、神十四航天员什么时候出舱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出舱活动,从舱内到舱外,第一步怎么走?
可能是需要在绳子上面走路,这样的做法,就是特别的简单。安全的,所以,走路的方法也是很好的。
首先要适应太空的失重感觉,要时刻保持警惕,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或者突发情况要立即返回舱内。
首先要察觉到自己的状态变化,然后要进行对接,他们也会提前安排好相应的任务。
他们大约经历了6个小时才完成了出舱的活动。他们经过协同的配合,艰难的跨出了自己的第1步。
星辰大海一直是我们人类不懈的追求,载人航天一直在进步在发展。从在试验舱内活动到出舱又是一大进步。神舟14号的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从舱内到舱外,实现了人类太空遨游的梦想。科技进步一小步,人类梦想实现一大步。航天员的出舱活动为人类进一步的太空研究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舱外活动实验依据。通过天地之间的协同配合,神舟14号航天员成功安全的出舱6个小时,创造了多个第1次。
我虽然把科研看得很重,但是把人们的生命安全看得更重。航天员出舱活动是很久之前就规划好的,而且对安全设计也进行了严格的考验查。先神舟14号的出门,舱门口径达到一米,让航天员在深圳航外航天服的情况下能够更加从容的”走出家门,遨游太空“。这一米的舱门要实现密封,难度不言而喻。但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结构与机构团队对此进行了创新,实现了刚与柔的平衡。打开舱门只需要使用舱门门体上配套的操作手柄旋转解锁。他们还配套了量身定制的保护罩,全方位保障了问天舱门的安全使用。
出舱的安全绳是航天员的生命线。翟志刚出舱的时候,他的安全绳长度仅一米多。这次航天员的安全绳是10米余米长的钢丝绳。且这些钢丝绳在使用之前,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它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上万次重复性的有序缠绕。这些安全绳既能保证航天员与空间舱之间安全连接,又不会导致航天服产生勾连,更不会干扰航天员的运动。还能经受住太空恶劣环境的考验。可谓是对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十足安全的保障。航天员也不负众望,他们在太空第一次从气闸仓出仓,第一次启用小机械臂。出舱活动完成的完美漂亮。
浩瀚无际的星空是神秘而又美丽。人类对星空的探索永不止步。未来我们可能就会开发出另一个美丽的星球,像地球一样适宜人类生存。这样人类就有可能在太空中生存。实现对星辰大海的向往。
神舟十四号发射作文10篇精选
神舟十四号发射作文(10篇精选)
想要提高作文水平,需要平时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有时间就去多看看好的范文,这对提高写作水平是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之一。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神舟十四号发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神舟十四号发射作文1
神舟十四号任务意义特殊,可以形容为是一次圆梦之旅。作为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四号任务期间将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这意味着历经30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即将迎来空间站建成时刻,完成几代航天人的梦想。航天梦,中国梦,梦想总是不断远航,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歇。空间站远远不是终点,对中国航天来说,这只是飞向更深更远太空的一个必经坐标。
神舟十四号发射作文2
今天,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屏幕前的我为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几十年的航天事业,其背后是航天人们的艰苦奋斗、不懈拼搏、自主创新。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正处最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更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投身到科技报国事业中,将我们大学生的朝气和活力尽情发挥,踔厉奋发,笃行不殆,传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神舟十四号发射作文3
逐梦浩瀚苍穹,真心飞天英雄。建造中国空间站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梦,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梦。飞天靠的不是一个人、一个团队,而是强大的国家、综合的实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不断回顾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寻找民族前行的动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新时代的青年,要不断学习伟大的航天精神,航天梦是强国梦中的重要部分,不断朝着星辰大海这个伟大目标前行!
神舟十四号发射作文4
我看完神舟十四号发射后,不禁感叹道“我的祖国真伟大啊”。祖国一直在我心中,我也产生一些疑问:火箭是怎么造成的呢?花了多长时间?火箭发射时,三个太空员非常从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们是非常有信心,以及他们能登上太空的自豪感。
他们是伟大的,这一去就是六个月,他们要适应那里的新环境,克服种种困难,还有那些幕后的科研人员,更是付出了多年的心血,通过他们的努力,让我们国家变得更强大。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国家献出一份力量。
神舟十四号发射作文5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为航天梦和奋斗,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他们不断地努力下,终于,我们的神舟十四号也要发射了
今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神舟十四号发射的直播。当听到倒计时的时候,我不禁紧张起来。随着倒计时的结束,神舟十四号成功飞上蓝天,我的紧张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
祝贺我国的神舟十四号成功发射,祝愿祖国未来繁荣昌盛,祝愿神舟十四号任务圆满成功!
神舟十四号发射作文6
2022年6月5日上午10时4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和3名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正式开启。
神舟十四号,简称“神十四”,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四艘飞船,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
这一天神舟十四号的成功发射不仅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进步,更是我国科技实力的证明,此次神舟十四号任务将创下多个“首次”,包括将在太空迎来神舟十五号飞船对接空间站,首次实现两艘载人飞船同时在轨;神舟十四号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将同时在轨驻留,首次实现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等。
作为一名高中生,在看到神舟十四号成功发射的时候心中升起的是浓浓的自豪感和为国家发展感到的喜悦,而现在的我也要立足当下,做好我要做的,好好学习,为了自己,也为了以后能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神舟十四号发射作文7
今天是6月5日星期日,上午10点44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共同观看了神州十四号飞船发射直播,心情激动万分。我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也向航天员叔叔阿姨们致敬,他们都是一颗耀眼的“航天星”。他们怀着航天梦,勇攀高峰,用勤奋、刻苦学习和创新,实现中国航天一项项伟大成就,在浩瀚的太空中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
我作为一名小学生,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像航天员叔叔、阿姨那样,争取当一名宇航员,畅游太空。我们一起期盼着,英雄的航天员叔叔,阿姨凯旋归来!
神舟十四号发射作文8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四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国人从古至今浪漫的航天梦从未停止。
以神舟出征为象征和指引,中华民族将开创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航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一同汇聚起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建功立业、继续奋斗、矢志不渝。
又是一年蝉鸣盛夏,又是一度家国圆梦。一个个饱含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任务,一次次展示着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现了伟大的中国精神。
看过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从刚开始的紧张到后来的兴奋,整个过程都给予了我深刻的感受。希望中国漫漫航天路可以越来越长久,也越来越顺利。
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中再续前缘,向全世界人民继续展示我们的中国飞天梦!
神舟十四号发射作文9
”逐梦星辰大海,探索永无止境。”
最近我们航天事业频频传来喜报,刚刚迎回凯旋归来的神舟十三号,今天又要发射十四号了。相信大家心中一定也和我一样无比的激动与自豪。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了,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承组陈冬、刘洋、蔡旭哲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梦连着科技梦,科技梦助推中国梦。
过去已成历史,未来依然可期。在探索太空的征途上,我们期待留下更多的“中国脚印。”
神舟十四号发射作文10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坐在电视机前,上午10点44分07秒,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千百年来,人类的共同梦想,又一次实现了,这不仅是中国的成就,更是世界的荣耀。“神十四”任务将是一段异常精彩的太空之旅,“十九八七六…”“神十四”满载着我们的期待在地面上留下艳丽的光芒飞上了太空。我心里种下了一颗探索太空的种子,看到宇航员叔叔阿姨们飞上了太空,我充满向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无数人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好好学习,胸怀伟大梦想,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
宇航员跨越星辰大海,带着祖国的梦想飞向太空,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份激动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从容,几十年的航天事业,其背后是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正宇航员刘洋所说:“我们把中国的荣耀写进太空”。
神舟十四号肩负哪些使命?你如何看待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神州十四号身上不仅肩负着无数科研人员日以夜继研究的成果和精力,更肩负着中国航天事业更快一步的发展,神州十四号肩负着许多中国人民的期待和航天梦想。 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处于快速的状态 ,我们的航天梦想从1956年开始,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这也象征着我们国家的航天梦的起点。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航天一直有一种执着的追求,人们总是觉得太空是神秘的,总想去一探究竟。
神州十四号是中国空间建造阶段的第二次飞行任务,它在技术上有很大的创新,花费了较长的研制时间。神州十四号身上不仅肩负着无数科研人员日以夜继研究的成果和精力,更肩负着中国航天事业更快一步的发展,神州十四号肩负着许多中国人民的期待和航天梦想。
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处于快速的状态 ,我们的航天梦想从1956年开始,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这也象征着我们国家的航天梦的起点。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航天一直有一种执着的追求,人们总是觉得太空是神秘的,总想去一探究竟。从神州一号到神州十四号,北斗到航系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及通信卫星,都一一见证了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也标志我们离航天梦更进一步。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少不了无数科研人员在背后默默无闻的付出,还有宇航员的鞠躬尽瘁,在微薄的太空中要完成任务,还有国家政策的扶持等等。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花费了很多金钱和时间技术,对神州十四号也赋予了更多的期许,这次的神州十四号成功发射,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让世界了解到中国速度,中国技术,中国制造。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一直从未停止,中国也一直在攻克更多的难关,在航天事业上研制更厉害的系统。在高速运转的信息化时代,更是有一群科研人员长江后浪推前浪,继承先辈们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相信未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快。中国的航天梦也会慢慢抵达成功的彼岸,航天梦道阻且长,虽远必达,让我们一起见证。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是哪三位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是陈冬、刘洋、蔡旭哲。
陈冬,男,汉族,籍贯河南郑州,河南洛阳出生,中共党员,硕士学位。
刘洋,女,汉族,籍贯河南林州,河南郑州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学位。
蔡旭哲,男,汉族,籍贯河北深州,中共党员,硕士学位。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团队的情况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其中,陈冬参加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刘洋参加过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蔡旭哲是首次飞行,本次飞行乘组全部为第二批航天员。
北京时间6月4日11时,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媒体记者集体见面,这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的首次集体亮相。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于6月5日10时44分发射,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由陈冬担任指令长。
太空“出差”数十天,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做了哪些工作?
驾驶火箭离开地球、将火箭带到预定的轨道、和地面工作人员取得联系、装修太空家园、采集外星微生物样本
航天员对各类的设备安装调试以及维修在舱内定向的摄像机配置,内回路泵的安装湿度传感器的安装还进行大小便收集器,动态水气分离的安装,多项探测器灯丝的切换,无容器材料实验柜电荷补充单元的安装,航天医学实验领域实验基础支撑设备加电等。
他们要调试天地通信链路,确保通信畅通,复核神州飞船,货运飞船的通信头盔,无线耳机,手机的电脑等传文件传输工具的通畅,他们需要建立驻留环境,而且要进行太空微生物采样工作,对太空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及维修,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不知不觉神舟14号已经出差10天了,这次出差的航天员有陈冬、蔡旭哲和刘洋。这三名航天员已经顺利的进入了空间站,而且已经待了10天了。目前三名航天员的状态都很好,也在完成相应的工作,在这10天里三名航天员也做了很多事情和工作。那么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做了什么吧!
这次三名航天员要在太空驻守6个月时间,相对来说还是挺长的,所以对于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也要建立的完善一些。首先他们对这个太空家园进行了一些布置,还要测试锻炼的设备,有太空自行车、太空跑台等等。以及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电器,比如热风机、微波炉、垃圾处理器等,还要给自己建立好的睡眠环境。
三名航天员进入太空后,要对废弃物进行确认,而且要对环境采取采样,比如对水微生物和空气维生物都要进行采样的工作。为了保证工作更好的开展,航天员还要对一些设备进行调试。比如湿度传感器、大小便收集装置还有航天医学方面的设备,要进行安装和维修。当航天员把这些都准备好之后,就会进行科学和技术类的实验。
这次神舟14号的任务还包括构建太空空间站,还要建成实验室和组建三仓,还要利用大小机械臂这些来进行活动。而且这次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还要进行太空授课,所以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也是很多的。在6个月的时间里要面临很多挑战,而且任务也很紧密。这次对他们的要求也非常高,所以相对来说这次三名航天员的压力也是挺大的,我们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所做的工作。
神舟十四号顺利升空,背后应运了哪些黑科技?
首先是南航的科学家发明了降落伞气动减速技术研究,促进了航天飞船的建造工艺,其次是水下机械臂及其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模拟航天员真实的出舱状态,给予航天员最为真实的训练,最后是丰俊东教授领导的专业医疗队伍,保障航天员身体健康!
本次神州十四号飞船的测控通信系统技术,可谓是多强联合,领先水平!整个系统全面覆盖了空空通信、应答机、遥控遥测、图像、话音、天线、数传等专业领域共计32台套产品。
其中有两样产品最为重要:应答机用于传输飞船和地面之间的遥控、话音及测轨数据;空空通讯机则承担了建立与空间站核心舱之间双向通信链路,保证传输图像、话音及定位数据。
飞船黑匣子,放置在航天员座椅下记录,舱内气压温度,飞船姿态,各种设备工作状态以及仪表上的操作数据信息,微波雷达,高科技装备,卫星导航接收机,可以确保飞船准确到达目的地,声表滤波器,可以保障飞船通信信息传回地面。
在2022年6月5日我国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并且同时还进一步延长了飞船在太空站滞留的时间,此次神舟十四号预计在空间站停留半年时间。这也意味着我国太空空间站任务成功的从建造初期转为载人任务,为了更好的确保的太空站及航空人员的生命安全,神舟十四号也是神舟十三号的应急救援飞船,在太空中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保障航空人员能够及时脱险。所以针对前期总结各种经验,此次神舟十四号飞船主要是针对两方面运用了新的黑科技技术。
第一个黑科技技术就是关于电力系统分析,因为神舟十四号此次停留时间长达半年之久,为了保障飞船及人员在空间站的生活、样本采集等各项工作能够正常进行,电力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解决该问题神舟飞船电源分系统设计师解释到,在神舟十四号运行前期的供电主要由太空站及核心舱、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并网后共同为其供电,保障飞船的太阳能板在被遮挡的情况下也能正常运行,而且神舟十四号每月一次会针对用电高峰期自动展开对应分析,提前预计变轨、调整姿态等用电大量情况时,能够计算能量平衡。
第二个黑科技技术就是测控通信系统技术,神舟十四号的通信系统技术几乎覆盖了整个飞船操作控制系统,包括应答机、图像、数传、航空通讯等,并且进一步加强了飞船与地面之间的联系,保障在传输图像、语音及定位数据等重要信息时,不会出现断连或图像不清等失误。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空间站、核心舱和飞船之间的双向通讯线路能够更快更高效的传输。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全过程是怎样的?为何要经历这么多的流程?
首先要进行点火发射,然后要让飞船和火箭成功的分离,要进入预定的轨道。这样才能够保证发射的过程足够的严谨,才能够保证成功率。
首先飞行员接受飞行任务,之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飞行员送入太空;这些流程都是发射火箭所必备的,否则无法安全地将飞行员送入到太空中。
首先要确定飞船的状态,确定航天员的安全,进行点火,再然后飞船就发射了,要对赔偿进行实时监控,直到确定他们的安全为止。确保了这么多流程才可以确保他们的健康,才可以保证非常不胜任何的问题,才可以防止航天员受伤。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全过程是怎样的?为何要经历这么多的流程?
从本次载人飞行的4项主要任务——“(1)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2)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3)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4)进行日常维护维修等相关工作。”来看
一是交会对接及转位技术要进一步熟练,三名航天员的千万次训练和地面控制指挥系统人员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操作,这个将不成问题。
二是入驻以后的三项工作。其中第二项和第四项考验的是我们三名航天员,除过硬的身体素质之外,还要对空间站内所有设备和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的构造、功能、性能都要有相当熟练的掌握,要做的是工程师的工作。这个其实难度还是挺大的,特别是对设备的维护和维修这一块,但愿三名航天员在轨期间,维护能做到保养一流,维修能做到手到病除。
三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这项任务。这就要求陈冬、刘洋和蔡旭哲三名航天员又多了一重科技人员的身份。从实验操作技能到实验数据的准确乃至实验分析总结,哪一个环节都不可小觑。还好,他们个个都是高才生出身。
四是今后空间站航天员常态化入驻,随之而来的将有更多的空间站任务和更多的航天员换班以及更多来自太空不可预知的挑战(包括马斯克星链卫星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等都是今后需要面对的各类技术挑战。
总之如果有一种技术可以像科幻片中的那样,飞船在太空中可以很快的相互交会对接,人员方便的进出,穿越大气层时的起飞和降落地球可以像飞机起降一样,不像目前这么麻烦。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时间
神舟十四号飞船12月4日返回。
在北京航天控制中心拍摄的屏幕图像显示了中国货运飞船天舟五号与空间站天宫组合进行快速自动交会对接后核心舱天河的内部视图。 中国载人航天局酒泉中心表示,已完成所有预定任务的中国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将于12月4日返回地球。
神舟十四号上的三位成员。
陈冬同志简历,男,汉族,籍贯河南郑州,河南洛阳出生,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78年12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
刘洋同志简历,女,汉族,籍贯河南林州,河南郑州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78年10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
蔡旭哲同志简历,男,汉族,籍贯河北深州,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76年5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
神舟14号航天员乘组由谁组成
神十四航天员是陈冬、刘洋、蔡旭哲。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22年6月4日透露,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5日上午发射,发射时间瞄准北京时间6月5日10时44分。
神舟十四号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关键一战,任务重、难题多、挑战大。在长达半年的“出差”中,3人将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还要实现一系列“首次”。
神十四航行过程: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成功。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7时42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7小时。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四号乘组迎来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完成“太空会师”。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神十四航天员什么时候出舱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首次出舱是在9月1日傍晚6点多,第二次出舱是在9月17日下午1点多。
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先后完成了舱外助力手柄安装、载荷回路扩展泵组安装、舱外救援验证等任务,全过程顺利圆满,进一步检验了航天员与小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验证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功能性能。
神舟十四号飞船在发射场待命达7个月,创下最长时间纪录:
执行发射任务前,除了作为执行空间站建造任务的关键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还有一个身份,即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应急救援飞船。
空间站任务实施以来,为了确保任务顺利展开与航天员绝对安全,神舟飞船要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为此,研制人员采用“滚动待命”策略,在前一发载人飞船发射时,后一发载人飞船在发射场待命,并具备8.5天应急发射能力的太空救援能力。
因此,从进入发射场并完成待命状态设置以来,神舟十四号飞船在发射场待命已达7个月,创下了最长时间纪录。
为确保飞船状态满足条件,神舟十四号待命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科技人员首次开展“北京-酒泉”远程发射场巡检工作,确认了飞船状态满足应急发射条件,验证了“一船发射、一船待命”的滚动备份模式有效,有力支撑神舟飞船“一年两艘”常态化发射的需要,为后续该模式的持续应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