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u nes co是什么国际组织的简称
- 2、教科文组织是干什么的
-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要工作有哪些?(3个)举个事例说明它的主要工作体现。(3个)
-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志含义是什么?
- 5、”联合国教科文组”是一个怎样的机构?
-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做什么的
- 7、教科文组织全称叫什么?
-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理念
-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一个怎样的机构
u nes co是什么国际组织的简称
UNESCO是什么国际组织的简称?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 UNESCO) 属联合国专门机构,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46年11月正式成立,同年12月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其宗旨是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促进各国间合作,对和平和安全作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各国政府间讨论关于教育、科学和文化问题的国际组织,其主要机构有大会、执行局和秘书处。大会为该组织最高权力机构,每两年开会一次,决定该组织的政策、计划和预算。执行局为大会闭幕期间的管理和监督机构;秘书处负责执行日常工作,由执行局建议,经大会任命总干事领导秘书处的工作。 截至2001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成员国188个。主要出版物有《教科文组织信使》(月刊),中、英、法、西、阿、俄等27种文本;《教育展望》(季刊),中、英、法、阿、西、俄文;《科学与社会的影响》(季刊),英、法、西、俄、阿文;《自然与资源》(季刊),英、法、西文;《国际社会科学杂志》(季刊),中英、法、阿、西、俄文;《版权公报》(季刊),中、英、法、西、俄文;《博物馆》(季刊),中、英、法、西文。
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始国之一。1971年恢复合法地位。1972年恢复在该组织的活动。1979年2月,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成立。1997年11月4日,中国继续当选为执行局委员。中国自1972年10月恢复在该组织的活动,首次出席大会即当选为执行局委员,此后中国一直连任这一职务。
该组织之宗旨在于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来促进各国间之合作,对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以增进对正义、法治及联合国宪章所确认之世界人民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均享人权与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
教科文组织是干什么的
1、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文:UnitedNationsEducational,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缩写UNESCO)于1946年11月4日正式成立,是联合国(UN)旗下专门机构之一。
2、1945年11月1日-16日,战争刚刚结束,根据盟国教育部长会议的提议,在伦敦举行了旨在成立一个教育及文化组织的联合国会议(ECO/CONF)。约四十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在饱经战争苦难的两个国家:法国和联合王国的推动下,会议代表决定成立一个以建立真正和平文化为宗旨的组织。按照他们的设想,这个新的组织应建立“人类智力上和道义上的团结”,从而防止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3、教科文组织的工作领域有五个:教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信息与传播。我们说“大象无形”,它的影响之深远,很多时候“日用而不知”。
教科文组织还是援助机构。亚非拉国家在某些方面有欠缺,它提供援助。大部分是技术支援,也有一些具体资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要工作有哪些?(3个)举个事例说明它的主要工作体现。(3个)
五大职能
为实现此宗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置了五大职能:
(1)前瞻性研究:明天的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科学 、文化和传播。
(2)知识的发展 、传播与交流:主要依靠研究 、培训和教学 。
(3)制订准则:起草和通过国际文件和法律建议。
(4)知识和技术:以“ 技术合作”的形式提供给会员国制订发展政策和发展计划。
(5)专门化信息的交流。
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来促进各国间之合作,对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以增进对正义、法治及联合国宪章所确认之世界人民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均享人权与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
为实现此宗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置了五大职能:
1)前瞻性研究:明天的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科学 、文化和传播。
2)知识的发展 、传播与交流 :主要依靠研究 、培训和教学 。
3)制订准则:起草和通过国际文件和法律建议。
4)知识和技术:以" 技术合作"的形式提供给会员国制订发展政策和发展计划。
5)专门化信息的交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志含义是什么?
UNESCO是教科文组织的英文简写,全称是UnitedNationsEducational,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
这个组织的使命就是通过鼓励在教育,科学和文化上的国际合作,来保卫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所以,在保护世界性文化遗产,是教科文组织义不容辞的任务.使用什么图案,能够把这一理念清晰明确的表达出来设计者想到了希腊雅典卫城上高高耸立的供奉雅典城邦守护神雅典娜的帕提农神庙.
这是古希腊全盛时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也是世界艺术和科学陈列馆中的瑰宝.自然力不能动摇女神的住所,人类自己却多次亲手破坏自己的创造物.今天,帕提农只剩下落日余辉般的残迹,急需保护和维修.标志UNESCO的字样被融入了神庙图形的柱子中,柱子表示支撑和向上的力也是神庙的支柱,这就一举把组织的使命清楚的表现出来了.
联合国会徽含义:从地球的北极方向勾勒世界地图的形象,经纬线由8条直线和五个同心圆组成,标志着联合国是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两根橄榄枝衬托着地球,象征着联合国的根本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教科文组”是一个怎样的机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简介:该组织1946年11月4日成立,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其宗旨是促进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以利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2011年11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接纳巴勒斯坦,成为第195个成员国。北京时间2013年11月5日22时30分,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郝平作为大会唯一候选人正式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主席,任期两年。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68年来,中国代表首次当选“掌门人”。
组织机构:主要设大会、执行局和秘书处三大部门。其中大会为最高机构,由会员国的代表组成,一般每两年举行一次大会(1954年之前为一年一届,1954年之后改为两年一届,其中,1983年以前为双数年份举行一届,而从1983年之后改为每单数年份举行一届,大会一般在总部巴黎举行,而在总部以外举行的先后有八次。
1945年11月的伦敦会议上通过了教科文组织的组织法,194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时有20个国家交存了接受书。目前(2011年4月)有195个会员国及8个准会员。[2]
组织之宗旨在于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来促进各国间之合作,对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以增进对正义、法治及联合国宪章所确认之世界人民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均享人权与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
为实现此宗旨,教科文组织的五大职能是:
前瞻性研究:明天的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科学、文化和传播。
知识的发展、传播与交流:主要依靠研究、培训和教学。
制订准则:起草和通过国际文件和法律建议。
知识和技术:以技术合作的形式提供给会员国制订发展政策和发展计划。
专门化信息的交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时也负责管理世界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即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 UNESCO) 属联合国专门机构,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45年11月16日组建,1946年11月4日正式成立,同年12月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其宗旨是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促进各国间合作,对和平和安全作出贡献。
中文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文名:UNESCO别名: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总部所在地:法国巴黎组织性质:专门机构官方语言:英语成员国数量:195成立时间:1945年11月4日主要官员:朱利安·赫胥黎、伊琳娜·博科娃成立宗旨:促进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以利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组织机构:大会、执行局、秘书处官方网站:www.unesco.org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简介
1945年二战结束后,近40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举行会议,决定成立一个以建设和平文化为宗旨的组织。同年11月16日,这些国家签署《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组织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告成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各国政府间讨论关于教育、科学和文化问题的国际组织,其主要机构有大会、执行局和秘书处。大会为该组织最高权力机构,每两年开会一次,决定该组织的政策、计划和预算。执行局为大会闭幕期间的管理和监督机构;秘书处负责执行日常工作,由执行局建议,经大会任命总干事领导秘书处的工作。
现任总干事为保加利亚前外交部长伊琳娜·博科娃。2009年11月任职,博科娃是教科文组织历史上首位女性总干事。[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使命目标
教科文组织的使命是通过教育、科学、文化、传播与信息,促进建设和平、消除贫困、可持续发展和文化间对话。实现高质量的全民教育和终身学习;动员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确科学知识和政策;应对新出现的社会和伦理挑战;促进文化多样性、文化间对话与和平文化;通过信息与传播,建立包容性的知识社会。[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职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进行会议
为实现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置了五大职能:
1)前瞻性研究:明天的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科学 、文化和传播。
2)知识的发展、传播与交流:主要依靠研究 、培训和教学 。
3)制订准则:起草和通过国际文件和法律建议。
4)知识和技术:以“ 技术合作”的形式提供给会员国制订发展政策和发展计划。
5)专门化信息的交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时也负责管理世界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活动领域
教科文组织在其主管的教育、科学、文化、传播与信息等业务范围内设立了十多个政府间机构及大型合作计划,以推动国际智力合作,其中主要有:
国际教育局、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国际水文计划、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社会变革管理计划、世界遗产委员会、促使文化财产归还原主国或归还非法占有文化财产政府间委员会、世界版权公约政府间委员会、国际传播发展计划、综合信息计划、政府间信息学计划、政府间体育运动委员会等。教科文组织大会选举产生的各执行理事机构负责规划和管理各计划的活动,并建立各自的国际或地区合作网络,如“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世界遗产名录”等。
此外,教科文组织还同世界上三百多个在教育、科学、文化等领域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非政府国际组织建立了正式(协作类、咨询类)关系或业务关系。[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活动形式
(1)制定国际准则性文件,如公约、议定书、建议书、宣言等;
(2)召开各类政府间国际会议;
(3)组织开展各类专业学术研究活动;
(4)出版各类图书、期刊、报告、文献、音像制品及电子制品;
(5)以专家咨询、设备支助等形式向会员国提供技术援助;
(6)举办培训、研修、实习等活动;
(7)向非政府国际组织提供支助;
(8)与会员国和地区性机构合作开展业务活动。[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成员国
2011年10月31日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45年,37个国家签署了教科文组织《组织法》,1946年,20个国家批准了《组织法》。它们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最初的创始国。1950年,教科文组织的会员国为59个。
1954年,苏联成为该组织第70个会员国。1960-1962年间,由于非殖民化进程,24个新成立的非洲国家加入该组织。但1984年,美国对该组织的管理和方针提出批评,决定退出,教科文组织失去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会员国。不久,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和新加坡也退出了该组织。
从1990年开始,柏林墙被砸开,东欧集团解体引发了其它一些变化。东德和西德合二为一。此后,苏联解体,为俄罗斯所取代:解体诞生的12个新国家(其中包括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加入教科文组织。最后是从前南斯拉夫产生的国家(包括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自教科文组织诞生以来,共有十个国家曾先后暂时离开过该组织。例如,南非于1956年退出教科文组织,种族隔离制度废除之后,又于1994年重返该组织。
继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1997年重返该组织之后,美国于2003年重返教科文组织,使该组织的普遍性得以恢复。2003年,东帝汶加入教科文组织。文莱达鲁萨兰国在2005年成为教科文组织成员国。2007年3月,黑山共和国加入该组织。
2011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表决接纳巴勒斯坦成为这一组织的正式成员国。 根据表决结果,巴勒斯坦将成为该组织的第195个成员国。这也将是巴勒斯坦作为正式成员国加入的首个联合国机构。[4]
中国地位
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始国之一。1971年恢复合法地位。1972年恢复在该组织的活动。1979年2月,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成立。1997年22月4日,中国继续当选为执行局委员。中国自1972年10月恢复在该组织的活动,首次出席大会即当选为执行局委员,此后中国一直连任这一职务。2005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73届执行局第一次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委会主任章新胜当选为该组织执行局主席。2009年10月14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大会上,中国以高票当选执行局委员,任期四年。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将担任中国的执委代表。2010年4月,中国职员唐虔被任命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教育事务的助理总干事。[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机构组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的总部
大会
是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会员国参加,每两年举行一次届会。有特殊情况时可召开特别大会。现已举行过32届大会。主要职能是:审议总干事的工作报告,决定该组织的方针政策,审议并通过六年中期战略和双年度计划与预算,审议并通过国际公约、建议、宣言等准则性文件,修改《组织法》,接纳新会员国和准会员,改选执行局成员及各政府间计划理事成员国,任命总干事。
大会由该组织各会员国之代表组成。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会员国及准会员与会。大会还邀请非会员国、政府间组 织、非政府组织和基金会作为观察员参加会议。每个国家无论大小和对预算所缴纳会费多少,均享有一票表决权。
大会决定教科文组织的政策及工作方针,通过该组织下个双年度的《计划与预算》 ,选举执行局委员,每四年任命一次总干事。大会的工作语言为英文、阿拉伯文、中文、西班牙文、法文和俄文。
执行局
教科文组织的组织法开篇词用十种语言镌刻在巴黎教科文组织的包容广场墙上? 教科文组织/Claude Michel
执行局是大会闭幕期间的监督、管理机构。由58个经大会选举产生的会员国组成,任期4年,每两年改选半数,可以连选连任。每年举行两次或三次届会。
主要职能是:审议总干事关于大会通过的双年度计划与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就编制下一个双年度计划与预算草案向大会提出建议,就该组织的其它政策、业务等问题提出建议或作出决定’,向大会提名新一任总干事人选。执行局下设五个委员会,即计划与对外关系委员会,行政与财务委员会,公约与建议委员会,非政府组织委员会及特别委员会。
在某种意义上,执行局可以说是负责教科文组织的全面管理。它为大会做筹备工作,确保大会的决定得到落实。执行局的职能与责任主要源于《组织法》和大会制定的有关《规定》或《指示》。除了这些规定之外,大会的决议还对其进行补充。每两年,大会都向执行局委托具体的任务。执行局的其它任务源自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以及其它政府间组织签订的协议。执行局的五十八个委员由大会选举产生。挑选这些代表时主要考虑其所代表的文化多样性和所在区域;要使世界各地区分配均衡,反映该组织的普遍性,需要经过综合权衡。执行局每年召开两次会议。
秘书处
秘书处是常设执行机构,由巴黎总部及各地区办事处的1514名国际公务员组成。包括专业人员和一般事务人员,其中近645人在位于世界各地的73个办事处任职。
负责执行大会批准的双年度计划与预算,落实大会的各项决议和执行局有关规定,起草编制下一个双年度计划与预算草案和中期战略草案,向执行局和大会提出工作报告。秘书处最高行政首长为总于事,由大会选举产生,任期6年,可连任一届。为增进会员国之间的区域协调与合作,秘书处在各大洲和一些主要国家设立了60余个常设地区办事处,在纽约、日内瓦、维也纳设有联络处,在日内瓦、巴黎、汉堡分别设有国际教育局、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和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出版物
主要出版物有:
《教科文组织信使》月刊,有中、英、法、西、阿、俄等27种文本 《教育展望》季刊,中、英、西、俄文 《国际教育杂志》英、法文
《自然与资源》季刊,中、英、法、西文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季刊,中、英、法、西、俄文 《博物馆》季刊,中、英、法、西、俄文
《版权公约》 季刊,中、英、法、西、俄文 《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年刊,英、法、西文 《出国留学》年刊,英、法文
《世界教育报告》双年刊,已出四期,中、英、法、德、西、俄文 《世界科学报告》双年刊,已出三期,中、英,法、西、俄文
《世界文化报告》不定期,英、法文 《世界传播报告》不定期, 已出三期, 中、英、法、西、俄文。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总干事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 - 版权 ? UNESCO/Michel Ravassard
2009年-至今
伊琳娜?博科娃(Irina Bokova),保加利亚
1999年 -2009年
松浦晃一郎(Ko?chiro Matsuura),日本
1987--1999年
费德里科·马约尔(Federico Mayor),西班牙
1974--1987年
阿马杜--马赫塔尔·姆博(AMADOU-Mahtar M'Bow),塞内加尔
1961--1974年(1962年前为代理总干事)
勒内·马厄(René Maheu),法国
1958--1961年
维托里诺·韦罗内塞(Vittotino Veronese),意大利
首任干事朱利安·赫胥黎(Julian Huxley) ? 教科文组织
1953--1958年
卢瑟·埃文斯(Luther Evans),美利坚合众国
1952--1953年(代理)
约翰·W. 泰勒(John W. Taylor),美利坚合众国
1948--1952年
海梅·托雷斯·博德(Jaime Torres Bodet),墨西哥
1946--1948年
朱利安·赫胥黎(Julian Huxley),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大事记
2011年,巴勒斯坦成为该组织的第195个正式成员国。[4]
2005年,文莱达鲁萨兰国成为该组织第191个会员国。
2003年,美国重返教科文组织。
2001年,大会通过《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
1999年,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开始重大改革,对教科文组织的人员和活动进行调整并采取非集中化措施。
1998年,联合国大会赞同教科文组织1997年拟定并通过的《世界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 。
1997年11月4日,中国继续当选为执行局委员。
1997年,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重返教科文组织。
1992年,为保护无可替代的图书与档案收藏宝库,创立了“世界记忆”计划。现在该计划已扩大到有声档案、电影和电视资料。
1990年,在泰国宗滴恩召开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发动为所有儿童、青年和成人提供基础教育的世界性运动。十年之后,在达喀尔(塞内加尔)召开世界教育论坛,使各国承诺到2015年实现全民基础教育。
1984年,主要由于在管理问题上存在分歧,美国退出该组织。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和新加坡也于1985年退出。该组织预算大为减少。
1980年,出版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头两卷和一些涉及主要为中亚和加勒比地区的系列作品。
1978年,教科文组织通过《关于种族和种族偏见的宣言》。随后,总干事就此发表的相关报告批判和驳斥了种族主义的伪科学基础。
1975年,在联合国和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在东京创建了联合国大学。
1974年,教皇保罗六世陛下向教科文组织颁发Jean XXIII和平奖。
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获得通过。1976年,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1978年,首批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法地位,1972年恢复在该组织的活动。
1968年,教科文组织举办了首次环境与发展协调(即现在人们称之为“可持续发展”)政府间会议。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也应运而生。
1960年,在修筑阿斯旺大坝时,为搬迁阿布·辛比勒神庙以免为尼罗河水淹没而在埃及发起努比亚运动。在这场长达20年的运动中,共迁移了22座古迹和建筑构件。这是首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活动,其它类似的活动还有摩亨朱达罗(巴基斯坦)、非斯(摩洛哥)、加德满都(尼泊尔)、婆罗浮屠(印度尼西亚)和雅典古卫城(希腊)。
1958年,教科文组织在巴黎的常设总部大楼落成典礼,大楼设计师为马塞尔·布罗伊尔(美国)、皮埃尔-卢伊季·内尔维(意大利)和贝尔纳·泽尔富(法国)。
1956年,南非共和国指责该组织的某些出版物“干涉”了该国的“种族问题”,遂退出教科文组织。1994年, 在曼德拉执政期间,南非重返该组织。
1952年,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一次政府间会议通过了《世界版权公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里,该公约使版权保护扩展到众多的未加入《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 (1886年)的国家。
1948年,教科文组织建议各会员国普及小学义务教育。
1946年,《组织法》获得以下20个国家的批准,开始生效:南非、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丹麦、埃及、美利坚合众国、法国、希腊、印度、黎巴嫩、墨西哥、挪威、新西兰、多米尼加共和国、联合王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土耳其。
1945年11月16日,37个国家的代表聚会伦敦,签署教科文组织《组织法》,在二十个签约国批准之后,《组织法》于1946年11月4日生效。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从此诞生,在巴黎宣告正式成立。简称“教科文组织”。
1942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肆虐之际,抗击德国纳粹及其盟国的欧洲国家政府在英格兰召开盟国教育部长会议。当时,战争远未结束,但这些国家开始思考一旦恢复和平,应该如何重建教育体系。这一设想很快有了进展,引起普遍反响。更多国家的政府,其中包括美利坚合众国,决定参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做什么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做推动各国在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工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领域的计划旨在实现所有级别持续一生的全民教育目标。事实上,教育对个人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团结至关重要。这也是在与贫困做斗争和维持可持续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项工作。2000年在达喀尔(塞内加尔)举办的国际教育论坛为在实现这些目标方面取得进步制定了一个行动框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需要加强对幼儿阶段的关注和教育;普及全民初级教育;增加年轻人和成年人的受教育机会;将成年文盲的比率减少一半;努力实现两性平等;在各个方面改善教育质量。
在这些目标中,两个主要的、并且也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所包括的目标是:普及初级教育和消除两性间在受教育方面的不平等现象。正是在这个框架内拟订了教科文组织的中期战略。
战略所依据的三个主要目标是:增进教育这一基本人权;通过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改善教育质量;在这一领域促进试验、创新、公布、交流和分享数据及更好的方法,并且鼓励围绕教育政策进行对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
1、教育领域:作为一个国际智力合作机构,教科文组织在教育方面开展的活动形式主要是:举办各种类型的国际会议,促进政策性对话;开展教育研究,对当今世界教育方面的某些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促进教育人员与教育成果交流,通过发行出版物和建立信息网促进信息传递与交换;举办培训活动;开展实验项目。
2、科学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科学领域涉猎广泛,除基础科学、工程科学外,主要精力放在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上,如可持续发展问题,生命伦理问题,人类安全问题,水资源管理问题等。
3、文化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领域的活动涉及文化政策、文化多样性、艺术、版权、物质和非物质遗产、文化间对话、历史、文化与青年、文化与妇女及性别平等诸多方面。我国近些年来参与该组织文化领域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世界遗产的申报和保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文化政策的讨论以及参与一些文物保护方面的国际公约的制定或修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教科文组织全称叫什么?
教科文组织的全称为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1945年11月,在英国伦敦会议上通过了教科文组织的组织法,194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当时就有20个国家递交了接受书。同年12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目前有成员188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2年),总部设在巴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理念如下: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指掌握如何有效地学习和思考的知识和技能。目的是使孩子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在于知识本身。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指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包括胜任具体工作的能力、解决人际关系矛盾的能力、创造力和应变能力等。使孩子具有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包括如何对待困难、解决冲突、组织管理和承担风险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指掌握与人共处、交流、合作的知识和技能。在认识上,这种观念是建立在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完全平等和相互依存的价值观基础上的。使孩子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从而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偏见与敌对情绪,和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并且从小就要培养学生具有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与计划而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指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发挥自己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为适应社会的迅速变革与发展,应使孩子学会掌握自己命运所需的基本能力,即思考、判断、想象、表达、情绪控制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既是个人为完善自身的个性所需要的,也是作为社会成员发挥自主性和首创精神进行革新与创造的保证。
扩展资料
四个学会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学会做事是人得以生存的最基本保证;学会学习则是信息时代、竞争社会对人生存的客观要求;而人要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不仅要能自理、自立,还应学会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因而还需学会关心;
而人最终能获得生存,不仅有物质需要,要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还要求得精神生活的充实、平衡与满足,学会生存正由此而立。可见,四个学会是一个以学会做事为始基、以求得生存为主线、以学会生存为指向的有机的整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是同一个组织。
组织简介
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必需在人的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的屏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法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 UNESCO) 属联合国专门机构,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其实是一个组织。
[编辑本段]组织简介
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必需在人的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的屏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法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 UNESCO) 属联合国专门机构,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编辑本段]成立时间
1945年11月16日在伦敦通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法》。1946年11月4日在巴黎宣告正式成立。简称“教科文组织”。
[编辑本段]宗旨
“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促进各国间合作,对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以增进对正义、法治及联合国宪章所确认之世界人民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均享人权与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
[编辑本段]成员
截至2007年3月共有192个会员国和6个准会员(对其国际关系不自行承担责任的领土或领土群)。
[编辑本段]总部
法国巴黎
地址: 7, place de Fontenoy 75352 Paris 07SP, France
电话: (33-1) 45.68.10.00
网址:见扩展阅读
[编辑本段]概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各国政府间讨论关于教育、科学和文化问题的国际组织,其主要机构有大会、执行局和秘书处。教科文组织大会 由全体成员国代表组成,是主要的决策制定机构。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决定教科文组织的政策和主要工作路线。大会实行一国一票制度,对教科文组织的项目和经费进行表决。根据执行委员会的推荐,大会每四年任命一位新的总干事。
执行局为大会闭幕期间的管理和监督机构,由58个成员国组成,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保证大会决议的实施,同时也负责大会的准备工作,并对教科文组织的项目和经费进行审查。中国自1972年恢复在教科文组织的合法席位以来一直是执行局委员。
秘书处负责执行日常工作,由执行局建议,经大会任命总干事领导秘书处的工作。秘书处由总干事和工作人员组成。总干事是教科文组织的行政首领,为大会及其执行委员会的正确行动提出建议,并起草两年一度的项目和经费预案。秘书处工作人员负责实施已被批准的项目。秘书处共有来自约160个国家的2145名工作人员(2003年4月)。由于实施了新的分权政策,目前有640多名工作人员在教科文组织位于世界各地的53个分部工作。
1946年起,教科文组织历任总干事:(每4年选1次。)
Julian Huxley,英国 (1946-1948)
Jaime Torres Bodet,墨西哥 (1948-1952)
John W. Taylor,美国 (1952-1953)
Luther Evans,美国 (1953-1958)
Vittorino Veronese,意大利 (1958-1961)
Rene Maheu,法国 (1961-1974)
Amadou-Mahtar M’Bow,塞内加尔 (1974-1987)
Federico Mayor,西班牙 (1987-1999)
1999年,松浦晃一郎始任第18任总干事,日本籍,1999年被选为总干事。68岁,原日本驻法国、安道尔和吉布提大使。第1个亚洲人担任总干事。
截至2001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成员国188个。主要出版物有《教科文组织信使》(月刊),中、英、法、西、阿、俄等27种文本;《教育展望》(季刊),中、英、法、阿、西、俄文;《科学与社会的影响》(季刊),英、法、西、俄、阿文;《自然与资源》(季刊),英、法、西文;《国际社会科学杂志》(季刊),中英、法、阿、西、俄文;《版权公报》(季刊),中、英、法、西、俄文;《博物馆》(季刊),中、英、法、西文。
教科文组织是联合国下属唯一一个在其190个成员国和6个准成员国中建立起“全国委员会”系统的机构。各国委员会是该国社会与教科文组织之间的重要纽带,为教科文组织的项目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并帮助实施很多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倡议,如培训项目、研究、提高公众意识的运动、与媒体的联系等。各国全委会还与私人机构发展新的合作,以获得宝贵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始国之一。1971年恢复合法地位。1972年恢复在该组织的活动。1979年2月,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成立。1997年11月4日,中国继续当选为执行局委员。中国自1972年10月恢复在该组织的活动,首次出席大会即当选为执行局委员,此后中国一直连任这一职务。2005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73届执行局第一次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委会主任章新胜当选为该组织执行局主席。在2009年10月14日下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大会上,中国再次以高票当选执行局委员,任期四年。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将担任中国的执委代表。
教科文组织两年一次的固定财政预算来自其成员国交纳的会费。2004和2005年度固定财政预算为6亿1千万美元。另外,教科文组织还受益于大量的预算外经费,来加强其项目的实施并发展对外活动。2002年度,预算外经费达到了约3亿6千万美元。(我国1400万/2年)
该组织之宗旨在于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来促进各国间之合作,对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以增进对正义、法治及联合国宪章所确认之世界人民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均享人权与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
为实现此宗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置了五大职能:
1)前瞻性研究:明天的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科学 、文化和传播。
2)知识的发展 、传播与交流 :主要依靠研究 、培训和教学 。
3)制订准则:起草和通过国际文件和法律建议。
4)知识和技术:以" 技术合作"的形式提供给会员国制订发展政策和发展计划。
5)专门化信息的交流。
教科文组织重大事件表
*1945年11月16 日: 37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签署了教科文组织宪章,在经过20个签约国的批准认可后,于1946年11月4日生效。
*1948年:教科文组织建议其成员国全面实行小学免费义务教育。
*1952年:教科文组织召开政府间会议,通过了《世界版权公约》。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该《公约》将版权保护扩展到无数个当时仍没有加入1886年《伯尔尼文学艺术作品保护公约》的国家。
*1956年:南非共和国退出教科文组织,声称教科文组织的某些出版物“干涉”了南非的“种族问题”。1994年曼德拉统治期间,南非重新加入教科文组织。
*1958年:由美国设计师Marcel Breuer,意大利设计师Pier-Luigi Nervi和法国设计师Bernard Zehrfuss设计的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在巴黎落成。
*1960年:在埃及发起努比亚运动,移建Abu Simbel庙,以防止其在阿斯旺水坝建成后被尼罗河浸湿。在历时20年的努比亚运动中,共有22座纪念碑和建筑群被移建。这是一系列运动中最早和最大规模的一次。其他运动还包括:巴基斯坦的Moenjodaro,摩洛哥的Fez,尼泊尔的Kathmandu,印度尼西亚的Borobudur和希腊的Acropolis运动。
*1968年:教科文组织第一次召开了旨在协调环境与发展问题(现在称“可持续发展”)的
*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委员会于1976年成立。1978年第一批遗产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84年:美国退出教科文组织,声称在管理和其他一些问题上与教科文组织有分歧。英国和新加坡在1985年也退出,教科文组织的经费大幅下降[1]。
*1990年:在泰国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会议”发起了为所有的儿童、青年和成年人提供基础教育的全球运动。十年后在塞内加尔达卡举行的世界教育论坛上,各国政府承诺在2015年前实现全民基础教育。
*1997年:英国返回教科文组织。
*1998年:1997年由教科文组织制定并通过的《人类基因图谱与人权国际宣言》由联合国签署认可。
*1999年: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实行改革,对教科文组织的人员与活动进行重组和分权。
*2001年: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2002年:美国宣布其决定重返教科文组织。
[编辑本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本情况介绍
:
(1)秘书处由1514名国际公务员、专业人员和一般事物人员组成,近 645人在本组织位于世界各地的73个总部外办事处任职。
(2)189个会员国已成立全国委员会,由教育、科学和文化等各界代表组成。
(3)588个非政府组织与教科文组织保持“正式”关系,约 1200个非政府组织与本组织开展不定期的合作。
(4)5700所联系学校帮助年轻人树立宽容和加强国际了解的思想。这是一个国际间项目(ASP net),195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办,其宗旨是动员全世界各学校加强教育在促进和平文化、忍让和国家间理解中的作用。
(5)6670个教科文组织俱乐部、协会和中心在基层宣传教科文组织的理想和行动。
(6)173个会员国在巴黎设有驻本组织的常驻代表团。
(7)现任总干事为日本人松浦晃一郎,于1999年当选,任期六年。他于2005年再次当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一个怎样的机构
航道局好像没吃都开心凯旋广场习惯吧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语: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缩写:UNESCO),成立于1945年11月16日,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其宗旨是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促进各国间合作,对和平和安全作出贡献。
详情请见链接http://baike.so.com/doc/5355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