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信年华是指多少岁,“花信年华”一般指女子多少岁?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04 15:35:00 浏览3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花信年华”是古时候对多少岁人的称呼?

女子二十四岁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

20岁到80岁的称谓是什么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襁褓:初生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时期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岁
不惑之年:男子40岁
知命之年:男子50岁
花甲之年:男子60岁
古稀之年:男子70岁
喜寿:男子77岁
耄耋之年:80岁
米寿:男子88岁
鲐背之年:90岁
白寿:男子99岁(取百去“一”之意)
期颐之年:男子100岁
茶寿:男子108岁

花信是指多少岁?

问题一:花信之年是多大呀? 花信 女子24岁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畅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问题二:旧时女子自称 年逾花信 的花信是指多少年 花信年华(huā xìn nián huá):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

问题三:花信是什么 花信,按自小寒至谷雨,一百二十日,八个节气,我国古代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人们在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应一种花信,称之为“二十四番花信”。此外,有一首歌曲也叫花信。
花信∶花开的信息 亦指开花时节,泛指女子在20岁左右的青春年华。
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范成大《元夕后连阴》
花信尚早∶借指女子的成年期―24 岁
24番花信:
按自小寒至谷雨,一百二十日,八个节气,我国古代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人们在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应一种花信,称之为“二十四番花信”。整个春天,由此可谓一个“花花世界”。
24番花信是: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fán);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dì)、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tú mí)、三候楝花(lián)。
花信风:
所谓花信风,就是指某种节气时开的花,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风。人们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花为代表,叫做这一节气中的花信风,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
根据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说》云: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即指∶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八个气节),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二十四番花信风,就是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每一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为五天。每五天中,有一个花信,也就是每五天有一种花绽蕾开放,即一月二气六候花信风。 每一候花信风便是候花开放时期,到了谷雨前后,就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四处飘香,春满大地。楝花排在最后,表明楝花开罢,花事已了。经过 24 番花信风之后,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便来临了。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荫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和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与气候变化相关,人们把这些大自然的一种节律现象叫做物候。
《诗经》的“四月秀罗、五月鸣蜩”、“七月流火”、“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等,都是物候的体现。
花信与农时:
物候与农时关系密切。我国是世界上研究物候学最早的国家,最早的物候专著、西汉初期的《夏小正》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农事活动,如农耕、养蚕、养马等。此后《吕氏春秋》、《礼记》等都有类似的物候记载,并逐渐发展成一年 24 个节气和 72 候。
清康熙教撰的《广群芳谱》也有 24 番花信风的记载;程犬昌《演繁露》曰“三月花开时,风各花信风”;陆游《游前山》也有“屐声惊雉起,风信报梅开”的关于花信风的描绘。
24 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在民间有许多民谚是反映物候的,如:“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布谷布谷,种禾割麦”等。

问题四:花甲一般指多少岁? 70岁称为什么? 花甲是六十岁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问题五:桃李年华是几岁 桃李年华在古代一般是说女子二十岁。另外还有一份完整的年岁表: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髫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不能用于女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问题六:青春是指多少岁到多少岁 青春年华是一种比喻,15-30岁左右都会被称作青春年华。
豆蔻年华---十二、三岁
志学之年---十五岁(男)。
及笄之年---十五岁(女)。
二八年华---十六岁。
花信之年---二十四岁。
春秋鼎盛---壮年时期。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悬车之年---退休之年。
从心之年---七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

问题七:不惑之年是指多少岁? 不惑之年是指40岁
另附;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问题八:幼年之年指多少岁?而立之年指多少岁?不惑之年多少岁?花甲之年多少岁?古稀之年指多少岁? 始龀---指刚到换齿的年龄,约七、八岁左右。

志学之年---十五岁(男)。

及笄之年---十五岁(女)。

二八年华---十六岁。

花信之年---二十四岁。

春秋鼎盛---壮年时期。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悬车之年---退休之年。

从心之年---七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

问题九:不惑是几岁,耄耋是几岁,知天命是几岁,期颐是几岁? 不惑之年是指多少岁?->40岁
志学之年---十五岁(男)。
及笄之年---十五岁(女)。
二八年华---十六岁。
花信之年---二十四岁。
春秋鼎盛---壮年时期。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悬车之年---退休之年。
从心之年---七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

问题十:鲐背之年指多少岁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 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花信年华”一般指女子多少岁?

24岁
花信年华(huā,xìn,nián,huá):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花信之年是多少岁

  1、花信之年又称为花信年华,花信年华指女子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2、“二十四”这个数字与“花信”的缘分,可能在于“花信风”。二十四番花信风,又称二十四风,对应着二十四节气,分别有二十四种花期。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

  3、花信之年从清代开始,人们将此称谓移用于青年男女二十四岁的青春年华,始有“年方花信”“花信年华”的比喻,当然更多地用于女子,比如晚清女诗人阮恩滦二十四岁早逝,戴赓保写了一首词,其中有“谁念冰雪聪明,华年廿四,花信风吹断”的句子,即悼念她以二十四岁的青春华年却早逝之意。

花信年华是什么意思啊

花信年华,汉语成语,拼音是huā xìn nián huá,意思是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出自《元夕后连阴》。
解释:花信:开花时期,花期。
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
对于女人来说,“花信”二字可以说写尽了女人的温婉、柔情、靓丽、美好。
怎样的年龄,才能冠以“花信”二字呢?古时,花信之年正好指的是女子二十四岁。二十四岁的女子,稚气已去渐至成熟,正是花样之年,如花蕾绽放。
“花信“二字,最早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诗作《闻石湖海棠盛开》诗之一:“东风花信十分开,细意流连待我来。”唯美曼妙,巧笑倩兮,极尽美好。
对于花信之年的来历,有学者认为与古代的24节气有一定的联系。花信之年指代二十四岁,正好与二十四节气字数相同。同时,古人将二十四节气称为“二十四番花信风”。
从清代开始,人们开始将“花信之年”这个称呼用来指代二十四岁的女子,而且还引申出了“始有年方花信、花信年华”的比喻。
晚清时期,女词人阮恩滦英年早逝,当时去世的时候只有二十四岁,后人替她作了一首词来悼念她,其中就提到了“花信”二字。传之至今,依然曼妙芳香。

花信年华是指多少岁 花信年华解释

1、花信年华是女子24岁。
2、花信年华是古代对女子年龄的称谓,最早出现在宋朝诗人范成大的诗词中。后来花信被人们引用,专指女子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的时候。
3、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比如:“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花信年华是指多少岁

花信年华指女子二十四岁。
花信之年又称为花信年华,花信年华指女子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二十四”这个数字与“花信”的缘分,可能在于“花信风”。二十四番花信风,又称二十四风,对应着二十四节气,分别有二十四种花期。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
花信之年从清代开始,人们将此称谓移用于青年男女二十四岁的青春年华,始有“年方花信”“花信年华”的比喻,当然更多地用于女子,比如晚清女诗人阮恩滦二十四岁早逝,戴赓保写了一首词,其中有“谁念冰雪聪明,华年廿四,花信风吹断”的句子。
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
耄耋之年是指:八十~九十岁。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出自于曹操的《对酒》:“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花信年华是什么意思啊

基本释义:
1、花信,开花时期。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花信:花期。年华:日子。岁时:豆蔻年华,虚度年华。
2、“花信”即花信风。南宋学者程大昌所著《演繁露》载:“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初而泛观,则似谓此风来报花之消息耳。按《吕氏春秋》曰:‘春之得风,风不信则此花不成。’乃知花信风者,风应花期,其来有信也。”程大昌注明此条引自南唐学者徐锴的《岁时广记》。
花信年华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而且正当花信年华,就如秋月将满,春花方盛,令人一见便觉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