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非子名言名句大全,韩非子名言名句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4-12 21:19:18 浏览1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韩非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1、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韩非子
2、抱法处世则治,背法处世则乱。——韩非子
3、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4、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撄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撄人主之鳞,则几矣。——韩非子
5、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韩非子
6、千里之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韩非子
7、仁暴者,皆亡国者也。——韩非子
8、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韩非子
9、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韩非子
10、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韩非子名言
11、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韩非子
12、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韩非子
13、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韩非子
14、赏罚之道实国之利器。——韩非子
15、法不阿贵,绳不绕曲。——韩非子
16、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17、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韩非子
18、峻法,所以禁过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韩非子
19、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韩非子
20、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韩非子
21、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韩非子
22、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韩非子
23、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韩非子
24、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韩非子
25、非知之难也,处之则难也。——韩非子
26、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韩非子
27、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韩非子
28、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韩非子
2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30、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名言
31、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韩非子
32、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韩非子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韩非子
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韩非子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
韩非子
侍人不如自侍,人之为己者不如之为人者也。
韩非子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
韩非子
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韩非子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韩非子
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韩非子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韩非子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韩非子
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
韩非子
正义可以提升一个民族。
韩非子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韩非子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
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韩非子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韩非子
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
巧诈不如拙诚。
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感悟】自出《韩非子·说难》。这两句大意是:事情由于保守机密而成功,说话不慎、泄露机密会导致失败。保守机密,慎之又慎。出自《韩非子·难一》篇。大意是,欺骗性的自我吹嘘,不要很长的时间就会被识破;掩盖真相弄虚作假,不要多久就会被揭穿。【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蠡》篇。大意是:世道不同了,事物改变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

韩非的名言名句

1. 法莫如显,bai而术du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zhi不能被人觉察)
2. 虚则知实之情,静则dao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3. 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4. 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5. 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6. 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7. 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
8. 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受到蒙蔽了)
9. 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10.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11. 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12.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13.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14.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15. 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韩非的名言名句
1、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2、欲速则不达。
3、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4、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5、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6、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8、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9、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10、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11、自胜谓之强。
12、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13、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14、势不足以化则除之。
15、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16、宰相之耳,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发。
17、臣得树人,则主失党。
18、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
19、不吹毛而求小疵。
20、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
2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2、私行胜,则少公功。
23、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24、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25、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26、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27、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
28、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29、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30、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1、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32、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
33、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
34、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35、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36、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37、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38、因可势,求易道。
39、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40、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4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42、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43、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44、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45、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
46、慈母有败子。
47、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
48、自见之谓明。
49、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50、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51、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52、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
53、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54、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55、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56、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
57、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
58、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
59、千里之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

韩非子经典名言分享

1.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

2.悬衡而知平,没规而 知圆

3.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4.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

5.巧诈不如拙诚。

6.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7.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

8.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9.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10.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11.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

12.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13.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14.自见之谓明。

15.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16.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

1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18.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1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20.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

21.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家法,虽危不亡。

22.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

23.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

24.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25.臣得树人,则主失党。

26.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27.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28.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29.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

30.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31.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32.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盲者处平而不遇深溪,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

韩非子名言名句

韩非子名言名句

1、私行胜,则少公功。

2、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

3、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4、自见之谓明。

5、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6、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7、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8、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9、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10、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11、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12、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13、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14、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15、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16、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17、臣得树人,则主失党。

18、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19、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20、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

21、远听而近视以审内外之失,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

22、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

23、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24、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

25、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26、饕贪而无餍,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27、自胜谓之强。

28、千里之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

29、势不足以化则除之。

30、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

31、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32、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33、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34、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35、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3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37、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38、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39、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40、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41、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42、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

43、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

44、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45、君无见其所欲。

46、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47、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48、非知之难也,处之则难也。

49、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50、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

51、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5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53、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54、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55、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56、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

57、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58、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59、慈母有败子。

60、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61、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

62、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6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64、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

65、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66、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67、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6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69、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70、不吹毛而求小疵。

71、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72、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盲者处平而不遇深溪,()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

73、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

74、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75、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76、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77、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78、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79、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

80、因可势,求易道。

81、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82、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83、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84、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85、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86、欲速则不达。

87、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
韩非子名言名句大全
1、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2、欲速则不达。

3、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4、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5、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6、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8、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9、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10、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11、自胜谓之强。

12、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13、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14、势不足以化则除之。

15、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16、宰相之耳,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发。

17、臣得树人,则主失党。

18、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

19、不吹毛而求小疵。

20、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

2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2、私行胜,则少公功。

23、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24、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25、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26、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27、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

28、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29、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30、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1、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32、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

33、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

34、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35、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36、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37、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38、因可势,求易道。

39、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40、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4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42、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43、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44、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45、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

46、慈母有败子。

47、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

48、自见之谓明。

49、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50、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51、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52、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

53、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54、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55、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56、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

57、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

58、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

59、千里之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

60、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61、饕贪而无餍,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62、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63、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64、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65、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66、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67、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68、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69、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70、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

71、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72、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73、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

74、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75、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76、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77、涵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78、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79、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80、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81、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

82、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丈者,可亡也。

83、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84、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85、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

86、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87、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

88、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89、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90、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

91、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92、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93、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94、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95、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96、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

97、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98、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盲者处平而不遇深溪,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

99、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

100、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韩非子名人名言名句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

慈母有败子

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欲成其事,先败其事。(事情有时候要做成他却往往要先败坏它)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

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

因可势,求易道。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私行胜,则少公功。

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

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臣得树人,则主失党。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

远听而近视以审内外之失,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

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

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

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饕贪而无餍,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自胜谓之强。

千里之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

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韩非子经典名言分享》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生日快乐的经典名言 专题。

韩非子名言名句

韩非子名言名句如下:
1、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韩非子
2、宰相之耳,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发。——韩非子
3、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韩非子
4、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韩非子
5、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韩非子
6、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
7、凡治天下必因人情。——韩非子
8、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9、私行胜,则少公功。——韩非子
10、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韩非子
11、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韩非子
12、自见之谓明。——韩非子
13、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韩非子
14、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韩非子
15、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韩非子

韩非子的经典语录

韩非子的经典语录
  韩非子被誉为最得荀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韩非子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译文
  千里长的大堤,因为蚂蚁窝而溃败;百尺大的房屋,因为一点的烟火而焚毁。
  感 悟:千里大堤,狂风巨浪未能移其毫厘,可谓牢不可破。然而蝼蚁入侵,日削月割,大堤最终倒塌。细节性的问题往往会成为致命的问题,对待事物不能忽视细节,微小的事物一旦被忽略就会由小引大,终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2、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译文
  一个人右手面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
  感 悟:以绘画为例,旨在说明做事的道理。人不能同时用两手画出两种形状不同的图画,说明心无二用。此名句的深层意义是在强调学习或做事要用志不分,专心不二。金庸小说里有左右互搏术,周伯通、郭靖都精通此道,不过毕竟是小说,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吗?
  3、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译文
  因此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所以《老子》说:“能够战胜自我,就叫做强。”
  感 悟:我们常说,战胜自己。这不是鸡汤,而是从中国古代就有的硬道理。从老子到韩非子,都告诉我们,胜过别人没什么了不起,关键是要战胜自己,改正自己的的缺点,这才是真正的强大,也是最难做到的。韩非子自己就是个“自胜”的典型。韩非子天生口吃,这放到现在也得算个残疾,是个大缺陷。但就是这个有缺陷的口吃患者,竟然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与孔子老子一样在彪炳史册。
  4、欲速则不达。
  译文
  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
  感 悟:故事是这样的,齐国国王景公在少海游玩,骑马传信的侍从从城中来报告说:“晏婴病重,快要死了,恐怕景公要在他死后才见得到了。”景公急忙起身。又有骑马传信的侍从赶到。景公说:“快驾烦且(拉的)那辆马车,让主管韩枢驾车。”跑了几百步,认为马主管赶得不快,夺过缰绳代替他(赶车),赶了大约几百步,认为马没有跑得更快,干脆下车去跑。
  5、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译文
  巧妙的欺诈不如愚笨的诚实,只有诚可以得到人们的赞许和尊重。
  感 悟:纵观诸子百家,不只儒家讲“诚”,各家都非常重视“诚”。所谓“诚”首先要做到不自欺,其次才是真诚对待别人。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译文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
  感 悟: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边塞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来安慰他。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个祸患呢?”家里多了匹良马,他的儿子又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大家都安慰他,这个老人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青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参战,靠近边塞的人绝大部分都因战争而死去。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7、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译文
  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感 悟:明代刘基《卖柑者言》中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和韩非子说的.是一类人。这类人只知道追求表面的繁华,只知道撑面子,并没有真材实料,遇到情况只能素手无策。这告诉我们,不管是自己做人做事,还是教育下一代,都要务实。
  刘邦有一次与身边将士讨论军事,问及韩信刘邦能带多少兵,韩信说最多十万,而当刘邦问及韩信的时候,韩信却说越多越好,刘邦笑问为何韩信却被他收复?韩信解释是刘邦会用将不会带兵。这个故事可以说是韩信的失败,只知道逞口舌之快,追求虚名,却不知道这段话在刘邦心里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为后来韩信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8、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译文
  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感 悟:如果这句话对一个年轻人说,可能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他没有经历过人生五味。但是对于一个饱经世事的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说是不言自明的。看过庭前花开花落,望见天上云卷云舒,时间和生活总会让人明白,人生是很简单的。最大的利益是简朴、简单,最大的福气是平安、安定。
  9、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译文
  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感 悟:遇到事情,韩非子告诉我们两点。一个是心里不要有事,要“虚”,心里装着太多的事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思考;另一点是冷静,慌里慌张的人看不清事情的走向,也不会真正解决问题。
  10、不踬于山,而踬于垤。
  译文
  不被大山绊倒,却被小土堆绊倒。
  感 悟:山大,不易跨越,但正因为其大,困难多,人们重视,小心谨慎,所以能安全通过。土堆小,易于跨越,但也正困为其小,不成其为困难,引不起人的注意,产生麻痹心理,所以往往反而被绊倒。
  11、不吹毛而求小疵。
  译文
  求:找寻;疵:毛病。不要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这就是成语吹毛求疵的出处。
  感 悟:我们常说,对人要宽容,而吹毛求疵却与此相反。学会宽容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而吹毛求疵、对别人求全责备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宽容,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
  春秋时期,管仲为了帮助他所傅的公子纠回国为君,半路上用箭射杀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但箭射在了衣带钩上,没射中,小白装死倒下,骗过了管仲,之后轻车别道先入国,当上了国君。齐桓公当国后不记一箭之仇,为图霸业又重用了管仲,从而显示出为君者在用人上的胸襟。若是齐桓公吹毛求疵,追究管仲的一箭之仇,那么可能就成就不了霸业。
  12、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译文
  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感 悟:不思八九,常想一二。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有些事情由于条件限制,可能我们一辈子的做不好,有些东西一辈子也得不到。这都是正常的。所以,面对这些要释怀。但这不能称为懒人的借口,放下、舍得必须是在经过一番努力和追求之后的觉悟,而非消极的逃避。
  13、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译文
  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感 悟:团结是一个老话题。事实上我们中国人虽然多,但却没团结合作起来。在国外人家都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三条虫。”这不就是说明我们中国人不团结,还经常搞“内讧”。联想到以前曾听说过一片报道:在一个国际学生夏令营的一次活动比赛中,单项比赛的冠军几乎都给中国学生包了,而在合作项目中,中国学生就都是自顾自,一点都不团结合作。就算有一个人能的第一,但总分却非常落后。这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反思。
  14、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译文
  宰相一定从基层州部兴起,猛将一定从基层卒伍发端。
  感 悟: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否则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这句话还是在强调实践和经验的作用。反过来说,假如你现在现在正处在低层的地位,不要着急,用心积累经验,精熟业务,时机成熟自然会有高升的机会。
  15、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
  译文
  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到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感 悟:《孙子兵法》中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在战胜敌人的时候,要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就是我们做事、做人也是,必须计算损失。
  16、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译文
  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感 悟:这段话的意思很明显。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轻浮浮躁的人、急躁莽撞的人很难独当一面,他们要靠那些沉静的人、稳重的人。假如我们能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更加稳重、安静一点,那么你肯定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也会取得新的进步。
  17、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译文
  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
  感 悟:韩非子的同学李斯在其著名的《谏逐客书》写道“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和韩非子的话如出一辙,不知道是不是李斯抄袭的韩非子的,呵呵。
  18、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译文
  要做成一件事,有时候需要先打破做成这件事的想法。或者这句话也可以解释成,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考虑让这件事失败的那些因素,只有避免这些失败的因素才能成事。
  感 悟:我们考虑做一件事,通常人都会想如何让成功。却很少有人想到,考虑到失败的因素。但是一旦我们忽略这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那么可能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其实一旦我们能把失败的因素考虑全了,并且采取措施避免,就接近成功了。
  19、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
  译文
  火的形状威严可怕,人们害怕不敢接近,因此很少被火烧伤;水的样子绵软柔弱,人们喜欢游泳戏水,因此被淹溺的人很多。
  感 悟:火的危险是实实在在,比较明显的;而水比较阴柔,危险不宜察觉。这告诉我们,重视和躲开那些隐藏的、细小的但却是致命的危险。古人说,人生有四戒:酒、色、财、气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的钢刀 ,财是惹祸的根苗,气是下山的虎豹。酒色财气,可以说是人们不宜发现的危险,有些人没死在火灾里,却死在这里,值得我们深思。

;

韩非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下面是为我为大家整理的韩非子的名言名句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1、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译文: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2、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译文: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3、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译文: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4、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译文: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5、 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译文: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6、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译文: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7、 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译文: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8、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译文: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9、 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译文: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10、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译文: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11、 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译文:大凡人的本性,都是观点相同的就相互肯定,观点不同的就相互反对,说明∶君主应使臣下的是非取舍同于自己的意志。
12、 恃人之以爱为我者危矣,恃吾不可不为者安矣。
译文:依赖别人出于爱为我效力就危险了,依赖别人不得不为我效力才能平安。
13、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译文:君主最大的祸患就是信人臣下,信任臣下就反为其所制约。
14、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译文:君臣之间的利益是相对立的,所以没有臣下是忠诚的,所以臣下得到利益,君主的利益就会丧失。
15、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
译文:不能亲近贤明的臣下,也不偏爱颇具才干之士。说明∶只保持工作关系,防止工作以外的关系,以免形成不良裙带、党群

韩非子名言名句大全

韩非子名言名句大全如下:
1、出自《韩非子·难二》
2、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3、利莫长乎简,福莫久于安。
4、解释:统治人民的人,应在邪恶的事情尚未萌芽时便有所禁止。
5、出自《韩非子·扬权》
6、治民无常,唯治为法。
7、解释:以权谋私的行为盛行,就很少有人为国立功。
8、出自《韩非子·五蠹》
9、出自《韩非子·大体》
10、解释:奢侈又懒惰的人贫穷,辛勤又节俭的人富有。
11、解释:战阵之间,诈伪的战术变化无穷,谁都不厌弃使用这种战术去欺骗敌人。
12、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13、解释:圣人见到微小的现象就知道事物的苗头,见到事情的开端就知道最终结果,所以见到象牙筷后箕子就恐惧了,知道普天下的东西都不能满足商纣王的贪欲。
14、 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15、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16、 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
17、 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18、 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19、 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20、 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21、 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22、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3、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24、 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25、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26、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27、 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28、 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29、 自见之谓明。
30、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