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音乐家李斯特的简介
- 2、李斯特作品 李斯特简介 李斯特钢琴曲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
- 3、李斯特简介
- 4、作曲家李斯特简介?
- 5、李斯特简介(最好带图)
- 6、李斯特:钢琴王子是谁?
- 7、李斯特简介
- 8、和柏辽兹同处一个时代的作曲家是()。
- 9、约瑟夫·李斯特,第一代李斯特男爵
- 10、关于李斯特的生平简介有哪些?
音乐家李斯特的简介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出生于雷汀,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下面就跟随我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音乐家李斯特的介绍吧!
音乐家李斯特的人物生平
弗朗茨·李斯特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汀,幼年即为神童,9岁时举行第一场钢琴独奏会。1821年去维也纳,随萨列里与车尔尼学习。1823年在巴黎、1824年在伦敦演出(受到英王乔治四世接见)。1823-1835年住在巴黎,与柏辽兹和肖邦以及文学界、绘画界名流交往。他享有风格趣味华丽非凡的钢琴炫技大师的声名,盛极一时。1833年起与玛丽·达古伯爵夫人同居,生子女三人,女儿科西玛先嫁比洛,后嫁瓦格纳。1840-1847年,在欧洲、俄国等地巡回演出,与卡洛琳·赛因·维特根斯坦公主同居。1848-1859年,任魏玛宫廷乐长,在此十年中指挥演出大量作品,特别是柏辽兹和瓦格纳的作品,使魏玛一跃而为显赫的音乐中心。1850年指挥《罗恩格林》的首演。这十年也是李斯特自己的创作丰收的年代:作有《浮士德》和《但丁》2首交响曲、12首交响诗和其他许多作品。1860年起住在罗马艾斯特庄园,1865年接受低品神职而成为李斯特神父,这一时期创作许多宗教音乐,包括《圣伊丽莎白轶事》和《基督》。1869年起,往返于罗马、魏玛和布达佩斯三地之间,其风流韵事仍为全欧洲的话柄。最后5年致力于教学工作,门生中有西洛蒂、拉蒙德和魏因加特纳等人;同时,创作进入重要的新阶段,每首作品的和声都有重要创新,如《愁云》和《死神恰尔达什》,预示了德彪西的“印象主义”。1886年75岁生日巡回演出,重访巴黎和伦敦,同年在德国拜罗伊特因肺炎发作,在女婿瓦格纳家中去世。
李斯特是19世纪最辉煌的钢琴演奏家。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启发,决心在钢琴上创造出同样的奇迹。他的演奏风格继承了克列门蒂、贝多芬的动力性钢琴音乐传统,发展了一种19世纪音乐会的炫技性演奏风格。
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
李斯特追求的是一种令人眩晕的、具有炫技特技的钢琴演奏风格:极快的速度、响亮的音量、辉煌的技巧、狂放的气势令当时的人们为之陶醉。这种辉煌浪漫。极富个性的钢琴演奏风格,确立起欧洲钢琴演奏艺术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李斯特将原来背朝听众的演奏位置变为侧面,使演奏家的情感与听众更易沟通,而且形成了辉煌浪漫的极富个性的钢琴演奏风格,他与同在巴黎的肖邦一起将钢琴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晚年的李斯特,开始收敛了他的炫目的技巧,尤其在他的晚年小品中,看似简单的音符,内中却暗藏了深不可测的玄机。
音乐家李斯特的主要作品
钢琴作品:《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华丽足尖舞》、大量歌剧幻想曲,如改编自威尔第的《弄臣》、改编自莫扎特的《唐璜的回忆》、《诺玛的回忆》及《恶魔罗伯特的回忆》等等。而他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实际上是依据匈牙利境内的吉卜赛音乐创作的。
音乐家李斯特的人物评价
1、他首创了交响诗,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现融化在交响音乐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标题交响音乐的内涵,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艺术形式,采用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手法,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他创作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渗透了匈牙利民族特点,是钢琴音乐的典范作品,为后来的民族乐派的先声;
3、他的超技练习曲创造了钢琴演奏领域的辉煌技巧,极大的丰富了钢琴教学与演奏;
4、他强调钢琴的音乐效果,突破了前人的模式,使钢琴音乐具有交响性的管弦乐队的效果和史诗般的宏伟气势;
5、在晚期作品中,致力于探索新的技法,如运用全音音阶、五音音阶等,和声常用不准备和不解决的九和弦增三和弦,调性扩张到极限,这些探索对瓦格纳和印象派式声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斯特作品 李斯特简介 李斯特钢琴曲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
中文名称:弗朗茨·李斯特
外文名称:Franz Liszt
别名:钢琴之王
国籍:匈牙利
民族:匈牙利人
出生地:匈牙利
出生日期:1811年10月24日
逝世日期:1886年7月31日
职业: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信仰:天主教
主要成就:被誉为"钢琴之王"、首创交响诗体裁
代表作品:交响曲《浮士德》、《但丁》;
钢琴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等
老师:车尔尼,安东尼奥·萨列里,雷哈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4日 -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茨·李斯特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李斯特是19世纪最辉煌的钢琴演奏家。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启发,决心在钢琴上创造出同样的奇迹。他的演奏风格继承了克列门蒂、贝多芬的动力性钢琴音乐传统,发展了一种19世纪音乐会的炫技性演奏风格。
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
李斯特追求的是一种令人眩晕的、具有炫技特技的钢琴演奏风格:极快的速度、响亮的音量、辉煌的技巧、狂放的气势令当时的人们为之陶醉。这种辉煌浪漫。极富个性的钢琴演奏风格,确立起欧洲钢琴演奏艺术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李斯特将原来背朝听众的演奏位置变为侧面,使演奏家的情感与听众更易沟通,而且形成了辉煌浪漫的极富个性的钢琴演奏风格,他与同在巴黎的肖邦一起将钢琴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晚年的李斯特,开始收敛了他的炫目的技巧,尤其在他的晚年小品中,看似简单的音符,内中却暗藏了深不可测的玄机。
李斯特简介
职业:作曲家和钢琴家
国籍:匈牙利 为什么出名: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和钢琴家。李斯特是德国音乐界“新德意志学派”或新德国学派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出生:1811年10月22日出生地:突袭,匈牙利星号:Libra
死亡:1886年7月31日(74岁)死因:心脏病
事件在李斯特1822-12-01年的一生中,11岁,首次以钢琴家伊莎贝拉·科尔布兰的身份亮相1825-10-17弗朗茨·李斯特的第一部歌剧,《唐·桑切》在巴黎首映1854-02-16弗朗茨·李斯特的交响曲《奥菲斯》首映1854-04-16弗朗茨·李斯特的交响诗《马泽帕》首映1855-10-18弗朗茨·李斯特的交响诗《普罗米修斯》首映1857-12-29弗朗茨·李斯特的交响诗《死胡宁·施拉赫特》在魏玛首映Facebook上分享Twitter上著名作曲家分享安东尼奥·维瓦尔迪丹尼·埃尔夫曼约翰·菲利普·索萨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理查德·瓦格纳史蒂夫·艾伦
作曲家李斯特简介?
李斯特是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下面是我蒐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弗兰兹·李斯特***或李斯特·费伦茨******德语:Franz Liszt,匈牙利语:Liszt Ferenc,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出生于奥地利一个叫莱丁的村庄,当时匈牙利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他父亲是匈牙利人,母亲是奥地利的日耳曼族人,因此他有两个名字,分别是匈牙利和奥地利德语两种拼法,他从小随母亲说德语,直到晚年才学会用匈牙利文写作。匈牙利人自诩为欧洲唯一的有色人种,他们的姓名排列也和其他欧洲人不同:姓在前,名在后。
李斯特的父亲是一位业余音乐家,他5岁时由父亲教会弹奏钢琴,8岁时开始作曲,9岁登台表演,获得匈牙利贵族资助赴维也纳学习,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卡尔·车尔尼,他曾说:“我的一切都是车尔尼教我的。”贝多芬曾听其演奏,并亲吻其额头。1823年全家迁居巴黎,1824年在巴黎首次公演获得成功。
1835年他和达尔古特伯爵夫人同居,1840年分手,伯爵夫人为他生了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女儿后来嫁给瓦格纳。1843年担任魏玛大公的宫廷乐长,1848年他又和俄国亲王王妃莎茵-维特根斯坦同居,并成为贵族,改名为弗兰兹·冯·李斯特。1861年赴罗马,为了不和王妃结婚,1865年李斯特出家成为天主教神职人员,但仍然身着神甫的黑袍在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和义大利各处奔走授课,并分文不取,扶助了许多年轻音乐家,如葛利格、德布西、鲍罗丁等,为普及音乐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匈牙利人为了争取独立,将李斯特看作是民族英雄,每次邀请他回匈牙利,都会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1886年他在德国的拜罗伊特***巴伐利亚州靠近捷克边境***因肺炎不治去世,安葬于当地。
李斯特的作曲特点
李斯特创造了交响诗这一新的音乐表现形式,将诗歌的感情融入到交响乐中,通过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心理感受。由于李斯特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加上人们对他音乐创新的不理解导致了李斯特多元化矛盾的创作经历。李斯特的作品不会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更加注重对音乐本身品质的理解,更加注重对人们心里和精神面貌的影响力。
李斯特留下的作品极其丰富,达到700之多,他用音乐给人们诉说美好的生活,李斯特作品特点,他将浪漫主义色彩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中,然后再传递给人们,他的作品没有刻意的追求形式的拘束,更多的在于表达情感。他的音乐作品勾起了人们对生活的浮想连篇,将音乐情怀完美的展现在观众面前,用音调诉说音乐故事和音乐感受,突破了古典乐的拘泥,开始不断的创造新的音乐表现方式。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前期的代表人物,从他开始意识到要发展新的音乐状态,也是从他开始人们开始对音乐产生更多的好感度。所以李斯特作品特点更多的反应了李斯特的个人表达方式,并不想受到形式的束缚而强行去改变自己的情绪的抒发。
李斯特的曲作贡献
全面认识李斯 *** 献对世界的影响,就不能单纯的看到音乐世界或者说钢琴演奏世界里的李斯特,他在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其他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音乐世界里的李斯特,他将自己的思想大胆突破性的融合了在了华丽的音乐里,突破了原来单调的音乐节奏,更加倾向于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也注意对人们思想的引导。晚年的李斯特多了一些沉淀和忧郁,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的作品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他创造性的提出交响诗的音乐形式,对世界音乐史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在现实世界中奔波中的李斯特,处于一个社会剧烈变动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音乐作为武器,武装沉寂的人们,引导人们开启新生活的希望。他将自己对生活对音乐的希望对社会变革热情融入在每一个音符里。可以说李斯特对打破君主制做出了来自精神世界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斯特是19浪漫主义文艺的发展先驱者,虽然遭受到了很多不解和误读,虽然会有些许的失落,但是贯穿在他生命始终的还是面对未来的信心,他的音乐形式让人们深切的感受到了新的希望扑面而来,李斯 *** 献,他创造的交响诗是音乐文学诗歌美术乃至哲学的完美融合,这也许是他对社会变革的希望的表现之一吧。李斯特用他的热情和天赋为人类宝库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斯特简介(最好带图)
李斯特简介
(Franz Liszt, 1811-1886)
悲伤和伟大就是艺术家的命运。
匈牙利作曲家弗朗兹·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标题音乐作曲家。他六岁开始学习钢琴,在孩童时期即举行过多次成功的音乐会。1821年李斯特随全家迁往维也纳,并随车尔尼学习钢琴,从萨利埃里学习理论。由于他的演出极为成功,父亲把他带往巴黎。在巴黎,他继续学习钢琴,随莱哈学习作曲,并开始在各地旅行演奏。父亲于1827年逝世后,李斯特永久定居巴黎。1831年,在听完一场帕格尼尼的独奏音乐会后,他决心把帕格尼尼的炫技性技巧用到钢琴上去。1848年他获得了稳定的职业;作为魏玛宫廷的音乐指导,他有能力去促进柏辽兹、瓦格纳等人的“新音乐”的发展。1859年他皈依宗教,在罗马被任命为牧师。1866年他被教皇庇护九世授予教士称号。1886年他在参加拜罗拜特的瓦格纳音乐节时逝世。
回答满意吗??
图放不了 http://www.royaltyfreemusic.com/images/composers/liszt.jpg图的网址
弗伦兹·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0.22--1886.7.31)
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
弗伦兹·李斯特于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定(Doborjan, Hungary)。当时匈牙利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李斯特的父母也都是奥地利人。所以实际上,他应该算是奥地利人。
李斯特六岁起开始学习音乐,并于此后不久移居维也纳,曾先后作为萨里埃里(Antonio Salieri,或译萨列里)、车尔尼(Carl Czerny)、雷哈、巴埃尔的弟子。
1823年,李斯特来到巴黎,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在音乐上他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响诗共十三部。
李斯特还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首钢琴练习曲。他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习气相对立的新的浪漫主义原则,并支持阿尔贝尼斯、斯美塔那、柏辽兹、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创作。相传贝多芬听了他的演奏后,非常赞赏他的天才,曾上台拥抱亲吻李斯特,这成为李斯特音乐成长的佳话。
1848年起他常住魏玛(Weimar),担任了魏玛宫廷乐长,并经常来往于罗马、布达佩斯之间。1876年他创建了布达佩斯国立音乐院并任院长。
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因肺炎死于Bayreuth。
李斯特创作活动的进步的民主主义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匈牙利的民族解放运动相联系的。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是和李斯特的名字分不开的,正如圆舞曲和施特劳斯、交响曲与贝多芬的名字分不开一样。李斯特的作品多姿多彩、极富想象力,充分挖掘了钢琴的音响功能,对演奏者的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钢琴家,他对键盘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最早使用了20世纪才普遍采用的和声语言。它的钢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
李斯特所创作的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些作品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这个音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这些作品部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和发展而成的,因而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这些乐曲结构精炼、乐思丰富活跃,音乐语言与音乐表现方法同匈牙利乡村舞蹈音乐和城市说唱音乐有密切联系,乐曲的形式虽然不时的变化,可是音乐形象始终鲜明而质朴,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统一。
李斯特创造了交响诗的形式,他一共创作了13首交响诗,又是现代钢琴技术的创追者之一。
李斯特:钢琴王子是谁?
生平简介年10月21日,李斯特出生在匈牙利西部一个叫多勃良的小村子。他的父亲是一位出色的狂热的音乐爱好者。李斯特自小受到音乐的熏陶。6岁的小李斯特便表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1820年,9岁的李斯特参加了一次为盲人义演的音乐会,他演奏了一首《降E大调协奏曲》,获得听众的赞叹。1821年,李斯特一家来到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次年,11岁的李斯特在维也纳举行第一次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使他成了音乐之都的新闻人物。1823年,李斯特在维也纳的第二次音乐会上的演奏得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的赞赏,这坚定了他走向音乐之路的决心。
历史业绩年3月8日,李斯特应法国王子的邀请,观看了意大利歌剧。这一天,年仅13岁的李斯特应巴黎歌剧院之聘,为独幕歌剧《唐?山乔或爱之宫》谱曲。
年,李斯特在法国里昂创作了钢琴曲《里昂》。整首乐曲激荡着高昂悲壮的曲调,像一段史诗,诉说着不平凡的往事,激励着人们的感情,倾诉着他心中的爱憎。
以后的岁月里,他热情地创作了歌颂工人阶级、歌颂革命斗争、悼念在祖国匈牙利革命中牺牲的烈士的合唱曲和钢琴曲。如:合唱曲《铁匠》、《工人大合唱》,歌颂与巴黎工人阶级并肩战斗的维也纳大学生“红色军团”的男生四重唱《快乐的军团》,悼念匈牙利革命中牺牲的英雄的钢琴曲《送葬式》等。由帕格尼尼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终曲主题改编的钢琴曲《钟声》、根据帕格尼尼的《随想曲》改编出的钢琴《帕格尼尼练习曲》,突破了过去钢琴演奏的陈规俗套,引出了新的技巧,引起了世人的惊叹。
李斯特不但在钢琴演奏上,也在作曲创作上登峰造极。他那别致的拨奏,三、六度滑音,高音区闪电般的滑过音群,巧妙细致的踏板应用等,都让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1851年出版的《高级演技练习曲》代表着李斯特发展钢琴艺术的顶点。这个包含12首练习曲的集子,不但需要演奏者具有演奏技术上的高度技巧,而且需要他心中具有诗一般的意境。
精湛的钢琴艺术受到了无上的尊崇,人们给李斯特戴上了“钢琴之王”的桂冠;在创作方面,他创作了大量的标题音乐的乐曲,开辟了钢琴和管弦乐曲的新领域。
李斯特简介
李斯特----弗伦兹·李斯特 (1811一1886)天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曾先后作为萨里埃里、车尔尼、雷哈、巴埃尔的弟子。他十六岁时定居巴黎,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在音乐上他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响诗共十三部。李斯特还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首钢琴练习曲。他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习气相对立的新的浪漫主义原则,并支持阿尔贝尼斯、斯美塔那、柏辽兹、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创作。相传贝多芬听了他的演奏后,非常赞赏他的天才,曾上台拥抱亲吻李斯特,这成为李斯特音乐成长的佳话。1848年起他常住维马,并定期回匈牙利。他创建了布达佩斯国立音乐院并任院长。李斯特创作活动的进步的民主主义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匈牙利的民族解放运动相联系的----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是和李斯特的名字分不开的,正如圆舞曲和施特劳斯、交响曲与贝多芬的名字分不开一样。它的钢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李斯特所创作的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4狂想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些作品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这个音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这些作品部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和发展而成的,因而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这些乐曲结构精炼、乐思丰富活跃,音乐语言与音乐表现方法同匈牙利乡村舞蹈音乐和城市说唱音乐有密切联系,乐曲的形式虽然不时的变化,可是音乐形象始终鲜明而质朴,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统一。
弗朗兹·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86)
--------------------------------------------------------------------------------
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本人则具有超群的即兴演奏才能,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他作有《塔索》、《匈牙利》、《前奏曲》、《玛捷帕》、《普罗米修斯》等十三部前奏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高级练习曲等,大大开拓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
一、与名人有缘的儿童
李斯特年仅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发现了他的音乐天才。为了李斯特的进一步深造,父亲变卖家产,凑了一些钱,全家迁居维也纳。一家三口在维也纳的生活十分清苦,他们挤在一间小屋内,靠打工勉强维持生计。
为了学琴,李斯特的父亲为他聘请了著名的钢琴家车尔尼作为教师。小李斯特每周上三次课,每次来回都要步行两个多钟头,但十岁的李斯特不辞辛苦,从来没有间断过钢琴课。车尔尼也十分欣赏这位刻苦的学生。
两年后,李斯特的钢琴技艺突飞猛进,他已经可以在维也纳举办音乐会了。有一次,他的演奏会观众中出现了一位全聋的老人,这位老人虽然无法听见李斯特的演奏,但他的心灵似乎感受到了这位少年天才的伟力,于是老人在演奏会结束之后,热情地搂住这位“神童”,亲吻了他的额头。这位老人正是音乐大师贝多芬,而这一珍闻则上了当时欧洲的各大报纸,使十二岁的李斯特一时名扬全欧。
二、“精神上的孪生兄弟”
李斯特的性格开朗、热情,交游广阔。他在巴黎时,经常与法国伟大的作家雨果来往,他们都具有人道主义思想,追求平等、博爱、自由,在艺术上主张革新。相似的世界观和艺术观,使二人十分投机,雨果总是李斯特作品的第一个欣赏者,而李斯特也经常第一个欣赏到雨果的文学作品。李斯特的作品中,有几首就是根据雨果的诗为意境而作的曲;而雨果的一些诗,也是从李斯特的旋律中得到灵感而写出来的。难怪后人将这两位艺术家称为一对“精神上的孪生兄弟”。
三、慈祥的钢琴大师
一天,李斯特路过一个小镇,恰逢小镇举行钢琴演奏会,而演奏会的海报上公然说,这次钢琴演奏会的女演奏家是李斯特的学生。李斯特甚感奇怪,因为他不记得自己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为了弄明白这件事,他找到了这位女演奏家的住处,亲自登门拜访。
那位女钢琴手是一个青年人,她见到李斯特后,大惊失色,扑倒在李斯特的脚下边哭边说:“对不起! 先生。我实在不得以,才打了您的招牌,冒充了您的学生。可是不这样做,人们怎么会来听我演奏呢?”
恍然大悟的李斯特并没有生气,他慈祥地对女钢琴手说:“请你弹一曲给我听听,好吗?”
女钢琴手感觉到李斯特这位大师并没有什么架子,他是如此平易近人。于是消除了紧张和恐惧的她,带着对李斯特的无限崇敬,全神贯注地弹起了自己的曲目。结果,她演奏得十分出色。
李斯特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热心地为她纠正了几处处理不当的地方,并进行了一些指点。然后,李斯特微笑着对女钢琴手说:“现在,我不是教过你弹琴了吗?今后,你就是我的学生了,你可以放心大胆地打我的招牌。”
一席话令女钢琴手感动万分,李斯特的宽厚、热情、平易近人使她终生难忘。
四、“钢琴方面的帕格尼尼”
李斯特听了帕格尼尼这位小提琴魔术师的演奏绝技以后,就下决心做钢琴方面的帕格尼尼。他学习用钢琴去做那些辉煌的、不可能做到的、奇迹般的事情。他也写一些过去从来也没有人尝试在钢琴上弹过的乐曲。他相信:没有任何音乐是钢琴这种他所热爱和选择的乐器所不能表达的。他改编了过去曾经被人们写过的几乎一切种类的音乐,从大歌剧到贝多芬的交响曲。
当今,若要把一部贝多芬的交响曲丰富的音响改编成仅仅一首钢琴曲似乎是一件可惜的事,但是那时就不同了。人们没有各种机器来给他们提供音乐——没有收音机,没有留声机,没有自动钢琴,只有各大城市能够供养得起的歌剧团和交响乐队,但是在较小的市镇里只有钢琴,而每年都有一些著名的钢琴家旅行中会停下来进行演出。李斯特认为:若为钢琴改写歌剧和交响曲,他就能把那些可爱的旋律带给那些本来永远也不会有机会听到它们的人。
当李斯特不过是一个男孩子的时候,他就开始从有旋风般急转的西班牙舞蹈和残酷、吸引人的斗牛场的马德里,到北欧各国安静的灰色镇市,进行自己的旅行演出了。西班牙、意大利、瑞士、英国、德国——无论哪个地方的哪一个镇市,不论大小,几乎都曾看到漂亮的李斯特象老虎一样悄悄地走上音乐会讲台,忽然猛扑到钢琴上,从中抓出一些人们从未听过的音乐。在巴黎,著名音乐家如同五月里的知更鸟一样多,可是李斯特还是成为他们中间的宠儿。夫人们敬慕他并在路上为他撒满鲜花;一个公主慷慨地把她的大量财产送给他;一个伯爵夫人竟然同他一起私奔了。
五、皈依宗教
李斯特晚年时,来到了罗马,到那些美丽的古老教堂去祷告。在这里,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音乐家们,曾经为歌颂上帝的光荣而完成了他们最好的工作;许多伟人和善人曾经也来此崇拜上帝。
早在李斯特作为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此时的李斯特就曾想做一个牧师。但是教区里的一位善良的神父规劝他,认为他不应当浪费上帝赋予他的超群的音乐才能,于是他暂时放弃了这一念头。
而步入晚年的李斯特,认为自己既然已经老了,理所当然应该进入教堂,皈依基督。于是在晚年,他便以“神父李斯特”之名为人所知。
李斯特----弗伦兹·李斯特 (1811一1886)天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曾先后作为萨里埃里、车尔尼、雷哈、巴埃尔的弟子。他十六岁时定居巴黎,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在音乐上他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响诗共十三部。李斯特还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首钢琴练习曲。他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习气相对立的新的浪漫主义原则,并支持阿尔贝尼斯、斯美塔那、柏辽兹、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创作。相传贝多芬听了他的演奏后,非常赞赏他的天才,曾上台拥抱亲吻李斯特,这成为李斯特音乐成长的佳话。1848年起他常住维马,并定期回匈牙利。他创建了布达佩斯国立音乐院并任院长。李斯特创作活动的进步的民主主义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匈牙利的民族解放运动相联系的----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是和李斯特的名字分不开的,正如圆舞曲和施特劳斯、交响曲与贝多芬的名字分不开一样。它的钢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李斯特所创作的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4狂想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些作品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这个音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这些作品部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和发展而成的,因而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这些乐曲结构精炼、乐思丰富活跃,音乐语言与音乐表现方法同匈牙利乡村舞蹈音乐和城市说唱音乐有密切联系,乐曲的形式虽然不时的变化,可是音乐形象始终鲜明而质朴,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统一。
和柏辽兹同处一个时代的作曲家是()。
和柏辽兹同处一个时代的作曲家是(李斯特)。
1803年12月11日,柏辽兹生于法国南部小镇拉科特-圣安德列的一个医生家庭。他父亲是个殷实的医生,教柏辽兹拉丁文,使他对《埃涅阿斯纪》(Aeneid)的作者维吉尔(Virgil)发生兴趣。他酷爱音乐,父亲给了他一支长笛,一把吉他,上钢琴课。
青年柏辽兹喜欢长笛而且吹奏得相当熟练,但钢琴却弹得不太好,这对一个浪漫主义作曲家来说有些出人意料。1821年去巴黎学医。当他想放弃医学改学音乐时,受到父亲的阻挠,一度停止供给他生活费。他只得以教唱歌和吹长笛维持生活,坚持钻研音乐。1826年终于考进巴黎音乐学院,成为勒絮尔作曲班的学生。
李斯特简介:
弗朗茨·李斯特(1811年10月22日到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丁,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浪漫主义早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李斯特六岁开始学琴,是许多著名钢琴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的钢琴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创造了管弦乐在钢琴上的效果,他还创造了朗诵法。也因其对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钢琴之王”的美誉。
约瑟夫·李斯特,第一代李斯特男爵
约瑟夫·李斯特,第一代李斯特男爵,OM,FRS(英语:Joseph Lister, 1st Baron Lister约瑟夫·李斯特简介,1827年4月5日-1912年2月10日),英国外科医生,外科手术消毒技术的发明者和推广者。
李斯特生于厄普敦,父亲约翰·杰克森·利斯特(英语:Joseph Jackson Lister)(英语:Joseph Jackson Lister)是成功的商人,研制过消色差透镜,并因对红血球的研究而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他在托特纳姆接受基础教育,并于1844年进入伦敦大学学习,1853年毕业后去爱丁堡大学继续研究。1856年4月23日,他与导师Syme之女Agnes Syme结婚。婚后,在爱丁堡大学担任讲师约瑟夫·李斯特简介,兼任外科医师。1860年-1869年,李斯特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外科教授。后来又成为爱丁堡大学及伦敦国王学院医学教授 .
在李斯特的年代,医学界普遍缺乏消毒意识,使得当时外科手术的成功率不高,无法普遍实行。李斯特经过观察发现,皮肤完好的骨折病人一般不易发生感染,便提出设想,即感染是因为外部因素造成的。1864年4月7日,巴斯德发现微生物的存在,为李斯特的设想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1861年,李斯特成为格拉斯哥皇家医院(英语:Glasgow Royal Infirmary)的 *** 外科医生。1865年,在格拉斯哥大学作为医学外科教授时,李斯特首先提出缺乏消毒是手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当年8月12日,他为一位断腿病人实施手术,选用石炭酸作为消毒剂,并实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包括:医生应穿白大褂、手术器具要高温处理、手术前医生和护士必须洗手、病人的伤口要在消毒后绑上绷带等等,这位病人很快痊愈。1867年,他又将消毒手段应用到输血和输液中,降低了败血症的发病率。这一系列措施立即降低了手术术后感染的发病率,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术后死亡率自45%下降到15%,使得外科手术成为了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1877年,他担任伦敦皇家学院外科学教授,并于当年10月26日公开成功进行了一例骨科手术,从此,严格的消毒制度在全世界逐渐建立起来。
1893年,李斯特获封为男爵。1895年至1900年,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他还创立了英国预防医学会(英语:Lister Institute of Preventive Medicine)。1912年,李斯特在伦敦病逝。
关于李斯特的生平简介有哪些?
“钢琴之王”弗朗兹·李斯特,1811年出生在匈牙利的莱定格村。当时这个村没有学校,所以李斯特的幼年教育,全由父母和教会中的牧师担任。
童年的生活是清贫的,在匈牙利偏远的莱定格村,除了眼前的四时风景外,李斯特既不知道外面的花花世界,也不知道别的孩子是如何在玩耍与嬉闹中,度过他们快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