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佝偻病最佳恢复期,佝偻病可以治好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4-12 06:44:43 浏览3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佝偻病多久可治愈 佝偻病最佳恢复期

佝偻病是现在还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很多小孩会患上这种疾病,而一些宝妈一般是无法及时发现的,因此我们便来了解一下佝偻病多久可治愈?佝偻病最佳恢复期?
佝偻病多久可治愈
一般佝偻病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一到三个月左右可以治愈,佝偻病的治疗原则是一定不会让它继续发展,所以一旦孩子被确诊了佝偻病,要及早治疗。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都不相同,所以恢复的时间也都不相同。佝偻病的患儿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早期一个月可能会冲击剂量补充,那就需要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如果患者佝偻病处于早期,则恢复的时间较快,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恢复,但若是佝偻病晚期,患者骨骼已经出现畸形,则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干预,恢复时间较长,可达半年至一年左右。

佝偻病最佳恢复期
佝偻病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初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如果查出来患有佝偻病的时候应该在初期进行治疗,这个时期佝偻病恢复最快。最好在佝偻病初期时,患者可以服用一些钙片来治疗佝偻病,同时多吃一些含钙的食物,比如含钙的海鲜、骨头汤等,除此之外,多进行日光照射,可有效缓解佝偻病的病情,因为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佝偻病是一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补充维生素,可以从食物中获取也可以服用一些维生素B片。当患者患有佝偻病时应尽早进行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恢复效果非常好。

佝偻病看什么科
这个病去小儿科就医就可以了,如果是儿童医院可以去儿童内科就医。 佝偻病又叫维生素D缺乏症,这个病一般就是通过补充维生素D,钙剂治疗,然后根据每个人的情况采取一些其他的对症治疗,一定要早治疗。佝偻病早期多见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的宝宝,此期并没有什么骨骼方面的病变,主要以夜惊、枕秃、烦躁易怒、汗水刺激头皮而摇头等神经精神异常兴奋的表现为主。如果早期不及时治疗,病情将会逐渐加重,开始出现一些典型的骨骼病变。6个月以内的宝宝主要是以颅骨的改变为主,前囟软,颅骨薄,摁上去就像是在压乒乓球一样。当六个月以后,颅骨软化的情况消失不见,但前囟大,闭合时间较之正常孩子有所延迟,额骨和顶骨有骨样组织堆积。

佝偻病怎么治疗效果好
佝偻病的治疗与维生素D的服用方法和照射阳光的方式有关。根据临床经验,维生素D的补充是长期坚持的过程,从出生后15天开始给予预防量,直到服用至两岁。期间如果为夏季,能够很好的照射阳光,可以停止口服维生素D,直到秋冬季节再继续服用。北方地区如太原,一般从十月份天气逐渐转凉,直至转年五月份,孩子的户外活动才会增加。在此期间要坚持服用维生素D。部分家长经常想忘记给患儿服用,所以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建议在一天的固定时间服用,以养成良好习惯。且深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较多,当维生素D和钙剂充足时,身体开始生长发育。此外,提倡充足的日光照射,但需要避免过冷过热及风雨天气,利用好阳光。在夏季阳光充足时,可以在树荫下晒斑驳的太阳,利用散射光照。冬季时最好选择直射光,同时避免朝阳或者夕阳。

猫咪佝偻病几天能治好

180天到365天。猫咪佝偻病是缺钙、缺乏维生素D或者钙磷比例失调引起的。多发于3个月到1岁之间的猫咪,猫咪佝偻病治疗6到12个月,也就是180天到365天会好,具体时间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的,病情较轻,治疗后恢复会相对较快。如果病情严重,治疗后恢复会相对较慢。

佝偻病可以治好吗

  宝宝患了佝偻病是每个家长都不想的,那究竟佝偻病可以治好吗?
  首先要明白,治疗佝偻病的关键是补充维生素D,而不是补钙(当然了,补钙也是必须的,不可少的);其次,要明白佝偻病也是分程度的,要按照不同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正常和轻度佝偻病只是用伊可新就可以了,中度以上才会考虑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3治疗。
佝偻病可以分为四期   1、初期(早期):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
  2、活动期(激期):出现典型的骨骼改变,如方头、手足镯、鸡胸样畸形、X形、O形、K形腿等;
  3、恢复期:以上两期经治疗或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
  4、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后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佝偻病主要是阳光晒得少了,可以治好,如果年龄小的话可以治愈。任何时期的佝偻病经治疗或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血钙、磷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约需1—2月降至正常水平。治疗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厚,逐渐恢复正常。
  介于佝偻病所形成的骨骼变形,一旦形成就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所以,佝偻病重在预防,一定要有先知先觉,避免发生骨骼变形。预防佝偻病要从胎儿期就开始,1岁以内的婴儿是预防的重点对象。
具体的常规预防如下    胎儿期:
  1、孕妇要多晒太阳和多户外活动;
  2、孕妇要多喝牛奶;
  3、孕妇在孕期的5个月以后,开始每天补充适量的钙(500毫克左右,相当于金箍棒成人钙片6粒左右);
  4、于妊娠中、晚期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800IU(相当于贝特令或伊可新一粒)。但是很多妇产科医生认为维生素D对胎儿的安全性还不是很确定,所以很少给孕妇开维生素D。
   婴儿期(一岁以内)
  这个时期是重点
  1、宝宝要多晒太阳和户外活动,这一点作为第一点,也是最最重要的,也最经济、最有效;
  2、从满月开始,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建议每天400~800IU(相当于贝特令或伊可新一粒)。鱼肝油要每天吃,一直坚持到1岁半左右;
  3、提倡母乳喂养,哺乳期间妈妈要补充适量的钙剂、鱼肝油和多晒太阳,每天喝奶粉;
  4、6个月以后要每天补充适量的钙剂;
  5、多喝奶。
  晒太阳和户外活动是有一定区别的。户外活动不一定等于晒太阳。晒太阳是指人皮肤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而且,每天照射的时间0.5—1小时。冬天可以接受阳光照射的部位为脸、小手和小脚、屁股等。家长要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把握照射的时间和方式。
  鱼肝油务必保证每天一粒,如果今天忘了,第二天就要吃两粒了,这样才能确保每天一粒。鱼肝油和晒太阳要互相结合和互补。例如如果很长时间阴天,晒不到太阳,那么,每周可以吃9粒鱼肝油。

佝偻病吃什么药最好啊?

佝偻病因缺乏维生素d所致,故应给予维生素d治疗,一般只要注射1~2次即可,具体的剂量应由医师决定。较轻的病例可口服维生素d,在注射维生素d时,可口服葡萄糖酸钙。
除药物治疗外,最重要的是合理营养,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每天到户外活动。另外,应注意衣服宽松,不要让小儿过早、过久地坐与立,但可训练其俯卧、抬头、展胸与爬行等动作

佝偻病怎么检查出来

  佝偻病主要表现为多汗烦躁、枕部脱发等症状,主要是由于孩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补钙不足导致的。佝偻病好发于3岁前的孩子,一旦发现要及时治疗。那么, 佝偻病怎么检查出来 ?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佝偻病的检查是怎样的。
佝偻病怎么检查出来   佝偻病(Rickets)俗称缺钙,在婴儿期较为常见,主要发病原因是体内缺乏维生素D,这是一种骨基质钙化障碍疾病,会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紫外线照射不足、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生长发育过快维生素D的需要量不足、慢性呼吸道感染、慢性腹泻及肝、肾疾病等慢性疾病影响钙、磷吸收等因素也是婴幼儿发生佝偻病的原因。
  因为佝偻病发病比较缓慢,一般难及时发现,不容易引起重视。佝偻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佝偻病不具有传染性,但是,如果是婴幼儿患有佝偻病,自身免疫力会降低,容易并发肺炎及腹泻等疾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因此,积极防治佝偻病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佝偻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及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有些正是由于不知道佝偻病的检查方式,使得患者病情无限恶化,最终很难治愈,所以要多知道些佝偻病的检查,才能更好的接受治疗,下面就来说说宝宝佝偻病检查方法有哪些吧。
  1、X线检查。
  X线改变以骨骼发育较快的长骨为明显,尤以尺桡骨远端及胫腓骨近端更为明显。这种佝偻病的检查比较有效。
  2、实验室检查:这也属于佝偻病的检查。
  (1)碱性磷酸酶在佝偻病病程中增高出现较早,而恢复最晚,有利于检查诊断。
  (2)测定血清中25(OH)D3或1,25(OH)2D3水平,其值在典型佝偻病几为零,在亚临床佝偻病也显著下降,而维生素D治疗后可显著回升,为敏感而可靠的生化指标。
佝偻病的治疗   佝偻病的好发人群以婴幼儿为多,3个月后的宝宝患佝偻病的几率升高,因此,佝偻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佝偻病的治疗主要在于补充维生素D并辅以钙剂,防止骨骼畸形和复发。佝偻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根据佝偻病患儿在不用时期来确定,分为活动期、恢复期。
  1、活动期佝偻病:应依据临床表现给予积极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活动和防止畸形。
  (1)活动期轻度佝偻病:维生素D20-30万IU,1次口服或肌注,间隔1个月,可再给1~2次,同时给钙剂,每次0.5-1克,每天2-3次,连服1-2个月。
  (2)活动期中、重度佝偻病:维生素D20-30万IU,1次口服或肌注,间隔1个月,可再给2~3次,同时给予钙剂,每次0.5-1克,每日2-3次,连续2-3个月。
  2、 恢复期佝偻病:对于佝偻病恢复期的婴幼儿,一般可不用维生素D,多晒太阳,改善营养即可。但在冬春季节为防止复发可投给维生素D20~30万IU,一次口服或肌注 给上述维生素D治疗量,可维持作用2-3个月,因此不必再给维持剂量口服,以防止维生素D中毒,多晒太阳即可。
精彩推荐:
小孩发烧怎么办 水痘的症状和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 怎样才能长高 牙齿黄怎么办 宝宝发烧惊厥的症状 引起宝宝发烧的原因有哪些 宝宝吃的奶酪怎么做 宝宝消化不良吃健脾散好吗

佝偻病的症状有哪些?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对于您描述的情况,建议医院就诊,确诊为宜。
佝偻病,在婴儿期较为常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佝偻病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重视。佝偻病使小儿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肺炎及腹泻等疾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因此,必须积极防治。
佝偻病的疾病发展阶段和症状如下:
1、初期:多自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早期常有非特异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枕秃也较常见。同时可有轻度的骨骼改变体征。X线片可无异常或见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宽。血生化改变轻微,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激期: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有明显的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同时可有中度的骨骺改变体征。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边缘不整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血钙、血磷均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3、恢复期:活动期经晒太阳或维生素D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逐渐减轻、恢复。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加厚。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恢复正常。
4、后遗症:多见于3岁以后的小儿。经治疗或自然恢复,症状消失,骨骼改变不再进展。X线及血生化检查正常,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治愈标准:症状已消失1-3个月,体征减轻或恢复正常,观察3-6个月无变化。轻、中度者一般不留后遗症。重度者可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X线及血生化检查正常,或仅表现有临时钙化带增宽、密度加厚。
对于佝偻病的治疗,根据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的推荐,可以给佝偻病患儿服用些含维生素D的药物,比如龙牡壮骨颗粒、鱼肝油等,严重时需要大剂量服用维生素D治疗,比如注射维生素D针剂等等。
佝偻病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患者有多次惊厥,屡发屡停,每天发作的次数1~20次不等,每次时间为数秒至半小时左右。不发作的时候,病儿神情几乎正常。惊厥的时候大都知觉全失,手足发生节律性抽动,面部肌肉亦起痉挛,眼球上翻,大小便失禁。幼小婴儿有时只见面肌抽动为本症的最初症状。痉挛多见于左右两侧,偶或偏重于一侧。血钙低的程度与临床表现并不一致。

佝偻病多长时间会治好

  佝偻病在婴儿时期非常的常见,这是一种缺乏营养的表现。那么佝偻病能治好吗?下面一起去看看佝偻病的预防与治疗。 佝偻病多长时间会治好 ?
佝偻病多长时间会治好   1.补充维生素D
  母乳喂养或者部分母乳喂养足月婴儿,应在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日;均补充至2岁。如果生长速度快,即便夏季阳光充足时,也不宜减量或停用维生素D。一般可不加服钙剂,但乳类摄入不足和营养欠佳时可适当补充微量营养素和钙剂。
  2.按摩疗法
  取坐位,用拇指桡侧端依次补脾经、补肺经、补胃经、补肾经各100次,推三关100次;再用中指指腹端揉小天心、二人上马各2分钟。
  3.击疗法
  大剂量维生素D突击疗法,一般只用于严重佝偻病有并发症及不能口服的患儿。肌注维生素D2或D330万单位1次,间隔1月后改服预防剂量。但一般佝偻病不提倡使用,以防引起维生素D中毒。
小儿肺炎多久能治好   肺炎是小儿易患的一种常见病,一般出生后到三岁小儿患此病的几率会更高。如果感冒后持续发热3天以上不退,咳嗽加重,呼吸急促,小儿精神不好,家长们就应该重视了,很大可能是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需要及时治疗,作为家长都会比较担心,迫切的想知道小儿肺炎的治疗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可以治愈,下面来了解一下:
  小儿普通肺炎一般需要治疗7-10天,抗菌药物一般用至体温正常后5-7天,肺部罗音基本消失为宜,停药过早易复发。但支原体肺炎需治疗2-3周或更长时间。
  小儿肺炎恢复期仍需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预防感冒、加强营养。
  肺炎是小儿易患的一种常见病,一般出生后到三岁小儿易患此病。预防肺炎要注意在肺炎高发季节前可注射肺炎疫苗;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服,预防感冒;防止交叉感染,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此外,平时要增强孩子体质,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孩子的居室要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内温度保持稳定,切忌忽冷忽热。同时,还要积极预防容易引起肺炎的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
  如果家长发现小孩患感冒,一定要及时去医院看医生,按医生医嘱服药治疗。有些肺炎就是因为感冒治疗不及时转变为肺炎。如果小孩持续发热3天以上不退,咳嗽加重,呼吸急促,应及时到医院检查肺部X片,由医生判断是否是肺炎。早发现,早治疗。
精彩推荐:
散光 脖子落枕怎么办 壮阳 贫血的人吃什么好 治脚气的偏方 喝柠檬水的好处与坏处 丰胸 洋葱泡红酒 快速减肥法

佝偻病后遗症是什么样的病

长不高
这个病治疗不好的
不在长高了
主要有鸡胸、O型腿和X形腿等。后遗症期所形成的骨骼畸形是不能逆转的,所以是需要预防缺钙的,而且佝偻病治疗也只能是控制不要继续发展严重了
佝偻病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障碍和骨样组织钙化障碍,严重者可引起骨骼畸形,家长应及早采取措施,预防佝偻病的发生。以6个月至2岁患者最多。
可能是佝偻病!
诊断:
(1)一般症状:早期出现睡眠不安、夜惊、好哭、烦躁、病情进展后可见全身肌肉松弛、肝脾大、腹部突出、多汗、贫血、发育迟缓等。
(2)头部:颅骨软化,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儿,在顶骨或枕骨中心用手指按压,有乒乓球样弹性感觉。方颅,前囟门特大,闭合延迟(可延至2岁以上)。出牙晚,10个月以上还不生乳牙,且牙质不坚。
(3)胸部: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称为“肋骨串珠”。胸骨前突,胸腔前后径增大,称为“鸡胸”。胸廓沿膈肌附着处内陷成沟,称为郝氏沟。
(4)脊柱:多向后凸,偶为侧弯。
(5)四肢:腕部尺、桡骨骺端膨出,成钝圆形隆起,称佝偻病性手镯。下肢弯曲,形成X形腿、O形腿、军刀腿等。
治疗
初期:维生素D5000~1万IU,口服,疗程一个月;不能口服者用VitD240万或D330万肌注,多数一次则可,少数需要者,一个月后可再注射一次。
  激期:维生素D1~2万IU,口服,疗程一个月,不能口服者可肌注VitD240万或D330万IU,可根据病情注射2~3次,间隔1个月。并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A、B、C等,若治疗3个月病情无缓解,应注意寻找原因,不应一味使用维生素D制剂,以免造成中毒。
  恢复期:可使用“夏季晒太阳,冬季服AD”的办法,维生素D用量为10-25万IU,一次口服或肌注。
  后遗症期:无需药物治疗,要注意加强体格锻炼,对骨骼畸形者采取主动或被动方法矫正,胸部畸形可作俯卧位抬头展胸运动;下肢畸形可作肌肉按摩(“O”形腿按摩外侧肌“X“形腿按摩内侧肌,增加肌张力以矫正畸形。
  预防应从孕妇妊娠后期(7~9月)开始。对冬春妊娠或体弱多病之孕妇,可于妊娠7-9月给予维生素D10万UI~20万IU,一次或多次口服或肌注,同时服用钙剂。
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
  2.维生素D及钙、磷摄入不足。
  3.维生素D及钙、磷吸收障碍。
4.其它,如婴儿肝炎综合征,肝内胆道闭锁等

宝宝佝偻病的症状

宝宝佝偻病的症状
宝宝佝偻病的症状,每位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可以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但有些宝宝却会罹患佝偻病,这是有一定症状的,家长们一定要多加留意,现在分享宝宝佝偻病的症状。
宝宝佝偻病的症状1 一、精神神经症状
多汗、夜惊、好哭等。多汗与气候无关,由于汗液剌激,患儿经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
二、骨髂表现
1、头部
(1)颅骨软化:为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多见于3—6月婴儿。
(2)头颅畸形:“方颅”、“鞍状头”或“十字头”
(3)前囟大,闭合迟,可迟至2—3岁才闭合。
(4)出牙晚,可延至1岁出牙,或3岁才出齐。严重者牙齿排列不齐,釉质发育不良。
2、胸部
(1)肋骨患珠。
(2)胸廓畸形:鸡胸;漏斗胸。
3、四肢及脊柱
(1)腕、踝部膨大,形成佝偻病“手镯”与“足镯”。
(2)下肢畸形“O形”腿(膝内翻),或“X形” 腿(膝外翻)。
(3)脊柱弯曲:可有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严重者也可见骨盆畸形(髋外翻),女性严重患儿成年后可因骨盆畸形而致难产。

三、其它表现
抬头、坐、站、行走都较晚,关节松弛而有过伸现象,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语言发育落后,贫血。
四、儿童佝偻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1、软骨营养不良: 是一遗传性软骨发育障碍,出生时即可见四肢短、头大、前额突出、腰椎前突、臀部后凸。根据特殊的'体态(短肢型矮小)及骨骼X线作出诊断。
2、血磷抗生素D佝偻病: 本病多为性连锁遗传,亦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也有散发病例。为肾小管重吸收磷及肠道吸收磷的原发性缺陷所致。佝偻病的症状多发生于1岁以后,因而2~3岁后仍有活动性佝偻病表现;血钙多正常,血磷明显降低,尿磷增加。对用一般治疗剂量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无效时应与本病鉴别(YIqiG。Cn)。
3、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为远曲小管泌氢不足,从尿中丢失大量钠、钾、钙,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脱钙,出现佝偻病体征。患儿骨骼畸形显著,身材矮小,有代谢性酸中毒,多尿,碱性尿,除低血钙、低血磷之外,血钾亦低,血氨增高,并常有低血钾症状。

4、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分二型:1型为肾脏1-羟化酶缺陷,使25-OH-D3转变为1,25-OH2-D3发生障碍,血中25-OH-D3浓度正常;2型为靶器官受体缺陷,血中1,25-OH2-D3浓度增高。两型临床均有严重的佝偻病体征,低钙血症、低磷血症,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型患儿可有高氨基酸尿症;2型患儿的一个重要特征为脱发。
5、肾性佝偻病: 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所致的慢性肾功能障碍,导致钙磷代谢紊乱,血钙低,血磷高,甲状旁腺继发性功能亢进,骨质普遍脱钙,骨骼呈佝偻病改变。多于幼儿后期症状逐渐明显,形成侏儒状态。
宝宝佝偻病的症状2 一、佝偻病的早期
佝偻病的早期,由于血钙降低,非特异性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为易激惹、夜惊、夜哭、多汗、烦躁、食欲减退,部分婴儿可有低钙性手足搐搦、喉痉挛甚或惊厥。此时可稍现枕秃、颅骨软化及肋串珠改变。
二、佝偻病激期
佝偻病激期时,患儿血钙、磷显著下降,血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从而引起甲状旁腺调节,使血钙代偿性增高及磷从尿中大量排出,致使原有骨质发生溶钙而“软化”。

佝偻病激期这个阶段可见明显串珠、郝氏沟、手镯,长骨溶钙出现“O”型或“X”型腿,扁骨异常而有颅骨软化—乒乓球感,枕秃、方颅、囟门闭合延迟,亦可有脊柱后突和侧突。此外,尚有血、尿和X线片等的改变。以上症状和体征经过治疗后可减轻或部分消失,称为恢复期。
三、佝偻病严重期
佝偻病严重时,不仅会发生骨骼畸形,还会有生长发育停滞,贫血,免疫抗病力下降,患病迁延不愈,病死率高。此外,智能发展通常落后于同龄正常儿。
宝宝佝偻病的症状3 一、宝宝佝偻病的症状
1、初期: 多数从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此期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患儿有睡眠不安、好哭、易出汗等现象,出汗后头皮痒而在枕头上摇头磨擦,出现枕部秃发。
2、激期: 除初期症状外患儿以骨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为主,用手指按在3~6个月患儿的枕骨及顶骨部位,感觉颅骨内陷,随手放松而弹回,称乒乓球征。
8~9个月以上的患儿头颅常呈方形,前囟大及闭合延迟,严重者18个月时前囟尚未闭合。两侧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子,称肋串珠。胸骨中部向前突出形似“鸡胸”,或下陷成“漏斗胸”,胸廓下缘向外翻起为“肋缘外翻”;脊柱后突、侧突;会站走的小儿两腿会形成向内或向外弯曲畸形,即“O”型或“X”型腿。

患儿的肌肉韧带松弛无力,因腹部肌肉软弱而使腹部膨大,平卧时呈“蛙状腹”,因四肢肌肉无力学会坐站走的年龄都较晚,因两腿无力容易跌跤。出牙较迟,牙齿不整齐,容易发生龋齿。大脑皮质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患儿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易并发感染、贫血。
3、恢复期: 经过一定的治疗后,各种临床表现均消失,肌张力恢复,血液生化改变和X线表现也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 :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经治疗或自然恢复后临床症状消失,仅重度佝偻病遗留下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二、预防佝偻病的方法
1、佝偻病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比如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多晒太阳等。这其中最有效而简单易行的方法则是阳光浴。适量的紫外线不仅能使皮肤制造维生素D,帮助小儿对钙、磷的吸收,使骨骼长得结实,而且还可以活跃全身功能,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防止贫血。
同时紫外线还有杀菌消毒作用。每天晒太阳最好的时间是上午9点以后,下午4-5点钟以前。每天不少于2小时。夏天应在树荫下,避免日光直射。但不要隔着玻璃晒,因为玻璃、烟尘、衣服都能阻挡紫外线穿过,故接受日光照射时,尽量使皮肤更多地暴露在阳光下。

2、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围产期开始,以一岁以内小儿为重点对象,并应系统管理到三岁,即作到“抓早、抓小、抓彻底”。应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使母亲学到有关的知识。新生儿期加强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并尽早开始晒太阳。
尽量暴露皮肤并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平均每日户外活动应在一小时以上。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节,应用维生素D预防仍是重要方法。
3、儿童期至青春期可出现晚发性佝偻病。对于经常易疲劳、乏力,两腿酸软、腿痛、关节痛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应进一步检查并给予防治。VD预防方法、剂量与幼儿期相同。在应用VD预防时,母乳喂养小儿一般可不另给钙剂。但对6个月后断乳的婴儿,人工喂养、食欲低下、生长过快、青春期儿童或有急慢性疾病者可补充适量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