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西西伯利亚平原详细资料大全
- 2、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第一大平原
- 3、西伯利亚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区别是什么?
- 4、西西伯利亚平原在哪
- 5、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形成的原因。
- 6、西西伯利亚平原是怎样形成的?
- 7、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同是平原为什么气候差别如此大
- 8、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那里? A北亚 B东亚 C东欧 D中亚
- 9、西西伯利亚平原为什么没有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西西伯利亚平原详细资料大全
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亚洲第一大平原,世界第三大平原。南北长2000千米,东西宽1500千米,面积260万平方千米。南部海拔220~300米,中、北部海拔50~150米。自北而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景观平行分布,具典型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大部分地区为亚寒带针叶林所覆盖。有叶尼塞河、鄂毕河、额尔齐斯河、塔兹河等河流。中部和北部人口密度较低,南部随着对燃料、金属资源的开发而不断发展,形成了以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田,托木斯克铁矿为中心的工矿业基地。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西西伯利亚平原 外文名称 :Western Siberian Plain 别名 :Zapadnosibirskaya Ravnina 行政区类别 :俄罗斯 面积 :260万平方千米 气候条件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 :叶尼塞河、鄂毕河 南北长 :2000千米 东西宽 :1500千米 海拔 :50~300米 主要城市 :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地理,地形,气候,水文,土壤,人文地理,资源,居民,经济,文化,更多信息,极端寒冷,多沼泽, 地理位置 亚洲第一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俄罗斯境内。东界叶尼塞河,西抵乌拉尔山脉,南接哈萨克丘陵、萨彦岭,北濒喀拉海,包括秋明州、鄂木斯克州、新西伯利亚州、托木斯克州及阿尔泰边疆区、克麦罗沃州的部分地区。东西宽1000-1900公里,南北长2500公里,面积27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著名大平原之一。低洼开阔,中、北部海拔50-150米,西、南、东部缘地区海拔为220-300米。鄂毕河-额尔齐斯河贯穿全境。 地形地貌 本区地势低平,沼泽广布。属亚寒带、寒带大陆性气候。自北而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景观平行分布,具典型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大部分地区为亚寒带针叶林所覆盖。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有著名的秋明油田区。中部和北部人口密度较低,南部随着对燃料、金属资源的开发而不断发展,形成了以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田,托木斯克铁矿为中心的工矿业基地。森林总面积6000万公顷。南部的巴拉宾、伊希姆和库隆达草原大部已开垦。为全俄重要的乳用畜牧业和谷物产区之一。 自然地理 地形 本区的特点是南高北低,80%的面积是非常平坦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只有个别地方有一些很低的山丘,其他广大地区都极为平坦。人们称西西伯利亚平原为世界最平坦的平原,因为在它的南北方向上,3000公里之间的地形高度差竟不超过百米。西西伯利亚平原之所以这样平坦,是因为它的地下是一片坚硬而古老的地壳,它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质比较稳定。除此之外,寒冷的气候使风化作用降低,古老的地壳便较容易地保留下来了。 西西伯利亚平原-航拍 气候 由于接近高寒地带,西西伯利亚平原的气候极为寒冷,动植物稀少。西西伯利亚平原冬夏温差变化极大,夏季气温酷热而短暂,南部一般为20℃,最高可达35℃-40℃。北部一般为10℃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为-20℃--25℃,最冷可达-50℃--52℃以下。西西伯利亚平原冬季干燥,夏季雨量也不多。北部年平均不超过400毫米,南部为400-500毫米。所以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一个极端寒冷的平原。在这里,一碗碗、一桶桶牛奶被冻成了冰块;放在露天的钢铁失去了韧性,一折就断;卡车的司机要特别小心,否则,稍受震动,橡胶轮胎就会崩裂。 西西伯利亚平原 水文 西西伯利亚平原上主要的河流有鄂毕河-额尔齐斯河和叶尼塞河。其中额尔齐斯河发源于中国新疆,它是中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也是中亚地区唯一的外流河。由于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地形非常平坦,这里的河流流速也就非常的缓慢。每年春季,由南向北流的鄂毕河总是上游先解冻,形成凌汛。鄂毕河水系纵贯全境,注入北冰洋,全长3650公里,是平原上最长的河流。该河流河网密布(约有2000多条大小河流),湖泊众多,沼泽连片。而北方的下游此时还是冰封状态,结果是上游来水无法顺利通过,遭成冰水泛滥。年复一年的这种情况,使这里形成了大片的沼泽和湿地。西西伯利亚平原最突出的资源是石油,如世界著名的秋明油田。平原还有着广大的草原和发达的畜牧业。由于气候寒冷,这里的植被大部分都是针叶林。 土壤 西西伯利亚平原地表的的特点是沼泽地多,占平原的50%以上。 极北地区为冻土带,南部为森林冻土带。由于地势低洼,蒸发量小,排水差,因此尽管雨量不大,这里仍形成许多湖泊和沼泽。每到夏季,往往数百公里汪洋一片。在这广袤无垠的大平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及其他资源。 西西伯利亚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的植被有苔原、森林沼泽、泰加针叶林、森林草原和无树草原等。亚寒带针叶林连绵广布。 西西伯利亚平原还有着厚厚的永久冻土层,最厚的地方竟达1377.6米,比青藏高原的最厚冻土层还要厚好多倍。在一些村子里,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歪歪斜斜的木屋,有的已有一半陷入地下。这也是冻土所为。冻土表层融化后,地基就变得十分松软。由于各部分受力不均,房屋也就东倒西歪了。 人文地理 资源 西伯利亚自然资源丰富,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煤、金、金刚石等,各类资源分布比较集中,而且大型矿床较多。 西西伯利亚地区有大片待开发的肥沃的黑钙土、褐钙土土地;著名的西伯利亚森林覆盖了西伯利亚地区的辽阔地域,其木材蓄积量占原苏联的75%以上;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以及数以千计的大小河流使西伯利亚地区拥有大量的水力资源。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的淡水储备量达到了2.36万立方公里,占全世界淡水储量的约20%,占原苏联淡水储量的80%以上。西伯利亚是原苏联最大的淡水鱼产区,淡水鱼产量占原苏联总产量的25%以上。 西西伯利亚平原景色 居民 西伯利亚为游牧民族的生息地。16世纪下半叶开始,沙俄越过乌拉尔山向西伯利亚扩张,并割去了原属中国的大片领土。1895~1905年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后,该地区开始大规模开发,以俄罗斯民族为主的人口大量东移。前苏联第一个五年计画期间(1928~1932)库兹涅茨克大煤田及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的工业得以大发展。50年代实施了安加拉-叶尼塞河的水力资源开发。60年代中期起开发西西伯利亚大型油气田。70年代中期,开始修建4275千米的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即贝加尔-阿穆尔铁路(泰舍特-苏维埃港),已于1984年11月通车。西伯利亚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在此基础上,石油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开采、冶金工业也很发达,钢铁工业已初具规模,机械工业有发展,但不配套,仍较薄弱。农业以西西伯利亚南部较发达,小麦和乳、肉用畜牧业为主要部门。人口约4000万。俄罗斯人占80%以上,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约占5%,其他有科米人、雅库特人、图瓦人等。人口沿铁路线分布。西伯利亚主要城市有新西伯利亚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 西西伯利亚平原 经济 十月革命前,俄国 *** 对西伯利亚地区奉行掠夺性的经济政策,没有采取多少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措施。该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非常低下,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全俄水平。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农业占绝对优势。1913年,西伯利亚农业总产值占本地区工农业总产值的78%,同年西伯利亚工业总产值仅为俄国的1.5%。当时,除采矿工业外,西伯利亚地区的其他工业部门都是极端落后的。黑色冶金业几乎没有,重工业生产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特别是加工工业部门产品所占比重微不足道,轻工业产品几乎全部都要从俄国的欧洲部分输入。沙皇的殖民政策阻碍了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工业化进程。十月革命以后,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十月革命以后,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开发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贝阿铁路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西伯利亚逐步形成了以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国民经济体系。在大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西伯利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铺设,这里的生产力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1897~1917年的20年间,铁路沿线地区的城市从40座增加到63座,各城市居民数增加了2倍、4倍甚至8倍不等。30年代,原苏联第二个煤炭冶金基地在乌拉尔——库兹巴斯地区建成。乌拉尔——库兹涅茨克煤炭冶金联合企业成了乌拉尔、西伯利亚地区实现工业化的基础。组建综合体的目的是为有计画地将工业重心逐步向东部地区推移,并为消除新开发地区经济上的落后状态创造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西伯利亚地区是原苏联的大后方,经济发展的速度高其于其他地区。1941~1945年这里的基建投资额几乎占苏联的1/4。1942年西伯利亚生产原苏联1/4以上的钢和钢材、1/3的生铁和近一半的煤炭和焦炭。50年代,开发东西伯利亚的安加拉——叶尼塞地区自然资源的计画开始实施。这是生产力进一步向东推移的标志。这个项目比乌拉尔——库兹涅克联合企业建设规模更大、所用时间更长。安加拉——叶尼塞开发计画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伊尔库茨克州生产力发展。西伯利亚经济因此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更加广泛地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自然资源,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若干个生产结构复杂的大型区域性生产组织。60年代,原苏联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基地——秋明油气田的开发,使西西伯利亚变成了吸引资金和劳动力最多的地区。秋明油气田的开发按其规模来说,大大超过了乌拉尔——库兹巴斯煤炭冶金基地和安加拉——叶尼塞综合体体系。开发秋明油田,使原苏联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在原油生产方面赶上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原油最多的国家。 西西伯利亚城市 70年代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铺设通向太平洋的第二条交通大动脉—贝阿铁路。横贯西伯利亚与远东近北地区全长达3145公里的贝阿铁路的建设,是原苏联加速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步骤。随着这条铁路的建设,资源开发重点逐步推向近北的广大地区。这里储量丰富的煤、铁、铜、锌、镍、石棉、云母、磷灰石和森林资源等,有可能在近期内被大量开发。未来铁路沿线地区的人口将不断增加,并逐渐在这里建成若干个工业中心和新城市。 80年代,原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50个研究所和各主管部门的近200个科研单位,联合制定了西伯利亚自然资源综合开发规划,简称西伯利亚规划。西伯利亚规划是从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特点出发,从原苏联的全局考虑,选择对整个国民经济有决定性影响的那些部门,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这是一个更大规模的全面开发西伯利亚的长远综合规划。目前,西伯利亚地区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由于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失调,加之缺少资金,劳动力等因素,制约了其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俄 *** 在西伯利亚的开发、建设过程中积极调整国内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设备,不断扩大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文化 在西伯利亚,在叶尼塞河岸边,居住着一些少数民族——哈卡斯人、安加拉河、勒拿河、阿尔泰和萨彦山脉,东西伯利亚的明珠——贝加尔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也可能是最古老的湖,已经有2500万年的历史了。它里面汇集了几乎全世界25%的淡水储量,而且是非常清澈透明的。直径30厘米的白盘在贝加尔湖的水下40米处依然可见。贝加尔湖的海拔约为500米。在贝加尔湖里生活着1850种动物和850种植物,并且其中很多是这里特有的。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主要名胜是东萨彦山脉里独一无二的自然保护区——萨彦石柱群。突兀的岩石形成了80组高达100米的悬崖峭壁。一些峭壁有和自己形状一致的名字:老人、农妇、金雕、羽毛、城堡等。这是登山运动和攀岩运动爱好者最喜欢的地方。引人入胜的水路旅游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开始,沿叶尼塞河而下,到遥远的北方,到杜金卡和迪克森。图瓦人、雅库特人、布里亚特人。比如哈卡斯人一共只有8万人,图瓦人不到20万。这些民族的人们拥有独特的口技艺术。表演者不唱出字词,只是用嗓子发出声音,听起来有时像乐队演奏,有时像蹄子敲打声,有时像几百只野兽的嚎嘶。他们从童年时就开始学习这种艺术,但远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有趣的是,口技表演者只有男人。 西伯利亚的严寒本身也是很有名气的。有时严寒达摄氏零下40度、50度。而零下25~30度根本就引不起当地居民的注意,这是冬天常有的气温。西伯利亚南部的夏天却非常的热,达30度高温。可以游泳,尽管常常水还是有点凉:即使是在七月份水温也只能达17~18度。这里有很多人工“海”——为数众多的水电站的水库。西伯利亚南部坐落着一些大城市——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伊尔库茨克。 布里亚特位于贝加尔湖的东南面,是俄罗斯的佛教中心。这里有三十多个佛教寺院——喇嘛寺。像所有的草原游牧民族一样,布里亚特人始终崇爱着马。马群的主人总是能记住每一匹马的“长相”。朋友般的骏马是许多传说和故事的主要角色。马奶——马乳酒的药用价值得到很高的评价。在相邻的图瓦共和国有纪念碑标示的亚洲的中心。这里道路少而艰难,但神奇的自然环境吸引著游客源源不断地到来。相对不久前在俄罗斯又兴起了另一种远游方式——北极旅游。从莫斯科乘直升飞机到达斯匹次俾尔根群岛,然后再乘直升飞机到达北极点附近的冰上帐篷营地。在这里游客们将会度过几天,但不会寂寞的:乘坐狗拉雪橇,乘滑雪机狂奔,沿浮冰群远足,乘气球飘浮到白色沉寂的大地上空。在营地里甚至还有极地桑拿和游艺设备。只要一有合适的天气就会乘直升飞机冲刺到坐标为90°00′00″的地理极点。幸福的游客们可以通过卫星电话给自己的亲人朋友打电话,并且快乐地在地球的最北点照相留念。 更多信息 极端寒冷 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一个极端寒冷的平原。在这里,一碗碗、一桶桶牛奶被冻成了冰块;放在露天的钢铁失去了韧性,一折就断;卡车的司机要特别小心,否则,稍受震动,橡胶轮胎就会崩裂。 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奥伊米亚康村,是“北半球的寒极”,从每年12月到次年2月,这里的月平均气温在-45℃以下,最低时曾达到过-73℃。 这里有着厚厚的永久冻土层,最厚的地方竟达1377.6米,比我国青藏高原的最厚冻土层还要厚好多倍。在一些村子里,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歪歪斜斜的木屋,有的已有一半陷入地下。这也是冻土所为。冻土表层融化后,地基就变得十分松软。由于各部分受力不均,房屋也就东倒西歪了。 西西伯利亚平原的面积有260万平方公里,处于叶尼塞河和乌拉尔山之间,地势低平,河流众多。鄂毕河从南向北穿过大平原,注入北冰洋,全长3650公里,是平原上最长的河流。这里人口稀少,地下有着丰富的矿藏等待开发。 多沼泽 【为什么西西伯利亚平原多沼泽?】 西伯利亚在冰川期曾经被冰原覆盖过,自然会留下很多“小”坑,然后这里森林密布,土壤为与森林相适应的土质,腐殖质含量高,比较肥沃,又受寒带,亚寒带大陆气候影响,气温较低,导致水分蒸发少,再加上森林保水性能好,故而积蓄多,就形成了很多的沼泽。 西西伯利亚平原冬春季节多凌汛,河流水流不畅,给沼泽带来充足的水源。 西西伯利亚平原纬度高,冻土分布广泛,地表水难以下渗,水“入地难”,造成水大量堆积在地表。 西西伯利亚平原纬度高,太阳辐射小,蒸发微弱,水“上天难”,因此大量堆积在地表。(原因同样适用与我国东北三江平原地区的沼泽)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第一大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第一大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亚洲第一大平原,位于俄罗斯境内。南北长约2000km,东西宽约1500km,面积约260万k㎡,和我国的青藏高原面积相当。
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海拔220m~300m,中北部海拔约50m~150m。地势较低,有少量的丘陵矮山,广大的地区极为平坦,是世界上最平坦的平原。而且这一地区河流流速非常缓慢。
平原上湖泊众多,河网密布。约有2100多条大小河流,总长度约25万km。主要河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和额尔齐斯河。其中鄂必河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上最长的河流,全长3650km。在广袤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上,可以通航的河流达65条。丰富的水利资源是西西伯利亚平原的特殊自然优势,每年的春季,鄂毕河总是上游先解冻,下游依然冰封,造成冰水泛滥;年复一年,形成大片的沼泽和湿地。沼泽占平原面积的50%以上,加之地势低洼,蒸发量小,排水差,每到夏季总是汪洋一片。
西西伯利亚平原属于亚寒带、寒带大陆性气候。自北向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平行分布。森林总面积达到6000万公顷。这里的年平均降水量在400~500mm之间。
西西伯利亚平原冬季温差变化极大,夏季气温酷热而短暂。东北部的奥伊米亚康村是北半球的寒极,冬季月平均气温在零下45℃,最低气温零下71℃,动植物特别稀少。
平原上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极为丰富,矿藏尚未完全开发。这里中北部人口密度较低。
西伯利亚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区别是什么?
西伯利亚(俄语:Сибирь;英语:Siberia)是北亚地区的一片广阔地带,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至杰日尼奥夫角,北临北冰洋,西南抵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至蒙古、外兴安岭,面积约1322万平方千米,方言俄语/阿尔泰语系语言/叶尼塞语系语言。西伯利亚依据地形可分为三部分: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西伯利亚此名称可能来自西伯利亚鞑靼语,意思就是“沉睡之地”(Sib Ir)。西伯利亚鞑靼人以此为国家名称建立西伯利亚汗国,后来被莫斯科大公国征服,西伯利亚此名词进入了俄语。也有说法为“鲜卑利亚”,来自鲜卑。亦有一个解释,西伯利亚被解作昔班的地方,因为他的封地位于西伯利亚。又有一说,沙俄以锡伯族的族名创造北亚的新地名。而在中国古地图上,西伯利亚被称为罗荒野。
西伯利亚所蕴藏的资源十分丰富,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俄罗斯的粮仓。
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俄罗斯地台之上,从纬度位置来看和东欧平原的纬度位置相当,也是地处中高纬度地区,而且由于更位于内陆地区,受到盛行西风带的影响更少,所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气候更为寒冷。由于地处内陆,地壳稳定,加上气候寒冷,风化作用弱,使得西伯利亚平原非常平坦,被称为世界上“最平坦的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地区分布着面积广阔的永久冻土层,最厚的地方冻土层竟然超过了1000米,由于地下冻土层的存在,使得地表的水分难以下渗,多在地表聚集,形成大面积的沼泽分布,沼泽分布面积可占平原面积的近一半。
西伯利亚是是高原区还平原
西伯利亚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区别在于,这两个平原的大小了,具体来说,西西伯利亚平原是指西伯利亚平原的西部所涵盖的范围要远远小于西伯利亚平原,而西伯利亚平原本身涵盖了西西伯利亚平原,也包括了东西伯利亚平原,北西伯利亚平原,南西伯利亚平原等。
虽然说这样的叫法有一些拗口,让我们很难以区分,但是我们只要明白西伯利亚平原是一个很大的地理范围和地理概念,具体应该有15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是属于寒带地区,在西伯利亚平原,气温比较低,是不太适合人类长久居住的,但是在西伯利亚平原,富含着峰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而在西西伯利亚平原,也是如此,西西伯利亚平原和地理学上的欧洲是很接近的,但是西西伯利亚平原和整个西伯利亚平原在地理范围上还是属于亚洲,确切的说整个西伯利亚地区都是属于北亚的范围。
西西伯利亚平原在哪
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俄罗斯境内。东界叶尼塞河,西抵乌拉尔山脉,南接哈萨克丘陵、萨彦岭,北濒喀拉海,包括秋明州、鄂木斯克州、新西伯利亚州、托木斯克州及阿尔泰边疆区、克麦罗沃州的部分地区。
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亚洲第一大平原,世界第三大平原。南北长2000千米,东西宽1500千米,面积260万平方千米。南部海拔220-300米,中、北部海拔50-150米。自北而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景观平行分布,具典型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大部分地区为亚寒带针叶林所覆盖。有叶尼塞河、鄂毕河、额尔齐斯河、塔兹河等河流。中部和北部人口密度较低,南部随着对燃料、金属资源的开发而不断发展,形成了以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田,托木斯克铁矿为中心的工矿业基地。
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形成的原因。
(1)纬度较高,太阳辐射弱,蒸发量小;
(2)地下冻土广布,夏季冰雪消融水分难以渗入地下,土壤中水分过多形成沼泽;
(3)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平坦低洼,排水不畅;
(4)河流由低纬向高纬流,春季出现凌汛,北冰洋沿岸仍然封冻,河水难以排入北冰洋,大量河水溢出河道,导致河流两岸土壤水分过多,形成沼泽。
西西伯利亚平原是怎样形成的?
西西伯利亚平原是冲击平原。
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在河流的下游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泥沙便沉积在下游。
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阿尔泰山和萨彦岭以北,直至北冰洋,乌拉尔山以东至叶尼塞河的广大地带,包括秋明州、鄂木斯克州、新西伯利亚州、托木斯克州及阿尔泰边疆区、克麦罗沃州的部分地区.西西伯利亚平原海拔为100-150米左右,是世界最低的平原之一,也称为西西伯利亚低地.这里的特点是沼泽地多,占平原的50%以上。
西西伯利亚平原上的河流都是从南部低纬度的地方流到北部高纬度的地方,每年入冬或开春时,由于低纬的地方气温较高,河水没有结冰,而高纬的地方气温较低,河流处于封冻状态,从而导致上游来水受阻漫出堤岸,形成凌汛,淹没两岸大片土地变成沼泽。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世界上河流凌汛现象最典型的地方。
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同是平原为什么气候差别如此大
东欧平原地形平坦,濒临大西洋,从大西洋的北大西洋暖流(南段是墨西哥湾流)从赤道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和较为温和的气温生成西风,欧洲大部分位于西风带中,受西风的影响有了温带海洋性气候,虽然东欧平原大部分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范围内,但是由于欧洲平坦的地势,使得东欧平原也受到了西风的影响,再加上暖流的一部分流进了波罗的海,所以作用就更加明显了些.
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阿尔泰山和萨彦岭以北,直至北冰洋,乌拉尔山以东至叶尼塞河的广大地带,包括秋明州、鄂木斯克州、新西伯利亚州、托木斯克州及阿尔泰边疆区、克麦罗沃州的部分地区.西西伯利亚平原海拔为100-150米左右,是世界最低的平原之一,也称为西西伯利亚低地.这里的特点是沼泽地多,占平原的50%以上.由于接近高寒地带,气候极为寒冷,动植物稀少.西西伯利亚平原冬夏温差变化极大,夏季气温酷热而短暂,南部一般为20℃,最高可达35℃-40℃.北部一般为10℃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为-20℃--25℃,最冷可达-50℃--52℃以下.西西伯利亚平原冬季干燥,夏季雨量也不多.
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那里? A北亚 B东亚 C东欧 D中亚
A北亚
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亚洲西北部(俄罗斯东部),乌拉尔山脉和叶尼塞河之间,南接哈萨克丘陵、萨彦岭,北滨喀拉海。
西西伯利亚平原为什么没有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气候过于寒冷
由于接近高寒地带,西西伯利亚平原的气候极为寒冷,动植物稀少。西西伯利亚平原冬季干燥,夏季雨量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