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是什么意思
- 2、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什么意思
- 3、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意思
- 4、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是什么意思
- 5、“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什么意思?具体解释一下哈
- 6、揆诸现实,殷鉴在前 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 7、英语翻译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怎么翻译(选自《诗》)
- 8、殷鉴不远的解释
- 9、殷鉴不远是何意?出自于哪?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是什么意思
夏代的灭亡,就是殷代的前车之鉴。意思是说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商朝【殷】的镜子就在不远处 就是夏桀的下场
意思就是说夏桀的暴政导致了夏朝的灭亡,这段历史就像镜子一样。如果商纣不吸取教训 就会和夏桀一样灭亡
意思是: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
出处:《诗经·大雅·荡》
原文:
先秦佚名的《荡》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文王曰咨,咨汝殷商。曾是彊御?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兴是力。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彊御多怼。流言以对。寇攘式内。侯作侯祝,靡届靡究。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既愆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译文:
厉王骄纵又放荡,他是下民的君王。厉王贪心又暴虐,政令邪僻太反常。上天生养众百姓,政令无信尽撒谎。万事开头讲得好,很少能有好收场。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多少凶暴强横贼,敲骨吸髓又贪赃,窃据高位享厚禄,有权有势太猖狂。天降这些不法臣,助长国王逞强梁。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你任善良以职位,凶暴奸臣心怏怏。面进谗言来诽谤,强横窃据朝廷上。诅咒贤臣害忠良,没完没了造祸殃。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跋扈天下太狂妄,却把恶人当忠良。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叛臣结朋党。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公卿谁能当。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上天未让你酗酒。也未让你用匪帮。礼节举止全不顾,没日没夜灌黄汤。狂呼乱叫不像样,日夜颠倒政事荒。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百姓悲叹如蝉鸣,恰如落进沸水汤。大小事儿都不济,你却还是老模样。全国人民怒气生,怒火蔓延到远方。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不是厉王心不好,是你不守旧规章。虽然身边没老臣,还有成法可依傍。这样不听人劝告,命将转移国将亡。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
扩展资料:
《大雅·荡》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八章,每章八句,其主要内容为托周文王作以自儆并刺王室。第一章开篇即揭出“荡”字,作为全篇的纲领,其后各章都是以“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开头。
假托周文王慨叹殷纣王无道之词。该诗是召穆公直面劝谏周厉王的诗。召穆公借古讽今,“颠沛之揭”就会“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警告周厉王接受殷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改弦更张。全诗构思精巧,结撰奇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什么意思
出处:《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解释: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殷商王朝的镜子不远,就是夏朝后期的样子
意思: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
出处:周代《大雅·荡》。
原文节选: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译文: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不是上帝心不好,是你不守旧规章。虽然身边没老臣,还有成法可依傍。这样不听人劝告,命将转移国将亡。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
扩展资料全诗八章,每章八句,其主要内容为托周文王作以自儆并刺王室。第一章开篇即揭出“荡”字,作为全篇的纲领,其后各章都是以“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开头,假托周文王慨叹殷纣王无道之词。全诗构思精巧,结撰奇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大雅·板》是讽刺周厉王无道之作,而《大雅·荡》也是刺厉王之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雅·荡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意思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意思是: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一句话出自《诗经·大雅·荡》。
原文: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文王曰咨,咨汝殷商。曾是彊御?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兴是力。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彊御多怼。流言以对。寇攘式内。侯作侯祝,靡届靡究。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既愆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这句诗揭示了一个历史教训,即夏代的灭亡,就是殷代的前车之鉴。一个强大的夏王朝,不仅有很长的历史,而且是一个很大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商汤的军队所推翻,这是一件大事,一件值得令人极其震惊的大事,甚至到东周时期,还能引起人们的震惊。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是什么意思
出处:《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解释: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什么意思?具体解释一下哈
鉴:镜子;商鉴:
可以作为商朝的借鉴。前朝覆灭时间不长,应从中吸取教训。后泛指前人失败的教训就在眼前,应引以为鉴。
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
〖名称〗殷鉴不远 〖拼音〗yīn jiàn bù yuǎn 〖解释〗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出自《诗经.大雅.荡篇》:「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句诗揭示了一个历史教训,即夏代的灭亡,就是殷代的前车之鉴。一个强大的夏王朝,不仅有很长的历史,而且是一个很大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商汤的军队所推翻,这是一件大事,一件值得令人极其震惊的大事,甚至到东周时期,还能引起人们的震惊。孔子认为是:"桀暴其民甚,因而身杀国亡。"是古代思想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所以《管子-民篇》也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韩诗外传》总结说:「前车覆而后车不诫,是以后车覆也」。故殷可以鉴于夏,而周可以鉴于殷。意思是说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例句〗:宋与金蝶历史,对崇祯来说殷鉴不远,而他绝不愿在后代史书中被看成是懦弱的君主。★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同义词〗:前车之鉴
揆诸现实,殷鉴在前 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出自《波兹坦公告》1945年7月6日,由中美英三国发表。就是给日本一个投降的机会,书面告知。再不投降,就把你弹丸小国,夷为平地。揆诸现实,殷鉴在前-------的意思就是: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由现实来推断, 德国的战败,就是日本的前车之鉴。
意思是:对现实进行思考,历史的教训离我们不远了。
殷鉴不远
出自《诗经.大雅.荡篇》:「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句诗揭示了一个历史教训,即夏代的灭亡,就是殷代的前车之鉴。
殷鉴不远
出自《诗经.大雅.荡篇》:「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句诗揭示了一个历史教训,即夏代的灭亡,就是殷代的前车之鉴。
“揆诸现实,殷鉴在前”意思是: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以往的历史经验教训应该引为借鉴。其中“揆诸”是考究、思考的意思;“殷鉴”指的是殷商的教训,典出《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意思是殷商的镜子并不远,就在夏朝的时代。比喻前朝败亡的教训距今不远,随时可以鉴戒。
这个典故主要是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殷鉴在前的说法源自于夏朝和商朝的更迭。夏桀暴政导致夏朝的覆灭,商汤立国,并引以为戒,认为如果不吸取前朝的教训,重蹈覆辙,那么商朝也会步夏朝的后尘,从而灭亡。因此,“殷鉴在前”意指应该从前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总的来说,“揆诸现实,殷鉴在前”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应该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前人的经验教训中吸取智慧,以避免重蹈覆辙。
英语翻译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怎么翻译(选自《诗》)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这句是出自《诗经·大雅·荡》里面的,意思是说,夏代的灭亡,就是殷代的前车之鉴.
殷鉴不远的解释
殷鉴不远的解释[one need not look far for a lesson] 鉴:鉴戒。原指殷的子孙要把夏的 灭亡 作为鉴戒。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殷鉴 不远,在夏后之世。—— 《诗·大雅·荡》 详细解释 谓前人失败的教训就在眼前,应该引以为戒。 《孟子·离娄上》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 《诗》 云:‘ 殷 鉴不远,在 夏后 之世。’此之谓也。” 赵岐 注:“ 《诗·大雅·荡》 之篇也, 殷 之所鉴,视近在 夏后 之世矣。以前代善恶为 明镜 也,欲使 周 亦 鉴于 殷 之所以亡也。” 梁启超 《与上海某某等报馆主笔书》 :“ 殷 鉴不远,吾辈岂宜尤而效之。” 参见 “ 殷鉴 ”。 词语分解 殷鉴的解释 泛指可以作为后人鉴戒的往事殷鉴不远,在 夏后之世。;;《诗;大雅;荡》青史已书殷鉴在,词人劳咏楚江深。;;刘威《三闾大夫》可资殷鉴详细解释亦作“ 殷监 ”。谓 殷 人子孙应以 夏 的灭亡为鉴戒。《诗 远的解释 远 (远) ǎ 距离长,与“近” 相对 : 远方 。远道。远程。远景。 远足 (较远的徒步旅行)。远见(远大的 眼光 )。远虑。远谋。远客。 遥远 。远走高飞。舍近就远。 时间 长:远古。远祖。长远。永远。 关系疏,不亲密。
殷鉴不远是何意?出自于哪?
【释义】“殷鉴不远”意思是指前人失败的教训就在眼前。
【出处】此典出自《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叫夏。相传是夏后氏部落领袖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夏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夏朝共传了十三代、十六王,最后一个君王叫桀,又称夏桀。夏桀是一个荒淫暴虐的君王,最后被汤灭掉了。
汤灭夏桀后,建立了商朝。这个朝代共传了十七代、三十一个王,最后一个君王叫纣,又称商纣。商纣王也是一个荒淫暴虐的君王,执政期间,政治腐败,周族首领伯昌曾经规劝纣王,说:殷商的教训不用向远处去找,就在夏桀那一代。也就是告诉纣王:夏代的灭亡,应当作为殷商的鉴戒。但是,昏庸的纣王不仅没有听从劝告,还囚禁了伯昌。最后商朝终于毁在纣王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