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系行星,地球的八大行星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19 19:42:07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太阳系的构成

太阳系是如何组成排列的呢?首先地球是太阳系的几大行星之一,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海王星,最亮的是金星。
太阳系由太阳、行星、行星物体 (宇宙尘、彗星、小行星)和卫星组成。太阳集中了太阳系 99.8%的质量,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 (图1-1)。按行星的大小及其距离太阳的远近可将行星分为两类:
类地行星 接近太阳 (Sun)的较小内行星,包括水星 (Mercury)、金星 (Venus)、地球 (Earth)、火星 (Mars)、小行星带 (Asteroid belt);
类木行星 远离太阳的、大的外行星,包括木星 (Jupiter)、土星 (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 (Neptune)、冥王星 (Pluto)。
图1-1 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布及运行轨道
太阳及行星是由弥漫的星际物质——太阳星云凝聚而成。太阳星云是某颗超新星爆发后的产物,呈透镜状,中心为“原太阳”,外部为星云盘,星云绕“原太阳”旋转。后来,“原太阳”逐渐收缩成现在的太阳大小。
太阳辐射控制了整个星云盘的温度分布。其中最靠近太阳的部分,即类地行星区域温度最高,H、He等挥发性物质被蒸发,被太阳光压和太阳抛射出的物质驱逐出太阳系。所以该区域形成的内行星 (类地行星)都比较小,密度则较大。而在外部行星区域,因温度低,轻元素及挥发组分逃逸的较少,形成的行星都较大,密度则相对较小。
表1-1 太阳系的性质
(据陈骏等,2004;Brownlow,1996;格拉斯,1982)
由表1-1 可见,太阳占据了太阳系总质量 1.9897×1033的 99.86%,其余的 0.14%分布在八大行星中,其中最大的木星又占了全部行星质量的 71%。相比之下,4 颗类地行星的质量只占整个太阳系的0.00059%,占8 颗行星的0.42%。类地行星中以地球的质量最大 (50.59%),金星次之 (41.2%),火星仅占类地行星的 5.4%,水星约为2.8%。由此可见,类地行星是太阳系中比较特殊的成员,其性质与太阳系的整体有差别,应该形成于比较特殊的环境。
火星和木星间有数以兆计的小行星,称作小行星带 (asteroid belt),其中的小行星个体大小相差悬殊,最大的谷神星直径770km。直径超过10km的小行星有104 个,超过1m的有 1011个。有些小行星轨道横切行星轨道。在陨落到地球的陨石中,已发现有两颗来自小行星带内。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有哪些?

九大行星(Solar System)是太阳系的内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排位图
新的天文发现不断使“九大行星”的传统观念受到质疑,美国天文学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将冥王星列入了九大行星之内。后来,发现冥王星的质量低于月球,被排除九大行星之外。天文学家先后发现冥王星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一些不同之处。冥王星所处的轨道在海王星之外,属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这个区域一直是太阳系小行星和彗星诞生的地方。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文学家发现柯伊伯带有更多围绕太阳运行的大天体。比如,美国天文学家布朗发现的“2003UB313”,就是一个直径和质量都超过冥王星的天体。因此,从“九大行星”改为“八大行星”就不难理解了。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什么?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球国际名为“该娅”,象征希腊神话中的地母神。金星国际名为“维纳斯”,象征爱与美的女神。木星国际名为“朱庇特”,象征古罗马神话中的万神之王。水星国际名为“墨丘民”,象征为众神传信并掌握商业、道路的神。
火星国际名为“玛尔斯”,象征古罗马战神。土星国际名为“萨图恩”,象征古罗马农神。天王星国际名为“乌刺诺斯”,象征希腊神话中的天神。海王星国际名为“尼普顿”,象征罗马神话中的海神。
行星特征
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不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古希腊称它们为行星或“流浪者”,因为这些天体看起来是在固定的恒星背景上穿行。天王星虽然不用望远镜有时也能看到,但古代天文学家还不能把它与恒星区别开来。
行星可以按不同方式分组。按一种方案,水星和金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的直径比地球绕太阳的轨道的直径小,称为地内行星。所谓地外行星则指那些绕太阳运行轨道直径大于地球轨道的行星。

太阳星系的八大行星有哪些?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没有冥王星吗?有没有
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水星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小的行星。常和太阳同时出没,中国古代称之它为“辰星”。水星在直径上小于两个卫星——木卫三和土卫六。
2、金星
金星是一颗近日行星,从地球用望远镜观察它的话,会发现它有位相变化。伽利略对此现象的观察是赞成哥白尼的有关太阳系的太阳中心说的重要证据。
3、地球
地球为太阳系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约1.496亿千米(1天文单位)。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4、火星
火星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在中国古代又称荧火,因为火星呈红色,荧荧像火,亮度常有变化;而且在天空中运动,有时从西向东,有时又从东向西,情况复杂,令人迷惑。
5、木星
木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中国古代称为岁星,因为他公转一周正好是12年,也就是一地支,木星是太阳系行星中质量最大的一颗。
它的质量是所有其他的7颗行星的总和的2.5倍,或是地球的318倍,体积为地球的1316倍,由于它巨大的体积,人们不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它,木星被称为“太阳系行星之王”。
6、土星
土星是离太阳第六远的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为“镇星”,是太阳系密度最小的行星,可以浮在水上。
7、天王星
天王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七远行星,也是太阳系中最冷的行星,从直径来看,是太阳系中第三大行星。天王星的体积比海王星大,质量却比其小。
8、海王星
海王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八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第四大天体(直径上)。海王星在直径上小于天王星,但质量比它大。

地球的八大行星

这位同学你写错了。地球只有一大卫星。就是月亮。是太阳系的太阳,有8大行星。
正确的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些行星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行动步伐,充满着神奇的魅力,也引诱着人不断去探索。
八大行星中的位于最内侧的水星,同样也是最小的一颗行星,因为非常靠近太阳,所以只会出现在凌星或者昏。第二颗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在中国古代曾被称为太白或启明。第三颗地球,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目前唯一知晓的存在生命的天体。第四颗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外行星。第五星木星体积最在,自转最快。第六颗土星的体积仅次于木星,它的光环结构复杂,千姿百态。第七颗天王星,就像是在公转轨道面上“躺着转”。第八颗是海王星,是八大行星中的远日行星,也是太阳系最冷的地区之一。
八大行星,是指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或? )。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也和公转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天王星则是与公转轨道呈97°角的“躺着”旋转。
行星的定义:一是必须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二是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三是这个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清理其轨道上的其它物体)。按这样的划分,太阳系的行星就只有水、金、地、火、木、土,加上天王、海王这八颗。 [2]
与2006年之前提到的九大行星概念不同,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大行星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这些冥王星都相符。但是冥王星没有能够清空其轨道上的其它物体,因此冥王星被归为矮行星。从此太阳系从九大行星变成了八大行星。

太阳系行星的准确定义是什么?

1801年科学家在夜空中发现一个闪光的小物体,起初以为是颗行星,然而一年后又发现和它十分相像的物体,此时科学意识到行星不会这么小,于是科学家就把它们叫做小行星。小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的成员,是肉眼看不见的小天体。小行星体积小,质量小,最小的小行星直径不足一千米,最大的小行星直径也不超过800千米。它们和大行星一样,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即:太阳系最小的行星是直径不足一千米,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上面没有大气层,结构松散的石块组成。
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4日通过的新定义,“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按照新的定义,太阳系行星将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发现的。

太阳系内有九大行星还是八个

分类: 理工学科
解析: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确认太阳系只有8颗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4日投票决定,放弃将冥王星之外的太阳系八大行星称为“经典行星”的说法,从而确认太阳系只有8颗行星,冥王星遭到“降级”。
太阳系只剩8颗行星
水星(行星)

金星(行星)
地球(行星)
火星(行星)
木星(行星)
土星(行星)
天王星(行星)
海王星(行星)
冥王星(不属于行星)
IAU 决议: 太阳系行星的定义
当代天文观测改变了我们对行星系统的理解,同时对我们理解的事物做出正确命名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行星”的概念,这一点尤其重要。
“行星”的原意是天空中运动的流浪者。然而,最近的发现使我们有更多的科学信息产生一种新的定义。
5A号决议
IAU提出,我们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其他天体以下列方式被分为三类:
(1)行星(注释1)是这样的一种天体:(a)有绕太阳旋转的轨道,(b)有足够的质量使自身的引力超过物质的刚体力,使自身达到流体静力学平衡形态(近乎原型),(c)在它的轨道附近有明显的“邻居”。
(2)矮行星是这样的一种天体:(a)有绕太阳旋转的轨道,(b)有足够的质量使自身的引力超过物质的刚体力,使自身达到流体静力学平衡形态(近乎原型)(注释2),(c)在它的轨道附近没有明显的“邻居”, (d)不能是卫星。
(3)其他所有绕日运动的天体(注释3)称为“小型太阳系天体”。
注释1:八个行星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注释2:IAU将通过相应程序确立边界条件,以判断天体是矮行星还是其他种类。
注释3:这些目前包括大部份的太阳系小行星,海王星周围的天体(TNOs),彗星和其他的小型天体。
5B号决议
在5A号决议第1条和注释1中的“行星”之前插入“经典”一词,将这两条改为:
(1)经典的行星是这样一种天体……
注释1:八个经典行星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IAU决议: 冥王星
6A号决议
IAU将进一步讨论:
冥王星根据上述定义是一个矮行星,并且被认定为一种新分类的海王星附近天体的典型。
6B号决议
下列句子增加到6A号决议中:
新分类的海王星附近天体被称为“类冥星”(plutonian obj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