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一反三小学奥数,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一棵树12米高小猴子爬一次是2米又下滑1米问爬几次才能到树顶?怎样列示计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0 07:29:51 浏览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举一反三

【 #小学奥数# 导语】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自己,遇到的新问题能否转化成旧问题解决,化新为旧,透过表面,抓住问题的实质,将问题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问题去解答。转化的类型有条件转化、问题转化、关系转化、图形转化等。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五年级奥数题举一反三》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五年级奥数题举一反三
  例题:
  一辆货车和一辆客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货车5小时可以到达,客车每小时的速度比货车快12千米,可比货车提前1.2小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举一反三:
  1、下午放学时,哥哥和弟弟同时从学校步行回家。弟弟用15分钟到家,哥哥每分钟比弟弟多行20米,比弟弟提前5分钟到家,求学校与家之间的距离。
  2、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甲车8小时可以到达,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多行20千米,比甲车提前2小时到达。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3、一辆货车和一辆客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客车3。8小时可以到达,货车每小时比客车慢12千米,比客车晚1.2小时到达。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小学五年级奥数题举一反三
  例题:
  甲、乙两人练习跑步,如果甲让乙先跑10米,那么甲跑5秒钟可追上乙;如果甲让乙先跑2秒钟,那么甲跑4秒钟就能追上乙。问: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举一反三:
  1、小亮和小刚两人练习跑步,如果小亮让小刚先跑12米,那么小亮跑6秒钟可以追上小刚;如果小亮让小刚先跑4秒钟,那么小亮8秒钟就能追上小刚。问:小亮和小刚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2、小王和小李两人练习跑步,如果小王让小李先跑600米,那么小王跑5分钟可追上小李;如果小王让小李先跑2分钟,那么小王跑4分钟就能追上小李。问:小王和小李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3、甲、乙两名田径运动员进行短跑训练,甲每秒的速度比乙每秒的速度的多米。甲在乙后2米处起跑,同时跑了6秒后,甲到达终点,乙还差1米。甲、乙两人每秒各跑多少米?
3.小学五年级奥数题举一反三
  例题:
  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去同一目的地,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5千米,途中甲车停车3小时,结果甲车比乙车迟到1小时到达目的地,问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举一反三:
  1、甲、乙同时从A地出发去B地,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甲中途有事休息了2小时,结果与乙同时到达B地,问A、B两地之间的距离。
  2、A、B两地相距20千米,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出发去B地,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0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甲在途中修车停留一段时间,乙到B地后,甲再骑车行2千米才到达B地,问甲修车用了多长时间?
  3、一辆货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驶往乙地,出发1小时后,一辆面包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也从甲地驶往乙地,比货车早半小时到达乙地,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4.小学五年级奥数题举一反三
  例题:
  小王和小明两人同时骑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一段时间后,小王离乙地还有42千米,小明离乙地还有6千米,已知小王每小时行40千米,每小时比小明慢1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举一反三:
  1、刘叔叔和黄叔叔同时骑摩托车从A地开往B地,行了一段时间后,刘叔叔离B地还有42千米,黄叔叔离B地还有3千米,已知刘叔叔每小时行41千米,每小时比黄叔叔慢12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地和乙地相距40千米,平平和兵兵由甲地骑车去乙地,平平每小时行14千米,兵兵每小时行17千米,当平平走了6千米后,兵兵才出发,当兵兵追上平平时,距乙地还有多少千米?
  3、小军家离少年宫4800米,小军从家出发,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步行去少年宫,爸爸在15分钟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去追赶小军,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40米。爸爸追上小军后到达少年宫又折回,过了不久又与小明相遇,那么相遇处离少年宫有多远?
5.小学五年级奥数题举一反三
  例题:
  小龙和小虎分别从相距18千米的西村和东村同时向东而行,小龙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4千米,小虎步行每分钟走5千米。几小时后小龙可以追上小虎?
  举一反三:
  1、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36千米的A、B两地相向而行,乙在前甲在后,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几小时后甲可追上乙?
  2、解放军某部从营地出发,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向目的地前进,4小时后部队有急事,派通讯员骑摩托车以每小时行60千米的速度前去联络,多长时间后,通讯员能追上队伍?
  3、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快车每小时行108千米,慢车每小时行72千米,慢车比快车迟1小时到达乙地,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6.小学五年级奥数题举一反三
  例题:
  哥哥每分钟走60米,弟弟每分钟走50米。当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背向走了4分钟后,哥哥掉头去追弟弟,追上弟弟时哥哥共走了多少米?
  举一反三:
  1、小红每分钟走65米,小菊每分钟走55米。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背向走了2分钟,小红掉头去追小菊,追上小菊时小红共走了多少米?
  2、小强每分钟走70米,小亮每分钟走60米,两人同时从同一点背向走了3分钟,小强掉头去追小亮,追上小亮时小强共走了多少米?
  3、甲、乙两人住在一起,骑车同去旅行,甲每小时行10千米,乙的速度是甲的一半。同时出发半小时后,甲想起还未带相机,立即回家取,拿上相机再追乙。假如速度不变,甲需几小时追上乙?

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二周找规律疯 练第2题

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二周找规律疯 *** 练第2题 2 每行,每列的和都是30
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二周找规律疯 *** 练第3题 填20。 4 12 9 6 24 20 7 35 30 规律: 第一行:4×3-3 = 9 第三行:7×5-5 = 30 第二行:6×4-4 = 20
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A版找规律二。疯 *** 练2.3小题9 36 12 , 12 48 16, 15.。。。。 9 36 12 12 48 16 15 60 20 18 72 24 按列看:第一列差为3,第二列为12第三列为4 按行看:中间数为左边的4倍,为右边的3倍 仅供参考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4年级A版第二周疯 *** 练1第3小题解题过程 填20。 4 12 9 6 24 20 7 35 30 规律: 第一行:4×3-3 = 9 第三行:7×5-5 = 30 第二行:6×-4 = 20
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A版第40周的疯 *** 练4 1 ) 33*2+1=67 2) 设x次后达到条件 (40-3x)*2=2x+40 x=5 5次后 3)32/2=16 红球16个 白球 16*3=48 48+16=64 不明白可以追问

小学六年级上 举一反三A版 第二周 疯 *** 练三 答案 1. 45*2.08+1.5*37.6 =30*1.5*2.08+1.5*37.6 =1.5*(30*2.08+37.6) =1.5*100 =150 2. 52*11.1+2.6*778 =2.6*20*11.1+2.6*778 =2.6*(20*11.1+778) =2.6*1000 =2600 3. 48*1.08+1.2*56.8 =40*1.2*1.08+1.2*56.8 =1.2*(40*1.08+56.8) =1.2*100 =120 4. 72*2.09-1.8*73.6 =1.8*40*2.09-1.8*73.6 =1.8*(40*2.09-73.6) =1.8*10 =18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第18周疯 *** 练二第二题答案 6/4=4(cm2) 4/2=2(cm2) 16-4-4-2=6(cm2) 因为EF是所在边的中点,就可将长方形ABCD从E、F分成均等的四份
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16周疯 *** 练2第三题求解答 苹果X 梨子Y X=3Y (Y-10)×5=X-6 5Y-50=3Y-6 2Y=44 Y=22 X=66 苹果66个 梨子22个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第30周疯 *** 练1,第2小题 因为16支铅笔按最平均的方式放,每个笔盒里至少有五支还多出一个,这样的话多出的那支笔无论放在哪个笔盒,那个笔盒都将是6支笔,所以至少有一个笔盒不少于六支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5年级A版第40周疯 *** 练2第3题答案 我们没书啊 给题目吧……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

1,解:这是一个1/4个圆,设其半径为r,那么面积为3.14*r*r/4=3.14,得出r=2,直角三角形面积为(2*2)/2=2,所以阴影部分面积是3.14-2=1.14。
2,(1)解:移动里面那两个阴影部分,使其与最外面阴影部分连接起来。
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比大圆的一半还少了1/4个最小圆面积,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1/2*3.14*6*6-1/4*3.14*2*2=53.38.
(2)解:正方形边长为20,那么其中小圆直径为20,半径为10。
正方形面积为20*20=400,圆面积为3.14*10*10=314
连接左上角与右下角的对角线,中间的空白部分分为两半,面积求法参照第一题的解法。
为:114*2=228。右上角与左下角两部分空白的面积和等于正方形面积减去圆面积的一半:即为(400-314)/2=43,所以空白部分面积一共是228+43=271,其阴影部分面积为:400-271=129
3:解:大圆直径为20,半径为10,小圆直径为10,半径为5。连接四个小圆与大圆的四个切点(切点,就是小圆与大圆的挨着的那个点),组成了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对角线为大圆的直径,为20,正方形可以分为四个面积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其面积为200。
那么正方形四周的四个象第一题阴影的部分的面积为10*10*3.14-200=114,一个面积为114/4=28.5。阴影面积可以分为三份:两个小圆相交的部分,两个小圆与大圆相交的部分,小圆剩余部分。把阴影部分,割补平移i,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和一个象第一题阴影部分的图形,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5*5/2*4+28.5=78.5。
4解:设三个圆的外侧交点为三个圆的外侧交点为A,B,C,内测交点为D,E,F,连接AB交点,然后连接两个内侧交点,使其与AB平行,然后通过割补平移法,使阴影部分组成一个半圆,其半径与小圆的半径相同,为5CM,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2*3,14*5*5=39.25
5,解:三角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2=1/2*AB*BC,AB^2=24。小扇形的面积为45/360*AB*AB*3.13=45/360*24*3.14=9.42,所以下面那个空白部分的面积为三角形的面积减去扇形的面积:12-9.42=2.58。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半圆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
即为:1/2*(1/2BC)*(1/2BC)*3.14-2.58=1/8*3.14*24-2.58=9.42-2.58=6.84
6:解:阴影部分面积等于大三角形面积减去小三角形面积。
设大圆半径为a,小圆半径为b,那么1/2*a*a-1/2*b*b=25,所以a^2-b^2=50,
圆环面积为大圆面积减去小圆面积为3.14*a*a-3.14*b*b=3.14*(a^2-b^2)=3.14*50=157。

求30道举一反三五年级奥数题

1.一块长1米20厘米,宽90厘米的铝皮,剪成直径30厘米的圆片,最多可以剪几块?
分析:此题不需求面积的。只需求长和宽各是圆的直径的几倍,然后求出长和宽的倍数的积。
1米20厘米=120厘米
120÷30=4 90÷30=3
4×3=12(块)
答:最多可以剪12块。
2.一个圆柱,底面半径1分米,它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是多少?
分析:从侧面展开图正方形入手,可知这个圆柱的高是圆柱的底面周长。
圆柱的表面积:
(3.14×1×2)×(3.14×1×2)+3.14×1×1×2
=6.28×6.28+6.28
=6.28×7.28
=45.7184(平方分米)
圆柱的体积:
3.14×1×1×(3.14×1×2)
=3.14×6.28
=19.7192(平方分米)
答: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45.7184平方分米,体积是19.7192平方分米。
3.一列火车上午8时从甲站开出,到第二天的晚上9时到达乙站。已知火车平均每小时行98千米。甲乙两站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分析:这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火车行驶的时间。
24-8+9=25(小时)[或者:12-8+12+9=25(小时)]
98×25=(100-2)×25
=2500-50
=2450(千米)
答:甲乙两站间的铁路长2450千米。
4.一个圆和一个扇形的半径相等。已知圆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扇形的圆心角是72度。求扇形的面积。
分析:因为圆和扇形的半径相等,圆和扇形的面积存要在倍数关系。这个倍数就是它们圆心角之间的倍数关系。
72÷360=1/5,30×1/5=6(平方厘米)
答:扇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第11题: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在圆中画一个扇形,使它的面积占圆面积的20%,并且算出这个扇形的面积。
分析:此题与上题的思路一样。
3.14×3×3×20%=5.652(平方厘米)
答:这个扇形的面积是5.652平方厘米。
5.学校把植树任务按5:3分给六年级和五年级。六年级实际栽了108棵,超过原分配任务的20%。原计划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分析:六年级原计划栽树的棵数是解题的关键。
1、六年级原计划栽树多少棵?
108÷(1+20%)=108×5/6=90(棵)
2、原计划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90÷5×3=54(棵)
综合算式:
108÷(1+20%)÷5×3
=90÷5×3
=54(棵)
答:原计划五年级栽树54棵。
6.甲乙两面个工程队全修一段公路,甲队的工作效率是乙队的3/5。两队合修6天正好完成这段公路的2/3,余下的由乙队单独修,还要几天才能修完?
分析:求两队的工效是解题的关键。
1、两队的工效和是多少?
2/3÷6=1/9
2、乙队的工效是多少?
1/9×[5÷(3+5)]
=1/9×5/8
=5/72
3、还要几天才能修完?
(1-2/3)÷5/72
=1/3×72/5
=24/5(天)
答:还要24/5天才能修完。
7.某水泥厂去年生产水泥232400吨,今年头5个月的产量就等于去年全年的产量。照这样计算,这个水泥厂今年将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
解法一:分析,今年后7个月的产量就是增产的,因此我们要先求出后7个月生产量。
232400÷5×(12-5)
=46480×7
=325360(吨)
325360÷232400=1、4=140%
解法二:把232400吨看作单位“1”,
1、今年平均每月生产量是去年的几分之几?
1÷5=1/5
2、今年比去年增产几分之几?
1/5×(12-5)=7/5
3、今年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
7/5=1.4=140%
综合算式:1÷5×(12-5)=1.4=140%
答:这个厂今年比去年增产140%。
8.幼儿园买进大小两种毛巾各40条,共用258.8元。大毛巾的单价比小毛巾单价的2倍多0.11元。这两种毛巾单价各是多少元?
解:设小毛巾的单价是x元,则大毛巾的单价是(2x+0.11)元。
[x+(2x+0.11)]×40=258.8
3x=6.47-0.11
x=6.36÷3
x=2.12
2x+0.11=2.12×2+0.11
=4.35
答:大毛巾的单价是每条4.35元,小毛巾的单价是每条2.12元。
9. 一间长4、8米、宽3、6米的房间,用边长0、15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面,需要768块。在长6米、宽4、8米的房间里,如果用同样的瓷砖来铺,需要多少块?如果在第一个房间改铺边长0、2米的正方形瓷砖,要用多少块?(用比例解)
分析:房间的面积是一定的,每块砖的面积和块数成反比例。
解:设需要x块。
0.15×0.15x =6×4.8
x =6×4.8÷0.15÷0.15
x =1280
答:需要1280块。
解:设需要y块。
0.2×0.2y=4.8×3.6
y=4.8×3.6÷0.2÷0.2
y=432
答:需要432块。
10.一艘轮船所带的柴油最多可以用6小时。驶出时顺风,每小时行驶30千米。驶回时逆风,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顺风时的4/5。这艘轮船最多驶出多远应往回驶?
分析:轮船行驶的路程一定,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反比例。
解:设这艘轮船逆风行驶了x小时。
30×4/5x=30×(6-x)
4/5x=6-x
9/5x=6
x=10/3
30×4/5×10/3=80(千米)
答:这艘轮船最多驶出80千米就应往回驶。
11.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1/7,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了16千米,这时距离乙地还有94千米。甲乙两地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分析:“从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了16千米”可知第二小时行了全程的1/7和16千米。第一小时和第二小时共行全程的(1/7+1/7)和16千米。由此可知(96+16)占全程的(1-1/7-1/7)。
根据上面的分析得:
(96+16)÷(1-1/7-1/7)
=112÷5/7
=112×7/5
=156、8(千米)
答:甲乙两地的公路长156、8千米。
或者用方程解:
解:设甲乙两地的公路长x千米。
(1-1/7-1/7)x=96+16
5/7x=112
x=156、8
答:甲乙两地的公路长156、8千米。
题目改编:若这题中的一个条件改成“这时距离甲地96千米”,其它条件不变,问题也不变。如何解答?
12.一个编织组,原来30人10天生产1500只花篮。现在增加到80人,按原来的工效,生产6000只花篮需要多少天?(用比例解答)
分析:题中说“按原来的工效”,这说明这个纺织组的工作效率是一定的。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
解:设需要x天。
1500:(30×50)=6000:(80×x)
1500×(80×x)=6000×(30×50)
x=6000×30×50÷80÷1500
x=6000÷80
x=75
答:需要75天。
13.红光农场有两块麦田,第一块5.5公顷,共收小麦27.3吨,第二块3.6公顷,共收小麦18.2吨,这两块麦田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
14. 一辆汽车在山区行驶,上山用了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0千米,下山行完同样的路程,只用了2小时,求这辆汽车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
15. 甲乙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驶15千米,乙每小时行驶12千米,4.5小时两人相距多少千米?甲比乙多走多少千米?
16. 服装厂计划做1470套服装,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150套,剩下的要4.5天完成,剩下的平均每天比原来每天多做多少套?
17. 每套童装用布2.5米,每套成人服装用布4米,现在要做童装5套,成人服装3套,共有布30米,还可以剩下多少米布?如果每条裤子用布1.1米,剩下的这些布可做裤子多少条?
18.超市开展矿泉水“买5送1”的活动。一个旅游团有48人,想每人发一瓶矿泉水,需要购买多少瓶水就够了?
(买5送1 的意思是要6瓶矿泉水只需要买5瓶,48里有8个6,所以只需要8个5就可以了,答案是40瓶。)
19. 一个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用四舍五入法把它精确到0.1,它的近似值是5.0,那么这个两位小数是什么?
(解析:所求的两位小数是:4.95,4.96,4.97,4.98,4.99,5.00,5.01,5.02,5.03,5.04
20. 一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铁箱,如果把它的侧面展开,正好得到一个边长是40cm的正方形.求这只铁箱的容积是多少升?
《 40÷4=10 10×10×40÷1000=4》
回答者: cyg2436 - 高级经理 七级 1-12 15:16
小学5年级奥数题选
填空题
1.计算:0.02+0.04+0.06+0.08+……+19.94+19.96+19.98=________。
2.1×1+2×2+3×3+……1997×1997+1998×1998的个位数字是________。
3.一个两位数,在它的两个数字中间添一个0,就比原来的数多630,这样的两位数共有_______个。
4.现有壹元的人民币4张,贰元的人民币2张,拾元的人民币3张,如果从中至少取1张,至多取9张,那么,共可以配成_______种不同的钱数。
5.一组四位数,每一个数的数字均不为0,并且互不相同,但每个数所有的数字和都为12,将所有这样的四位数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第25个数是_______。
6.大猴给小猴分桃子,如果每只小猴分8个桃子,还剩10桃子;如果每只小猴分9个桃子,那么有一只小猴就分不足9个,但仍可以分到桃子,小
8.有一栋居民楼,每家都订2份不同的报纸,该居民楼共订了三种报纸。其中《南通广播电视报》34份,《扬子晚报》30份,《报刊文摘》22份。那么,订《扬子晚报》和《报刊文摘》的共有_______家。
9.强强、芳芳两人在相距12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强强每秒跑2米,芳芳每秒跑3米。如果两人同时从两端点出发,那么15分钟内他们共相遇_______次。
10.某车间加工一批零件,计划每天加工48个,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加工12个,结果提前5天完成任务。这批零件共有_______个。
(小数报427期改编)
11.李、孙、王三人今年年龄之和为113岁,王38岁时,孙的年龄是李的2倍,李17岁时,王的年龄是孙的2倍,孙今年_______岁。
(小数报492期,98—9—18)
(小数报475期)
13.有16把锁和20把钥匙,其中20把钥题中的16把是和16把锁一一配对的,但现在锁和钥匙弄乱了。那么,至少需要试_______次才能确保锁和钥匙都配对起来。
(小数报457期,改编)
(小数报475期98—4—10改编)
15.甲、乙、丙、丁四名学生参加南通市小学生数学竞赛。赛前,三位老师进行预测:
一位老师说:丙第一名,甲第二名;
另一位老师说:乙第一名,丁第四名;
还有一位老师:丁第二名,丙第三名。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一棵树12米高小猴子爬一次是2米又下滑1米问爬几次才能到树顶?怎样列示计算

爬一次是2米又下滑1米,也就是说一次爬1米
但是最后一次爬2米后就到达树顶了,即最后2米只爬一次
即前10米爬10次,后两米值爬1次,总共爬11次
列式:(12 — 2 )÷ (2—1)+1=11
爬2米掉1米,就是只爬了1米,当爬到10米时,再爬一次就到树顶了,所以是11次
爬2米掉1米,就是只爬了1米,当爬到10米时,再爬一次就到树顶了,所以是11次
2-1=1米 12/1=12次 12-1=11次
2-1=1米,每次前进一米
12-2=10米爬两米掉一米的情况只有10米
10/1=10次
10+1=11次
爬一次是2米又下滑1米,也就是说一次爬1米
但是最后一次爬2米后就到达树顶了,即最后2米只爬一次
即前10米爬10次,后两米值爬1次,总共爬11次
列式:(12 — 2 )÷ (2—1)+1=11
如果还有不懂的,可以点击用户名到我网站来提问,我会尽力为你回答的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和数学思维的区别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和数学思维在目标、方法和内容方面存在区别。1、目标: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强调的是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在解题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数学思维训练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态度。2、方法:小学奥数举一反三的训练是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维训练则更注重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3、内容:小学奥数举一反三的训练内容通常是根据不同年级和知识层次,选择相应的例题和练习进行训练。而数学思维训练的内容则更加广泛和灵活。

谁有小学五年级数学《举一反三》的奥数题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5.师徒俩人加工同样多的零件.当师傅完成了1/2时,徒弟完成了120个.当师傅完成了任务时,徒弟完成了4/5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6.一批树苗,如果分给男女生栽,平均每人栽6棵;如果单份给女生栽,平均每人栽10棵.单份给男生栽,平均每人栽几棵?7.一个池上装有3根水管.甲管为进水管,乙管为出水管,20分钟可将满池水放完,丙管也是出水管,30分钟可将满池水放完.现在先打开甲管,当水池水刚溢出时,打开乙,丙两管用了18分钟放完,当打开甲管注满水是,再打开乙管,而不开丙管,多少分钟将水放完?8.某工程队需要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若由甲队去做,恰好如期完成,若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若先由甲乙合作二天,再由乙队单独做,恰好如期完成,问规定日期为几天?答案为6天9.两根同样长的蜡烛,点完一根粗蜡烛要2小时,而点完一根细蜡烛要1小时,一天晚上停电,小芳同时点燃了这两根蜡烛看书,若干分钟后来点了,小芳将两支蜡烛同时熄灭,发现粗蜡烛的长是细蜡烛的2倍,问:停电多少分钟?

请问小学奥数举一反三C版和A版有啥区别?

区别:
1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A 版
提到A版,必须讲到B版,这儿:A、B版是配套的一到六年级,A版与学生学习能力同步,提升过渡到奥数思维,是讲练结合的教材,以学生初学入门为主,B版是A版的同步配套练习,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使用时建议周一到周五使用A版每天15分钟,一例三练,周末使用B版30分钟完成B版中本周专题的基础卷和提高卷。
2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C 版
C版的模式是周一到周五讲练,周末训练巩固,一到六年级每个年级分为《优化升级本》普及篇和《拓展精选本》提高篇。
扩展资料:
小学数学竞赛活动是小学生课外活动中最具吸引力的活动形式之一。组织小学生参加数学竞赛能够激发学生产生钻研数学的浓厚兴趣,形成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良好品质,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我们组织了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编写了这套丛书,希望通过一日一例三练的形式,帮助小学生系统地掌握小学数学竞赛的基本内容。本书编写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一日三练,螺旋上升。
(2)源于基础,难易有序。
(3)注重训练,覆盖面广。
(4)自助选择,便于自学。
充分体现了对应思维、函数思维、空间思维、可逆思维、程序化思维和结构化思维等数学思维方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好教材。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思维应占有重要地位。而思维又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数学知识与学生主体认识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于这种想法我们编辑了这套教材,供数学教师和学习数学的学生选用。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主要任务是形成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变通性和思维的独特性这几种思维品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学奥数举一反三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A 版
提到A版,必须讲到B版,这儿:A、B版是配套的一到六年级,A版与学生学习能力同步,提升过渡到奥数思维,是讲练结合的教材,以学生初学入门为主,B版是A版的同步配套练习,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使用时建议周一到周五使用A版每天15分钟,一例三练,周末使用B版30分钟完成B版中本周专题的基础卷和提高卷。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C 版
C版的模式是周一到周五讲练,周末训练巩固,一到六年级每个年级分为《优化升级本》普及篇和《拓展精选本》提高篇。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简介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在讲述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思维占有相当重要地位。而思维又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数学知识与学生主体认识相互作用的结果。思维训练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学生获取数学思维能力,就必须以学生已有的数学概念为基础,运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灵活地处理新的问题,学生通过数学判断和推理等形式认识数学对象,掌握新知识。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3年级》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M7V9pz_bN1YPpsN4kewhg
提取码:1cx2小学奥数举一反三3年级|三年级练习题及答案|三年级奥数真人讲解视频|课件配套例题视频|课件配套word(40周课时)|举一反三3年级40周课时(可编辑PPT)|动漫学习课件40周课程(电脑版)|电子书教学课件30讲(电脑版)|奥数赠品|最详细全面六年级奥数_数论教师版word.doc|小学五年级奥数精选汇总.doc|小学数学奥数讲义完整版.doc|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40讲(一)[1].doc|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40讲(一).doc|小学数学奥数1--6年级培优讲座、习题集、与答案完整版.pdf
C版比A版更给力~ 内容更仙 ~ 题型更潮 ~
A版每天自学一道例题,练习三道,B版做一周复习用
两版区别不大,如下: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A 版
提到A版,必须讲到B版。A、B版是配套的一到六年级,A版与学生学习能力同步,提升过渡到奥数思维,是讲练结合的教材,以学生初学入门为主,B版是A版的同步配套练习,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2.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C 版
C版的模式是周一到周五讲练,周末训练巩固,一到六年级每个年级分为《优化升级本》普及篇和《拓展精选本》提高篇。
扩展资料:《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在讲述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思维占有相当重要地位。而思维又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数学知识与学生主体认识相互作用的结果。思维训练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为了使学生获取数学思维能力,就必须以学生已有的数学概念为基础,运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灵活地处理新的问题,学生通过数学判断和推理等形式认识数学对象,掌握新知识。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的好处:
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有利于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4 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灵敏性
5 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能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学奥数举一反三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教案

例 甲乙两人同时从东西两镇相向出发,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5.2千米,两人在距两镇中点1.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镇相距多少千米?
甲每小时比乙多行6-5.2=0.8千米
相遇时共多走1.2×2=2.4千米
相遇用的时间=2.4/0.8=3小时
那么两地距离=(6+5.2)×3=33.6千米
1、甲、乙两船同时从东西两港的码头对开,6小时相遇,甲、乙两船每小时行的路程比是2:3,两船相遇后,乙船继续往前开,还要几小时才能到达东港的码头?
解:甲乙速度比=时间的反比=3:2
乙用的时间是甲的2/3
那么乙还要6×2/3=4小时到达冻港码头
2、快、慢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前进,在两车相距210千米时,快车行了全程的3/4,慢车行了全程的3/5,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甲乙距离=3/5-(1-3/4)=3/5-1/4=7/20
甲乙相距=210/(7/20)=600千米
3、客车从甲站到乙站要5小时,货车从乙站到甲站需7小时,辆车同时从两站出发相向而行,货车中途停留2两小时,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
解:客车的速度=1/5,货车的速度=1/7
货车停留2小时
那么客车多行2小时,是全程的1/5×2=2/5
两车共行全程的1-2/5=3/5
客车和货车的路程比=速度比=时间的反比=7:5
那么相遇时,客车一共行了2/5+3/5×7/12=2/5+21/60=3/4
货车行了1-3/4=1/4
那么客车比货车多行3/4-1/4=1/2

小学奥数 举一反三

PI为圆周率
1:扇形的半径可以求的为2,则阴影面积为扇形面积减去三角形面积=1.14
2:第一小题,将右上角和左下角的阴影部分逆时针旋转90°可以得到两个完整扇形。面积为18PI
第二小题,空白部分可以分成两部分,里面是谷子型,面积等于200PI-400,外面空白部分面积等于(400-100PI)/2,则空白面积为150PI-200,阴影面积=400-(150PI-200)=600-150PI
3:第一小题:4个小圆的面积之和与大圆面积相等,则小圆间重合部分面积等于小圆与大圆间的空隙面积,即阴影部分面积=小圆面积=100PI 平方厘米
4:第一小题:设AC与半圆交点为D,则线段BD将左边阴影部分两部分。最终得到两个弓形以及一个不规则的阴影。弓形面积为半圆面积减去三角形BCD的面积,不规则面积等于扇形减去三角形ABD的面积。
第二小题:阴影部分面积等于两三角形面积差。大三角形面积=0.5R^2 小三角形面积为0.5r^2
则0.5(R^2-r^2)=25. 环形面积为两圆面积差为PI(R^2-r^2)=50PI
1、由1/4*3.14*r^2=3.14,r^2=4,三角形面积=(r^2)/2=2。阴影部分的面积=4-2=2(平方厘米)
2、(1)阴影部分的面积=最大半圆的面积-最小1/4圆的面积=36*3.14/2-4*3.14/4=
18*3.14-3.14=17*3.14=53.38(平方厘米)
(2)中间空白面积=2个1/4大圆的面积-正方形面积,两角空白面积=(正方形面积-中间圆的面积)/4*2,阴影部分的面积=正方形面积-空白面积
=正方形面积-(2个1/4大圆的面积-正方形面积)-1/2(正方形面积-中间圆的面积)
=3/2正方形面积-2个1/4大圆的面积+1/2中间圆的面积
=3/2*20*20-1/2*20*20*3.14+1/2*10*10*3.14
=600-1/2*3.14(20*20-10*10)
=600-1/2*3.14*300=129(平方厘米)
3、阴影部分的面积=1/4圆的面积=1/4*10*10*3.14=25*3.14=78.5(平方厘米)
4、阴影部分的面积=1/2圆的面积=1/2*5*5*3.14=39.25(平方厘米)
5、AB^2=12*2=24,下面空白面积=12-1/8*24*3.14=2.58(平方厘米)
阴影部分的面积=AB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下面空白面积
=1/2(1/2AB)^2*3.14-2.58=1/8AB^2*3.14-2.58=1/8*24*3.14-2.58=6.84(平方厘米)
6、阴影部分的面积=1/2(R^2-r^2)=25,R^2-r^2=50
圆环的面积=3.14*(R^2-r^2)=3.14*50=157(平方厘米)。
第一题俺的答案也是2 。
第一题答案是2
1,解:这是一个1/4个圆,设其半径为r,那么面积为3.14*r*r/4=3.14,得出r=2,直角三角形面积为(2*2)/2=2,所以阴影部分面积是3.14-2=1.14。
2,(1)解:移动里面那两个阴影部分,使其与最外面阴影部分连接起来。
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比大圆的一半还少了1/4个最小圆面积,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1/2*3.14*6*6-1/4*3.14*2*2=53.38.
(2)解:正方形边长为20,那么其中小圆直径为20,半径为10。
正方形面积为20*20=400,圆面积为3.14*10*10=314
连接左上角与右下角的对角线,中间的空白部分分为两半,面积求法参照第一题的解法。
为:114*2=228。右上角与左下角两部分空白的面积和等于正方形面积减去圆面积的一半:即为(400-314)/2=43,所以空白部分面积一共是228+43=271,其阴影部分面积为:400-271=129
3:解:大圆直径为20,半径为10,小圆直径为10,半径为5。连接四个小圆与大圆的四个切点(切点,就是小圆与大圆的挨着的那个点),组成了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对角线为大圆的直径,为20,正方形可以分为四个面积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其面积为200。
那么正方形四周的四个象第一题阴影的部分的面积为10*10*3.14-200=114,一个面积为114/4=28.5。阴影面积可以分为三份:两个小圆相交的部分,两个小圆与大圆相交的部分,小圆剩余部分。把阴影部分,割补平移i,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和一个象第一题阴影部分的图形,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5*5/2*4+28.5=78.5。
4解:设三个圆的外侧交点为三个圆的外侧交点为A,B,C,内测交点为D,E,F,连接AB交点,然后连接两个内侧交点,使其与AB平行,然后通过割补平移法,使阴影部分组成一个半圆,其半径与小圆的半径相同,为5CM,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2*3,14*5*5=39.25
5,解:三角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2=1/2*AB*BC,AB^2=24。小扇形的面积为45/360*AB*AB*3.13=45/360*24*3.14=9.42,所以下面那个空白部分的面积为三角形的面积减去扇形的面积:12-9.42=2.58。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半圆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
即为:1/2*(1/2BC)*(1/2BC)*3.14-2.58=1/8*3.14*24-2.58=9.42-2.58=6.84
6:解:阴影部分面积等于大三角形面积减去小三角形面积。
设大圆半径为a,小圆半径为b,那么1/2*a*a-1/2*b*b=25,所以a^2-b^2=50,
圆环面积为大圆面积减去小圆面积为3.14*a*a-3.14*b*b=3.14*(a^2-b^2)=3.14*5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