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萆薢怎么读音才正确
- 2、荜薢怎么读
- 3、萆薢怎么读
- 4、草字头?解是什么字?
- 5、粉萆薢怎么念
- 6、绵萆薢怎么读
- 7、萆薢潮汕音怎么读
- 8、上面草字头下面是解怎么读
- 9、萆薢~~这个两个字怎么读
萆薢怎么读音才正确
萆 (bì) 薢 (xiè)
萆薢,中药名。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Dioscorea septemloba Thunbt和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萆薢 Bì Xiè (读作 必谢)
萆(bì)
薢(xiè)
萆薢,别名:
绵萆薢:为规则的片状,厚约三毫米。片大小宽窄不一。周边外皮灰黄色,卷缩。切面白色或前黄白色,显粗糙,有筋脉点,质棉软轻泡,易折断,气无味微苦。以色白,棉软,整齐不碎者为佳。
粉萆薢:为不规则的薄片厚在一毫米一下,周边外皮褐色,凹凸弯曲,大小宽窄不一。切面白色或黄白色,有的有黄绿色圈斑。略显细腻平坦。质稍坚脆,有弹性,易折断。气无味微苦。以色白,片大较薄,有弹性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暑蓣皂甙等多种甾体皂甙。总皂甙水解後生成薯蓣甙元。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其原理尚待研究。
功能: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主治:淋浊白带、腰膝痹痛,湿热疮毒。
临床应用:
用於治疗小便频数,小便失禁(尤其小儿)。配益智仁、乌药。
用於治疗膏淋(尿液混浊如膏,或如米汤,小便短涩,欲出未尽)。有湿热证候者(可见於急性尿道炎、膀胱炎),配车前子、黄柏等以加强祛湿清热作用,方如程氏薢分清饮;有阳虚肾虚证候者(可见於慢性摄护腺炎、各种原因引起的乳糜尿等),配乌药、益智仁等,方如萆薢分清饮。
用於治疗湿热痹痛,尤其腰背冷痛、下肢活动不利、麻木(可见於周围神经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前人的经验说萆薢「治湿最长,治风次之,治寒则尤其次」。对於湿热和风湿所致的肌痛,本品确有缓解功效、常配桑枝、络石藤、牛膝等药。
用於治疗皮肤湿疹、慢性皮炎,或脓皰疮等属湿热症者,配黄柏、苡仁等,方如萆薢祛湿汤。
荜薢怎么读
萆薢
拼音bì xiè
注音ㄅㄧˋ ㄒㄧㄝ ˋ
词语解释
萆薢bì xiè
多年生藤本植物,叶互生,雌雄异株。根状茎横生,呈圆柱形,表面黄褐色,可入药。
词语解释
萆薢bì xiè
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根、茎可制淀粉,也供药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萆薢》:“萆薢蔓生,叶似菝葜而大如碗,其根长硬,大者如商陆而坚。”
萆薢怎么读
萆薢的读法:【bì xiè】。
一、基本解释:
萆薢,中药名。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和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二、植物属性:
植物源生态粉背薯蓣,又名:黄萆薢、黄山姜、土黄连、黄薯。多年生缠绕藤本。根茎横生,近于地面,竹节状。叶互生,三角状心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边缘波状,叶片干后近乎黑色,下面常盖有白色粉状物。
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单生成2~3枝簇生于叶腋,花序基部的花通常2~3朵集在一起,至花序的顶端通常单生;雄花雄蕊3,开放后药隔变宽,退化雄蕊3,有时存在,常与发育3雄蕊互生;雌花序穗状,单生,很少双生,雌花花被6,子房下位,退化雄蕊呈花丝状。
药材性状:
1、粉萆薢:
为萆薢植物粉背薯蓣或山萆薢等的干燥根茎。切片厚约1~3毫米,边缘不整齐或有棕黑色的外皮;切片表面黄白色,平坦细腻,有粉性及不规则的黄色筋脉花纹,对光照视,极为显著。
质坚实有弹性,易折断。无臭,味甘淡。以身干、色黄白、片大而薄、有弹性、整齐不碎者佳。主产于浙江、广东、广西亦产。
2、棉萆薢:
为植物纤细薯蓣或叉蕊薯蓣等的干燥根茎。商品多为纵向或斜切圆片,大小不等,厚约2~3毫米。外皮灰黄色较厚,周边多卷曲。切片表面浅黄白色,粗糙有筋脉。质柔软,易折断。无臭,味微苦。以身干、色白、片子厚薄均匀者佳。主产于浙江、湖北等地。
同属植物福州薯蓣的根茎,亦作棉萆薢入药,产于福建。另有红萆薢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无刺菝葜和土茯苓等的根茎,在云南、四川等地亦作萆薢使用。
草字头?解是什么字?
薢 拼音:jiē xiè
部首:艹,部外笔画:13,总笔画:16 ; 繁体部首:艸,部外笔画:13,总笔画:19
五笔86:AQEH 五笔98:AQEG 仓颉:TNBQ
笔顺编号:1223535112533112 四角号码:4425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5A2
薢(xie第四声) 植物 就是菱 嗯……吃过菱角吗 如果你吃过就好解释了 不用怀疑 就是那玩意儿
薢[xiè]; 中药川萆薢[chuān bì xiè]。
中药材川萆薢又称作“九子不离母”;也有地区称作:黄山药; 黄姑里; 饭沙子; 蛇头草; 萆薢; 白山药; 次黄山药; 兴元府萆薢; 中药九子不离母为薯蓣科植物叉蕊薯蓣的根茎。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或捣碎鲜用。川萆薢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利湿;通络止痛;清热解毒。主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胃气痛;湿热黄疸;白浊;淋痛;白带;跌打伤痛;湿疮肿毒;风疹;湿疹;毒蛇咬伤。
粉萆薢怎么念
粉萆薢读Fěn Bì Xiè。
详细解释: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 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 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本品为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厚约0。5mm。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
切面黄白色或浅灰棕色,维管束呈小点状散在。质松,略有弹性。气微,味辛、微苦。本品横切面:外层为多列木栓化细胞。皮层较窄,细胞多切向延长,壁略增厚,壁孔明显;黏液细胞散在,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中柱散有有限外韧型及类周木型维管束;薄壁细胞壁略增厚,具壁孔,细胞中含淀粉粒。本品粉末黄白色。淀粉粒单粒圆形、卵圆形或长椭圆形,直径5~32μm,长至40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少数,多由2分粒组成。
厚壁细胞众多,壁木化,孔沟明显,有的类似石细胞,多角形、梭形或类长方形,直径40~80μm,长至224μm。草酸钙针晶束长64~84μm。
使用方法:
取本品粉末10g,加水100ml,浸泡过夜,置60℃水浴中加热10分钟,趁热滤过,取滤液各2ml,分置二支试管中,一管加氢氧化钠试液2ml,另一管加盐酸溶液(1→20)2ml,密塞,用力振摇1分钟,含堿液管的泡沫比含酸液管高达数倍。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两,泽泻8两,木通8两,车前子8两,米仁8两,粉萆薢8两,生侧柏8两,玄参8两,广皮8两,薄荷8两
绵萆薢怎么读
绵萆薢的英文发音是Mian Yi Xie。
1.引言
绵萆薢是一个中文名字,它代表着一个人的名字。对于不熟悉中文的人来说,可能会有困惑关于如何正确地发音这个名字。在英语中,我们可以用拼音来表示中文名字的发音。"绵萆薢"的英文发音为"Mian Yi Xie"。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解释这个名字的发音,并探讨其中的含义和文化背景。
2.绵萆薢的英文发音解析
绵的发音为"Mian",其中"M"发音与英语中的"m"相似,"ian"发音类似于英语中的"ee-ahn",组合在一起即为"Mian"。"萆"的发音为"Yi",其中"Y"发音与英语中的"y"相似,"i"发音为"ee"。"薢"的发音为"Xie",其中"X"发音类似于英语中的"sh","ie"发音为"ee"。
3.名字的意义和文化背景
中文名字通常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文化背景。"绵萆薢"这个名字中的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绵"表示柔软、柔和,"萆"指的是柔美的样子,"薢"则指的是香草类的植物。整体而言,这个名字传达了柔美和清新的意象,可能与个人的性格特点或家庭文化有关。
4.个人名字的重要性
个人名字在不同文化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一个人的标识符,代表着个人的身份、历史和家族背景。在中国文化中,名字的选择通常受到音韵、意义和家族传统的影响。一个好的名字可以带来好运,也可能影响一个人的生活道路。
5.名字的多样性和国际交流
在如今的全球化环境中,名字的多样性变得更加明显。人们经常会在国际交往中遇到不同文化的名字,这也促使了人们学习如何正确地发音和尊重其他文化的名字。通过正确地发音和理解名字的背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建立跨文化的沟通和尊重。
萆薢潮汕音怎么读
萆
潮州音:[bi1 碑]
拼 音:bì
字 义:①同“蓖”。②萆薢,多年生藤本植物,雌雄异株。根状茎横生,呈圆柱形,表面黄褐色,可入药。
薢
潮州音:[hai6 亥]
拼 音:xiè
上面草字头下面是解怎么读
单字拼音:
蔛 (hú)
笔画拆分:
蔛 (一丨丨丿乛丿乛一一丨丶丶一丨)
蔛 hu
薢
薢
拼音:xiè 注音:ㄒㄧㄝˋ
简体部首:艹,部外笔画:13,总笔画:16
繁体部首:艸,部外笔画:13,总笔画:19
五笔86:AQEH 五笔98:AQEG 仓颉:TNBQ 郑码:ERYM
笔顺编号:1223535112533112 四角号码:4425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5A2
基本字义
--------------------------------------------------------------------------------
● 薢
xiè ㄒㄧㄝˋ
◎ 〔~茩〕一种植物,即“菱”。
方言集汇
--------------------------------------------------------------------------------
◎ 粤语:gaai1 gaa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ai5 hai3 gai5 [海陆丰腔] hai5 hai3 gai5 [台湾四县腔] hai5 hai3 gai5
English
--------------------------------------------------------------------------------
woody climbing plant
详细字义
--------------------------------------------------------------------------------
◎ 薢 xiè
常用词组
--------------------------------------------------------------------------------
◎ 薢芶 xiègòu
(1) [water chestnut;water caltrop]∶菱的别名
(2) [gras s abalone]∶草决明
ZDIC.NET 汉 典 网
【申集上】【艸字部】薢 ·康熙笔画:19 ·部外笔画:13
--------------------------------------------------------------------------------
《唐韵》古谐切,音皆。薢茩,药名。《尔雅》薢茩,芵光。见芵字注。 又《博雅》?芰,薢苟也。《离骚注》芰,秦人曰薢茩。 又《本草》薢草生水旁,叶似泽泻而小,亦堪蒸啖。 又萆薢,见萆字注。 又《集韵》皆买切,音解。下买切,音蟹。义??同。
ZDIC.NET 汉 典 网
【卷一】【艸部】薢
--------------------------------------------------------------------------------
薢茩也。从艸解声。胡买切
ZDIC.NET 汉 典 网
字源演变:
小篆楷体
--------------------------------------------------------------------------------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萆薢~~这个两个字怎么读
bì xiè
多年生藤本植物。其叶互生,雌雄异株。根状茎横生,呈圆柱状,表面黄褐色。中医用其根状茎入药,有祛风、利湿等作用。
简介
其他名称
黄萆薢、土黄莲、黄姜。
汉语拼音
Bixie
性状
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厚约0.5mm。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黄白色或淡灰棕色,维管束散在。质松,略有弹性。气微,味辛、微苦。
科属分类
薯蓣科
拉丁文名
Rhizoma Dioscoreae Collettii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200-1300m的山腰陡坡、山谷缓坡或水沟边阴处的混交林边缘或疏林下。
采收和储藏
秋、冬二季挖取根茎,除去须根,去净泥土,切片晒干。
资源分布
分布于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功效分类
利水药;渗湿利尿药
性味
苦;平
药材基源
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的根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功能与主治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药理作用
1.山萆薢根茎中所含之薯蓣皂甙或薯蓣皂素毒甙有杀昆虫作用。薯蓣皂甙、克拉塞林甙还有杭真菌作用(如须癣毛菌 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苏联产同属植物高加索薯蓣Dioscorea caucasica对兔的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作用。其皂甙有拟胆碱样作用,能扩张末梢血管、降低血压、增强胃肠平滑肌的运动,并能升高血糖,对抗小鼠的化学性惊厥,以及提高大鼠胃肠等各种组织的通透性。
2.绵萆薢总皂甙可降低血清胆固醇。以高胆固醇(l%)饲料饲养60天龄雄鹌鹑,60天后对照组和绵萆薢总皂甙组血清胆固醇浓度分别为1265±360mg%、1185±167mg%,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分别为58.3%和8.3%,说明绵萆总皂甙在不影响血清胆固醇浓度情况下具有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的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
粉背薯蓣的根茎得到9个甾类成分:薯蓣皂甙元(diosgenin),雅姆皂甙元(yamogenin),△3.5-去氧替告皂甙元(△3.5-deoxytigogenin),△3.5-去氧新替告皂甙元(△3.5deoxyneotigogenin),薯蓣皂甙元棕榈酸酯(diosgenin palmi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另1对差向异构体:薯蓣皂甙元乙酸酯(diosgenin acetate)与雅姆皂甙元乙酸酯(yamogenin acetate);还得到2个甾甙:粉背薯蓣皂甙A(hypoglaucine A),原粉背薯蓣皂甙A(protohypoglaucine A)。 根茎含粉背薯蓣皂甙(hypoglaucine) A,原粉背薯蓣皂甙(protohypoglaucine)A,纤细薯蓣皂甙(gracillin),原纤细薯蓣皂甙(progracillin)。
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
1. 陶弘景:萆薢,今处处有。亦似菝葜而小异,很大,不甚有角,节色小浅。
2.《唐本草》:此药(萆薢)有二种、茎有刺者根白实,无刺看根虚软,内软者为胜。 似薯颓,蔓生。
3.《本草图经》:萆薢,今河。陕、京东、荆、蜀诸郡有之。根黄白色,多节,三指许大。苗叶俱青,作蔓生,叶作三叉,似山芋,又似绿豆叶。花有黄、红、白数种。亦有无花结白子者。春秋采根,暴干。今成德军所产者根亦如山芋,体硬,其苗引蔓,叶亦如养麦子,三棱。不拘时月,采其根用,利刀切作片子,暴干用之。
各家论述
《纲目》
萆薢,足阳明、厥阴经药也。厥阴主筋属风,阳明主肉属湿,萆薢之功,长于去风湿,所以能治缓弱顽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萆薢、菝葜、土茯苓,三物形虽不同,而主治之功不相远,岂亦一类数种乎雷敩《炮炙论》序云: 囊皱漩多,夜煎竹木。竹木,萆薢也。液多白浊,皆是湿气下流,草葱能治阳明之湿而固下焦,故能去浊分清。《杨倓家藏方》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频数,白浊如膏,有萆薢分清钦,正此意也。又杨子建《万全护命方》云:凡人小便额数不计度数,便茎内痛不可忍者。此疾必先大腑秘热不通,水液只就小肠,大腑愈加乾竭,甚则浑身热,心躁思凉水,如此即重症也:此疾本因贪酒色)积有热毒,腐物瘀血之类,随虚水入于小肠,故便时作痛也。不饮酒者)必平生过食辛热荤腻之物,又因色伤而然,此乃小便频数而痛,与淋证涩而痛者不同也。宜用萆薢一两,水浸少时,以盐半两同炒,去盐为未,每服二钱,用水一盏,煎八分,和滓服之,使水道转入大肠,仍以葱汤频洗谷道,令气得通,则小便数及痛自减也。
《本草通玄》
草薛,胃与肝药也,搜风去湿,补肾强筋,主白浊茎中痛,阴痿失溺,恶疮。人肝搜风,故能理凤与筋之病。人胃法湿,故能理浊与疮之病。古人或称其摄溺之功,或称其逐水之效,何两说根悬那不知闭蛰封藏之本在肾,气强旺则收摄,而妄水亦无容藏之地,且善清胃家湿:热,故能去浊分清也〕杨氏萆薢分清饮,正合此意。
《药品化义》
萆薢,性味淡薄,长于渗湿,带苦亦能降丁,主治风寒湿痹,男子白浊,茎中作痛,女人白带,病由胃中浊气下流所致,以此人胃驱湿,其症自愈。又治疮痒恶厉,湿郁肌胰,营卫不得宣行,致筋脉拘挛,手足不便,以此渗脾湿,能令血脉调和也。
《本草思辨录》
风寒湿之在腰背骨节而痛强者,阴不化也,以萆薢达之而阴化。风寒湿之为阴凄。为失溺、为老、人五缓者,阳不仲也,以萆薢导之而阳伸。后世以草蔽为分清浊之剂,亦由阴化阳伸而后清升浊降。即止小便数。除茎中痛,均不出是义耳。化阴非能益阴,伸阳非能助阳。盖草豫者,所以驱风寒湿也。
《本草正义》
萆薢,性能流通脉络而利筋骨,人药用根,则沉坠下降,故主治下焦。。虽微苦能泄,而质轻气清,色味皆淡,则清热理湿,多人气分,少人血分。《本经》主腰背痛,乃肾有湿热,浊气不去,而腰霄为之疼痛,非肾虚无湿之腰痛,所可浑同施治。强骨节者,宣通百脉;湿浊去而正气自强,非能补益以助其强固,此药理之至易辨者。杨氏有萆薢分清饮,专治湿热淋浊,正是此意,惟方中有益智仁,温而且涩,性正相反,不能并列,殊有误会。濒湖《纲目》谓萆薢能治阳明之湿:而固下焦,故能去浊分清,立说甚允。然又谓杨氏此方,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频数云云,则与萆薢性情,两相背谬。《本经》又主风寒湿周痹,颐谓惟湿热痹著,最为合宜,若曰风寒,必非此苦泄淡渗者,所能幸效。又治恶疮不瘳热气者,岂非为湿与热蒸之主药乎《别录》谓主伤中,亦惟脾为湿困者宜之,决非补中之药。又洽恚怒,颇不可解。又谓阴萎失溺,则湿热闭结者)亦有萎臂不仁、溲溺不利之症,必非可以起虚痿。又谓治老人五缓,关节老血,则语太浮泛,且与萆薢真性,不相符合,何可轻信。不谓缪仲淳因此二语,竟谓此物为补益下元之要药,又谓甘入脾而益血,以渗泄利湿之效用,而说到补阴上去,不如石顽《逢原》,渭古人或称摄精;或称利水,何其两说相悬,不知湿浊去而肾无邪热之扰,肾气自能收摄,颇能窥见玄奥也。甄权谓主冷气顽痹、腰脚瘫缓不遂、男子肾腰痛、久冷。按此即周痹阴萎之症,然惟湿热为患。乃宜此药,甄氏冷气久冷之说大误。甄又谓治肾间有湿,膀肌宿水,是也。而今本濒湖《纲目》引此二句,脱一湿字,乃作肾间有膀胱宿水,遂令人无从索解。王好古谓补肝虚,亦不可训。尤奇者莫如《日华本草、竟谓补水脏,坚筋骨,益精明目,头旋目疾,中风失音云云。
《本经》
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
《别录》
伤中恚怒,阴痿失溺,关节老血,老人五缓。
《药性论》
治冷风顽痹,腰脚不逐,手足惊掣,主男子腰痛久冷,是肾间有膀胱宿水。
《日华子本草》
治瘫缓软风,头旋目疾,补水藏,坚筋骨,益精明目,中风失音。
王好古
补肝虚。
《滇南本草》
治风寒,温经络,腰膝疼,遍身顽麻,利膀脱水道,赤白便浊。
《纲目》
治白浊,茎中痛,痔瘘环疮。
选方
①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月、便白浊,频数无度,被面如油,光彩不定,漩脚澄下,旋如膏糊;或小便频数,虽不白浊,亦能治疗: 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乌药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盐一捻,同煎至七分,温服,食前。(《杨氏家藏方》萆薢分清散)②治小便频数: 川萆薢(洗)为细末,酒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盐汤、盐酒任下。(《济生方》萆薢丸)③治小肠虚冷,小便频数: 牛膝(酒浸,切,焙)、续断、芎藭各半两,萆薢二两。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盐汤下四十丸;或作汤,入盐煎服亦得。(《圣济总录》牛膝丸)④治小便混浊: 鲜萆薢根头刮去皮须,每次二两,水煎服。(《泉州本草》)⑤治阴痿失溺: 萆薢二钱,附子一钱五分。合煎汤内服。(《泉州本草》)⑥治腰痛,脚气:破故纸(生)、续断、木瓜干、牛膝(酒浸)、杜仲(去皮锉,姜制炒断丝)各一两,萆薢二两。上为末, 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盐酒任下。(《三因方》立安丸)⑦治小肠气及腰痛: 萆薢、杜仲(酥炒去丝)、葫芦巴(生脂麻炒)、破故纸(炒)、小茴香(盐水浸一宿)各一两,胡桃仁(汤去皮)二两。各为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盐酒送下,或盐汤亦可。(《瑞竹堂经验方》喝起丸)⑧治脚气肿痛,不能动履,不论寒热虚实,久病暴发皆可:萆薢五钱,黄柏、苍术、牛膝、木瓜、猪苓、泽泻、槟榔各二钱。水二大碗,煎一碗。每日食前服一剂。(《本草切要》)⑨治丈夫腰脚痹、缓急,行履不稳者: 萆薢二十四分,杜仲八分。捣筛。每旦,温酒和服三钱巴,增至五钱匕。禁食牛肉。 (《广利方》)⑩治风寒湿痹,腰骨强痛: 干萆薢根,每次五钱,猪脊骨半斤合炖服。(《泉州本草》)11.治肠风,痔漏: 萆薢、贯仲等分。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服。(孙用和)
用药禁忌
肾虚阴亏者忌服。
1.《本草经疏》:下部无湿,阴虚火炽,以致溺有余沥,茎中痛,及肾虚腰痛,并不宜服。
2.《本经逢原》:阴虚精滑及元气下陷不能摄精,小便频数,大便引急者,误用病必转剧。
动植物形态
粉背薯蓣 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根茎横生,姜块状,断面姜黄色,表面生有许多须根。茎左旋,无毛,有时密被黄色柔毛。单叶互生;叶片三角状心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波状或近全缘,下面灰白色,沿叶脉及叶缘被黄白色硬毛,有些植株叶片边缘呈半透明干膜质,干后黑色。雌雄异株。雄花序单生或2-3个簇生于叶腋;雄花无梗,在花序基部由2-3剁簇生,至顶部常单生;苞片卵状披针形,小苞片卵形;花被碟形,先端6裂,裂片黄色,干后黑色;雄蕊3枚,着生于花被管上,花丝较短,花开放后药隔变宽,约为花药的一半,呈短叉状,退化雄蕊有时花丝状,与3个发育雄蕊互生。雌花序穗状;花全部单生,子房下位,柱头3裂,退化雄蕊呈丝状体。蒴果有3翅,两端平截,先端与基部通常等宽,成熟后反曲下垂;种子2颗,着生于中轴中部,成熟时四周有薄膜状翅。花期5-8月,果期6-10月。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根茎呈竹节状,类圆柱形,有分枝,表面皱缩,常残留有茎枯萎疤痕及未除尽的细长须根。商品多为不规则的薄片,大小不一,厚约0.5mm,边缘不整齐,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黄白色或淡灰棕色,平坦,细腻,有粉性及不规则的黄色筋脉花纹(维管束),对光照视,极为显著。质松,易折断。气微,味基、微辛。以片大而薄、切面黄白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外层为多列木栓化细胞。皮层较薄,近木栓层的细胞壁木质化,有明显的壁孔,皮层中有粘液细胞,长68-82μm,直径约54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中柱散有外韧型维管束。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药物应用鉴别
萆薢有川萆薢和粉萆薢二种;祛风湿多用川萆薢,利湿浊多用粉萆薢。
中药化学鉴定
1.本品温水提取液置于具塞试管中,振摇1分钟,产生大量泡沫,放置10分钟,泡沫没有明显的消失。(检查皂甙)
2.本品温水提取液加入2%红血球混悬液数滴,放置后血液逐渐被溶解使提取液呈红色透明。
3.薄层层析:本品粉末加2mol/L盐酸水解,残渣用水洗至中性,烘干后加石油醚回流提取,回收石油醚,残渣用氯仿溶解,点于硅胶板上,氯仿-丙酮(93:7)展开,3%磷钼酸醇液喷雾显色,以薯蓣皂甙元为对照品,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溶液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有相同的蓝色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