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都有哪些?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0 09:30:27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十三经注疏》名词解释

注疏 :是注和疏的并称。注,指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指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宋人将十三经宋及宋以前之注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
十三经注疏: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这就是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是清代由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部儒家经典注疏的汇编,共有四百一十六卷,是文史研究工作者经常要查检的作品。
中国文籍,浩如烟海,存世约十多万种,《四库全书》是这些文籍的精华,其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经部又是其精华,而《十三经注疏》则冠列于为经部之首。
作品名称
十三经注疏
作品别名
十三部儒家经典注疏汇编
作者
阮元(校刻)
创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处
《四库全书》望采纳,谢谢!!!!!!!!!!

十三经注疏包含了哪些经书注疏

十三经注疏是清代乾隆年间钦定汇刻的,包括以下13种经书的注疏:
1. 《周易正义》
2. 《尚书正义》
3. 《毛诗正义》
4. 《礼记正义》
5. 《春秋正义》
6. 《周礼注疏》
7. 《仪礼注疏》
8. 《公羊传注疏》
9. 《谷梁传注疏》
10. 《论语注疏》
11. 《孝经注疏》
12. 《尔尔经注疏》
13. 《尔阳经注疏》
《十三经注疏》的内容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孝经注疏》,《论语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

十三经注疏(经典解读与注释)

十三经注疏是中国古代经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它是对中国古代经典的解读与注释,对于理解和研究经典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十三经注疏的相关内容。
一、十三经注疏的概述
十三经注疏是中国古代经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它包括了《五经》和《九经》两部分。《五经》包括《周易》、《尚书》、《礼记》、《周礼》和《春秋》;《九经》包括《诗经》、《书经》、《礼记》、《周礼》、《仪礼》、《乐经》、《易经》、《春秋》和《国语》。
十三经注疏的作者众多,其中最有名的有孔子、韩愈、程颢、程颐、朱熹等。他们通过对经典的解读和注释,使经典更加深入人心,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十三经注疏的作用
十三经注疏对于理解和研究经典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典的含义和内涵。经典是古代智慧的结晶,是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十三经注疏的解读和注释,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经典的思想和观念,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经典文化。
其次,十三经注疏对于研究古代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古代经典是古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十三经注疏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发展演变。
三、十三经注疏的操作步骤
要学习和研究十三经注疏,首先需要选择一本优秀的注疏版本。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版本的十三经注疏,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版本。
其次,我们需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十三经注疏是对经典的解读和注释,其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哲学、文学、历史、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需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十三经注疏。
接下来,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一部经典进行学习和研究。十三经注疏中的每一部经典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一部适合自己的经典进行学习和研究。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学习和研究十三经注疏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我们可以从整体上了解经典的结构和内容,然后逐步深入地研究每一部分的细节,最终达到全面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结尾
通过对十三经注疏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经典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希望大家能够加深对十三经注疏的了解,并通过学习和研究,为传承和发扬经典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十三经和十三经注疏的区别

年代不同,作用不同。1、年代不同。《十三经》是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十三经注疏》是清代由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部儒家经典注疏的汇编。2、作用不同。《十三经》即十三部经典著作,是浩如烟海的儒家思想典籍的代表。《十三经注疏》是文史研究工作者经常要查检的作品。
《十三经》和《十三经注疏》是两部不同的作品,它们之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区别:
1. 年代和形成过程:据《十三经》的形成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时期,是当时儒家的经典著作。而《十三经注疏》是在清代由阮元主持校刻的,是十三部儒家经典注疏的汇编,形成年代较《十三经》晚。
2. 作用和价值:《十三经》这部作品是浩如烟海的儒家思想典籍的代表,对研究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具有重要意义。而《十三经注疏》则是文史研究工作者经常要查检的作品,对儒家经典著作的注解和进一步阐释,为学者们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
总的来说,《十三经》和《十三经注疏》都是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但它们在内容和作用上有所不同。

十三经注疏名词解释是什么?

《十三经注疏》名词解释如下:
《十三经注疏》是十三部儒家经典的注疏。《周易》用曹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用伪孔安国传,孔颖达等正义。《毛诗》用汉毛公传、郑玄笺,孔颖达等正义。《周礼》、《仪礼》皆用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用郑玄注,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用晋杜预注,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用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春秋榖梁传》用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论语》用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孝经》用唐玄宗注,邢昺疏。《尔雅》用晋郭璞注、邢昺疏。《孟子》用汉赵岐注,旧题宋孙奭疏。
版本类型
本书保存了我国儒家全部经典以及汉唐至北宋的主要注疏,是研究我国古代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资料。自南宋刊刻以来,流传不衰。
明有嘉靖、万历刊本,清乾隆初有武英殿本。清阮元据宋本校刻者,号称善本,阮氏并撰《校勘记》,附于各卷之末。中华书局1979年据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为两巨册,是本改正旧本文字讹脱及剪贴错误三百余处,最善亦最方便。

《十三经注疏》指什么?都包括那些部分

十三经注疏: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这就是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
十三经注疏,是文史研究工作者经常要查检的书。中国文籍,浩如烟海,目前存世约十多万种,《四库全书》是这些文籍的精华,其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经部又是其精华,而《十三经注疏》则冠列于其经部之首。清代由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号称善本。目前通行本为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缩印本(精装16开本上下册)。其阮元校勘之处,均用▲号表示。详见各家出版社之出版说明。

《十三经注疏》指什么?

十三经注疏 “十三经”包括《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内容博大,在悠久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期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观念中。 “十三经”各注释版本中,以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最为完善,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周易正义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 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 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注疏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孝经注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注疏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论语注疏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十三经注疏》是文史研究工作者经常要查检的书。清代由阮元主持校刻的一部,号称善本,但卷帙浩繁,不便查检。原世界书局将阮刻本缩印为两巨册,使用较方便,我们现据以影印,以应急需。影印前曾与清江西书局重修阮本及点石斋石印本核对,改正文字讹脱及剪贴错误三百余处。又缩印本《公羊传注疏》卷二十三阮元《校勘记》末漏脱二十二行,《论语注疏》卷首漏脱阮元《校勘记序》一篇,均补印于全书之末。缩印本新增的目录也有不少讹脱,现改正重排。阮刻本在有校勘的地方均加○表示,缩印本改用▲号,现仍其旧。参考资料: http://202.121.7.7/person/donghu/2/otherclass/13jingzs1.htm

《十三经注疏》是指哪些?

《周易正义》10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20卷,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70卷,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42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50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63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60卷,晋杜以预集解,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28卷,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觳梁传注疏》20卷,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
《论语注疏》20卷,魏何晏集解,宋邢邴疏;
《孝经注疏》9卷,唐李隆基注,宋邢邴疏;
《孟子注疏》14卷,汉赵岐注,宋孙爽疏;
《尔雅注疏》10卷,晋郭璞注,宋邢呙疏。
《十三经注疏》凡416卷,汇集了全部儒家经典,保存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汉晋古注和唐宋义疏,因而自形成以后便受到重视。明清两代,皆曾由皇帝敕版刻于太学,民间也有多种刻本流传,清代阮元的校刻本可谓各本中的善本。经学发展到宋代,经部典籍中的核心——“十三经”已经形成。这些经书,是垄断两千年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纲领,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十三经经典地位的最后形成,既是历代统治者的需要,也是经学不断发展的结果。

《十三经注疏》都有哪些?

“十三经”包括《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_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内容博大,在悠久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期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观念中。
编辑本段注疏释义
注疏 : 注和疏的并称。
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宋人将十三经之汉注唐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
十三经注疏: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易>>、<<诗>>、<<书>>、<<周礼>>、<<礼记>>、<<仪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孝经>>、<<尔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这就是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
注疏版本
“十三经”各注释版本中,以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最为完善,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周易正义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 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 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_梁传注疏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孝经注疏 唐玄宗注、宋.邢_疏
尔雅注疏 晋.郭璞注、宋.邢_疏
论语注疏 魏.何晏注、宋.邢_疏
孟子注疏 汉.赵岐注、宋.孙_疏

十三经注疏怎么学

十三经注疏巧记法:
解释版:
诗书易三礼,春秋三传/孝,论尔和孟子。
这一句话概括了13经是哪13经。它们分别是:诗经、尚书、周易、周礼、仪礼、礼记(这里的“三礼”顺序不要变哦。) 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尔雅和孟子。
在这里打了一个斜线/,/前的经书,疏是唐代的。/后的经书,它的疏是宋代的。比如孟子的疏是宋代的。
后人将以上这些经书的注疏,加上唐 陆德明的《经典释文》的注音合成一部书,称作《十三经注书》。
诗书易礼左,都是颖达正。
《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左氏传》都是唐 孔颖达正义。
郑玄注三礼,公彦疏周仪。
《周礼》、《礼记》、《仪礼》都是郑玄注,《周礼》、《仪礼》是唐 贾公彦疏。
*我背的时候,根据前一句“都是颖达正”的末尾的字读“正”,就想到了这一句开头的第一个字,也是读“郑”,就记住啦~
范宁杨士勋,注疏谷梁传。
(范宁、杨士勋,前者给《春秋谷梁传》作注,后者给作疏。这里不用记他们的朝代,后面有顺口溜哦。)
公羊何休注,唐代徐彦疏。
《春秋公羊传》是何休注,唐代徐彦疏。
刑疏孝尔论,璞注晏集解(尔论)。
刑昺疏《孝经》《尔雅》《论语》,郭璞给《尔雅》作注,何晏给《论语》集解。
王弼韩康伯,魏晋注《周易》。
(魏、晋)
魏朝的王弼和晋朝的韩康伯给《周易》作注。
汉朝孔安国,专门传《尚书》。
汉朝的孔安国,给尚书作传(传是注的一种)
赵岐注《孟子》,孙奭shì再来疏。
赵岐注《孟子》,孙奭疏《孟子》。
杜预注《左传》,隆基注《孝经》。
杜预注《左传》,李隆基注《孝经》。
正义疏在右,唐宋明确分。
正义和疏都算作是“疏”,写的时候放在经和注的右边。
疏是以第一句顺口溜中的“/”为界限,/前的为唐代作疏,/后的为宋代作疏。
孝经论尔和孟子,唐魏晋汉这样排。
孝经,论语,尔雅和孟子,他们的注者分别是唐代,魏代,晋代和汉代。
春秋三传晋汉晋,除了周易都是汉。
春秋三传的注者分别是晋代,汉代,晋代。除了周易是魏晋人作注以外(之前已经在顺口溜中提到过了),其余的唐代经书都是汉代的人在作注。
*《诗经》的毛传郑笺(《诗经》由汉代的毛亨作传,汉代的郑玄作笺)单独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