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昭然若揭的近义词
- 2、昭然若揭,是什么意思
- 3、昭然若揭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 4、昭然若揭的拼音
- 5、昭然若揭同义词
- 6、昭然若揭及反义词
- 7、昭然若揭成语词典
- 8、昭然若揭的意思
- 9、昭然若揭的意思和典故
昭然若揭的近义词
昭然若揭的近义词是:彰明较著、众目昭彰 。
昭然若揭,汉语成语,拼音:zhāo rán ruò jiē,释义:形容真相毕露,所有一切都已显现了出来。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已经很明白。
反义词:真伪莫辨。
造句:
1、不用揭发,他的罪行已经昭然若揭。
2、不用揭发,他们大哥的罪行已经昭然若揭。
3、谈到这里,他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4、日本的野心昭然若揭。
5、他们的讲话昭然若揭,纯属宣传。
6、日本侵华的野心,昭然若揭。
7、事情既然已经昭然若揭,自然要有所流露。
8、自然而然的,日昭然若揭的饥渴带来摒弃,和进发。
9、背叛则是将它劈开并使它昭然若揭的闪电。
10、而其它竞标者挥动大斧裁员的意图昭然若揭。
出处:
《拜经楼诗话·卷三》:文宗语绝无蕴蓄,而阴怀嫉忮之心,已昭然若揭。使明宗蚤觉,何至堕其术中。
清· 吴棠《杜诗镜铨》序:读诗者,息众说之纷拿,仰光焰之万丈。而杜公真切深厚之旨,益昭然若揭焉。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子误子之误,昭然若揭矣。”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十七回:承电示撤消军院,爱国之忱,昭然若揭。
聂绀弩 《探春论》:“是 王夫人 之歧视庶出之女,昭然若揭。”
昭然若揭,是什么意思
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昭然若揭[zhāo rán ruò jiē]: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出处:《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白话释义:明显的就像是披星戴月般的行走。
例句:他心里打的什么算盘,到现在已经昭然若揭了。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众目昭彰[zhòng mù zhāo zhāng]:昭彰:明显。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白话释义: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在你家里搜出人腿来,众目昭彰,一传出去,不到得轻放过了你。”
白话释义:在你的家里面搜出来了一条人腿,大家都看的很清楚,一旦传出去,一定不会轻易的放过你。
例句:这事众目昭彰,你不必强词夺理了。
2、彰明较著[zhāng míng jiào zhù]:彰、明、较、著:都是明显的意思。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很容易看清。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白话释义:这更加是非常明显,很容易看清楚的东西。
例句:盛昱甚至在严劾崇厚的奏折上,彰明较著地指出,沈桂芬应该联带负责。
昭然若揭
拼音:zhāo rán ruò jiē简拼:zrrj同义词:彰明较著众目昭彰反义词:真伪莫辨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出处:《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解释: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例子:承电示撤消军院,爱国之忱,~。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七回
昭然若揭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词目 昭然若揭 发音 zhāo rán ruò jiē 释义 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近义词 彰明较著众目昭彰 反义词 真伪莫辨 引用 《元史演义》第四十八回 迎嗣皇权相怀疑 遭冥谴太师病逝 ...本书历叙权奸,而于燕帖木儿之生死,记载独详,其所以庽戒之意, 昭然若揭 ,余事已见细评,要无非一儆世也。 ... 《明史演义》第十三回 檄北方徐元帅进兵 下南闽陈平章死节 ...及元朝诸将,寥寥数语,亦寓抑扬。阅者于词旨中窥之,皮里阳秋, 昭然若揭 矣。... 《全唐文》第07部 卷六百五 ...,信容得色,舞於眉端。以为桉是言,循是理,合乎心而气将之,昭 昭然若揭 日月而行,孰能阏其势而争夫光者乎?呜呼!言可信而时异,... 《民国演义》第七十七回 撤军院复归统一 开国会再造共和 ...,当由黎总统即日复电云: 承电示撤销军院,爱国之忱, 昭然若揭 。溯自 帝制议兴,波诡云谲,输赀造意,缘法饰非... 《民国演义》第九十二回遣军队冯河间宣战 劫兵械徐树铮逞谋 ...大局。孰意谭浩明等反复恣肆,攻破岳州,今则攘夺权利之私,实已 昭然若揭 ,不得不大张挞伐,一翦凶残。然苦我商民,劳我师旅,追溯... 《大唐狄公案》迷宫案-第二十二章 ...情敌。我们于死者抽中寻出染有藤黄之毒的果脯,丁禕陷害吴峰便更 昭然若揭 。诚然,一个人为了除掉情敌绝不会戏之以亲父性命,丁禕一... 《大唐狄公案》太子棺柩 ...—倘有的话,必然下沉得比妃子那棺柩深,而刘将军通敌谋逆之罪也 昭然若揭 。” 周都督点头频频,忽又摇头道... 《宋代十八朝艳史演义》第六十八回 ...直书。本书既属专载宋宫遗事,理该详细录出,使奸贼张邦昌的罪恶 昭然若揭 。 但是当邦昌僭位时,宋宫中的后妃公主都已随着北去,... 《小五义》第十二回 王官仗势催用印 蒋平定计哄贼人 ...秋笔,野史犹知好恶情。 忠佞各异,褒贬不同,史笔 昭然若揭 。有褒于一时,而即褒于万世者;亦有贬于一时,而不贬于万... 《乾隆皇帝》第十一章 零落客夜济零落妇 风尘女蒙救委风尘 ...离任时就这么个情势,若不请旨“恢复”,新任总督一去,一切全都 昭然若揭 ,即使是自己的亲近好友接印,也是难乎为继,如是对头接任...
昭然若揭的拼音
昭然若揭的读音:zhāo rán ruò jiē。
【解释】: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出自】:《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示例】:承电示撤消军院,爱国之忱,昭然若揭。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七回。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彰明较著、众目昭彰、一望而知、显而易见。
例句:
1、这是多年来昭然若揭的事实,因此台湾是我榻傍的鼾声,为了维持永久和平,把它收归我有,乃日本当务之急,令其割让该地,岂有敢置一句非议者?
2、这使满清攻台的真正兴趣昭然若揭:即使把台湾拱手让给洋人,也决不能容忍这里有一个汉人政权的存在。
3、这并不是说,你一定会发现一位朋友曾做过让你如今十分光火的事;而是说,如果一位朋友对你曾有所隐瞒,那么现在一切将昭然若揭。
4、在诉讼过程中,国家和公民之间发生了直接的对话,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司法机关,另一方是表现为公民个体的诉讼当事人,因此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在诉讼过程中昭然若揭。
昭然若揭同义词
原型毕露
彰明较著 [zhāng míng jiào zhù]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彰、明、较、著:都是明显的意思。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很容易看清。
出 处
《史记·伯夷列传》:“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昭然若揭及反义词
【成语】: 昭然若揭
【近义词】: 彰明较著、众目昭彰
【反义词】: 真伪莫辨
【拼音】: zhāo rán ruò jiē
【解释】: 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出处】: 《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昭然若揭成语词典
昭然若揭
zhāo rán ruò jiē
[释义] 昭然:明明白白的样子;揭:高举。形容真相大白;非常明显。
[语出] 《庄子·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行也。”
[正音] 昭;不能读作“zhào”。
[辨形] 昭;不能写作“招”。
[近义] 彰明较著 众目昭彰
[反义] 真伪莫辨
[用法] 多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纵观中国历史;文明发达之迹;~。
[英译] as clear as if it were exposed to view
zhāo rán ruò jiē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典故出处《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近义词彰明较著、众目昭彰反义词真伪莫辨英文翻译as clear as if it were exposed to view成语资料成语解释: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成语举例:承电示撤消军院,爱国之忱,昭然若揭。(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七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成语结构:偏正式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正音:昭,不能读作“zhào”。成语辨形:昭,不能写作“招”。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人孙休与老师扁庆子探讨修身处世的问题,孙休抱怨没有遇到英明的国君,有怀才不遇之感。扁庆子认为只有凡人天天想着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像高举太阳和月亮那样一点也不掩盖,这样是成不了圣人的。
昭然若揭的意思
昭然: 明显 、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 揭开 。 形容 真相 全部 暴露 ,一切都明明 白白 。 成语出处: 《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成语例句: 承电示撤消军院,爱国之忱, 昭然若揭 。 繁体写法: 炤然若揭 注音: ㄓㄠ ㄖㄢˊ ㄖㄨㄛˋ ㄐㄧㄝ 昭然若揭的近义词: 彰明较著 非常显著 众目昭彰 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举一动有目共睹 昭然若揭的反义词: 真伪莫辨 正宗或伪劣不能辨别;是真是假,难以分辨 成语语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人孙休与老师扁庆子探讨修身处世的问题,孙休抱怨没有遇到英明的国君,有怀才不遇之感。扁庆子认为只有凡人天天想着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像高举太阳和月亮那样一点也不掩盖,这样是成不了圣人的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as clear as if it were exposed to view 俄语翻译: ясно само по себе <ясно как на ладони> 日语翻译: だれの目(め)にも分(わ)かるほどあきらかである 其他翻译: <德>auf der hand liegen
昭然若揭的意思和典故
昭然若揭的意思和典故介绍如下:
昭然若揭的意思解释是形容真相大白,非常明显。近义词有:彰明较著、众目昭彰,反义词有:真伪莫辨,昭然若揭是贬义成语,偏正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叫扁庆子的人,非常有学问。扁庆子有一个弟子叫孙休。孙休经常找老师扁庆子讨论修身处世的问题。
有一天,孙休来到扁庆子的门上诧异地发问道:“我孙休住在乡间没见有人说我没有修养,面临危难时没见有人说我不勇敢。然而我种田碰不到好年景,事君碰不到好世
道,为乡里人所抛弃,为州县官吏所放逐,我孙休何罪于老天?怎么遇到这样命运呀?”
扁庆子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那道德修养极高的人的身体力行吗?忘掉了他的肝胆,也遗弃了他的耳目,无心地纵放于世俗尘垢之外,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不求建树的环境中,这就叫做有所作为而不自恃,有所建树而不自得。如今你把自己打扮得很有才干用以惊吓众人,用修养自己的办法来突出他人的污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在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
像你这样的人能得以保全形体和身躯,具备了九窍,没有中途毁损成为聋子瞎子和瘸腿,而处于寻常人的行列,已属侥幸,又哪有闲工夫来报怨老天啊!你走吧!”
孙休走出屋子,扁庆子回到房里。不多一会儿,扁子仰天长叹,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长叹呢?”
扁庆子说:“刚才孙休进来,我把道德修养极高的人的德行告诉给他,我真担心他会吃惊以至迷惑更深。”
弟子说:“不对哩。孙休所说的话是正确的吗?先生所说的话是错误的吗?错误的本来就不可能迷惑正确的。孙休所说的话是不对的吗?先生所说的话是正确的吗?他本来就因迷惑而来请教,又有什么过错呀!”
扁庆子说:“不是这样的。从前有只海鸟飞到鲁国都城郊外,鲁国国君很喜欢它,用‘太牢’来宴请它,奏‘九韶’乐来让它快乐,海鸟竟忧愁悲伤,眼花缭乱,不敢吃喝。这叫做按自己的生活习性来养鸟。假若是按鸟的习性来养鸟,就应当让它栖息于幽深的树林,浮游于大江大湖,让它吃泥鳅和小鱼,这本是极为普通的道理而已。
如今的孙休,乃是管窥之见、孤陋寡闻的人,我告诉给他道德修养极高的人的德行,就好像用马车来托载小老鼠,用钟鼓的乐声来取悦小鴳雀一样。他又怎么会不感到吃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