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能定理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详细知识总结(带例题),急急急急急急!!!!!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0 23:49:37 浏览3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高一物理必修2动能和动能定理知识点总结

一、动能
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Ek=?mv2,
其大小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相对量。
二、动能定理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W1+W2+W3+……=?mvt2-?mv02
1.反映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原因——力对物体所做功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理解为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减小.所以正功是加号,负功是减号。
2.“增量”是末动能减初动能.ΔEK>0表示动能增加,ΔEK<0表示动能减小.
3、动能定理适用单个物体,对于物体系统尤其是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统不能盲目的应用动能定理.由于此时内力的功也可引起物体动能向其他形式能(比如内能)的转化.在动能定理中.总功指各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这里我们所说的外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等.
4.各力位移相同时,可求合外力做的功,各力位移不同时,分别求力做功,然后求代数和.
5.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使我们有了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的分量表达式.但动能定理是标量式.功和动能都是标量,不能利用矢量法则分解.故动能定理无分量式.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可在某一方向应用动能定理.
6.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为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即动能定理对恒力、变力做功都适用;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也均适用.
7.对动能定理中的位移与速度必须相对同一参照物.

物理高一动能和动能定理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动能和动能定理知识点归纳 篇1   一、动能
  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Ek=mv2,
  其大小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相对量。
  二、动能定理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W1+W2+W3+=mvt2-mv02
  1.反映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原因力对物体所做功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理解为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减小.所以正功是加号,负功是减号。
  2.增量是末动能减初动能.EK0表示动能增加,EK0表示动能减小。
  3、动能定理适用单个物体,对于物体系统尤其是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统不能盲目的应用动能定理.由于此时内力的功也可引起物体动能向其他形式能(比如内能)的转化.在动能定理中.总功指各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这里我们所说的外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等。
  物理高一动能和动能定理知识点归纳 篇2   1、什么是动能?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下面通过举例表明:运动物体可对外做功,质量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也越强。所以说动能是表征运动物体做功的一种能力。
  2、动能公式
  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如何呢?我们知道,功与能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做功来研究能量。外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运动而具有动能。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个途径研究一个运动物体的动能是多少。
  列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光滑水平面上一物体原来静止,质量为m,此时动能是多少?(因为物体没有运动,所以没有动能)。在恒定外力F作用下,物体发生一段位移s,得到速度v(如图1),这个过程中外力做功多少?物体获得了多少动能?
  样我们就得到了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
  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跟它的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用Ek表示动能,则计算动能的公式为:
  由以上推导过程可以看出,动能与功一样,也是标量,不受速度方向的影响。它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焦耳(J)。一个物体处于某一确定运动状态,它的动能也就对应于某一确定值,因此动能是状态量。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加深同学对动能概念及公式的理解。
  试比较下列每种情况下,甲、乙两物体的动能:(除下列点外,其他情况相同)
  ①物体甲的速度是乙的两倍;②物体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③物体甲做直线运动,乙做曲线运动;④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一半。
  在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后总结:动能是标量,与速度方向无关;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更大。
  3、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的推导
  将刚才推导动能公式的例子改动一下:假设物体原来就具有速度v1,且水平面存在摩擦力f,在外力F作用下,经过一段位移s,速度达到v2,如图2,则此过程中,外力做功与动能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呢?
  外力F做功:W1=Fs
  摩擦力f做功:W2=-fs
  可见,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增量。其中F与物体运动同向,它做的功使物体动能增大;f与物体运动反向,它做的功使物体动能减少。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了物体动能的变化。
  将上述问题再推广一步:若物体同时受几个方向任意的外力作用,情况又如何呢?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结论并板书: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这个结论叫动能定理。
  用W总表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用Ek1表示物体初态的动能,用Ek2表示末态动能,则动能定理表示为: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动能定理是学生新接触的力学中又一条重要规律,应立即通过举例及分析加深对它的理解。
  a、对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的理解
  有的力促进物体运动,而有的力则阻碍物体运动。因此它们做的功就有正、负之分,总功指的是各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又因为W总=W1+W2+?=F1·s+F2·s+?=F合·s,所以总功也可理解为合外力的功。
  b、对该定理标量性的认识
  因动能定理中各项均为标量,因此单纯速度方向改变不影响动能大小。如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合外力方向指向圆心,与位移方向始终保持垂直,所以合外力做功为零,动能变化亦为零,并不因速度方向改变而改变。
  c、对定理中“增加”一词的理解
  由于外力做功可正、可负,因此物体在一运动过程中动能可增加,也可能减少。因而定理中“增加”一词,并不表示动能一定增大,它的确切含义为末态与初态的动能差,或称为“改变量”。数值可正,可负。
  d、对状态与过程关系的理解
  功是伴随一个物理过程而产生的,是过程量;而动能是状态量。动能定理表示了过程量等于状态量的改变量的`关系。
  4、例题讲解或讨论
  主要针对本节重点难点——动能定理,适当举例,加深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例1、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合外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动能改变
  B、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C、合外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但物体动能可能不变
  D、物体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此例主要考察学生对涉及力、速度、加速度、功和动能各物理量的牛顿定律和动能定理的理解。只要考虑到匀速圆周运动的例子,很容易得到正确答案B、D。
  例2、在水平放置的长直木板槽中,一木块以6.0m/s的初速度开始滑动。滑行4.0m后速度减为4.0m/s,若木板糟粗糙程度处处相同,此后木块还可以向前滑行多远?
  此例是为加深学生对负功使动能减少的印象,需正确表示动能定理中各物理量的正负。解题过程如下:
  设木板槽对木块摩擦力为f,木块质量为m,据题意使用动能定理有:
  二式联立可得:s2=3.2m,即木块还可滑行3.2m。
  此题也可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定律来求解,但过程较繁,建议布置学生课后作业,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看出动能定理的优势。
  例3、如图3,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物体沿光滑曲面从高为h1的A处运动到高为h2的B处,若在A处的速度为vA,B处速度为vB,则AB的水平距离为多大?
  可先让学生用牛顿定律考虑,遇到困难后,再指导使用动能定理。
  A到B过程中,物体受水平恒力F,支持力N和重力mg的作用。三个力做功分别为Fs,0和-mg(h2-h1),所以动能定理写为:
  从此例可以看出,以我们现在的知识水平,牛顿定律无能为力的问题,动能定理可以很方便地解决,其关键就在于动能定理不计运动过程中瞬时细节。
   通过以上三例总结一下动能定理的应用步骤 :
  (1)明确研究对象及所研究的物理过程。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确定各力所做的功,求出这些力的功的代数和。
  (3)确定始、末态的动能。(未知量用符号表示),根据动能定理列出方程:W总=Ek2—Ek1
  (4)求解方程、分析结果
  我们用上述步骤再分析一道例题。
  例4、如图4所示,用细绳连接的A、B两物体质量相等, A位于倾角为30°的斜面上,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使A、B均保持静止,然后释放,设A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A受重力的0.3倍,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求B下降1m时的速度多大。
  让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对象,那么可能有的同学分别选择A、B为研究对象,而有了则将A、B看成一个整体来分析,分别请两位方法不同的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
  三式联立解得:v=1.4m/s
  解法二:将A、B看成一整体。(因二者速度、加速度大小均一样),此时拉力T为内力,求外力做功时不计,则动能定理写为:
  f=0.3mg
  二式联立解得:v=1.4m/s
  可见,结论是一致的,而方法二中受力体的选择使解题过程简化,因而在使用动能定理时要适当选取研究对象。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详细知识总结(带例题),急急急急急急!!!!!

一、
动能
--指
物体

运动
而具有的
能量

数值
公式
:Ek=(1/2)mu^2
国际单位是焦耳(J),简称焦。
动能和
势能
都是
标量
,即只有
大小
而不存在
方向

纯动能计算题比较简单,例:质量为50KG的汽车以每小时100KM的速度向前行驶,问其具有多大的动能?
解:Ek=(1/2)mu^2
Ek=(1/2)*50*100^2=250000(J)
二、动能最常用的应用是与势能相联系,根据
机械能
守恒:动能+势能=机械能
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
重力势能
公式:Ep=mgh
单位也是焦耳(J)
动能和势能综合
试题
:
例:在
理想状态
下(忽略
摩擦力
),质量为m的静止
小球
从高度为h的斜坡滚下,到达
地面
时的动能为多少,速度为多少?
解:根据机械能守恒知:
到达地面时的高度为0,所以势能为0,即势能全部转化为了动能。
即Ek=Ep=mgh
又Ek=(1/2)mu^2=mgh,从而推出u=
根号
2gh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和难点知识,同时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下面我给高中同学带来物理动能定理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
  1、功的计算:

  力和位移同(反)方向:W=Fl, 功的单位:焦尔(J)

  2、功率:

  3、重力的功:

  重力做功:为重力和竖直方向位移乘积W=mglcosα=mgh

  重力势能:为重力和高度的乘积. Ep=mgh

  位置高低与重力势能的变化: W=mglcosθ=mgh=mg(h2-h1)

  4、动能定理:

  物理意义: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注意: a、如果物体受多个力的作用,则W为合力做功。

  b、适用于变力做功、曲线运动等,广泛应用于实际问题。 =EK2-EK1

  5、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EP1+EK1=EK2+EP2

  6、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 其它 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知识点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W1+W2+W3+……=?mvt2-?mv02

  1.反映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原因——力对物体所做功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理解为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减小.所以正功是加号,负功是减号。

  2.“增量”是末动能减初动能.ΔEK>0表示动能增加,ΔEK<0表示动能减小.

  3、动能定理适用单个物体,对于物体系统尤其是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统不能盲目的应用动能定理.由于此时内力的功也可引起物体动能向其他形式能(比如内能)的转化.在动能定理中.总功指各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这里我们所说的外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等.

  4.各力位移相同时,可求合外力做的功,各力位移不同时,分别求力做功,然后求代数和.

  5.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使我们有了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的分量表达式.但动能定理是标量式.功和动能都是标量,不能利用矢量法则分解.故动能定理无分量式.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可在某一方向应用动能定理.

  6.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为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即动能定理对恒力、变力做功都适用;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也均适用.

  7.对动能定理中的位移与速度必须相对同一参照物.
  学好高中物理的 方法
  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总结 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

  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但这是走向成功必由之路。

  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画图能够变 抽象思维 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

   笔记本 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学习资料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 报告 等等。

  时间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

  向别人学习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

  知识结构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

  数学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对学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要学好数学,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内容与公式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内容与公式同学们清楚吗,不清楚的话,快来我这里看看。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内容与公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内容与公式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公式是W=(1/2)mV?2-(1/2)mVo2=Ek?-Ek?,W为外力做的功,Vo是物体初速度,V?是末速度,Ek?表示物体的末动能,Ek?表示物体的初动能。W是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也表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动能定理研究的对象是单一的物体,或者可以称单一物体的物体系。动能定理的计算式是等式,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动能定理适用于物体的直线运动,也适应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里可以是分段作用,也可以是同时作用,只要可以求出各个力的正负代数和。
   拓展阅读: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知识点
  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这就是动能定理的内容。动能定理还可以表述为:过程中所有分力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的改变量。
  这里的合外力指研究对象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动能定理的基本表达式:F合s=W=ΔEk;
  动能定理的其他表示方法:
  ∫Fds=W=ΔEk;
  F1s1+F2s2+F3s3+……=ΔEk;
  功虽然是标量,但有正负一说。最为严谨的公式是第二个公式;最常用的,有些难度的却是第三个公式。
  动能定理根源
  我们来推导动能定理,很多学生可能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其实恰恰相反。
  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推导和与应用。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能够帮你更好的理解物理考点。
  在内心理解了动能定理,知道了它的本源,才能在考试中科学运用动能定理来解题。动能定理的推导分为如下两步: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下的动能定理推导过程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其受力情况为F合=m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2as=v2-v02;方程的两边都乘以m,除以2,有:
  mas=?(mv2-v02)=Ek2-Ek1=ΔEk;
  上述方程的左端mas=F合s=W;
  因此有:F合s=W=ΔEk;
  这就是动能定理在匀变速直线运动情况下的推导过程。
  (2)普通直线运动模式下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运用微积分的思想,我们普通运动模式进行拆分,将其肢解为非常小的一段一段的运动(微元法应用;请同学们思考下位移公式的推导过程)。
  当我们的运动模式被无限分割后,每一小段都可以认为是匀变加速直线运动模式(要么a>0;要么a<0;要么a=0)。
  对任何一段(从t=m到t=n),我们都可以利用(1)中的推理过程得到W=F合s=man=En-Em
  对整个过程,我们有:
  W总=W1+W2+W3+……=ma1+ma2+ma3+……=(E2-E1)+(E3-E2)+(E4-E3)+……+(En-Em)+……=E末-E初
  即,W总=E末-E初;这就是普通的直线运动模式下的动能定理推导过程。
  曲线运动模式下,动能定理也是成立的,其推导过程不再这里分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研究下。
  动能定理的意义
  无论是研究外力做的功,还是求物体动能的变化,除了最基本的定义外,我们有了另一条求解途径。
  动能定理建立起过程量(功)和状态量(动能)间的联系。
  我们在分析复杂运动模式时,除了牛顿动力学内容外,还可以借助于动能定理,避开中间复杂的(求加速度等)过程。
  动能定理与其他考点联系
  动能定理和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太多了。比如,圆周运动的问题 ,竖直面内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运动,就是要借助动能定理来求解的。
  复杂的两个(或三个)物体,在摩擦力下的运动,有时候用牛顿定律求解很不好求,用牛顿定律+动能定理联合求解,往往会变得简单。
  动能定理还会与静电场的问题结合起来,比如求解库仑力做功的问题,因为是变力做功,没有办法直接根据功的定义求解,所以往往是通过动能定理来计算的。
  与电磁感应结合,也是动能定理常见的考题。这种情况下往往是研究导体棒运动,在摩擦力、安培力、外界拉力下导体棒动能的变化问题。
  如果你仔细分析,你还会发现,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与动能定理也非常的近似,或者是动能定理方程的在光学中的推广。
  总之,动能定理这个考点太灵活了,几何可以和任意的一个章节结合在一起命题。所以从力学能量开始,任何一个章节遇到复杂的功能关系的问题,同学们要有意识的思考动能定理能不能应用。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只能是单个物体,如果是系统,那么系统内的物体间不能有相对运动。(原因是这时系统内所有内力做的总功不一定是零,会产生或释放其他形式的能量)。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于研究对象的力都要分析,含重力)。
  (3)写出该过程中合外力做的功,或分别写出各个力做的功(注意功的正负)。如果研究过程中物体受力情况有变化,要分别写出该力在各个阶段做的功。
  (4)写出物体的初、末动能,按照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注意事项
  1动能定理内的物理表达量都是标量式,当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Ek2>Ek1物体的动能增加;反之则Ek1>Ek2,物体的动能减少;
  2动能定理研究的对象应为单一的物体,或者可以当做整体的物体系;如果不是一个整体,那么就有矛盾:到底分析哪个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研究哪个物体的始末态动能?
  3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各个速度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不能代入相对速度)。
  4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也可使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合外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分段作用,也可以同时作用,求出各个力所做功的正负代数和即可,这就是动能定理(相对牛顿动力学)的优越性。
  5动能定理的合外力是物体所有的外力之和,在列式计算的时候,画出受力图来,列公式时不要丢力。
  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独一个物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一般是多个物体构成的系统;也可以是一个物体。
  2动能定理公式等号的左侧是合外力所做的功,右侧是动能的改变量;是功和能之间的联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等号的左侧是一种状态的机械能之和,右侧是另一种状态的机械能之和;是能量不变的方程。
  联系
  1都可以不去分析具体的加速度、时间来研究能量的变化。
  2都可以用来求解动能(速度大小)或动能的改变量。

高一物理下册知识点:动能定理

【 #高一# 导语】动能定理(work-energy Principle)。所谓动能,简单的说就是指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数值上等于(1/2)mv2。动能是能量的一种,它的国际单位制下单位是焦耳(J),简称焦。以下是 考 网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一物理下册知识点:动能定理,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一、动能
  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Ek=mv2,其大小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相对量。
  二、动能定理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W1+W2+W3+……=mvt2-02。
  1.反映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原因——力对物体所做功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理解为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减小.所以正功是加号,负功是减号。
  2.“增量”是末动能减初动能.ΔEK>0表示动能增加,ΔEK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知识点分析

【 #高二# 导语】在物理的学习中,学生会学习到很多的知识点,下面 无 将为大家带来关于动能定理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知识点
  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这就是动能定理的内容。动能定理还可以表述为:过程中所有分力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的改变量。
  这里的合外力指研究对象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动能定理的基本表达式:F合s=W=ΔEk;
  动能定理的其他表示方法:
  ∫Fds=W=ΔEk;
  F1s1+F2s2+F3s3+……=ΔEk;
  功虽然是标量,但有正负一说。最为严谨的公式是第二个公式;最常用的,有些难度的却是第三个公式。
  动能定理根源
  我们来推导动能定理,很多学生可能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其实恰恰相反。
  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推导和与应用。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能够帮你更好的理解物理考点。
  在内心理解了动能定理,知道了它的本源,才能在考试中科学运用动能定理来解题。动能定理的推导分为如下两步: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下的动能定理推导过程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其受力情况为F合=m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2as=v2-v02;方程的两边都乘以m,除以2,有:
  mas=?(mv2-v02)=Ek2-Ek1=ΔEk;
  上述方程的左端mas=F合s=W;
  因此有:F合s=W=ΔEk;
  这就是动能定理在匀变速直线运动情况下的推导过程。
  (2)普通直线运动模式下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运用微积分的思想,我们普通运动模式进行拆分,将其肢解为非常小的一段一段的运动(微元法应用;请同学们思考下位移公式的推导过程)。
  当我们的运动模式被无限分割后,每一小段都可以认为是匀变加速直线运动模式(要么a>0;要么aEk1物体的动能增加;反之则Ek1>Ek2,物体的动能减少;
  2动能定理研究的对象应为单一的物体,或者可以当做整体的物体系;如果不是一个整体,那么就有矛盾:到底分析哪个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研究哪个物体的始末态动能?
  3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各个速度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不能代入相对速度)。
  4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也可使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合外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分段作用,也可以同时作用,求出各个力所做功的正负代数和即可,这就是动能定理(相对牛顿动力学)的优越性。
  5动能定理的合外力是物体所有的外力之和,在列式计算的时候,画出受力图来,列公式时不要丢力。
  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独一个物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一般是多个物体构成的系统;也可以是一个物体。
  2动能定理公式等号的左侧是合外力所做的功,右侧是动能的改变量;是功和能之间的联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等号的左侧是一种状态的机械能之和,右侧是另一种状态的机械能之和;是能量不变的方程。
  联系
  1都可以不去分析具体的加速度、时间来研究能量的变化。
  2都可以用来求解动能(速度大小)或动能的改变量。

高二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物理需要讲究 方法 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高二物理 必修二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物理必修二公式
  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 EP1=EK2 EP2也可以是mv12/2 mgh1=mv22/2 mgh2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α<90O 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

  (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 其它 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1)r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热力学第一定律W 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详细知识总结(带例题),急急急急急急!!!!!

楼上的人完全弄错了。。。动能定理和动能完全是两回事。。。
动能定理的概念: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合外力(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总和,根据方向以及受力大小通过正交法[1]能计算出物体最终的合力方向及大小)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初动能。
表达式:
  w1+w2+w3+w4…=△W=Ek2-Ek1
(k2)
(k1)表示为下标
  
其中,Ek2表示物体的末动能,Ek1表示物体的初动能。△W是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也表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标量式,当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Ek2>Ek1物体的动能增加;反之则,Ek1>Ek2,物体的动能减少。
  
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初末动能都应相对于同一参照系。
题目:
1,一物体以初速度...楼上的人完全弄错了。。。动能定理和动能完全是两回事。。。
动能定理的概念: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合外力(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总和,根据方向以及受力大小通过正交法[1]能计算出物体最终的合力方向及大小)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初动能。
表达式:
  w1+w2+w3+w4…=△W=Ek2-Ek1
(k2)
(k1)表示为下标
  
其中,Ek2表示物体的末动能,Ek1表示物体的初动能。△W是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也表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标量式,当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Ek2>Ek1物体的动能增加;反之则,Ek1>Ek2,物体的动能减少。
  
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初末动能都应相对于同一参照系。
题目:
1,一物体以初速度v1从地面竖直上抛,受到大小不变的空气阻力作用,落回地面时速度为v2v1>v2,求物体能上升的最大高度,已知答案是(v12+v22)/4g,
2.对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施以水平恒力F,当物体发生位移s时撤去F力,物体又通过位移2s而停止;设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阻力恒定,则阻力做工为——已知答案为Fs
一、动能——指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数值公式:Ek=(1/2)mu^2
国际单位是焦耳(J),简称焦。
动能和势能都是标量,即只有大小而不存在方向。
纯动能计算题比较简单,例:质量为50KG的汽车以每小时100KM的速度向前行驶,问其具有多大的动能?
解:Ek=(1/2)mu^2
Ek=(1/2)*50*100^2=250000(J)
二、动能最常用的应用是与势能相联系,根据机械能守恒:动能+势能=机械能
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公式:Ep=mgh
单位也是焦耳(J)
动能和势能综合试题:
例:在理想状态下(忽略摩擦力),质量为m的静止小球从高度为h的斜坡滚下,到达地面时的动能为多少,速度为多少?
解:根据机械能守恒知:
到达地面时的高度为0,所以势能为0,即势能全部转化为了动能。
即Ek=Ep=mgh
又Ek=(1/2)mu^2=mgh,从而推出u=根号2gh
动能定理的概念: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合外力(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总和,根据方向以及受力大小通过正交法[1]能计算出物体最终的合力方向及大小)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初动能。
表达式:
  w1+w2+w3+w4…=△W=Ek2-Ek1
(k2)
(k1)表示为下标
  
其中,Ek2表示物体的末动能,Ek1表示物体的初动能。△W是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也表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标量式,当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Ek2>Ek1物体的动能增加;反之则,Ek1>Ek2,物体的动能减少。
  
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初末动能都应相对于同一参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