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子,什么是中子,中子?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0 22:34:57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中子,中子?

中子其实就是质子外面包了一个电子。所以核内才能放出β射线
中子(neutron) :
中子其质量为 1.675 ×10-24g(939.565MeV),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1932年查德威克-研究-约里奥·居里夫妇 做过的中性粒子实验,他用云室束测定这种粒子的质量,结果发现,这种粒子的质量比质子微重,而且不带电荷。之后他称这种中性粒子为-中子(见下图1)。
中子的结构被证明:中子β衰变证明有下夸克,并会放出电子及中微子变为上夸克(见下图2)
中子能连接质子组成原子核(见下图3),若无中子原子核会因质子彼此间正电斥力而瓦解,那原子也不存在了。
中子的强核力可拉住同为正电荷的质子组成原子核。
中子可撞击铀原子核,使之分裂,造成原子弹爆炸。
中子可制造核武器中的中子弹。
(图1-中子结构图)
(图2 -中子β衰变图)
图中+-号代表不可分割的最小正负电磁信息单位-量子比特(qubit)
(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Wheeler曾有句名言:万物源于比特 It from bit
量子信息研究兴盛后,此概念升华为,万物源于量子比特)
注:位元即比特

中子到底由什么东西构成?中子里有有电子吗

质子与电子在简并压力作用下形成中子
关于中子:
结构
本段中子不带电而具有磁矩。高能电子、μ子或中微子轰击中子的散射实验显示中子内部的电荷和磁矩有一定的分布,说明中子不是点粒子,而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中子是由3个更深层次的粒子——夸克构成的。
用途
本段中子是研究核反应很好的轰击粒子,由于它不带电,即使能量很低,也能引起核反应(见中子核反应)。中子还在核裂变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电中性的中子不能产生直接的电离作用,无法直接探测,只能通过它与核反应的次级效应来探测。
根据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中子具有波动性,慢中子的波长约10-10米,与晶体内原子间距相当。中子衍射是研究晶体结构的重要技术。
中子由一个带+2/3元电荷的上夸克和两个带-1/3元电荷的下夸克组成。所以中子里没有电子。
质子=上夸克×2+下夸克
中子=上夸克+下夸克×2
反质子=反上夸克×2+反下夸克
反中子=反上夸克+反下夸克×2
电子、反电子、中微子、反中微子都是轻子,不是夸克组成的。
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由质子、中子和电子,这些物质所构成的呢?
中子里没有电子,只有在中子β-衰变后经由w玻色子产生电子,见下2,3图
图中+-号代表不可分割的最小正负电磁信息单位-量子比特(qubit)
(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Wheeler曾有句名言:万物源图于比特 It from bit
量子信息研究兴盛后,此概念升华为,万物源于量子比特)
注:位元即比特

中子怎么表示?

中子用字母n表示。
中子是组成原子核构成化学元素不可缺少的成分(注意:氕原子不含中子),虽然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核内的质子数目确定的,但是如果没有中子,由于带正电荷质子间的排斥力(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就不可能构成除只有一个质子的氢之外的其他元素。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中子的结构
中子对外显示电中性而具有磁矩。高能电子、μ子或中微子轰击中子的散射实验显 示中子内部的电荷和磁矩有一定的分布,说明中子不是点粒子,而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中子是由3个更深层次的粒子——夸克构成的。
中子和质子是同一种粒子的两种不同电荷状态,其同位旋为 1/2 ,中子的同位旋第三分量I3=-1/2。在轻核中含有几乎相等数目的中子和质子;在重核中,中子数则大于质子数,例如铀共有146个中子和92个质子。对于一定质子数的核,中子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取几种不同的值,形成一个元素的不同同位素。
中子就是核子数0质量数1,一般用n上1下0表示,具体如下图:
中子(Neutron)是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一。中子是组成原子核构成化学元素不可缺少的成分(注意:氕原子不含中子),虽然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核内的质子数目确定的。
但是如果没有中子,由于带正电荷质子间的排斥力(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就不可能构成除只有一个质子的氢之外的其他元素。
中子特征
1、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在做了用α粒子轰击铍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2、单独存在的中子是不稳定的,平均寿命约为16分,它将衰变成质子、电子和反中微子ν。
3、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原子核内的中子是稳定的。
4、由于中子不带电,所以容易打进原子核内,引起各种核反应。
5、中子的自旋量子数为1/2。
6、中子包含两个具有 -1/3 电荷的下夸克和一个具有 +2/3 电荷的上夸克,其总电荷为零。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子
中子常用符号n表示。
特性
1、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在做了用α粒子轰击铍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2、单独存在的中子是不稳定的,平均寿命约为16分,它将衰变成质子、电子和反中微子ν。
3、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原子核内的中子是稳定的。
4、由于中子不带电,所以容易打进原子核内,引起各种核反应。
5、中子的自旋量子数为1/2。
6、中子包含两个具有-1/3电荷的下夸克和一个具有+2/3电荷的上夸克,其总电荷为零。
中子核反应
1、中子裂变反应。某些重核如235U俘获中子发生裂变,记作(n,f),裂变同时还放出2~3个瞬发中子,并释放很大的裂变能,这种中子的增殖可使裂变反应持续不断进行,形成裂变链式反应,这是获取核能的重要途径。
2、中子辐射俘获。中子被核俘获后形成复合核,然后通过放出一个或多个γ光子退激,记作(n,γ)研究γ射线的能谱可以得到复合核能级结构、辐射过程性质的信息,(n,γ)反应对一切稳定核都是重要的,甚至中子能量很低时也能发生,(n,γ)反应还是生产核燃料、超铀元素等的重要反应。

原子核 有个东西叫做中子 中子是什么东西 为什么名字叫做中子 没有中子 原子核会什么样

中子就是一个完整的电子团,致使中子不需要掠夺别人的电子,但也绝不向外施舍电子,所以中子有象征中立的性质。而质子,由于自己高速旋转,致使最外围有一个电子被甩在自己万有引力和离心力平衡的一个距离。一个电子只能使电子团一个距离平衡,而其它距离均无法平衡,所以氢原子核显正,外围的一个电子显负。致使质子都是同性相斥,并且同性相斥的力大于质子之间的万有引力,所以质子只能产生氢分子,而不能再组成更多质子团。而中子、质子之间的万有引力略胜一筹,所以中子成为媒人,致使有中子的参与,才使质子产生出100多种元素。
1,原子核中有个东西叫做中子,见下图:
2,中子不带电,呈电中性,所以叫中子。
3,中子能连接质子组成原子核,若无中子原子核会因质子彼此间正电斥力而瓦解,那原子也不存在了。
图中+-号代表不可分割的最小正负电磁信息单位-量子比特(qubit)
(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Wheeler曾有句名言:万物源图于比特 It from bit
量子信息研究兴盛后,此概念升华为,万物源于量子比特)
注:位元即比特

中子、电子、质子有何区别?

电子是在1897年由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约翰·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的。约瑟夫·约翰·汤姆森提出了葡萄干模型(枣糕模型)。
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被公认为质子的发现人。1918年他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时,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注意到在使用α粒子轰击氮气时他的闪光探测器纪录到氢核的迹象。质子命名为proton,这个单词是由希腊文中的“第一”演化而来的。卢瑟福认识到这些氢核唯一可能的来源是氮原子,因此氮原子必须含有氢核。他因此建议原子序数为1的氢原子核是一个基本粒子。
中子的概念也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提出的,中子的存在是1932年B.查德威克用a粒子轰击的实验中证实的。
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和G.茨威格各自独立提出了中子、质子这一类强子是由更基本的单元——夸克组成的。它们具有分数电荷,是基本电量的2/3或-1/3倍,自旋为1/2。其空间尺度是微观粒子中最小的,大约小于10的-19次方。
质子和中子都位于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则以负电荷环绕在原子核外。它们的质量和电荷不同,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这些粒子的相互作用和运动方式共同决定了原子和物质的性质。
1. 质子:
质子的质量约为1.67×10的-27次方千克,是三种粒子中质量最大的。
质子带有正电荷,电荷大小为基本电荷单位(+1.6×10的-19次方库仑)。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序数)。

2. 中子:
中子的质量约为质子的质量,也是三种粒子中质量最大的。
中子是中性粒子,不带电。
中子也位于原子核中,数量决定了同位素的丰度,即不同原子质量但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同一种元素。
3. 电子:
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的千分之一左右,是三种粒子中质量最小的。
电子带有负电荷,电荷大小为基本电荷单位(+1.6×10的-19次方库仑)。
电子位于原子外层的电子壳中,围绕着原子核进行运动,参与化学反应和电流传导。
总结:
质子和中子都位于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则以负电荷环绕在原子核外。它们的质量和电荷不同,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这些粒子的相互作用和运动方式共同决定了原子和物质的性质。

如何区别中子和质子

质子和中子的区别:
质子(proton)是一种带 1.6 × 10-19 库仑(C)正电荷的亚原子粒子,直径约 1.6~1.7×10?15 m。 质子属于重子类,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通过胶子在强相互作用下构成。原子核中质子数目决定其化学性质和它属于何种化学元素。
中子(Neutron)是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一。中子是组成原子核构成化学元素不可缺少的成分(注意:氕原子不含中子),虽然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核内的质子数目确定的,但是如果没有中子,由于带正电荷质子间的排斥力(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就不可能构成除只有一个质子的氢之外的其他元素。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中子和质子是同一种粒子的两种不同电荷状态,其同位旋为 1/2 ,中子的同位旋第三分量I3=-1/2。在轻核中含有几乎相等数目的中子和质子;在重核中,中子数则大于质子数,例如铀共有146个中子和92个质子。对于一定质子数的核,中子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取几种不同的值,形成一个元素的不同同位素。
中子和质子的区别: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子数未必等于他的中子数。比如氢元素有三种原子,氕,氘,氚,它们都含有一个质子,但中子数不同,氕无中子,氘一个中子,氚两个中子。中子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一般说来,在较为稳定的原子中,中子数大于质子数。质子数决定了该原子属于哪一种元素,而中子数则确定了该原子是此元素的哪一个同位素。
质子的发现:
1918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发现了穿透力比α更强的粒子。发现了穿透力比α更强的粒子。他把这种粒子引进到电、磁场中,根据它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测出了它的质量和电量,确定它就是氢原子核,又叫做质子。后来,人们用同样的方法使氟、钠、铝等核发生了类似的转变,并且都产生了质子。由于各种核里都能轰击出质子,可见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质子的应用:
质子常被用来在加速器中加速。通过加速器可以获得各种能量的质子。质子束有着广泛的应用。医学上质子可以用来治疗癌症,目前许多国家已建立了专用的质子加速器。质子可以用来进行材料中的杂质分析,其灵敏度很高,而且可同时分析多种元素。后来发展成了一种专门的分析技术,成为质子X-射线荧光分析(PIXE)。质子可以引起核反应,因而可以用来进行核反应和核结构研究。质子可以用来得到中子源:绝大多数单能中子源都是由质子核反应产生的;用中高能质子轰击重核,可以得到强度很大的中子束;人们利用这种散裂中子源,进行中子散射实验,对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材料性质进行研究。质子还可通过核反应来制造所需要的同位素或放射性同位素。
中子的发现:
中子的概念是由卢瑟福(E.Rutherford)提出的,中子的存在是1932年由查德威克(J.Chadwick)用α粒子轰击铍的实验中证实的。1930年,德国科学家玻特(W.Bothe)和其学生贝克(H.Becker)用镭的α-射线轰击铍原子时,发现射出的不是 卢瑟福观察到的穿透力不强的质子,而是一种能穿透几英寸铅板的辐射--铍辐射。1931年,约里奥·居里(F.&I.Jolio Curie)夫妇用强α源进行实验时,发现铍辐射能从石蜡里打出质子。当恰德威克看到约里奥·居里夫妇的研究报告后,立即把铍辐射与他的老师 卢瑟福提到的中性粒子结合起来,用实验证明了铍辐射就是有质量的中性粒子,并定名为中子。
中子的特性及应用:
由于中子是电中性的,它具有很强的穿透力。电中性的中子在物质中不能产生直接的电离作用,无法直接探测,只能通过它与核反应的次级效应来探知。中子的穿透力强,而且对人体有危害,对中子需要进行有效的屏蔽。中子的电中性使得我们无法以 电磁场来加速、减速或束缚它;自由中子仅对磁场有很微弱的作用(因为中子存在磁矩)。
中子以聚集态存在于中子星中。 太阳系里的中子主要存在于各种 原子核中。自由中子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它不带电,中子是研究核反应很好的轰击粒子,即使 能量很低,也能引起核反应。中子核反应主要有:
①、中子诱发核裂变。某些重核如U俘获中子发生裂变,同时还放出2~3个瞬发中子,并释放很大的裂变能,这种中子的增殖可使裂变反应持续不断进行,形成链式 裂变反应,这是获取核能的重要途径。
②、中子辐射俘获。中子被核俘获后形成复合核,然后通过放出一个或多个γ 光子退激 ,研究γ射线的能谱可以得到复合核能级结构、辐射过程性质的信息,( n,γ )反应对一切稳定核都是重要的,甚至中子能量很低时也能发生,(n,γ) 反应还是生产核燃料 、超 铀元素等的重要反应。
此外 ,还有中子的 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中子被核吸收可放出 2个、3 个或多个中子的( n,2n )、( n ,3n)、( n ,xn)反应;发射带电粒子的(n,X)反应等。中子核反应在研究核结构和核反应机制及核能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子具有 波动性,慢中子的 波长约10米,与 晶体内原子间距相当。因此,中子可用来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中子衍射是研究晶体结构的重要技术。中子在工业、技术、医学、生物、材料等诸方面有着广泛的、并在不断发展与开拓的应用,如中子活化分析、中子嬗变掺杂、中子测水、中子测井、中子照相、中子治癌、中子育种、利用中子反应生成放射性同位素等等。
质子:原子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子核的质量大部分是由它组成的. 中子:构成原子核的部分 质子和中子是在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的2种粒子,这两种粒子又各自含有更小的粒子,叫做夸克,换句话说,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而原子的组成离不开质子和中子,质子带点,但它带的电和电子带的电是不同的,质子带的是正电荷,而电子则带的是负电荷,另外,中子是不带电的。例如氧原子的原子核有8个质子,8个中子,整个原子核被强大的力量维系在一起。
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中子不带电。中子质量比质子质量大千分之一左右。中子和质子是紧密无序的排列在一起组成质子核。一般来说其形状大小几乎一样,如果非要区别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书数,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去质子数
中子是电中性的,电子是带负电的,图,是没有的,因为目前的技术还达不到
1、大小不同。中子质量为 1.6749286 ×10-27千克,比质子的质量稍大;质子的质量为1.672621637(83)×10-27千克。
2、带电情况不同。中子不带电,而一般质子带一个电荷正电荷(+ 1.60217733 × 10-19库仑)。
3、稳定性不同。单独存在的中子是不稳定的,平均寿命约为16分钟,而质子是一种稳定的、不衰变的粒子,寿命大于10的35次方年。
4、应用范围不同。中子可以产生中子核反应,可以制备中子弹核武器;而质子常被用来在加速器中加速到近光速后用来与其它粒子碰撞,慢速的质子也可能被原子核吸收用来制造人造同位素或人造元素。比如核磁共振技术应用等。
扩展资料
中子特性
①、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在做了用α粒子轰击铍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②、单独存在的中子是不稳定的,平均寿命约为16分,它将衰变成质子、电子和反中微子ν。
③、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原子核内的中子是稳定的。
④、由于中子不带电,所以容易打进原子核内,引起各种核反应。
⑤、中子的自旋量子数为1/2。
⑥、中子包含两个具有 -1/3 电荷的下夸克和一个具有 +2/3 电荷的上夸克,其总电荷为零。
质子基本性质
相对质量1.007;
电荷+1 元电荷(+ 1.60217733 × 10-19库仑);
粒子自旋1/2粒子磁矩2.7928 单位核磁子;
作用力引力、电磁力、弱核力、强核力;
半衰期最短为 1035年(可视为稳定);
组成两个上夸克、一个下夸克;
质子数=原子序数(就是元素序号)=核外电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
1.氧元素是第二周期的元素,所以氧原子只有2个电子层内从层2个,外层6个,共8个电子;而氧原子的质子数也是8个。符合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以氧原子本身是电中性的,不带电荷 。
事实上所有的原子都是电中性的,都符合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
2.每种物质中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一定是等于该原子的质子数,但是这并不是说这种结构是稳定的结构,这只是元素原子的一个特性。
比如Na原子就非常不稳定,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a+,带一个正电荷,达到稳定结构。注意此时带电荷是因为变成了离子。对于未失去电子的Na原子来说,还是符合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质子

中子由什么组成?

中子是由一个上夸克和两个下夸克组成的。其中上夸克带三分之二正的元电荷,下夸克带三分之一负的元电荷,所以中子呈电中性。
中子是组成原子核构成化学元素不可缺少的成分,虽然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核内的质子数目确定的,但是如果没有中子,由于带正电荷质子间的排斥力,就不可能构成除氢之外的其他元素。
在轻核中含有几乎相等数目的中子和质子;在重核中,中子数则大于质子数,例如总共有146个中子和92个质子。对于一定质子数的核,中子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取几种不同的值,形成一个元素的不同同位素。
中子、质子、电子:
现代物理学认为中子和质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其中质子(uud)是由两个上夸克(u)和一个下夸克(d)组成;中子(udd)是由一个上夸克和两个下夸克组成。上夸克带有 + 2/3电荷,下夸克带有? 1/3 电荷,所以质子带一个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电子是一种基本粒子,目前无法再分解为更小的物质。

什么是质子和中子?

1、质子,中子,电子三者之间关系: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
质子(proton):是一种带 1.6 × 10?1? 库仑(C)正电荷的亚原子粒子,直径约 1.6 to 1.7×10^?15 m,质量是938百万电子伏特/c2(MeV/c2),即1.6726231 × 10^-27 kg,大约是电子质量的1836.5倍。质子属于重子类,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通过胶子在强相互作用下构成。原子核中质子数目决定其化学性质和它属于何种化学元素。
3、中子
中子(Neutron)是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一。中子是组成原子核构成化学元素不可缺少的成分(注意:氢元素H不含中子),虽然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核内的质子数目确定的,但是如果没有中子,由于带正电荷质子间的排斥力(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就不可能构成除氢之外的其他元素。
4、电子
电子(Electron)是一种带有负电的亚原子粒子,通常标记为 e- 。电子属于轻子类,是第一代中文维基百科未有第一代页面,可参考英语维基百科的对应页面generation (particle physics)。轻子家族的成员,以引力、电磁力和弱核力与其它粒子相互作用。 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即其无法被分解为更小的粒子。电子带有1/2自旋,是一种费米子 。电子与正子会因碰撞而互相湮灭,在这过程中,创生一对以上的伽玛射线光子。

中子的化学符号是什么

中子(Neutron)的化学符号符号是 n
图中+-号代表不可分割的最小正负电磁信息单位-量子比特(qubit)
(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Wheeler曾有句名言:万物源图于比特 It from bit
量子信息研究兴盛后,此概念升华为,万物源于量子比特)
注:位元即比特
中子(Neutron)是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一。中子是组成原子核构成化学元素不可缺少的成分(注意:氕原子不含中子),虽然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核内的质子数目确定的,但是如果没有中子,由于带正电荷质子间的排斥力(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就不可能构成除只有一个质子的氢之外的其他元素。
化学符号
符号是 n
定义
中子(Neutron)是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一。中子是组成原子核构成化学元素不可缺少的成分(注意:氕原子不含中子),虽然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核内的质子数目确定的,但是如果没有中子,由于带正电荷质子间的排斥力(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就不可能构成除只有一个质子的氢之外的其他元素。
中子的衰变
在原子核外,自由中子性质不稳定,寿命约为15分钟。中子衰变时释放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而成为质子(β衰变)。同样的衰变过程在一些原子核中也存在。原子核中的中子和质子可以通过吸收和释放π介子互相转换。
结构
中子对外显示电中性而具有磁矩。高能电子、μ子或中微子轰击中子的散射实验显 示中子内部的电荷和磁矩有一定的分布,说明中子不是点粒子,而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中子是由3个更深层次的粒子——夸克构成的。
用途
中子是研究核反应很好的轰击粒子,由于它不带电,即使能量很低,也能引起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