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历史上武庙72将都有谁?
- 2、从商周到清的军事家之中评选武庙“十哲七十二将”,究竟谁可以入选?
- 3、武庙四圣十哲七十二将是哪些人
- 4、武庙四圣十哲七十二将名单
- 5、在三国时期名将如云的魏国中,哪两位大将位列武庙72将?
- 6、武庙中有多少三国时期的武将?各个阵营分别都有谁?
- 7、兵家武将巅峰“武庙十哲”,为何没有卫青霍去病?
- 8、三国时期那么多人被宋徽宗列入武庙,为什么吕布没在其中?
- 9、唐朝建立武庙中的武圣、十哲、七十二将都是哪些名将?
- 10、唐武庙十哲七十二将中有女的吗
历史上武庙72将都有谁?
武庙七十二将排名如下:
一、第一个档次:张良
二、第二个档次共10人(称十哲):
西向: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
东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三、第三个档次六十一将:
东庑西向29名:
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
西庑东向32名:
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飃、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但、郭元振、李晟。
具体点评:
宋武庙72将,是宋朝在武庙中供奉的古代72位名将,可以说,这72位名将被宋朝封为神,供于庙中。奇怪的是,这72位名将中,竟然没有我们所熟知的诸多猛将,如项羽、马超、李存孝、王彦章、秦琼、薛仁贵,就连北宋抗辽猛将杨业等人都没有。
杨业战死于986年,而宋朝立庙“封神”是在137年之后,这位卫国功臣竟然没有进入武庙,不知何故。而位列宋朝“武庙十哲”配享的竟然是张良,真是让人笑喷。
张良乃军师谋士,并非武将,不但位在武将之上,还骑在管仲、孙武两位兵祖头上,论武论谋,张良都不够资格,不知宋朝当时是怎么想的,真是令人费解。
从商周到清的军事家之中评选武庙“十哲七十二将”,究竟谁可以入选?
十哲:姜子牙,张良,孙武,孙膑,韩信,管仲,诸葛亮,李靖,王猛,刘伯温
肯定是既优秀,又有才华,并且有贡献的人
无论是谁入选,这些英雄人物都是在人们心中的。
肯定是做出重大的贡献,或者是那些功勋突出的将领。
十哲是基本是神机妙算,七十二将乃为国建功立业的将领
十哲:姜子牙,张良,孙武,孙膑,韩信,管仲,诸葛亮,李靖,王猛,刘伯温
三十六帅:白起,王翦,蒙恬,吴起,田穰苴,先轸,范蠡,乐毅,田单,卫青,邓禹,冯异,司马懿,周瑜,陆逊,吕蒙,羊祜,杜预,谢玄,韦睿,陈庆之,高颎,李勣,苏定方,郭子仪,王忠嗣,裴行俭,高仙芝,李光弼,李晟,孟珙,岳飞,徐达,于谦,王守仁,袁崇焕
七十二将:李牧,赵奢,廉颇,司马错,项羽,英布,彭越,樊哙,周勃,周亚夫,李广,霍去病,赵充国,班超,陈汤,吴汉,贾复,耿弇,岑彭,寇恂,马援,窦宪,吕布,关羽,张飞,张辽,马超,典韦,赵云,许褚,张郃,邓艾,陆抗,马隆,陶侃,慕容恪,冉闵,高长恭,斛律光,檀道济,刘牢之,韦孝宽,韩擒虎,秦叔宝,尉迟敬德,侯君集,阿史那社尔,王玄策,刘仁轨,黑齿常之,薛仁贵,哥舒翰,李愬,马燧,浑瑊,李存孝,王彦章,曹彬,曹玮,狄青,吴玠,岳云,常遇春,李文忠,冯胜,傅友德,蓝玉,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李如松,郑成功
以上所列不包括一国之君及非汉政权将领。另折,种,杨家将类多在瑜亮之间,亦不立其中。
附候补名将:百里奚,孟明视,西乞术,蹇叔,斗越椒,曹沫,曹刿,白乙丙,赵盾,项燕,伍子胥,养由基,公孙枝,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蒙骜,李信,王贲,章邯,钟离昧,龙且,灌婴,曹参,夏侯婴,窦固,铫期,臧宫,马武,段颎,盖延,来歙,祭遵,皇甫嵩,朱儁,虞诩,黄忠,曹彰,曹仁,张绣,郭淮,徐晃,
夏侯惇,夏侯渊,文鸳,毋丘俭,钟会,姜维,太史慈,孙策,甘宁,周泰,颜良,文丑,王濬,邓羌,慕容绍宗,祖逖,杨大眼,王镇恶,史万岁,刘方,贺若弼,张须陀,麦铁杖,鱼俱罗,裴行俨,李孝恭,李道玄,罗士信,执矢思力,契苾何力,张士贵,屈突通,薛万彻,薛万均,程名振,郭孝恪,郭元振,牛进达,王晙,张守珪,张仁愿,唐休璟,程务挺,王孝杰,王方翼,薛讷,李祎,郭知运,封常清,仆固怀恩,阿史那献,
萧嵩,杨思勖,段秀实,张孝嵩,韦皋,郭虔瓘,盖嘉运,张巡,崔希逸,李嗣业,张思礼,夫蒙灵察,臧希液,白孝德,南霁云,李抱玉,马璘,白元光,牛仙客,张齐丘,乌承玭,李光颜,李抱真,郭昕,曲环,严武,高崇文,张议潮,张仲武,高骈,刘沔,石雄,萧摩诃,夏鲁奇,高敖曹,石守信,符存审,李继隆,慕容延钊,潘美,王德,韩世忠,刘锜,张宪,宗泽,杨再兴,毕再遇,王坚,余玠,吴璘,张世杰,虞允文,李宝,张定边,朱文正,沐英,张玉,朱能,陈璘,谭纶,麻贵,熊廷弼,孙承宗,卢象升,刘铤,李定国,邓子龙,史可法,石达开等
武庙四圣十哲七十二将是哪些人
古代那些有名将军共有七十二人,分为殿上十人及两庑六十二人两组,主位是武成王姜太公,他的旁边是侯张良,还有另外十人。
唐肃宗上元(760年)把太公望为武成王的祭典弄的与祭孔子一样。太公尚父庙更名成武成王庙,简称武庙。当时武庙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张良为副祀。包含张良在内的历代名将十人坐像分坐左右。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右列: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唐德宗建中782年的时候,武庙增加祭祀历史的名将共六十四人。宋徽宗宣和的1123年,对武庙的祭祀名单又有调整,共有历代名将七十二人。分成殿上十人及两庑六十二人两组,虽无十哲之名,仍有其实。主祀:武成王姜太公(无考)。
配享:留侯张良(河南),陪伴在姜太公旁边。配享于殿上:共十人。东侧西向: 管仲(安徽)孙武(山东)乐毅(河北)诸葛亮(山东)李绩(山东)西侧东向: 田穰苴(山东)范蠡(河南)韩信(江苏)李靖(陕西)郭子仪(陕西)从祀于殿外庑间:共六十二人。
武庙十哲七十二是唐宋时期对他的说法,按现在来讲还有特别的比这里有名的将领都没有在里面,比如霍去病,项羽,还有帝王也没有在里面,比如曹操(追封的王),刘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有太多的名将,名相,唐宋时期的排名还是比较合理的。
武庙四圣十哲七十二将名单
武庙四圣十哲七十二将名单如下:
四圣:张良、孙武、吴起、乐毅。
十哲:张良、孙武、吴起、乐毅、诸葛亮、李勣、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
七十二子: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等。
这个名单主要依据的是历代名将的功绩和影响力,以及他们的治军才能和对国家的忠诚。这些人在历史上都有着极高的声望和地位,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军事家。唐玄宗在设立这个名单的同时,也设立了相应的祭祀制度,规定每年的春秋两季都要进行祭祀,以示对历代名将的敬仰和纪念。
四圣的贡献:
1、张良:张良是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谋臣和政治家,他为刘邦的统一大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秦朝灭亡后,张良建议刘邦定都关中,并制定了各种政治策略,帮助刘邦巩固了政权。同时,张良还主张任用贤能、推行节俭、反对奢侈浪费等政策,为汉朝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了基础。
2、孙武:孙武是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著作《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兵书之一,影响深远。孙武曾担任吴国的将军,帮助吴国崛起并战胜了越国。在吴国担任丞相期间,孙武还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使吴国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之一。
3、吴起: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曾担任鲁国将军、魏国丞相等职务,为各国战胜了多个敌人。在楚国担任丞相期间,吴起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使楚国逐渐强大起来。
4、乐毅:乐毅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名将,他曾率领燕国军队攻打齐国,占领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为燕国扩张了领土。在治理国家方面,乐毅也表现出色,帮助燕国推行了许多有益的政策,为燕国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在三国时期名将如云的魏国中,哪两位大将位列武庙72将?
品评历代名将,不仅是今天热门的话题,在古代也是如此。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武庙七十二将最终在宋朝确定下来,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宋官家对名将的渴望吧?
武庙,与祭祀孔子的文庙相对,祭祀姜太公和历代名将,始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并在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成为定制,而姜太公也“晋升”为武成王。
1、唐朝的武庙
唐朝的祭祀体系是这样的:武成王姜子牙居中,武庙十哲坐侍左右,其下则是历代名将64位。
所以,唐朝的武庙除了姜子牙外,祭祀的名将共有74位,名单如下:
武庙十哲右侧: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左侧: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
六十四将范蠡,孙膑,廉颇,王翦,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贾复、寇恂、马援、皇甫嵩,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谢玄,慕容恪,檀道济,王僧辩,慕容绍宗,宇文宪,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苏定方、张仁亶、王晙、王孝杰;
管仲、田单,赵奢、李牧,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吴汉、冯异、耿弇、段颎,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王猛,长孙嵩,王镇恶,吴明彻,斛律光,于谨、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裴行俭、郭元振、张齐丘、郭子仪。
2、宋朝的武庙
大宋官家对武庙的祭祀与唐朝相似,但名单有所变更,且体系也有所不同:以姜子牙为武成王不变,然后提高了张良的地位——亚圣,祭祀的名将也变为72位。
圣王:武成王姜太公
亚圣:张良
武庙十哲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
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七十二将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
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熲、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亶、郭元振、李晟
也就是说,宋朝的72将是包括武庙十哲的,所以事实上宋朝祭祀的名将比唐朝少了两位。
但两者的区别远不止此,武庙十哲的人选便不相同,与唐朝相比,宋朝少了白起、吴起和张良,多了管仲、郭子仪和范蠡,这大约体现了宋朝重文轻武的倾向。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地位超过了武庙十哲成为亚圣,而杀神白起、杀妻求将的吴起显然不合大宋的以文治国,必须去掉。而增加的管仲、范蠡严格来说都是与张良一样的谋臣,郭子仪则是“再造王室,勋高一代”的大唐中兴之臣,显然更符合宋朝的价值观。
此外,宋朝的武庙72将中去掉了王浚、檀道济、慕容绍宗 、长孙嵩、张齐丘五人,而增加了李光弼、王濬,、李晟三人。
3、三国时期入选武庙的名将
在唐朝和宋朝的武庙中,三国入选的名将没有变化,均为9人:
魏国:张辽、邓艾蜀国:诸葛亮、关羽、张飞吴国:周瑜、吕蒙、陆逊、陆抗魏国2人,蜀国333人,诸葛亮还进入了武庙十哲,吴国4人,名将如云的魏国竟然是入选最少的,为什么?
其一,魏国有曹操和司马懿两位大神压阵,但二人都是帝王,不能屈尊进入武庙。
曹操的阵营有五子良将——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车骑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彰,但仅有张辽入选。
应当说张辽的入选没有疑义,但其它的名将就真的比不上吗?应当还是与皇帝的个人偏好有关。
武庙中有多少三国时期的武将?各个阵营分别都有谁?
武庙又称武成庙,是祭祀姜太公和历代良将的庙宇。武庙中的是姜太公,以及武庙十哲和历史上的72名将。武庙十哲是韩信、诸葛亮、李靖、李绩、张良、司马穰苴、孙武、吴起和乐毅,72名将也同样是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如郭子仪、周亚夫、白起、卫青、李广、霍去病、关羽等。
三国中有9人入享了武庙,其中蜀汉丞相诸葛亮进入了武庙十哲,地位非常高,和“兵仙”韩信、“兵家至圣”孙武等人并列。诸葛亮的功绩是为刘备提出“隆中对”,帮助刘备拿下荆州、益州和汉中,实现了三分天下。同时,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汉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可惜诸葛亮的北伐没有成功。
除了诸葛亮之外,三国还有8位名将入享了武庙,其中东吴多达4人,曹魏和蜀汉各自只有两人。
一、东吴:周瑜、陆逊、吕蒙、陆抗
周瑜是江东第一任大都督,江东大部分地盘是他和孙策打下的,可惜孙策被仇家刺杀了,不然两人很可能会在三国掀起一股青春风暴,将曹操、刘备这些前浪给拍死在沙滩上。孙策死后,周瑜帮助17岁的孙权坐稳了江东主公之位,随他在赤壁率兵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保住了江东,还打没了曹操的数万兵马,让曹操短期内再难南下攻打江东,从而拉开了三国序幕。
周瑜还给江东制定了打压刘备,夺取益州,然后联合西凉的马超进攻曹操的策略,周瑜的计策若能成功,江东很有可能夺得天下,但可惜周瑜也英年早逝,他的继任者鲁肃的思路与周瑜有很大不同,鲁肃善守不善攻,所以周瑜的计划被束之高阁,江东也失去了争夺天下的主动权。
吕蒙是江东的第三任都督,吕蒙早期不喜欢读书,孙权劝说后他才开始发奋读书,并成了智勇双全的一代名将,因此还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典故。吕蒙最主要的功绩是樊城之战时期,白衣渡江,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荆州,随后他又通过谋略,击败并擒杀了名将关羽。
陆逊是东吴第四任大都督,他的主要功绩是樊城之战时,帮助吕蒙拿下荆州,夷陵之战时,火烧连营,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刘备,随后又击败了乘机来犯的曹魏大军,保全了江东。陆逊还对曹魏多次用兵,大多取胜了,可惜江东实力太弱,且士兵擅长水战不擅长陆战,这影响了陆逊建立更多功勋。
陆抗是陆逊的儿子,也是东吴后期的基石将领,他率兵击败东晋名将羊祜,攻杀东吴叛将西陵督步阐,让东吴暂时避免了亡国厄运,但东吴实力终究太弱小,后期的皇帝还一个比一个昏庸,所以陆抗死后不久,它就被西晋所灭。
蜀汉:张飞、关羽
蜀汉名将不少,如有关羽、张飞、马超、姜维、魏延等,但能算历史级别名将的,只有关羽和张飞,关羽和张飞两人有“万人敌”之称,战斗力很强,关羽曾在白马之战时,斩杀了袁绍手下大将颜良,襄樊之战时,他又水淹七军,擒获曹魏名将于禁,斩杀曹魏大将庞德,这让他“羽威震华夏”。
张飞在三国时期也有很多亮眼表现,他在刘备败退时,在当阳桥据水断桥,带几十骑吓退了曹操的数万大军。刘备夺取益州时,他又义释老将严颜,帮助刘备轻松拿下了十多座城池。张飞最光辉的战绩,还是击败曹魏名将张郃,稳住了蜀汉巴西郡局势,为刘备建立蜀汉做出重要贡献。
曹魏:邓艾、张辽
曹魏由于占据了大部分土地,再加上曹操到处招揽人才,这让天下大半人才为曹魏所用。曹操手下人才济济,大将颇多,但曹操手下将领虽多,而智勇双全的,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不多,进入武庙72名将的大将,也只有两人,即张辽和邓艾。
兵家武将巅峰“武庙十哲”,为何没有卫青霍去病?
武庙十哲
“武庙十哲”是指唐朝玄宗皇帝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而设武庙,以姜子牙为主祭,并以唐朝以前的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右列: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宋朝建国之初,赵匡胤游览武庙,指着白起说:“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命人将白起的画像撤去。宋徽宗时,对武庙的祭祀名单又有调整,共有历代名将七十二人。分成殿上十人及殿下六十二人,这时虽无“武庙十哲”之名,但仍有其实。殿上十人为:东侧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西侧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在这唐、宋两朝的“武庙十哲”中,都没有卫青与霍去病,二人都位列殿下两廊,难道两人没有资格位列“武庙十哲”吗?
汉家战神—霍去病
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挑选一位“战神”级的人物,霍去病绝对是最有实力担当这个名号的。
元朔六年,十七岁的霍去病获封为骠姚校尉出征匈奴。是役,霍去病骁勇异常,率汉朝八百战骑,在茫茫大漠中奔驰数百里,长驱夜袭。霍去病斩匈奴单于祖父,俘匈奴单于叔父,杀敌两千余人,汉朝八百战骑全身而返。武帝听闻惊喜交加,封霍去病为“冠军侯”,赞誉其勇冠三军。
元狩二年,十九岁的霍去病被武帝封为骠骑将军,率一万骑兵出击河西地区。霍去病率汉军六天之内打垮匈奴5个部落王国。后跨过焉支山一千余里,与河西匈奴军主力接战,杀其折兰王、卢胡王,俘虏浑邪王子,歼灭匈奴军九千人,并且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这一仗,汉军深入匈奴境内两千余里,几乎贯穿整个河西走廊。此战中,霍去病及其率领的汉朝骑兵更是血性激发,与匈奴骑兵硬碰硬的拼杀,最终班师长安的仅有三千汉家骑兵。孤军深入本是兵家大忌,可霍去病却凭借自己的军事天分以及汉家男儿的血气,纵横匈奴境内两千余里,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元狩四年,汉武帝遣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及数万步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力求彻底歼灭匈奴主力。霍去病率汉军跨过大漠,活捉单于大臣章渠,诛杀北车耆王,渡过弓卢水,抓获屯头王、韩王,俘虏将军、相国、都尉等八十三人。也许是杀心未止,霍去病一路追杀,来到今肯特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五万铁骑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最后霍去病一直追到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还。此次远征,霍去病所率部队以一万人的损失,前后一共斩获胡虏七万余人,至此,匈奴左、右贤王两只臂膀被彻底斩断,只剩下匈奴单于悬孤漠北。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汉朝国柱——卫青
卫青跟霍去病是一个级别的天才型名将,堪称汉朝国柱。唐高祖李渊曾经说:“古之名将,韩、白、卫、霍。”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了汉朝对匈奴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元光六年,卫青被封车骑将军首次带兵出征。武帝分派四路出击,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奇袭了匈奴圣地龙城,俘虏700人,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元朔元年,卫青率三万骑兵出雁门,斩首匈奴数千人。元朔二年,卫青率汉军进攻盘踞河南地的匈奴,汉军活捉匈奴数千人,控制了河套地区。元朔五年,卫青率领三万骑兵出击高阙,此役汉军俘虏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汉武帝拜卫青为大将军,所有将领归卫青指挥。元朔六年,卫青为大将军两次领十万骑兵扫荡漠南伊稚斜单于大本营,歼敌过万。
漠北之战中,卫青大军出塞越过大漠一千余里,终于找到了伊稚斜单于所部。卫青以五千骑兵向匈奴发起冲击。伊稚斜单于也率万余骑兵应战。双方激战至黄昏,大风突起,沙砾扑面。卫青乘势急令大军从左右两翼包抄,将匈奴军阵团团围住。伊稚斜单于自料难以取胜,便率精锐数百突围逃走。卫青得知消息后,遣轻骑连夜追击,自己率主力随后跟进。至天明,汉军追出200余里,但未能追上伊稚斜单于,但沿途歼敌万余人,进至寘颜山(今柱特山),获得匈奴大批屯粮。此战中卫青军歼敌约两万人。
漠北之战中,匈奴两路被卫青、霍去病斩杀9万余人,元气大伤。汉朝陈汤那句最强悍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靠什么支撑?
若论骁勇善战,霍去病比他的舅舅卫青更加接近“战神”。即使是冠军侯霍去病英年早逝,那么汉朝大将军卫青凭借一生为国杀敌的战功,进不得“武庙十哲”吗?
三国时期那么多人被宋徽宗列入武庙,为什么吕布没在其中?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咱们就要先看看入选武庙七十二将的古代名将都是谁了?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宣布供奉古代出色名将入武庙,选来选去,最终决定由以下七十二人入选,分别是:
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颎、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亶、郭元振、李晟。
再加上武圣姜尚,亚圣张良,和武庙十哲: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这就是宋朝时期的武庙七十二将了,从这份名单中不难看出,能够入选武庙七十二将的都是古代在他们那个时期数一数二名将,每个人都能够独挡一面,战功卓著,简单来说就是,武庙七十二将里个个都是大神。
那么既然说的是吕布,那咱们就来看看东汉末年到三国,也就是和吕布同时期入选武庙七十二将的都有谁?
他们分别是皇甫嵩、诸葛亮、张辽、张飞、关羽、周瑜,大概也就这么几个人。
诸葛亮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他是武庙十哲之一,是和范蠡、乐毅、孙武、管仲等人一个行列的,不仅军事能力出众,在政治、文学等方面也有很高成就,综合能力是绝对碾压吕布的,完全没有可比性。那么咱们就拿吕布和剩下的几个人来做一下对比。
第一位、皇甫嵩 ,他是东汉末年著名将领,代表战役是平定黄巾军之乱,俘虏并斩杀了张角、张梁、张宝等黄巾军首脑。后来在陈仓又以计击败了以王国为首的凉州叛军,稳定了东汉政权。
第二位、张辽 ,东汉末三国初期名将,曹魏“五子良将”之首。他本来是吕布的部将,在吕布那里的时候一直没发展空间。吕布被擒杀后投降了曹操,从此人生如开挂一般,代表战有:
大破乌桓 ,这一战是张辽的成名之战,此战他率军突击,大破乌桓军队,并斩杀了以“骁勇善战”著称的乌桓单于踏顿,招降二十余万人。
合肥之战, 这一战就更精彩,张辽只率领八百骑兵冲入东吴营垒之中,甚至一度冲杀到了孙权的帅旗之下,吓得孙权是撒腿就跑。自那以后,张辽就成了孙权的噩梦。网友们也经常拿这一战来调侃孙权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八百对十万。
第三位、张飞 ,东汉末三国早期,蜀汉名将,蜀国“四镇将军”之一,代表战有:
据水断桥, 曹操拿下荆州后,决定消灭刘备,于是率军追击,刘备军被击溃,只率领着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而曹操大军依然紧追不舍,看样子是不弄死刘备誓不罢休了,刘备这边逃跑过程中又走丢了赵云。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逃命,刘备决定让张飞断后,而且,只给了张飞二十骑兵。张飞也是实诚,就带着这二十骑立于当阳桥上,不一会曹操大军到来,虽然明知道张飞人少,但因为都惧怕张飞勇猛,竟无人敢上前挑战,刘备因此才得以安然撤退。
宕渠之战, 此战张飞的对手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善于防守的张郃。这一战张飞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指挥能力,利用地形优势大败张郃。为了逃命,张郃只得放弃战马攀山而逃,最后只率领着部下十余人逃到南郑。
第四位、关羽, 东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蜀国“四镇将军”之一,代表战有:
白马之战, 此战关羽大展神威,阵前斩杀了袁绍大将颜良,枭首而归,袁绍诸将无人能挡,帮助曹操解了白马之围。
樊城之战关羽更是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一度威震华夏,甚至逼得曹操有了迁都的打算。
但最终因东吴的吕蒙偷袭了大后方,关羽又无援兵,进退无路,最终兵败被杀。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武庙排名上,把关羽排在了张飞的后面。
第五位、周瑜, 东汉末年名将,他早期跟随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周瑜和张昭二人共同掌管东吴军国大事,代表战有:
赤壁之战, 此战是我国 历史 上非常著名的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东吴以一把大火彻底烧毁了曹操的统一梦,从而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以上这几位将领有的作战勇猛,有的足智多谋,且都有独自统兵作战,镇守一方的能力。重要的是,他们都为自己所在的政权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反观吕布,他虽然被称为“飞将军”,但似乎并没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战绩。
争夺兖州时被曹操打败;后来和曹操争夺徐州,再次被打败,还被曹操给杀了。吕布也就欺负一下当时兵微将寡的刘备还行。
而且,作为东汉末年的名将,吕布身上是有很多劣迹的,比如贪财好色,还谋杀过自己的两任上司。因此很多网友也调侃吕布“孝子吕布,专捅义父”。
其实在 历史 上丁原并不是吕布的义父,二人只是上下级的关系,但吕布被董卓利诱,杀了丁原。丁原死后,董卓为了拉拢吕布,任命他为骑都尉,并发誓和他结为父子,也就是说,董卓才是吕布的义父。
董卓生性残暴,为人所恶,为了安全,经常让吕布作为自己的侍卫守卫中阁。可是董卓这个人十分多疑,曾因些许失意就向吕布掷出手戟。吕布又和董卓的一个婢女有染,一直担心会被董卓发觉,心里非常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吕布被王允成功策反,又刺杀了董卓,这是吕布杀掉的第二个上司。吕布也因功被任命为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与王允同掌朝政。
可是好景不长啊,两个月之后就被董卓旧部李傕、郭汜等人给赶出了长安城,而且只守了八天。
重要的是,吕布这个人有勇无谋,反复无常,做事非常的优柔寡断。就拿曹操水淹下邳,擒杀吕布这一战来说,其实在曹操发起总共之前吕布是有机会率兵突围自保的。但是这货耳根子软,听了老婆的话,放弃了陈宫的计策,最终导致兵败被杀。
就这战绩,加上这样的为人,吕布是完全没有资格能够入选武庙的。
有人会说了,吕布武力超群,单挑谁都不服。额...关于吕布天下无敌这个事应该只是罗贯中臆想出来的,而且,即使是小说里面,吕布也不能说就真的天下无敌,至少张飞和他单挑过两次都是平手。仔细看原著会发现,其实吕布是有些惧怕张飞的。
而且,纵观我国的 历史 ,很少有哪个将领会直接和对方将领单挑的,打仗又不是打架,将领单挑不是胡闹吗?古代战争讲究的是三军协作,拼的是阵法和谋略,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是非常不可取的,因此将领都是坐镇中军指挥全局的。
不过也有例外,吕布确实有过单挑记录,对手董卓旧部郭汜,一个连三流战将都算不上的人。这场单挑吕布确实赢了,不过没能杀死对方,所以没什么好吹嘘的。
唐朝建立武庙中的武圣、十哲、七十二将都是哪些名将?
武庙十哲指的是唐朝开元十九年,玄宗皇帝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的庙宇,它以周朝开国太师、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为武成王祭典与祭孔子相同。太公尚父庙更名成武成王庙,简称武庙。当时武庙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张良为副祀。包含张良在内的历代名将十人坐像分坐左右。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
右列: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武庙增加祭祀古今名将六十四人。
宋朝建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幸武成王庙,历观两廊所画名将,以杖指白起曰:“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命人去之。左拾遗知制诰高锡因上疏论王僧辩不克善终,不宜在配享之列。乃诏吏部尚书张昭、工部尚书窦仪与锡别加裁定,取功业始终无瑕者。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对武庙的祭祀名单又有调整,共有历代名将七十二人。分成殿上十人及两庑六十二人两组,虽无十哲之名,仍有其实。名单如下:
主祀:武成王姜太公(无考)。
配享:留侯张良(河南),陪伴在姜太公旁边。
配享于殿上:共十人。
东侧西向: 管仲(安徽)孙武(山东)乐毅(河北)诸葛亮(山东)李绩(山东)
西侧东向: 田穰苴(山东)范蠡(河南)韩信(江苏)李靖(陕西)郭子仪(陕西)
从祀于殿外庑间:共六十二人。
按省份划分
西向:
白起 (陕西) 孙膑 (山东) 廉颇 (无考) 李牧 (河北) 曹参(江苏)
周勃(江苏)李广(甘肃)霍去病(山西)邓禹(河南) 冯异(河南)
吴汉(河南)马援(陕西)皇甫嵩(甘肃)邓艾(河南)张飞(河北)
吕蒙(安徽)陆抗(上海)杜预(陕西)陶侃(江西)慕容恪 (辽宁)
宇文宪 (内蒙古) 韦孝宽 (陕西) 杨素 (陕西) 贺若弼 (河南)
李孝恭 (甘肃) 苏定方 (河北) 王孝杰 (陕西)王晙 (河北) 李光弼 (辽宁)
东向:
吴起(山东)田单(山东)赵奢(河北)王翦(陕西)彭越(山东)周亚夫(江苏)
卫青(山西)赵充国(甘肃)寇恂(北京)贾复(河南)耿弇(陕西)段颎(甘肃)
张辽(山西)关羽(山西)周瑜(安徽)陆逊(上海)羊祜(山东)王浚(河南)
谢玄(河南)王猛(山东)王镇恶(山东)斛律光(山西)王僧辩(山西)
于谨(河南)吴明彻(江苏)韩擒虎(河南)史万岁(陕西)尉迟敬德(山西)
裴行俭(山西)张仁亶(陕西)郭元振(河北)李晟(甘肃)
到元代武庙从祀规模大减员,很多人都被剔除了。《元史·祭祀志五·武成王条》载:"武成王立庙于枢密院公堂之西,以孙武子、张良、管仲、乐毅、诸葛亮以下十人从祀。
武庙十哲七十二将只是唐宋时期的看法,按现在的看法还有很多比这里出名的将领都没有在里面,比如霍去病,项羽,还有帝王也没有在里面,比如曹操(追封的王),刘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有太多的名将,名相,唐宋时期的排名还是比较合理的。
唐武庙十哲七十二将中有女的吗
唐武庙十哲七十二将中没有女的。
唐代的武庙十哲分别为左列的秦武安君白起、 汉淮阴侯韩信、 蜀汉丞相诸葛亮、 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 司空英国公李勣;以及右列的汉太子少傅张良、 齐大司马田穰苴、 吴将军孙武、 魏西河郡守吴起、 燕昌国君乐毅。
唐德宗李适建中三年(782年),武成王庙增加古今名将六十四人作为从祀。
1. 越相国范蠡; 2.齐将军孙膑;3.赵信平君廉颇;4.秦武成侯王翦;5.汉相国平阳侯曹参;6.左丞相绛侯周勃;7.前将军北平太守李广;8.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
1.齐相管仲;2.安平君田单;3.赵马服君赵奢;4.大将军武安君李牧;5.汉梁王彭越;6.太尉条侯周亚夫;7.大将军长平侯卫青;8.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
9.东汉太傅高密侯邓禹;10.左将军胶东侯贾复;11.执金吾雍奴侯寇恂;12.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13.太尉槐里侯皇甫嵩;14.魏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15.蜀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16.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
9.后汉大司马广平侯吴汉;10.征西大将军夏阳侯冯异;11.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12.太尉新丰侯段颎;13.魏太尉邓艾;14.蜀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15.吴武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侯吕蒙;16.大司马荆州牧陆抗;
等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