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戴季陶简介】戴季陶怎么死的?戴季陶为什么自杀?
- 2、戴季陶简介
- 3、戴季陶的夫人及子女介绍,戴季陶家庭成员(图文)
- 4、戴季陶是不是戴笠传简介
- 5、戴季陶为什么自杀
- 6、戴季陶一生写过多少诗?
- 7、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这段材料出自哪里
- 8、戴季陶的介绍
- 9、戴季陶其人历史生平
- 10、戴季陶和赵文淑谁厉害
【戴季陶简介】戴季陶怎么死的?戴季陶为什么自杀?
【戴季陶简介】戴季陶怎么死的?戴季陶为什么自杀?
戴季陶是 *** 元老之一,他一步步帮助蒋介石篡夺革命领导权,并将其扶上 *** 总裁的位子,深受蒋介石信任,有着蒋介石的“国师”之称。他是中国政治家,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最后却选择了吞安眠药自杀。那么戴季陶为什么自杀呢?让我们通过他的历史生平简介来认识一下他!
戴季陶简介
戴季陶(1891年—1949年),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生于四川广汉,原籍浙江湖州。早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曾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 中央宣传部长、考试院院长等职,有蒋介石的“国师”之称。戴季陶,中国政治家、中国 *** 元老之一,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
戴季陶历史生平
1891年出生在四川广汉。
1905年,14岁的戴季陶留学日本,进法政大学学习。
1911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后,回国参加了上海起义。
1912年,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创办《民权报》,后任孙中山秘书,并受命进行二次革命的军事联络活动。二次革命失败后逃往日本。
1916年10月6日,长子蒋纬国诞生,后被蒋介石收养。(蒋纬国于自传-《千山独行——蒋纬国的人生之旅》表示其父为戴季陶,母为日本护士重松金子)
1917年,任护法军 *** 法制委员会委员长兼大元帅府秘书长。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曾大力推广社会主义,1920年5月,参加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起草“中国 *** 纲领”,是中国 *** 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后来因孙中山反对而退出 *** 。
1924年,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任中央宣传部部长,同年5月黄埔军校成立,任政治部主任。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积极从事 *** 煽惑活动。连续发表《国民革命与中国 *** 》、《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歪曲和篡改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形成了所谓戴季陶主义,为 *** 右派蒋介石等人篡夺革命领导权提供理论根据。
1927年,积极参与策划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为蒋介石制定了《离俄清党谋略纲要》。
1928年以后,历任国民 *** 委员、考试院院长等职。
1948年6月改任国史馆馆长。
戴季陶自杀
1949年2月11日于广东省 *** 广州东园招待所,服安眠药自杀。之所以选择自杀,是因为 *** 失势后,他既不愿随蒋介石残喘台湾,又怕成为 *** 的俘虏。已经无路可走,只好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
西安事变爆发后,戴季陶支持何应钦等讨伐派,力主派大军平定张杨,与宋美龄发生激烈争吵。戴季陶逐渐失宠,失宠后,身体也每况日下,患上了神经衰弱症。抗日战争胜利后,戴季陶郁郁寡欢。他认为 *** 的势力发展壮大,会取而代之 *** ,极力反对国共谈判,并向蒋介石进言。
全面内战爆发后, *** 先后在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三大战役中一败涂地,戴季陶忧心如焚。1948 年12 月28 日,戴季陶登机飞往广州前曾到考试院怀旧,悲痛难禁,唏嘘涕出:“这一去,不知何日重又来?恐是不再矣!”戴季陶身在广州,心系时局,但事与愿违。1949 年1 月21 日,蒋介石被迫辞去总统职务,在家乡以 *** 总裁的身份遥控时局,要在台湾复兴,并通知戴季陶入台。戴季陶一口拒绝,想回四川老家养老,但他又觉得 *** 得到四川后,肯定不会放过他,他更不想当他们的阶下囚。身患疾病的戴季陶,于1949年年2 月11 日,他选择了安眠药自杀。
戴季陶简介
戴季陶是四川广汉县人,1891年出生,年轻时到过日本留学读法科,在那里认识了蒋介石。四年后,回到上海。时值晚清,投奔江苏巡抚瑞澄,被任命为江苏地方自治研究所主任教官。瑞澄奉旨调升湖广总督后,戴季陶没了靠山,辞官另找出路,逐步投向革命派,先当上海《中外日报》记者,继而转入《天锋报》,写出大量的反清文章。几个月后,19岁的他,成为《天锋报》总编辑。清政府已盯上了他,下令拘捕,以致他立即逃到日本躲风,还进了同盟会。回上海后,在《民权报》上写下大量反袁世凯的文章,被袁世凯下令“提究”———关入牢狱。他这时才懂得:“百万锦绣文章,终不如一枝毛瑟(枪)。”被营救出狱后,便直接投身反袁斗争,协助黄兴起义。最后,还在孙中山身旁,当上秘书。陈炯明叛变时,戴季陶劝蒋介石立即回广州,保卫孙中山。
许多人没有想到,戴季陶还是“五·四”期间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1919年继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戴季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天才”,称马克思是“近代经济学的大家”、“近代社会运动的先觉”,他撰文批判有人企图压制思想解放,说:“翻译马克司(思,下同)的著作和研究马克司批评马克司的著作,岂是可以禁止的?又岂是能禁止的吗?”李立三在一次党史报告中甚至说:“中国党的发生是由六个人发起,陈独秀、戴季陶……”但党成立的时候,戴季陶表示要忠于孙中山先生,不能成为共产党员。由于世界观的不同,戴季陶终于渐渐与马克思主义分道扬镳了。后来直接充当蒋介石的“文胆”和幕后参谋。
1926年,戴季陶被任命为中山大学校长,为此也作出过相当的努力。1928年2月,又被提升为国民党宣传部长,10月,当上“国府委员和考试院长”,一当就是20年。他还经营了童子军,在中国发展了50万成员,写下《伟大精神》、《同舟共济歌》、《日行一善歌》等歌曲,在当时非常流行。
1936年,戴季陶代表中国政府率领中国奥运代表团到德国参赛,开幕前见了德国元首希特勒,和他谈话20多分钟。事后,游历了欧洲,五个月后才回到中国。西安事变之后,他认为对张学良、杨虎城应坚决开战。与何应钦不同的是,何是为了自己取而代之,而戴是为了蒋介石的安全。但宋美龄和孔祥熙主和,力陈利弊,戴季陶最终也改变主意。这年12月14日举行的高级会议上,戴季陶在休会时,出其不意地向与会者磕头,说:“我是信佛的。活佛在拉萨,去拉萨拜佛有三条路,一是由西康经昌都,二是由青海经玉树,还有一条是由印度越大吉岭。这三条路都可通拉萨,诚心拜佛的人三条路都走,这条不通走另一条,总有一条走得通的,不要光走一条路。”说完又叩了一个响头,退了席。与会者都看见这一幕,特别是反对和平手段的人,知戴季陶转了向,也不再提反对意见了。
抗战开始时,戴季陶坚决批判国民党内的亡国论,指出离开南京最多十年八年,一定会重返的。他写信给儿子:“被欲并吞中国破坏中国之企图,其失败将尤有甚于拿破仑之末路者……中国之前途决不悲观。”所以,他西迁重庆时,虽有大小六辆汽车随他,但除带个人铺盖衣服外,其余个人的东西都不带,已放上车的全部取下。结果,匪盗把他家房子一火烧光,片瓦无存。
1940年,他奉命代表国民党出访印度,见到了尼赫鲁、泰戈尔、甘地等名流。值得一提的是,“甘地”的名字是戴季陶翻译的,“甘地”的名原称摩诃塔摩,戴季陶把他介绍给国人时,取其名而译为“甘地”,以显示他甘于从地狱中救世救人之宏愿,译得精当,译名沿用至今。
抗战结束后,戴季陶劝蒋介石不要急忙派兵到东北,但蒋介石哪里听得进,后来的局势就不是蒋介石所能控制的了。当戴季陶的亲朋好友来祝贺抗战胜利时,他竟然一反常态:“有什么值得祝贺的?哭还在后面……”1948年7月10日,戴季陶毫不犹豫地卸下扛了20年的考试院长的职务,考虑到蒋介石的面子,改任国史馆馆长。
当陈布雷自杀时,戴季陶非常看不起他。但三个月后,戴季陶也走到了尽头。当时广州的情况并不稳定,虽然这里成了国都,如1949年2月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迁到广州那天,二沙头空军大码头招商局的“利104”号铁轮大火爆炸,烧了三天,损失飞机油6000余桶;2日,粤汉铁路南段三条铁路工人罢工停车,因为工资低;3日,电报电话加价,电报每字5元,电话加四倍,而书价加180倍……
戴季陶自1月到广州养病,就得到李士梅医生的医治。初来时情绪尚可,有时还异常矍铄,1月27日薛岳在中山纪念堂开欢迎会,戴季陶还致辞,离开纪念堂时,见石阶上有颗烟头,还亲自拾起扔别处踏熄。但过后几天心情又不好了,据《广东商报》报道:“因鉴于内战苦无了期,民生日形痛苦,忧心过度,病势反而加剧。”他虽住在广州东山的广东省政府招待所———东园(在今中山一路广州铁路局一带),但睡不安。最严重的是,他常靠吃大量安眠药入睡。早在1948年9月和10月,因寝食不宁,两次吃了过量的安眠药,都被及时抢救而苟延残喘。也不知什么原因,戴季陶到广州不久,就将十一个平时拜佛的用古铜铸造的千手观音,亲自送到六榕寺,放在觉皇殿中,还和殿中佛教会同仁胡毅生谈禅,话中提到,不久自己会脱离此恶世,好像预知死期将至。2月11日,事情终于发生了。据他的后妻赵文淑说,戴季陶随国民政府迁都广州后,早已闭门谢客。即使国民政府开会,他去了也只是带双耳朵,从不发言。一个心思始终萦绕脑际———不想去台湾,希望回成都。他知道那里才是故乡,所以终日躲在宾馆的房里。孙科来广州后,在东园看中了戴家的房子,先是商量,但未等答复,就把戴季陶的行李搬到另一处,那里原是市配售处副处长蔡国英居住的。戴季陶见新安排的三幢二楼十九号的房子简陋,大为不快,说:“孙科太看不起我了。”这晚,他更不能入睡,长期以来的心神不定,在这晚达到了顶峰,只有不断地服用安眠药。
知道戴季陶身体不适,在东园住的监察院长于右任尽管有急事到上海,而且已经上了到机场的小车,接电后还是下车到戴季陶的房间。据当年报纸报道:“于院长紧握戴先生的手,觉已冰冷,气息奄奄,不禁潸然泪下。”半夜两点钟,戴季陶还到过妻子的内室,说:“已经吃过多次安眠药,还非常亢奋,头脑胀痛如裂,比死还难过。”赵文淑劝后,自己先睡了。
第二天上午,已到起床时间,仍未见戴季陶起来,家人进房一看,发现戴季陶作侧身卧,面色赤红,鼻际尚有微息喷出,家人立即打电话让医院派人前来医治。9时许,政界要人和军界人士齐集房前,见戴季陶没有动静,只好肃立。10点后,戴季陶气息已绝,但“神色自若,面无戚容”。医生宣布,戴院长服药过多,施救无术,已经逝世了。广州卫生局长朱广陶说:“这次是中大第二医院派内科吴主任和李医生前去救治的,但10点过后他的脉搏就停止了。”
戴季陶(1891年—1949年),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原籍浙江湖州,生于四川广汉,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元老,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家、理论家和政治人物。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五四期间,思想激进,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曾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考试院院长等职。有蒋介石的“国师”之称,是蒋介石的忠实“智囊”。
个人影响:
戴季陶酷爱读书,积累了深厚的文化理论功底。他早年的理论活动多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方面书籍的翻译、评述,他将考茨基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由日文译成中文,为国内读者了解和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书。这正如他自述的那样:“我对于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很想用一番研究工夫。”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他的思想曾一度有很大的转变。他还代为起草了最初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戴季陶在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发表了《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1945年版易名为《三民主义之哲学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系统提出了“戴季陶主义”,成为中国国民党官方学说的主要理论依据。
戴季陶认为,三民主义就是“民生哲学”,“民生为宇宙大德之表现。仁爱即民生哲学之基础”;断言孙中山的思想“完全是中国的正统思想,就是继承尧舜以至孔孟而中绝的仁义道德的思想”。认为孔子“把古代文化,用科学的方法从理论上整理起来,成为一种学术的文化”,孔子“组织了一个民生的哲学”,这个哲学可以从两部分来看,“一部是《中庸》,是他的原理论。一部是《大学》,是他的方法论”,孔子思想也可称作“社会连带责任主义”。进而提出,孙中山“实在是孔子之后中国道德文化上继往开来的大圣”。戴季陶从与孙中山“互助论”相矛盾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生存竞争”论出发,认为人类生存的欲望“都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同时也具有统一性和支配性”(《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以此反对唯物史观、社会革命论的阶级斗争学说。
戴季陶的论著还有《青年之路》、《学礼录》、《东方民族与东方文化》、《中国文化在世界之地位及其价值》等,后人编有《戴季陶先生文存》。
http://baike.baidu.com/view/21273.htm
戴季陶(1891~1949)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官员。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原籍浙江湖州,生于四川广汉。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1917年由上海赴广州任大元帅府秘书长。五四运动期间,在上海主编《星期评论》周刊,对社会主义和劳工问题作过一些研究。1924年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任中央宣传部长,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长等职。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积极参加西山会议派的反共活动。同年先后发表《孙文主义的哲学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文章,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国民党右派的“理论家”。1927年,协助蒋介石策划四一二政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院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等职,长期充当蒋介石的谋士。1948年6月改任国史馆馆长。1949年2月在广州自杀。
名人姓名:戴季陶
出生年代:
名人职称:
名人国家:中国
相关介绍:
戴季陶(1891~1949) [http://www.365zn.com上有更多资料]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官员。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原籍浙江湖州,生于四川广汉。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1917年由上海赴广州任大元帅府秘书长。五四运动期间,在上海主编《星期评论》周刊,对社会主义和劳工问题作过一些研究。1924年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任中央宣传部长,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长等职。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积极参加西山会议派的反共活动。同年先后发表《孙文主义的哲学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文章,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国民党右派的“理论家”。1927年,协助蒋介石策划四一二政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院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等职,长期充当蒋介石的谋士。1948年6月改任国史馆馆长。1949年2月在广州自杀。
戴季陶(1891年—1949年),初名良弼,字季陶,笔名天仇。原籍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生于四川广汉,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元老,中国近代思想家、理论家和政治人物。
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五四期间,思想激进,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
中国国民党元老之一,中华民国国旗歌的作词者,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他在训政时期任第一任考试院院长长达20年,也是历史上最年轻的五院院长(就任时年仅37岁)。
扩展资料:戴季陶酷爱读书,积累了深厚的文化理论功底。他早年的理论活动多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方面书籍的翻译、评述,他将考茨基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由日文译成中文,为国内读者了解和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书。
这正如他自述的那样:“我对于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很想用一番研究工夫。”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他的思想曾一度有很大的转变。他还代为起草了最初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
戴季陶在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发表了《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1945年版易名为《三民主义之哲学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系统提出了“戴季陶主义”,成为中国国民党官方学说的主要理论依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戴季陶
戴季陶的夫人及子女介绍,戴季陶家庭成员(图文)
戴季陶的夫人及子女介绍 戴季陶,蒋介石结拜义弟,孙中山秘书,是民国时期颇有影响的历史风云人物。自古以来,有头有脸的大人物都风流,感情生活十分混乱,戴季陶亦是如此。那么这位风流的家庭成员都有谁,几位夫人,几个儿子,几个女儿。
戴季陶家庭成员:
发妻:钮有恒,生子戴安国
第二任妻子:赵文淑,生女戴家祥
妾:赵令仪,张静江的义女
女儿:戴家祥,生母赵文淑,1926年出生
儿子:戴安国(生母钮有恒)、蒋纬国(生母重松金子)
戴季陶的夫人简介
戴季陶发妻钮有恒:原名浩,字养吾,浙江吴兴人,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居士之夫人。宿世具有慧根,七岁发心学佛,每日当天空将亮、明星出现时,即坐在庭院中的大树下,诵念《心经》、大悲咒、及阿弥陀佛圣号。如此经过数年,感得头顶放发光。十七岁时,想要出家为尼,母亲不允许而苦苦地劝她回来。起初进入庞氏浔溪女学,与教师秋瑾,交往非常亲近。秋瑾入狱以后就偷偷地返回家中,改名为有恒,毕业于吴兴女学堂手工专修科。
1911年,与戴季陶结婚,加入同盟会,孙总理中山先生非常器重她。1929年,立志长年吃素。1937年,抗战军事兴起,隐居于上海,每日礼佛一千拜,回向给一切众生,皆能普遍获得安乐。1942年4月,极为艰辛地来到四川,落发并穿上僧服,5月到达重庆,居住在上清寺陶园,修持更加精进。9月15日,忽然因脑溢血逝世,年57岁。
戴季陶第二任妻子赵文淑:戴季陶的外甥女,因戴季陶的妻子钮有恒需在家经营家里的500亩水田,照料家务与儿子戴安国,不能随戴季陶因革命需要而在外奔走。钮有恒考虑到戴季陶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症,身边需要有人照料,便派外甥女,赵文田的姐姐赵文淑去服侍戴季陶,戴季陶将外甥女奸污了。此时的赵文淑已经订婚了,是要准备出嫁的,戴季陶戴季陶利用他的职权和钱财,解除了赵文淑与未婚夫的关系。1926年春天,赵文淑生下一女,取名家祥。钮有恒1942年去世后,戴季陶才与赵文淑正式结合为夫妻。在戴季陶于1949年自杀后的第二年,赵文淑也去世了。
戴季陶的儿子简介
戴季陶的两个儿子
戴安国:戴安国是戴季陶的“儿子”,拜蒋介石为“义父”,他与纬国像弟兄一般亲近。戴安国在大陆曾任交通部民航局局长,后在台湾任过“中信局”驻欧代表,曾在空军服役,以中将衔退役。1984年11月11日因胃癌在台北去世。
蒋纬国:蒋介石次子,其实际身份是戴季陶的儿子。蒋纬国是戴季陶与日本护士重松金子所生,1914年,蒋介石在上海计划发动武装行动,因败露而逃往日本,和戴季陶共同流亡。其间,戴季陶结识了当地护士重松金子,1916年10月6日,金子产下蒋纬国。几年后,金子过世。戴季陶下笔千言,却天生惧内,以原配钮有恒性情较烈,竟在纬国生母携他找上门来时不敢相认,只好托请好友蒋介石认其为子。蒋介石为此子取名纬国,送予在上海结缘的侧室夫人姚怡诚负责抚养。从此,蒋纬国便成了蒋介石和侧室的孩子。
戴季陶是不是戴笠传简介
不是!戴季陶是国民党元老!于蒋介石一同在日本留学!戴笠是国民党中统局老大!是蒋介石的得力助手!
不是,戴季陶是蒋介石的老师
不是因为他俩不是一起的
戴季陶和戴笠并非一个人,而是两个不同的人。
戴季陶(1891年—1949年)字季陶,笔名天仇,原籍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生于四川广汉,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元老、中国近代思想家、理论家和政治人物,早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
戴笠(1897年—1946年)原名戴春风,字雨农,浙江省衢州府江山县(今衢州市江山市)保安乡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副局长。
因此,戴季陶和戴笠并非一个人,而是两个不同的人。
戴季陶为什么自杀
民国传奇之七:蒋介石结义兄弟戴季陶为何自杀身亡?
戴季陶为什么自杀
1949 年 2 月 12 日 凌晨,戴季陶独坐书,窗外一边漆黑,午夜的寒意悄然来袭击,这可寒却敌不过心中的寒。平津、淮海战役一败涂地,此时 *** 已饮马长江北岸,虽然身在广州的自己远离战场, 可是广州城也一片混乱,陈布雷离去的哀伤又悄然生起,也许只有李后主这首愁恨满怀的《子夜歌》才能应了他此刻心情:“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他 手里的笔停了又写,写了又停, 心中的寒一阵紧过一阵,顿觉一片灰暗 ……
他倒出一大把 安眠药,伴着泪吞下,桌上留下了一封万言遗书。早上 8 时许,这个孙中山的秘书、中山大学校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宣部长、国府委员、考试院院长、特种外交委员会委员长, *** 的理论家、蒋介石的结义兄弟,蒋纬国的亲生父亲,终于象陈布雷一样“为党国尽节”,年仅 58 岁。
戴季陶,这个蒋介石的“铁杆”和“智囊”,是坐着“美龄号”专机到的广州,虽然患病不出家门,却没有门前冷落鞍马稀,蒋介石也亲自安排了他的赴台事宜,他为会要放弃生命,真是失望之极“为党国尽忠”?这其中还真有其他鲜为人知的秘密。
戴季陶为什么自杀
一、戴季陶的自杀情结。
第一次自杀。
1902 年,自幼聪明好学的戴季陶 11 岁时便进入了徐炯创办的成都留日预备学校,并受徐炯影响,倾向反满。第二年,他考入客籍学堂高等科后,与血气方刚、思想激进的几个同学时常在宿舍召开“时政卧谈会”, 13 岁的戴季陶因不满学校做法公开向校方挑战,被开除,严重的后果是官府通令全省学校不得收录戴季陶。在他求学无门,彷徨无助时,得到到了日本人小西三七的帮助,进入了小西的私塾就读。 1906 ,在小西的支持与帮助,戴季陶怀揣着家里变卖水田筹集的银两东渡日本。
然而命运多舛,戴季陶因为年轻小貌似身上也有点钱,在途中被人盯上。在重庆抵达汉口码头时,装着银两的包袱被人抢走。他号啕大哭,失望之余,纵身跳江,是随行的同伴及时把他抱住,才留住性命。后来,大家纷纷解囊,才继续了他的东行求学之路。
第二次自杀。
1923 年,上海的报章登出:戴传贤(戴季陶又名传贤)因痛恨兵祸连结,愤世嫉俗,在汉口往四川的船上投江自尽,为渔民所救。所章所说的是,孙中山因陈炯明叛乱退居上海沪,便派出亲信戴季陶到四川联络川军以图再起,航行至途中听说川军内讧,戴自觉得难成使命,失望自杀。一时间各大媒体竟然对戴季陶的行为大加赞赏,戴他因愤世自杀曾红极一时。
正得到孙中山赏识,风华正茂,春风得意的戴季陶真会愤世嫉俗而自杀?
其实不然!据多年后戴季陶的小舅子赵文田回忆:戴季陶跳江被救起后,他们同处一室。半夜,戴季陶向赵文田诉说心曲。赵才明白其中戴自杀的原由,是因为自己的姐姐赵文淑。
戴季陶的妻子钮有恒考虑到患有严重神经衰弱症的戴一个人在上海,身边需要人照顾,便将外甥女赵文淑送到上海渔阳里服侍他。年轻貌美赵文淑到了好色的戴季陶的身边,仿如羊入虎口。戴是个多情种子,身边天天有个可人的妹纸晃来晃去,他哪受得了啊,很快便与赵文淑有了“私情”。
正在俩人情浓意合时,赵文淑由父母许配他人,行将出嫁。戴季陶在赴川前就知道了这事,可碍于家有“河东狮”不敢表露纳文淑为小妾之意。他在赴川路上受着失去美人的痛苦折磨,加上时局有变无法完成使命,一时间万念俱灰,毅然投江。
后来,深情的赵文淑为戴不嫁,就以秘书的身份服伺在戴身边,直到 1942 年戴的原配钮有恒去世后才续为夫人。
戴季陶为什么自杀
(戴季陶与赵文淑)
二、戴季陶与日本女间谍鲜为人知的秘密。
身材秀美、娇艳妩媚、能歌善舞、交际玲珑,有“帝国之花”与“日本第一间谍 ” 之称的南造云子在 30 年代初与戴季陶关系密切。
在“西安事变”中,与蒋介石情同手足的戴季陶,蒋最看重的宠臣,最信赖的国策顾问竟然一反常态,与何应钦、居正、叶楚伧站在武力讨伐张、杨的同一阵线上,戴直言:“张、杨叛逆,为党纪国法所不容,如不讨伐,国将不国,还有什么党国大计可言。”对孔祥熙责备戴不顾蒋介石安危的责备,他振振有词:“我与委员长的关系,不下你们宋、孔亲族 ,你们只在乎委员长的安危,不惜向张、杨妥协。我既在乎委员长的安危,更在乎党国大业,故我仍然主张,非以武力讨逆决不足以逞威,也决不能救得委员长。”对宋美龄:“我不是只顾及丈夫安危的女人,我所想的是,委员长的安全关系到党国大计,而以和平方式营救最有把握。”面对宋美龄的针锋相对,戴竟然恼羞成怒:“妇人之见,鼠目寸光。”愤然离去!
12 月 25 日 ,蒋介石生还南京。不久,宋美龄发表了《西安事变回忆录》中,严斥讨伐派,戴季陶成了未点名的对象。
后来戴笠发现戴季陶与南造云子有往来,虽知戴季陶与蒋介石关系特殊,却委婉地向蒋讲了自己的判断:“这个女人结识戴院长,恐怕别有所图。”蒋介石回答:“这个女人另人所图,不过戴院长不会受其利用,他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可从此以后,中央作出决定:高层会议暂不通知戴季陶参加,对戴季陶所阅中央文件的密级也作出了限制。
“西安事变”前,戴季陶正与南造云子来往密切,戴季陶在“西安事变”态度上的反常,不禁令人怀疑是不是南造云子有关。
后来戴季陶虽然与南造云子断了关系,可是这个女人惹来的“祸”从未断过。
戴季陶为什么自杀
(与“帝国之花”南造云子美艳齐名的川岛芳子)
1937 年 7 月 28 日 ,行政院机要秘书黄浚向南造云子泄露军事机密,戴笠下令逮捕南造云子。南造云子入狱后,戴季陶终日惶惶,唯恐她供出与自己的关系。巧是的,南造云子在日军进攻南京时逃出狱, 1942 年春天,南造云子被军统地下人员刺杀身亡。戴季陶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
可是几年后,这件已被深埋的旧事却被重提起。 1947 年,上海正气书局出版了署名“仇章”的反谍纪实小说《别了,支那间谍网》。小说中披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书还多次提及南造云子在南京活动期间,通过“ *** ”得到某“党国元老”的庇护,虽然不曾点名道姓,可不少把“党国元老”与戴季陶对上号。戴季陶的侄子读过这本书后,就曾询问过叔父,戴季陶大为震怒,竟然当着众人的面打了侄子两记耳光。戴季陶的冲动,更让人联想到“此地无银三百两。”
另根据赵文田在上世纪 70 年代海外撰文回忆:“ 1948 年 7 月,戴季陶收到一封来信,来信人称是仇章密友,手上掌握着戴季陶当年勾结南造云子损害国家利益的材料。如戴愿意出 20 根金条,即可交出材料。戴季陶先是严正地拒绝,可很快他又用金条换回材料,并付之一炬。自此以后,他总是忧心忡忡,担心日后还有人捏着他的把柄来敲诈,或是将这些资料向社会公布。这令神经衰弱的他精神几近崩溃 ……
戴季陶为什么自杀
三、戴季陶被病痛折磨。
在 1948 年 4 月蒋介石当选总统后,戴季陶辞去考试院长之职,转任国史馆馆长。之后,戴长年罹患神经痛 发作得厉害,吃药与卧床几乎成了他的生活全部。 他曾对秘书说:“世风日下,衰病之身,毫无所补,所一念忣,则深惶汗。”虽然在养病,他却无时不关注着国事与时局,每当有人造访,总会详细询问,并流露出伤时之感。 9 月,戴季陶的续弦夫人赵文淑突然中风,半身偏瘫,给戴季陶一个沉重的打击,也更加重了他的病情。
1948 年 12 月底,戴季陶到广州后,虽然备受礼遇,他与夫人皆是带病之身,面对时局,只有伤感与无奈。更让他感叹的是,国军难以据守西南,自己的家乡四川必为 *** 所得。虽然蒋介石已安排戴赴台,可戴执意不去台,经蒋纬国(戴季陶与日本女子重松金子之子儿子)劝说亦无效。他已无路可走了!
戴季陶之死是“为党国尽节”、“心病”、“身病”,三者兼而有之吧!
戴季陶一生写过多少诗?
1、顺庆府中学堂留别
一九○六年底
骊歌一曲思无穷,今古存亡忆记中。
污吏岂知清似水,书生便应气如虹。
恨他狼虎贪心黑,叹我河山泣泪红。
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
2、赠 诸 友
一九○九年初
志士恨无穷, 孤身走西东。
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3、古宋香水山芙蓉寺题诗
一九一六年春
己饥己溺是吾忧, 急济心怀几度秋。
铁柱幸胜家国任,铜驼仍作棘荆游。
千年朽索常虞坠,一息承肩总未休。
物色风尘谁作主, 唯看砥柱正中流。
4、题 护 国 岩
一九一八年秋
曾记项城伪法苛, 佯狂脱险是松坡。
清廷奸佞全民蠹,专制淫威碍共和。
京兆兴妖从贼少,滇黔举帜义军多。
风流鞭策岩门口,将士还乡唱凯歌。
5、石 公 石 婆
一九一八年
屹立千年共白头, 几经沧海历春秋。
狂风飒飒无心动,细雨霏霏助泪流。
似悯苍生遭战劫,谁怜二老守荒丘。
青山绿水长相伴,难解胸怀万斛忧。
6、征 人 怨
一九一九年八月
家园在望我当归,无奈人民盼解围。
枉自梦魂萦弟妹,空教心事负庭闱。
玉关杨柳悲摇落,金井梧桐感散飞。
起舞闻鸡生叹息,总因血战咎功微。
7、征 人 怨
一九一九年八月
频年征战苦催人,一着征袍困此身。
戎马仓皇滇蜀道,风烟迷漫永泸城。
羁縻一水销豪气,转战孤城负好春。
几度慰忠亭下望,困民水火泪沾巾!
8、艾承庥局长六十寿赠诗(四首)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
其一
颂寿难忘脱难朝,携将圭碗赠箪瓢。
公今六十身犹健,我甫知非鬓已凋。
血战疮痍嗟满地,操戈逐鹿睥群枭。
人皆可以为尧舜,誓救生民路一条。
9、其二
一戎衣竟溃纷争,回首韬机尚自评。
鲁肃赠长者意,元璋留柬故人情。
中山主义非无补,卡尔思潮集大成。
从此天涯寻正道,他年另换旧旗旌。
10、其三
我本江南一鲰生,十年从事亚夫营。
身经沧海羞逃世,力挽狂澜岂为名。
别有良图酬壮志,难忘盛意向前程。
劳人乌马空归去, 大好河山创太平。
11、其四
神州沉陆世沧桑,锦绣河山怀虎狼。
观变安居徒负负,乘时窃利正忙忙。
人生乱世心难测,我欲回天力自强。
火热水深民望救,安危度外不思量。
12、金 缕 曲 泸 江 感 怀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
一片泸江雾。冷浸浸慰忠亭畔, 睹茔怀古。艳李华桃闻鬼哭,南北两军俱殁。长伴了冰天雪窟。滇海英魂归不得,就燕云烈魂都消没。猛想及,发毛竖。 天涯游梦萦故土,十余年逶迤草莽,抛离残骨。算是龙蛇真陆起,一晌东流西出。仔细数纷争军阀。大半劫灰烽影里,有谁执笔论存评覆。今昔感,悲中述。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这段材料出自哪里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这段材料出自戴季陶传。《戴季陶传》是2007年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范小方,《戴季陶传》讲述了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传奇的一生。戴季陶(1891年—1949年2月11日),男,初名良弼,后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原籍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生于四川广汉,中国国民党元老,国民党理论宣传家。
戴季陶的介绍
戴季陶(1891年—1949年),初名良弼1,后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原籍浙江湖州,生于四川广汉,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元老,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家、理论家和政治人物。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五四期间,思想激进,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曾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考试院院长等职。有蒋介石的“国师”之称2,是蒋介石的忠实“智囊”3。
戴季陶其人历史生平
戴季陶(1891—1949年)名良弼,字选堂,又名传贤,号天仇,广汉县(今广汉市)人。1905年赴日本入师范学校,1907年秋升入东京日本大学法科。1909年毕业返国,在上海《中外日报》任记者,不久转入《天铎报》任编辑,旋升任总编辑,撰写文章针砭时弊。1911年被通缉,逃亡日本,转赴南洋槟榔屿,任同盟会所办《光华报》编辑,加入同盟会。辛亥武昌起义后,返回上海,参加创办《民权报》。中华民国成立,随孙中山至南京任秘书,奉命在上海、南京进行反袁军事联络,失败后去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9月任广州护法军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长。1922年10月奉命返川,联络川军。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及宣传部长,继兼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及大本营法制委员会委员长。孙中山逝世后反对国共合作,从事反共著述,鼓吹所谓“戴季陶主义”。1927年积极参与策划“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追随蒋介石,嗣任 国府委员及考试院院长。1931年任“特种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抗战结束,因患多种疾病而免去原职。1948年6月改任国史馆馆长。1949年2月因见国民党政权大势已去,自杀身亡。
\~~~~~~~~~~!!!!
戴季陶(1891—1949年)名良弼,字选堂,又名传贤,号天仇,广汉县(今广汉市)人。1905年赴日本入师范学校,1907年秋升入东京日本大学法科。1909年毕业返国,在上海《中外日报》任记者,不久转入《天铎报》任编辑,旋升任总编辑,撰写文章针砭时弊。1911年被通缉,逃亡日本,转赴南洋槟榔屿,任同盟会所办《光华报》编辑,加入同盟会。辛亥武昌起义后,返回上海,参加创办《民权报》。中华民国成立,随孙中山至南京任秘书,奉命在上海、南京进行反袁军事联络,失败后去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9月任广州护法军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长。1922年10月奉命返川,联络川军。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及宣传部长,继兼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及大本营法制委员会委员长。孙中山逝世后反对国共合作,从事反共著述,鼓吹所谓“戴季陶主义”。1927年积极参与策划“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追随蒋介石,嗣任 国府委员及考试院院长。1931年任“特种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抗战结束,因患多种疾病而免去原职。
戴季陶(1891—1949年)名良弼,字选堂,又名传贤,号天仇,广汉县(今广汉市)人。1905年赴日本入师范学校,1907年秋升入东京日本大学法科。1909年毕业返国,在上海《中外日报》任记者,不久转入《天铎报》任编辑,旋升任总编辑,撰写文章针砭时弊。1911年被通缉,逃亡日本,转赴南洋槟榔屿,任同盟会所办《光华报》编辑,加入同盟会。辛亥武昌起义后,返回上海,参加创办《民权报》。中华民国成立,随孙中山至南京任秘书,奉命在上海、南京进行反袁军事联络,失败后去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9月任广州护法军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长。1922年10月奉命返川,联络川军。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及宣传部长,继兼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及大本营法制委员会委员长。孙中山逝世后反对国共合作,从事反共著述,鼓吹所谓“戴季陶主义”。1927年积极参与策划“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追随蒋介石,嗣任 国府委员及考试院院长。1931年任“特种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抗战结束,因患多种疾病而免去原职。1948年6月改任国史馆馆长。1949年2月因见国民党政权大势已去,自杀身亡。
戴季陶和赵文淑谁厉害
戴季陶更厉害,戴季陶是中国政治家、中国国民党元老之一,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而赵文淑只是一位普通的女性,所以戴季陶更厉害。戴季陶(1891年—1949年2月11日),男,初名良弼,后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原籍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生于四川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