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刀,盘点世界上现存的唐刀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4 22:27:45 浏览3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唐刀是哪个朝代的刀?

中国唯一出土唐刀是唐样大刀,被尊为躺刀的始祖,为唐代传到日本,至今保存完好,刀刃锋利。
唐刀是唐代的刀,早期风格和隋相差不大,多指横刀。装饰角度来说不一定全是中原风格,西亚阿拉伯文化繁荣,对唐刀产生重要影响。日本刀并未影响唐刀发展,反而是唐刀对日本刀的发展影响极大。唐刀与汉刀不同,因唐代炼钢技术的发展,使唐刀有了质的飞跃。
唐刀的特点:
1、刀环:首先仪刀重要的标记就是有环,环中主要是龙凤作为主要的装饰,龙凤和整个环体镏金,龙凤环是用对焊或者铆接的形式和刀体连接,这样的制作非常巧妙,刀环的制作工艺考究。
2、手柄: 多缠绕金银丝或装饰金银薄片,从西安市今年出土的一只唐环手刀和日本东京国立的博物馆的出土环手刀来看,手柄的制作非常接近,巧合的是这两柄大刀刀背都有错金或错银铭文。
3、刀刃:唐刀的刀身是直刀,无弧度,刀脊有两种一种是平的,上面会镶嵌文字,一种是现在日本刀称之为“庵栋”,也就是刀背有脊线,这样的刀脊在高古藏刀中也有实物。刀刃靠近手柄部分厚度最厚,然后均匀递减到刀尖。
4、刀尖:刀尖有两种一种是日本称之为“切刃造”,也就是刀尖不是有弧度的,像阿拉伯数字的7一样,另外一种刀尖是弧形的刀尖自然和刀刃结合,古藏刀严格的遵循这个形状并保留下来。
5、刀挡:从壁画和雕塑上来看,早期的仪刀没有刀档。刀档的出现是在唐中期以后,部分壁画和造像依稀找到唐仪刀的刀档是菱形的,比较小,这样的刀档在日本的唐样大刀中能够看到。
6、刀鞘: 鞘口和鞘尾都开始采用金属包裹,并镏金银。 早期仪刀也没有吊环,估计佩带还是斜插在腰带上携带,中期以后刀鞘的挂环工艺复杂。
7、锻造:唐刀的锻造应该承袭了汉朝发明的“百炼钢”技术,刀刃的锻造也是采用复合锻造。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唐刀

什么才算真正的唐刀


什么才算真正的唐刀
什么是唐刀?显然,按照大众的认知,唐刀应该是指代某一种剑,但事实上,在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中,并没有“唐刀”这个词,也没有具体的一种剑。唐刀按字面意思应该是指唐代(618-907)使用的刀剑,即《唐六典武库令》 ——一刀、斩刀、横刀和魔道。即使从广义上讲,唐刀的概念也可以包括隋代(581-618年)、唐代和五朝前期(907-960年)所有具有唐代特征的刀具,并可能还包括一些北周(557—581)刀。
唐六典卷十六记载:“剑有四种,一曰一刀,一曰张刀,三曰横刀,四曰磨刀。”它被称为“戒指”。如今,仪剑涵盖了古级剑之类的。晋宋时称为御剑。由余义所持。张刀罩以张身御敌。横刀也是军刀,为士兵所佩,其名称也起源于隋代。魔刀,也是一把长剑,步兵手持。是上古断马剑。)”由于《唐六典》是唐代官方行政法典,所以关于刀的使用和制作的具体规定很可能会下发给相关部门进行落实,遗憾的是,这些材料到现在基本都没有流传下来。因此,研究者无法对唐代四种刀的形状做出准确的界定。目前,关于唐代刀的理论和文献,大多都带有一定程度的猜想。
从壁画上看,唐代使用的刀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直刀,有环头,另一种是无环头直刀。既然如此,一刀、斩刀、横刀、魔刀四种刀的造型,就不会超出这两类的范围。仪刀是仪卫使用的刀,刀装华丽,环首上铸有龙凤的形状。唐代的壁画和画像砖上有大量手持环首刀的仪卫形象。有人认为这些仪卫手中的刀便是仪刀。如果这种猜测属实,那么仪刀便是普通的环首刀,顶多是装饰多一些罢了。
武库令曰:“身以御敌”。有人认为“身”是防身的意思,所以认为障刀应该是用来防身的短刀。但也有人认为,障刀的“执身御敌”包含两层意思。障刀有格挡之意,意思是障刀长得足以挡住身子,障刀有杀敌之意。刀应该是士兵上战场打仗用的刀,刀刃不能太短。横刀是军人日常佩带的刀,也叫军刀。《新唐书卷一百一十六列传第四十一》记载横道一段:王继山,明州邯郸人,其父王君集深谋远虑。唐高祖李渊入关,王君集、王君阔属唐。高祖任命王君集为大将军,封新兴郡公。之后从010升到300多次,官为左无卫将军。王君集跟随唐太宗征伐辽国,在左屯营领兵,在璧山与高丽大军交战,战死沙场。陵。因父亡国政,王继善被任命为朝散大夫,继承兴公爵位。
太子李弘被任命,王继善从他晋升为左凤羽。太子在宫中设宴,命令大臣们翻跟斗。王继山推辞,对:说:“殿下已有艺人,我若奉命行事,不符合侍从之德。”皇太子向他道歉。高宗皇帝听说后,赐给王和善一百匹绢帛。王继善被任命为右前牛卫将军。 ”高宗曰:“因君忠恭,升为三品重任。 大臣若不带侍卫前来搜查开道,必达不到我所在的地方。 ……你戴的是大横刀。站在我旁边,你知道这位官员有多尊贵吗?”据此,有人认为横道比较大,所以高宗称它为“大横道”。也有人认为横道比较小,而王姬山之所以能够佩戴更大的横刀,是因为得到了高宗的信任,因此,高宗特意指出他所佩戴的剑为“大横刀”。
至于魔刀的造型,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长柄大刀,也有人认为应该是双手短柄长刃刀。除了磨刀之外的其他三种刀,虽然没有准确的证据表明其形制,但至少有几把真刀或疑真刀留存下来。所以,网络上的“唐刀”概念其实是指易刀、障刀、横刀的统称,这些剑应该都属于短柄单手刀的范畴。
追溯环首刀初现时期,秦延景于2012年2月在《轻兵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汉魂唐魄:细说环首刀(上)》的文章。他在“追溯——环首刀的源头”一段中说:“环首刀起源于战国时期,有史为证。1965年,燕下都44号战国墓中,河北易县,除出土大量刀剑、戟、铁甲、铁盔等文物外,还出土了一把残缺不全的环剑。第一把刀。刀身剩余长度30.3厘米,刀柄长12厘米,刀厚1厘米。整把刀由铁制成,刀刃、刀柄和刀环是一体锻造的。刀柄比刀刃窄,并且刀片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手柄横截面为矩形。”1982年,湖北出土战国晚期环首刀。刀长77厘米,刀片长62厘米。刀片、手柄和环也是一体锻造的。刀刃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刀柄和刀圈横截面均为矩形。
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刘士书《河北易县燕下都 44 号墓发掘报告》号文章第229、234页确实提到,河北省易县烟下渡44号墓出土了一把环头刀:编号6窄身,圆头,锈钝刃,残长30.3,头柄长12,背厚1厘米。”由此可见,秦延景所说的1965年河北义县雁下渡44号战国墓出土的环首刀与《河北易县燕下都 44 号墓发掘报告》年出土的环首刀是同一把刀。青铜戒指第一把刀的出现要早得多。根据抚顺博物院发表的一篇题为《辽宁抚顺市发现殷代青铜环首刀》的文章,环首刀在中国最早出现很可能是在殷代。
1975年9月,在建设抚顺拖拉机配件厂时,从离地1.4米的黄土中挖出一把青铜环首刀,仅存刀刃,基本完好。古代青铜器。”出土地点在抚顺城西,抚顺与沈阳之间,浑河以北两公里处。第一件青铜环刀分两模铸造,长24.1厘米,最宽处3.2厘米。叶片呈弧形(弧形刀背弯曲),环头。环呈近似椭圆形。环上有三颗纽扣,环头铸有半圆形羽毛纹。手柄扁平,柄身铸有两条羽毛纹,两条纹之间有两条凹槽,凹槽长8.4厘米,有一圈小环,似是穿绳用的,刀尖微翘,且刀刃残缺,柄背两侧铸有羽纹。在一定程度上,响头几乎可以说是汉族兵器中流传最广的一种。
从唐代义德亲王墓的壁画来看,有些唐代刀是没有刀圈的。也就是说,圈头并不是判断其是否为唐刀的依据。不过,唐代也有大量关于环首和宝剑的诗词。如“笛吹梅花曲,刀开明月环”(李白《从军行》); 《金鹤年年回玉关,马策剑响》(刘仲永《征人怨》)
根据《入昌松东界山行》描述的观点,可以理解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杀敌时增加刀头的强度,二是防止刀掉出战斗中的手。

盘点世界上现存的唐刀


1.丙子椒林剑(名为剑,实为唐刀,隋代钢刀)
现在为日本四天王寺收藏,定为国宝,刀长65.8厘米,刀上刻字“丙子椒林”。最开始,丙子椒林被认为是日本古刀,被解释为丙毛槐林、苏我马子大臣;但现代一般认为丙子是刀的锻造年,椒林是刀工的名字,是为中国古代刀匠所铸。
2.七星剑(名为剑,实为唐刀)
直刀,现存日本四天王寺(寄托于东京国立博物馆),指定为国宝,刀长62.4厘米。
丙子椒林剑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刀匠锻造出的直刀,而七星剑是基于中国道教的星宿信仰的传统,传入日本,现两者一同存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3.水龙剑(同样,名为剑,实为唐刀)
现存日本奈良正仓院,是目前世上保留最完好的唐刀。全长80.2厘米,刃长62.3厘米。装具为日本后来配制,原型制是一柄唐代杖鞘刀。
4.金银细装唐大刀
日本正仓院藏,唐朝平安时代史书记载公认是唐大刀,现代日本学界内,都没否认此刀的来源。而且装具上的卷草纹也是唐代盛行的一种装饰。
此款金银细装唐大刀为切刃造,水龙唐刀为镐造,双把为烧土淬制,这两把刀都是唐造,直刃文......其实日本刀的制法,如夹钢和包钢,切刃造和镐造,用烧土来淬刃和造刃文,反复锻打都是中国发明而流传到日本的,以上的实品就可以证明。
5.金铜黑漆唐装直刀、唐刀柜
日本鹿岛神宫藏品,国宝,唯一一把被部分学者完全确信的“唐大刀”。此刀的特点为身长,全长256厘米,刃长223厘米。典型的直背、切刃造。刀谭为明显的汉式风格,另一个确认的原因为随此刀保存的难得的唐代盛刀盒——“唐柜“,又名”金铜黑漆装唐直刀“。
现藏于日本其他的2把知名唐刀。
6.金银平脱横刀
(国内所作 正仓院唐横刀 的摹造品)
现藏于日本奈良正仓院,八世纪所制作的横刀,既作为随身武器,同时也作为古代宫廷宗教仪式用品。其柄长14.9厘米。刃长35.2厘米。刀茎狭过刀身,前宽后窄,尾部开孔(十分有特点的部分)。
7.银饰镶宝石唐短刀
同样藏于日本奈良正仓院,此款短刀为一对保存,刀柄及刀身同向弯曲 ,无镡,包银首。刀鞘通体包银,透雕呈唐草及花卉状并向前蓝色琉璃珠和白珍珠。系长缕刀牌,楷书“橘夫人奉物”。此款短刀的出现标明在唐初唐刀已经出现曲刃。
现已知国内的唐刀。
8.陕西窦皓墓出土的水晶坠金柄饰【仪刀】(初唐)
已知出土的最完整的一把唐刀。
9.镶金鞘铜柄木剑(班剑)
李绩墓出土,即徐世绩,字懋功(“隋唐演义”里开国功勋徐茂公的原型。赐姓李。)这把班剑为随葬品,木制(初唐)。
10.皇甫江个人所藏唐代佩刀
11.出土的唐刀,1995年购于伦敦。
虽然生锈,但可见镐造刀形,长一米半,起脊。最厚达一点八公分。镐造。内部未腐蚀。

中国唐朝时有唐刀吗?

唐刀是指唐代的刀,早期风格和隋相差不大,多指横刀。唐刀是隋、唐代四种军刀制式的总称,包括仪刀, 障刀,横刀,陌刀。
中国唯一出土唐刀是唐样大刀,被尊为躺刀的始祖,为唐代传到日本,至今保存完好,刀刃锋利。
唐刀是唐代的刀,早期风格和隋相差不大,多指横刀。装饰角度来说不一定全是中原风格,西亚阿拉伯文化繁荣,对唐刀产生重要影响。日本刀并未影响唐刀发展,反而是唐刀对日本刀的发展影响极大。唐刀与汉刀不同,因唐代炼钢技术的发展,使唐刀有了质的飞跃。
唐刀的特点:
1、刀环:首先仪刀重要的标记就是有环,环中主要是龙凤作为主要的装饰,龙凤和整个环体镏金,龙凤环是用对焊或者铆接的形式和刀体连接,这样的制作非常巧妙,刀环的制作工艺考究。
2、手柄: 多缠绕金银丝或装饰金银薄片,从西安市今年出土的一只唐环手刀和日本东京国立的博物馆的出土环手刀来看,手柄的制作非常接近,巧合的是这两柄大刀刀背都有错金或错银铭文。
3、刀刃:唐刀的刀身是直刀,无弧度,刀脊有两种一种是平的,上面会镶嵌文字,一种是现在日本刀称之为“庵栋”,也就是刀背有脊线,这样的刀脊在高古藏刀中也有实物。刀刃靠近手柄部分厚度最厚,然后均匀递减到刀尖。
4、刀尖:刀尖有两种一种是日本称之为“切刃造”,也就是刀尖不是有弧度的,像阿拉伯数字的7一样,另外一种刀尖是弧形的刀尖自然和刀刃结合,古藏刀严格的遵循这个形状并保留下来。
5、刀挡:从壁画和雕塑上来看,早期的仪刀没有刀档。刀档的出现是在唐中期以后,部分壁画和造像依稀找到唐仪刀的刀档是菱形的,比较小,这样的刀档在日本的唐样大刀中能够看到。
6、刀鞘: 鞘口和鞘尾都开始采用金属包裹,并镏金银。 早期仪刀也没有吊环,估计佩带还是斜插在腰带上携带,中期以后刀鞘的挂环工艺复杂。
7、锻造:唐刀的锻造应该承袭了汉朝发明的“百炼钢”技术,刀刃的锻造也是采用复合锻造。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唐刀

中国有唐刀吗?

中国唯一出土唐刀是唐样大刀,被尊为躺刀的始祖,为唐代传到日本,至今保存完好,刀刃锋利。
唐刀是唐代的刀,早期风格和隋相差不大,多指横刀。装饰角度来说不一定全是中原风格,西亚阿拉伯文化繁荣,对唐刀产生重要影响。日本刀并未影响唐刀发展,反而是唐刀对日本刀的发展影响极大。唐刀与汉刀不同,因唐代炼钢技术的发展,使唐刀有了质的飞跃。
唐刀的特点:
1、刀环:首先仪刀重要的标记就是有环,环中主要是龙凤作为主要的装饰,龙凤和整个环体镏金,龙凤环是用对焊或者铆接的形式和刀体连接,这样的制作非常巧妙,刀环的制作工艺考究。
2、手柄: 多缠绕金银丝或装饰金银薄片,从西安市今年出土的一只唐环手刀和日本东京国立的博物馆的出土环手刀来看,手柄的制作非常接近,巧合的是这两柄大刀刀背都有错金或错银铭文。
3、刀刃:唐刀的刀身是直刀,无弧度,刀脊有两种一种是平的,上面会镶嵌文字,一种是现在日本刀称之为“庵栋”,也就是刀背有脊线,这样的刀脊在高古藏刀中也有实物。刀刃靠近手柄部分厚度最厚,然后均匀递减到刀尖。
4、刀尖:刀尖有两种一种是日本称之为“切刃造”,也就是刀尖不是有弧度的,像阿拉伯数字的7一样,另外一种刀尖是弧形的刀尖自然和刀刃结合,古藏刀严格的遵循这个形状并保留下来。
5、刀挡:从壁画和雕塑上来看,早期的仪刀没有刀档。刀档的出现是在唐中期以后,部分壁画和造像依稀找到唐仪刀的刀档是菱形的,比较小,这样的刀档在日本的唐样大刀中能够看到。
6、刀鞘: 鞘口和鞘尾都开始采用金属包裹,并镏金银。 早期仪刀也没有吊环,估计佩带还是斜插在腰带上携带,中期以后刀鞘的挂环工艺复杂。
7、锻造:唐刀的锻造应该承袭了汉朝发明的“百炼钢”技术,刀刃的锻造也是采用复合锻造。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唐刀

唐刀最好的长度是

唐刀的最佳长度没有确凿的官方数据。不过,根据网上的信息,唐横刀的长度通常在**70到107厘米**之间。
刃长3尺3寸,柄长1尺3寸。

“唐刀”一词是我国隋、唐代四种军刀制式的总称,一般指唐横刀。现代俗称的“唐刀”,其狭直刀身,小镡,长柄的形制;直接原型是日本正仓院所收藏的中国唐刀,千年前自唐朝进口之“金银钿装唐大刀”。唐刀的刀型源自汉代环首刀,前期大部分军用唐刀均保留着环首,同时也拥有笔直的刀身。

唐刀”的四大制式


唐刀”的四大制式
我国自古对刀剑就有一种由衷的喜爱,在历史上出现的刀剑种类不计其数,每个朝代都有十分优秀的刀剑作品可以作为代表,在这些朝代的刀剑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就是“汉剑”与“唐刀”了。
唐刀并不是单指某种刀,而是泛指唐代的军刀制式总称,汉剑同理。唐刀传承自汉刀,在其锻造工序上进行了改良优化并研发出了“包钢”这一技术,使得唐刀的韧性非常的高,外形上也较之汉朝的环首刀有了很大的改变,形成了两种风格的刀类兵器。
唐刀的特点很明显,它们的外观普遍具有观赏性,刀柄较长可以双手持握,根据类型的不同将唐刀划分为了四大制式,分别是仪刀、障刀、横刀以及陌刀。
仪刀
仪刀是形制最接近汉朝环首刀的唐刀,在唐朝时期一般是直属于皇上的禁卫军队的重要装备,这种刀的刀柄、刀鞘会以金银装饰,在刀柄的尾端处有一个被称为“龙凤环”的部件。龙凤环是仪刀的标志,是皇家的象征。
只有拥有龙凤环的仪刀才是仪刀,没有龙凤环就算装饰的再华丽也归类为横刀。仪刀在唐朝及之后的朝代中还被用于各种重要的场合作为仪仗使用,后来明朝出现的苗刀也是由仪刀演变而成。
障刀
障刀是最具有争议的唐刀,因为大部分唐刀都已经失传,因此只能根据记载和发掘考证来了解它们。关于障刀的样式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障刀是和现在的日本的“肋差”长度差不多的短横刀,在15到50厘米左右,属于匕首短刀一类,作为军用副武器近身搏杀使用。
另一说法就是障刀是类似砍刀的一种,长度应该在80到100厘米左右,是唐代士兵的主要作战兵器之一,两种观点各有各的依据,目前还没有定论。
横刀
横刀就是一般的唐刀,又被叫做“直刀”,是唐朝时期士兵主要装备的兵器之一,长度在60到80厘米左右,一般是衙役、捕快以及皇宫守卫等兵种日常随身佩戴的武器。
可以将其理解成现在警察使用的警棍,是唐朝四大制式刀最常见的一种。它的剑身笔直,在历史上横刀被评价既有刀的霸气,又有剑的王者之风。
陌刀
陌刀是唐刀四大制式中最霸气的刀,属于长柄大刀的一种,刀身两面皆有刃,加上刀柄通体长度在3米左右,重量在15斤上下。陌刀的前身是汉朝时期的斩马刀,在唐朝时期也是作为步兵的武器在战场上使用,依然可以用于斩马,在唐朝军队中还有专门设立的斩马队。
陌刀的样式并不固定,因为早已失传,所以具体形象细节并不确定,有人认为陌刀是唐朝时期长柄大刀的总称,具体有待验证,后来到了宋朝之后各种兵器应用于战场,陌刀就越来越少了,后来彻底失传。
大唐兵器好像全是刀,事实上确实如此。在历史上的朝代中,刀和剑应该是最常见的兵器,但在大唐不一样,大唐历史记载中的剑也是唐刀,而且大唐的刀都是有着质量保证的精品刀,古代的刀剑都是贵重物品,能将其作为军队制式兵器的朝代,历史上也只有大唐了。
所以大唐盛世的评价确实不掺一点水分,毫不夸张。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唐刀的锻造方法早就已经失传,就算是以现在的工艺水平也不能完完全全的将其复制,现在见到的唐刀都是根据历史遗留下来的,寥寥数把都是仿造出来的。
唐刀因为其优秀的性能不止在我国留下了它的传说,还对我国周边的小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同时期的周边国家刀类兵器中都能很清晰的看到唐刀的影子。
历史中有很多好的工艺文化都在时间的流逝以及时代的更替中失去了传承,如今流传下来的珍贵文化更值得人们去好好珍惜。

唐刀与日本刀的区别


唐刀与日本刀的区别
唐刀和日本刀分别是中国和日本有名的冷兵器,它们制作精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些朋友从刀的外形上很难分辨出唐刀与日本刀的区别。唐刀与日本刀哪个更强呢?
1、唐刀
唐刀不是因为它是唐朝时期的刀而被叫做唐刀,它是隋朝和唐朝军刀样式的总称。唐刀继承了中国刀的优良技艺,在刀剑兵器中,唐刀是珍贵的武器。关于唐刀详细内容,请阅读《唐刀的前半生》《唐刀的后半生》。
2、日本刀
日本刀和唐刀一样,制作工艺都很复杂,它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弧度。
日本刀的刀身是有弧度的,日本刀是家族式打造的,每一把刀制作出来后刀师都会为它印上像商标一样的符号。关于日本刀详细内容,请阅读《【日本刀】的前世今生》《“打刀”和“太刀”的区别(上)》《“打刀”和“太刀”的区别(下)》。
3、唐刀与日本刀的对比
日本人制造出的刀平均硬度大约在 58-60 之间。日本刀,硬度很高,但由于刀刃的夹角比较小很单薄,日本刀在使用上很容易折断。日本战国时代,很多日本武士在打完一场仗后,就要更换一把刀。
唐刀的平均硬度比日本刀略硬,唐刀刃口的夹角比较宽。唐刀与日本刀按照硬度来讲,两者相差不大,但日本刀可能会被唐刀打断,这主要问题在于两把刀在使用的方法上是不同的。
在日本战场上,金属铠甲绝对是稀罕物,日本刀的工作主要是“切肉”,自然是越锋利越好。而中国古代的战场上,刀刃碰上个护心镜、铜盔之类的东西,是稀松平常之事。面对这种情况,刀锋就不能简单地只追求锋利,还要兼顾破甲能力。
4、日本刀与唐刀的关系
400多艘日本战船被170艘唐军战船击沉,由于唐刀的劈砍破甲能力以及柔韧度超过了同时期的日本刀。身穿皮甲的日本武士毫无防护能力,日本举国的精锐部队大败,此后日本本土陷入了极度的恐惧之中。日本人发现自己和中国的差距后,就向唐帝国称臣,派遣唐使学习文化技术制度。
这些遣唐使就带回了当时中国刀剑技术的巅峰,唐刀。唐刀是一系列唐朝军用制式刀具的总称,日本人把唐刀带回国后加以学习,这也是武士刀的起源。

唐刀:唐代战斗力最强的兵器


唐刀:唐代战斗力最强的兵器
很多人眼里的唐刀,它不仅是日本武士刀的鼻,还是唐代特有的一种优良武器。
“唐刀”这一词是我国隋、唐代之时四种军刀制式(仪刀、障刀、横刀、陌刀)的总称,而不是特指具体的哪一类刀。而且也不是只要是直刀就一定是唐刀,有一种很简单的方法可以分辨出唐刀和日直刀:无血槽刀尖是角状的为唐刀,而有血槽且刀尖是圆的,一般刀刃刃区超过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是日直刀。
从初唐之时的统一战争到盛唐之时期间的所有战争,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有一种对后世影响庞大的武器的身影的出现——唐刀。唐刀是当时可以与与阿拉伯大马士革刀并称于世的两种世界名刀,在技术和艺术这两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能够说是我国的刀剑史巅峰了。
至今为止算是保存的最为完整的唐刀便是一九九一年从窦缴墓出土的唐环首刀了,不过其本质依旧是初唐时锻造的隋朝样式刀。
唐刀,继承历来中国刀特有的优良品质,采用了最先进的包钢艺术,用百炼钢作为外皮的包钢夹钢以及部分刃口使用局部淬火的技术,种种结合,最后炼制成了刀身锋利坚韧,经久耐用的新式战刀。
炼制唐刀的时候,唐代人在原材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采用的是那时世界上最好的钢材——印度乌兹钢,也就是大家知道的大马士革钢,这种高级锻造材料的均价是普通平常上等钢刀的3倍。
唐刀有步、骑这两种用法,这样就会有形式的改变了,分成了双手握柄和单手握柄这两种造型,舍弃了汉代时的环首造型。实际上,这两种造型当中,双手握柄的唐刀一般出现在仪仗当中,而单手握柄就几乎出现在实际对战当中了。
唐朝的兴盛繁华与唐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军备武器的强大带来了盛唐,只有在军事武力上的强大,国家才会真正的强大起来,并不能仅依靠经济或者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