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十大名将,唐朝十大著名将领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1 09:18:00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唐朝十大名将分别是谁

由于唐朝的名将有很多,所以只列举十位功勋最为突出将领。
他们分别是卫国公李靖、陈国公侯君集、英国公徐世绩、辽西郡公薛仁贵、临洮郡公王忠嗣、汾阳王郭子仪、临淮王李光弼、西平王李晟、南康王韦皋、凉国公李愬。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名将荟萃的的一个王朝,由于唐朝的名将有很多,所以只列举十位功勋最为突出将领。
他们分别是卫国公李靖、陈国公侯君集、英国公徐世绩、辽西郡公薛仁贵、临洮郡公王忠嗣、汾阳王郭子仪、临淮王李光弼、西平王李晟、南康王韦皋、凉国公李愬。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天才武将如繁星璀璨,耀眼夺目,他们利用自己的胆识和谋略,在战争中率部取得辉煌的战绩,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战神,我们的民族才不会为外族欺辱,华夏文明才能不间断发展延续数千年。以下试列出华夏民族十位千古名将:
一、孙武,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柏举之战后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所着《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二、吴起,战国初期魏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人,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杀吴起。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白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秦昭王时从左庶长升至大良造。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伊阙之战,采取先弱后强、避实击虚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因功晋升国尉。此后30余年,攻取韩、魏、赵、楚等国70余城。三十六年,领兵入楚,攻克楚都,受封武安君。四十二年,赵、魏联军攻韩国华阳,白起率军救韩,大败联军,斩魏军13万人,淹死赵军2万余人。五十五年,长平之战大败赵军,坑杀赵俘40多万人,为秦国最终一扫六合消除最大的障碍。后为相国范雎所妒忌,于五十八年十二月被逼自杀。
四、韩信,秦末汉初淮阴(今江苏淮安市)人,西汉开国功臣,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夜袭魏国,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此后,刘邦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乌江自刎。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五、卫青,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中国古代三大骑兵战天才之一。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六、霍去病,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虚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七、李靖,隋末唐初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唐初第一名将。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祐,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罗马帝国的灭亡。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八、薛仁贵,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故事。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年七十。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今已佚。
九、岳飞,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十、徐达,元末明初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虽是平民出身,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1363年鄱阳湖之战以少胜多全歼陈友谅65万大军。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率军20万北伐中原拔洛阳后分兵山东山西,四面出击收复华北、中原,攻克通州包围大都、灭亡元朝。徐达深通谋略,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仅沈儿峪之战就斩获元军首级10余万,俘获元朝官吏1865人,将校士卒84500余人,北元第一名将扩廓帖木儿仅与其妻子数人逃窜至黄河时得流木以渡。徐达北伐不仅推翻了元朝黑暗残暴的统治,使燕云十六州时隔430年再次回归汉人的手中,更是打破了历史上由北向南统一的公式,可谓千古奇功。
以上十位名将,几乎都是常胜将军,他们要么以弱胜强,要么以少胜多,他们指挥的战役几乎都是经典。孙武和吴起是中国兵家之祖,白起和韩信协助明君在统一国家进程中奠定基础,卫青、霍去病、李靖、薛仁贵、岳飞、徐达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在抗击外族入侵或开疆辟土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名将也应让我们记住的,他们有姜尚、乐毅、李牧、王翦、廉颇、孙膑、蒙恬、项羽、李广、班超、曹操、周瑜、诸葛亮、冉闵、谢玄、祖逖、陈庆之、刘裕、韦睿、郭子仪、柴荣、狄青、韩世忠、常遇春、王守仁、袁崇焕、左宗棠,但限于篇幅,本文无法一一列举。
(按自己的想法读书,我是六甲番人,请您关注我的百家号。)

唐朝十大著名将领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朝代。隋朝末期,天下群雄并起,公元617年李渊发动晋阳兵变,次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因皇室姓李,所以又称作李唐。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唐朝是版图最大,也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王朝。唐朝自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称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契丹、回鹘、__、铁勒、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南诏、新罗、渤海国、日本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政治制度。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唐朝历史上的十大著名将领。一、李靖李靖,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人,隋末唐初将领。著有多部兵书,但大多已经失传,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北宋时列入武经七书。李靖是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原来是隋朝将领,李渊太原起兵反隋后,入李世民幕府,为唐朝的发展立下赫赫战功,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萧铣政权,平定了辅公_的反叛。贞观三年,率领大军灭亡东突厥,被封为代国公,贞观九年,率领大军征讨吐谷浑,后来改封为卫国公,649年病逝,谥号景武。上元元年,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庙。二、李_李_,原名徐世_,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_,唐朝初期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跟随李世民征战四方,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后来在攻亡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击灭高句丽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669年去世,唐高宗辍朝七日,赠李_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三、苏定方苏定方,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唐朝杰出的军事家。隋朝末年,投奔窦建德、刘黑闼义军,乱世中屡建战功。贞观初年归李唐,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夜袭阴山一役中,作为前锋率先攻破颉利可汗牙帐。显庆二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将唐朝国土向西开拓至中亚,向东扩展至朝鲜半岛,为大唐帝国立下不世之功。先后迁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乾封二年去世,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庄。四、薛仁贵薛仁贵,名礼,字仁贵,汉族,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道教传其为白虎星君下凡。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随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方面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五、郭子仪郭子仪,,汉族,华州郑县人。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_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宝应元年初,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评定叛乱。广德元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大历十四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六、王忠嗣王忠嗣,初名王训,唐朝时期著名将领。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被唐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开元十八年,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730年,在玉川战役中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738年,北伐契丹,率十万骑兵,于桑干河三战三捷,奚、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天宝初年,大败突厥叶护部落,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至长安。天宝元年,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两王子阵亡,吐谷浑降唐。最后因为宰相李林甫诬陷,被唐玄宗贬为汉阳太守,一年后抑郁而终。宝应元年,追封为兵部尚书。七、李光弼李光弼,契丹族,唐朝时期著名将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759年,任天下兵马副元帅,762年,命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进封临淮郡王。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晚年为程元振、鱼朝恩所谗,病死徐州。追赠司空、太保,谥号武穆。八、李晟李晟,字良器,,唐朝宰相、军事家。原为边镇裨将,以战功累迁至右金吾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封合川郡王。建中二年,李晟以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讨伐反叛的河朔三镇。建中四年,泾原兵变,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_坊、商华兵马副元帅。兴元元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_之乱,兼任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贞元九年,李晟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九、裴行俭裴行俭,唐朝时期著名将领,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早年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裴行俭善于识拔人才,军中提拔的将领如程务挺、王方翼、郭待封、黑齿常之等,都成为一代名将。665年,拜安西大都护,在西域时,诸部多慕义归附。679年,西突厥的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与李遮匐反叛,侵逼安西,当时裴行俭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归国,途经西州时,募得万骑,以计俘都支,将吏于碎叶城为他立碑纪功。同年,率军平定突厥阿史德温傅、阿史那伏念的叛乱。681年,以反间计逼伏念执温傅来降,余众悉平。永淳元年病逝,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宪。十、韦皋韦皋,字城武,唐朝时期著名将领。为韦元礼七世孙、韦贲之子。韦皋在蜀地二十一年,总共击破吐蕃军队的总数是四十八万,擒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一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和韦皋同一时代的武将几乎无人能出其右。785年,韦皋出任剑南节度使,累加至中书令、检校太尉,封南康郡王。805年,韦皋去世,辍朝五日,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唐朝十大名将唐朝十大名将分别是谁

1、李靖李靖字药师,隋末唐初将领。著有多部兵书,但大多已经失传,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北宋时列入武经七书。李靖是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原来是隋朝将领,李渊太原起兵反隋后,入李世民幕府,为唐朝的发展立下赫赫战功,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萧铣政权,平定了辅公_的反叛。贞观三年,率领大军灭亡东突厥,被封为代国公,贞观九年,率领大军征讨吐谷浑,后来改封为卫国公,649年病逝,谥号景武。2、李_李_原名徐世_,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_,唐朝初期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跟随李世民征战四方,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后来在攻亡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击灭高句丽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669年去世,唐高宗辍朝七日,赠李_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3、王忠嗣王忠嗣初名王训,唐朝时期著名将领。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被唐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开元十八年,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730年,在玉川战役中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738年,北伐契丹,率十万骑兵,于桑干河三战三捷,奚、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天宝初年,大败突厥叶护部落,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至长安。天宝元年,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两王子阵亡,吐谷浑降唐。最后因为宰相李林甫诬陷,被唐玄宗贬为汉阳太守,一年后抑郁而终。宝应元年,追封为兵部尚书。4、苏定方苏定方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唐朝杰出的军事家。隋朝末年,投奔窦建德、刘黑闼义军,乱世中屡建战功。贞观初年归李唐,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夜袭阴山一役中,作为前锋率先攻破颉利可汗牙帐。显庆二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将唐朝国土向西开拓至中亚,向东扩展至朝鲜半岛,为大唐帝国立下不世之功。先后迁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乾封二年去世,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庄。5、郭子仪郭子仪,唐代政治家、军事家。早年参加武举入仕,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部讨伐安禄山,收复多处失地,至德二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_,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曾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后来史思明又攻陷洛阳,吐蕃也入侵,郭子仪再次重掌兵权。唐代宗即位后,宦官程元振多次离间诬陷,使得郭子仪被罢免副元帅之职。广德元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仆固怀恩游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建中二年,郭子仪去世。德宗废朝五日,追赠太师,谥号忠武。6、李晟李晟字良器,唐朝宰相、军事家。出身军伍世家,十八岁便投身军旅,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后又以败吐蕃之功,封合川郡王,入朝为神策都将。784年,李晟率军收复长安,平定朱_之乱,改封西平郡王。793年,被罢去兵权,改封太尉。793年,李晟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7、李光弼李光弼,契丹族,唐朝时期著名将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759年,任天下兵马副元帅,762年,命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进封临淮郡王。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晚年为程元振、鱼朝恩所谗,病死徐州。追赠司空、太保,谥号武穆。8、裴行俭裴行俭,唐朝时期著名将领,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早年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裴行俭善于识拔人才,军中提拔的将领如程务挺、王方翼、郭待封、黑齿常之等,都成为一代名将。665年,拜安西大都护,在西域时,诸部多慕义归附。679年,西突厥的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与李遮匐反叛,侵逼安西,当时裴行俭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归国,途经西州时,募得万骑,以计俘都支,将吏于碎叶城为他立碑纪功。同年,率军平定突厥阿史德温傅、阿史那伏念的叛乱。681年,以反间计逼伏念执温傅来降,余众悉平。永淳元年病逝,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宪。9、韦皋韦皋字城武,唐朝时期著名将领。为韦元礼七世孙、韦贲之子。韦皋在蜀地二十一年,总共击破吐蕃军队的总数是四十八万,擒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一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和韦皋同一时代的武将几乎无人能出其右。785年,韦皋出任剑南节度使,累加至中书令、检校太尉,封南康郡王。805年,韦皋去世,辍朝五日,追赠太师,谥号忠武。10、张议潮张议潮,唐朝时期民族英雄、名将,工部尚书张谦逸之子。张议潮率领沙州各族人民起义,驱逐了盘踞河西地区的吐蕃,使瓜、沙等十一州又重新回归唐朝,开拓疆土四千余里。公元867年,入朝为官,敕封河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金吾卫大将军。公元872年,卒于长安,追赠太保。

有哪些战神级名将,皆战功赫赫的中国唐朝名将,程咬金是No1?

李孝恭、李靖、李勣、阿史那社尔、薛仁贵、郭子仪、李光弼、李晟、韦皋、李李愬等
一、李孝恭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将。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称帝,拜李孝恭为左光禄大夫,不久改为山南招尉大使,负责经略巴蜀,攻占三十余州,俘获朱粲。武德二年(619年),任信州总管,献计并率军攻打南方的萧铣,立下战功。武德三年(620年),封赵郡王。武德四年(621年),李孝恭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练习水军,李靖为副将,灭萧铣,受封荆州大总管,成功招抚岭南诸州。
武德六年(623年),又率军攻打辅公祏,用一年时间将江南平定,因功拜扬州大都督,之后因被人告发谋反而免官改任宗正卿,又历任凉州都督、晋州刺史。武德九年(626年),赐实封一千二百户。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升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贞观初,任礼部尚书,以功封河间郡王,好游宴,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
二、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年七十九。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赐谥“景武”,陪葬昭陵。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玄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
李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著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今多已失传。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三、李勣
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 ,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
四、阿史那·社尔
阿史那·社尔(604年-655年),唐初名将,突厥王族,处罗可汗次子。社尔原是东突厥拓设,设牙旗于漠北,统帅铁勒、薛延陀等部族,后被薛延陀击败,率部西迁,并趁西突厥内乱,夺取其近半国土,自称都布可汗,但后来又被薛延陀击败,只得逃奔高昌国。
贞观九年(635年),社尔率部投奔唐朝,被封为左骁卫大将军,尚衡阳长公主,拜驸马都尉。此后,社尔随侯君集平高昌,封毕国公,又先后征讨高句丽、薛延陀的战争,屡立军功。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社尔任昆丘道大总管,率领铁勒、突厥部众十万人击败龟兹,并迫使于阗国王臣服。后升任右卫大将军,加镇军大将军。永徽六年(655年),社尔去世,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谥曰元,陪葬昭陵。
五、薛仁贵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 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 ,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参考资料:李孝恭—百度百科 李靖—百度百科 李勣—百度百科
阿史那·社尔—百度百科 薛仁贵—百度百科
程咬金哪是战神级名将呢。唐初战神级名将应该是李靖。
有李光弼,还有郭子仪,他们平定了安史之乱,是汉族的名将。还有就是唐初,有著名的秦叔宝尉迟恭这些,都是汉族的名将。
唐朝大将王忠嗣
很多,基本上都是汉族的
中国唐朝十大名将:
1.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2.侯君集
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3.李勣
李勣(jì)(594年—669年12月31日),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人。
4.韦皋
韦皋(746年—805年9月13日),字城武。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唐代中期名臣。韦皋出身“东眷韦氏鹛城公房”,排行第二十三。
5.薛仁贵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汉族,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
6.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名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但一直未受重用。
7.李愬
凉武公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代中期名将,为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
8.王忠嗣
王忠嗣(706-749年),初名王训,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人。唐朝名将,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开元二年(714年),父亲王海宾战死于武阶之战中。
9.李光弼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 ),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 ,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
10.苏定方
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汉族,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扩展资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称《二十四功臣图》 ,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参考资料:凌烟阁24功臣百度百科

唐朝有那么多大将,你认为有哪些可以排上十大名将之榜?

我觉得尉迟恭可以,本身就死唐朝五虎上将之一,以勇猛著称,后与秦琼给李世民守夜被百姓封为门神
唐朝是历史上比较强盛的一个国家,名将按照功勋突出的排名目前网上排名是卫国公李靖、陈国公侯君集、英国公徐世绩、辽西郡公薛仁贵、临洮郡公王忠嗣、汾阳王郭子仪、临淮王李光弼、西平王李晟、南康王韦皋、凉国公李愬。
唐朝的武将大多实力非凡,勇猛无比,比如大将秦琼,秦叔宝;薛仁贵;尉迟恭等等。
在唐朝的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名将,那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唐朝的十大名将。首先第十名李孝恭,第九名郭子仪,第八名李光弼,第七名秦琼,第六名侯君集,第五名苏定方,第四名尉迟恭,第三名薛仁贵,第二名李绩第,一名李靖。这十位是很多人心目当中关于唐朝名将的排行榜。那接下来我们就挑一下其中排名比较靠前的几位给大家分析一下。首先这个第一名其实很多人都认为第一名李靖这个第一名也是实至名归,虽然说在最开始的时候李靖是隋朝的一名将士,后来才效力于李世民的。但是李靖这个人在效力与李世民以后也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北方灭了东突阙。在西方又打败了吐谷浑。因此李靖这个人他的为官之路也是一次又一次被加封。而在李靖去世的时候享年79岁,这在我国古代已经算得上是高寿了。
李绩这个人原名徐世绩。后来是唐高祖李渊赐给他的李姓,但是由于避讳李世民的名字,所以说他改名为李绩。是唐朝初年的名将,李绩这个人一生曾侍奉过三代君主,从高祖到太宗再到高宗三朝为官,深得当时唐朝皇帝的信任与器重。在早年的时候随李世民征战四方。征讨高句丽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在他死亡的时候享年76岁,同样也是一个高寿之人。第三名就是薛仁贵。很多人知道薛仁贵这个名字都是从影视作品中了解到的,其实在历史上也确实有薛仁贵这个人。薛仁贵这个人前后征战数十年,曾经大败九姓铁勒。更是有着三箭定天山的神勇战绩。曾经官拜右领军卫大将军。而薛仁贵这个人于前两者一样,同样也是高寿,享年70岁。

大唐名将实力排行榜

说到这个大唐的名将实力排行榜其实也还是很有说法的,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的,但是其实大唐名将何许多也,所以要看大唐名将排行榜就必须得从这个初唐一直看到晚唐哦,下面就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排名,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
1、初唐十大名将
卫国公李靖、英国公李世勣、江夏王李道宗,是开国三名将;
刑国公苏定方前后灭三国;
闻喜公裴行俭收复西域;
辽西郡公薛仁贵败铁勒,灭高句丽;
燕国公黑齿常之,克吐蕃败突厥;
凉国公契苾何力,效力40年屡建奇功;
乐城郡公刘仁轨,灭百济;
太原郡公王方翼,西域独当一面。
除了以上的10初唐名将外,初唐还有的名将:
薛万彻、高侃、阿史那社尔、李孝恭、程务挺、牛进达、李谨行、柴绍、侯君集、郭孝恪、王玄策、梁建方、萧嗣业、执失思力、尉迟恭、程知节、屈突通、秦琼、席君买、王君廓、孙仁师、段志玄、段德操、程名振、薛万均、张士贵、郑仁泰、刘仁愿、李大亮、高满政、刘弘基、张宝相等。
2、盛唐10大名将
临洮郡公王忠嗣,一人独佩四将之印,掌控边境万里;
西平郡王哥舒翰,大唐对吐蕃作战战功最卓越;
密云郡公高仙芝,西域守护神;
南阳郡公张守珪,击败后突厥、吐蕃、契丹强敌;
信安王李祎,西有攻破吐蕃石堡战功,东平奚、契丹;
南阳郡公张孝嵩,击败突骑施、吐蕃和大食;
中山郡公王晙,开元年间第一将;
太原郡公郭知远,吐蕃深为忌惮的大将;
韩国公张仁愿,扭转大唐对后突厥的颓势;
宋国公唐休璟,收复安息四镇,屡败吐蕃,武周第一将。
盛唐10大名将之外,还有:
皇甫惟明、封常清、王孝杰、崔希逸、盖嘉运、赵颐贞、薛讷、萧嵩、乌承玼、张思礼、王君涣、杜希望、杨思勖、郭虔瓘、娄师德、牛仙客、臧希液、杜宾客、陈大慈、王倕、张忠亮、郭元振、张齐丘、萧炅、章仇兼琼、夫蒙灵察、阿史那献、来曜、何履光、孙仁献、韩思忠、张审素、李多祚、程千里、鲁炅、张九节等名将。
3、中唐十大名将
汾阳郡王郭子仪、临淮郡王李光弼、大宁郡王仆固怀恩,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三大首功之将;
西平郡王李晟、咸宁郡王浑瑊、北平郡王马燧,平定二帝四王之乱的战功;
南康郡王韦皋,在西南击败吐蕃;
扶风郡王马璘,从破安史之乱,屡破吐蕃;
凉国公李愬,雪夜下蔡州,绝对经典的战争案例;
陈国公李光颜,和李愬是元和中兴两名顶级名将。
中唐除了10大名将,还有:
张巡、高崇文、崔宁、曲环、郝玼、李抱玉、白元光、李嗣业、郭昕、李抱真、范希朝、段秀实、张光晟、王思礼、田缙、史敬奉、严武、刘济、李元忠、杜叔良、李光进、路嗣恭、王翃、李文悦、野诗良辅、张舟、刘昌、桂仲武、张伯仪、李皋、严震、王佖、严砺、李进诚、来瑱、曹高仕、阳旻等。
4、晚唐10大名将
南阳郡公张义潮,沙洲举事,效忠唐朝,屡败吐蕃;
渤海郡王高骈,破南诏第一功,收复安南、败黄巢;
兰陵郡王张仲武,晚唐一代名将;
东阳郡王刘沔、河阳节度使石雄,二人击败鲜卑、党项、西羌等;
武宁节度使王式,收复交趾,平定江浙;
武威郡王李载义,击破奚;
归义节度使张淮深,独守西北;
东川节度使颜庆复,重创南诏;
平卢节度使曾元裕,破南诏,平王黄之乱。
晚唐除10大名将外,还有:
李可举、杨复光、卢耽、郑从谠、李鄠、董昌龄、史元、宋威、毕减、张仲至、萧邺、赫连铎、黄景复、李思忠、石公绪、康承训、崔珙、刘潼、王宰、张璘、高仁厚等。
李克用、刘仁恭、杨行密、王建等进入五代时期的人就不列入。
5、精选大唐名将排行
5.1、大唐十大武将排名:
初唐4人:李靖、李世勣、李道宗、薛万彻。李靖、李世勣,自然毫无疑义。李道宗和薛万彻是李世民自己评定的:
太宗曰:当今将帅,惟李

唐朝十大名将

1.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年七十九。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赐谥“景武”,陪葬昭陵。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玄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
李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著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今多已失传。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2.侯君集
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将。官至兵部尚书。封陈国公。早期不学无术,而以勇武自称。后入秦王府随李世民征战,立下战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后与尉迟恭力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唐统一后,侯君集官位越来越高,开始学习,参与选拔人才等。曾随李靖学习兵法,却诬告李靖有造反之心。贞观年间,随李靖讨平突厥,后又领大军灭高昌国。功勋卓著,开始居功自傲,因讨灭高昌时私取宝物而被下狱,得释后开始心生怨恨,先后劝大将张亮、太子李承乾谋反。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受到牵连被处死。家人被迁至岭南。
3.李勣
李勣(jì)(594年—669年12月31日),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期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
总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年七十六。册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后配享高宗庙庭。
李勣兼通医学,曾参与编纂《唐本草》(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并自撰《脉经》一卷,今已佚
4.韦皋
韦皋(746年—805年9月13日),字城武。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唐代中期名臣。韦皋出身“东眷韦氏鹛城公房”,排行第二十三。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韦皋任建陵挽郎,历佐使府。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以功擢陇州节度使。次年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贞元元年(785年),出任剑南节度使,累加至中书令、检校太尉,封南康郡王,世称”韦南康“。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韦皋去世,年六十。获赠太师,谥号“忠武“。《全唐诗》存其诗三首。
韦皋在蜀地二十一年,和南诏,拒吐蕃。史称其“数出师,凡破吐蕃四十八万,禽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其功烈为西南剧。”
5.薛仁贵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汉族,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 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故事。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年七十。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今已佚。
6.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名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但一直未受重用。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乾元元年(758年)八月,进位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宝应元年(762年)初,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平定叛乱,不久又被解除兵权。广德元年(763年)冬天,唐朝廷与唐朝军将发生矛盾导致长安缺乏防御,程元振隐瞒军情不报,吐蕃趁机长安缺乏防御之时入寇、攻入长安;唐代宗启用郭子仪,郭子仪调集军队。吐蕃占长安10余天,听说郭子仪与唐军靠近,吐蕃立即逃离了长安。公元765年,唐朝官员仆固怀恩反叛,引吐蕃、回纥入寇,郭子仪在骑说服回纥,唐军骑兵联合回纥,大破吐蕃。大历十四年(779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7.李愬
凉武公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代中期名将,为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
李愬有谋略,善骑射。因家族背景任协律郎、卫尉少卿等职。 从小慈孝过人,李晟死后,与兄李宪坚持为父庐墓三年。历任太子右庶子,坊、晋二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太子詹事。
元和十二年(816年),任左散骑常侍、邓州刺史、御史大夫、随唐邓三州节度使,奉命与田弘正、李光颜等人讨伐割据淮西的吴元济。于次年(817年)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战后以功拜检校尚书左仆射,兼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八州观察使、上柱国,封凉国公。后任武宁节度使,大破叛乱的李师道,连续十一战皆胜。
元和十五年(820年),任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节度使,旋即改任魏博节度使。长庆元年(821年),田弘正遇害,李愬欲派兵为其报仇,因病重未果,只得返回洛阳养病,任太子少保。同年十月卒,赠太尉,谥号武。
唐朝的名将比中国以往的任何朝代都多,而且也都各个战功赫赫。而战绩最为突出,而且声名显赫的前十位将军则分别是:卫国公李靖、陈国公侯君集还有被称为英国公的徐世绩。除此之外还有被现代影视剧神话了的薛仁贵,王忠嗣以及汾阳王郭子仪还有李光弼、李晟、韦皋、李愬。
这几位大将之所以能名列前茅,这当然和他们卓越的军功是离不开的。先说李靖,李靖德才兼备,故以出朝为将,入朝为相而著称。他曾经统一江淮地区,平定岭南,剿灭东突厥汗国,为唐朝的统一和发展立下不少功劳。并且编写多部兵书,为我国早期的军事思想和理论奠定了基础,威名远扬。
排名第二的陈国公侯君集,在唐太宗时期任左卫将军,后改任兵部尚书,实际权力达到宰相之职。也曾跟随李靖平定吐谷浑,功劳不小。侯君集出生武士,所以在学术上没有太大作为;徐世绩被李渊赐姓为“李”,后来被唐太宗改名为李绩。是唐初的名将,曾击破过东突厥,高句丽等等地,在当时与李靖差不多齐名。薛仁贵更是跟随李世民创下了许多“三箭定天山”,“脱帽退万敌”等许多军事神话。
王忠嗣开元十八年出任兵马使,曾奔走在抗击吐蕃的最前线。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大唐因他获得安宁二十多年。李光弼、李晟、王韦皋、李朔、几人也都是唐朝大将,为唐朝盛世的安宁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名将荟萃的的一个王朝,由于唐朝的名将有很多,所以只列举十位功勋最为突出将领。他们分别是卫国公李靖、陈国公侯君集、英国公徐世绩、辽西郡公薛仁贵、临洮郡公王忠嗣、汾阳王郭子仪、临淮王李光弼、西平王李晟、南康王韦皋、凉国公李愬。
1、李靖。李靖,字药师,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本是隋朝将领,之后投效唐朝。
李靖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唐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李靖出将入相,还曾著有多部兵书,可惜都已经失传。他因功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谥曰景武,陪葬昭陵。
李靖的战功不仅在生前获得肯定,在死后也大获殊荣。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李靖名列第八。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设置武庙,李靖被列入“武庙十哲”。
2、李勣(jì)。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勣早年跟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
作为与李靖并称的名将,基本上李靖享受到的待遇李勣都有,只不过因为孙子反对武则天,这才导致他死后家族被灭。
3、李孝恭 。李孝恭,唐朝宗室和名将。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在唐朝建立后被封为赵郡王。
李孝恭曾献计并率军攻打南方的萧铣,立下战功,之后又率军攻打辅公祏,也立下大功。李世民即位后,改封李孝恭为河间郡王。
李孝恭年仅五十岁就暴病身亡,谥元,陪葬献陵,配享高祖庙庭,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位。
4、苏定方。苏定方,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唐朝杰出军事家,封邢国公,谥庄。
苏定方自幼勇猛,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时,他前往投奔窦建德,屡建战功。后来窦建德的起义军被唐朝击败,苏定方转而为唐朝效力,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决战中立下大功。
唐高宗时期,苏定方深受皇帝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先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可谓前所未有。
5、裴行俭。
裴行俭,字守约,唐朝名将、政治家、书法家,谥号"献"。
裴行俭出身河东裴氏,从小学的是文而不是武,后来还凭借明经科考试中选,并得到名将苏定方的传授,从此走上武将之路。
裴行俭的知名度没有上面几位高,主要是因为他打的仗没经过太多的渲染。裴行俭曾任安西都护,镇守西域,在他的威名之下,各国纷纷前往归附。
之后裴行俭出任吏部侍郎,还开创了长名姓历榜及铨注等法,对后世选才授官的制度颇有影响。当了十几年文官,裴行俭又被调去防御吐蕃,接着征讨叛乱的西突厥、平定东突厥残部,以功身兼文武两职。
6、薛仁贵 。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唐朝名将,封平阳郡公。
薛仁贵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疆场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
7、王忠嗣 。
王忠嗣,初名训,其父王海宾是唐朝大将,在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在吐蕃松州保卫战中战死,唐玄宗就将王忠嗣收为养子,赐名忠嗣,接入宫中抚养。
王忠嗣不忘父仇,刻苦学习兵法,进步连唐玄宗感到吃惊。后来王忠嗣被派往军中历练,在玉川战役中,他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正好遭遇吐蕃赞普在阅兵,一战之下,斩敌数千,赞普仓皇逃走。
之后的数十年里,王忠嗣镇守在唐朝的各方边境,北伐契丹、奚、突厥等,接着又转到抗击吐蕃的最前线,大败吐蕃,解除了其对河西的威胁。
至天宝六年(747年),王忠嗣兼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掌控万里边疆,手握天下劲兵重镇,如果他有异心,唐朝分分钟颠覆,不过他对唐玄宗非常忠心,没反。可唐玄宗昏了头,将他一贬再贬,最终忧愤而死。
8、郭子仪。
郭子仪,唐朝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是科班出身的武将,早年参加武举进入军队,但一直默默无闻,累计多年战功才到九原太守。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不幸,却是郭子仪的大幸。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担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了河北和河东等地,官位飙升。
郭子仪此后几次被解除兵权,但唐朝一有危险,立刻就找他出来救火,郭子仪也义不容辞,立马出山,数次挽救唐朝于危难之中。
郭子仪功勋盖世,但却很难得的没有走上鸟尽弓藏的道路,这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个人的小心。
9、李光弼。
李光弼,契丹族。在郭子仪的推荐下出任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
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虽然郭子仪名气比李光弼大,但是论平定安史之乱的战功来说,李光弼反而要胜过郭子仪一些。
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因功进封临淮王。
10、李晟。
李晟,字良器,唐朝宰相、军事家。
李晟开始只是为边镇的一个副将,但却以战功升迁到开府仪同三司,获封合川郡王。李晟曾率军平定唐朝内部的多场叛乱,如泾原兵变、朱泚之乱,改封西平郡王,是唐朝后期朝廷的挽救者。

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

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尉池恭、秦琼、程咬金、屈突通、翟长孙、公孙武达、李靖、张公瑾、李绩、刘师立。
1、尉池恭
尉池恭是唐朝的开国大将,在620年跟随李世民,曾参与玄武门之变,征伐辽东等诸多战役,为唐朝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得李世民重用,在658年不幸离世。
2、秦琼
秦琼是隋末唐初的著名将士,以其勇武过人而闻名,曾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为李世民建功立业打下了深受的基础,在其病死之,李世民还特意建造一座石人马,来突显其卓越战功。
3、程咬金
程咬金出生于589年,在武德初年,跟随李世民,在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唐朝的开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凭借骁勇善战深得李世民重用。
4、屈突通
屈突通生于557年,是北周到唐朝的知名将领,曾跟随李世民平定薛举父子,为平定洛阳,收复东方做出了巨大贡献,于628年逝世,是李世民手下十大武将之一。
5、翟长孙
翟长孙是唐朝初期名将,曾建立了唐初史上最著名的玄甲军,在跟随李世民参与虎牢关之战时,展现了其卓出的军事才能,一举击败的郑军和夏军,是唐朝赫赫有名的战将。
6、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在武德初年,曾跟随李世民讨伐刘武周,立下了卓越的功劳,于贞观年间,率领两千名起兵于虎兵作战,一举斩杀其统帅,被晋升为东莱郡公。
7、李靖
李靖是隋末到唐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不仅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未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兵法具有深远的影响,于贞观年间不幸病逝。
8、张公瑾
张公瑾生于594年,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曾辅助李世民发达红玄武之变,于李靖一起征讨东突厥,深得李世民器重,在其去世后,李世民还痛哭了一场。
9、李绩
李绩是唐初年间的著名将领,一生为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善待尽心尽力,是朝廷极为器重的忠臣,曾随李世民平定四方,打破东突厥,为唐朝开拓疆土立下了卓越战绩。
10、刘师立
刘师立在洛阳平定之后跟随李世民,曾参加玄武门病变,平定燕郡王叛乱,封为始州刺史,为唐朝的边疆防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于640去世,也是李世民十大猛将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尉迟敬德百度百科-程咬金百度百科-李靖

李世民的十大猛将排名

李世民的十大猛将排名是尉迟恭、张士贵、程知节、秦琼、屈突通、翟长孙、公孙武达、张公谨、独孤彦云、刘师立。
1、尉迟恭
唐朝开国猛将,有“百万人敌”之称,纯朴忠厚,勇武善战,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主力干将,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晚年信方术,食云母粉求延年益寿,谢宾客不与通,李世民怀疑尉迟恭造反,尉迟恭自脱掉衣服让李世民看战伤,李世民方才释怀,逃过一难,后病死。
2、张士贵
唐代名将,祖籍盂县上文村,自幼学武,善骑射,臂力过人,弯弓百五十斤,左右射无空发。勇猛善战,对部将薛仁贵极为信任,在完成唐朝统一大业和边境扩张中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主要战将,死后陪葬昭陵。
3、程知节
即程咬金,唐朝开国猛将,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善拿马槊,有万人不挡之勇,玄武门之变主力干将,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善终。
4、秦琼
唐朝开国猛将,参加李世民指挥的历次战役,每战必先,手持马槊勇闯万军。玄武门之变主要干将,晚年因作战负伤太多疾病缠身,病死,后与尉迟恭并为门神。
5、屈突通
唐朝开国猛将,性刚毅,志尚忠悫,检身清正,好武略,善骑射。
6、翟长孙
生卒不详,唐代名将,初随薛举在金城建立西秦,唐军大败薛仁杲后,翟长孙果断率部归降李唐,随李世民东征西讨,又是玄武门之变主要战将,和张士贵共同组建著名的玄甲军,成为一代赫赫战功的战将。
7、公孙武达
生卒不详,唐初将领。京兆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栎阳镇)人。以豪爽狭义著称。在隋朝时作骁果。武德初年跟随秦王李世民讨伐刘武周,拼死力战功劳大,多次升任后为秦府右三军骠骑,封清水县公。
8、张公谨
唐朝将领,魏州繁水人,辅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随李靖征讨东突厥,病逝后追赠左骁卫大将军,后改封郯国公。
9、独孤彦云
生卒不详,武德九年,隐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将害太宗,长孙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
10、刘师立
唐初将领,宋州虞城(今商丘虞城)人。初侍王世充,后附李世民,参与玄武门兵变。先后在边疆打败党项和吐谷浑,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