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期颐之年何意
- 2、期颐之年什么意思
- 3、期颐之年是什么意思
- 4、期颐之年是什么意思
- 5、期颐之年是多少岁期颐之年的意思 期颐之年是多少岁期颐之年的解释
- 6、期颐之年是什么意思?
- 7、期颐之年是多少岁
- 8、古稀之年,及笄之年,弱冠之年,期颐之年,不惑之年,分别代表多少岁?
- 9、“期颐之年”是指多大岁数?
期颐之年何意
期颐之年
[读音][qī yí zhī nián] [解释]指活到百岁之人。[出处]《礼记·曲礼上》,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
期颐之年什么意思
期颐之年的意思是:指活到百岁之人。
一、详细解释:期颐,一般指一百岁老人。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二、期颐之年的词语出处
古时称百岁为“期颐之年”。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三、期颐之年的词语古例
1、“百年曰期、颐。”——语本《礼记·曲礼上》
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2、“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孙希旦集解。
3、“抱和全默,皆享期颐。”——唐代李华《四皓铭》
4、“余生已过足,不必到期颐。”——宋代陆游《初夏幽居》诗之五
期颐之年是什么意思
期颐之年,出自《礼记·曲礼上》,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
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期颐:百岁之人。
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 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1] 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孙希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 方氏悫 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后因称百岁为“期颐”。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唐 李华 《四皓铭》:“抱和全默,皆享期颐。” 宋 陆游 《初夏幽居》诗之五:“余生已过足,不必到期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今送汝归,予以千金之产、期颐之寿,於愿足乎?” 郁达夫 《代洪开榜先生祝梁母邓太夫人八秩大庆》诗:“好待期颐觞咏日,重摩铜狄话沧桑。”.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待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意思是这时饮食起居期待子孙奉养照顾了。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期颐之年是什么意思
期颐之年意思是:指活到百岁之人。
【拼音】qī yí zhī nián。
【释义】期:期待。颐:美好。
【出处】汉代戴圣所《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
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示例】
1、宋代陆游《初夏幽居》诗之五:余生已过足,不必到期颐。
2、郁达夫《代洪开榜先生祝梁母邓太夫人八秩大庆》诗:好待期颐觞咏日,重摩铜狄话沧桑。
期颐之年造句
1、她就是著名余派京剧老生李菊茹,期颐之年的她,与西皮二黄打了九十多年交道。
2、人群中有期颐之年的老人,有蹒跚学步的婴儿,也有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妇女。
3、不论是谁,不管有多么决绝,其实总输给时光。十四年,至于能活到期颐之年的一辈子,不很长,却也绝不短。
4、农历二月初二,龙泉镇龙一村属龙的司志成老人,也在龙抬头这天,迈入古称期颐之年的百岁,一家五世同堂为老人贺寿。
5、我们或许输在起点,那又何惧,我们或许输在终点,那又何妨。只要我们珍惜每一个拐点,老来回首之时必然有所触动,朝花夕拾之日定然有所感慨,耄耋期颐之年当然有所领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期颐之年
期颐之年是多少岁期颐之年的意思 期颐之年是多少岁期颐之年的解释
1、期颐之年指的是100岁。
2、期颐之年出自《礼记》中的一句:“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另外,其他的年龄称谓有很多,比如,赤子、襁褓、豆蔻之年、二七之年等。
3、期颐是百岁高寿,也可以这么来解释:期颐即人活得圆满,寿高百岁之意。
期颐之年是什么意思?
“期颐之年”是一个汉语词汇,源于明代张岱的《岳阳楼记》:“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非天。是以时古莫能穷,良有以也,吾以自见多闻为志,不能穷述。余姑垂象君子,飨之以茶,期尽其壮年之美,俾感慨激荡,於胸臆之间,慕而不可得也。”即意为期待自己享受人生中的美好岁月,感受生命的真谛。
“期颐之年”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与向往,希望将来能够幸福健康地生活,享受人生中的美好风景。从文学的层面来说,它也代表了某些人文精神的追求,代表了人生中强烈的思考与追求,是一种文化的喻示。
“期颐之年”还有一个深刻的社会意义:它鼓舞着人们在退休后继续保持正常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在辞职退休这一时刻后,不再感到什么失落,而是积极期待着退休生活中的种种美好。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我们可以带着更加深刻的理性去关注想要追求的生活与目标,而不是在强烈的空虚感和徘徊感中迷失自己。
期颐之年是多少岁
期颐之年是100岁。
期颐之年,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出自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朱熹也曾对期颐进行解释:期,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待人养护。期颐就是这时饮食起居期待子孙奉养照顾了。
古代引用:
1、汉·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
2、宋·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3、唐·李华 《四皓铭》:“抱和全默,皆享期颐。”
4、宋·陆游 《初夏幽居》诗之五:“余生已过足,不必到期颐。”
5、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今送汝归,予以千金之产、期颐之寿,於愿足乎?”
古稀之年,及笄之年,弱冠之年,期颐之年,不惑之年,分别代表多少岁?
人生七十古来稀,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及笄: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成人后要行加冠礼
期颐之年:指的是100岁。期颐之年出自《礼记》中的一句:“百年曰期,颐”
不惑之年:四十岁
女子十五及笄,男子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六十也叫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古稀之年是70岁
及笄指女子15岁
弱冠之年指男子20岁
期颐之年指100岁
不惑之年指30岁
古稀之年,及笄之年,弱冠之年,期颐之年,不惑之年,分别代表
70、15、20、100、40岁
古稀之年:70岁,
及笄之年:15岁(女子),
弱冠之年:20岁(古人二十岁成年,行冠礼,男子),
期颐之年:100岁,
不惑之年:40岁。
“期颐之年”是指多大岁数?
汉字“期颐”的讲解
100岁
一百岁.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期颐:百岁之人.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