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明朝国运600年怎么只有300年?
- 2、明朝国运600年怎么只有300年?
- 3、明朝国运600年怎么只有300年?
- 4、明朝国运600年怎么只有300年?
- 5、明朝本来有600年国运,为何不到三百年就灭亡了,期间发生了什么?
- 6、明朝国运600年怎么只有300年??
- 7、为什么说明朝本来有600年国运?
- 8、明朝奇葩的皇帝那么多 明朝为什么还有差不多三百年的国运
- 9、为何明朝皇帝普遍表现平庸,却能够维持近300年的国运?
明朝国运600年怎么只有300年?
因为明朝自朱元璋开朝,本来有600年国运,但是因为统治阶层的腐朽堕落,国民的麻木不仁,最后国运折半,从明朝建立到最后南明灭亡差不多300年时间。
明朝灭亡的原因:历史曾经给过明朝机会,这个就是万历初年开始的张居正变法,张居正变法打击了豪强权贵势力,整肃了吏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且促进民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然而张居正一死,伴随着冯保的流放,张居正被秋后算账,新法施行仅仅施行十年后,就被废除,豪强权贵势力开始肆无忌惮的重新崛起,士大夫阶层开始重新贪污腐败,这注定了以后明朝灭亡的命运。
扩展资料
明朝灭亡的影响:
明朝灭亡后,天命从中国人转向了西方人,此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几乎与明朝灭亡的时间不谋而合。明朝末年当西方所谓的列强遇到强大的明朝海军的时候,这些散兵游勇的海盗式部队,不下几个回合就被明朝海军全歼。
明朝灭亡后,失去天命的中国人,科技文化倒退几百年,军事技术上也是一蹶不振,当鸦片战争时期,清朝再次面对几千英国海军,最后却一败涂地,签下城下之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明朝自朱元璋开朝,本来有600年国运,但是因为统治阶层的腐朽堕落,国民的麻木不仁,最后国运折半,从明朝建立到最后南明灭亡差不多300年时间。
明朝灭亡的原因:
历史曾经给过明朝机会,这个就是万历初年开始的张居正变法,张居正变法打击了豪强权贵势力,整肃了吏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且促进民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然而张居正一死,伴随着冯保的流放,张居正被秋后算账,新法施行仅仅施行十年后,就被废除,豪强权贵势力开始肆无忌惮的重新崛起,士大夫阶层开始重新贪污腐败,这注定了以后明朝灭亡的命运。
张居正的改革毕竟为明朝积累了很大的家底,然而这些家底却被后来的三场大的战争折腾光了,从而加剧了明朝灭亡的步伐。到了崇祯年间,崇祯皇帝此时才发现张居正这样的大臣的重要,然而为时已晚,最后自己只能孤零零的吊死在煤山的歪脖树上。
扩展资料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大量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也有学者指出逾亿,也有晚明人口近两亿的说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明朝国运共计276年。
明朝,1368年建立―1644年灭亡,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即皇帝位,国号大明,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军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 明朝灭亡。
扩展资料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而南京大学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
而源头则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中国历史朝代)
因政治腐败、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最后国运折半,从明朝建立到最后南明灭亡差不多300年时间。
明熹宗早期大量启用东林党人,加剧东林党争,明熹宗因此对朝政失去耐心,魏忠贤趁机干预政治,拉拢齐楚浙党,号为阉党。1622年,山东爆发徐鸿儒领导的白莲教起义。另外,各地民变、兵变、抗租斗争频繁爆发。
1624年后,阉党把握朝政,魏忠贤擅权跋扈,爪牙遍布全国,并大肆打击东林党人,借“梃击案、红丸案、 移宫案”为由,唆使其党羽伪造《东林党点将录》上报朝廷,1625年明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大量东林党人入狱,甚至处死,天启年间的朝政混乱导致内忧外患加剧。
扩展资料
明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崇祯时期朝政混乱与官员贪污腐化;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大量辽饷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夺;以及因为小冰期气候变冷,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 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负担。
1627年,陕西澄城饥民暴动,拉开明末民变的序幕,随后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事,最后发展成雄踞陕西、河南的李自成与先后占领湖广、四川的张献忠。
1644年李自成建国大顺,三月,李自成率军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 明朝灭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明朝国运600年怎么只有300年?
因为 明朝自朱元璋开朝,本来有600年国运,但是因为统治阶层的腐朽堕落,国民的麻木不仁,最后国运折半,从明朝建立到最后南明灭亡差不多300年时间。
介绍: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明末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
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趁乱入关,击败大顺、大西、南明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灭亡。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告终。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戈壁沙漠一带,后撤至明长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明代极盛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明朝国运600年怎么只有300年?
明朝有600年的国运,这本来就是个传说,具有迷信色彩,事实上明朝在历史上只有不到300年,但这也表明很多人都认为明朝不应当早亡,凭借其实力是可以维持更长时间的。
毕竟明朝的军事实力在中国古代达到了顶峰,明朝后期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先进程度远远超过了当时的世界最高水平,可最后明朝只延续了276年,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打下的基础可以说是非常扎实的,毕竟后来出了那么多“不靠谱”的皇帝,有的不上朝,有的被俘虏,有的不务正业,国家却还能照常运转下去,况且历史上最强盛的汉唐也不过三百余年,明朝的灭亡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的必然性。
明朝灭亡的影响:
明朝灭亡后,天命从中国人转向了西方人,此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几乎与明朝灭亡的时间不谋而合。明朝末年当西方所谓的列强遇到强大的明朝海军的时候,这些散兵游勇的海盗式部队,不下几个回合就被明朝海军全歼。
明朝灭亡后,失去天命的中国人,科技文化倒退几百年,军事技术上也是一蹶不振,当鸦片战争时期,清朝再次面对几千英国海军,最后却一败涂地,签下城下之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明朝
明朝国运600年怎么只有300年?
明朝自朱元璋开朝,本来有600年国运,但是因为统治阶层的腐朽堕落,国民的麻木不仁,最后国运折半,从明朝建立到最后南明灭亡差不多300年时间。
明朝灭亡的原因:
历史曾经给过明朝机会,这个就是万历初年开始的张居正变法,张居正变法打击了豪强权贵势力,整肃了吏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且促进民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然而张居正一死,伴随着冯保的流放,张居正被秋后算账,新法施行仅仅施行十年后,就被废除,豪强权贵势力开始肆无忌惮的重新崛起,士大夫阶层开始重新贪污腐败,这注定了以后明朝灭亡的命运。
张居正的改革毕竟为明朝积累了很大的家底,然而这些家底却被后来的三场大的战争折腾光了,从而加剧了明朝灭亡的步伐。到了崇祯年间,崇祯皇帝此时才发现张居正这样的大臣的重要,然而为时已晚,最后自己只能孤零零的吊死在煤山的歪脖树上。
扩展资料
明朝灭亡的影响:
明朝灭亡后,天命从中国人转向了西方人,此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几乎与明朝灭亡的时间不谋而合。明朝末年当西方所谓的列强遇到强大的明朝海军的时候,这些散兵游勇的海盗式部队,不下几个回合就被明朝海军全歼。
明朝灭亡后,失去天命的中国人,科技文化倒退几百年,军事技术上也是一蹶不振,当鸦片战争时期,清朝再次面对几千英国海军,最后却一败涂地,签下城下之盟。
蹊跷的事情是,此时正好在北京出土了一个当年李自成缴获明朝部队的大炮,这个大炮在技术上竟然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英国海军的大炮。可以想见,如果明朝时期,中国统治阶层如果能够开明一点,中国近代史的悲剧都将可以避免,中国将会一直引领世界,整个世界史就会被改写。
这个是一个传说,只是一个说法而已,明朝的历史只有300年,没有600年,所以的话不要去相信这些传说,就算是这些传说编得再有意思的话,也没有真实的依据,所以说,只要当做一个故事来看,不能够当真,当真的话就没有意思了。
真奇怪,请问题主,谁告诉你明朝国运六百年的,明朝从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那年开始到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杀那年1644年,一共只有276年,还不到三百年呢。哪里有六百年的国运呀!
小编给明朝预测的是六百年国运,后来在中间闪了一下火,??所以只能减半寿命。
别说国民麻木不仁是责任。国民在强权下不麻木不仁又能如何?仁的国民都会饿死。或者被镇压杀掉。只有形式走肉还可能会动!
国运属于无稽之言,主要是因为王朝后期统治阶层的腐朽堕落,国民的麻木不仁,明朝就是在如此反复的状态下由大乱到大治,再由大治到大乱,一步一步败坏殆尽,以至于到了崇祯帝时代病入膏肓再怎么努力也挽救不回来。
明朝三百年灭亡的主要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千古不变的至理,一切关于政治形态的变化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面貌脱不了干系。
以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生产模式为主导的自然经济体制,是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核心经济架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服务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和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则是封建社会生产方式下最为不稳定的两大因素。
地主土地私有制则导致了地主阶级对于兼并和剥削小农阶级的热枕,大量自耕农出于地主压迫和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孱弱,最终失去土地等生产资料沦为封建农奴,激化了社会矛盾。
重农抑商本来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政权和社会稳定制定的,因为商人是社会活动中最为活跃的群体,是封建时期最不安定的变数,但是过度的抑制商业实际上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商人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财富,甚至可能高于部分地主,所以一些地位低下但不甘于自身处境的商人则会用自己的经济资本去交换政治权力,从而扰乱封建政治体系的运行秩序。
正因为经济上的不稳定因素固有地存在,但是相应的经济改革往往却不能够跟上体制衰败的进度,因为步子太大会损害封建统治阶级既得利益集团的权益。
在政治方面,自秦朝以来到满清,中国古代长期盛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好在国家权力集中,对于叛乱和涉外事件的防御能力强。
但坏也坏在过度的政权集中和“家天下”体系极易造成统治阶级的日益膨胀腐化,这也正是励精图治的明君多出现在开国时期、而昏庸懦弱的皇帝多集中于一个朝代的末期的缘由。
所以,究其根本,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亦或者是生产方式的突破性飞跃,都会对固有的政治经济面貌形成巨大的冲击。
这种影响是循序渐进的,是伴随土地兼并的不断泛滥和最高统治者的逐渐耽溺安乐而演化的,并且,由于封建时代制度的相似性和历史前进的偶合性,这一演化过程大约就都集中在三百年以内。
扩展资料:
明朝灭亡前的局面与六国灭亡前的局面很像,权臣权贵长期把持朝政,以权谋私,陷害忠良。崇祯即使自己再节俭最后也无济于事。明朝当时出现了党争的局面,即大家心目中没有国家,大家只有小圈子的利益,小圈子之间斗来斗去,这个就是典型的勇于私斗,怯于公战。
与战国时期,山东六国出现门客现象不同,此时出现的是以不同的地域出身等等来划分势力范围的官场文化,宦官们组成阉党,读书人组成东林党,某些省份的人组成个党,大家之间斗来斗去,心目中完全没有统一的政权的存在。
明朝本来有600年国运,为何不到三百年就灭亡了,期间发生了什么?
朱棣“篡位”后,做了一个重要决定,让明朝不到三百年就灭亡了!
术士只告诉你600年,却没有告诉你明亡之后朝鲜又沿用了明朝年号到清末,明清两边加起来600年
明朝有600年的国运,这本来就是个传说,具有迷信色彩,事实上明朝在历史上只有不到300年,但这也表明很多人都认为明朝不应当早亡,凭借其实力是可以维持更长时间的。毕竟明朝的军事实力在中国古代达到了顶峰,明朝后期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先进程度远远超过了当时的世界最高水平,可最后明朝只延续了276年,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明朝末年可以说是国运极差,遇到小冰河时期,气候恶劣,常常是粮食颗粒无收,大批大批的百姓流离失所,交不起收税的农民们只好造反,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其势力越来越大,三场战争将明朝打得筋疲力尽、奄奄一息,再加上外来女真部落的侵扰,明朝终于是抵挡不住,最后崇祯皇帝还在煤山上吊,上演了一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悲剧。
其次,明朝本身的政治体系也出了问题。从明中期开始,宦官集团就出现了掌权的情况,皇帝不上朝,国家大小事一应交给了太监,结果就形成了文官与宦官相抗衡的局面,像是刘瑾、魏忠贤都是明朝有名的权势熏天的大太监,搅得朝廷乌烟瘴气,贪污受贿,打击与之对抗的正直文官,使得朝廷中忠义之士越来越少,肯为山河社稷着想的官员越来越缺乏。并且明朝的党争也很严重,像是嘉靖年间大臣们不干正事,只喜欢在朝堂上明争暗斗,到处搞阴谋,而明末时期东林党的崛起彻底拉开了党争的帷幕,全国各地的老乡组成的党派相互争斗,局面逐渐失衡,最终将明朝的家底都给折腾殆尽。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打下的基础可以说是非常扎实的,毕竟后来出了那么多“不靠谱”的皇帝,有的不上朝,有的被俘虏,有的不务正业,国家却还能照常运转下去,况且历史上最强盛的汉唐也不过三百余年,明朝的灭亡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的必然性。
明朝国运600年怎么只有300年??
这是唯心史观,事后诸葛亮。
为什么不是如秦始皇的想法,现实是二世而亡。
明朝差不多300余年呀,1368年朱元璋率军攻灭元朝统治,建立明朝,到了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享国276年,共传十六帝。
为什么说明朝本来有600年国运?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明朝的一些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明朝的国运话说是有600年的,但是现在看来明朝的国运是有300年啊,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明朝的国运为什么只有300年呢?又怎么理解这个明朝国运600年的说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吧。
当然了说明朝有600年国运的说法是无稽之谈的,也没有任何东西能证明明朝会有600年国运,其实都只是网友杜撰出来的,所以这个事情只能当茶余饭后谈资,不能做其它的东西来看,所以这个大家是要知晓的。
那么网友说的明朝国运600年又变300年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也很简单,明朝国运本来有600年的,从明朝建立开始和当时的世界比都是不差的,所以理论上应该是有国运600年的。
但是明朝的统治阶级太过于堕落和腐朽,什么几十年不上朝,什么乱改革等等,加上国民又麻木不仁,最后导致明朝国运折半,从明朝起到南明灭亡差不多300年。
其实历史也给过明朝很多机会,比如这个张居正变法,就是很好的变法,但是张居正一死,之后的东西就又变了,豪强,权贵又重新崛起,士大夫又贪污腐败,边疆士兵又不为所欲为。
种种导致了明朝的灭亡的命运不可逆转。所以什么明朝600年,300年都是大家杜撰的,明朝的灭亡就是矛盾堆积过多,最后无法解决了,只能灭亡。
明朝奇葩的皇帝那么多 明朝为什么还有差不多三百年的国运
说来也甚是奇怪,明代帝王或多或少都有些奇特之处,有喜欢做木工的,有好高骛远带兵打仗被敌军俘虏的,有喜欢不上朝的,还有因为幼年受过创伤对姐弟恋一往情深的等等,这些事情若是发生在别的朝代也许早就亡国了,但发生在明代却依然不影响明代的延续,这是为什么呢?
老话说的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明代这只“骆驼”能坚持那么多年,大抵是除了先祖打下的深厚根基外,就是在这些奇特帝王中依然穿插着励精图治的帝王吧。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明代从朱元璋建立明代起,到明代第五位皇帝明宣宗宣德帝止,这五位帝王可谓是都不曾懈政,都励精图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盛世,明代在他们的治理下达到鼎盛,这个深厚根基恐怕历来很少有王朝能与之相比吧。但若只有深厚根基,后代帝王一代不如一代的话,再怎么深厚的家底也禁不住败坏,因此第二点也许就是明代能坚持近300年的关键了。
明代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正统帝继位以后,因为宠信宦官,导致朝野腐败,军纪涣散以至于北征失败被俘,国家一片动荡,好在他之后的明代宗景泰帝继任以后励精图治任用于谦等一班贤臣,对破败的经济,政治,军事等进行改革,最终扭转社会乱局,国家在他的治理下由乱而治呈现中兴局面。
但因为他的仁慈导致明英宗复辟成功,明英宗重新上台后虽有所改变,但依旧宠信宦官,国家在他的统治下继续开始败坏,他的儿子明宪宗上台以后,因为宠幸万贵妃的缘故,再加上他的胡作非为,将明代百年家底挥霍一空,若是继任帝王继续如此,也许尖锐的社会矛盾可能就会把明代摧毁。
历史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明宪宗成化帝的儿子明孝宗与他相反,他上台之后面对其父给他留下的朝政紊乱,国力凋敝的江山,他没有让江山继续败坏下去,明代在他十几年兢兢业业的治理下,终于给了他最好的回报,在他任上出现了吏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丰衣足食的欣欣向荣局面,因此他被誉为“中兴之令主”,他所在的弘治朝也被称为弘治中兴。
之后的明代就是在如此反复的状态下由大乱到大治,再由大治到大乱,一步一步败坏殆尽,以至于到了崇祯帝时代病入膏肓再怎么努力也挽救不回来。
为何明朝皇帝普遍表现平庸,却能够维持近300年的国运?
在我国历史上的诸多朝代中,大多数朝代都有重大事件或有名望的皇帝在民间流传,像唐朝就有“贞观之治”的李世民;一代女皇武则天;薛人贵征东等等在民间广为流传。宋朝赵匡胤发起“陈桥兵变”,岳家军、杨家将等等。在我国民间也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惟独明朝皇帝,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民间还比较熟悉以外,其它皇帝在民间似乎很少有人知道。
就算是宋朝赵构身为昏君,也在民间以“昏君”的形象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但明朝自朱元璋开创以来,历经12世,16位皇帝。维持了276年的统治时期。这么多皇帝都似乎除了朱元璋和后来“南征北伐”的朱棣外,大部分皇帝在我国民间都好象“默默无闻”。有些人的名字百姓都不知道。
但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明朝皇帝却让明朝维持了将近300年的国祚。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其实查阅我国明朝史实就会发现: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整个明朝时期,国外矛盾相当尖锐,国内矛盾大幅度被转移向国外。使国内形势反而整体上趋于平衡。在明朝刚刚开创初期,由于元未残余势力的存在,其矛头直接指向了让元朝灭亡的明朝上。
当时的元朝虽然灭亡,但作为其统治阶级的蒙古族还存在。他们对于明朝统治肯定不服,因此,蒙古族脱出元朝统治阶级这层外衣,化为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族,不断侵犯明朝边境,掠夺物质和财富。但是当时的明朝国内,不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已经受够了元末统治阶级的压迫。因此都会尽全力支持朝廷抵抗蒙古族的侵犯。
这正如一个家庭在面对外面势力欺负时,会空前的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一样,明朝国内其它矛盾反而还表现不出来了。另外南方地区还有一个军事国家,其首领叫安南。也不断在明朝的南方边境骚扰。公元1406年,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起兵南征安南,并一举击败了那个军事力量。
另外明朝还同周边很多国家发生过武装冲突。像后金、日本等等。甚至还一度抵抗过荷兰的殖民侵略。因此整个明朝时期,朝廷都把精力放在与外界军事势力的对抗上。公元1449年,明朝第6代皇帝朱祁镇还因御驾亲征蒙古族的瓦剌部而被俘,历经一年后,才回国。这就是史料记载的“土木堡之变”。
二、明朝建立的以文官集团为基础的内阁制度挑起了管理国家的重任,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管理国家需要人才,更需要有文化的人。而明朝的内阁制度却充分利用了这一点,所以在明朝,皇帝平时不用管什么事,因为朝政有内阁分劳。像朱棣在位时,他在北伐蒙古时基本上不问朝政,只专心打仗。
这也使得历史上的明朝出了很多“闲”皇帝:像游戏天子明武宗朱厚照、蟋蟀天子朱瞻基、道士天子朱厚熜、木匠天子朱由校等等。而且内阁制度也避免了因皇帝昏庸而误国误民。毕竟一个人的智力是无法和一个内阁中所有人的智力相比的。更何况这个内阁成员还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官集团。
因此不要小看明朝皇帝普遍表现平庸,人家这是管教有方。深懂“驭人之术”。不是所有事情都非要亲力亲为的。所以明朝在长达将近300年的国祚中,老百姓对他们老“朱”家反倒没什么意见。因为他们的子嗣在内阁制度的制约下,不残民,不害民。故此朱家的老祖宗朱元璋首先创立了内阁制。不过在他的后人手中逐步完善。
这或许也是因为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出身贫寒、历经磨难,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方才能制定出这么好的制度吧!这正应了一句哲语:实践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