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最好听的秧歌曲子
- 2、扭秧歌的专用曲有哪些?
- 3、我想找一些适合扭秧歌的歌曲?
- 4、大秧歌曲子
- 5、东北秧歌有哪些传统乐曲-东北秧歌的传统乐曲分类
- 6、谁给我介绍几个秧歌曲目来
- 7、有没有好听欢快的东北大秧歌曲,求好友告诉。。。
- 8、有哪些东北秧歌曲。。。急求
- 9、大秧歌主题曲
最好听的秧歌曲子
最好听的秧歌曲子高楼万丈平地起、沙梁梁上站个俏妹妹、挂红灯、东北大秧歌、好日子。
1、《高楼万丈平地起》是一首由冯晓泉谱曲,冯晓泉填词,王二妮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我从西边来》中,由枫华润诚公司发行于2015-01-21。
2、《沙梁梁上站个俏妹妹》是一首由阎志雄谱曲,鲍登发填词,秦靖红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哪哒哒也不如咱山沟沟好》中,由中国唱片公司发行于2011-09-12。
3、《挂红灯》是一首由冯健雪谱曲,冯健雪填词,冯健雪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名家民歌演唱会》中,1995-01-01发行。
4、《东北大秧歌》是一首由网络歌手谱曲,网络歌手填词,网络歌手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广场舞集》中,2000-01-01发行。
5、《好日子》是一首由李昕谱曲,车行填词,宋祖英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好日子》中,由广州市洋明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行于1998-01-08。
秧歌是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既有表演性的,也有自娱性的,自娱娱人,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各地均出现过一些有代表性的民间秧歌艺人,很多民间艺人对新中国舞蹈事业的建设发挥过重要作用。
秧歌是中国农村流行的一种汉族民间舞蹈。它在色彩的运用上,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扭秧歌时人们所穿的服装色彩对比强烈,有红蓝黄绿。大家在锣鼓的伴奏声中,边歌边舞,以此抒发愉悦的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扭秧歌的专用曲有哪些?
扭秧歌专用曲是:抬花轿开门红,月牙五更,拥军秧歌,好运来、好日子等。四季调歌词,女正月里来呀是新春,男赶上那猪羊出呀了门。女猪啊羊呀送到哪里去,男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抬花轿是一种传统民间音乐,根据抬花轿的动作,行走,运动状态而编配的音乐,广泛流行于中国民间,是中国传统的古典音乐之一,表现形式以唢呐演奏为主。
扭秧歌是哪里的风俗
扭秧歌是东北的风俗,东北是一个地方民俗非常浓厚的地区,逢年过节民间都会举办喜闻乐见文艺活动,其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包括东北的二人转、扭秧歌等等。每到东北的春节多方组织秧歌队,一支支秧歌队踩着高跷,锣鼓喧天走街串巷,喜气洋洋为年味增添喜无比欢乐的色彩。扭秧歌的前身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
我想找一些适合扭秧歌的歌曲?
·?适合扭秧歌的歌曲有:拥军秧歌、开门红、月牙五更、大东北扭起大秧歌、大姑娘美大姑娘浪、解放区的天、好运来、好日子、辣妹子、刮地风等。 1.拥军秧歌:也称拥军花鼓或拥护八路军,是一首陕北民歌。该歌曲表达了陕北人民对八路军和朱总司令的拥护和爱戴。
大秧歌曲子
大秧歌曲子有《火辣辣的爱》、《过河》。
1、《火辣辣的爱》
《火辣辣的爱》继续延续郭氏情歌的风格,朗朗上口,句句深情,用简单的语言勾勒成一张爱的情网,让人在听歌的同时不免处处联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坠入爱河的情侣不免因为对方的言行,美化了自己的梦想。但也正是这火辣辣的爱,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节拍。
2、《过河》
《过河》是由潘长江、刘春梅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崔凯填词,李海鹰谱曲。是一首幽默、搞笑的、新型的音乐展现形式。该歌曲把歌舞结合起来,气氛热烈,用民间小调把剧情引向高潮。台下一片雀跃,台上载歌载舞,这样的剧场效应是对话式的台词无可比拟的。
秧歌艺人
秧歌是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既有表演性的,也有自娱性的,自娱娱人,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各地均出现过一些有代表性的民间秧歌艺人,很多民间艺人对新中国舞蹈事业的建设发挥过重要作用。
秧歌是中国农村流行的一种汉族民间舞蹈,它在色彩的运用上,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扭秧歌时人们所穿的服装色彩对比强烈,有红蓝黄绿。大家在锣鼓的伴奏声中,边歌边舞,以此抒发愉悦的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东北秧歌有哪些传统乐曲-东北秧歌的传统乐曲分类
东北秧歌有哪些传统乐曲-东北秧歌的传统乐曲分类
大家知道东北秧歌有哪些歌曲吗?知道这些歌曲有哪些分类吗?下面,我为大家讲讲东北秧歌的传统乐曲分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场音乐
走场比较稳健,边走边扭,互相之间常有逗趣,表演时秧歌队也要变换各种队形,如“四面斗”、“十字梅”、“摆葫芦阵”、“别花丈”(又称“别篱笆”)等。
走场音乐平稳、连贯、欢快、律动感强、有弹性,速度中等。走场音乐也由若干首曲牌组成。常用乐曲有《柳摇金》、《柳青娘》、《小抱龙台》等。
小帽音乐
秧歌表演除歌与舞外,还要表演“二人转”小戏,在表演小戏前,演员常演唱“小帽”,作为溜嗓、试弦。小帽音乐都是民歌小调,如《月牙五更》、《下盘棋》等。
清场音乐(又称情场音乐或逗场音乐)
清场为表演性舞蹈,分单人场、双人场及三人场等,某些人物(如头跷、渔翁、老 )上场表演,有一定的情节,音乐特点与上场人物有关,如表现青年男女的清场音乐华丽、优美、流畅;表现老 的清场音乐则幽默、风趣、诙谐。
清场音乐在整个东北秧歌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常用乐曲有《句句双》、《满堂红》、《大姑娘美》、《鹁鸪》等。
跑场音乐
跑场即由头跷、二跷领队,在头跷指挥下快速变换各种队形,如“龙摆尾”、“蛇脱壳”、“二龙吐须”、“倒圈帘”(又称“圈白菜心”)等。跑场音乐热烈火爆,速度较快。
与舞蹈动作的“万马奔腾”之势相协调。常用乐曲有《五匹马》、《对五》等,多为曲牌联缀的'形式,跑场音乐中,“浪头”是必不少的。
提示: 把东北秧歌音乐分为上述四类只是一个粗略的划分,同一首乐曲,由于速度不同和变奏手法的差异可作不同的用途,因此,要严格地把音乐分类是十分困难的。
;
谁给我介绍几个秧歌曲目来
秧歌,亦称“扭大秧歌”,是北方诸民族盛行的娱乐舞蹈形式。它原为模仿稻作劳动的一种原始舞蹈,后来成为农闲或年节时间的化妆表演。北方秧歌有两种,一种是绑着高木腿的表演,称为“踩高跷”;一种是在平地扭演的称为“地蹦子”。
扭秧歌不分男女老少,着上盛装,摆动彩扇,几十人或数百人排成队列,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在大街小巷或广场尽情扭跳。其场面宏大,气氛热烈,花样翻新,观众陶醉。有些观众受其感染、忍俊不住,竟加入队伍扭跳起来,很有意思。
有些秧歌队由漂亮的姑娘扮成摆汉船的,由小伙子扮成老汉推车的,由小孩扮成大头娃,由老汉扮成唐僧、猪八戒等古代人物,还有倒骑毛驴的,挑花篮的等等,活灵活现,生动有趣。
近年来,在一些城镇,扭大秧歌竟成了人们锻炼身体的一种好形式。每到清晨或傍晚,人们集聚到公园、广场、河边、江畔等公共活动场所,自发地扭起大秧歌来。他们尽情地扭、尽情地跳,扭掉了工作的疲劳,忘记了人生的烦恼,既锻炼了身体,又增添了无限的生活乐趣。
歌曲:刮地风
歌手:费玉清 专辑:变色的长城
正月里来是新春呀
青草芽儿往上升唉哟
天凭上日月你就人凭上心唉人凭上心唉
哪哈依呀嘿
三月里来是清明呀
桃花不开杏花红唉哟
蜜蜂儿来去你就忙做工唉忙做工唉
哪哈依呀嘿
五月里来午端阳呀
杨柳梢儿插门窗唉哟
雄黄儿药酒你就闹端阳唉闹端阳唉
哪哈依呀嘿
七月里来七月夕呀
天上牛郎配织女唉哟
织女嘛本来你就牛郎的妻呀牛郎的妻呀
哪哈依呀嘿
九月里来九重阳呀
黄菊花儿开路旁唉哟
有心肠采来你就无心肠栽唉无心肠栽唉
哪哈依呀嘿
腊月里来一年满呀
金脂银粉都办全唉哟
打打呀扮扮你就过新年呀过新年呀
哪哈依呀嘿
〈〈唱秧歌〉〉
有没有好听欢快的东北大秧歌曲,求好友告诉。。。
(欢聚一堂)东北秧歌 (大中国)也可以
咋们都是东北人
音乐原声
曲名 作词 作曲 演唱 备注
《大秧歌序曲》 陈曦 董冬冬 孙楠 片头曲
《追梦》 陈曦 董冬冬 田园 片尾曲
有哪些东北秧歌曲。。。急求
大中国等,比较有节奏型的那种(不是节奏性很重的那种)我也不大了解
秧歌
简介
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也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以热闹非凡。秧歌舞除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一般由舞队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特点
秧歌舞表演起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红火热闹,规模宏大,气氛热烈,闹得热火朝天。每逢重大节日,例如新年等,城乡都组织队,拜年问好,互相祝福、娱乐。另外,不同的村邻之间还会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可见扭秧歌对古代农民来说是多么重要。
秧歌给人带来的益处
这一切促使扭秧歌成为大型群众性娱乐,欢庆,宣传的主要形式。因为秧歌内容包含量大,多姿多彩,形式多样又富于变化;再加上扭秧歌舞蹈动态丰富,使看秧歌的人也心花怒放,豪情倍增,因而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也给林区人民、广大民众带来了快活和欢乐,舒缓身心疲卷的好方法。
秧歌的起源:
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它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歌的一种形式)、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成为民间歌舞,至清代,“秧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为示区别,人们常把某地区或形式特征冠于前面。如“鼓子秧歌”(山东)、“陕北秧歌”、“地秧歌”(河北、北京、辽宁)、“满族秧歌”、“高跷秧歌”等;而南方的“花鼓”、“花灯”、“采茶”以及广东与香港流行的“英歌”,其名称虽异,但都属于“秧歌”这一类型,是从“秧歌”中派生出来的形式。
闹秧歌
陕北地区把灯节活动称作"闹秧歌",各村的秧歌队在一名持伞的"伞头"带领下,和着锣鼓声的节拍起舞,跑"大场"(群舞)、演"小场"(双人、三人舞),并且到各家表演,以此贺新春,祈丰年。领舞的伞头要善于领唱传统的歌词以及因地制宜即兴编唱新词,以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一般是先唱后舞,演唱时,众队员重复他所唱的最后一句,形式简便,生动热闹。灯节期间,当地还要设置名为"九曲黄河灯"(俗称"转九曲")的灯阵,群众随着秧歌队进入其内,观赏各种秧歌表演,此活动具有消灾驱邪的含义。
东北秧歌
辽宁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解放前的秧歌
解放前农村秧歌又扭又唱,又叫唱秧歌;农村秧歌游屯串村,又叫“跑秧歌”;城镇秧歌光扭不唱,又叫“扭秧歌”。
芫莛里的秧歌
芫莛补注:秧歌,是从乡人傩到地方戏的中间形态,它一头连接着驱傩者(傩神,其实就是巫),另一头连接着戏曲演员。本章拟具体介绍秧歌的名称来源、形式特征,秧歌与乡人傩、戏曲、傀儡戏的关系等问题。流行于各地的秧歌,均与上古乡人傩——沿门逐疫活动有血缘关系。这种轨迹,至今仍在流行的北方秧歌中仍不难找到。
陕西的“神会秧歌”
陕西榆林保宁堡乡和米脂县郭辛庄的老秧歌,称“神会秧歌”,“每年春节活动前,秧歌队在神会会长率领下进行敬神谒庙,第二天才开始挨户依门的进院入户拜年,群众称为‘沿门子’,以求消灾免难、吉祥平安。”显然,“沿门子”就是沿门逐疫活动, 只不过傩人摘下了鬼脸壳。
伞头秧歌
在晋西和陕北,流行着一种“伞头秧歌”,秧歌队中有一举足轻重的歌手,左手摇响环,右手执花伞,俗称伞头。是一支秧歌队的统领,其主要职责是指挥全局、编派节目,带领秧歌队排街、走院、掏场子,并代表秧歌队即兴编唱秧歌答谢致意。民间传说,伞和响环都是降妖捉怪的法器,可见秧歌与古代傩仪的联系。
大秧歌主题曲
大秧歌主题曲:大秧歌序曲
演唱:孙楠
作词:陈曦 作曲:董冬冬
咱的天呀咱的地
咱的秧歌咱的戏
上山咱就唱山歌哟
下海咱就喊号子
号声落 知天色 长夜已过
守道义 护家国 血色山河
是与非 失与得 不诉离歌
人世间 聚散定格
一首歌 心一颗
道爱恨 情难舍
由命运 大起大落
半壶酒 泪一桌
同举杯 敬袍泽
与谁共 落日长河
听风过 看云火 壮志如昨
爱担得 恨抗得 才算活着
山河破 兴邦国 奋勇抗倭
血流得 命拼得 才算活过
一首歌 心一颗
道爱恨 情难舍
由命运 大起大落
半壶酒 泪一桌
同举杯 敬袍泽
与谁共 落日长河
听风过 看云火 壮志如昨
爱担得 恨抗得 才算活着
山河破 兴邦国 奋勇抗倭
血流得 命拼得 才算活过
咱的天呀咱的地
咱的秧歌咱的戏
抡起锄头种庄稼嘞
扛起枪杆打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