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及笄年华什么意思?及笄年华怎么读?
- 2、及笄年华是什么意思?
- 3、成语及笄年华是什么意思
- 4、及笄年华是什么意思
- 5、女子十五岁被称为什麽年华?
- 6、女子多少岁为及笄之年?
- 7、及笄年华什么意思?
- 8、豆蔻和及笄分别多少岁
- 9、及笄是指多少岁
及笄年华什么意思?及笄年华怎么读?
及笄年华什么意思?及笄年华怎么读?
参考答案:
拼音:jí jī nián huá,简 拼:jjnh
成语解释: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成语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笄。”
繁体写法:及笄年华
及笄年华的近义词:年已及笄
成语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girl's coming of age
及笄年华是什么意思?
“及笄年华”意思是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1、出处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六年笄。”
2、近义词
豆蔻年华
3、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4、拼音
jí jī nián huá
5、包含及的成语
迫不及待;措手不及;力所能及;
望尘莫及;迅雷不及掩耳;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望而不可及;风马牛不相及;鞭长莫及;
由表及里;愚不可及;由此及彼。
6、包含笄的成语
及笄年华;驴生笄角。
古代女子不同年龄段的雅称:
1、金钗之年(12岁)
女孩到了十二岁要带钗,金钗是作为代称和别称。
2、豆蔻年华(13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种初夏开花的植物,比喻人还未成年。
3、及笄之年(15岁)
女子到了15岁,用簪子结发,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4、碧玉年华(16岁)
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瓜字破为二和八字,取二八十六岁的寓意。
5、桃李年华(20岁)
梨花粉淡如雪,清香宜人,在春花中;独树标帜,不容妖艳的桃李,独占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6、花信年华(24岁)
在扬州许多腰鼓的巨声,催促花开的信期。也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7、半老徐娘(30岁)
指已到中年尚有风韵的妇女。来讽喻年过芳龄还精心打扮的妇女,亦有人自称徐娘,含有自谦自贬之意。
8、人老珠黄(40岁)
泛指女子老了不中用。旧时比喻女子老了被轻视,就像因年代久远而失去光泽的珍珠一样不值钱。
9、知命之年(50岁)
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
成语及笄年华是什么意思
及笄年华 [ jí jī nián huá ]
基本释义
[ jí jī nián huá ]
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出 处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笄。”
及笄年华是什么意思
【及笄年华】:汉语成语,拼音是jí jī nián huá,意思是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出自《礼记·内则》。
相关例句:
及笄年华:凤冠霞帔妍妆俏,喜鹊挂枝红烛照。
周娥皇吐了一下舌头,倒显出了及笄年华女孩儿的本色。
那少女及笄年华,一张圆圆的鹅蛋脸,眼珠子黑漆漆的,周身透着一股青春活泼的气息。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女子妙龄十五,及笄年华,长相俏皮可爱,身着一身狐裘,顶上是吊坠头圈,头圈上镶满珠宝,有着塞外部落贵族少女的气质。
破门而入的显然是个少女,瞧来及笄年华,一头乱发活像逃难十年,脸蛋倒是清秀,却被过多的粗鲁给掩盖,要她手上有把大刀,旁人定会猜她是否在梁山落草。
女子十五岁被称为什麽年华?
女子十五岁被称为及笄年华。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是及笄:意思是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15岁(女)——及笄之年;20岁(女)——桃李年华;15岁(男)——束发;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扩展资料
古代其他年龄称谓: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舞勺:13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特殊称谓
女子多少岁为及笄之年?
古代女子不过12岁,过十五岁,称及笄之年。
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则又指出嫁的年龄。
女孩子长到十岁就不能像男孩子那样外出,必须呆在家里由女师教她们如何说话才算柔婉,如何打扮才算贞静,如何举动才算听从,还要教她们绩麻缥丝,织布织增,编织丝带等女红之事,以供制作衣服。还要让她们观摩祭祀活动,传递酒浆、篷豆、范酿等祭品祭器,按照礼节规定帮助长者安放祭品。到了十五岁,举行笋礼,表示已进入成年。到了二十岁,可以出嫁;如有特殊原因,可推迟到二十三岁才嫁。如果是明媒正娶,六礼齐备,那就是与丈夫平等的正妻;如果是无媒自通,六礼不备,那就是贱妾。凡是女子行拜礼,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及笄之年是指女生身体生理心理业已成熟,可以结婚生子的年龄段。
在古代女子结婚较早,一般十五六岁那么也就把及笄年华定为十五六岁。
现代人对及笄之年的概念更科学延长,一般指女生18岁。
及笄,汉语词语。又叫“既笄”。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点个赞呗!
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及笄之年指的是女子年满十五周岁。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出自《礼记·内则》,及笄中的“笄”字指的就是女子的发簪,及笄也可以理解为插发簪。古代将及笄视为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女子十五岁就可以成年嫁人了,被称为及笄之年。而男子需要等到二十岁才算成年,男子成年则被称为弱冠之年。
及笄年华什么意思?
词目 及笄年华 发音 jí jī nián huá 释义 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引用 《淞隐漫录》阿怜阿爱 ...小字宛玉,生长金阊。姊妹数人,姬年最幼,行次当天上匏星之数, 及笄年华 ,芳声远着,讳言尚未梳拢,其实早有所属矣。北里结习,大... 《淞隐漫录》蒋丽娟 ...吾妹,亦堕尘寰,即今方氏蕙仙也。遍览下方世界,绝少情人,以是 及笄年华 ,未有所属。玉真有命,归于一人。他年真灵位业图中,不至...
豆蔻和及笄分别多少岁
豆蔻年华是女子十三岁,及笄之年是女子十五岁。
豆蔻年华,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代指少女青春年华刚好。少女被称为豆蔻年华,还有一种解释是说,豆蔻在花朵含苞待放的时期,非常的饱满俏丽,就像是十二三岁的少女。古人常用各种物体表示年纪。
“及笄年华”意思是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及笄之年可表示为十五岁女孩。古代女子在十五岁时,若已许配,就束发戴簪,若未许配,就在二十岁时束发戴簪。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
古代年龄的称谓介绍:
1、幼年时期的称谓
首先是5岁以下的孩子,他们有许多称谓,一般常用的有“孩提”“襁褓”“赤子”等。如果特指出生那天,古人会用“初度”指代。孩子出生两三日后一般父母会做东请亲朋好友吃饭,也叫作“汤饼宴”。所以两三天的婴儿也被称为“汤饼之期”。
2、童年、青年时期的称谓
等孩童长到了7、8岁就开始进入换牙期,这段时间可以叫“龆(tiao而声通髫)龀”,意思就是垂髫换齿之年。有些地方则叫“始龀”“童龀”“龀”的意思就是换牙或是童齿,意为刚刚开始换牙的儿童。
及笄是指多少岁
及笄意思是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
汉语词语,拼音是jí jī,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笄,发簪,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出处:
1、《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
2、《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
3、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
4、明·朱鼎《玉镜台记·议婚》:“润玉年已及笄,要觅一婿,斧柯之任,相属何如”?
5、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论年纪虽则一十四岁,身材长成,倒象十六七岁及笄的模样”。
及笄造句
1、破门而入的显然是个少女,瞧来及笄年华,一头乱发活像逃难十年。脸蛋倒是清秀,却被过多的粗鲁给掩盖,要她手上有把大刀,旁人定会猜她是否在梁山落草。
2、她生得肌肤胜雪,发如堆鸦,年未及笄,容貌已是极美。着一身白碾光绢珠绣金描挑线裙,束一条白玉镶翠彩凤文龙带,钗如天青而点碧。珥似流银而嵌珠,便是一双绣鞋,也是金缕银线,绕着五色牡丹,华贵难言。
3、江裘心知苏樱的目的,却又不敢说不,只因他相府三女早已及笄,若是隐瞒,就得以欺君之罪论处了。
4、听闻你女儿南平郡主已经及笄年华了,可有如意郎君啊。
5、稚女盘双丫髻,寓意为快快长大,女子十五及笄,被视为寄托了家长对其成长的期望。夫妻结发,则代表了爱侣们与子偕老的美好爱情憧憬。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及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