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什么意思
- 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是什么意思?
- 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句话应该怎么去理解?
- 4、“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什么意思?
- 5、“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什麽意思啊?
- 6、“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什么意思?
- 7、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 8、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什么意思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出自哪里
- 9、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什么意思?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什么意思
这两句的意思是:夏历七月,“大火”恒星向下行,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
这两句话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毛 传中写道“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马瑞辰 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
扩展资料
1、授衣可以作农历九月的别称。《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亦曰授衣。”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即今授衣天气,风景萧条,砧捣寒溪,蛩吟晚砌。”。
2、每每说到炎热,人们往往用上“七月流火”一词。于是,报刊杂志上一再出现诸如“七月流火,酷暑难耐”、“流火的七月,天气持续高温”等等句子。殊不知,七月流火并不表示天气酷热,而是说酷暑减退,天气转凉的意思。
参考资料
七月流火--百度百科
授衣--百度百科
完整地说: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
“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未央就是还没结束的意思,八月未央就是就八月份尚未结束。到九月天就冷了,要多穿衣裳了。(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颗名为“火”的星星,不是火星,而是现代天文学中天蝎星座中的三颗星星,属于东方气宿的第五宿。“流”是指下移,到农历七月黄昏,已经移到了西边天空,所以成为“七月流火”。
流火:大火星在七月黄昏时偏离中天,自西而下。火,星名,心宿之亮星,又名大火。
授衣:分发寒衣。一说女工裁寒衣。)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诗经·豳风·七月》中的句子,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到八月都还未结束,到九月天就冷了,要多穿衣裳了。
不过在现代中国采用阳历纪年以后,人们逐渐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气炎热,虽然不断有人指出这种用法是错误的,但采用天热说法的依然越来越多。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意思是: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
这句诗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叙述的是农人一年到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反映了丰富的生产劳动的内容和浓郁的节气风俗,应该说是不可多得的生活风俗画。
扩展资料:
历史典故
三千年前,周成王下面有一个豳(bīn)国,是周民族的农业文化发祥地。那时农事活动要靠观星。每年夏末,一颗名叫火的红星天蝎座α星,蝎心 ,端端正正出现在正南方天空时,农夫知道夏天完了,秋天来了。
数日过后,秋夕同一时刻,农夫又看南天,发现那颗大火较之数日前向西移下坠了。又过数日,西移下坠更甚。一个月后的同一时刻,再看南天,大火已移坠到西边地平线上,太低,翳于云雾,遮于山岳,看不见了。这个过程就叫“七月流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是什么意思?
出自《诗经.国风.豳风》
意思是:农历七月黄昏,大火星的由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时暑热开始减退,天气开始转凉.到九月天就冷了,该发寒衣,要多穿衣裳了.十一月北风呼呼响,十二月寒气刺骨寒.粗麻衣服没一件,怎能熬过腊月天?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句话应该怎么去理解?
七月流火指的是暑气逐渐的消退,天气开始变凉,九月授衣是指九月份就要开始慢慢的添加衣物来保暖
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七月份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九月份就可以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了。
七月流火,是炎热的意思,虽然三伏天完了。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句话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描述的是豳地上古农奴的一些农事活动和社会风俗,“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主要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农历七月到了,天气开始慢慢转凉了,每当傍晚的时候就可以看见散发着火红光亮的巨星开始向西下落,到了农历九月,妇女们就要开始准备缝制冬天穿的御寒衣物了。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中的豳地指的是现在的陕西旬邑、彬县一带的农业部落。《诗经·国风·豳风·七月》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到头的工作生活,涉及如何获取食物、制作衣服、建盖房屋的方方面面。它的作者是一个部落的成员,所以他的角度很准确。通过对诗中人物的优美叙述,他真实地展现了当时的工作场景、生活前景和各种人物的面孔,以及农民与部落首领的关系,构成了西周初年男女耕织的风俗画。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这首诗分为八章。第一章是从寒冷的冬天到春耕的开始。第二章是关于妇女养蚕。第三章是关于织布和衣服的制作。第四章是关于狩猎野生动物。第五章是一年就要结束了,开始收拾屋子过冬。第六章是关于收集水果和蔬菜以及如何酿酒。第七章写的是在收获后为部落贵族修补房屋,和修补自己的小屋。最后一章写的是部落在农闲的时候,大家一起举酒庆贺的欢快场面。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整首诗的风格非常的真实淳朴,虽然没有像春秋时代的一些作品表达对奴隶主激烈抗争和不满,但我们从全诗表达的这种平淡而又低沉的一系列事实中,可以清楚而由深刻地感受到上古农耕时代农奴们被奴役、被剥削的沉重苦难。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的意思是:夏历七月,“大火”恒星向下行,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
这两句话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毛 传中写道“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马瑞辰 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
扩展资料
1、授衣可以作农历九月的别称。《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亦曰授衣。”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即今授衣天气,风景萧条,砧捣寒溪,蛩吟晚砌。”。
2、每每说到炎热,人们往往用上“七月流火”一词。于是,报刊杂志上一再出现诸如“七月流火,酷暑难耐”、“流火的七月,天气持续高温”等等句子。殊不知,七月流火并不表示天气酷热,而是说酷暑减退,天气转凉的意思。
参考资料
七月流火--百度百科
授衣--百度百科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什麽意思啊?
1、“七月流火”是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出自《诗经》,指大火星西行,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八月未央”是八月份尚未结束。未央就是还没结束的意思。
”九月授衣“是指到九月天就冷了,要多穿衣裳了。
2、授衣:
(1)、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毛 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马瑞辰 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
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一说谓官家分发冬衣。 孔颖达 疏:“可授冬衣者,谓衣成而授之。” 唐 羊士谔 《九月十日郡楼独酌》诗:“掾史当授衣,郡中稀物役。” 宋 陆游 《初寒》诗:“伤心到处闻砧杵,九月今年未授衣。”
(2)、农历九月的别称。《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亦曰授衣。”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即今授衣天气,风景萧条,砧捣寒溪,蛩吟晚砌。”
(3)、谓廷赐锦衣。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十月》:“朔日朝,廷赐宰执以下锦,名曰‘授衣’。其赐锦花色依品从给赐。”
3、流火:“流”, 指移动,落下。“火”,星名,是指大火星,即心宿二,《诗经》年代夏历五月间(即仲夏夏至前后)黄昏时心宿二出现在天空南方,方向最正,位置最高,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向下行。故称“流火”,时暑热开始减退。
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这里的夏历并非“夏时”的历法,实际上夏历、殷历、周历等古六历均为战国时期所成,诗经年代杂用三正,《诗·豳风·七月》一篇之中,凡言月者皆夏正,凡言日者皆周正。
扩展资料:
七月流火的误用:
夏季时节,骄阳似火,暑气炎炎,空气中仿佛流动着一团火。每每说到炎热,人们往往用上“七月流火”一词。于是,报刊杂志上一再出现诸如“七月流火,酷暑难耐”、“流火的七月,天气持续高温”等等句子。殊不知,七月流火并不表示天气酷热,而是说酷暑减退,天气转凉的意思。
尽管有人对《诗经》中“七月流火”的原意提出质疑,但长期以来古人的确都把“七月流火”理解为天气转凉。在现代中国采用阳历纪年以后,人们逐渐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气炎热,虽然不断有人指出这种用法是错误的,但采用天热说法的依然越来越多。
“七月流火”之所以被大众所误用,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火”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一般意义上的火,而不知道诗中的“火”在古代是星名,指天蝎座中最亮的那颗阿尔法星。
二是历法的不同。“七月“, 指的是夏历的七月,“流”, 指移动,落下。“火”,星名,是指大火星,即心宿二,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故称“流火”。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
另外要说的是,三千年前用太阴历,那时七月即今八月。今若想观察,要到阳历九月才行。
参考资料:七月流火 百度百科 授衣 百度百科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什么意思?
“火”是指天上的“大火”星。这是一颗红色的亮星,位于天蝎星座中,是夏夜美丽的星座之一。当盛夏已过,处暑节气来到时,太阳刚从西方落下,“大火”星也已过了南天,很快向西方流去,不久天气就要转凉,得准备冬衣了。《诗经》上“七月”篇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描写的正是这一情景。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大意是:每当农历七月黄昏,一颗名为“火”的星星出现在西边天空时,暑热开始消退,到九月天就冷了,要多穿衣裳了。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颗名为“火”的星星,不是火星,而是现代天文学中天蝎星座中的三颗星星,属于东方气宿的第五宿。“流”是指下移,到农历七月黄昏,已经移到了西边天空,所以成为“七月流火”。
流火:大火星在七月黄昏时偏离中天,自西而下。火,星名,心宿之亮星,又名大火。
授衣:分发寒衣。一说女工裁寒衣。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七月流火”——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心宿偏西向下了,表明秋季已到,该为天凉时做准备了。(流火:大火星在七月黄昏时偏离中天,自西而下。火,星名,心宿之亮星,又名大火;不是火星。七月流火,并不是七月天气酷热,而是说酷暑减退,天气转凉的意思。)
“八月未央”——意思是八月份尚未结束。未央就是还没结束的意思。
“九月授衣”——意思是农历九月份来临的时候,快到冬天了,于是开始分发棉衣以作御寒的准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这首诗描写了我国古代的家事生活,对历史研究具有较高价值。
“八月未央”,《诗经》中没有这一诗句。关于“未央”的说法出现在《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意思是“天色如何?夜还未尽。”而《诗经·豳风·七月》里关于八月份的只有“七月流火,八月萑苇”“七月鸣鵙,八月载绩”“八月其获,十月陨箨”“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没有“八月未央”这一句。至于“八月未央”那是安妮宝贝的一本小说散文集的名字。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什么意思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出自哪里
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意思是七月大火星渐渐西洛,到了九月妇女们开始缝制寒衣,其中“火”是指火星。出自于《诗经.国风》的歌谣,名字是《国风·豳风·七月》,这首歌谣来自于三千多年前西周时期一个叫豳(bīn)的封国。豳国也就是古戎狄,在今天陕西的彬县、旬邑一带。
2、七月流火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成公历七月,所以“七月流火”在现代常被误认为天气炎热。其中,火指星座名,即心宿。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什么意思?
01 七月流火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成公历七月,所以“七月流火”在现代常被误认为天气炎热。其中,火指星座名,即心宿。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意思是七月大火星渐渐西洛,到了九月妇女们开始缝制寒衣,其中“火”是指火星。出自于《诗经.国风》的歌谣,名字是《国风·豳风·七月》,这首歌谣来自于三千多年前西周时期一个叫豳(bīn)的封国。豳国也就是古戎狄,在今天陕西的彬县、旬邑一带。
这首歌谣的美就在于以平铺直叙的手法,素描了豳县人民有序进行农事活动的欢快祥和场面。“七月流火”,其实是一个成语,不是单纯字面上的意思,不能简单理解为:七月份的天气像“火”一样热。
“七月流火”表达的真正意思是:到七月后,大火星西移,天气将渐渐转凉。概而言之,“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句话很形象地表达了一个气候转换时的自然现象:夏去秋来,天气转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