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卡申科拒绝普京,如果卢卡申科不在了,普京会吞并白俄罗斯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1 20:30:11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卢卡申科和普京之间有哪些爱恨情仇?

卢卡申科与普京分别代表了自己的国家利卢卡申科属于乌克兰前总统他更倾向于欧盟,想加入北约对是比对俄罗斯巨大的威胁,所以来说喝不进,有很大的仇恨。
导致卢卡申科最近总是顶撞普京,是因为在俄罗斯出口到白俄罗斯的油气价格上出现了冲突。

白俄罗斯军队有可能配合俄军

白俄罗斯军队有可能配合俄军,对乌克兰发动攻击,只等普京在恰当的时机一声令下。俄新社10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就部署区域联合部队达成一致。?美国智库发文称,普京不会对乌克兰使用核武器,因为他还有一个杀手锏——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普京一直在劝说白俄罗斯配合俄罗斯对乌克兰作战,怎奈卢卡申科太圆滑,推三阻四的,只愿意向俄罗斯开放国门,提供军事基地和后勤物资,却拒绝派兵参战。近期,普京多次与卢卡申科会面,威逼利诱,卢卡申科在巨大的压力下渐渐地顶不住了,不得不妥协了,乖乖地听话了,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就部署区域联合部队达成一致,这意味着白俄罗斯军队的军权临时归俄罗斯了,在俄罗斯的30万新兵练成后,俄白联军就有可能从白俄罗斯境内直捣乌克兰的黄龙——进攻乌克兰首都基辅,试图一招毙敌。白俄罗斯不是土耳其、印度,不具备左右逢源的实力和地缘政治空间,骑墙总是会骑到头的,不得不二选一。小国很多时候都是力不从心,没有太多选择,一旦卷入大国冲突。

立陶宛加码后,普京与卢卡申科商谈,都商谈了些什么?

在立陶宛对俄罗斯等国家实施层层的加码之后,普京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举行电话商谈,主要商谈的内容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有关新能源过境运输的问题。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俄罗斯在向其他国家运输新能源或者像白俄罗斯运输新能源的过程中,会经过加里宁格勒地区,这一地区为白俄罗斯所在的地区,由此经过前往其他的国家进行贸易活动,而在立陶宛加码之后,如果俄罗斯与其他国家产生新能源的贸易过程,就会收到更加严厉的影响,因此普京与卢卡申科举行了电话商谈进一步讨论该地区的能源运输问题,确保以最大限度避免欧洲国家对俄罗斯新能源的影响,而白俄罗斯通过与普京的商谈也充分表达了自身的立场,将会与俄罗斯站在一起共同应对西方的挑战。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商谈内容中还说到了自己可以抵抗住西方国家带来的影响。作为西方的一个小国家,白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虽然没有欧美国家强大,但仍然有自身的立场和强烈的独立意识,因此在这一层面上,白俄罗斯总统在与普京会谈时说到,虽然自己有可能面临西方的影响,但就白俄罗斯国内的各种经济状况和其他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暂时还能够抵挡得住西方的国家,换句话而言,如果白俄罗斯真的抵挡不了西方国家,俄罗斯肯定会想办法来帮助白俄罗斯度过艰难时期。
总体来说,从国际来看,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两个国家是紧紧的绑定在一起的,共同应对欧洲国家带来的挑战,除此之外还有亚洲地区的东南亚国家等,也通过各种贸易措施来帮助俄罗斯的石油销售和新能源的销售。

普京与卢卡申科会谈 重头内容很多

普京与卢卡申科会谈的重头内容很多。
2023年6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莫斯科举行会谈,双方讨论了双边关系、经济合作、粮食和化肥出口、国防工业等领域的问题。
普京表示,两国之间的合作正在取得积极进展,双方正在加强相互信任和尊重,并致力于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解和偏见。他说:“我们正在共同努力,以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并推动相互尊重、平等和互利原则的实现。”他还表示,两国之间的合作正在取得积极进展,包括在能源、农业、国防等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
卢卡申科表示,白俄罗斯愿意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并认为两国之间的合作将为世界和平和稳定做出贡献。他说:“我们将继续努力,以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并推动相互尊重、平等和互利原则的实现。我们将继续努力,以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并推动相互尊重、平等和互利原则的实现。”他还表示,两国之间的合作正在取得积极进展,包括在能源、农业、国防等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
两国领导人还签署了多项协议,包括一项关于加强两国经济合作的协议,一项关于加强两国国防合作的协议,以及一项关于加强两国文化交流的协议。此外,两国领导人还签署了一份关于白俄罗斯向俄罗斯出口粮食和化肥的协议。

俄罗斯经济持续下降普京将面临哪些困难

尽管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取得了克里米亚,再次实现了领土的扩展,但其面临的内外挑战日趋严峻,陷入了自2000年以来最严重的战略困境。受国际战略格局演变和自身软硬实力同步衰退的影响,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呈现颓势。
经济上,伴随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及西方严厉制裁,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全部失速,俄罗斯经济陷入深度衰退,2015年GDP可能下跌四个百分点,2016年也难有大的起色。更为令人担忧的是,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难以扭转,俄罗斯在世界新能源、新工业革命浪潮中正被远远甩在后面,在国际劳动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加速边缘化。尽管俄罗斯经济不会“崩溃”,但普京总统所设想的“2020年进入世界经济前五强、人均GDP达到3.5万美元、年吸引外资超过800亿美元”等目标已完全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政治领域,尽管表面上俄罗斯国内“爱国主义”情绪高涨,普京总统支持率高企,但实际上政局暗流涌动:执政精英分化、财富和知识精英外流、民族与宗教矛盾积聚、经济恶化的政治社会后果发酵,民众陷入苏联解体之前那种可怕的政治冷漠和静默当中。在选举政治的基本体制下,2016年的杜马选举和2018年的总统选举将成为检验俄罗斯政治社会稳定的重大节点。
2015年,俄罗斯外交的核心任务就是寻求“突围”,但总体看来成效有限。
首先,在推动欧亚一体化方面,虽然将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两国拉进了欧亚经济联盟,实现了该一体化机制地理范围的扩展,但并未有效促进区内商品、投资、人员和服务的自由流动,并未实现成员国经济合作的持续深化,没有形成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受经济危机及规则制订不合理等多种因素影响,成员国内部贸易反而下降近30%,俄与哈萨克斯坦及白俄罗斯之间几次发生贸易战,一度取消的关境重又恢复。与此同时,成员国数量的增长并未带来联盟凝聚力的进一步提升,哈、白两国对俄的担忧和不满大量积聚。安全上,尽管独联体国家首脑在10月中旬举行的峰会上讨论了反恐合作等问题,并表示要更深度地介入阿富汗事务,但由于各国利益诉求差异巨大,不可能取得实际效果。而俄罗斯在白俄罗斯设立空军基地的提议,也遭到了白总统卢卡申科的明确拒绝。
其次,俄罗斯与西方关系陷入冷战结束以来的“冰点”,美欧对于俄罗斯的不信任大幅度反弹,双方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对峙明显升温。俄罗斯于2014年底重新修订“军事学说”,仍将北约视为头号威胁。尽管财政捉襟见肘,但2016年预算支出的逾1/4划拨给了军费开支,在养老金增幅不超过4%而通胀率将高达12%的背景下,同比增长0.8%的国防预算显示出俄正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军事领域,而这将进一步提升俄罗斯经济的军事化水平,同时拉高社会的“动员”准备程度。在乌克兰危机后,北约也调整军事战略,重新将俄视为战略对手,加强在东欧地区的前沿军事部署和作战指挥体系的整合。俄罗斯在叙利亚的空袭行动又让北约对其南翼安全充满了担忧,因此加强了与土耳其、意大利等地中海成员国的安全合作力度。在俄对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展开空袭行动的同时,北约“三叉戟接点”演习在西地中海进行,前所未有的演习规模凸显出北约对俄的担心及应对决心。可以肯定,尽管在11月15日G20土耳其安塔利亚峰会上普京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晤、巴黎恐袭后法国总统奥朗德于11月26日赴俄商讨反恐事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西方与俄对抗的烈度,表明双方会进行一些战术性合作,但却不可能根本改变西方对俄罗斯的忧虑,无法促使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有实质性回暖。
第三,虽然俄罗斯加大了“向东转”的力度,突出与中国、印度、越南等亚太国家的合作,但并不意味着俄罗斯的身份认同和对外战略完全转向了东方,也无法弥补其与西方关系恶化所造成的损失。梅德韦杰夫总理9月24日以《俄罗斯的新常态与全球挑战》为题撰文,特别强调:“任何人也休想切断我们与多样的欧洲文明的天然联系。未来,俄欧关系可能会调整,但是开展合作、发展伙伴关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战略方向坚定不移!”这突出反映了俄罗斯精英内心真实的想法。与此同时,“向东转”在很大程度上是应急举措,俄罗斯在与东方国家的合作中缺乏系统的战略和现实的工具。还要看到,“向东转”是“多元化”的,并不意味着把合作重心全部放到中国。正如梅德韦杰夫所说:“不仅要和中国、越南、韩国及其他亚太各国密切合作,也要和分布在世界各大洲的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成员国深化合作。把俄罗斯的这种合作意愿解读为‘转向’是错误的。”
第四,在乌克兰与叙利亚问题上“一软一硬”,意在“逼和”美欧,改变被西方“冷冻”的困境。在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无力再在东部掀起大浪,因而试图让其长期化并成为制约乌克兰内外政策的“杠杆”。自10月2日法国、德国、俄罗斯、乌克兰举行诺曼底四方会谈以来,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乌克兰东部分离主义武装的支持力度,最近又同乌克兰政府达成了重组30亿美元债务的协议,试图通过展现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柔软身段”以换取西方特别是欧盟减轻或取消对俄制裁。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则是“一石多鸟”:一是对恐怖势力进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以维护本土安全;二是保持在叙利亚塔尔图斯和拉塔基亚的军事基地,以为黑海舰队在地中海寻求战略支点;三是支持中东的什叶派力量,借此维护在中东的战略影响;四是逼使美国恢复与俄的军事接触;五是借在中东制造地缘政治紧张气氛,以抬升国际油价,包括从里海地区向叙利亚发射巡航导弹的做法就有这方面的考虑。更为重要的是,近年东地中海大陆架新发现了储量极其庞大的天然气田,如果这些天然气资源得到开发并出口欧洲,将给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带来巨大威胁,因而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针对东地中海天然气开发的深远考虑。
突袭叙利亚展现了俄罗斯丰富的国际斗争经验,而11月13日的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也使俄罗斯寻求改善国际环境的努力出现了一丝转机,但俄罗斯一架苏-24战机11月24日被土耳其击落又暴露出俄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可以看到,俄罗斯领导人正试图把乌克兰危机后的“一手烂牌”打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外交手腕更多是战术性的,不大可能完全扭转俄罗斯面临的战略颓势,其所处的战略环境和国家发展趋势不大可能迅速好转。

普京重申认可卢卡申科当选,这是卢卡申科第几次担任总统?

是卢卡申科第6次担任总统,卢卡申科执政期间,白俄罗斯保持了政局稳定,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这是亚历山大·卢卡申科第六次当选总统。
亚历山大·格里戈里耶维奇·卢卡申科是现任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于一九九四年七月十日首次当选为白俄罗斯的总统,此后连续五次当选。可见卢卡申科是一个非常有作为,并且有治理能力的总统。在卢卡申科的执政期间,展现了其非凡的治理国家的能力,白俄罗斯的社会非常稳定,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的民众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也是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和提高。
在卢卡申科以高票再次当选白俄罗斯总统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家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中表示,他首先要祝贺卢卡申科再次当选白俄罗斯的总统。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重申,他非常认可卢卡申科再次当选,认为库卡申科的当选是实至名归。
普京也谈到了有的国家质疑白俄罗斯此次选举的结果,认为此次的总统选举存在诸多疑点。但是普京认为,他相信白俄罗斯的此次总统大选是公平、公正的,结果也是令人信服的,不应该对于此次选举的结果产生质疑。
有报道称,“欧盟表示不会承认投票结果,而且欧安组织多年来也是首次没有派出观察员监督投票。” 普京对此事评价说,欧安组织没有派观察员前来监督投票,是他们已经对选举结果有了相应的立场,欧安组织的这种行为是不可理解的。同时,普京也再次重申,他认可卢卡申科当选白俄罗斯总统,并且也坚定的支持卢卡申科。
今天对于“普京重申认可卢卡申科当选,这是卢卡申科第几次担任总统?”这个问题就解答到这里,大家对于卢卡申科的再次当选有什么看法,欢迎到下面的留言区留言、讨论。

如果卢卡申科不在了,普京会吞并白俄罗斯吗?

不希望,推翻卢卡申科的人不一定是普京喜欢的人。现阶段,卢卡申科的政策是亲俄的。对于俄罗斯而言,换一个政权的风险系数比较高。现实的例子有很多,比...
应该不会的吧,现在大国也很尊重小国的啊。
这个可能性很小吧,卢卡申科不在了,还会有无数的卢卡申科会继续前进
不会的,虽然他心里边会那么想想但是他,不会去那么做。
不可能,白俄罗斯不会放弃国家主权,再加入俄国,以前的领导人认为承认分离权才能更好的联合,现在看来多么的荒谬,少数民族一旦获得了独立,决不可能再与你再联合,
我个人认为,即使卢卡申科缺席,普京吞并白俄罗斯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都与卢卡申科和普京有非常密切的私人接触和国家关系,吞并白俄罗斯对俄罗斯没有好处。
从这个国家的名字可以看出,白俄罗斯和俄罗斯有着密切的关系。白俄罗斯签署了许多条约,基本上和俄罗斯是穿一条裤子。与俄罗斯的合并显示了卢卡申科的远见。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1954年出生,俄罗斯总统普京1952年出生。卢卡申科比普京小两岁。他们同龄。卢卡申科自1994年成为白俄罗斯第一任总统以来,已经连续执政24年。普京自2000年以来已经执政14年(但不是连续执政)。
如果俄罗斯吞并白俄罗斯,俄罗斯和北约之间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缓冲区丢失。因此,俄罗斯整个西部边境将面临北约的军事压力。如果俄罗斯在整个西部边境维持大量的军事力量,它仍将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做到这一点。现在这样,至少在白俄罗斯地区节省大量军事开支,减轻经济压力。
白俄罗斯和俄罗斯有许多经济往来,两国的经济往来共同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白俄罗斯积极回应俄罗斯建立欧亚联盟的想法。这说明白俄罗斯对俄罗斯的一些决策是非常配合的,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绝对不会做出吞并俄罗斯的做法。

白俄罗斯总统宣布关闭与乌克兰边境,真是为了讨好普京?

不一定是为了讨好普京,因为它本身就想这么做,维护他们的权益
我觉得他这样的行为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为了讨好普京。
不一定是为了讨好普京。他们这么做也是出于其他的方面的考虑
有一部分原因是讨好普京,但更多的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毕竟关闭与乌克兰边境,有助于自身国内安全。
我认为很多一方面可能就是为了讨好普京,但是实际来说可能就是为了自己的真实利益。
白俄罗斯这么做不一定是想要讨好俄罗斯因为这样做的话,对他也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最近乌克兰境内并不安全,而且乌克兰为了想要加入北约国家不断的在扩张自己的实力,作为邻国肯定不希望他过于强大,而且关闭了乌克兰边境,相当于卖了一个人情给普京,告诉他自己还是站在他这边的,这样看来对白俄罗斯也百利无一害的事情。
苏联解体后,白俄罗斯总体上是安全的。如果因为乌克兰的大量武器流入白俄罗斯,特别是流入“民族主义”意识很强的白俄罗斯人手中,导致恐怖主义在白俄罗斯蔓延,这是白俄罗斯不能承受之重,也是作为白俄罗斯总统的卢卡申科不能承受之重。
一个国家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特别是在恐怖主义、恐怖分子大行其道的今天,没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的了。一个国家安全不能得到保障,还谈得上什么?所以,乌克兰对卢卡申科关闭两国边境的指责讨好普京,这个说法不太靠谱。
乌克兰的东南部冲突,确实是卢卡申科的心头之痛:一方面是乌克兰的武器流入白俄罗斯,一方面是乌克兰的难民流入白俄罗斯。为此,卢卡申科曾派外交部长到相关国际组织斡旋,希望制定解决乌克兰东南部冲突的具体行动计划,却在欧洲遭到拒绝。
所以说白俄罗斯为了能够保证自己的利益,在年底的时候就对内宣称,在乌克兰境内出现了大批的武装分子,为了保证自己国家人民的安全所以关闭了乌克兰的边境路线。

卢卡申科与普京达成协议,具体是怎么回事?


俄罗斯将在白方需要时提供全面安全保障援助
具体是这样的: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表示,他在周六(15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电话交谈。双方商定,只要白俄罗斯遭受外部军事威胁时向俄方提出请求,俄方就将为其提供全面安全保障援助。
拓展知识1、 据白俄罗斯总统新闻局发布的消息,卢卡申科在白俄罗斯国防部战略管理中心举行的会议上表示,他和普京详细讨论了白俄罗斯总统选举后的局势。他说,白俄两国在联盟国家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框架下签署了相关条约,目前情况适用于这些条约。
卢卡申科指出,北约在邻国波兰和立陶宛的军事力量有所增强。北约部队正在白俄罗斯邻国波兰和立陶宛举行军事演习,这令他非常担忧。
据悉,俄白两国于1999年12月签署成立联盟国家条约。条约规定,两国在保持各自国家主权、独立和国家体制的同时,建立邦联性质的国家。
2、
实际上,卢卡申科是俄白一体化最大阻碍者。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为了继续推进俄白一体化,俄白两国关系尖锐,在白俄罗斯大选期间,卢卡申科逮捕33名俄罗斯雇佣兵之后,对俄罗斯火力全开。不过,随着白俄罗斯局势急转直下,卢卡申科迅速改变口风,声称北约要建立一个波罗的海——黑海走廊,北约为了对付俄罗斯,支持反对派,颠覆白俄罗斯政权。
面对危局,卢卡申科只能依靠俄罗斯,卢卡申科知道白俄罗斯是俄罗斯唯一的盟友,普京不会不救。近日白俄罗斯和俄罗斯达成协议,白俄罗斯向俄罗斯借款10亿美元,这标志着在经济上,俄罗斯支持白俄罗斯,支持卢卡申科。在军事上也是如此,普京强调,在必要的时候,俄罗斯可以向俄罗斯派遣军队。
可以说,关键时候,普京帮了大忙,不过,普京不会白帮忙,卢卡申科也要付出“代价”。近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接受俄罗斯记者采访,强调以下内容。第一:外界传言不实,自己(卢卡申科)不是贪恋权势,之所以没有离开总统位置,是因为爱自己的国家。
反对派背后是西方势力,一旦上台会把白俄罗斯四分五裂,为了保护国家统一,卢卡申科才在总统位置上继续坚守。“我不愿意看到,从帝国废墟中建立起来的国家,被人搞得四分五裂。”第二:自己(背后)站着数以百万计的支持者,他们明是非,顾大局,不会被反对派迷惑,他们也是自己执政的基础。

美叫停核数据共享威胁,俄核武拉上练兵场


美叫停核数据共享威胁,俄核武拉上练兵场。
2023年3月,白俄罗斯方面宣布:部署战术核武器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等于说,卢卡申科做好了迎接俄战术核武器进驻本国的准备。在这样的局面下,也意味着欧洲核冲突风险在升级,作为反制,美国叫停了核数据共享,威胁普京。
称此举是为了反制俄罗斯暂停《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谈判,这次俄方同样没有示弱,俄总统普京直接把核武器拉上练兵场,告诉北约阵营,俄罗斯的核弹可不是花架子。
实际上,这并非是俄罗斯主动挑事,要让欧洲核冲突风险升级。要知道,在俄乌冲突,乃至整个乌克兰危机出现期间,俄方其实都是保持克制的。如果不是忍无可忍,普京不会下令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
以及要把战术核武器进驻到白俄罗斯,而且,关于将战术核武器前沿部署,也是卢卡申科率先提出的请求。毕竟俄乌冲突不仅让西欧与北欧国家没有安全感,白俄罗斯处于冲突第一线,自然也面临巨大风险。
2022年,波兰就曾要求美国把战术核武器进驻到本国境内,从而对俄罗斯形成威慑能力。波兰不仅要战术核武器,甚至还计划让美国战略轰炸机长期进驻本国空军基地。
而且,乌波两国还组成同盟,看来这个国家已经做好了介入俄乌冲突的准备。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虽然也提升了军事同盟关系,同时还有成建制的俄军进入白俄罗斯。但是,俄白两国依然保持的是防御姿态,目的是避免把白俄罗斯给卷入这场危机当中。
普京同意将战术核武器前沿部署,说明俄方也不能保证白俄罗斯的安全,即使北约不对卢卡申科下手,也很难保证泽连斯基到时候不会狗急跳墙。而且,波罗的海三国以及北欧国家都在蠢蠢欲动,还组建了联合空军,等于说,白俄罗斯已经处于三面包围之下。所以,卢卡申科认为只有俄罗斯战术核武器进驻,才能够真正威慑西方。
迫使它们不敢越过雷池一步,面对这种情况,美国也做出了针对性的选择,拒绝同俄方共享核数据。等于说,美国不管是起飞战略轰炸机前往俄附近,还是进行洲际导弹试射,包括自己手中有多少战略武器,美国都不会向俄方提前透露。
美俄两国是世界上拥有核弹头数量最多的国家,大量的核弹头虽然维持了两国强大的战略威慑能力,但其实也让双方面临巨大军费开支压力。
每年光维护这些核武库,就需要一大笔军费开支,所以双方的核裁军谈判一直在进行。然而,受这次俄乌冲突影响,普京单方面暂停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谈判。美国能把责任都归咎到俄方头上吗?
要知道,俄方退出谈判,可是美国一手逼的,同时也是美方率先退出反导条约、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如果不是把普京逼到角落,俄方断然不会拒绝新削减战略武器谈判。
过去普京一直在被动防御,但这次不同了,同意将战术核武器进驻到白俄罗斯,等于直接将了美国一军。拜登虽然希望利用俄乌冲突来牵制俄罗斯,但绝不希望这场冲突蔓延,甚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而且,欧洲盟友面临核战争威胁,美国的这把核保护伞,究竟能够撑起北约的安全吗?很显然,普京这次也是在逼着拜登做出让步,明眼人都知道,一旦核战争爆发,美国只会自保,而不会去救援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