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石流,泥石流是怎么形成的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1 19:32:14 浏览2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泥石流根据固体物质组成成分可分为

泥石流根据固体物质组成成分可分为:(泥流)、泥石流、水石流、碎屑流。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其汇水、汇砂过程十分复杂,是各种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爆发的原因: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这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分为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由大量黏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黏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黏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
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
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
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
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网络语泥石流是什么意

问题一:网络词语泥石流啥意思啊, 泥石流
[ní shí liú]
[释义] 山坡上大量泥沙、石块等碎屑物质经山洪冲击挟带而形成的短暂急流。对建筑物、公路、铁路、农田等有很大破坏作用

问题二:网络用语泥石流是什么意思? 就是指画风突变的清流,比如papi酱是清流,那傅园慧就是泥石流

问题三:网络用语泥石流什么意思 就是指画风突变的清流,比如papi酱是清流,那傅园慧就是泥石流

问题四:网络热词泥石流是什么意思 百度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水流

问题五:傅园慧泥石流是什么意思 网络语泥石流是什么梗怎么来的 宁泽涛就像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里,而傅园慧的回答给大家不一样的感觉,所以网友就说她是泥石流!他们都是游泳的!!!

问题六:网络上暴传的泥石流是怎么回事 假的

问题七:泥石流少女是什么意思 就是指画风突变的清流,比如papi酱是清流,那傅园慧就是泥石流,所以,泥石流少女就是从傅园慧那里来的

问题八:网络用语泥石流是啥意思 就是指画风突变的清流,比如papi酱是清流,那傅园慧就是泥石流

问题九:网络词语泥石流什么意思啊 泥石流
[ní shí liú]
[释义] 山坡上大量泥沙、石块等碎屑物质经山洪冲击挟带而形成的短暂急流。对建筑物、公路、铁路、农田等有很大破坏作用

问题十:泥石流是什么网络意思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网络中泥石流意思:
洪荒之力一经开启,将势不可挡。 在结束的女子100米仰泳比赛中,傅园慧携洪荒之力横空出世,如泥石流般势不可挡的晋级第二天决赛。

泥石流是怎么形成的?

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有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
2、有丰富的松散土石碎屑固体物质来源;
3、短时间内可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适当的激发因素.
(一)地形地貌条件
地形条件制约着泥石流形成、运动、规模等特征.主要包括泥石流的沟谷形态、集水面积、沟坡坡度与坡向和沟床纵坡降等.
1、沟谷形态
典型泥石流分为形成、流通、堆积等三个区,沟谷也相应具备三种不同形态.上游形成区多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状、漏斗状或树叶状,地势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植被生长不良,有利于水和碎屑固体物质聚集;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狭谷,沟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较宽阔的河谷,使碎屑固体物质有堆积场地.
2、沟床纵坡降
沟床纵坡降是影响泥石流形成、运动特征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讲,沟床纵坡降越大,越有利于泥石流的发生,但比降在10%-30%的发生频率最高,5%-10%和30%-40%的其次,其余发生频率较低.
3、沟坡坡度
坡面地形是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主要源地一,其作用是为泥石流直接供固体物质.沟坡坡度是影响泥石流的固体物质的补给方式、数量和泥石流规模的主要因素.一般有利于提供固体物质的沟谷坡度,在我国东部中低山区为10-30度,固体物质的补给方式主要是滑坡和坡洪堆积土层,在西部高中山区多为30-70度,固体物质和补给方式主要是滑坡、崩塌和岩屑流.
4、集水面积
泥石流多形成在集水面积较小的沟谷,面积为0.5-10平方公里者最易产生,小于0.5-平方公里和10-50平方公里其次,发生在汇水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以上者较少.
5、斜坡坡向
斜坡坡向对泥石流的形成、分布和活动强度也有一定影响.阳坡和阴坡比较,阳坡上有降水量较多,冰雪消融快,植被生长茂盛,岩石风化速度快、程度高等有利条件,故一般比阴坡发育.如我国东西走向的秦岭和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上产生的泥石流比北坡要多得多.
(二)碎屑固体物源条件
某一山区能作为泥石流中固体物质的松散土层的多少,与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震活动强度、山坡高陡程度、滑坡、崩塌等地质现象发育程度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有直接关系.
1、与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强度的关系
地区地质构造越复杂,褶皱断层变动越强烈,特别是规模大,现今活动性强的断层带,岩体破碎十分发育,宽度可达数十条数百米,常成为泥石流丰富的固体物源.如我国西部的安宁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波密断裂带、白龙江断裂带、怒江断裂带、澜沧江断裂带、金沙江断裂带等,成为我国泥石流分布密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地带.
在地震力的作用下,不仅使岩体结构疏松,而且直接触发大量滑坡、崩塌发生,特别是在Ⅶ度以上的地震烈度区.对岩体结构和斜坡的稳定性破坏尤为明显,可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丰富物源,这也是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连环形成的根本原因.如1973年四川炉霍地震(7.9级)和1976年四川平武—松潘地震(7.2级)破坏山体,产生大量崩塌、滑坡,促使众多沟谷发生泥石流.
2、与地层岩性的关系
地层岩性与泥石流固体物源的关系,主要反映在岩石的抗风化和抗侵蚀能力的强弱上.一般软弱岩性层、胶结成岩作用差的岩性层和软硬相间的岩性层比岩性均一和坚硬的岩性层易遭受破坏,提供的松散物质也多,反之迹然.如长江三峡地区的中三迭统巴东组,为泥岩类和灰炭类互层,是巴东组分布区泥石流相对发育的重要原因.安宁河谷侏罗纪砂岩、泥岩地层是该流域泥石流中固体物质的主要来源.
花岗岩类,由于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特点,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导致岩体崩解,形成块石、碎屑和砂粒,形成大厚度的风化残积层,当其它条件具备时可形成泥石流.
石灰岩分布地区,炭岩只有经物理风化和经淋溶的残积红土以及经地质构造作用的破碎带,才可能成为泥石流的固体物源.由于石灰岩具可溶性,溶蚀现象发育,塌陷、漏斗等岩溶堆积松散土多见,难以成为泥石流的固体物源,再加上岩溶地区地表水易流入地下,故灰岩地区泥石流现象少见.
除上述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与泥石流固体物源的丰度有直接关系外,当山高坡陡时,斜坡岩体卸荷裂隙发育,坡脚多有崩坡积土层分布;地区滑坡、崩塌、倒石锥、冰川堆积等现象越发育,松散土层也就越多;人类工程活动越强烈,人工堆积的松散层也就越多,如采矿弃渣、基本建设开挖弃土、砍伐森林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等.这些均可为泥石流发育提供丰富的固体物源.
(三)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成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泥石流水源提供有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堰塞湖)溃决溢水等方式.
1、降雨
降雨是我国大部分泥石流形成的水源,遍及全国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主要有云南、四川、重庆、西藏、陕西、青海、新疆、北京、河北、辽宁等,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充沛,并且具有降雨集中,多暴雨和特别大暴雨的特点,这对激发泥石流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特大暴雨是促使泥石流暴发的主要动力条件.处于停歇期的泥石流沟,在特大暴雨激发下,甚至有重新复活的可能性.1963年9月18日,云南东川的老干沟,一小时内降雨55?2毫米,暴发了50年一遇的泥石流.连续降雨后的暴雨,是触发泥石流又一重要动力条件,因为泥石流发生与前期降水造成松散土含水饱和程度与1小时、10分钟的短历时强降雨(雨强)所提供的激发水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据有关资料,在日本,激发泥石流的小时雨强,一般在30mm以上,10分钟雨强在7mm—9mm以上,甸西部地区激发泥石流的小时雨强30mm左右,10分钟则在10mm以上.
2、冰雪融水
冰雪融水是青藏高原现代冰川和季节性积雪地区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水源.特别是受海洋性气候影响的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和横断山等地的冰川,活动性强,年积累量和消融量大,冰川前进速度快、下达海拔低,冰温接近融点,消融后为泥石流提供充足水源.当夏季冰川融水过多,涌入冰湖,造成冰湖溃决溢水而形成泥石流或水石流更为常见.
3、水库(堰塞湖)溃决溢水
当水库溃决,大量库水倾泄.而且下游又存在丰富松散堆积土时,常形成泥石流或水石流.特别是由泥石流、滑坡在河谷中堆积,形成的堰塞湖溃决时,更易形成泥石流或水石流.

什么原因会导致发生泥石流灾害?

造成泥石流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1、地形地貌。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的地貌易于水流汇集。
2、松散物质。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
3、水源。冰雪融水、水库(池)溃决、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延伸: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
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发生的人为原因:
1、不合理的开采开挖破坏地表。滥采滥伐导致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2、滥伐森林、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泥石流的分类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种类分类:
按物质成分
1.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
2.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
3.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按流域形态
1.标准型泥石流
为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呈扇形,面积较大,能明显的划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2.河谷型泥石流
流域呈有狭长条形,其形成区多为河流上游的沟谷,固体物质来源较分散,沟谷中有时常年有水,故水源较丰富,流通区与堆积区往往不能明显分出
3.山坡型泥石流
流域呈斗状,其面积一般小于1000㎡,无明显流通区,形成区与堆积区直接相连。
按物质状态
1.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
2.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以上分类是中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水流、松散岩土物质和一定的地形条件。因此,泥石流的类型也较复杂。
(一)按泥石流的水源和物源条件分类
1.冰川泥石流
主要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洪水形成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常发生在气温增高或集中融水的春、夏季节,发生的地点多集中在现代冰川和积雪区边缘地带。冰川型泥石流可进一步区分为:①冰雪融水型泥石流;②冰雪融水与降水混合型泥石流;③冰、雪崩消融型泥石流,这种泥石流往往由地震引起的雪崩、冰崩消融酿成,如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地震引发的26条冰川同时发生的大规模冰崩泥石流;④冰湖溃决型泥石流。
2.降雨泥石流
主要是在降雨条件下,尤其是在大雨或暴雨条件下,地表松散物质,如土壤、碎石等在地表径流的侵蚀、搬运作用下,汇成集中急速洪流。这类泥石流多见于山区沟谷,也可出现在松散物质较厚的斜坡体上,伴随滑坡同时形成。
3.溃决泥石流
堤坝和堰塞湖溃决形成的洪水所导致的泥石流称为溃决泥石流。这类泥石流往往发生在河谷区,几乎没有重复性,固体物质主要是蓄水体下游河谷两岸和河床中的松散堆积物。由于水流强大,且下游大多为人口稠密区,一旦发生,将损失惨重。
4.弃渣泥石流
这类泥石流往往是人为活动考虑不周,留下隐患所致。激发因素主要是降水,特别是暴雨或春汛时节的集中冰雪融水,固体物质大多为筑路、开矿、大型工程弃置在沟谷中的废土石。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矿山尾矿坝溃决的泥石流危害均属此类。
(二)按泥石流的物质组成分类
1.水石型泥石流
这类泥石流所含的固体物质主要为石块、砂砾等粗颗粒的岩石碎屑,黏土质细粒物较少,主要发生在基岩裸露的山区,如碳酸盐岩、砂岩、花岗岩的侵蚀河谷中。由于缺少黏土质,流体的黏稠度较小,水流携带的固体物质主要以推移质为主,进入开阔的堆积区,水石分离较快(图4-1)。
图4-1 石型泥石流
2.泥石型泥石流
泥石型泥石流是由浆体和碎石组成的特殊流体,固体成分可以包括粒径小于0.005mm的黏土到几米乃至数十米的大漂石。当黏土物质含量较高时,流体呈粥状裹携大的石块快速运动。其堆积物常为黏结较牢固的土石混合物(图4-2)。
3.泥流型泥石流
泥流型泥石流主要由黏土和粒径较小的岩石碎屑组成,其中碎屑物质含量较少,偶尔可见较大石块。由于黏土质含量极高,泥水流黏度大,常呈稠泥状。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发生的泥石流常属这种类型(图4-3)。
图4-2 石型泥石流
图4-3 流型泥石流
(三)按泥石流的黏稠性分类
1.黏性泥石流
这类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为40%~60%,最高可达80%,主要为黏土和粒径小于0.01mm的粉砂组成,粗粒物质如粗砂、砾石、块石等较少,流体容重大于1.6t/m3,黏度值大于0.3Pa·s,常呈黏稠状,浮托力大,能够顶托巨大块石前进,流动中遇弯道或障碍物时,有明显的爬高能力,甚至可爬越高5~10m的阶地、陡坎、导流堤坝,由于冲击力强,直进性好,偶遇弯道可直接冲撞,截弯取直,进入堆积区不发生明显的散流,堆积体多呈长舌状或岛状,无明显分选特征,但在剖面上可分辨不同时期的沉积层面,沉积物内部有气泡,表面凹凸不平。
2.稀性泥石流
稀性泥石流固体含量相对较少,一般小于50%,主要由粗粒碎屑和石块组成,黏土和粉土等细粒物质只占固体总量的10%~40%,流体的容重介于1.30~1.60t/m3之间,黏度值小于0.3Pa·s,运动时固液两相做不等速运动,浆液流速大于石块,石块以滚动或跳跃方式前进,具有很强的冲击和铲刨能力,进入堆积区常呈龙头状或堤坝式条带堆积,固液分离现象明显。
(四)按发育泥石流的地貌分类
1.坡面型泥石流
坡面型泥石流指在山体的坡面上形成的泥石流。其特点是无恒定的发生地点,也无明显沟槽,往往只在活动时出现圈椅状的周界。这种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坡度大于30°的斜坡上,物源以地表松散盖层为主,主要是在地下水和暴雨诱发条件下发生。暴雨过程中的狂风可能造成林木倾倒,使坡面局部破坏。坡面型泥石流可在同一坡面上多处发生,呈梳状排列,但无后续性和重复性,通常规模也较小。
2.河谷型泥石流
河谷型泥石流一般发生在河流分支的低级别流域中。河谷中一般常年有水,但流量不大,只有在雨季暴雨频繁时才会酿成泥石流。固体物质来源主要为分布在沟槽两岸和河床的堆积物或河谷中分散的坍滑体。由于河谷宽窄不一在稍开阔处可形成泥石流的堆积,所以,其轮廓常呈串珠状。这种类型的泥石流具重现期,但偶然性较大,在许多情况下,洪水泥沙形成的流体更接近山洪。
3.标准型泥石流
标准型泥石流是指具有明显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之分的泥石流发育空间,所形成的泥石流。其发育空间一端为形成区,另一端为堆积区,中间由流通区连接,总体轮廓呈哑铃状,其固体物质主要来源于形成区周边崩滑物和少量面蚀、沟蚀的堆积物。一般情况下,沟谷中无常年流水,只在雨季有洪水产生。这类泥石流有重现期,但周期不稳定,难以预测,发生的规模与形成区的规模、物质聚集量和降水强度有关。

遇到泥石流时应该往哪个方向跑

遇到泥石流时应该往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一边的山坡上跑。
1、向上游逃离。
泥石流通常是由上游山坡上的沉积物和雨水形成的,因此,逆着水流的方向往上游逃离是比较安全的选择。向上游逃离可以尽量减少泥石流对你的冲击力和威胁。
2、避开泥石流路径。
了解泥石流的路径和形成机制是很重要的。遇到泥石流时,要迅速分辨泥石流的流动方向,然后选择远离该方向的区域作为逃生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免被泥石流所冲击。
3、寻找高处避险。
在逃离泥石流的同时,应该尽量寻找相对较高的地方作为避难点。高处能够减少泥石流对你的冲击和覆盖的可能性,同时还可以提供更好的视野和逃生机会。
遇到泥石流的措施:
1、立即判断并选择逃生方向。
泥石流通常沿着山坡或河谷快速流动,如果身处泥石流的路径上,应该迅速判断逆水流的方向,并选择离泥石流最近的高处或安全地带作为逃生方向。通常来说,向上游方向或者远离山坡的方向逃生都是比较安全的选择。
2、避免沿河道逃生。
在遇到泥石流时,河道通常是泥石流的主要径流路径,因此不要选择沿着河道逃生,因为河道可能会变得非常危险和狭窄,泥石流的速度和力量会增加。相反,应该尽量远离河道,选择周围地势相对平缓且高处逃生。
3、注意远离高危区域。
遇到泥石流时,应该注意避开悬崖、河岸、河床、山谷、峡谷等容易发生泥石流的高危区域。这些地方通常比较陡峭,泥石流的速度和冲击力都会更大,因此要尽量远离这些地方,选择靠近坚固建筑物、大树或者其他高地的区域避险。

泥石流是怎么形成的

泥石流是由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其汇水、汇砂过程十分复杂,是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冲毁城镇、企事业单位、工厂、矿山、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
此外,泥石流有时也会淤塞河道,不但阻断航运,还可能引起水灾。影响泥石流强度的因素较多,如泥石流容量、流速、流量等,其中泥石流流量对泥石流成灾程度的影响最为主要。此外,多种人为活动也在多方面加剧这上述因素的作用,促进泥石流的形成。
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峡谷地区和地震火山多发区,在暴雨期具有群发性。它是一股泥石洪流,瞬间爆发,是山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泥石流

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是泥石流?)

1、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是怎么形成的。
2、什么是泥石流?。
3、什么是泥石流灾害。
4、什么是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

1.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且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2.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3.一旦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从而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泥石流对环境的影响?尽量详细点2000字左右啊..谢谢感激不尽

危害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对居民点的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如1969年8月云南省大盈江流城弄璋区南拱泥石流,使新章金、老章金两村被毁,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二、对公路、铁路的危害 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甘川公路394公里处对岸的石门沟,1978年7月暴发泥石流,堵塞自龙江,公路因此被淹l公里,白龙江改道使长约两公里的路基变成了主河道,公路、护岸及渡槽全部被毁.该段线路自1962年以来,由于受对岸泥石流的影响己3次被迫改线.建国以来,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三、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四、对矿山的危害 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2.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对居民点的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如1969年8月云南省大盈江流城弄璋区南拱泥石流,使新章 金、老章金两村被毁,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还有2010年8月7日至8日,甘肃省舟曲爆发特大泥石流,造成1270人遇难474人失踪,舟曲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 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 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甘川公路394公里处对岸的石门沟,1978年7月暴发泥石流,堵塞白龙江,公路因此被淹1公里,白龙江改道使长约两公里的路基变成了主河道,公路、护岸及渡槽全部被毁.该段线路自1962年以来,由于受对岸泥石流的影响己3次被迫改线.建国以来,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对矿山的危害 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预防工程 减轻或避防泥石流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1)跨越工程. 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这是铁道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 (2)穿过工程. 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这也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 (3)防护工程. 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 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 (4)排导工程. 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5)拦挡工程. 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 对于防治泥石流,常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比用单一措施更为有效. 险情预报 预测方法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很重要,这是防灾和减灾的重要步骤和措施.目前我国对泥石流的预测预报研究常采取以下方法: (1)在典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成与运动参数问题.如对云南省东川市小江流域蒋家沟、大桥沟等泥石流的观测试验研究;对四川省汉源县沙河泥石流的观测研究等. (2)调查潜在泥石流沟的有关参数和特征. (3)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因为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激发因素.比如、当月降雨量超过350毫米时,日降雨量超过150毫米时,就应发出泥石流警报. (4)建立泥石流技术档案,特别是大型泥石流沟的流域要素、形成条件、灾害情况及整治措施等资料应逐个详细记录.并解决信息接收和传递等问题. (5)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度分区. (6)开展泥石流防灾警报器的研究及室内泥石流模型试验研究. 灾害特点 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由于降水(包括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等)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夹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它的运动过程介于山崩、滑坡和洪水之间,是各种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是规模大、危害严重;活动频繁、危及面广;且重复成灾. 一般情况下,泥石流的发生有3个条件: 1、 大量降雨; 2、 大量碎屑物质; 3、 山间或山前沟谷地形. 连续降暴雨或突降大暴雨,山区会发生山洪暴发.如果山高坡陡谷深,乱石成沙土遍野,大量土石混入山洪之中,就形成粘稠浑浊的泥石流.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它不仅可以冲毁所经路程碰到的一切,还可掩埋乡镇农田,阻塞河流.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是规模大、危害严重;活动频繁、危及面广;且重复成灾. 世界上发生泥石流的区域分布广泛.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泥石流的踪迹.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欧洲阿尔卑斯山区、亚洲喜马拉雅山区、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山区和欧亚美各大洲内部的一些山区. 我国是多山之国,受岩层断裂等地质构造的影响,许多山体陡峭,岩石结构不稳固,森林覆盖面积不多,遇到季风气候的连阴雨、大暴雨天气,常发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黄土高原、天山、昆仑山等山前地带、太行山、长白山泥石流危害都很严重.我国的台湾省也经常有泥石流发生.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百座县城受到泥石流的直接威胁和危害;有20条铁路干线的走向经过1400余条泥石流分布范围内,1949年以来,先后发生中断铁路运行的泥石流灾害300余起,有33个车站被淤埋.在我国的公路网中,以川藏、川滇、川陕、川甘等线路的泥石流灾害最严重,仅川藏公路沿线就有泥石流沟1000余条,先后发生泥石流灾害400余起,每年因泥石流灾害阻碍车辆行驶时间长达1-6个月.泥石流还对一些河流航道造成严重危害,如金沙江中下游、雅砻江中下游和嘉陵江中下游等,泥石流活动及其堆积物是这些河段通航的最大障碍.泥石流还对修建于河道上的水电工程造成很大危害,如云南省近几年受泥石流冲毁的中、小型水电站达360余座、水库50余座;上千座水库因泥石流活动而严重淤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