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烘托的意思
- 2、如何用“烘托”来造句子
- 3、词语造句:用烘托造句(约30个)
- 4、烘托的拼音
- 5、【烘托】的意思是什么?【烘托】是什么意思?
- 6、烘托怎么读音
- 7、烘托和衬托有啥区别例句
- 8、烘托的释义
- 9、烘托的意思?
烘托的意思
解释:从周围或旁边渲染,使主体或重点更加显明。
拼音:hōng tuō
注音:ㄏㄨㄥ ㄊㄨㄛ
词性:动词
结构:烘(左右结构) 托(左右结构)
近义词:渲染
词语造句:
1、侧面烘托春雨滋润万物,细密绵长闪烁的特点。
2、这一段描写烘托出主人公内心充满野心和欲望的复杂心情。
3、基石,心甘情愿,默默无闻,永远承受着重量,烘托着雄伟和高贵。
4、这幅画用蓝天作背景,更加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宁静。
5、这部作品从正面多层次地烘托了主人公的形象。
6、这次流泪是感动,用眼泪表现出背影的感人,着力刻画出父子间的感情,有力的烘托父亲的爱,渲染了真挚的感情。
7、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如何用“烘托”来造句子
【烘托的.拼音】:
hōnɡtuō
【烘托的意思】:
渲染衬托。
【烘托的近义词】:
衬托
烘托造句
1、绿叶烘托着粉红色的花朵。
2、电影导演用音乐去烘托银幕上的气氛。
3、在中国农村,人们把剪纸贴在窗户或门上,表示吉祥欢快。以烘托节日喜庆。
4、我喜欢他们生动地烘托十九世纪伦敦气氛的手法。
5、客厅面宽近8米,烘托自信心与优越感。
词语造句:用烘托造句(约30个)
烘托拼音: hong tuo 烘托解释: (1)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像鲜明。(2)陪衬,使明显突出。 烘托造句: 1、选择一种主色,其他作为副色,第三种颜色(和黑白灰一起使用)用来烘托。 2、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 3、如果你在这个时间段拍摄,你不仅会捕捉到车的光而且天空中的干扰光可以烘托照片的氛围。 4、红矩形星云形状特别,可能是因为厚厚的尘埃烘托的结果,它把本该是球形的流溢扭曲成了尖尖的圆锥体。 5、在那种你会在狂欢邮轮的晚宴上听到的那种音乐烘托中,令人不安的弱拍环绕着讲述生命脆弱的歌词。 6、在如此简单的背景音乐烘托下,她的声音是如此的饱满而朴实,而且我敢说,这是很地道的灵乐演唱。 7、是他在1967年的蒙特利流行音乐节的惊人表演,他点燃吉他,然后跪在着火的吉他后面向上烘托着火焰,就像一个被恶魔附生了的黑巫师。 8、后来我还利用减色的方法来烘托离去时刻的气氛,这是我工作中最艰难的时刻。 9、低低的天花板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室外;虽然没有富丽堂皇的大厅,但是林地鲜亮的质感韵律般烘托出房子的贵族气息。 10、这些太阳星座认为都不需要聚光灯下的烘托,因此他们可以大放异彩的在一块。 11、色彩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烘托节日氛围。 12、因为我们是从侧面观察这个烘托,圆锥体的边缘看着就像一个X。 13、对某些人而言,孤立的感觉被那些庆典假日等等的相聚烘托的尤为明显。 14、他说,为了“烘托圣诞气氛”,他们在圣诞老人的新头盔上装上了红色的驯鹿角。 15、亨德申波浪桥长900英尺,晚上在LED灯光的烘托下,它宛若一条游走在两个国家公园中间的蛇。 16、这笑声、这气氛、这色彩更加烘托折射出我们彼此之间是何等地相互信任和支持,鱼水情谊是何等地深厚与浓郁! 17、乌新闻界愿与中国新闻界加强合作,共同为双边关系烘托友好气氛,增进两国人民的传统友好。 18、这么庞大的主持阵容本应烘托出第60届艾美奖的大场面和纪念意义,但是这些主持人却缺乏默契的合作。 19、装饰通常稀稀落落以烘托音乐制造的氛围。 20、音乐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动烘托气氛。 21、最具特点通过建筑群体所形成的环境空间序列,来成功的到达到烘托空间环境艺术氛围的效果。 22、背景灯 为整个房间提供一定亮度,烘托气氛。 23、为了烘托节日气氛,也为了寄情达意,我今翻出历史上那些经典爱情电影中的经典台词来,希望崇尚真爱的朋友们喜欢。 24、艺术烘托手法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表现手法,具有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烘托的拼音
烘托的拼音:hōng tuō。
烘托的意思:
1、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象鲜明。
2、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3、陪衬,使明显突出。
烘托的造句:
1、云朵在霞光的烘托下,变化出七彩的光芒,仿佛天空中有七色的霓虹灯照耀着。
2、傍晚时分,火红的朝霞烘托出云那害羞的脸。
3、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月亮的光落在树丫上,落下斑驳的黑影,零星的像是碎条儿挂在树丫上一般。
4、夜幕降临,灯亮了,柔柔的光烘托着安静而温馨的夜。虽然风还是这么大,虽然夜仍然这么黑!请不要,请不要拒绝我为你点上的一盏心灯啊。
5、没有电子乐器的伴奏,没有庞大音响的烘托,只一架扬琴,外加古韵的修饰,及单纯的表达,便可以演绎出最动听的旋律,展现唯美的风韵。
【烘托】的意思是什么?【烘托】是什么意思?
【烘托】的意思是什么?【烘托】是什么意思? 【烘托】的意思是:烘托hōng tuō 1. 中国画技法名。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运用此法。 2. 通过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邹韬奋《萍踪寄语》九五:「在一个墙上镶著很大的玻璃框,里面陈列的是一幕用电灯烘托著的全景。」 ●秦牧《艺海拾贝·变形》:「它们简直完全不合于实际人体的比例,但是它们的确把主要想表达的事物烘托出来了。」★「烘托」在《汉语大词典》第9660页 第7卷 58★「烘托」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36页★「烘托」在《汉语辞海》的解释★「烘托」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烘托hōng tuō 1. 中国画技法名。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运用此法。 2. 通过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 邹韬奋《萍踪寄语》九五:「在一个墙上镶著很大的玻璃框,里面陈列的是一幕用电灯烘托著的全景。」 ? 秦牧《艺海拾贝?变形》:「它们简直完全不合于实际人体的比例,但是它们的确把主要想表达的事物烘托出来了。」——————————烘托hōng tuō1.中国画技法名。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运用此法。? 《人民日报》2007.6.17:「在雪景的绘画处理上,传统的表现通常以染天涂地来烘托雪意,即以雪的环境因素来显示雪的景色。」
烘托的拼音hōng tuō
烘托是什么意思
烘托 hōng tuō 1. 中国画技法名。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运用此法。 2. 通过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邹韬奋《萍踪寄语》九五:「在一个墙上镶著很大的玻璃框,里面陈列的是一幕用电灯烘托著的全景。」●秦牧《艺海拾贝·变形》:「它们简直完全不合于实际人体的比例,但是它们的确把主要想表达的事物烘托出来了。」
★「烘托」在《汉语大词典》第9660页 第7卷 58 ★「烘托」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36页 ★「烘托」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烘托」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 烘托 hōng tuō 1. 中国画技法名。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运用此法。 2. 通过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 邹韬奋《萍踪寄语》九五:「在一个墙上镶著很大的玻璃框,里面陈列的是一幕用电灯烘托著的全景。」 ? 秦牧《艺海拾贝?变形》:「它们简直完全不合于实际人体的比例,但是它们的确把主要想表达的事物烘托出来了。」——————————
烘托 hōng tuō1.中国画技法名。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运用此法。 ? 《人民日报》2007.6.17:「在雪景的绘画处理上,传统的表现通常以染天涂地来烘托雪意,即以雪的环境因素来显示雪的景色。」
烘托的近义词衬托陪衬渲染
用烘托造句
1.背景不落墨痕,以人物闲适欢愉的意态和华丽的服饰烘托”春”的感觉。2.郭小川《厦门风姿》:“我们城里的市声啊,烘托得有如鼓乐喧天。”3.他喜欢运用渲染烘托的手法作画4.在前往墓地的路上,乐队演奏节奏缓慢庄重的乐曲,以烘托这种气氛。5.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6.自然还须加一番烘托渲染,才完得这一篇造因结果的文章。(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7.自然还须加一番烘托渲染,才完得这一篇造因结果的文章。(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
烘托怎么读音
烘托怎么读音:hōng tuō。
造句:
1、云朵在霞光的烘托下,变化出七彩的光芒,仿佛天空中有七色的霓虹灯照耀着。
2、傍晚时分,火红的朝霞烘托出云那害羞的脸。
3、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月亮的光落在树丫上,落下斑驳的黑影,零星的像是碎条儿挂在树丫上一般。
4、没有这些残忍,怎么能烘托那些执着呢?
5、没有电子乐器的伴奏,没有庞大音响的烘托,只一架扬琴,外加古韵的修饰,及单纯的表达,便可以演绎出最动听的旋律,展现唯美的风韵。
解释:
以人烘托人
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
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难怪茅盾先生赞扬道:不写罗敷的美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然纸上,这真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描写。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
以物烘托人
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高适的《别董大》首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天景象。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
烘托和衬托有啥区别例句
烘托和衬托都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但是它们在方式和手段上有所不同。
烘托是通过描绘周围的环境、气氛和人物来间接地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例如,在描述一个静谧的清晨,通过描绘鸟鸣声、晨光和微风的轻拂来烘托出宁静安详的氛围,从而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这种宁静的美。
而衬托则是通过对比主要的人物或事物和其他的人物或事物来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例如,在描述一个可爱的小猫时,通过和其他的小猫进行对比,突出它毛发的柔软和眼睛的明亮,从而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它可爱的特点。
烘托例句:他站在山顶上,看着远处的城市,夜幕渐渐降临,华灯初上,整个城市变得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他感觉整个世界都在他的脚下。这段文字通过描绘周围的环境和气氛,烘托出他的孤独和自豪感。
衬托例句:他站在人群中,显得格外高大,他的肤色黝黑,肌肉发达,与周围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段文字通过与其他人的对比,衬托出他的高大、强壮和与众不同。
突出人物或事物的方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例如,以红花象征爱情、美好和幸福。
2、托物言志:在描绘事物的过程中,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含蓄、哲理和暗示性,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3、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4、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5、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主要有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等。
6、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烘托的释义
烘托的释义如下:
烘托的第一个含义是指通过对对比或背景的处理来突出或凸显某种事物的特点或情感。这种处理可以通过对比明暗、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的差异来实现。在文学作品中,烘托常用于描述人物、情节、氛围等,以加强其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描述一个英雄人物的时候,可以通过烘托来将其与其他人物相对比,凸显其英勇无畏的品质;在描写一个悲伤场景的时候,可以通过环境烘托来加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更容易投入到情感中。
烘托的另一个含义是指使用一种手段或手法来增强某种效果或氛围。例如,在音乐演奏中,通过使用不同的音色、音量和演奏技巧,可以烘托出某种情绪或表达出某种意境。在绘画艺术中,通过使用不同的色彩、线条和构图技巧,可以烘托出画面中的主题或主观感受。在舞台剧表演中,演员通过表情、动作、语调等来烘托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
烘托还可以指通过准备、安排或布置的手段来凸显某种效果。比如,在一场庆典活动中,通过选用特定场地、搭建装饰、策划节目等来烘托出喜庆和热烈的气氛。在一个会议或演讲中,通过设置舞台、布置背景、使用音响灯光等来烘托出专业和庄重的氛围。在一个商店或展览会上,通过特定的陈列和摆放方式来烘托出产品的高端和优雅。
烘托造句
1、这幅画通过色彩的烘托,将夕阳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2、在这个故事里,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灰暗的背景烘托,更加突出了他勇敢坚毅的品质。
3、演唱会现场的灯光烘托出了歌手高昂的热情和激情。
4、北方雪景下的小屋,为温暖的情侣烘托出了浪漫的氛围。
5、这首音乐通过美妙的琴音烘托出了宁静祥和的画面。
6、如此繁华的市场烘托出了城市的活力和繁忙的生活节奏。
7、室内装饰的布置和配色烘托出了家庭温馨的氛围。
8、舞台的灯光烘托出了演员们精彩的表演。
9、音乐在庆典气氛的烘托下,更加催人奋进。
10、咖啡店的环境和音乐烘托出了放松和闲适的氛围。
烘托的意思?
1、指陪衬,使明显突出;中国画技法名;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2、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事物鲜明突出。
3、写作方法:烘托景等事物来突出某种事物。
1.中国画技法名。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运用此法。
2.通过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邹韬奋 《萍踪寄语》九五:“在一个墙上镶着很大的玻璃框,里面陈列的是一幕用电灯烘托着的全景。” 秦牧 《艺海拾贝·变形》:“它们简直完全不合于实际人体的比例,但是它们的确把主要想表达的事物烘托出来了。”
扩展资料:
用烘托造句
1、云朵在霞光的烘托下,变化出七彩的光芒,仿佛天空中有七色的霓虹灯照耀着。2、傍晚时分,火红的朝霞烘托出云那害羞的脸。3、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
参考资料:烘托--百度百科
烘托的意思是:1.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象鲜明。
2.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3.陪衬,使明显突出:蓝天~着白云。红花还要绿叶~。
烘托
[ hōng tuō ]
近义词:渲染 陪衬 衬托
扩展资料1、英雄模范离不开群众,红花还要绿叶烘托。
2、这篇小说用环境描写烘托悲壮的场面。
3、这一段描写烘托出主人公内心充满野心和欲望的复杂心情。
4、绚烂的灯光将鸟巢体育场烘托得更加金碧辉煌。
5、绽开的花朵由绿叶烘托着,显得更鲜艳。
1.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2.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3.泛指陪衬,使明显突出:蓝天~着白云。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希望能够帮到你,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