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笑不自量的意思,“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是什么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1 23:39:50 浏览3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是什么意思

蚍蜉是一种身体极小极弱的爬行动物,竟然想撼动大树,这种行为多么可笑,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
比喻自身力量微小,还做一些自己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意思是没有自知之明
比喻其力量很小,而妄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出自唐·韩愈《调张籍》
调张籍全文
作者:韩愈 (唐代)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意思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意思是:蚂蚁妄想摇动大树,可笑太不自量力。
诗人这样写那些妄图诋毁李、杜的轻薄后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设喻贴切,形象生新,后世提炼为成语,早已家传户晓了。诗中万丈光焰,磨天巨刃,乾坤间的巨响,太山、长鲸等瑰玮奇丽的事物,都被用来设喻,使诗歌磅礴的气势和诡丽的境界得到充分的表现。
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调张籍》。
原文节选:
《调张籍》唐·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译文:
李白和杜甫文章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
却不知轻薄文人愚昧无知,怎么能使用陈旧的诋毁之辞去中伤他们。
就像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可笑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
虽然我生活在李杜之后,但我常常追思仰慕着他们。
晚上也常常梦见他们,醒来想着却又模糊不清。
《调张籍》赏析
此诗热情地赞美盛唐诗人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作者对他们的高度倾慕之情。全诗笔势波澜壮阔,恣肆纵横,充满了探险入幽的奇思幻想。诗文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奔流直下,而其中又曲折盘旋,激溅飞泻,变态万状,产生令人心摇意骇、目眩神迷之效果。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在盛行王、孟和元、白诗风的中唐时期,往往不被重视,甚至还受到一些人的贬损。韩愈在这首诗中,热情地赞美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高度倾慕之情。在对李、杜诗歌的评价问题上,韩愈要比同时的人高明许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调张籍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是什么意思?

蚍蜉是一种身体极小极弱的爬行动物,竟然想撼动大树,这种行为多么可笑,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
比喻自身力量微小,还做一些自己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蚍蜉撼大树
指的是蚂蚁想摇动大树。
可笑不自量
指自不量力很可笑。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是一贬义词,讽刺没有多大能力还想去干大事。
蚂蚁是多么弱小的动物,它还想摇动大树,可笑它不知道自己力量有多大。比喻不自量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
比喻其力量很小,而妄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出自唐·韩愈《调张籍》
调张籍全文
作者:韩愈 (唐代)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比喻自身力量微小,还做一些自己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意思:就像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可笑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
出自:《调张籍》
作者:唐代·韩愈
节选: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翻译:
李白、杜甫诗文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却不知轻薄文人愚昧无知,怎么能使用陈旧的诋毁之辞去中伤他们?就像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可笑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虽然我生活在李杜之后,但我常常追思仰慕着他们。
扩展资料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或十一年(816年)。当时,李白、杜甫还不曾受到人们普遍的尊重。在韩愈以前,李白名高于杜甫;到韩愈那时,又有人尊杜抑李。韩愈因作此诗极全力宏扬李杜。
诗中充满了探险入幽的奇思冥想。第一段六句,纯为议论。自第二段始,运笔出神入化,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用大禹凿山导河来形容李、杜下笔为文,这种匪夷所思的奇特的想象,决不是一般诗人所能有的。
诗人写自己对李、杜的追慕是那样狂热,他长出了如云般的长翮大翼,乘风振奋,出六合,绝浮尘,探索李、杜艺术的精魂。追求的结果是“百怪入我肠”。此“百怪”可真名不虚说,既有“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又有“腾身跨汗漫,不着织女襄”。下海上天,想象非常神奇。而且诗人之奇思,雄阔壮丽。
诗人笔势波澜壮阔,恣肆纵横,全诗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奔流直下,而其中又曲折盘旋,激溅飞泻,变态万状。全诗寓纵横变化于规矩方圆之中,非有极深功力者不能臻此。韩诗曰奇曰雄,通过此诗可见其风格特色。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意思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意思是:蚂蚁妄想摇动大树,可笑太不自量。现常用来形容反动军队,狂妄骄横,不自量力,进行根本不可能得逞的阴谋破坏活动。出自唐代韩愈《调张籍》。
《调张籍》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载于《全唐诗》。此诗热情地赞美盛唐诗人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作者对他们的高度倾慕之情。全诗笔势波澜壮阔,恣肆纵横,充满了探险入幽的奇思幻想。诗文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奔流直下,而其中又曲折盘旋,激溅飞泻,变态万状,产生令人心摇意骇、目眩神迷之效果。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意思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翻译

  意思是:就像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一样,它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的能力。语句出自唐代韩愈的《调张籍》。此诗热情的赞美盛唐诗人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作者对他们的高度倾慕之情。现常用来形容敌方军队,狂妄骄横,不自量力,进行根本不可能得逞的阴谋破坏活动。

  扩展资料
  诗文简介: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或十一年。当时,李白、杜甫还不曾受到人们普遍的尊重。在韩愈以前,李白名高于杜甫;到韩愈那时,又有人尊杜抑李。韩愈因作此诗极全力宏扬李杜。

  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诗文赏析:在此诗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比喻等表现手法,在塑造李白、杜甫及其诗歌的艺术形象的同时,也塑造出作者其人及其诗歌的艺术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对诗歌的一些精到的见解,这正是此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值得珍视的地方。

不知群儿愚,哪用故谤伤?什么意思?

作者对李、杜诗文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并讥斥“群儿”谤伤前辈是多么无知可笑。诗人这样写那些妄图诋毁李、杜的轻薄后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设喻贴切,形象生新,后世提炼为成语,早已家传户晓了。
意思是:却不知轻薄文人愚昧无知,怎么能使用陈旧的诋毁之辞去中伤他们?出自《调张籍》,原文节选如下:
作者: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白话译文:
李白、杜甫诗文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却不知轻薄文人愚昧无知,怎么能使用陈旧的诋毁之辞去中伤他们?就像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可笑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虽然我生活在李杜之后,但我常常追思仰慕着他们。
扩展资料:
此诗可分为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作者对李、杜诗文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并讥斥“群儿”抵毁前辈是多么无知可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二句,已成为对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千古定评了。中间二十二句为第二段。
力写对李、杜的钦仰,赞美他们诗歌的高度成就。其中“伊我”十句,作者感叹生于李、杜之后,只好在梦中瞻仰他们的风采。特别是读到李、杜天才横溢的诗篇时,便不禁追想起他们兴酣落笔的情景。“惟此”六句,感慨李、杜生前不遇。天帝要使诗人永不停止歌唱,便故意给予他们升沉不定的命运。

蚍蜉撼树怎么读

蚍蜉撼树 [ pí fú hàn shù ]
【解释】: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出自】: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译文】:春蚂蚁想摇动大树,可笑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到底是多少。
近义词:螳臂当车 撼树蚍蜉 以卵击石 不自量力 自不量力 螳螂挡车
反义词:量力而行 高层建瓴 高屋建瓴 泰山压卵
扩展资料
一、近义词:螳臂当车 [ táng bì dāng chē ]
【解释】:当:阻挡。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出自】:战国庄周《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译文】:你不知道螳螂吗?它生气了可以展自己的手臂用来挡车辙,却不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能挡得住。
二、反义词:量力而行 [ liàng lì ér xíng ]
【解释】:量:估量;行:行事。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出自】:春秋 左邱明《左传·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译文】:能力够大就去做,不然就不要勉强,要按自己的能力大小去做。
蚍蜉撼树拼音:
[pí fú hàn shù]
蚍蜉撼树_百度词典
[释义] 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出处] 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蚍蜉撼树,读音pí fú hàn shù。
蚍蜉撼树指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出处:唐·韩愈《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译文:蚂蚁想摇动大树,真是自不量力,可笑可笑。
例句:
1、他这种蚍蜉撼树的举动,对事情的发展,产生不了作用。
2、就凭你们三五个人就想把这条大河治好!真是蚍蜉撼树。
扩展资料:
蚍蜉撼树的近义词:自不量力、螳臂当车。
1、自不量力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ì bù liàng lì,意思是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力量。
出处:《镜花缘》第八十七回: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真才实学,何敢不自量力,妄自谈文。
2、螳臂当车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táng bì dāng chē,意思是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4回:“他既要来螳臂当车,我何妨去全狮搏兔,给他一个下马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蚍蜉撼树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意思是啥啊快

大蚂蚁(就想)摇动高大的树木,(真是)应该笑它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经常用来比喻人盲目自大 不自量力 做些力所不能的事
http://www.yinghua.org/library/storypage-chinesechengyu/story1011.htm
韩愈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磅礴,语言简洁,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被列在第一位。韩愈写的诗,和他的文章一样,很有名气。他写的诗注重抒发真情实感,写过不少平白如话耐人回味的诗。如“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首诗形象地描绘出山川景色的优美,至今为人们传颂。
韩愈能成为一代文豪,是与他虚心向前人学习分不开的。他生平最爱读李白、杜甫的诗,从中吸取了不少创作营养。李白、杜甫去世后,有一些狂妄自大的人对李白、杜甫的诗文恶意诽谤、诋毁。韩愈知道后,十分气愤,马上写诗给予痛击。
他在给他的学生张藉的一首诗中写道: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蚍蜉:大蚂蚁)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李白、杜甫的诗文流传于世,放射出万丈光芒。哪知一群愚妄无知的小儿,竟然无端对他们诽谤、伤害。这就像蚂蚁想摇动参天大树,太可笑,太不自量了!
后来,“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两句诗流传下来并被人们用作谚语,用以比喻力量微小,却不自量力,妄图动摇强大的事物。
这就像蚂蚁想摇动参天大树,太可笑,太不自量了!
后来,“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两句诗流传下来并被人们用作谚语,用以比喻力量微小,却不自量力,妄图动摇强大的事物。
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调张籍》
调张籍
作者:韩愈
年代:唐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解 释 蚍蜉,蚂蚁。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近有文侩,勾结小报,竟也作文奚落先生以自鸣得意,真可谓‘小人不欲成人之美’,而且‘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了!”亦作“蚍蜉撼大木”。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又 黄次伋 者,不知何许人,赋《评孟》诗十几篇,极诋 孟子 ,且及 子思 ……蚍蜉撼大木,多见不知量也。”亦省作亦省作“蚍蜉撼树”。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史通》:“要之,蚍蜉撼树,言匪由衷,柳翳隐形,志在避祸,千载之下,必有心知其意而莫逆者。” 毛泽东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出 处 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用 法 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示 例 蚂蚁缘槐夸大国,~谈何易。(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近义词 自不量力、螳臂当车
反义词 量力而行

蚍字开头的成语

蚍蜉撼树、
蚍蜉戴盆
蚍蜉撼树: 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蚍蜉戴盆: 比喻能力低而承担的任务极重。也比喻不自量力。
蚍蜉撼大树,蚍蜉撼树,蚍蜉撼大木,蚍蜉戴盆,
蚍蜉撼树: 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蚍蜉戴盆: 比喻能力低而承担的任务极重。也比喻不自量力。
蚍蜉撼大木: 撼:摇动。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
蚍蜉撼大树: 撼:摇动。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
1、蚍蜉撼树:
读音:pí fú hàn shù
表达意思:意思是指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出处:出自《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翻译:就像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可笑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虽然我生活在李杜之后,但我常常追思仰慕着他们。
2、蚍蜉戴盆:
读音:pí fú dài pén
表达意思:比喻能力低而承担的任务极重。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出自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三。,“蚍蜉戴盆,不能上山。”
翻译:蚂蚁戴着盆,根本无法行动上山。
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表达意思:意谓蚂蚁妄想摇动大树,可笑太不自量。现常用来形容反动军队,狂妄骄横,不自量力,进行根本不可能得逞的阴谋破坏活动。
出处:出自唐代韩愈《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翻译:就像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可笑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虽然我生活在李杜之后,但我常常追思仰慕着他们。
4、蚍蜉撼大木:
读音:pí fú hàn dà mù
表达意思:指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出自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二卷,“蚍蜉撼大木,多见不知量也。”
翻译:蚂蚁想摇动大树,简直是不自量力。
用法:通常在句子作宾语或定语;指不自量力。
5、蚍蜉酒草:
读音:pí fú jiǔ cǎo
表达意思:非成语,药用植物鼠曲草的异名。
出处:出自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草篇》。
用法:通常在句子中用作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