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茨坦会议三巨头,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为什么被称为三巨头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4 05:46:56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二战时期三巨头是指?

纳粹三巨头,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机英条
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英国首相丘吉尔。
准确的说是盟军三巨头
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
二战时期三巨头是指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巨头指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英国、苏联的领导人,在德黑兰会议时分别为美国总统罗斯福(波茨坦会议时为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斯大林。这三个国家是反法西斯阵营中最重要的三个国家,领导世界人民击败了轴心国。
一、组成:
1943年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和政治形势,形势朝着对反法西斯阵营有利的一面转化。但会战结束后如何协调各战场的行动,共同对法西斯作战,成了摆在反法西斯同盟面前十分迫切的问题。美英苏三国同意举行一次首脑会晤。在苏联的坚持下,第一次“三巨头”会议地点定在了德黑兰,理由是斯大林需要与苏军总参谋部保持直接联系,而连接莫斯科的电话电报线,最远通到德黑兰。
二、影响:
德黑兰会议巩固了反法西斯同盟。雅尔塔会议促进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协作,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波茨坦会议则解决了关于战后的一些列的处理,特别是签署了《波茨坦宣言》。

“三巨头会议”中为什么是罗斯福坐在C位上?

因为罗斯福是在三大巨头当中,能够让国家的国力增强的一个人。所以他能够在这个会议当中做c位。
因为支持罗斯福的人,要比支持其他两位巨头的人要多,所以罗斯福坐在c位上。
这是因为美国它的综合国力比较强,所以罗斯福坐在C位上。
有可能是因为它的国力比较昌盛,所以他才坐在那里。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美国在三国当中的实力是最强的。
三巨头指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英国、苏联的领导人,在德黑兰会议时分别为美国总统;罗斯福(波茨坦会议时为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斯大林。这三个国家是反法西斯阵营中最重要的三个国家,领导世界人民击败了轴心国。德黑兰会议巩固了反法西斯同盟。雅尔塔会议促进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协作,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波茨坦会议则解决了关于战后的一系列的处理,特别是签署了《波茨坦宣言》。当时作为三巨头之一的罗斯福是站在c位的。其实也不难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最主要的,肯定是综合国力使然。从古至今向来如此,成王败寇的定律在二战时期换了另一种方式来体现。二战时期虽然在前期的时候,美国并没有参战,但却提供了大量的军事供给。从中尽收渔翁之利。所以说那时候的美国,是利益最大的获得者,包括在美苏冷战时期,美国也从不示弱,可见是真的有很强的实力,在后期参战中,虽然被两个国家同时威胁,但也仍有世界最强国的风度。美苏冷战也没吃到什么大亏。欧洲列强变成了美苏两大强国的争执。这种实力可见一斑。还有一种可能就是c位可能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措施而已,毕竟相比斯大林和丘吉尔来说,定然是罗斯福更为合适。

世界上一共都有哪些“三巨头”

好多,涉及好多领域,没法列出的,比如二战三巨头,NBA中的雷霆三巨头,马刺三巨头,商业领域的地产三巨头,石油三巨头,电商三巨头,几乎是领域都有三巨头的说法
美国--中国---俄罗斯 三巨头
有“二战三巨头”、“巴黎和会三巨头”、“科幻小说家三巨头”、“西方奇幻三巨头”、“NBA三巨头”等。
1、二战三巨头
指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英国、苏联的领导人,在德黑兰会议时分别为美国总统罗斯福(波茨坦会议时为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斯大林。
这三个国家是反法西斯阵营中最重要的三个国家,领导世界人民击败了轴心国。
2、巴黎和会三巨头
巴黎和会三巨头由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组成,是巴黎和会实际的三个操纵者。决定了会议的走向。
3、科幻小说家三巨头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世界范围内(以英国为代表)科幻小说的发展经历了所谓“黄金时代”,形成一个持续创作、出版的高峰。
英国的阿瑟·克拉克、美国的罗伯特·海因莱因和艾萨克·阿西莫夫被称为世界科幻“三巨头”。
4、NBA三巨头
三巨头在NBA中指的是在一支球队效力的三名球星的称呼。都是根据球队和球员的特点由不同位置的球星搭配而成。
每个时代都有一些堪称传奇的三巨头组合。一旦某支球队拥有超级组合,实力攀升为联盟顶尖,自然也成为夺冠的热门球队。
5、西方奇幻三巨头
《魔戒》、《冰与火之歌》、《时光之轮》并称西方奇幻三巨头,是奇幻小说的巅峰之作。
西方奇幻文学始于上世纪50年代,英国作家托尔金创作的《魔戒》成为这一文学种类的开山鼻祖之作。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受美国作家霍华的奇幻冒险小说《野蛮人柯南》影响下,诞生了“剑与魔法流派”奇幻小说。之后,《时光之轮》的问世。
《时光之轮》是近二十年来故事结构最宏伟的奇幻巨著,1990年一出版即登上纽约时报排行榜第一名,此后每一部都能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前十位。
90年代,由美国作家乔治·马丁创作的史诗级巨著《冰与火之歌》系列,再次带领西方奇幻文学回归严肃正统。
小说以中世纪虚构的大陆维斯特洛为背景,贴近真实的讲述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宫廷斗争、疆场厮杀、游历冒险和魔法抗衡的故事。书中宏伟的史诗描写,得到了读者的追捧。

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为什么被称为三巨头

因为丘吉尔领导下的英国、罗斯福领导下的美国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这三个国家是反法西斯阵营中最重要的三个国家,领导世界人民击败了法西斯势力。当时为了共同抗击法西斯,组成了同盟国。美国、英国、苏联、为协调各战场的行动,共同对法西斯作战,举行一次首脑会晤,会晤时三位领导人被称为三巨头。
扩展资料:
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这三巨头曾在二战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起来之后举行过三次“三巨头会议”,分别是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这三次会议使得三国最终相互妥协,达成一些协议,整个会议对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三巨头——百度百科
  这三巨头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当中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首相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和苏联总书记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三人。
  正当德国、日本、意大利及其他法西斯国家对世界进行疯狂肆虐的同时,世界各国都组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其中实力最强劲的就是美国、英国和苏联。在二战期间,这三国最高领导人举行过几次会晤,讨论对抗轴心国的策略方针。也正是因为这三位伟人做出了正确而又重大的决策,才最终击败了法西斯军队,将世界各国的人民从战火中解救出来,维护了世界的和平。
  著名会议1、德黑兰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 1943年反法西斯各主要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盟国已经取得战略进攻的主动权。为商讨加速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美、英、苏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德黑兰举行会唔。会议的主要内容有: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决定于1944年5月在法国南部开辟第二战场;②就战后成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问题交换了意见;③就战后如何处置德国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三国提出不同的分割方案;④波兰问题,三国一致赞成战后重建独立的波兰,其边界西移,将德国东部的部分地区并入波兰;⑤苏联对日作战问题,苏联表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并提出归还整个库页岛等条件。会议签署了《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协定》,表示三国今后将“共同协作”,“力求所有大小国家的合作……,全心全意抱着消除暴政和奴役、迫害和压制的真忱”。此次会议是反法西斯三大盟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直接会晤,对维护和加强盟国间的团结与合作,协调军事战略行动,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三国在会议期间为自身利益达成一些损害他国利益的妥协和默契,给战后国际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2、雅尔塔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的会议,又称克里米亚会议。
  1945年初,德国法西斯临近灭亡,反法西斯战争接近最后胜利,美、英、苏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暴露。为加强相互信赖,协调战略计划,尽快结束战争,安排战后国际事务,维护战后和平,三国首脑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和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于1945年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①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以及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一般原则。②波兰问题,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松线为准,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8公里的逸出,同意波兰在北部和西部应获得新的领土,其最后定界留待和会解决;关于波兰政府的组成经过激烈争论,同意以卢布林的波兰临时政府为基础进行改组,容纳国内外其他民主人士。③远东问题,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的先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④联合国问题,同意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决定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性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此外,会议还讨论了希腊、南斯拉夫、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有关问题。会议签署了《雅尔塔协定》,通过了《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和《克里米亚宣言》等文件。此次会议巩固和维护了三国战时联盟,对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会议的某些协议未经有关国家同意,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的倾向,严重损害中国等国的主权和利益。三大国在会议上作出的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有实力的3个国家
正当德国、日本、意大利为首的法西斯国家对世界进行疯狂肆虐时,世界各国正式组建反法西斯同盟,其中实力最强劲的就是美国、英国和苏联。
在二战期间,这三国最高领导人举行过几次会晤,讨论对抗轴心国的策略方针,才最终击败了法西斯军队,所以作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美国总统的罗斯福、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被称为三巨头。
扩展资料: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全面爆发,丘吉尔当晚发表广播演说宣布“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24日,罗斯福也宣布愿意向苏联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
1941年7月12日,英苏缔结《对德战争联合协定》,英苏反德联盟建立。8月9日,丘吉尔和罗斯福通过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英美联盟正式形成。随后美国将苏联也纳入和英国一样的《租借法案》援助国之列,在三位领袖的合作下,三国反法西斯联盟拉开了序幕。
1943年11月28日,三巨头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他们历史性的首度会晤。在最后的《德黑兰宣言》中,三巨头一致表示,“我们怀着希望和决心来到这里,我们作为事实上的朋友、精神上的朋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里分手”。
1945年2月,三巨头再次汇聚在苏联雅尔塔市的利瓦基雅宫。整个会议期间,三巨头共进行了12次会谈,其中只有一次是讨论军事问题,其余都是讨论政治问题,英美两国在很多方面对苏联做了让步,斯大林同意在欧洲战场结束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为了安排战后的世界,苏美英三国首脑又开始酝酿召开第三次“三巨头会议”。关于会址问题,三方为避免发生大的争执,索性由斯大林选择,波茨坦会议于17日下午5时在西席林霍夫宫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罗斯福已经脑溢血去世,但他仍是这次活动的重要组织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巨头

三巨头会议即资料

  波茨坦会议(Potsdam Conference)
  亦称柏林会议。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美、英、苏二国政府首脑在柏林郊外波茨坦举行的国际会议。参加者有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7月28日后是新任首相 C.R.艾德礼)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及他们的外长和顾问。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日本法西斯还在负隅顽抗。为了研究处置德国,商讨对日本作战和解决欧洲其他问题,美、英、苏三国举行了波茨坦会议。8月2日签署了《美英苏三国的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和《柏林(波茨坦)会议公报》两个文件,通称《波茨坦协定》。波茨坦会议是战时美、英、苏三国首脑最后一次会议,对迫使日本早日投降,巩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维护战后世界和平,起了积极作用。会上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在国际事务中的分歧和矛盾已有明显表现,这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7日至8月2日,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会议后期为新任首相艾德礼)在柏林西市的波茨坦举行二次大战期间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三国首脑会议。会议讨论了占领德国的基本原则,规定解除德国全部武装,摧毁一切军事工业和纳粹组织,惩办战犯,实行政治生活民主化,经济上消灭过分集中现象,实现分散化。关于波兰西部疆界问题,规定德国原来的东部领土,以及不归苏联管辖的一部分东普鲁士及原但泽自由区,均由波兰政府管辖。英美同意与波兰全国统一临时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会议决定尽快组织国际法庭,对战犯进行审判。英美还同意将哥尼斯堡及附近地区割让给苏联。会议还讨论了对日作战、赔款等问题,并作了规定。苏联在会上重申按时参加对日作战。8月2日三国首脑签署了《苏美英三国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会议期间,7月26日发表了《中美英三国促今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报》,当时苏联因没有对日宣战暂未签署,在8月对日宣战后正式承认了这项公告。波茨坦会议对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具有重要意义,但会议也表明,随着战争接近尾声,英美同苏联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激化。图为波茨坦会议会场。
  1945年7月17日~8月2日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的国际会议。参加者有J.斯大林、H.S.杜鲁门和W.L.S.丘吉尔(7月28日后是C.R.艾德礼)以及他们的外长和顾问。1945年5月8日,德国政府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日本法西斯在负隅顽抗的同时,开始酝酿媾和。为了研究处置德国,商讨对日本作战和解决欧洲其他问题,苏、美、英三国举行了波茨坦会议。7月26日,通过了《 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 》,简称 《 波茨坦公告》,又称《波茨坦宣言》。8月2日签署了《苏美英三国的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 和 《 柏林 (波茨坦)会议公报》,两个内容基本相同的文件,通称《波茨坦协定》。
  《波茨坦协定》 协定决定:为进行关于缔结和约所必需的准备工作,设立由英、苏、中、法、美五国外长组成的外长会议。协定确定了占领德国的基本原则。政治原则是: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为此规定德国境内的最高权力由美、英、苏、法四国占领军总司令遵照本国政府的指令,分别在其各自的占领区内实行。解除德国全部武装,废除一切军事机构,解散一切纳粹组织,废止一切纳粹法律,逮捕并审判战争罪犯,永远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及纳粹主义的复活或改组。德国一切民主党派应准许成立并恢复自由活动权利。司法制度、教育及整个政治生活都在民主基础上重新建立以实现政治民主化。德国行政应以政权分散和发展地方政府权限为原则。处理德国的经济原则是:消灭德国作战潜力,禁止军事生产,铲除或控制可用作军事生产的一切工业。消灭垄断造成的过分集中,发展和平经济,并把德国视为一个经济单位。关于德国赔偿问题,苏、美、英向德国所提的赔偿要求,将以德国境内的物资及适当的德国国外资产予以满足,苏联并可由西方占领区获得赔偿。德国的舰队和商船队由苏、美、英三国均分。哥尼斯堡及邻近地区让与苏联。关于波兰问题,对波兰西部边界达成原则协议,最后划定由和约解决。不归苏联管辖的一部分东普鲁士和以前的但泽自由市区域,均由波兰政府管辖。会议还讨论了奥地利问题,同意意大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五国缔结和约问题,领土托管问题和控制黑海海峡等问题。
  (右起)斯大林、杜鲁门、艾德礼在波茨坦会议上合影
  《波茨坦公告》 在波茨坦会议期间通过。 《 波茨坦公告》共13条。苏联当时尚未对日本作战,没有签字。中国政府虽未参加讨论,但事前征得中国政府的同意,故公告以美、英、中三国共同宣言的形式公布。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并在公告上签字,成为四国对日共同宣言。公告敦促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日本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所决定的其他岛屿范围之内。日本军队必须完全解除武装,永久消除日本军国主义,战犯交付审判。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阻止日本人民民主的所有障碍必须消除。不准日本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之工业。宣言宣称,在上述目的达到并成立倾向和平及负责的日本政府后,盟国占领军当即撤退。
  会议影响 波茨坦会议是战时苏、美、英三国首脑最后一次会议,对迫使日本早日投降,巩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维护战后世界和平,起了积极作用。会上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在国际事务中的分歧和矛盾已有明显表现,这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二战三巨头相片

他们三个没有在一起的合影吧
二战时的三巨头是斯大林,丘吉尔和罗斯福(雅尔塔会议)
这三巨头的图片这个网址有http://news.sohu.com/20050914/n226956512.shtml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二战三巨头: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希特勒是法西斯一派!
二战时的三巨头是斯大林,丘吉尔和罗斯福
1939年丘吉尔上台,然后英国就和德国翻脸了
二战时的三巨头“the Big Three”一般指斯大林,丘吉尔和罗斯福,他们有两次聚会,一次是1943年11月底至12月初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另一次是1945年2月在苏联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今天属乌克兰)。应该有好多照片(我手头就有),但这里无法发表。
此外,根据雅尔塔协定,三巨头应在1945年7月在德国的波茨坦召开第三次会议,但4月罗斯福去世,波茨坦会议前期的三巨头变成了斯大林,丘吉尔和杜鲁门(美国总统),会议期间英国大选结果揭晓,工党获胜,丘吉尔下台回国,新首相艾德礼于8月1日接替丘吉尔参加波茨坦峰会,此时的三巨头中有两位都换人了。

雅尔塔三巨头

雅尔塔三巨头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
雅尔塔会议简介
雅尔塔会议(YaltaConference)是美国(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温斯顿·丘吉尔)和(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三个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于。
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
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问题。目的是讨论欧洲战后重组问题。议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雅尔塔会议对来说,是一次取得广泛成果的会议。
主要是:取得了分区占领德国的权力;确定了有利于的苏波边界,保留了支持的波兰卢布林;“大国一致”的原则确立了在的牢固地位和作用;在远东获得了极大的权益。
所以,就建立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和确保在战后欧洲和世界格局中的有利地位而言,雅尔塔会议实际上是向颁发了承认书和授权书。
雅尔塔会议基本上解决了战后和平与安排的问题。1945年7月17日~1945年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的波茨坦会议实际上是对雅尔塔会议的决议和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修缮。

二战图片 (1)指出A图中三巨头分别是谁

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943年12月1日)
从左到右分别为: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日-1945年2月11日)
从左到右: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7日-1945年8月2日)
从左到右:丘吉尔、杜鲁门、斯大林

二战期间,罗斯福,邱吉尔及斯大林三巨头在雅尔塔开会.罗斯福和邱吉尔合计着想调理 二战期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的会议,又称克里米亚会议(Crimea Conference)。1945年初,德国法西斯临近灭亡,反法西斯战争接近最后胜利,美、英、苏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暴露。为加强相互信赖,协调战略计划,尽快结束战争,安排战后国际事务,维护战后和平,三国首脑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和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于1945年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①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以及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一般原则。②波兰问题,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松线为准,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8公里的逸出,同意波兰在北部和西部应获得新的领土,其最后定界留待和会解决;关于波兰政府的组成经过激烈争论,同意以卢布林的波兰临时政府为基础进行改组,容纳国内外其他民主人士。③远东问题,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④联合国问题,同意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决定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性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此外,会议还讨论了希腊、南斯拉夫、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有关问题。会议签署了《雅尔塔协定》,通过了《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和《克里米亚宣言》等文件。此次会议巩固和维护了三国战时联盟,对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会议的某些协议未经有关国家同意,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的倾向,严重损害中国等国的主权和利益。三大国在会议上作出的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
雅尔塔会议("克里木会议")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个大国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这次会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决定了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命运与方向。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家首脑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美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和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苏联)。
这次会议是继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后的第二次同盟国首脑会议。这次会议的结论在1945年7至8月的波茨坦会议就有所争议。许多人批评此次会议使苏联以及各国共产党得以控制中欧, 东欧以及亚洲许多国家,因为在会中美国总统罗斯福以及英国首相邱吉尔都没有依照当时被占领的国家之期望,要求战后被苏联"解放"的国家交由联合国代管。此外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会中部分内容侵犯中国权利甚大。会前其他国家并不知情,故其结论亦有"雅尔塔密约"之称。
会议协议包括:
所有被解放的欧洲国家内应该举行民主选举。
4月在旧金山进行就联合国成立的会议。联合国的组织方式基本被确定,联合国安理会的主意被采纳。美国和英国同意当时属苏联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独立的联合国成员。
德国被分裂,德军被解散,德国不准再拥有军队。美英苏认为这是“今后和平和安全的必要条件”。德国应该被分裂为同盟国家的占领区。法国也应该有自己的占领区,应该成为同盟国对德国控制委员会的一员。
德国应该为“她对同盟国在战争中造成的损失”负战争赔款。战争赔款可以以德国国家资源(机器、船只、企业所有等)、一段时间内应该支付的偿款或劳动力的方式赔偿。美国和苏联达成协议偿款总额为约220亿美元。英国认为在当时偿款总额还无法估计。
战争罪问题被暂时搁置。
在波兰,一个“广泛的民主临时政府”应该“尽快进行自由的和不受他国控制的、全民的和秘密的选举”。
在南斯拉夫,一个保皇党和共产党的联合政府应该被建立。
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苏联向日本宣战。其报酬是苏联获得库页岛、千岛群岛以及其对大连、旅顺及其铁路连接的控制。
关于意大利—南斯拉夫、意大利—奥地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伊朗以及土耳其管理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海峡使用的问题被暂时搁置。
所有被俘的苏联公民被遣返苏联,不论他们愿不愿意。
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二至三个月之内,苏俄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
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对1904年由于日本背信攻击(日俄战争)所受侵害的帝俄旧有权利,应予恢复:(a)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b)维护苏俄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c)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长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州完整的主权。
千岛群岛让与苏俄。
上述有关外蒙古及东北的港湾与铁路等协议,须征求蒋中正之同意,罗斯福总统依斯大林之通知,采取取得其同意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