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红楼梦》中几个高深莫测的笑话
- 2、贾政在《红楼梦》中明明是一个正派的人,中秋节时为什么讲了一个不雅的笑话?
- 3、中秋宴会贾赦讲笑话嘲讽贾母偏心,贾母听完为何不敢回应?
- 4、贾赦对贾母讲的那个偏心笑话,到底有何用意?
- 5、《红楼梦》贾政明明为人正派,为何中秋节讲的笑话却庸俗至极?
- 6、红楼梦第75回谁能简要介绍下?
- 7、贾政是因为有哪个贾赦没有的技能,才能得到贾母的宠爱?
- 8、红楼中的贾赦当面讽刺贾母偏心,贾母为何不敢回击?
- 9、《红楼梦》贾政明明为人正派,为何中秋节讲的笑话却庸俗至极
《红楼梦》中几个高深莫测的笑话
怕老婆的汉子
第75回中秋夜贾母率众人在凸碧山庄赏月,命人折了一枝桂花来,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鼓声两转,恰恰在贾政手中住了。贾政为了讨贾母的欢心,只得说了个笑话:
贾政笑道:“只得一个, 说来不笑,也只好受罚了。”因笑道:“一家子一个人最怕老婆的。”才说了一句,大家都笑了。 因从不曾见贾政说过笑话,所以才笑。贾母笑道:“这必是好的。”贾政笑道:“若好,老太太多吃一杯。”贾母笑道:“自然。”贾政又说道:
“这个怕老婆的人从不敢多走一步。偏是那日是八月十五,到街上买东西,便遇见了几个朋友,死活拉到家里去吃酒。不想吃醉了,便在朋友家睡着了,第二日才醒,后悔不及,只得来家赔罪。他老婆正洗脚,说:‘既是这样,你替我舔舔就饶你。’这男人只得给他舔,未免恶心要吐。他老婆便恼了,要打,说:‘你这样轻狂!’唬得他男人忙跪下求说:‘并不是奶奶的脚脏。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 又吃了几块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说的贾母与众人都笑了。
贾政在《红楼梦》中是个表面上道貌岸然、端方严肃的“正人君子”,却说起这么个“怕老婆”的笑话,反映了他那卑俗的一面。
贾宝玉有个著名的“女人三变论”:“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第59回)为什么女人老了就成了死鱼眼睛?是因为沾染了男人的浊气。这个笑话中的“老婆”象征着朝廷,“男人”象征着贾雨村、贾政等热衷于“仕途经济”之道的人,只能给人一副穷酸相。偶尔想摆脱官场的纷扰,还得给朝廷“舔臭脚”。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贾政在《红楼梦》中明明是一个正派的人,中秋节时为什么讲了一个不雅的笑话?
读者们对贾政的认识有一个明显的误区,书中明显可以看到的是,贾珍与儿媳秦可卿行苟且之事,贾琏跟下人老婆通奸,贾赦更是个老色鬼,连老太太身旁的鸳鸯都不放过,所以一经对比,读者没看到贾政做明显的坏事,就误以为贾政是个正直之士,这种立足表面,将事情简单化的思维,只会导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尴尬局面,其结果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
贾政本来就不是什么正经的人,这个笑话只不过是把贾政庄重严肃的外衣挑起一个角,露出里面的腌臜肮脏。
贾政的这个笑话,就好比一根挑棍,将贾政庄重严肃的外衣挑起一个角,露出里面的腌臜肮脏。
一个男人特别怕老婆,有天被朋友拉去喝酒,醒来已经是第二天了,回家后老婆正好在洗脚,男人赶紧赔罪,老婆于是让他舔脚才肯原谅他,男人舔得不免恶心,于是呕吐起来,还假称自己昨晚喝酒吃月饼,胃里反酸......
在荣府夫人中秋宴席上,这两兄弟既然都破例了,在这么多人面前相继讲起了笑话。贾政讲的是一个关于怕老婆的笑话,而贾赦讲的是一个说母亲偏心的故事。
《红楼梦》中贾政这个人物近些年来议论得颇为激烈,按照谐音意,贾政乃是“假正经”,可是在书中,读者却鲜能看到贾政的不良之举,他“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对贾宝玉严加教导,对贾母孝顺有加,这些证据都告诉我们,贾政是一个优秀的父亲和儿子,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不得不说,读者们对贾政的认识有一个明显的误区,书中明显可以看到的是,贾珍与儿媳秦可卿行苟且之事,贾琏跟下人老婆通奸,贾赦更是个老色鬼,连老太太身旁的鸳鸯都不放过,所以一经对比,读者没看到贾政做明显的坏事,就误以为贾政是个正直之士,这种立足表面,将事情简单化的思维,只会导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尴尬局面,其结果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贾政最喜欢跟众清客一起交谈,这些清客们的名字分别是詹光(沾光)、单聘仁(善骗人)、程日兴(成日兴)、胡斯来(胡思来)等,这些人跟“假正经”的贾政一样,都是外表正直,内里藏奸。尤其是后来深得贾政喜欢的贾雨村,更是奸诈中的佼佼者。
薛蟠打死冯渊,抢走甄英莲后,贾雨村“葫芦僧乱判葫芦庙”,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轻易放过了薛蟠,并将这件事情当做“战绩”写书信专门告知贾政和王子腾,因此贾政对贾雨村乱判案是完全了解的,可是他并没有因为此事觉得贾雨村奸诈狡猾,视人命如草芥,反而跟贾雨村的关系越来越好,时不时还请贾雨村来家中做客,将其当做贾宝玉学习的榜样,他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这样的父亲能配得上“品行端方”四个字吗?
中秋宴会贾赦讲笑话嘲讽贾母偏心,贾母听完为何不敢回应?
当时中秋宴会恰逢甄府被抄家以后,贾母看出了甄府抄家的缘由,为了贾府特此举办了中秋宴会就是为了贾府众人能够齐心协力,但是偏偏贾赦讲了这样一个笑话将贾母的一片苦心全都白费了,此时贾母已经看出了日后贾府也必定会走向灭亡,她是为贾府的以后而担心。
因为这是事实。贾母偏心小儿子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大儿子明着提意见了,她只好装听不懂。
这里意味着贾府即将走向衰亡的结局。贾母听完贾赦的话后,沉默半晌,她在想,贾府外患将至。内部的战争内忧外患,贾府即将走向灭亡,所以她此时既伤心又无奈,已然无心生气
贾府过节通常都是众人齐聚、喧闹异常,可是这个中秋节却尽显颓唐,人来得少就罢了,而且还处处都透着哀伤的氛围,贾母心中伤感也抑制不住地喝酒,熟不知酒入愁肠愁更愁。
大家行酒令讲笑话,贾政刚讲完一个怕老婆的笑话缓解了气氛,可是贾赦讲了一个贾母偏心的笑话,让整个场子的气氛降至零点,贾母更是半天没有回应。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贾母本就伤感,贾赦还用偏心去刺激她,贾母又伤心又生气,可是又不好发作。
第一,贾赦的话让贾母伤心,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贾母只有三个孩子,贾赦、贾政和去世了的贾敏,虽然贾母是比较喜欢贾敏和贾政,可是对贾赦的关心和疼爱一点都没有少。
首先,贾家的官位直接给了贾赦继承,虽然有两个男孩子,可是贾母和荣国公都没有偏心,该是谁的就是谁的。贾家的管理权贾政夫妇比较合适,才给了他们,并无偏私一说。
其次,贾赦无理地向贾母讨要鸳鸯,贾母虽然舍不得没有给,后来也让贾赦自己去另选别人她给他出钱。贾母虽然表面上怪罪了贾赦,可是照样地为他想得周到。
最后,贾母也时常念叨着贾赦,虽然是在说他的不好好做官老是爱娶小老婆,可是如果贾母对他不关心,又如何会在乎他的事情,又为何会为他焦虑。
贾母对贾赦的一片慈母心肠,可是这个年过半百的傻儿子却不明白,还当众暗讽贾母偏心,贾母本来就心情不好,此时更加难过,自然一时间也就没法说话的了。
第二,贾赦虽然冒犯,但是中秋佳节贾母不好辩解和怪罪
贾母是一个好脾气的老太太,可是如今面对儿子不明不白的指责,她想要辩解和怪罪,可是当着这么多的家人,又是中秋佳节,贾母只能够心中的怒火压了下去。
平复心情需要时间,贾母只能够喝了一口酒,然后顺着贾赦的笑话说了一句,调和一下尴尬的气氛。
贾母也只得吃半杯酒,半日笑道:“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就好了。”
贾母哪里是觉得自己做错了,她这话是在提醒贾赦,也是给贾赦一个台阶下。贾母不能够在这个日子生气,但是不代表以后不可以找贾赦的茬,贾赦这次又犯错了。
第三,贾赦的无意间说错了话,赶紧敬酒道歉贾母也不好再提
贾赦不是心机深沉的人,如果他要是真的觉得贾母偏心的话,他大概是那种可以直接对贾母诉说的人,可是现在却借着一个笑话来说贾母偏心,实在也和他的性格不符。或许他也只是最近刚听到这个笑话,想要讲给贾母解闷,可谁知就恰好撞在枪口上。
贾赦听说,便知自己出言冒撞,贾母疑心,忙起身笑与贾母把盏,以别言解释。贾母亦不好再提,且行起令来。
贾赦还是很能察言观色的,看到贾母生气了,于是他就赶忙敬酒给贾母道歉。贾母或许还想对贾赦说些什么,可是贾赦主动认错和态度,还在游戏中的状况,让贾母都不好再往下说些什么,于是贾赦的这个尴尬也就过去了。
总之,贾赦就是典型的傻儿子,明明只想说一个笑话给贾母解闷,可是在最不恰当的场合说了一个最不合时宜的笑话,把贾母惹的伤心和生气都不说话,他才反映过来自己冒失了。不过又傻又好笑的贾赦或许也让贾母不与他计较,所以沉默半晌,喝了半杯酒自己化解尴尬。
文/酒馆说戏人,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的精彩!
贾赦对贾母讲的那个偏心笑话,到底有何用意?
中秋节晚会看上去很有活力,气氛也很活跃。但事实上,每个人的笑话都是针对贾母的,这使得中秋节的和谐气氛突然紧张起来。这个笑话直接击中了她的内心。她觉得别人好像对自己有偏见,但现在大儿子也说出来了,贾母在想,他是不是在抱怨我的偏爱。贾母一想到这个就不高兴。
1.贾赦的心理
贾赦虽然打败了了侯爵,但在贾家,他总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由于贾母对贾政的偏爱,他们的二房和贾母一起住在正房,把贾特赦赶出了他们的大房间。更不公平的是,连家里的经营权都交给了二房,继承权也落到了儿子贾宝玉手里。贾政当官时,让王夫人管家。他假装什么都不在乎。
2.贾赦讽刺贾宝玉
贾赦更不满贾正此时让贾宝玉和贾欢写诗。不是为了炫耀吗?贾政说,贾宝玉的诗比贾欢的好,他不买账,而是说贾欢的诗写得很好,鼓励他以后再写。同时,贾赦也不忘讽刺贾宝玉是书虫。
3.贾赦和贾环
为什么贾赦要面对贾政?因为贾赦对贾环也有同样的感情。贾环和他一样,也是一个受歧视的人。他不仅被贾母、贾政、王太太看不起,连女仆、婆婆也一个个欺负他。那件玫瑰的事,也遭到了几个唱歌的姑娘和阿姨的毒打。
这个笑话还暗示了他希望贾母一碗水端平,贾母的健康状况不好,她身后的家庭财产分配应该早点开始。暗示她不能再偏向二房,所以应该平等对待。
贾赦讲的这个笑话明摆着是在嘲讽贾母平日里偏心二房的贾政、王夫人,而忽视自己这个大房
就是很直接的表明了,贾母偏心。向着二房,不关心自己
红楼梦本就是带着讽刺韵味的,贾赦讲的这个故事就是讽刺贾母偏心
讽刺贾母偏心,红楼梦这个作品本来就带有讽刺韵味。
贾府在中秋节玩击鼓传花,让接到花的人讲笑话,这看起来轰轰烈烈,气氛很热闹,但实际上各人讲的笑话,把矛头直指贾母,让中秋节的和谐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
贾赦虽是袭了爵,那是皇上的恩典。但是在贾府内,他总认为自己得到的是不公正的待遇。由于贾母的偏心,疼爱贾政,他们二房和贾母一起住在正房里,把贾赦他们大房赶出在外。
更为不公的是,连家庭的管理权也给了二房,财产继承权也落到了他儿子贾宝玉的手上。贾政在朝为官,便让了王夫人当家,自己装着什么都不管。表现贾府内部的勾心斗角曹雪芹是个文章大家,他写的文字无一处无用意。中秋节自古以来本是团圆喜庆的热闹节日,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在这里暴露荣国府一家人的矛盾。
击鼓传花到了贾政这儿,贾政讲了一个怕老婆的故事,说的是一个男人在外头住了一夜,回来老婆罚他舔脚。现在我们管怕老婆叫妻管严。其实这个也没什么,只是贾琏听了在那里闷闷不乐。贾琏自己对号入座,认为贾政是在提醒自己。当然除了贾琏,包括贾赦、王熙凤都不会高兴。这不是手伸得太长了吗?
曹雪芹的意思是,你们不要认为贾府里一团和气,不要认为都是鲜花作锦;也不要认为我的文章就那么浅显,那么容易搞懂。其实只要仔细体会,到处都是勾心斗角,到处都是波澜。正所谓,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击鼓传花贾政这一结束,就轮到贾赦讲了。贾赦是讲了一个母亲偏心的事,让扎针灸的人把针扎在肋骨上。这个笑话将这样的家事抖开来,于是后来就叫他们两兄弟出去了。暗示贾母要一碗水端平更为不公的是旦身体状况不好,后面的家产分配要早点着手,而且再不能对二房有所偏向,要一视同仁。
贾赦更是对贾政此时让贾宝玉、贾环作诗表示不满,这不是故意来炫耀吗?贾政说贾宝玉的诗比贾环的做得好。贾赦偏不买他的帐,偏要说贾环的诗做得好,并鼓励他以后还要这么做。同时贾赦还不忘了讽刺贾宝玉是个书呆子,
为什么贾赦要与贾政对着干,因为贾赦对贾环有同情感。贾环和他一样也是一个被歧视的人。不但被贾母、贾政、王夫人瞧不起,甚至连佣人丫头、婆子都一个个欺负他。那个蔷薇硝的事,还弄得几个唱戏的丫头,都敢和赵姨娘打起架来。
《红楼梦》贾政明明为人正派,为何中秋节讲的笑话却庸俗至极?
《红楼梦》中明明为人正派的贾政偏要在中秋节将庸俗笑话,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贾政希望拉近与贾府众人的关系;第二、贾政希望讨贾母开心;第三、贾政借机暗讽王夫人。
贾政希望拉近与贾府众人的关系贾政平时在贾府中总是一副正派的样子,所以难免会让人觉得有距离感,而此次中秋节家宴就是与大家拉近关系的绝佳时机,所以贾政讲了一个庸俗的笑话。贾政平时总是太过严肃,所以导致贾府中的人都觉得他十分难以接近,而且贾政不苟言笑的样子也的确容易威慑到儿女们,所以与其说贾政在中秋节上讲的笑话是庸俗的,不如说贾政在中秋节讲的笑话是接地气的。
贾政希望能够讨贾母开心中秋节的时候,贾母看起来十分伤感,所以贾政和贾赦两兄弟便主动给贾母讲了笑话,希望能够让贾母忘掉那些烦心的事情。贾政除了为人十分正派以外,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非常孝顺,他在贾母面前也是可以放掉自己的一切面具的。因此,当贾母在中秋节家宴上显示出不愉快以后,贾政便立刻给贾母讲了个笑话,希望能够让贾母开心起来,这也算是贾政在尽自己的孝心。
贾政借机暗讽王夫人贾政当时在中秋节上讲那个庸俗笑话,其实还有映射自己的妻子王夫人的意思。王夫人与贾政之间感情其实并不好,而且王夫人忌妒心太重,总是管着贾政,所以贾政并不喜欢王夫人,即便两个人有了子女,但是感情上面依然是空白的,贾政忍受王夫人多年也着实算是有耐心了,所以便借着讲笑话的由头讽刺一下王夫人,希望王夫人以后能够不再这么凶悍。
因为他讲那个笑话是为了博贾母开心,所以才会讲这些庸俗至极的笑话,当然他也有拉近周围人距离的意思。
他讲笑话不为别的,他只是想要让他的老母亲开心快乐,所以为了博他一笑也就不管庸不庸俗了。
贾政确实是一个为人正派的人,但是中秋节的时候,他是为了讨母亲的欢心,所以讲了一个庸俗的笑话。
贾政是一个有着一颗孝敬老人的心,讲一个庸俗的笑话能博得贾母一笑,何乐而不为呢!而且还缓解了饭局的气氛,从而能看出贾政的聪慧之处。
贾政在中秋节讲的那个笑话,之所以那么庸俗至极,一是为了逗贾母开心,二是为了拉近和大家的距离,三其实也有影射王夫人的意思。
贾政其人,虽然后来的读者都称他为假正经,但是在当时世人的眼里,贾政还是非常正直的人,其妹父林如海就曾经评价他,为人谦和有礼,而且礼贤下士,从不拿国公府的大架子压人,更又因为酷爱读书,所以当时的人都说他有其祖父的遗风。
但是这样一个人,平时一直绷着一张脸,与儿女的关系并不亲近,在中秋节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里,大家齐坐一堂,享受天伦之乐,却因为贾政在座,众人都感到受到约束,不敢肆意玩笑,而且又因为贾府行将败落,贾母大感今年的中秋节不如往日热闹,所以有伤感之意。
古人有彩衣娱亲的思想观念,看到贾母伤感,贾政只能一改往日作风,和贾赦二人带头讲起了笑话,而贾政的这个怕老婆的笑话,既贴切生活,又能让人有亲切之感,可以让晚辈们一笑之余精神压力放松,又能大大缓解中秋之夜尴尬寥落的局面。
但是和贾赦讽刺贾母偏心的笑话一样,贾政的笑话也有影射王夫人是悍妇的意思,贾政和王夫人虽然生有二子一女,但是很明显,贾政和王夫人并没有多少感情,而从王熙凤和贾琏这对小夫妻的生活来看,当年的贾政和王夫人可能就如同他们一样。
贾府的公子在成婚之前屋里都配有两个房里人,但是很明显,贾政除了周姨娘和赵姨娘外,并无其他小妾,不排除王夫人善妒,婚后将两个房里人打发了出去,因为被背妒妇的名声,将自己的陪嫁丫环给了贾政做了姨娘,但却又管着不让贾政碰一下,直到自己生了二子一女,地位稳定后,才让贾政纳了赵姨娘。
受了多年的窝囊气后的贾政,与王夫人渐行渐远,借中秋节说笑话的机会,半自嘲半挖苦的说了个庸俗不堪的笑话,只是不知道,王夫人在听了贾政的这个怕老婆的笑话后,心里做何感想。
红楼梦第75回谁能简要介绍下?
上回说到荣国府夜抄大观园的第二天,惜春杜绝宁国府以自保。并当面对尤氏说我清清白白(宁国府门前的石狮子)也被你们带累了。气的尤氏无言以对。尤氏在惜春那里受了气,来到李纨房中,正说话时宝钗来了。以母亲身体不适需要陪伴为由要搬出大观园,尤氏和李纨相视会心的一笑,恰好这时探春也来了,听说宝钗要搬出去,忙说:“很好,别说姨妈好了还来,就是好了不来也使得”。尤氏问为何赶起亲戚来了?探春就忿忿的将昨晚打了邢夫人的陪房的事说了,尤氏也将惜春的话说出来。接下来过贾母这里,王夫人正同贾母说甄家被抄家的事,贾母心里正不自在,看到姑娘们过来,就说别说人家的事,商量咱们怎么过八月十五。我们从这次吃饭的移东补西的场面中已经看到了贾府衰败明显迹象。
再说贾珍自居丧在家以来,每不得游顽旷荡,又不得观优闻乐作遣,无聊之极,便生了个破闷之法。日间以习射为由,请了各世家弟兄及诸富贵亲友来较射。进而轮流作东,再而公然让儿子贾蓉出面放头开赌局,夜夜聚赌,邢夫人胞弟(傻大舅)、薛蟠(呆霸王)亦在内。邢大舅吃醉酒论钱势,发泄对邢夫人之不满。真是各各丑态百出。把个宁国府弄的乌烟瘴气。且说这日是八月十四,因守孝人家亲丧期间按风俗是不得过节的,所以贾珍分咐提前一日就杀猪宰羊。在会芳园丛绿堂里带着妻妾们喝酒唱曲、赏月作乐。喝到三更时忽听墙那边祠堂附近有长叹之声,紧接着就闻得祠堂内窗扇开阖之声。只觉得风气森森,月色惨淡。众人都觉毛发倒竖,贾珍酒已醒了一半,这才没了兴致。
却说 八月十五这天。众人聚集在荣国府过节,贾母夸贾珍送的月饼好,西瓜不怎样。然后贾母扶着宝玉带领众人进园赏月,众人簇拥贾母上山到凸碧山庄。坐齐后贾母感叹人少,后来让探春姐妹也过来。大家击鼓传花:贾政说了个怕老婆的笑话;宝玉不敢说笑话,作了首诗以秋为题的即景诗,受到贾政的赞赏;贾赦说了个父母偏心的笑话惹得贾母不高兴。而后贾环也做了一首诗,不被贾政看好,却得到的贾赦极力赞赏。
题目: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说的是:一大家子吃晚饭,饭后贾珍一家喝酒猜拳、赏月吹箫,忽听得墙下无人处有长叹之声,就被吓到了;而后中秋节时,一大家子又聚餐,折桂行令讲笑话,到宝玉时换做作诗,宝玉的诗竟受到父亲贾政的赞赏,贾兰贾环也做了诗,也受赞,贾政与贾赦讨论后辈袭官的问题。。。
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贾母听说甄家被抄而不自在。贾母吃饭,听了鸳鸯话,把贾赦送来的两碗菜退了回去。贾母让给凤姐、宝黛、兰小子送汤送菜。
尤氏发现赌博,贾珍、邢夫人胞弟邢德全、薛蟠亦在内。邢大舅论钱势,发泄对邢夫人之不满。
贾珍于会芳园丛绿堂赏月作乐。三更时墙那边祠堂附近有长叹之声。贾珍疑惧。
八月十五日。贾母夸贾珍送的月饼好,西瓜不怎样。贾母扶着宝玉进园赏月,众人簇拥贾母上山到凸碧山庄。贾母感叹人少。击鼓传花:贾政说怕老婆的笑话;宝玉不说笑话,作诗受赏;贾赦说父母偏心的笑话。贾赦赞赏贾政,论及后事前程。
贾政是因为有哪个贾赦没有的技能,才能得到贾母的宠爱?
第七十五回,在中秋夜宴中,贾赦在席中讲了一个笑话,这个笑话不甚高明,明眼人一听就知道是在讽刺贾母偏心,便是平日里擅长装聋作哑的贾母听后也坐不住了,沉思半日苦笑道:“我也得这婆子针一针就好了”。
虽然场面尴尬,但贾赦说的却是真事,这从贾赦和贾政的住址就可以见得,而贾赦除了占有长子这优势世袭了贾代善的爵位,剩下的大多都被予以了贾政,单单管家这事,便令贾赦夫妇不服气已久,二房看似相安无事,实则波涛暗涌。
那么,同是贾母所生,为何贾政却比贾赦要受宠得多?这里我们不作任何关于人员原型的索引,只根据书中相关细节做个分析。
首先,贾赦的不受宠,甚至被厌恶是因其无能和胡作非为。
纵观全文,贾赦曾做过两件让人印象极其深刻的事儿,一件事强娶鸳鸯,另一件就是强买石呆子古扇,可巧两件都不是光彩的事。鸳鸯誓绝鸳鸯偶后,贾母气得发抖,后对贾赦夫妇一顿臭骂,指责贾赦成日家只会跟小老婆喝酒,别的事一概不问。
知子莫若母,贾赦除了好色、愚蠢外还不作为,在七十五回,贾母听闻甄家被抄的消息后,对贾府的前景越发担忧,而贾家走到这种境地,贾赦这个大儿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满怀沉闷的贾母在看到贾赦送来的两盘菜,看都不看便让人送回贾赦屋里,并吩咐:“以后不用再送,我想吃,自然来要”。
而贾政呢?虽然中秋宴上说的低俗笑话暴露其不过一个假正经,但并不妨碍贾政平日里表现得体。好比大观园建造期间,同是不理事务,贾赦却躲家里高卧,而贾政则与清客相公们清谈,虽然放现在不过是吹牛,但也显得体面端庄。
而若说最重要的,是贾政具备一个技能,就是撒娇。
第二十二回,贾政朝罢后便来与贾母和小一辈们猜谜取乐,席间贾母因见这些孙儿们唯唯诺诺,便知识贾政在的缘故,酒过三巡贾母便要撵贾政去休息,贾政知道贾母意思,便陪笑:
“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以儿子半点?”据贾政所言,他此番前来是要跟母亲和子女们共聚天伦的,所以还备了不少小礼物,而母亲您怎么只会疼孙子孙女们,怎么不肯将爱分我一点点?
贾政此时也有四五十的人了,对着贾母还能说这么亲密的话来,实在不像素日里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样子。在大家族,很多时候亲情都消耗殆尽在无休止的争夺之中,争权、争财甚至争人,兄弟之争、父子之争、母子之争甚至夫妻之争,贾母自重孙媳妇做起到现在自己有了重孙媳妇,见过的是非不少,经历的斗争亦不少,想来对于大家族的亲情,大抵是很难感受半点吧。贾敏虽是自己的独宠,可也远嫁苏州,膝下除了几个孙子孙女,实在找不到其他慰藉,可是贾政在此基础上让贾母感受到,她还有这个儿子愿意承欢膝下。
贾政对贾母像一个撒娇的孩童,贾赦则用借笑话讽刺贾母;贾政潜心政务一心向上,贾赦一心扎进姬妾堆纸醉金迷;贾政见个王府的奴才都知道恭恭敬敬,贾赦却无事生非强抢平民古董,贾母多么睿智的一位老太太,重用贾政自是情理之中。
红楼中的贾赦当面讽刺贾母偏心,贾母为何不敢回击?
因为贾母心虚。她确实很偏爱儿子贾政,对贾赦就不太上心,所以她不反驳。
因为贾母确实比较偏心于贾政,贾赦在各个方面也不太符合贾母的心意,贾赦这个人过于贪婪,且好色
因为当时为男权社会,男子家庭地位高,再者贾赦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贾母心虚。
自古以来,父母偏心的多的去了,有的母亲非要让儿子把皇位传给他弟弟,等弟弟死了再传回皇帝的儿子,这事都能干的出来,你说这偏心的父母还能做不出来啥?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有一个很有趣的情节,中秋节贾府开夜宴,众人行令做游戏,当令行到贾赦手中时,他讲了一个“母亲偏心”的笑话,贾母听完之后的反应着实值得深思:
一时,大家归坐,复行起令来。这次在贾赦手内住了。只得吃了酒,说笑话,因说道:“一家子一个儿子,最孝顺,偏生母亲病了,便请了一个会针灸的婆子来......婆子道:‘不用针心,只针肋条就是了’......你不知道,天下父母心偏的多着呢!”众人听说都笑起来,贾母也只得吃了半杯酒,半日笑道:“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才好。”——第七十五回
这一处着实有趣,贾赦讲的这个笑话明摆着是在嘲讽贾母平日里偏心二房的贾政、王夫人,而忽视自己这个大房,而贾母的反应更加有趣,她听完这个笑话并没有笑,而是吃了半杯酒,沉默着过了“半日”后才强打起笑意回复了一句“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才好。”
曹公笔下无闲笔,如果是以前那个爽利的贾母,听完贾赦的笑话,要么假装没听懂贾赦的讽刺,大家乱笑一通就过去了;要么开个玩笑打趣贾赦:“你莫不是说我偏心”,总之有无数的和平解决方式,可贾母却沉默了半日,最后说出“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才好”这种略带酸感的话,贾母的不满和落寞神情太过明显,导致神经大条的贾赦都看出“贾母动疑”,赶紧以别言解释,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可贾母此处的反应却意义深厚,因为它意味着贾府即将走向末世,我们先来看看中秋夜宴之前,贾府内部都经历了什么?
先是贾赦要强娶鸳鸯,实则是图贾母的金银财帛,拿下鸳鸯,就好摆弄老太太;
再有,宫中老太妃薨了,贾母、王夫人等人不在家,李纨、探春、宝钗三人管理团队彻底大乱,莺儿随意攀扯园中柳条、“茉莉粉替去蔷薇硝”,赵姨娘大闹怡红院;“玫瑰露引来茯苓霜”,查出贾府内部的偷盗真相;厨房内部争斗不断,秦显家的趁机争夺管厨之权,没有贾母、王夫人等领导坐镇,底下人纷纷闹事,就连王熙凤、平儿、加上纨、探、钗三人,都管理不过来,贾府陷入一片混乱;
其次再有贾母查赌,傻大姐在园内发现绣春囊,王夫人发动抄检大观园行动,导致贾府内部人心惶惶,惜春甚至不惜和宁国府断绝关系,以保证自己的清白......
这重重矛盾之下,贾府如同摇摇欲坠的高楼,偏偏贾赦、邢夫人此时发起了夺权之争,这个态势在前八十回后期已经很明显了,如果曹雪芹的后四十回还在,那么一定贾府内部一定会有一场勾心斗角的夺权之争,这种内部消耗更是将贾府推向了最终毁灭的结局。
贾母世事洞明,她早已看穿了这一切,所以她别出心裁举办中秋夜宴,将家中人叫在一起好好热闹热闹,其实是为了缓解贾府内部高层之间的尔虞我诈,帮助家里人搞好关系,在甄家被抄家的时候,贾母就已经预料到了贾府即将倒塌的结局,脂砚斋也看出了这一点:
贾母点头叹道:“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日赏月的正经。”——第七十五回
脂砚斋评语:贾母已看破兔死狐悲。故不改已往,聊来自遣尔。
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贾母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保证贾府内部团结,共同应对将来“甄府”那般的结局,所以她攒了一个中秋夜宴的局,可偏偏贾赦讲了一个“母亲偏心”的故事,将她的一番心意顿时化作飞灰,我们可以试想,贾母沉默半日,她究竟在想什么?
恐怕想的是贾府外患将至,内部赦、政两支却即将开始内斗,如此一来,内忧外患,贾府如何不亡?所以在听到贾赦笑话的那一刻,贾母既伤心又无奈,她的情绪已经不会在“生气”上停留了,因为她的眼光看的是整个贾府的未来。可同时这也决定了她会是贾府内部精神上最痛苦的那个人,因为她不得不看着贾府向悬崖驶去,而她早已无能为力.......
《红楼梦》贾政明明为人正派,为何中秋节讲的笑话却庸俗至极
《红楼梦》中明明为人正派的贾政偏要在中秋节将庸俗笑话,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贾政希望拉近与贾府众人的关系;第二、贾政希望讨贾母开心;第三、贾政借机暗讽王夫人。
贾政希望拉近与贾府众人的关系贾政平时在贾府中总是一副正派的样子,所以难免会让人觉得有距离感,而此次中秋节家宴就是与大家拉近关系的绝佳时机,所以贾政讲了一个庸俗的笑话。贾政平时总是太过严肃,所以导致贾府中的人都觉得他十分难以接近,而且贾政不苟言笑的样子也的确容易威慑到儿女们,所以与其说贾政在中秋节上讲的笑话是庸俗的,不如说贾政在中秋节讲的笑话是接地气的。
贾政希望能够讨贾母开心中秋节的时候,贾母看起来十分伤感,所以贾政和贾赦两兄弟便主动给贾母讲了笑话,希望能够让贾母忘掉那些烦心的事情。贾政除了为人十分正派以外,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非常孝顺,他在贾母面前也是可以放掉自己的一切面具的。因此,当贾母在中秋节家宴上显示出不愉快以后,贾政便立刻给贾母讲了个笑话,希望能够让贾母开心起来,这也算是贾政在尽自己的孝心。
贾政借机暗讽王夫人贾政当时在中秋节上讲那个庸俗笑话,其实还有映射自己的妻子王夫人的意思。王夫人与贾政之间感情其实并不好,而且王夫人忌妒心太重,总是管着贾政,所以贾政并不喜欢王夫人,即便两个人有了子女,但是感情上面依然是空白的,贾政忍受王夫人多年也着实算是有耐心了,所以便借着讲笑话的由头讽刺一下王夫人,希望王夫人以后能够不再这么凶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