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一活到建国后的北洋军阀,活到建国后,得知志愿军攻入汉城,老泪纵横,他是谁呢?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2 13:44:18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最长寿的北洋军阀,80岁还在和日本人战斗,活到建国,他是谁?

自然是我少帅,张学良啊。张学良是张作霖的儿子,虽然也有一些不良的习惯,但是他胸怀大义,为国为民,发动西安事变时,就置死于身外,一生都在与小日本战斗。
最长寿的是萨镇冰。他是唯一一个活到建国之后的北洋军阀,即使年纪很大了,还在和日本人战斗,然后活到了建国之后。
最长寿的北洋军阀就是萨镇冰,是一个领兵打仗很厉害的军阀,最终活到建国,94岁与世长辞,令后人敬仰不已。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说到战争,大家会想到纷飞的战火,想到堆积的白骨,想到如血的残阳下,一座座原本繁华的城市,变成冒着浓烟的焦土。
何其有幸,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的时代,不用四处流亡逃难;何其不幸,我们未生在强掳入境之际,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效劳,为人民出力。那么百年前,面对残破的山河,我们的先辈又是如何抗争,如何在逆境之中求得一线生机呢?
萨镇冰,一位唯一活到建国之后的北洋军阀,即使已过耄耋依旧坚持同日本战斗的爱国志士,用他的传奇一生,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解读
01发展海军
萨镇冰出生在旧时的一个官宦之家,其家族是福建当地有名的名门望族。
自小受到家族良好教育的萨镇冰成绩优异,治学刻苦,后来进考入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开始系统的学习海军知识,毕业时更是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甲午海战中赫赫有名的海军将领邓世昌正是他的同学,不过相比于邓世昌短暂而壮烈的一生,他就如同一副壮丽的泼墨山水画,徐徐打开,越品越精彩。
在毕业之后,他成为第一批送往英国的留学生,更是因此学到了先进的海战知识,为以后在中国海域叱咤风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国后的他进入李鸿章开办的北洋水师,选择做一名老师,用笔杆子给中国海军事业培养优秀的后备力量。
然而天不遂人愿,一场惨烈的马江海战打碎了萨镇冰的幻想,看清了中国海军的羸弱与腐败,于是他决定弃笔从戎,毅然奔赴战场。
刚刚深入一线的他就迎来了一场惨绝人寰的黄海海战,经过浴血奋战才得以死里逃生。清政府看着如此不堪一击的水师队伍,终于有所触动,萨镇冰也因此被委以重建海军军校的重任。
这时候的他满腔的热血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不但重建了军校,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军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尖端人才,给祖国的海军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的心血没有白费,不仅训练出了高作战能力的海军队伍,自己也成为了海军史上第一人,获得了总领南北洋海军的权力。
后来无论政权更替还是外国入侵,他对于海军的培养和统领都没有改变,为此付出了一生的心血,为中国的海军发展打下了强有力的基础。
02保卫国家
不过萨镇冰即使到今天依旧被大家铭记,靠的不仅仅是其出色的海军培养和统领能力,更是他对于国家对于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和为抗日战争成功做出了不二贡献。
萨镇冰出生于1866年,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已经是71岁,这在人均寿命达到80岁的今天也算是高龄,更何况人均寿命不过五六十岁的动乱时期。
即使白发苍苍,失了年轻的鲜活;即使骨瘦嶙峋,不复当初的挺拔,依旧无法阻挡他扫除日寇,拯救河山的一腔爱国热情,无法阻挡他身先士卒,余温发热的满腹赤子情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这句诗来形容萨镇冰再合适不过。从抗战爆发到结束,他拖着自己近八十的孱弱身躯,先后辗转云贵川陕等十余地,宣扬抗战救国的思想,传输自己与敌作战的经验,集结了众多的人力物力,给中国抗战救亡之路增添助力。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组织有识之士施粥放粮,收容因战争而无家可归的百姓,拯救了无数鲜活生命。在后方的安宁和稳定上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建国之后,这位受人爱戴的老人在他的家乡福建省担任了众多职务,一直到他去世,都在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工作,直至燃烧尽自己最后一滴热血。
国家国国家,有国才有家,萨镇冰深知其中的含义,并用余生全部的精力去践行,去奉献,和无数先辈一起为今天的我们撑起了一片朗朗晴空。
03拒绝内战
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即使优秀如萨镇冰,也有饱受世人争议的行为,其中在每次内战中的中立态度,是最受大家诟病的。
很多人叫他"逃兵",说他不能坚持自己的信仰,不能忠于自己的选择,无论面对多少次内战,只安守一方天地,不管他人死活。这在内乱不断,军阀割据的旧时代无疑是不负责任的,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也没有办法实现统一。
事实真的如同我们看到的那样吗?萨镇冰真的是一个不敢打仗的胆小鬼吗?
对于那个人命不如狗的年代,保存实力休养生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只有认清时局才能够存活,只有有了足够强的实力才能同外敌一战。"逃兵"、"懦夫"是世人对他的误解,但是心中的坚守却是从未忘记。
无论是年富力强时对于侵犯海域的沙俄,还是年迈体弱时面对烧杀抢掠的日寇,他都用自己的方式予以猛烈的回击和反抗。体内好战的因子很强,但是仅限于外敌。
回顾萨镇冰的一生,发现除了内战是他永远不能触及的禁区之外,其他作为一个军人能做的,该做的,他全部做到了。保卫家国,保卫人民,虽伤痛满身,虽毁誉参半,亦不曾后悔和退缩。
他这一生,有人盛赞他是"中国海军一号人物",将他奉为海军开宗人物;有人贬低他为"四姓家奴",斥责他为了利益卖主求荣。
而无论怎样,他对中国抗战事业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满腔的爱国热情亦没有半分掺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抛开有色的眼镜,摒除外界的杂音,会发现他是一个可爱亦可敬,为祖国献出一生的爱国志士。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退却重重的光环,回归最初的本质,会明白从始至终报国都是首要,荣誉不过附属,一生都是为国而生为国而死。
明白这些,对于今天的我们,起到的激励作用以及借鉴意义已经足够,再多的苛责与批评,未免吹毛求疵,舍本逐末。

哪一北洋军阀,建国后只打小鬼子拒绝内战,高龄还在战斗?

萨镇冰这个名字大多人不是很熟悉,”萨“这个姓也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位正统的汉人,但我们要牢记这个名字,因为他一生的事迹值得我们敬佩,他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仰。
1859年萨镇冰出生于福建福州的一个有名的色目人家族,其始祖曾追随元世祖建功立业,其后人有重教育的家风,萨镇冰自幼好学,10岁那年,经人推荐他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的二期,与后来的甲午名将邓世昌为同学,但他的成绩要比邓世昌好,毕业时成绩名列第一,此后他在福建水师任职。
17岁的时候他幸运的被选为赴英留学的第一批留学生,他进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深造,四年后学业完成归国,随即被派往南洋水师担任军舰大副,第二年学业优异的他又被李鸿章调任天津水师学堂任教,1884年,中法在福建爆发马尾海战,中方损失惨重,此战的惨败使萨镇冰无法按捺心中的怒火,一心要求上前线杀敌,经过两年的多次申请,终于如愿以偿担任北洋舰队”威远“舰管带。后在甲午战争中,他在十分险恶的情况下,率部抵抗日军11天之久,用自己的行动实现当初爱国抱负。
但他的英勇抗击不能挽回甲午战争大清的最终败局,战后幸存的所有海军官兵被遣散回乡,他回到家乡以当教书先生为生,半年后张之洞将他召回,最终学识经验长于他人的萨镇冰成为北洋海军的统领。
辛亥革命后,他被袁世凯任命为海军部长,此后一直在北洋政府的海军部门任职,后来国内各军阀之间征战不休让他厌倦,在1921年辞去海军总长等一切职务回到福州,1927年广东革命政府开始北伐,孙传芳部败于革命军后,其一部败退漳州,见福州守军力薄,开始进攻福州,福州陷入兵灾之中,此时年近古稀的萨镇冰站出来,组建救灾会,筹集善款,赈济灾民。此后几年他一直将赈灾活动当作自己的分内之事,不顾年事已高,四处督导赈灾活动,被人们称为“萨菩萨”.。
抗战爆发那年,他已经是78岁的老人。虽然不能上阵杀敌,但是他想到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威望宣传抗日,从抗争开始的南洋,不久转到越南回国,历经川、贵、湘、滇陕、甘,从西南到西北,辗转海内外及半个中国宣传抗日。抗战胜利时,已经86岁的萨镇冰老人终于回到上海修养,不久返回老家。
1949年8月,福州解放前夕,李宗仁来到福州试图说服萨镇冰同他前往台湾,他称病相拒,李宗仁走后他发表电文拥护中共,并为解放军解放福州做出一定的贡献。建国后他在新建立的人民政府中任职,1952年4月10日,萨镇冰病逝于福州,享年94岁。

抗联唯一活到建国后的领袖,1955年没授衔,尊称为:民族英雄

上世纪初,日本大举扩张把爪牙伸向了中国,为了保家卫国中华大许多革命先烈奋不顾身投入到这场抗日救亡运动中去,他们为抗日战争胜利立了赫赫战功。
他们为民族独立奉献了全部精力,建立了许多不朽功勋,他们都是民族的骄傲!在这些著名的抗日队伍和革命人士当中有一支不可磨灭的番号——东北抗日联军!当年抗联堪称可以媲美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队伍,为抗日牺牲太多了。这知队伍当中的周保中,也是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始人和东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为壮大和发展东北抗日作出了卓著的功勋。
当年东北抗日联军在同日军作战时条件异常艰苦,取得的战果却十分重大,发10多年的抗日斗争中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的支持了全国的抗战。在这支抗日队伍中,每当人们提起东北抗联的领导人,大家应该都会知道杨靖宇、赵尚志、王德泰等人,但可惜的是,这三位都在抗战中牺牲了,到建国后还活着的,只剩下一位了,他就是周保中。主席曾经亲切尊称他为:民族的英雄!

周保中,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到东北,组建东北抗联,成为东北抗联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于1902年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县湾桥村,他的起点很高早在1926年,就在国民革命军第6军中任团长、副师长。1928年5月,深受红色革命的影响,他只身来到到上海中共中央委工作。11月,受中共中央派遣赴苏联莫斯科,先后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国际列宁学习,开启了龙马一生的革命生涯。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周保中从苏联回国,在东北参加抗联领导工作,出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负责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并起草了《东北抗日救国义勇军游击运动纲领》,在他的努力下当地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组建成绥宁抗日同盟军,从此开始在东北地区拉开了抗日救亡的序幕。

后来周保中随着革命进程的加快,先后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军长,又亲自领导和创建绥宁抗日游击根据地,指挥大盘道、前刁翎、依兰城等著名战斗。期间杀敌无数,极大的鼓舞了东北地区人民抗日的热情。
1937年3月,东北第二路军成立后,周保中又亲自出任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总指挥,而第一路军总指挥便是杨靖宇,可见他在军中的地位。在此后的抗日战争中与杨靖宇为首的南满和以赵尚志为首的北满抗日联军形成互为依托的“品”字之势,在东北大地上书写着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极大的鼓舞了全国各地的抗日热情。
1946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周保中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吉辽军区司令员,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中,周保中领导的队伍是东北解放战争初期取得的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特别是解放长春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狠狠打击国民党军队的嚣张气焰,遏制其进犯速度,为整个东北的解放事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今天我们细细思来,当我们回忆东北抗联的英雄故事时,赵尚志,杨靖宇等人的英雄形象让我们记忆深刻,当年赵尚志将军于1942年被日军抓捕,他英勇不屈,最终就义,杨靖宇的名字,我们都在小学课本上学过,将军战斗到最后一刻,当敌人刨开他的肚子时,看到的是树皮,棉絮等东西,令敌人感到恐惧,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民族英雄。周保中作为抗联的最主要领导人,他也是唯一一位活到了建国后的领导人,令人欣慰,他的一生就是整个东北抗日战争的缩影。
后来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考虑到东北抗战的重要性,1949年,周保中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毛主席亲切接见,主席称他是民族的英雄。此后在解放西南的道路上,1950年2月20日,周保中领导队伍与二野四兵团率部队进入昆明城,后来西南军区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陈赓为主任,周保中为副主任;此后中央任命陈赓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周保中为副主席。从此他为西南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鉴于周保中一生为国为民作出的贡献,主席就曾评价过:“周保中在东北十四年抗战救国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几十年的腥风血雨,他不惧牺牲,为革命事业出生入死,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后来周保中1955年,由于在地方工作他没有参加授衔,但还是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
1964年2月22日,一生为民操劳的他在北京病逝,享年62岁。
结语
参考资料:周保中将军传

活到建国后,得知志愿军攻入汉城,老泪纵横,他是谁呢?

中日甲午海战,国人之殇。邓世昌挥舰撞吉野,让人唏嘘!清廷的腐败无能,直接导致晚清洋务运动成果的精髓——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北洋舰队部分官兵
以老迈的定远舰为首的北洋舰队,在这次中日海战中损失惨重。有五艘被日联合舰队击沉。剩下的也是伤痕累累不堪重用!其中有一艘训练战舰“康济号”因为战力较弱,没有参加中日对决而完整的保存下来。康济号管带萨镇冰,虽然没有参加黄海决战,但在随后的“威海卫”保卫战中,镇守日岛炮台,沉着应战。用4门炮坚守8天后,炮台火力尽失,无奈丁汝昌命令撤出,退守刘公岛!萨镇冰镇守日岛这8天,多次打退日军,成为了中日甲午海战少有的亮点!无奈,清廷腐朽,北洋舰队轰然倒塌!
萨镇冰
萨镇冰随着“康济号”被解除武装,革职回家!由于清朝意识到海军建设的重要性,准备重整水师。萨镇冰被重新启用,先后担任北洋水师帮统、广东水师提督,之后总理南北洋水师,成为海军统帅!萨镇冰对海军大刀阔斧式的革新,他撤消南北两洋水师建制,建立起统一的指挥系统;并把海军分成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他制定三等九级海军官制,按等级设计不同的军服和肩章。这种改建,开了中国海军科学管理的先河! 辛亥革命爆发后,萨镇冰受命于清庭,率领舰队阻击革命军。但清朝气数已尽,革命军笼得人心。这时的萨镇冰左右为难,一边是给自己荣誉加身的大清,一边是大势所趋的国民革命!他选择了中庸,其实也就是默认倒戈。萨镇冰装作有病要医,弃清军舰队,坐英国商船,去往了上海!做为清海军的最高指挥官,萨镇冰大义之举,为革命军取得武昌起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北洋舰队康济号
由于萨镇冰是北洋舰队的元老,又是第一批被清朝委派到欧洲留学的精英,所以在袁世凯重新组阁北洋政府后,邀萨镇冰担当海军总长一职。但萨未答应(此事,后来的历史学家众说分谈)。北伐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成立,蒋介石又委派萨镇冰担当海军高级顾问!
萨镇冰雕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天,萨镇冰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后打进了汉城,萨镇冰得知战事,喜极而泣。想起了57年前,从朝鲜失手于日本开始的甲午屈辱。当即作诗一首: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浅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

?北洋军阀名将徐树铮:民国史上军阀中的第一才子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5月举行安殡时,正在欧洲考察的 用电报发回挽联: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此联上句典出《论语?子路》,下句典出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孙中山一生的主要历史功绩。当时举国偃旗,万民哀悼,称颂中山先生的联很多,致挽联者文豪巨擘不乏其人。但 的此联被推为众挽联之冠。不少人对此评论:「徐氏之联,用典精辟,含义深刻,可谓之头筹!」由此可见徐树铮之才气超人,文采盖世。>  徐树铮,江苏萧县(现安徽省萧县)人,自幼聪颖过人,7岁能诗,13岁中秀才,17岁补廪生,有神童之称。1901年,徐树铮到济南上书山东巡抚袁世凯,陈述经武之道,未得赏识后,闷闷不乐地回到投宿的客店。正好段祺瑞路过此处。于是走投无路的徐树铮被延揽为用,追随段祺瑞的左右。1905年,段祺瑞又出资送徐树铮去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五年之后,31岁的徐树铮回国,从此一生效忠段祺瑞,曾自赋诗曰:「购我头颅十万金,真能忌我亦知音。」张学良对其敬佩有加,称其为「上马杀贼,下马露布」之豪士。辛亥革命爆发后,以段祺瑞为首的四十二名清军前方将领突然发出通电,吁请清帝退位,实行共和政体,这顿时使清廷失去了继续挣扎的勇气。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发表退位诏。而那一篇通电,便是出自徐树铮的手笔。1912年至1914年,徐树铮先后任中华 军学司司长、军马司司长、将军府事务厅长等职。1914 年5月,徐树铮任中华 陆军部次长,年仅34 岁,为次长中最年轻者。袁世凯称帝时,徐树铮因其劝段祺瑞 *** ,遭袁世凯罢免官职,于是赋闲在家静观其变。>  1916年,因称帝而众叛亲离的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为国务院总理,徐树铮复任陆军次长兼国务院秘书长。在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府院之争中,黎元洪瞅准时机在这时下令撤销了段祺瑞的总理职务,段祺瑞愤然离京去津,作为其铁杆的徐树铮也被黎元洪革职。1917年,徐树铮协助段祺瑞策动了张勋赶走黎元洪的「张勋复辟」事件。事后又策划了讨伐张勋的「讨逆军」行动,讨逆成功后,徐树铮又任陆军总次长,再次回到了权力的舞台。段祺瑞当时被推崇为「三造共和」的英雄。殊不知在这其中,件件事都少不了徐树铮的谋划和参与。冯国璋任总统后,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很快就产生了矛盾。徐树铮坚定地站在段祺瑞这一边。后段祺瑞被迫辞职。徐树铮幕后策划督军团对冯国璋施加压力,策动张作霖入关抢夺军火,迫使冯国璋再度启用段祺瑞组阁。>  >  于是段祺瑞复任总理兼陆军总长。1919年,徐树铮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同年10月,率兵进入外蒙古,迫使外蒙古在1919年11月17日正式取消自治,回归中国。孙中山去电对徐树铮收复外蒙予以很高的评价,言其可与傅介子、班超相比。北洋 间的勾心斗角与明争暗斗从未停歇。1920年,直皖两系军阀斗争激烈,徐树铮被免职,任远威将军,留北京代职。直皖战争后,段祺瑞下台,徐树铮又被指控为「十大祸首」之最而遭通缉拿办,借日本使馆之助逃到天津,后潜入上海英租界内匿居躲过此劫。>  1921年,孙中山以非常大总统名义在桂林组织大本营,计画北伐征讨直系军阀。孙中山联合段祺瑞、张作霖组成三角同盟。徐树铮代表段祺瑞于次年初赴桂林与孙中山晤谈,其行期定下来之后,孙中山曾写信给蒋介石说:「徐君此来,慰我多年渴望。」见面后,孙中山对徐树铮非常赏识,甚至希望他能留下来做自己的参谋长。但徐树铮是段祺瑞的死党,自然是不会离开段祺瑞的,他委婉地回绝:我在北方帮助孙先生,会比在孙先生身边帮助更大。1924年9 月,盘距在江苏的直系军阀齐燮元为夺取被浙江皖系军阀卢永祥控制的上海,爆发了江浙战争。徐树铮任浙沪联军总司令,但这场战争中,皖系败下阵来,徐树铮在租界的寓所里被支持直系军阀的英国人拘捕。并强迫他乘英轮去欧洲。在途经香港时,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段祺瑞被推为临时执政,徐树铮又获得了自由。>  徐树铮后被任命为考察欧美日本各国政治专使,率考察团15人,先后考察法国、英国、瑞士、义大利、德国、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荷兰、美国、日本12国。于1925年12 月11日考察结束回国,于12 月29 日晚乘专车离开北京南下,途经京津间廊坊车站,被冯玉祥部下张之 *** 人劫持,于30日凌晨被复仇杀害(1918年6月15日,徐树铮在天津暗杀了冯玉祥的恩师兼老长官陆建章),时年45岁。翌年,归葬故里。徐树铮被杀的噩耗传出后,段祺瑞为之失声痛哭,曾任大总统的徐世昌曾挽以联曰:「道路传闻遭兵劫,每谓时艰惜将才!」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挽联云:「语谶无端,听大江东去歌残,忽然感流不尽英雄血;边才正亟,叹蒲海西顾事大,从何处更得此龙虎人。」>  徐树铮文武兼长,精于书法,擅诗词古文,从政后仍手不释卷,对桐城派大师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尤为喜爱,总是随身携带。徐树铮留下来的诗大约200首,词60首。有《建国铨真》、《视昔轩文稿》、《兜香阁诗集》、《碧梦庵词》等著作传世。徐树铮酷爱昆曲,他能自辑曲谱,能上台演出,并曾与徐凌云、项馨吾、俞振飞等名角同台。他擅长花脸和贴旦两种角色的曲目,声如洪钟。张謇曾赠诗云:「将军高唱大江东,势与梅郎角两雄」。1925年5月,他以专使身份访英,还应邀在英国皇家学院演讲,题目竟然是《中国古今音乐沿革》,可见其之多才多艺,堪称 军阀中的第一 。徐树铮精于联语,他还曾给张勋写过一幅挽联:「仗匹夫节,挽九庙灵,其志堪哀,其愚不可及也;有六尺孤,无一抔土,斯人已死,斯事谁复为之?」也因分寸拿捏到位,用典恰当准确,被誉为挽联之绝唱。>

北洋军阀的五虎上将都有谁

北洋五虎:段祺瑞,冯国璋,王世贞,张勋,曹琨。
一条龙:徐世昌
冯国璋,段祺瑞,曹锟,黎元洪 徐世昌
即:【姜登选、郭松龄、韩麟春、张宗昌、李景林】。
奉系不算北洋军阀么?!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 奉张内靠袁世凯,外靠日本,才逐渐控制了东北。所以,奉系原也属北洋军阀集团。至于网上词条可不可靠,大可以问你历史老师,查辞海亦可 。。。
第一个回答的没一个是北洋人,第二个回答的全是奉系的,第三个黎元洪不是北洋系的,徐世昌不带兵,只是个策士。第四个直接简介北洋系了。北洋没有五虎上将的说法,只有一龙二虎三狗。袁世凯死后北洋系分裂,就更说不上什么五虎上将了。
一条龙 徐世昌 五虎顺序 王世贞 冯国璋 段祺瑞 曹锟 张勋
有: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张勋、曹锟。
1、段祺瑞
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字芝泉,曾用名启瑞,晚年号称“正道老人”,生于安徽合肥,所以又称“段合肥”。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
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
号称“六不总理”,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2、冯国璋
冯国璋(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字华符,一作华甫,直隶河间县西诗经村人,直系军阀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冯国璋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冯国璋任中央练兵处任军学司正使,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司令。其为人亦首亦尾,但聪明好学、勤奋刻苦。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后曾奉命率军进攻南京,镇压“二次革命”。又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
袁世凯称帝后曾任命他为参谋总长,后来又让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总司令,他均未上任。并联合五将军发出逼迫袁世凯取消帝制的通电。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经过国会补选冯国璋为副总统,在南京办公。后黎元洪与段祺瑞爆发“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任代理总统,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
民国七年(1918年)8月13日,冯国璋通电辞去副总统,于民国八年(1919年)返回河间故里。民国八年(1919年)10月,冯国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终年60岁。
3、王士珍
王士珍(1861年8月19日-1930年7月1日),字聘卿,号冠儒,直隶正定牛家庄(今河北正定)人。近现代政治人物,北洋三杰之首。
凭借过人的才智和卓越的政绩,得到袁世凯的青睐,历任军政要职,直至陆军部长、总参谋长和政府总理。1918年,退出政坛,隐居北京。1926年5月,任京师临时治安会长、京师救济联合会会长等职。1930年7月,身患肝癌,卒于北京,享年70岁。
4、张勋
张勋(1854年-1923年9月11日),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江西省奉新县人,中国近代北洋军阀势力之一。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
清朝覆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1913年镇压讨袁军。后任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
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兵进入北京,于7月1日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但12日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讨逆军”所击败,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后病死于天津,谥号忠武。
5、曹锟
曹锟(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字仲珊,出生于天津大沽口(今天津市塘沽),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华民国初年直系军阀的首领。驻军保定,被称为“保定王”。
1890年,于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毅军哨官;1919年被拥为直系军阀首领。1923年6月,曹锟将黎元洪逐走天津;1923年10月5日,重金收买议员,贿选而被选举为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27年移居天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拒绝日本出面组织新政府的要求。
1938年5月17日,曹锟病逝于天津。1939年12月,曹锟被国民政府追封为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士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国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段祺瑞

北洋军阀政府有哪几位总统?

  1、北洋政府历任总统
  袁世凯,1912年3月10日就职,1916年6月6日离职。
  黎元洪,1916年6月7日就职,1917年7月1日离职。
  冯国璋(代理总统),1917年7月12日就职,1918年10月10日离职。
  徐世昌,1918年10月10日就职,1922年6月2日离职。
  周自齐( 国务总理摄行总统职权),1922年6月2日就职,1922年6月11日离职。
  黎元洪,1922年6月11日就职,1923年6月13日离职。
  高凌霨(国务总理摄行总统职权),1923年6月14日就职,1923年10月10日离职。
  曹 锟 ,1923年10月10日就职,1924年11月2日离职。
  黄 郛(国务总理摄行总统职权),1924年11月2日就职,1924年11月23日离职。
  段祺瑞(临时执政),1924年11月24日就职,1926年4月20日离职。
  胡惟德(国务总理代行职权),1926年4月20日就职,1926年5月13日离职。
  颜惠庆(国务总理代行职权),1926年5月13日就职,1926年6月22日离职。
  杜钖圭(国务总理代行职权),1926年6月22日就职,1926年10月1日离职。
  顾维钧(国务总理代行职权),1926年10月1日就职,1927年6月16日离职。
  张作霖 (陆海空大元帅),1927年6月18日就职,1928年6月3日离职。
  2、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中华民国建国初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派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1912年2月,袁世凯继孙中山后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势力初秉政。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首任大总统后北洋政府正式形成。北洋政府是继清朝灭亡后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袁世凯死后,北洋军分裂成以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为首的军阀势力,开始了军阀混战时代,直到北伐战争结束后才完成形式统一。
  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解除党禁、报禁的时期,这一时期尽管内战不断,但已经出现了三权分立、地方自治等制度的雏形。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民主政治、思想解放、踏入国际社会的开端,更是中华民族资本积累的黄金时期。同时,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和平的方式完整继承前朝疆域的政权。

吴佩孚是什么系的军阀?

吴佩孚
北洋军阀吴佩孚的一生.
吴佩孚是北洋军阀中的后起之秀,也是曹锟执掌直系大权时的实际首脑。他一生刚愎自用,政治野心极大,在其鼎盛之时,曾拥有数十万兵力,虎踞洛阳,幻想以武力统一中国,真有“天下舍我其谁”之概。至第二次直奉战争,由于冯玉祥回师北京发动政变,吴佩孚由此一蹶不振。不久,他又被北伐军打得丢盔弃甲,走投无路,只好投靠四川军阀杨森,且长达四年之久,最后定居北平东城什锦花园胡同。就其前半生而言,这位北洋军阀直系头子,确实是穷兵黩武,祸国殃民,乏善可陈。但其晚节,不怕日伪的威逼利诱,拒不当汉奸,尚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北洋军阀吴佩孚(1874-1939年),在历史教科书中已被定性为反面人物,然而其人生历程却十分复杂,有时还带着一些传奇色彩。
他是山东蓬莱人,本是一介书生,22岁考上秀才,但次年即因得罪家乡的官吏、豪绅而被革除功名还被通缉,通过科举考试飞黄腾达的梦想破灭了。他逃到北京生活无着,靠占卦算命来糊口,1898年在天津投军,从此披上戎装。
1904年,日、俄帝国主义为抢夺我国东北的控制权而发生战争,他被派任日方间谍,化装成肩挑小贩,冒险混入俄军地盘刺探情报,立了功;因敢作敢为而被北洋军阀头子曹锟看上,两年后当上了管带(营长)。此后积极投身军阀混战并大有“斩获”,很快晋升为团、旅、师长,不几年就拥兵数十万,被封为“孚威上将军”,盘踞于洛阳,控制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还遥控北京的曹锟政府,成了实力最强的军阀。由于他会写诗、绘画,字也写得颇好,因此有“儒将”之誉,他也常以此自豪。
可是这位“儒将”却缺乏儒家所宣扬的“仁”道,他为了实现个人野心,不惜“龙泉剑斩血汪洋”,对其他军阀毫不手软,对芸芸众生的命运更不屑一顾。1921年与湘军打仗时竟下令掘开簰州的长江大堤,致使许多无辜百姓葬身鱼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为了争取自由、人权举行大罢工,他残酷地镇压,制造了著名的“二七大惨案”,为自己的历史写下了最黑的一页。
他50寿庆之时,正是权势鼎盛之日,各地的军政要人和文化名人、各国驻华使馆的武官云集洛阳,清废帝溥仪也派出其“摄政王”前来祝贺。连曾名震朝野的维新派首领、著名学者康有为也大拍马屁,献寿联云:“牧野鹰扬,百岁功勋才一半;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表现了这个“大帅”叱咤风云的气概,还吹捧他更壮观的未来。
但是这只“鹰”、“虎”的前景并不美妙。此人虽然精明、狠辣,然而因逆时代潮流而动,终于一败涂地。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大举北伐,他纠集主力扼守湖北咸宁的汀泗桥并上阵督战,亲手枪杀了几名后退的官兵,然而也抵挡不住革命洪流。两个月后北伐军攻克武昌,他大势已去,可是不像其他下台的军阀政客那样,腰缠万贯出洋“考察”或跑到租界去寻求外国人保护,而是在国内辗转流亡。
1927年5月27日,他率卫队逃去四川经河南邓县构林关时,受到当地头面人物的热情款待。面对满桌酒肉,他却说:“免了吧,战火连绵,百姓不得温饱,我们还要这么多菜干什么?”只留下四个小菜,其余全叫人撤下。他定于第二天清早开拔,可是地方绅士纷纷前来求字求诗,他“雅兴”大发,欣然应允,即席撰写了多首(副)诗联。在赠给乡绅杨星如的诗中,有“天落泪时人落泪,哭声高处歌声高。世人漫道民生苦,苦害生民是尔曹”之句,流露出了悲天悯人的情怀,还不客气地谴责了地主豪绅们的罪恶,令人刮目相看。弄文舞墨的“雅兴”救了他一命。当天上午,其先头部队中了悍匪索金娃的埋伏而狼狈不堪,连秘书长张煌言也被乱枪击毙了,他却因推迟出发而安然无恙。
随后,他流寓于四川的奉节、大足、达县等地,卫队、随员星散,靠依附当地军阀为活。1931年7月在成都参观昭觉寺时,特地穿上袈裟拍照,还赋诗二首。第一首是:
英雄不避杀身凶,何况空门老梵宫。
偏有情丝难遽断,双行血泪洒秋风。
“空门”和“梵宫”都指佛寺。诗意是:我向来将生死置之度外,又岂怕在寺院里终老?但因“情丝”(对世事的千丝万缕关系)难以砍断,所以不能皈依佛门。此时他仍以“英雄”自命,却自知不能东山再起,于是只好“两行血泪洒秋风”,散发出“末路”的凄凉。
第二首的内容比较简单,只是说自己虽然不当和尚,但“此后深山同佛”,表明不再过问世事,意思是要有关人士放心。
然而他在1932年10月离开成都后,并没有选择深山作归宿之地,而是定居于北京的什锦花园,主要靠“世侄”张学良给“补助费”维生,还写了一副对联: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怡性,真个解甲归田。
虽然没有“灌园”、“归田”,但对联总体是真实的。此人虽然浑身血腥,但尚知道坚持民族立场。1919年“五四”运动时曾表态反对签订有损于中国利益的巴黎和约;1935年,日本侵略者为了分裂中国而搞“华北自治”,请他上台当傀儡,他坚决拒绝;1938年6月,伪“华北临时政府”与伪南京“维新政府”合并,请他出来当官,也不答应。可是他却接受伪京津卫戍司令齐燮元的聘请,当有名无实的“特高顾问”,每月领“车马费”数千元。齐燮元原是他的部下,他接受这一照顾,可说是由于“袍泽之谊”,但也不能不这样,因为当时张学良已成了囚徒,不能再给予“补助”了。
他的态度自然不会让日本侵略者高兴。次年12月4日,他因吃羊肉饺子被骨屑伤了牙齿,日本特务芳太郎介绍一个日本医生为他治疗,却得了败血症,离奇地结束了一生。
直系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下,分裂成几个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
直系,首领是冯国璋(直隶河间人),后是曹锟和吴佩孚。主要依靠英、美帝国主义。盘踞在长江中下游,即江苏、江西、河南、湖北等省。皖系,首领是段祺瑞(安徽省合肥人)。段和直系首领都是袁世凯手下的干将。袁死后,直、皖两系争权夺利斗争特别厉害。皖系投靠日本帝国主义。主要盘踞在安徽、湖南、浙江、福建等省。奉系,首领是张作霖(奉天海城人)。张非北洋系统,但与北洋军阀有一定历史渊源关系,一般都将他列为北洋军阀的一派。奉系军阀投靠日本帝国主义。主要盘踞在东北地区。自此以后,各系军阀争权夺利,连年混战。先是皖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控制北京政权。1920年发生直皖战争,直系军阀联合奉系军阀,打败皖系军阀,以直系军阀为主把持了北京政权。1922年又发生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军阀将奉系军阀打败,直系军阀独占北京政权,奉系军阀撤出关外继续盘踞东北。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军阀失败,奉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次年,北伐军消灭了占据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直系军阀。“4.12”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建立起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1928年奉系军阀退据东北,是年冬与国民党新军阀合流。从此以后,北洋军阀就完全被国民党新军阀所代替。
吴佩孚(1874年—1939年)字子玉,山东蓬莱人,6岁即入私塾,1896年 22岁时中秀才,后因避祸投军从戎。从淮军聂士成部戈什哈(勤务兵)做起,“凭借其秀才的功底,受到曹锟的赏识,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成为直系军阀的一员大将。
直系军阀
直系,他控制直隶.
直系军阀。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省蓬莱县人。晚清秀才,北洋军阀中曾经为实力最雄厚的军阀之一,并担任直系军阀的首领,官至直鲁豫巡阅使。
1939年12月,吴佩孚于北平因吃羊肉饺子引发牙痛,由一日籍牙医替其拔牙,4日细菌感染,引发败血症而身亡。但江湖盛传吴因拒绝日本人的游说,故日本人以毒药谋杀,家人得知消息连夜乘船逃往重庆。
扩展资料:
1939年12月6日,蒋介石向吴家属致唁电称赞吴:“精忠许国,大义炳耀,海宇崇钦,流芳万古……”。12月8日,宋美龄以个人名义电唁吴家属。12月9日,国民政府令着追赠吴佩孚陆军一级上将,以及明令褒扬之。
吴以作战勇猛为名,全盛时期曾经是为西北国民军军阀冯玉祥、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共主,是第一位登上美国《时代杂志》的华人,时人称为玉帅。
吴性格正直清廉,董必武称:“吴氏做官几十年,有过几省地盘,带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积蓄,也没有田产,相比于同时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佩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