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言危行的意思是什么,危言危行什么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2 10:49:40 浏览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危言危行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基本信息 成语简拼: WYWX 成语注音: ㄨㄟ 一ㄢˊ ㄨㄟ ㄒ一ㄥˊ 成语繁体: 危言危行 成语字数: 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成语英文: honest talk and action 成语解释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出处 & 用法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示例: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危言危行的意思

危言危行wēi yán wēi xíng

【解释】: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出自】:《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危言危行

危言危行是个褒义词,意思是“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典故出自《论语》,“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是孔子的一句话。
危:在古汉语中有端正的意思,如苏轼《赤壁赋》中:“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在“危言危行”这个成语中是个延伸用法
危言危行
发音:wēi yán wēi xíng
解释: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出处:《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语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例句: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杜畿传》:“当官不挠贵势,执贫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近义:刚正不阿、危言正色
反义:油腔滑调
色彩:褒义词 容易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

危言危行这个成语什么意思

危言危行[wēi yán wēi xíng]
发音:wēi yán wēi xìng [注]
解释: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
出处:《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语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例句: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杜畿传》:“当官不挠贵势,执贫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近义:刚正不阿、危言正色
反义:油腔滑调
色彩:褒义词
辨析:容易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注]行、孙,并去声.《四书集注》/(宋)朱熹 注;王浩 整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5

危言危行意思是什么答案

危言危行:不好的言论,不好的行为,此处的危不可以理解为危险.


危言危行


wēi
yán
wēi
xíng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哈哈
感动吧。。。

危言危行什么意思?

问题一:危言危行意思是什么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问题二:危言危行是什么意思啊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问题三:成语“危言危行”的意思 危言危行 发音:wēi y锭n wēi xíng 解释: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 出处:《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问题四:成语“危言危行”是什么含义? 危言危行
【读音】:wēi yán wēi xíng
【解释】: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

问题五:危言危行 危言危行
发音:wēi yán wēi xíng
解释: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出处:《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语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例句:晋.陈寿《三国志顶魏书.杜畿传》:“当官不挠贵势,执贫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近义:刚正不阿、危言正色
反义:油腔滑调
色彩:褒义词 容易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

问题六:危言危行是什么意思?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问题七: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什么意思 【原文】
14?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注释】
危:直,正直。
孙:同“逊”。

【译文】
孔子说:“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请采纳~

问题八:邦有道,危言危行 邦无道,危行孙言什么意思 10分 【原文】
14?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注释】
危:直,正直。
孙:同“逊”。

【译文】
孔子说:“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朱注]危,高峻也。孙,卑顺也。尹氏曰:“君子之持身不可变也,至于言则有时而不敢尽,以避祸也。然则为国者使士言孙,岂不殆哉?”
[钱解]危,有严厉义,有高峻义,有方正义。此处危字当训正。高论时失於偏激,高行时亦失正。君子惟当正言正行,而世俗不免目之为厉,视之为高,君子不以高与厉为立言制行之准则。言孙:孙,谦顺义。言孙非畏祸,但召祸而无益,亦君子所不为。

●自语
5?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特别欣赏南容这样的人:国家有道时当官,有所作为;国家无道时也能明哲保身。在乱世,正直的品行是不能改的,但说话,就要多多注意了,以勉带来杀身之祸。保全气节,同时也要保全生命,这是最高原则。
后世印度的甘地,奉行“不抵抗,不合作”主义,不发一枪一弹,把印度从英国殖民者手中解救出来,竟完全符合孔子的思想。

成语危言危行形容的是蚂蚁庄园(处心积虑的成语意思)

成语危言危行形容的是蚂蚁庄园成语“危言危行”形容的是一个说正直话做正直事的人,具体意思是:“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情。”“危言危行”中的危是正直的意思,出自于《论语·宪问》,全句的话语是:“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具体的意思是:“国家治理清明,说话要正直,行为也要正直;国家治理黑暗,行为要正直,但是说话要谨慎。”这是一个为官之道的言论,细细想来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古人的智慧博大精深,几个字就阐述了深刻的道理,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魅力。“危言危行”从字眼来看,很难马上知道它的具体意思,单单拿出“危”这个字,现代意思就是危险,那么很多人就会混淆词义,就会觉得是危险的言论和危险的行为,那从“危”这个字延伸下来就是不好的、谨慎的,所以有可能将“危言危行”理解为不好的话不好的行为,或者谨慎的话和谨慎的行为。事实上,“危”是正直的意思,那么形容的就是人需要说正直的话和做正直的事。用现代意思去解释古文的词义,就非常不合适的,因为从古至今,一个字的意思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成语的延续依旧会有古文的意思,那么在不了解真正词义或字义的时候,不要妄下断言。而且还有一些是通假字,比如上述说的“危行言孙”中的孙是通假字,通“逊",意思是谦逊。成语“危言危行”形容的是什么?形容的是一个说正直话,做正直事的人,是一个非常好的品质。在《论语》中,说的是一个为官之道,官场比较清明的时候,说话和做事都是正直的,但是官场黑暗的时候,需要做正直的事,说谨慎的话。处心积虑的成语意思处心积虑,汉语成语,拼音是chǔxīnjīlǜ,意思是形容蓄谋已久。出自《谷梁传·隐公元年》。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处心积虑成语的基本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一、处心积虑成语的解释处心:存心。积虑:蓄谋很久。指费尽心思做坏事。《谷梁传·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二、处心积虑成语的近义词想方设法[xiǎngfāngshèfǎ]想尽办法:~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千方百计[qiānfāngbǎijì]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计谋。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五:“譬如捉贼相似,须是着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捉他。”方:方法。计:计谋。煞费苦心[shàfèikǔxīn]费尽心思。三、处心积虑成语的造句1、淡雅素净代替了红尘滚滚,清新自然置换了处心积虑。2、他那长着一对狡诈眼睛的哥哥瑞拉,处心积虑图谋征服整个世界。3、民有民的乐,官有官的忧,穷有穷的喜,富有富的悲,都随个人与环境的不同而变化,何苦处心积虑地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4、于是指派专人,用心操控,并且处心积虑,要确保自己的位置。5、从一个乡下青年,走上人世的显赫位置,这是他工于心计、处心积虑、小心做人的结果。6、政治小爬虫是最危险的生物,它们处心积虑,只为摧毁自己生存的社会根基。7、前世,你们到处向世人散布谣言,往我身上泼脏水,处心积虑想从我的手中夺取冥羽铠甲。8、现在的公司不得不处心积虑精心计划。9、他对那家公司的经营权处心积虑已久,此次不惜花费重金,似乎势在必得。10、早知道他们根本无意于这些遗产,我也不必如此处心积虑地处处防范。11、他为了谋取庞大家产,这些年来一直是处心积虑,从来都不曾有过放弃的念头。12、敌人正处心积虑地想分化我们,我们千万别中计。13、诚然,若要抛弃冷战后的和平,没有比这更处心积虑的做法了。14、自从那女人进入家门后,整天处心积虑地想图谋我们家的财产。15、他处心积虑地想并吞对方公司,扩充自己的实力。16、这些政党处心积虑将反对移民包装成很多人能够接受的样子。17、只有希特勒才处心积虑地要破坏比利时和荷兰的中立。18、匪徒在五分钟内劫了银行20万元,如此迅速,显然是处心积虑多时。19、他虽然经过处心积虑的策划,结果还是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20、他一直处心积虑,想多攒一点钱,早点儿自立门户。21、他处心积虑地盘算着把我出卖了,他好去过他的快活日子。22、没想到你们这么不长进,老是处心积虑地想要分家产。23、封建势力下的地主日夜处心积虑地盘算贫困百姓。24、这些坏人处心积虑地制造假药,坑害人民。25、我绞尽脑汁,处心积虑,就是为了让他嫉妒。处心积虑成语的基本解释相关文章:★成语处心积虑的解释★处心积虑的成语解释及造句★成语处心积虑★处心积虑的意思和造句★常用成语的解释★处心积虑成语近义词及造句★处心积虑是什么意思★处心积虑解释同义词及造句★用成语处心积虑怎么造句★常用的一些成语以及解释济济一堂的成语意思1、济济一堂,汉语成语,拼音是jǐjǐyītáng,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2、【出处】:《尚书·大禹谟》:“济济有众,咸听朕命”。3、【近义词】:高朋满座、群贤毕集。4、【反义词】:一盘散沙、分道扬镳。5、【歇后语】:过年吃团圆饭。6、【灯谜】:资助泉城母孤单。成语弹冠相庆的意思弹冠相庆的意思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1、词语解释:弹冠相庆,汉语成语,意思是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后用来形容坏人得意。出自《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2、出处:《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也。”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以视夫身仕兴朝,弹冠相庆者,固不同。”3、例句:他用不正当的手段坐上了公司的第一把交椅,他的同伙弹冠相庆。他以阴谋手段夺取了政权,正在和同伙弹冠相庆,不料一把刀突然刺进他的心窝。当这种东西被杀死的时候,人面兽心的人将聚在一起,弹冠相庆。三人成虎的成语意思三人成虎是一个成语,该成语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含贬义,一般做分句。在实际运用中,不少人把它误解为“团结起来力量大”,这是错误的。三人成虎近义词:众口铄金、道听途说三人成虎反义词:眼见为实三人成虎出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三人成虎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庞葱陪同太子前往赵国做人质、临出发前,他对魏王说:“如今有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回答:“我不相信。”庞葱又问道:“如果有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会有些怀疑。”庞葱接着说:“如果又出现了第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回答:“我当然会相信。”庞葱说:“很明显,街市上根本不会出现老虎,可是经过三个人的传播,街市上好像就真的有了老虎。而今赵国都城邯郸和魏国都城大梁的距离,要比王宫离街市的距离远很多,对我有非议的人又不止三个,还望大王可以明察秋毫啊。”魏王说:“这个我心里有数,你就放心去吧!”果然,庞葱刚陪着太子离开,就有人在魏王面前诬陷他。刚开始时,魏王还会为庞葱辩解,诬陷的人多了魏王竟然信以为真。等庞葱和太子回国后,魏王再也没有召见过他。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人成虎

表示“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意思的成语是什么?

表示“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意思的成语是:
【秉公任直】:持心公正,处事正直。【不吐不茹】: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草茅危言】:草茅:指民间;危言:直言。指民间敢于指责朝政的正直言论。【朝阳鸣凤】:比喻品德出众、正直敢谏之人。【聪明正直】: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大直若屈】: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亦作“大直若诎”【谠论侃侃】:谠论:公正、正直的言论。对上敢于直言,谈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谠言嘉论】: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谠言直声】: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董狐直笔】: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事实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方正不阿】: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谀,诌媚。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刚正不阿】: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刚正无私】:刚:刚直;正:正直。刚直方正而没有私。【公正不阿】: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公正廉明】:公平正直,廉洁严明。【公正严明】:公平正直,廉洁严明。【古之遗直】:遗:留下来的;直:正直。有古代遗风的正直的人。【蹇谔之风】:正直敢言的作风。【謇谔之风】:謇谔:正直敢言。正直敢言的作风【謇謇谔谔】:謇謇:正直,诚实;谔谔:直言敢谏。形容忠正直言。【洁清自矢】:指保持自身清廉正直。【襟怀坦白】:襟怀:胸怀;坦白:正直无私。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据义履方】:义:义理;履:遵循;方:方法。依据道义,遵循理法。指为人正直不苟。【君仁臣直】:仁:仁义;直:正直。君主仁爱,臣下才能直言相谏。【侃侃谔谔】: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谔谔:说话正直。说话正直,理直气壮。【魁垒之士】:魁垒:光明磊落;士:旧时指读书人。为人正直,胸怀坦荡的人。【凛然正气】:凛然: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正气:正直的气概。形容极威严的英雄气概,使人敬畏。【芒寒色正】:指星光清冷色纯正。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鸣凤朝阳】:正直敢言的贤士。比喻贤臣遇明君。【千仞无枝】:比喻人品正直。。【清廉正直】:清白廉洁,为人正直不阿。【清正廉洁】: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史鱼秉直】: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以直谏著名;秉:秉性;直:正直。史鱼秉性正直。形容人秉性刚直不阿。【史鱼之俦】: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以直谏著名;俦:同伴。像史鱼一样正直。常用于形容刚直的人。【守正不阿】:正:公正;阿:偏袒。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守正不挠】: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淑人君子】:指善良贤惠,公道正直的人。
【 心地正直】:指为人正直,不存邪念。
【心正气和】:内心正直,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胸中正,眸子瞭】:为人正直,眼睛就明亮。【血性男儿】:指刚强正直,勇敢热情的男子汉。【一介之夫】:介:耿介。一个正直的人。【一介之士】:一个微末的士人。指忠心正直的人。【义胆忠肝】:指为人正直忠贞。【铮铮有声】:铮铮:金属相击声。比喻为人正直,名声很好。【正大不阿】:阿:迎合,偏袒。正直磊落,不逢迎,无偏私。【正色危言】: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正色直言】: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正视绳行】:谓言行正直。【正直公平】:指正直而又公道,不偏袒。【正直无阿】:阿:曲从,迎合。为人处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正直无私】:为人做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直道事人】:正直无私地对待人
【直内方外】:形容内心正直、做事方正。
【直如弦】:像弓弦一样直。形容为人正直。【直言骨鲠】:言辞正直,气节刚劲。
【直言危行】:危行:直行。正直的言论和行为。【直言正谏】:指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直言正论】:正直公道的言论。【直言正色】: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鸷鸟不双】:鸷鸟:凶猛的鸟。凶猛的鸟不成双。比喻正直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中正无私】:中正:正直。正直而无私心。【中正无邪】:中正:正直。正直而没有邪念。【忠鲠不挠】:鲠:鱼刺,借喻正直。忠诚正直,不向恶势力屈服。【忠言谠论】:谠:正直。出言忠诚,立论正直。【庄庄其士】:庄庄:端庄正直。行为端庄正直的人。
形容人品质的成语:
表里如一 诚心诚意 襟怀坦白 危言危行、光明磊落 开诚布公 一诺千 金 黜邪崇、 正大光明: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表示“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意思的成语是:危言危行
危言危行[ wēi yán wēi xíng ]
基本解释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详细解释
1. 【解释】: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2. 【出自】:《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3.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4. 【示例】: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杜畿传》:"当官不挠贵势,执贫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拓展资料1,我一直循规蹈矩,危言危行地按照父母的意思,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2,身为国家的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为百姓服务。
3,中国人眼中,容得下小聪明,却容不下大智慧,容得下阿谀奉承,却容不下危言危行。
4、持着忐忑的心情‘危言危行’,对韩流小美女一番了解并说明了自己的教学计划。
5,第一个就说到岳飞,他所处的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他要北伐,完全对,所以岳飞的人品行为,是危言危行,正言正行,结果蒙冤死了。

危言危行什么意思

危言危行的意思:意思是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危言危行,汉语成语,拼音是wēi yán wēi xíng。
成语出处:《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危言危行造句:中国人眼中,容得下小聪明,却容不下大智慧,容得下阿谀奉承,却容不下危言危行。
危言危行的近义词:
1、谨言慎行
释义:说话谨慎,做事小心。
出处:《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译文:君子用言语告诉别人,用行动引导别人,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所以说话时一定要顾忌到最终的结果,行动时一定考虑到后果,那么民众就会谨言慎行。
2、谨小慎微
释义:原指说话、做事非常谨慎,现多指对一些事情过于小心谨慎。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微,动不失时。"
译文:圣明的人对细微的事也持谨慎小心的态度,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