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轮机工作原理,汽轮机工作原理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2 12:31:18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汽轮机工作原理

汽轮机是利用蒸汽做功的一种旋转式动力机械,它可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汽轮机轴的回转机械能
在汽轮机中,蒸汽在喷嘴中发生膨胀,因而汽压,汽温降低,速度增加,蒸汽的热能转变为动能。然后蒸汽流从喷嘴流出,以高速度喷射到叶片上,高速汽流流经动叶片组时,由于汽流方向改变,产生了对叶片的冲动力,推动叶轮2旋转作功,叶轮带动汽轮机轴转动,从而完成了蒸汽的热能到轴旋转的机械能的转变。
汽轮机
将蒸汽的能量转换成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又称蒸汽透平。主要用作发电用的原动机,也可直接驱动各种泵、风机、压缩机和船舶螺旋桨等。还可以利用汽轮机的排汽或中间抽汽满足生产和生活上的供热需要 。
汽轮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是蒸汽动力装置的主要设备之一。汽轮机是一种透平机械,又称蒸汽透平。
公元一世纪时,亚历山大的希罗记述了利用蒸汽反作用力而旋转的汽转球,又称为风神轮,这是最早的反动式汽轮机的雏形;1629年意大利的布兰卡提出由一股蒸汽冲击叶片而旋转的转轮。
19世纪末,瑞典拉瓦尔和英国帕森斯分别创制了实用的汽轮机。拉瓦尔于1882年制成了第一台5马力(3.67千瓦)的单级冲动式汽轮机,并解决了有关的喷嘴设计和强度设计问题。单级冲动式汽轮机功率很小,现在已很少采用。
20世纪初,法国拉托和瑞士佐莱分别制造了多级冲动式汽轮机。多级结构为增大汽轮机功率开拓了道路,已被广泛采用,机组功率不断增大。帕森斯在1884年取得英国专利,制成了第一台10马力的多级反动式汽轮机,这台汽轮机的功率和效率在当时都占领先地位。
20世纪初,美国的柯蒂斯制成多个速度级的汽轮机,每个速度级一般有两列动叶,在第一列动叶后在汽缸上装有导向叶片,将汽流导向第二列动叶。现在速度级的汽轮机只用于小型的汽轮机上,主要驱动泵、鼓风机等,也常用作中小型多级汽轮机的第一级。
与往复式蒸汽机相比,汽轮机中的蒸汽流动是连续的、高速的,单位面积中能通过的流量大,因而能发出较大的功率。大功率汽轮机可以采用较高的蒸汽压力和温度,故热效率较高。19世纪以来,汽轮机的发展就是在不断提高安全可靠性、耐用性和保证运行方便的基础上,增大单机功率和提高装置的热经济性。
汽轮机的出现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到20世纪初,电站汽轮机单机功率已达10兆瓦。随着电力应用的日益广泛,美国纽约等大城市的电站尖峰负荷在20年代已接近1000兆瓦,如果单机功率只有10兆瓦,则需要装机近百台,因此20年代时单机功率就已增大到60兆瓦,30年代初又出现了165兆瓦和208兆瓦的汽轮机。
此后的经济衰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使汽轮机单机功率的增大处于停顿状态。50年代,随着战后经济发展,电力需求突飞猛进,单机功率又开始不断增大,陆续出现了325~600兆瓦的大型汽轮机;60年代制成了1000兆瓦汽轮机;70年代,制成了1300兆瓦汽轮机。现在许多国家常用的单机功率为300~600兆瓦。
汽轮机在社会经济的各部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汽轮机种类很多,并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结构分,有单级汽轮机和多级汽轮机;各级装在一个汽缸内的单缸汽轮机,和各级分装在几个汽缸内的多缸汽轮机;各级装在一根轴上的单轴汽轮机,和各级装在两根平行轴上的双轴汽轮机等。
按工作原理分,有蒸汽主要在各级喷嘴(或静叶)中膨胀的冲动式汽轮机;蒸汽在静叶和动叶中都膨胀的反动式汽轮机;以及蒸汽在喷嘴中膨胀后的动能在几列动叶上加以利用的速度级汽轮机。
按热力特性分,有为凝汽式、供热式、背压式、抽汽式和饱和蒸汽汽轮机等类型。凝汽式汽轮机排出的蒸汽流入凝汽器,排汽压力低于大气压力,因此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能,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汽轮机;供热式汽轮机既提供动力驱动发电机或其他机械,又提供生产或生活用热,具有较高的热能利用率;背压式汽轮机的排汽压力大于大气压力的汽轮机;抽汽式汽轮机是能从中间级抽出蒸汽供热的汽轮机;饱和蒸汽轮机是以饱和状态的蒸汽作为新蒸汽的汽轮机。
汽轮机的蒸汽从进口膨胀到出口,单位质量蒸汽的容积增大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因此各级叶片高度必须逐级加长。大功率凝汽式汽轮机所需的排汽面积很大,末级叶片须做得很长。
汽轮机装置的热经济性用汽轮机热耗率或热效率表示。汽轮机热耗率是每输出单位机械功所消耗的蒸汽热量,热效率是输出机械功与所耗蒸汽热量之比。对于整个电站,还需考虑锅炉效率和厂内用电。因此,电站热耗率比单独汽轮机的热耗率高,电站热效率比单独汽轮机的热效率低。
一座汽轮发电机总功率为1000兆瓦的电站,每年约需耗用标准煤230万吨。如果热效率绝对值能提高1%,每年可节约标准煤 6万吨。因此,汽轮机装置的热效率一直受到重视。为了提高汽轮机热效率,除了不断改进汽轮机本身的效率,包括改进各级叶片的叶型设计(以减少流动损失)和降低阀门及进排汽管损失以外,还可从热力学观点出发采取措施。
根据热力学原理,新蒸汽参数越高,热力循环的热效率也越高。早期汽轮机所用新蒸汽压力和温度都较低,热效率低于20%。随着单机功率的提高,30年代初新蒸汽压力已提高到3~4兆帕,温度为400~450℃。随着高温材料的不断改进,蒸汽温度逐步提高到535℃,压力也提高到6~12.5兆帕,个别的已达16兆帕,热效率达30%以上。50年代初,已有采用新蒸汽温度为600℃的汽轮机。以后又有新蒸汽温度为650℃的汽轮机。
现代大型汽轮机通常采用新汽压力24兆帕,新汽温度和再热温度为535~565℃的超临界参数,或新汽压力为16.5兆帕、新汽温度和再热温度为535℃的亚临界参数。使用这些汽轮机的电站热效率约为40%。
另外,汽轮机的排汽压力越低,蒸汽循环的热效率就越高。不过排汽压力主要取决于冷却水的温度,如果采用过低的排汽压力,就需要增大冷却水流量或增大凝汽器冷却面积,同时末级叶片也较长。凝汽式汽轮机常用的排汽压力为0.005~0.008兆帕。船用汽轮机组为了减轻重量,减小尺寸,常用0.006~0.01兆帕的排汽压力。
此外,提高汽轮机热效率的措施还有,采用回热循环、采用再热循环、采用供热式汽轮机等。提高汽轮机的热效率,对节约能源有着重大的意义。
大型汽轮机组的研制是汽轮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其中研制更长的末级叶片,是进一步发展大型汽轮机的一个关键;研究提高热效率是汽轮机发展的另一方向,采用更高蒸汽参数和二次再热,研制调峰机组,推广供热汽轮机的应用则是这方面发展的重要趋势。
现代核电站汽轮机的数量正在快速增加,因此研究适用于不同反应堆型的、性能良好的汽轮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全世界利用地热的汽轮机的装机容量,1983年已有3190兆瓦,不过对熔岩等深层更高温度地热资源的利用尚待探索;利用太阳能的汽轮机电站已在建造,海洋温差发电也在研究之中。所有这些新能源方面的汽轮机尚待继续进行试验研究。
另外,在汽轮机设计、制造和运行过程中,采用新的理论和技术,以改善汽轮机的性能,也是未来汽轮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气体动力学方面的三维流动理论,湿蒸汽双相流动理论;强度方面的有限元法和断裂力学分析;振动方面的快速傅里叶转换、模态分析和激光技术;设计、制造工艺、试验测量和运行监测等方面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寿命监控方面的超声检查和耗损计算。此外,还将研制氟利昂等新工质的应用,以及新结构、新工艺和新材料等。
蒸汽轮机属于外燃机,燃气轮机属于内燃机,一般说的汽轮机是内燃机,通过燃烧的高压蒸汽驱动风轮转动,从而输出机械能。
工作原理:
包括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和整个汽轮机组的工作原理。汽轮机工作原理涉及蒸汽的流动、叶片上作用力的产生和损失的形成,以及使汽轮机适应外界负荷变化的方法。
汽轮机在启动、停机和运行时,汽缸的温度变化较大,将沿长、宽、高几个方向膨胀或收缩。由于基础台板的温度升高低于汽缸,如果汽缸和基础台板为固定连接,则汽缸将不能自由膨胀,所以汽缸要设置滑销系统来解决汽轮机运行中的自由膨胀的问题。
滑销系统通常由横销、纵销、立销、角销等组成。
扩展资料
汽轮机本体结构
汽轮机本体由转动部分(转子)和静止部分(静体或静子)两部分组成:
1、转动部分:动叶片、叶轮(反动式汽轮机为转鼓)、主轴和联轴器及紧固件等旋转部件;
2、静止部分:包括汽缸、蒸汽室、喷管、隔板、隔板套(反动式汽轮机为静叶持环)、汽封、轴承、轴承座、机座、滑销系统以及有关紧固零件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汽轮机工作原理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是:
汽轮机是能将蒸汽热能转化为机械功的外燃回转式机械。来自锅炉的蒸汽进入汽轮机后,依次经过一系列环形配置的喷嘴和动叶。
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汽轮机转子旋转的机械能。蒸汽在汽轮机中,以不同方式进行能量转换,便构成了不同工作原理的汽轮机。
汽轮机的优点:
与往复式蒸汽机相比,汽轮机中的蒸汽流动是连续的、高速的,单位面积中能通过的流量大,因而能发出较大的功率。大功率汽轮机可以采用较高的蒸汽压力和温度,故热效率较高。
19世纪以来,汽轮机的发展就是在不断提高安全可靠性、耐用性和保证运行方便的基础上,增大单机功率和提高装置的热经济性。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汽轮机
涡轮的内部包括若干组叶片或轮叶。一组固定刀片连接到壳体,而一组旋转刀片连接到轴。这些组件相互啮合,并具有一定的最小间隙,并且组件的大小和配置各不相同,以在每个阶段有效地利用蒸汽的膨胀。
蒸汽轮机的实际热效率随涡轮机尺寸,负载条件,间隙损失和摩擦损失而变化。在1200兆瓦(160万马力)的涡轮机中,它们的最高价值可达到约50%。较小的则效率较低。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涡轮机效率的蒸汽膨胀,作功,在若干阶段。这些阶段的特征是如何从中提取能量,被称为脉冲式或反应式涡轮机。大多数蒸汽轮机使用反应设计和脉冲设计的混合:每个阶段的行为都彼此相同,但整个涡轮都同时使用两者。通常,低压段是反应型的,而高压段是脉冲型的。
优点
与往复式蒸汽机相比,汽轮机中的蒸汽流动是连续的、高速的,单位面积中能通过的流量大,因而能发出较大的功率。大功率汽轮机可以采用较高的蒸汽压力和温度,故热效率较高。19世纪以来,汽轮机的发展就是在不断提高安全可靠性、耐用性和保证运行方便的基础上,增大单机功率和提高装置的热经济性。
工作原理:
汽轮机是能将蒸汽热能转化为机械功的外燃回转式机械。来自锅炉的蒸汽进入汽轮机后,依次经过一 系列环形配置的喷嘴和动叶,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汽轮机转子旋转的机械能。蒸汽在汽轮机中,以不同方式进行能量转换,便构成了不同工作原理的汽轮机。
汽轮机按照工作原理分为冲动式汽轮机和反动式汽轮机。
汽轮机是一种以蒸汽为动力,并将蒸气的热能转化为机械功的旋转机械,是现代火力发电厂中应用最广泛的原动机。汽轮机具有单机功率大、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
——冲动式汽轮机蒸汽主要在静叶中膨胀,在动叶中只有少量的膨胀。
——反动式汽轮机蒸汽在静叶和动叶中膨胀,而且膨胀程度相同。
由于反动级不能作成部分进汽,因此第一级调节级通常采用单列冲动级或双列速度级。如中国引进美国西屋(WH)技术生产的300MW、600MW机组。
汽轮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很简单的:
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由汽轮机的高压缸进入,冲动汽轮机的叶片旋转,将高温高压蒸汽所携带的能量转变成机械能。
现在先进的汽轮机非常复杂,但是基本原理都是这样的
工作原理:汽轮机是能将蒸汽热能转化为机械功的外燃回转式机械。
来自锅炉的蒸汽进入汽轮机后,依次经过一 系列环形配置的喷嘴和动叶,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汽轮机转子旋转的机械能。蒸汽在汽轮机中,以不同方式进行能量转换,便构成了不同工作原理的汽轮机。
汽轮机优点:
与往复式蒸汽机相比,汽轮机中的蒸汽流动是连续的、高速的,单位面积中能通过的流量大,因而能发出较大的功率。
大功率汽轮机可以采用较高的蒸汽压力和温度,故热效率较高。19世纪以来,汽轮机的发展就是在不断提高安全可靠性、耐用性和保证运行方便的基础上,增大单机功率和提高装置的热经济性。
扩展资料:
汽轮机种类:
汽轮机种类很多,根据结构、工作原理、热力性能、用途、气缸数目的不同有多种分类方法。
1,按结构
有单级汽轮机和多级汽轮机;各级装在一个汽缸内的单缸汽轮机,和各级分装在几个汽缸内的多缸汽轮机;各级装在一根轴上的单轴汽轮机,和各级装在两根平行轴上的双轴汽轮机等。
2,按工作原理
有蒸汽主要在各级喷嘴(或静叶)中膨胀的冲动式汽轮机;蒸汽在静叶和动叶中都膨胀的反动式汽轮机;以及蒸汽在喷嘴中膨胀后的动能在几列动叶上加以利用的速度级汽轮机。
3,按热力特性
有凝汽式、供热式、背压式、抽汽式和饱和蒸汽汽轮机等类型。凝汽式汽轮机排出的蒸汽流入凝汽器,排汽压力低于大气压力,因此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能,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汽轮机;
供热式汽轮机既提供动力驱动发电机或其他机械,又提供生产或生活用热,具有较高的热能利用率;背压式汽轮机的排汽压力大于大气压力的汽轮机;
抽汽式汽轮机是能从中间级抽出蒸汽供热的汽轮机;饱和蒸汽轮机是以饱和状态的蒸汽作为新蒸汽的汽轮机。
4,按用途
可分为为电站汽轮机、工业汽轮机、船用汽轮机等。
5,按汽缸数目
可分为单缸汽轮机、双缸汽轮机和多缸汽轮机。
6,其他
另外还可按照蒸汽初压(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排列方式(单轴、双轴)等进行分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汽轮机

[急] 汽轮机工作原理是什么?发电供汽工艺流程是什么?(蒸汽管道的走向及各阀门的名称和位置)

来自锅炉的过热蒸汽, 进入汽轮机后, 依次经过一系列环形配置的喷嘴 (静叶栅) 和
动叶栅, 将蒸汽的热能转变为汽轮机转子旋转的机械能。蒸汽在汽轮机中, 以不同方式
进行能量转换, 便构成了不同工作原理的汽轮机。
(1) 冲动式汽轮机 按冲动作用原理工作的汽轮机称为冲动式汽轮机。在近代冲动
式汽轮机中, 蒸汽在动叶内都有一定程度的膨胀 (在有些级中甚至还相当大) , 但习惯上
仍称为冲动式汽轮机。
(2) 反动式汽轮机 按反动作用原理工作的汽轮机称为反动式汽轮机。近代反动式
汽轮机常用冲动级或速度级作为调节级, 但习惯上仍称为反动式汽轮机。
(3) 混合式汽轮机 由按冲动原理工作的级和按反动原理工作的级组合而成的汽轮
机称为混合式汽轮机。
发电供汽工艺流程以及蒸汽管道的走向及各阀门的名称和位置,不是一句两句就能给您讲明白,建议看一些相关书籍!!

汽轮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汽轮发电机原理【星光发电机组技术】
蒸汽机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膨胀做功,通过连杆、曲柄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主轴的旋转运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蒸汽轮机是用蒸汽来推动轮机转动的,它运转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风车相似,蒸汽轮机是由一个中央很厚的钢盘及钢盘外沿有很多密排的叶片组成的主体结构。从锅炉里出来的高压过热蒸汽从喷嘴喷到叶片上时,轮机就转动起来,蒸汽速度越大,轮机转动得越快(也就是蒸汽的内能在喷射中变成蒸汽的动能,它的动能又转变为机轴旋转的机械能)。摘自 http://www.jsxgqy.com
用汽轮机驱动的发电机。由锅炉产生的过热蒸汽进入汽轮机内膨胀做功,使叶片转动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做功后的废汽经凝汽器、循环水泵、凝结水泵、给水加热装置等送回锅炉循环使用
汽轮发电机(steamturbinegenerator)是指用汽轮机驱动的发电机。由锅炉产生的过热蒸汽进入汽轮机内膨胀做功,使叶片转动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做功后的废汽经凝汽器、循环水泵、凝结水泵、给水加热装置等送回锅炉循环使用。
汽轮发电机原理:
汽轮发电机是由汽轮机作原动机拖动转子旋转,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把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设备。发电机转子绕组内通入直流电流后,便建立转子磁场,这个磁场称主磁场,它随着汽轮发电机转子旋转。其磁通自转子的一个磁极出来,经过空气隙、定子铁芯、空气隙,再进入转子另一个相邻磁极,从而构成主磁通回路。由于发电机转子随着汽轮机转动,发电机磁极旋转一周,主磁极的磁力线被装在定子铁芯内的u、v、w三相绕组(导线)依次切割,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在定子三相绕组内感应出相位不同的三相交变电动势。
假设汽轮发电机转子具有一对磁极(即一个N极、一个S极),当汽轮发电机转子与汽轮机转子同轴高速旋转时,如汽轮机以3000转/分旋转时,这样发电机转子以50周/秒的恒速旋转,磁极极性也要变化50次,那么在发电机定子绕组内感应电动势也变化50次,同时在定子三相绕组内感应出相位不同的三相交变电动势,即频率为50赫兹的三相交变电动势。这时若将发电机定子三相绕组末端(即中性点)连在一起接地,而将发电机定子三相绕组的首端引出线与用电设备连接,就会有电流流过,这个过程即为汽轮机转子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
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电机,通常由汽轮机、水轮机或内燃机驱动。发电机分直流发电机和交流发电机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同步发电机和异步发电机。现代电厂中最常用的是同步发电机。它由直流电流励磁,既能提供有功功率,也能提供无功功率,可满足各种负载的需要。异步发电机没有独立的励磁绕组,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不能向负载提供无功功率。因此,异步发电机运行时必须与其他同步发电机并联,或并接相当数量的电容器。直流发电机有换向器,结构复杂,价格较贵,易出故障,维修困难,效率也不如交流发电机。故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直流发电机逐渐为交流电源经功率半导体整流获得的直流电所取代。
汽轮发电机是与汽轮机配套的发电机。其转速通常为3000转/分(频率为50赫兹)或3600转/分(频率为60赫兹)。高速汽轮发电机为了减少因离心力而产生的机械应力以及降低风磨耗,转子直径一般较小,长度较大(即细长转子)。这种细长转子使大型高速汽轮发电机的转子尺寸受到限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汽轮发电机的最大容量达130~150万千瓦。
汽轮发电机是同步发电机的一种,它是由汽轮机作原动机拖动转子旋转,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把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电气设备,主要运用于火力发电厂或核能发电厂。
由于汽轮发电机在设计、安装和运行方面的诸多原因,汽轮发电机的故障具有潜伏性,时常会造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运行机组的故障发生率居高不下。对汽轮发电机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目的是在故障初始阶段检查出汽轮发电机存在的缺陷,有计划地安排机组检修,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同时,延长其平均无故障时间和缩短平均修理时间,减少停机,降低维修费用,提高发电设备的设备利用率。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汽轮机工作原理
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透平叶轮旋转,将蒸汽的热能转变为转子回转的机械能。汽轮机转子与发电机转子连接,汽轮机回转带动发电机回转,切割磁力线,机械能变为电能。
汽轮机有背压式汽轮机和凝汽式汽轮机,在工作原理上是相同的。背压汽轮机没有凝汽装置,进入汽轮机的工作蒸汽经过各级做功,末级排汽供热用户。凝汽机是进入汽轮机的工作蒸汽在各级膨胀做功,最后变为乏汽(负压)排入凝汽器内,经冷却成凝结水回收再利用。抽凝机和凝汽机的工作过程基本一样,只不过是进入汽轮机的工作蒸汽在做功的过程中间,根据用户的需要,抽出部分送出,剩余部分继续做功,最后排入凝汽器。

背压式汽轮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背压式汽轮机
  结构: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①转动部分由主轴、叶轮、轴封套和安装在叶轮上的动叶片等组成;②固定部分由汽缸、隔板、喷嘴、静叶片、汽封和轴封等组成;③控制部分由调速装置、保护装置和油系统等组成。
  原理:
  背压式汽轮机的排汽压力高,蒸汽的焓降较小,与排汽压力很低的凝汽式汽轮机相比,发出同样的功率,所需蒸汽量为大,因而背压式汽轮机每单位功率所需的蒸汽量大于凝汽式汽轮机。但是,背压式汽轮机排汽所含的热量绝大部分被热用户所利用,不存在冷源损失,所以从燃料的热利用系数来看,背压式汽轮机装置的热效率较凝汽式汽轮机为高。由于背压式汽轮机可通过较大的蒸汽流量,前几级可采用尺寸较大的叶片,所以内效率较凝汽式汽轮机的高压部分为高。
  在结构上,背压式汽轮机与凝汽式汽轮机的高压部分相似。背压式汽轮机多采用喷嘴调节配汽方式,以保证在工况变动时效率改变不大。因背压机常用于热负荷较稳定的场合,一般采用单列冲动级作为调节级。
参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4VwZr5hBUZUyTH41SOfEpBLTfST9DvtpVnhs6nyQ_w2El0MPfCfyjtAoRq-plmNGqZ6TSa_whUKUE5eB6jW2_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是:进入汽轮机的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流过由喷嘴、静叶片和动叶片组成的蒸汽通道时,蒸汽发生膨胀,从而获得很高的速度,高速流动的蒸汽冲动汽轮机的动叶片,使它带动汽轮机转子按一定的速度均匀转动。
按热力学过程不同汽轮机可以分为:凝汽式:排气压力低于大气压力;背压式:排气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汽轮机本体的结构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①转动部分由主轴、叶轮、轴封套和安装在叶轮上的动叶片等组成;②固定部分由汽缸、隔板、喷嘴、静叶片、汽封和轴封等组成;③控制部分由调速装置、保护装置和油系统等组成。

简述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和优点。

【答案】:汽轮机是用蒸汽来作功的一种旋转式热力原动机。蒸汽通过气阀进人汽轮机,依次高速流过一系列环形配置的喷嘴和动叶片而膨胀作功,推动汽轮机转子旋转,将蒸汽的动能转换成机械能。优点是功率大、效率高、结构简单、易损件少,运行安全可靠,调速方便,振动小,防爆。

汽轮机工作原理

汽轮机工作原理寄就是将蒸汽热能转化为机械功的外燃回转式机械。
来自锅炉的蒸汽进入汽轮机后,依次经过一 系列环形配置的喷嘴和动叶,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汽轮机转子旋转的机械能。蒸汽在汽轮机中,以不同方式进行能量转换,便构成了不同工作原理的汽轮机。
由于冶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汽轮机结构也有了很大改进。大机组普遍采用了高中压合缸的双层结构,高中压转子采用一根转子结构,高、中、低压转子全部采用整锻结构,轴承较多地采用了可倾瓦结构。各国都在进行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开发和设计,例如俄罗斯正在开发的2000MW汽轮机。日本正在开发一种新的合金材料,将使高中、低压转子一体化成为可能。
汽轮机的种类
按结构
有单级汽轮机和多级汽轮机,各级装在一个汽缸内的单缸汽轮机,和各级分装在几个汽缸内的多缸汽轮机。各级装在一根轴上的单轴汽轮机,和各级装在两根平行轴上的双轴汽轮机等。
按工作原理
有蒸汽主要在各级喷嘴(或静叶)中膨胀的冲动式汽轮机,蒸汽在静叶和动叶中都膨胀的反动式汽轮机,以及蒸汽在喷嘴中膨胀后的动能在几列动叶上加以利用的速度级汽轮机。
按热力特性
有凝汽式、供热式、背压式、抽汽式和饱和蒸汽汽轮机等类型,凝汽式汽轮机排出的蒸汽流入凝汽器,排汽压力低于大气压力,因此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能,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汽轮机。供热式汽轮机既提供动力驱动发电机或其他机械,又提供生产或生活用热,具有较高的热能利用率,背压式汽轮机的排汽压力大于大气压力的汽轮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汽轮机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介绍

1、汽轮机工作原理包括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和整个汽轮机组的工作原理。汽轮机工作原理涉及蒸汽的流动、叶片上作用力的产生和损失的形成,以及使汽轮机适应外界负荷变化的方法。
2、按照蒸汽所含能量在汽轮机级内转换为机械功的方式,汽轮机的级可分为冲动级、反动级和速度级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