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树成荫,绿树成荫正确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2 18:02:40 浏览2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绿树成荫的意思

绿树成荫,汉语成语,拼音是lǜ shù chéng yīn,意思是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挡了阳光。
词语辨析:旧版《现代汉语词典》只收“绿阴”“树阴”“树阴凉儿”“林阴道”而不收“绿荫”“树荫”“树荫凉儿”“林荫道”。其根据是1985年12月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的规定:“荫”统读yìn,“树荫”“林荫道”等应写作“树阴”“林阴道”等。
而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却与之相反,全面恢复了“荫”字在“树荫”一义上的传统用法:不仅增收了“绿荫”“树荫”“树荫凉儿”“林荫道”4个词条,而且将其作为推荐词形;同时将《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的“荫”字头释义中的“树阴:绿树成荫”,回归为第3版释义中的“树荫:绿树成荫”。
描写绿树成荫的句子
1、白墙绿瓦,绿树成荫,小河环绕村子而过,村里朴实的老人坐在树荫下摇着蒲扇乘凉。小孩子们跑来跑去的玩耍。田地里,庄稼绿油油的惹人喜爱,除草的人们,挥汗如雨。
2、黑山谷里绿树成阴,树多得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大树的叶子又绿又密,像撑开的。一把把大大的绿伞。如果你穿着短裤在黑山谷里游玩,肯定会觉得有一丝丝凉意。黑山谷里的树叶有的像蒲扇,有的像贝壳,有的像瓜子,它们的形状真是千奇百怪,百看不厌。
3、入夏以来,吐芽喷绿的梧桐树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一棵棵长得枝繁叶茂。团扇大的叶片密密层层挂满枝头,绿叶成荫,华盖如伞,一排排挺立在马路两旁,人行道上郁郁葱葱,浓荫蔽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绿树成荫

绿树成荫还是绿树成阴。

正确成语:绿树成荫
绿树成荫 [ lǜ shù chéng yīn ]
释义: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
出处:《现代汉语词典》
成语辨析:
旧版《现汉》只收“绿阴”“树阴”“树阴凉儿”“林阴道”而不收“绿荫”“树荫”“树荫凉儿”“林荫道”。其根据是 l985 年 12 月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的规定:“荫”统读 yīn,“树荫”“林荫道”等应写作“树阴”“林阴道”等。
这一规定不仅对“荫”的读音和义项作了调整,而且还涉及词形的改动。据此,“绿荫”“树荫”“树荫凉儿”“林荫道”“绿树成荫”等词语中的“荫”应一律改为“阴”。
而新版《现汉》却与之相反,全面恢复了“荫”字在“树荫”一义上的传统用法:不仅增收了“绿荫”“树荫”“树荫凉儿”“林荫道” 4 个词条,而且将其作为推荐词形;同时将《现汉》第 4 版的“荫”字头释义中的“树阴:绿树成荫”,回归为第 3 版释义中的“树荫:绿树成荫”。
绿荫—绿阴、树荫—树阴、树荫凉儿—树阴凉儿、林荫道—林阴道,均可采用前一种词形,即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的推荐词形。
但鉴于教材、图书在 “树荫” 一义上已多用“阴”,而用“阴”也符合现行国家语言文字标准,因此可不作修改;但须注意,如有相关的后续教材、图书,应保持词形的一致。如果不属相关的后续教材、图书,统用“荫”或统用“阴”,均无大碍。
笔顺
反义词:
不毛之地
不毛之地 [ bù máo zhī dì ]
释义: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出处:春秋·左丘明《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
译文:赏赐了一片不生长庄稼的土地。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
绿树成荫: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
绿树成荫yìn 也做绿树成阴yīn
旧版《现汉》只收“绿阴”“树阴”“树阴凉儿”“林阴道”而不收“绿荫”“树荫”“树荫凉儿”“林荫道”。其根据是 l985 年 12 月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的规定:“荫”统读 yìn,“树荫”“林荫道”等应写作“树阴”“林阴道”等。这一规定不仅对“荫”的读音和义项作了调整,而且还涉及词形的改动。据此,“绿荫”“树荫”“树荫凉儿”“林荫道”“绿树成荫”等词语中的“荫”应一律改为“阴”。而新版《现汉》却与之相反,全面恢复了“荫”字在“树荫”一义上的传统用法:不仅增收了“绿荫”“树荫”“树荫凉儿”“林荫道” 4 个词条,而且将其作为推荐词形;同时将《现汉》第 4 版的“荫”字头释义中的“树阴:绿树成荫”,回归为第 3 版释义中的“树荫:绿树成荫”。
绿荫—绿阴、树荫—树阴、树荫凉儿—树阴凉儿、林荫道—林阴道,均可采用前一种词形,即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的推荐词形。但鉴于近年来教材、图书在 “树荫” 一义上已多用“阴”,而用“阴”也符合现行国家语言文字标准,因此可不作修改;但须注意,如有相关的后续教材、图书,应保持词形的一致。如果不属相关的后续教材、图书,统用“荫”或统用“阴”,均无大碍
应该是绿树成阴,不多说了,引一段文字说明吧。
“绿树成阴花满天”——“阴”还是“荫”?李鼎上海中医药大学
为了迎接我校建校五十周年,裘老最近发表了两首亲笔书写的七言绝诗。一首以“绿树成阴花满天”结句,写出五十年来我校欣欣向荣的建设新貌;另一首以“犹想中华后起才”结句,写出老前辈对新一代的殷切期望。关于诗作内容已有同志写成专文介绍,我在这里想谈的,只是“绿树成阴”的阴字的用法问题。
“绿树成阴”又可简化为“绿阴”。裘老另一首诗有“绿阴如酒醉诗人”。有位老同志曾用书法给他写成条幅,把“阴”字写成“荫”。裘老看了,把它收藏起来,既不张挂,也不用来影印出版,就因为是“阴”字多了个草头,原来这两个字是不能混用的。
向阳称“阳”,背阳称“阴”,这一方位概念历来都分得很清楚。树阴,自然就是指树木遮住阳光而形成的阴影处。把树阴写得最为形象的一句词是:“午阴嘉树清圆。”中午阳光直射,大树底下形成一圆圈的阴影,这里是很凉爽的,俗称“凉阴”或“阴头”。绿树成阴,表明树木的枝繁叶茂,这是夏天的景象。唐诗中有“绿树阴浓夏日长”、“阴阴夏木啭黄鹂”、“绿阴冉冉遍天涯”等,都是正确地使用“阴”字。
“阴”字加上草头的“荫”字,本来只读去声,与读阴平的“阴”字有平仄声之分,因此在诗词中读音含糊不得。“荫”字从“阴”字分化出来,加上草头,原意指青草覆盖地面起庇荫作用。《左传》有句话:“若去枝叶,则本根无所庇荫矣。”早期只用“阴”字。《诗经?大雅》有句诗:“既之阴女,反予来赫。”改用后起的字可写成:“既之荫汝,反予来赫。”意思是:我既然这样庇护你,你反而来威吓我。
最能说明“荫”字的原义的,是清末大学者俞樾(字荫甫)这对名字,合起来就是“樾荫”二字。原出处《淮南子?人间训》:“武王荫暍人于樾下……”(高诱注:“樾下,众树之虚也。”)意指周武王将中暑的人移放到路旁大树间枝叶交叠如盖的凉阴下。后来将路旁的行道树称“道樾”,将大树下的阴凉处称“樾荫”,字读去声。王安石诗“客坐苔纹滑,僧眠樾荫清”就是这么用的。陶渊明诗句“桑竹垂馀荫”、苏东坡诗句“长松得高荫”等,都是着眼于枝叶庇荫的意思。诗词中就是没有将“荫”字读成平声。
近代说的“林荫大道”一词,实际是从“樾荫”发展而来的,荫字意思不算错,只是读音读成“阴”了;近来甚至喧宾夺主,想侵占“阴”字的原有地位,有人把与花木有关的“绿阴”、“花阴”、“柳阴”、“松阴”等的“阴”字都加上了草头,而且拿新编的辞书作证。老先生可不接受这种庇荫,只好说:好了,好了,不必要再加了。
备注:
【荫】统读yìn,不读yīn。1.[动]<文>(树木)遮盖阳光。▽~覆。2.[动]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而得到封赏或庇护。▽封妻~子。3.[形]阳光照不到;阴凉潮湿。▽地下室太~了,没法住。词语举例:荫庇(庇荫)|荫蔽|封妻荫子|荫凉(跟“阴凉”不同)|荫翳(跟“阴翳”不同)
(注:“树~”、“绿~”、“林~道”等应作“树阴”、“绿阴”、“林禁用词语”等。)
——摘自《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以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绿树成阴:树木遮住阳光而形成阴影。成,形成(动词);阴,阴影(名词)。“成”后加名词为动宾式动词,比如“成才”、“成龙”、“成形”、“成文”等,“绿树成阴”的“成阴”也是这种结构,如果用“荫”(去声,动词或形容词)就不合理了。
社会上很多人甚至一些媒体都被现汉和那些伪专家、假权威误导了,加上一些人的思想本来就媚俗、虚伪,看到“林禁用词语”里有“禁用词语”两个字便吓一跳,以为孩子学了这个词会变坏,其实让孩子变坏的可不是这个词,“林禁用词语”跟“禁用词语”也没有一毛关系,说有关系的人也是强拆词语!“林禁用词语”是“林阴”+“道”,是指两旁有树木荫蔽(yìnbì)(均读去声)的道路,也说“林阴路”。
现在真是“荫”满天飞啊!“绿杨阴里白沙堤”、“绿阴不减来时路”“谁记窗前借绿阴”“无心插柳柳成阴”等著名古诗或谚语里的“阴”被很多人改成“荫”了!鲁讯先生的《革命时代的文学》里有几句话:“要讲得堂皇点,则譬如种柳树,待到柳树长大,浓阴蔽日,农夫耕作到正午,或者可以坐在柳树底下吃饭,休息休息。”其中的“浓阴蔽日”也被篡改为“浓荫蔽日”了!这是对古人的大不敬,这一切都是拜现汉和那些伪专家、假权威所赐啊!现汉和那些伪专家、假权威要违反国家语委的规定、违反国家标准坚持设“荫”(yīn)的话,必定要无耻地、肆无忌惮地篡改古人诗词或者误导、纵容不明就里的群众胡乱更改古人诗词,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在为获取“荫”(yīn)的“生存权”而进行狡辩的时候,对古人诗词被肆意更改的乱象是只字不提的,因为这种乱象就是他们一手造成的!
《现代汉语词典》(现汉)违反国家标准例举
1.《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审定:凹统读āo,现汉为凹注wā音。
2.《审音表》审定:桔统读jié,现汉为桔注jú音,并解释为“‘橘’俗作‘桔’”。
3.《审音表》审定:荫统读yìn,现汉为荫注yīn音,并将其释义篡改为“阴”的释义。
4.将已经淘汰的异体字“蹚”以规范汉字字头的形式列出,误导使用者。
由此可见,在现汉和那些伪专家、假权威的眼里,是没有国家标准的,他们自己的标准、他们自己的利益以及他们的不可告人的目的是可以凌驾于国家标准和人民的利益之上的!
亲爱的朋友,你愿意我们的后代对“树荫”“绿荫”“绿树成荫”等用“荫”而大量的诗词、谚语比如“绿阴不减来时路”“无心插柳柳成阴”等却用“阴”感到困惑吗?(这些矛盾和困惑都是由现汉私设“荫”(yīn)造成的,如果严格遵循国家语委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规定废除“荫”(yīn),那么这些矛盾和困惑将迎刃而解。)或者你愿意我们的后代将古人诗词、谚语里的“阴”都篡改为“荫”吗?你愿意让留给我们大量优美诗词的古人因其诗作被肆意篡改而颜面扫地、不得安宁吗?(如果我们放任现汉私设“荫”(yīn),则古人诗词、谚语等必将不断地被有意或无意地篡改,这是对古人的大不敬!)
如果你不愿意,那么请友情顶一下帖子或者转发帖子,以便让更多被现汉蒙蔽、愚弄的人们看清现汉的真面目,阻止其肆意破坏传统文化的纯粹和祖国语言的规范!顶一下帖子或转发一下,在你也许只是举手之劳,但也为推进祖国语言的规范化作出了贡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现在,学校的学生和社会大众都存在滥用同音字、滥用繁体字甚至随意造字的现象。因此,在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渐进过程中,教师肩上的担子异常沉重。希望广大教师能以身作则,在教学中、生活中、网络上自觉使用规范的汉字,为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个人也许无法阻止《现代汉语词典》(现汉)肆意破坏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但我们可以不用它(我们可以选择兼具规范性、实用性、时代性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如果它一意孤行、死不悔改,如果大家都不用它,那么它将会死去,那些伪专家、假权威背叛祖宗、愚弄世人的阴谋将不会得逞,而祖国的语言将会更加规范、标准!请注意:顶帖子或转发帖子没有酬劳,你的QQ也不会增加一个太阳,完全靠的是对祖国语言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为的是给后人营造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语言环境!
社会上有些人爱用“荫”代替“阴”是事实,但词典不应一味地媚俗,而应推动语言往规范、标准的方向发展,但现汉却反其道而行之,违反国家规范、约定俗成的用法,不顾古诗词、谚语中“阴”和“荫”井水不犯河水的事实,私设“荫”(yīn),而刻意规避“林阴”“绿阴”“林禁用词语”等,“荫”字鸠占鹊巢、登堂入室、大行其道的乱象正是他们一手造成的,他们还巴不得将古诗词、谚语中的“阴”都篡改成“荫”呢!可见他们对祖国语言和传统文化的毒害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因此,如果我们不主动抵制他们,如果放任他们私设“荫”(yīn),如果让他们暗箱操作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荫”统读yìn的规定删除,那对祖国语言和传统文化来说可就是一场灾难了!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明摆着的事实!
写在后面的话:
2012年5月4日(青年节),QQ群“中国编校之家”上有人发一则消息称“国家语委正在酝酿新的审音表,在新表中,将恢复‘荫’的读音,即‘绿树成荫’”。目前本人无法证实此消息之真假,但它说明现在已经到了极其严峻的时刻了,现汉和那些伪专家、假权威决意要背叛祖宗、愚弄群众到底了!
因此,我作为一名不忍看祖国语言和传统文化受到戕害的普通公民在此呼吁:为了给我们的后代营造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语言环境,请有良心、有责任心的专家、学者、作家、媒体人、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社会大众一起来抵制现汉,制止他们破坏祖国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制止他们戕害传统文化!请通过邮件、QQ、MSN、论坛、博客等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篇帖子,如果在某个论坛上看到这篇帖子就不用再发(但要把帖子顶起来),从而让更多的人看清现汉的真面目,不要再被它蒙蔽和愚弄,以此来拯救祖国语言和传统文化!
“绿树成阴花满天”——“阴”还是“荫”?李鼎上海中医药大学
为了迎接我校建校五十周年,裘老最近发表了两首亲笔书写的七言绝诗。一首以“绿树成阴花满天”结句,写出五十年来我校欣欣向荣的建设新貌;另一首以“犹想中华后起才”结句,写出老前辈对新一代的殷切期望。关于诗作内容已有同志写成专文介绍,我在这里想谈的,只是“绿树成阴”的阴字的用法问题。
“绿树成阴”又可简化为“绿阴”。裘老另一首诗有“绿阴如酒醉诗人”。有位老同志曾用书法给他写成条幅,把“阴”字写成“荫”。裘老看了,把它收藏起来,既不张挂,也不用来影印出版,就因为是“阴”字多了个草头,原来这两个字是不能混用的。
向阳称“阳”,背阳称“阴”,这一方位概念历来都分得很清楚。树阴,自然就是指树木遮住阳光而形成的阴影处。把树阴写得最为形象的一句词是:“午阴嘉树清圆。”中午阳光直射,大树底下形成一圆圈的阴影,这里是很凉爽的,俗称“凉阴”或“阴头”。绿树成阴,表明树木的枝繁叶茂,这是夏天的景象。唐诗中有“绿树阴浓夏日长”、“阴阴夏木啭黄鹂”、“绿阴冉冉遍天涯”等,都是正确地使用“阴”字。
“阴”字加上草头的“荫”字,本来只读去声,与读阴平的“阴”字有平仄声之分,因此在诗词中读音含糊不得。“荫”字从“阴”字分化出来,加上草头,原意指青草覆盖地面起庇荫作用。《左传》有句话:“若去枝叶,则本根无所庇荫矣。”早期只用“阴”字。《诗经?大雅》有句诗:“既之阴女,反予来赫。”改用后起的字可写成:“既之荫汝,反予来赫。”意思是:我既然这样庇护你,你反而来威吓我。
最能说明“荫”字的原义的,是清末大学者俞樾(字荫甫)这对名字,合起来就是“樾荫”二字。原出处《淮南子?人间训》:“武王荫暍人于樾下……”(高诱注:“樾下,众树之虚也。”)意指周武王将中暑的人移放到路旁大树间枝叶交叠如盖的凉阴下。后来将路旁的行道树称“道樾”,将大树下的阴凉处称“樾荫”,字读去声。王安石诗“客坐苔纹滑,僧眠樾荫清”就是这么用的。陶渊明诗句“桑竹垂馀荫”、苏东坡诗句“长松得高荫”等,都是着眼于枝叶庇荫的意思。诗词中就是没有将“荫”字读成平声。
近代说的“林荫大道”一词,实际是从“樾荫”发展而来的,荫字意思不算错,只是读音读成“阴”了;近来甚至喧宾夺主,想侵占“阴”字的原有地位,有人把与花木有关的“绿阴”、“花阴”、“柳阴”、“松阴”等的“阴”字都加上了草头,而且拿新编的辞书作证。老先生可不接受这种庇荫,只好说:好了,好了,不必要再加了。
备注:
【荫】统读yìn,不读yīn。1.[动]<文>(树木)遮盖阳光。▽~覆。2.[动]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而得到封赏或庇护。▽封妻~子。3.[形]阳光照不到;阴凉潮湿。▽地下室太~了,没法住。词语举例:荫庇(庇荫)|荫蔽|封妻荫子|荫凉(跟“阴凉”不同)|荫翳(跟“阴翳”不同)
(注:“树~”、“绿~”、“林~道”等应作“树阴”、“绿阴”、“林禁用词语”等。)
——摘自《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以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绿树成阴:树木遮住阳光而形成阴影。成,形成(动词);阴,阴影(名词)。“成”后加名词为动宾式动词,比如“成才”、“成龙”、“成形”、“成文”等,“绿树成阴”的“成阴”也是这种结构,如果用“荫”(去声,动词或形容词)就不合理了。
社会上很多人甚至一些媒体都被现汉和那些伪专家、假权威误导了,加上一些人的思想本来就媚俗、虚伪,看到“林禁用词语”里有“禁用词语”两个字便吓一跳,以为孩子学了这个词会变坏,其实让孩子变坏的可不是这个词,“林禁用词语”跟“禁用词语”也没有一毛关系,说有关系的人也是强拆词语!“林禁用词语”是“林阴”+“道”,是指两旁有树木荫蔽(yìnbì)(均读去声)的道路,也说“林阴路”。
现在真是“荫”满天飞啊!“绿杨阴里白沙堤”、“绿阴不减来时路”“谁记窗前借绿阴”“无心插柳柳成阴”等著名古诗或谚语里的“阴”被很多人改成“荫”了!鲁讯先生的《革命时代的文学》里有几句话:“要讲得堂皇点,则譬如种柳树,待到柳树长大,浓阴蔽日,农夫耕作到正午,或者可以坐在柳树底下吃饭,休息休息。”其中的“浓阴蔽日”也被篡改为“浓荫蔽日”了!这是对古人的大不敬,这一切都是拜现汉和那些伪专家、假权威所赐啊!现汉和那些伪专家、假权威要违反国家语委的规定、违反国家标准坚持设“荫”(yīn)的话,必定要无耻地、肆无忌惮地篡改古人诗词或者误导、纵容不明就里的群众胡乱更改古人诗词,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在为获取“荫”(yīn)的“生存权”而进行狡辩的时候,对古人诗词被肆意更改的乱象是只字不提的,因为这种乱象就是他们一手造成的!
《现代汉语词典》(现汉)违反国家标准例举
1.《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审定:凹统读āo,现汉为凹注wā音。
2.《审音表》审定:桔统读jié,现汉为桔注jú音,并解释为“‘橘’俗作‘桔’”。
3.《审音表》审定:荫统读yìn,现汉为荫注yīn音,并将其释义篡改为“阴”的释义。
4.将已经淘汰的异体字“蹚”以规范汉字字头的形式列出,误导使用者。
由此可见,在现汉和那些伪专家、假权威的眼里,是没有国家标准的,他们自己的标准、他们自己的利益以及他们的不可告人的目的是可以凌驾于国家标准和人民的利益之上的!
亲爱的朋友,你愿意我们的后代对“树荫”“绿荫”“绿树成荫”等用“荫”而大量的诗词、谚语比如“绿阴不减来时路”“无心插柳柳成阴”等却用“阴”感到困惑吗?(这些矛盾和困惑都是由现汉私设“荫”(yīn)造成的,如果严格遵循国家语委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规定废除“荫”(yīn),那么这些矛盾和困惑将迎刃而解。)或者你愿意我们的后代将古人诗词、谚语里的“阴”都篡改为“荫”吗?你愿意让留给我们大量优美诗词的古人因其诗作被肆意篡改而颜面扫地、不得安宁吗?(如果我们放任现汉私设“荫”(yīn),则古人诗词、谚语等必将不断地被有意或无意地篡改,这是对古人的大不敬!)
如果你不愿意,那么请友情顶一下帖子或者转发帖子,以便让更多被现汉蒙蔽、愚弄的人们看清现汉的真面目,阻止其肆意破坏传统文化的纯粹和祖国语言的规范!顶一下帖子或转发一下,在你也许只是举手之劳,但也为推进祖国语言的规范化作出了贡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现在,学校的学生和社会大众都存在滥用同音字、滥用繁体字甚至随意造字的现象。因此,在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渐进过程中,教师肩上的担子异常沉重。希望广大教师能以身作则,在教学中、生活中、网络上自觉使用规范的汉字,为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个人也许无法阻止《现代汉语词典》(现汉)肆意破坏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但我们可以不用它(我们可以选择兼具规范性、实用性、时代性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如果它一意孤行、死不悔改,如果大家都不用它,那么它将会死去,那些伪专家、假权威背叛祖宗、愚弄世人的阴谋将不会得逞,而祖国的语言将会更加规范、标准!请注意:顶帖子或转发帖子没有酬劳,你的QQ也不会增加一个太阳,完全靠的是对祖国语言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为的是给后人营造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语言环境!
社会上有些人爱用“荫”代替“阴”是事实,但词典不应一味地媚俗,而应推动语言往规范、标准的方向发展,但现汉却反其道而行之,违反国家规范、约定俗成的用法,不顾古诗词、谚语中“阴”和“荫”井水不犯河水的事实,私设“荫”(yīn),而刻意规避“林阴”“绿阴”“林禁用词语”等,“荫”字鸠占鹊巢、登堂入室、大行其道的乱象正是他们一手造成的,他们还巴不得将古诗词、谚语中的“阴”都篡改成“荫”呢!可见他们对祖国语言和传统文化的毒害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因此,如果我们不主动抵制他们,如果放任他们私设“荫”(yīn),如果让他们暗箱操作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荫”统读yìn的规定删除,那对祖国语言和传统文化来说可就是一场灾难了!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明摆着的事实!
写在后面的话:
2012年5月4日(青年节),QQ群“中国编校之家”上有人发一则消息称“国家语委正在酝酿新的审音表,在新表中,将恢复‘荫’的读音,即‘绿树成荫’”。目前本人无法证实此消息之真假,但它说明现在已经到了极其严峻的时刻了,现汉和那些伪专家、假权威决意要背叛祖宗、愚弄群众到底了!
因此,我作为一名不忍看祖国语言和传统文化受到戕害的普通公民在此呼吁:为了给我们的后代营造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语言环境,请有良心、有责任心的专家、学者、作家、媒体人、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社会大众一起来抵制现汉,制止他们破坏祖国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制止他们戕害传统文化!请通过邮件、QQ、MSN、论坛、博客等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篇帖子,如果在某个论坛上看到这篇帖子就不用再发(但要把帖子顶起来),从而让更多的人看清现汉的真面目,不要再被它蒙蔽和愚弄,以此来拯救祖国语言和传统文化!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绿树成荫
小学语文第三册《北京》一课中的“绿树成阴”的“阴”应为“荫”,并以旧版字典做依据。为什么课本用字与读者使用的工具书上的内容不同呢?
原因是这样的:1985年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对一些汉字的读音进行了审定,并出版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其中重新审定了多音字“荫”的读音,“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公布之后,《新华字典》和课本都随之进行了修订,后来《现代汉语词典》也修订了部分汉字的读音,如“迹”原读为“jī”,现读为“jì”;“卓”原读为“zhuō”,现读为“zhuó”;“澎湃”原读为“pēngbài”,现读为“péngpài”,等等。请您查阅1998年重排本《新华字典》或1998年修订本《新华字典》中的“阴”、“荫”的注释,就不会对课本中“绿树成阴”一词的用字有疑义了。
都是对的。
“绿树成荫”也作“绿树成阴”
1985年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对一些汉字的读音进行了审定,并出版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其中重新审定了多音字“荫”的读音,“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从此,“绿树成荫”不被使用。
近义词
绿叶成阴
读音:lǜ yè chéng yīn
出处:《唐诗纪事》“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阴子满枝 。”
释义:只因自己寻访春色去得迟,不必满怀惆怅埋怨花开时。狂风已吹尽了鲜红的花朵,现在绿叶成荫果实缀满枝。

绿树成荫的意思

“绿树成荫”的意思是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挡了阳光。多用于形容夏季的树木长得多而茂盛。是汉语成语,出自《现代汉语词典》。1985年重新审定了多音字“荫”的读音,“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
“绿树成荫”造句:
1、夏日,虽然骄阳似火暑气逼人,却绿树成荫,莲叶遮天,别有一番意趣。
2、海面风平浪静,水质清澈,岸边绿树成荫。
3、会场周围绿树成荫,到处人山人海,大家从容不迫走进会场,认真听取专家讲解,大家感到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4、北方的夏天绿树成荫,百花争艳。

绿树成荫的意思是什么 词语绿树成荫的意思


1、绿树成荫,汉语成语,拼音是lǜ shù chéng yīn,意思是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挡了阳光。
2、示例:当年种的小树苗,如今已是绿树成荫了。
3、近义词“绿叶成阴”,出处:《唐诗纪事·杜牧》“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

绿树成荫的意思 绿树成荫是什么意思

1、绿树成荫的意思是“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
2、读音:[ lǜ shù chéng yīn ]
3、“绿树成荫”也作“绿树成阴”,1985年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对一些汉字的读音进行了审定,并出版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其中重新审定了多音字“荫”的读音,“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从此,“绿树成荫”不被使用。
4、例句:当年种的小树苗,如今已是绿树成荫了。

成语绿树成荫意思 成语绿树成荫意思介绍

1、绿树成荫,汉语成语,拼音是lǜshùchéngyīn,意思是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挡了阳光。出自《现代汉语词典》。
2、成语辨析:旧版《现汉》只收“绿阴”“树阴”“树阴凉儿”“林阴道”而不收“绿荫”“树荫”“树荫凉儿”“林荫道”。

绿什么成荫的四字词语

四字词语是绿树成荫。
旧版《现代汉语词典》只收“绿阴”“树阴”“树阴凉儿”“林阴道”而不收“绿荫”“树荫”“树荫凉儿”“林荫道”。其根据是1985年12月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的规定:“荫”统读yìn,“树荫”“林荫道”等应写作“树阴”“林阴道”等。
这一规定不仅对“荫”的读音和义项做了调整,而且还涉及词形的改动。据此,“绿荫”“树荫”“树荫凉儿”“林荫道”“绿树成荫”等词语中的“荫”应一律改为“阴”。而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却与之相反,全面恢复了“荫”字在“树荫”一义上的传统用法。
绿树成荫的成语辨析
将《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的“荫”字头释义中的“树阴:绿树成荫”,回归为第3版释义中的“树荫:绿树成荫”。绿荫—绿阴、树荫—树阴、树荫凉儿—树阴凉儿、林荫道—林阴道,均可采用前一种词形,即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的推荐词形。
但鉴于教材、图书在“树荫”一义上已多用“阴”,而用“阴”也符合现行国家语言文字标准,因此可不做修改;但须注意,如有相关的后续教材、图书,应保持词形的一致。如果不属相关的后续教材、图书,统用“荫”或统用“阴”,均无大碍。

绿树成荫的意思

绿树成荫的意思: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挡了阳光。
【拼音】[ lǜ shù chéng yīn ]
【解释】比喻绿叶繁茂覆盖成荫。
【出处】《现代汉语词典》
【示例】当年种的小树苗,如今已是绿树成荫了。
近反义词
【近义词】绿叶成阴
【反义词】不毛之地
不毛之地
【拼音】[ bù máo zhī dì ]
【解释】不长庄稼、草木的土地或地带。形容土地荒凉、贫瘠。
【出处】三国 诸葛亮《出师表》: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释义】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近义词】人烟稀少、荒山野岭、不牧之地、荒无人迹、寸草不生、荒无人烟、赤地千里、穷乡僻壤、穷山恶水、纵横交叉
【反义词】通都大邑、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三山五岳、膏腴之地、极乐世界、绿水青山、鱼米之乡

绿树成荫正确吗

绿树成荫是正确的。
绿树成荫 [ lǜ shù chéng yīn ]
释义: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
说明:新版《现汉》却与之相反,全面恢复了“荫”字在“树荫”一义上的传统用法:不仅增收了“绿荫”“树荫”“树荫凉儿”“林荫道” 4 个词条,而且将其作为推荐词形;
同时将《现汉》第 4 版的“荫”字头释义中的“树阴:绿树成荫”,回归为第 3 版释义中的“树荫:绿树成荫”。
例句:城市里到处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市中心有许多高楼大厦,街道上车辆川流不息。
用法:用作形容词,表示修饰作用
扩展资料绿树成荫的反义词是不毛之地。
不毛之地 [ bù máo zhī dì ]
解释: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出自:《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
译文:《公羊传·宣公十二年》:“赐给他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
示例:那里原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俨然成为绿洲。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

“绿树成阴”是什么意思?

绿树成荫,也做绿树成阴,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的意思。多用于形容夏季的树木长得多而茂盛。
正确的词语是:绿树成荫
绿树成荫(lǜ shù chéng yīn):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多用于夏季。
【荫】统读yìn,不读yīn。
[动] (树木)遮盖阳光。~覆。
[动] 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而得到封赏或庇护。封妻~子。
[形] 阳光照不到;阴凉潮湿。地下室太~了,没法住。词语举例:荫庇(庇荫),荫蔽,封妻荫子,荫凉(跟“阴凉”不同),荫翳(跟“阴翳”不同)
组词:"树~”、“绿~”、“林~道”等应作“树阴”、“绿阴”、“林阴道”等
将绿树成“阴”改成绿树成“荫”的来源:旧版《现汉》只收“绿阴”“树阴”“树阴凉儿”“林阴道”而不收“绿荫”“树荫”“树荫凉儿”“林荫道”。其根据是 l985 年 12 月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的规定:“荫”统读 yīn,“树荫”“林荫道”等应写作“树阴”“林阴道”等。这一规定不仅对“荫”的读音和义项作了调整,而且还涉及词形的改动。据此,“绿荫”“树荫”“树荫凉儿”“林荫道”“绿树成荫”等词语中的“荫”应一律改为“阴”。而新版《现汉》却与之相反,全面恢复了“荫”字在“树荫”一义上的传统用法:不仅增收了“绿荫”“树荫”“树荫凉儿”“林荫道” 4 个词条,而且将其作为推荐词形;同时将《现汉》第 4 版的“荫”字头释义中的“树阴:绿树成荫”,回归为第 3 版释义中的“树荫:绿树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