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十大已灭绝的蛇
- 2、地球上的远古十大怪兽 泰坦蟒巨大十大已灭绝巨型怪兽
- 3、蛇有多少绝种了
- 4、泰坦巨蟒灭绝了吗
- 5、近几年有哪些灭绝的野生动物?
- 6、世界十大毒蛇
- 7、中国十大毒蛇排名?
- 8、亚马逊十大毒蛇
- 9、农村十大毒蛇排行榜
十大已灭绝的蛇
节胸蜈蚣、泰坦巨蟒、沃那比蛇,天蛇、巨蛇、非洲巨蟒、印度古裂口蛇、深海巨怪大海蛇、中华眼镜蛇、澳大利亚巨蟒。又称节胸蜈蚣属,是史前的倍足纲动物,即现今蜈蚣及马陆的远古亲属。虽然名叫节胸蜈蚣,但是实际上比起蜈蚣节胸属与马陆的亲缘关系较近。泰坦蟒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蛇类,泰坦蟒平均体长可达到12米,体重超过1吨,这两个数字已经足以说明它们的可怕之处。他们的食物有4.57米长,半吨重的钝鼻鳄和3.05米的肺鱼以及当代的一些大型乌龟。泰坦蟒早在近5800万年前就已灭绝。天蛇是一种顶级掠食者,生活在中新世纪,体长在6米左右,20到30厘米粗,是澳大利亚已经灭绝的巨蛇。因为它长得有几分像巨蜥,所以有专家学者认为它是巨蜥像蛇演化的证据。目前天蛇出土的化石,难得包含了完整的头颅骨和鄂骨,给科研学者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而且都在澳大利亚昆士兰西北部里弗斯利发现。在远古神话、探险故事、都市传说之中,巨蛇常常作为强大而神秘的boss存在。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巨蛇科的其它动物早在5500万年前就已经消失了,只有沃那比蛇生存到最后,一直到5万年前才消失。印度古裂口蛇,属于巨蛇科成员,历史可以追溯到白垩纪时期。其化石最早被发现于印度西北部,化石里包含缠绕这恐龙的蛋及幼体,这也是首次发现蛇吃恐龙的证据。据科学家推测,印度古裂口蛇体长3.5长,通常潜伏在恐龙巢穴周围,等小恐龙破壳出来后对其绞杀。澳大利亚巨蟒生活在上新世时期,这种庞大的蟒蛇缺少现代蛇灵活的下颌,考古学家指出,这种蟒蛇位于蜥蜴和现代蛇的进化状态之间。澳大利亚巨蟒没有毒,其体长可生长至4.5米,其内弯牙齿没有尖牙,能够有效抑制猎物。科学推测认为,它们于4万年前灭绝消失。
地球上的远古十大怪兽 泰坦蟒巨大十大已灭绝巨型怪兽
史前是大型怪兽的天下,地球上的远古十大怪兽中最凶猛的就是泰坦蟒。泰坦蟒我们只是在电视中看过,其实这种怪兽在史前是真实存在的。地球上的远古十大怪兽一个比一个凶猛,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1、泰坦蟒
泰坦蟒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大蛇类,在南美洲哥伦比亚东北部的瓜希拉半岛的塞雷洪组地层发现了一条巨大的蛇类化石,被命名为塞雷洪泰坦巨蟒是史上已知最大的蛇,体长大约12.8米,体重大约1.1吨,最长的能够达到15米,所以塞雷洪泰坦蟒取代了此前的纪录保持者非洲巨蟒(体长10米),泰坦蟒是地球上的远古十大怪兽之一。
值得庆幸的是,早在5800万年前泰坦蟒就已经从地球上灭绝了,不然的话以人类的身体来说,还不够这些家伙塞牙缝的,而且是绝对好吞下去的食物。当时的泰坦蟒和现在的亚马孙森蚺一样,和鳄鱼对着干,鳄鱼喜欢捕食年幼的泰坦蟒,但是等到泰坦蟒长大之后,那些鳄鱼只能成为其盘中之餐了......
2、巨型奇虾
史前地球驱壳的变动,很多海洋变成了陆地,陆地成了海洋,因此很多史前海洋生物被灭绝。奇虾又被人们称为古怪的虾,这是一种大约5亿年前存在过的可怕大虾。在澄江考古学家发现一个巨型奇虾化石,化石的发掘让人们颠覆了人们对奇虾的认知,它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大很多!是地球上的远古十大怪兽之一!
被称为水中“霸王”的奇虾,奇虾形态特征和常见的虾身体非常相似,但似乎缺少了一个头,显得稀奇古怪,因而称它为奇虾。直到1979年英国生物学家,在希尔古斯页岩标本中找到了一块较为完整的化石,才发现“奇虾”。奇虾是五亿多年前海洋中最庞大、最凶猛的巨型食肉类动物,它号称海中的“巨无霸”。最大的奇虾体长可达2米以上,而当时海洋中其它各类动物的个体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
上一页 0 /5 下一页
蛇有多少绝种了
有2200种蛇,包括毒蛇
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2200 多种,分别隶属 10 科,其中有毒蛇 600 余种,而对人有致命危险的主要毒蛇有 195 种。在我国各省都有蛇的分布,但大部分蛇种集中于长江以南、西南各省,已知现有蛇类 174 种,有毒的占 48 种,其中陆地常见的主要毒蛇有 10 种,海生毒蛇 10 余种: 1.眼镜蛇科 ELAPIDAE 本科属前沟牙类毒蛇,毒液以神经毒为主 。 金环蛇 (Bungarus fascitus):俗称金甲带、铁包金、国公棍、佛蛇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体长 1.2-1.5 米。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米左右。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栖息於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带或山坡、田野、路旁。 眼镜蛇 (Naja naja atra):俗称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激怒时其前身 1/3 竖起,颈部膨扁,发“呼呼”之声,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 眼镜蛇孟加拉亚种(Naja naja kaouthia):分布於云南、四川、和 广西,近年来,该蛇从泰国等地流入广东,广东地区称该蛇为“泰国眼镜蛇”。该蛇颈背的眼镜斑只有单个圆圈,体长在2米以上,其排毒量大,蛇毒毒性较强。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俗称过山峰、大眼镜蛇等,外形似眼镜蛇,体更长,可达5米,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 V 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 40-50 个,激怒时其前身 1/2 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分布於浙江、江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生活于平原至海拔 1000 米的山区。 2.海蛇科 HYDROPHIDAE 本科蛇终生栖于海中,尾扁似桨,与眼镜蛇科同属前沟牙类毒蛇,系神经毒类。我国海域有16 种,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有如下几种: 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环纹海蛇(Hydrophis fasciatus atriceps):分布于辽宁、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平颏海蛇(Lapemis hardwickii):分布于山东、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沿海。 小头海蛇(Microcephalophis gracilis):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长吻海蛇(Pelamis platurus):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海蝰(Praescutata viperine):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3.蝰科 VIPERIDAE 本科为管牙类毒蛇,分泌的毒液以血循毒为主,因颊窝的有无而分为蝮亚科和蝰亚科 。 蝰亚科(Viperinae):有白头蝰、北极蝰、草原蝰、蝰蛇等,常见者有蝰蛇。 蝰蛇(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俗称圆斑蝰、金钱斑、百步金钱豹等。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分布於福建、广东、广西,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区,多栖息于田野中。台湾产台湾亚种。东南亚也有蝰蛇分布。近年来,大量的蝰蛇从缅甸、泰国流入我国。 蝮亚科(Crotalinae):有 10 种,均是剧毒蛇。 蝮蛇(Agkistrodon halys):全国除广东、海南、广西外、均有分布。头略呈三角形,体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体侧各有深褐色圆形斑纹一行。有较强耐寒性。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荒野、田边和路旁。 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俗称五步蛇、百步蛇、翘鼻蛇等。头呈三角形,吻端突出且向上翘起,体背灰褐色,布有灰白色菱形方斑,腹面白色,有多个明显黑色圆斑,体长可达 1.5 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生活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大概就是这样的 啦...给我哈
泰坦巨蟒灭绝了吗
泰坦巨蟒灭绝了。
泰坦蟒是一种早在近5800万年前就已灭绝的蚺蛇是已知最大的蛇类,是现代大蚺蛇的近亲,属蛇类,是变温动物。泰坦蟒体长达9~15米的巨蟒,重约1.135吨,生活在南美洲哥伦比亚北部的热带雨林里,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其灭绝的主要因素。
2011年的《 自然》杂志发表了科考学家JasonJ. Head等人的论文《新热带界古新统发现巨型蟒蛇暗示过去赤道更热》,文中称在南美洲哥伦比亚东北部的瓜希拉半岛大约6000万年前到5800万年前的塞雷洪组地层发现了一条巨大的蛇类化石,命名为塞雷洪泰坦蟒。
形态特征:
泰坦蟒为28条蛇中最大的8条,现(截至2012年4月)存最大的蛇,包括长约7米的森蚺(现存最重的蛇)和长约8米的网纹蟒(现存最长的蛇)。而现存最小的蛇,卡拉细盲蛇,身长只有10厘米。
此前最长的化石蛇,是非洲巨蟒,出土自埃及,长7至12米。泰坦巨蟒也和现代的蟒蛇一样,雌性的体型要远大于雄性。
近几年有哪些灭绝的野生动物?
近年灭绝的十大珍稀动物
每天,都有数不胜数的珍稀物种从这颗它们世代居住的星球上永久性的消失了,如果仍然对此不闻不问,相信总有一天,人类也将会从地球物种中除名,接着,让我们一起看看近年灭绝的十大珍稀动物。
毛里求斯蚺蛇
栖息地破环,踪迹难寻
毛里求斯蚺蛇原产于毛里求斯海岸的圆岛,它们喜欢住在火山斜坡土层的顶层。生物学家在毛里求斯周围的其他几个岛屿也发现了它们的踪迹,但20世纪40年代后数量渐渐变少,1949年以后就只有圆岛还有毛里求斯蚺蛇,它们最后一次露面是在1975年。灭绝的原因:兔子和山羊的的引进破坏了本地物种和植被,破坏了毛里求斯蚺蛇的栖息地。
斯皮克斯金刚鹦鹉
稀有的蓝金刚鹦鹉属
斯皮克斯金刚鹦鹉,也称为小蓝金刚鹦鹉,是鹦鹉科中唯一被编入蓝金刚鹦鹉属的品种,因其美丽的蓝色羽毛而闻名。虽然还存在一些人工饲养,这些小巧的蓝色鸟在野外已经灭绝。灭绝的原因:非法捕捉和贸易导致金刚鹦鹉的数量减少,人类居地侵占了其生存环境。
爪哇虎
无处生息,数量锐减
爪哇虎属于虎的亚种,其视觉、听觉和嗅觉都很棒,它们分布在爪哇岛的南部山地丛林中,在外表上类似于苏门答腊虎。随着爪哇岛上的人口猛增,需要很大活动范围的爪哇虎无处生息,数量随之一天天地减少。到了20世纪50年代,只剩下20只爪哇虎了。灭绝的原因:人类的农业生产对爪哇虎居住地的侵占,导致爪哇虎数量急剧减少。
西非黑犀牛
因其珍贵价值被大量捕杀
西非黑犀牛是黑犀牛中最珍稀的亚种,曾广泛分布在非洲中西部的大草原上。西非黑犀牛被宣告灭绝于2006年,当时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未能在喀麦隆最后的栖息地找到它们。灭绝的原因:偷猎者为获得西非黑犀牛头上的尖角大量猎杀它们,因为有些人认为尖角有**的作用。
比利牛斯山羊
第一个通过克隆又复活的物种
在所有灭绝的动物中,比利牛斯山羊的绝迹可谓是最特别的了,因为它是第一个通过克隆又复活的物种。最后一只自然生育的比利牛斯山羊死于2000年1月6日。生物学家利用它的皮肤细胞克隆了一只新山羊,但是因为肺功能衰弱而仅存活了7分钟。灭绝的原因:过度狩猎造成比利牛斯山羊的数量急剧减少,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责怪西班牙政府未能及时采取行动来挽救它们。
提可巴鳉
栖息地被侵占,无法生存
提可巴鳉第一次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提可巴温泉被发现,不久它们的数量迅速下降,这是因为温泉被
以下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在野外灭绝。
排名 动物名称
1 黑鳖
2 怀俄明蟾蜍
3 平松岛加拉帕戈斯象龟
4 夏威夷乌鸦
5 长背鳉
6 奇汉西喷雾蟾蜍
7 熊氏鹿
8 关岛秧鸡
9 弯角剑羚
10 剃刀嘴凤冠雉
怀俄明蟾蜍
它们非常罕见,只存在于美国怀俄明州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附近,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单已将其列为灭绝野生动物。直到20世纪50年代,它的数量在70年代末开始下降,1978年出现了最大的下降。这个物种有深棕色和灰色,据信,它们栖息在洪泛区和小草地边缘以及湖泊中,导致这一物种在野外灭绝的主要威胁是两栖动物食糜真菌的感染。
已经灭绝的十大野生动物 想要再次看到超级难(惋惜)
夏威夷乌鸦
在野外已不复存在,据信,该物种长约48-50厘米,研究表明,它在野外生活了18年,在圈养中生活了28年。据信,它居住在莫纳洛阿山坡上的干燥森林中,这一物种是由伐木和有蹄类动物引起的生境改变和食物植物丧失的受害者。一些个体仍然存在于圈养的繁殖设施中,并且正在计划重新引进它们。
已经灭绝的十大野生动物 想要再次看到超级难(惋惜)
关岛秧鸡
一种不会飞的鸟类,在美国太平洋领土关岛特有。能够穿越茂密的植被,在1960年代以前,数量大约有70 000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一条棕色树蛇意外地被运送到它的栖息地,这是它数量减少的开始。这一物种的严重衰退发生在1970年代,最后一次出现在野外是在1987年。其他威胁包括栖息地的丧失和蜥蜴、猪、野猫和老鼠的捕食。
近几年来灭绝的野生动物还是越来越多,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一定要保护大自然,让野生动物有一份存活的机会。
近年灭绝的十大珍稀动物,你知道吗!
人类拥有着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极具破坏性,甚至可以毁灭大自然。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被人类毁灭的动物,现在这些动物已经完全灭绝了,无论在哪个角落都已经没有了他们的踪迹。
鳉鱼
有些内华达鳉已被列入濒临物种
秀丽鳉的的衰落并不是突然的,早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秀丽鳉就开始逐渐消失,而到1981年,这种动物终于被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宣布为一种已灭绝的动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半咸水、咸水和淡水中,包括沙漠地区的温泉。
白暨豚
药材基源:为淡水豚科白暨豚的脂肪
因为人们对于长江的过度开发以及长江附近工厂的建立,使得白暨豚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还有更多的白鳍豚被船只的螺旋桨打死打伤,在1970年,仅有几百只海豚的记录,在2006年,这种动物宣告灭绝。
斑驴
斑驴是斑马的一种南方亚种
斑驴是斑马的一种南方亚种,它与其他斑马不同,主要是因为它只在头部、颈部和身体的前部有条纹。斑驴的最后一次发现是在1870年,于1883年8月12日死于阿姆斯特丹动物园。斑驴因为南非农民将其当做肉食和皮革的来源进行了大量的狩猎,最终导致灭绝。
爪哇虎
是最近期绝灭的一种虎
这种老虎主要是在印尼爪哇岛被发现的,因此被称为爪哇虎。爪哇虎曾经是19世纪最常见的老虎之一然而,随着人类人口的增加,爪哇虎的栖息地陆续被人类侵占,这些老虎要么被毒死,要么被偷猎者直接追捕。1983年6月最后一只爪哇虎在雅加达的动物园去世了。
旅鸽
是一种特别喜欢旅行的鸽子
旅鸽在200年前被认为是北美地区最常见的鸟类,在之后,旅鸽肉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廉价的食品,对于奴隶和穷人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旅鸽遭到了大量的捕杀。最后一只旅鸽“玛莎”于1914年9月1日在辛辛那提动物园独自死去。
加勒比僧海豹
因为人类的原因导致灭绝
加勒比僧海豹是土生土长的墨西哥海湾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海豹,它因为人类的原因导致灭绝。在人类登陆上这片土地之后,就开始以加勒比僧海豹为食,而且因为它的皮毛非常好,更是被大量捕杀。2008年6月6日,这只动物被正式宣布为一种已灭绝的动物。
金蟾蜍
主要存在于哥斯达黎加蒙特维德热带雨林
建议40~150字金蟾蜍其雄性个体全身呈金黄色,主要存在于哥斯达黎加蒙特维德热带雨林,因为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的原因使得金蟾蜍灭绝,在1989年之后,再也没有金蟾蜍出现了。
比利牛斯山羊
人类的狩猎是灭绝主要原因
这个动物灭绝的故事很有趣,因为它是有史以来第一个通过克隆方式而重新现世的物种,然而因为肺衰竭,它在7分钟后又再次灭绝。很多原因导致这种动物的灭绝,人类的狩猎是主要原因,在21世纪初,庇里牛斯山羊的数量被记录为0。
近年灭绝的十大珍稀动物,你知道吗!
人类拥有着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极具破坏性,甚至可以毁灭大自然。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被人类毁灭的动物,现在这些动物已经完全灭绝了,无论在哪个角落都已经没有了他们的踪迹。
鳉鱼
有些内华达鳉已被列入濒临物种
秀丽鳉的的衰落并不是突然的,早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秀丽鳉就开始逐渐消失,而到1981年,这种动物终于被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宣布为一种已灭绝的动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半咸水、咸水和淡水中,包括沙漠地区的温泉。
白暨豚
药材基源:为淡水豚科白暨豚的脂肪
因为人们对于长江的过度开发以及长江附近工厂的建立,使得白暨豚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还有更多的白鳍豚被船只的螺旋桨打死打伤,在1970年,仅有几百只海豚的记录,在2006年,这种动物宣告灭绝。
斑驴
斑驴是斑马的一种南方亚种
斑驴是斑马的一种南方亚种,它与其他斑马不同,主要是因为它只在头部、颈部和身体的前部有条纹。斑驴的最后一次发现是在1870年,于1883年8月12日死于阿姆斯特丹动物园。斑驴因为南非农民将其当做肉食和皮革的来源进行了大量的狩猎,最终导致灭绝。
近年灭绝的珍稀动物。
1.毛里求斯蚺蛇(1975年)
毛里求斯蚺蛇原产于毛里求斯海岸的圆岛(Round Island),它们喜欢住在火山斜坡土层的顶层。生物学家在毛里求斯周围的其他几个岛屿也发现了它们的踪迹,但20世纪40年代后数量渐渐变少,1949年以后就只有圆岛还有毛里求斯蚺蛇,它们最后一次露面是在1975年。灭绝的原因:兔子和山羊的的引进破坏了本地物种和植被,破坏了毛里求斯蚺蛇的栖息地。
2.斯皮克斯金刚鹦鹉(2004年)
斯皮克斯金刚鹦鹉,也称为小蓝金刚鹦鹉,是鹦鹉科中唯一被编入蓝金刚鹦鹉属的品种,因其美丽的蓝色羽毛而闻名。虽然还存在一些人工饲养,这些小巧的蓝色鸟在野外已经灭绝。灭绝的原因:非法捕捉和贸易导致金刚鹦鹉的数量减少,人类居地侵占了其生存环境。
3.爪哇虎(1979年)
爪哇虎属于虎的亚种,其视觉、听觉和嗅觉都很棒,它们分布在爪哇岛的南部山地丛林中,,在外表上类似于苏门答腊虎。在19世纪,爪哇虎的数量十分惊人,因此它们被当地人认为是岛屿祸害。但随着爪哇岛上的人口猛增,需要很大活动范围的爪哇虎无处生息,数量随之一天天地减少。到了20世纪50年代,只剩下20只爪哇虎了。灭绝的原因:人类的农业生产对爪哇虎居住地的侵占,导致爪哇虎数量急剧减少。
4.西非黑犀牛(2006年)
西非黑犀牛是黑犀牛中最珍稀的亚种,曾广泛分布在非洲中西部的大草原上。西非黑犀牛被宣告灭绝于2006年,当时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未能在喀麦隆最后的栖息地找到它们。灭绝的原因:偷猎者为获得西非黑犀牛头上的尖角大量猎杀它们,因为有些人认为尖角有壮阳的作用。
5.比利牛斯山羊(2000年)
在所有灭绝的动物中,比利牛斯山羊的绝迹可谓是最特别的了,因为它是第一个通过克隆又复活的物种。最后一只自然生育的比利牛斯山羊死于2000年1月6日。生物学家利用它的皮肤细胞克隆了一只新山羊,但是因为肺功能衰弱而仅存活了7分钟。灭绝的原因:过度狩猎造成比利牛斯山羊的数量急剧减少,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责怪西班牙政府未能及时采取行动来挽救它们。
欧亚水貂。过去,它们分布在不同的欧洲国家。1999年,随着最后一次有记录的死亡,这个物种也灭绝了。
卡马拉翼鸡,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黑龙江下游,在国外西伯利亚也有发现。在1986年和1987年进行调查时,没有任何迹象。新华社在2000年宣布,经过五年的调查,黑龙江动物研究所没有发现卡马拉鸡翅,当地人已经几十年没见过它了。
白暨豚,于2006年宣布灭绝,白暨豚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通常成对或10余头在一起,喜在水深流急处活动。
世界十大毒蛇
1、虎蛇-虎蛇爬虫类有鳞目眼镜蛇科下的一个种属。虎蛇属于有毒的蛇类,主要分布于澳洲南部,包括南澳海岸地区及塔斯曼尼亚。此类蛇有多种体色及体纹形态,深浅相间,而且纹路曲折,就像老虎身上的斑纹一样,因此得名。虎蛇在许多国家中都是受保护动物,捕杀或伤害虎蛇者最高罚款是美金四千元。2、沙漠角蝰蛇-沙漠角蝰,其特点是在每个眼睛有个很容易识别的小喇叭。它是著名的边绕组的举动。它压在沙子的重量,使其能够跨越砂的松面移动。沙漠角蝰通常在北非和中东发现。3、金环蛇-常见的金环蛇通常吃蜥蜴,小型哺乳动物和其他蛇类。4、非洲树蛇-非洲树蛇是一种小型,美观,颜色鲜艳的蛇。其毒液是通过其释放的尖牙的后部,而不是在前面。5、虎斑响尾蛇-虎斑响尾蛇是身上带条纹的蛇,在墨西哥西北部和美国西南部常见。它被认为是所有响尾蛇中最高毒性的蛇。6、黑曼巴-黑曼巴是一个大的,黑色的,长的,快速和致命的类型的蛇。它被列为世界上最快的蛇,第二最长的毒蛇。它可以以14英里每小时的速度移动,它有8.2英尺的平均长度。7、东部棕蛇-东部棕蛇是另一个致命的蛇。它的毒液含有凝血剂和神经毒素。它通常在澳大利亚发现。8、蝰蛇(罗素的毒蛇)-蝰蛇(罗素的毒蛇)是一个致命的蛇。它生长在开阔的田野和茂密的地区,或地方的人居住。这条蛇是在印度,泰国,缅甸和常见。9、太攀蛇-太攀蛇也被称为凶蛇,由于其毒液的凶猛。相反,它的另一个名称,太攀蛇实际上是深居简出的的意思。咬住猎物后,它通常会先撤退,等待它的猎物死去。它被列为世界上最恶毒的蛇。太攀蛇是在澳大利亚发现。10、海蛇-海蛇是蛇的一个大类。有些海蛇可能具有比眼镜蛇的毒液危险八倍的毒性。其毒性取决于海蛇的种类,半数致死量范围从0.04的杜波依斯礁海蛇,到半数致死量低至0.01的宝翠园海蛇。
中国十大毒蛇排名?
银环蛇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属于蛇目眼镜蛇科环蛇属的一种。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寸白蛇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000~18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黄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头背黑褐,幼体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较高,横截面呈三角形,尾末端较尖。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单行。
银环蛇
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英文名Ophiophagus hannah,又称山万蛇、过山风、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此类蛇分布于东南亚及印度等地,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中。其平均体长为3.6–4米,体重一般为6千克。寿命在20年左右。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在我国西南与华南地区常有出没,通常栖息在草地、空旷坡地及树林里。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它们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毒性极强。
眼镜王蛇
舟山眼镜蛇
中华眼镜蛇(学名:Naja atra),又名舟山眼镜蛇,在广东、香港俗称饭铲头,台湾则称之为饭匙倩、饭匙铳、膨颈蛇。属于眼镜蛇科,分布于中国南部、台湾和中南半岛的中低海拔地区,属大型蛇类,由于常呈眼镜状,故被称做为眼镜蛇。5-6月份产卵,每次9-25枚,孵化期1.5-2个月。
共4张
舟山眼镜蛇
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学名: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又名龟壳花(学名: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为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烙铁头、笋壳班等、老鼠蛇和恶乌子等,是台湾六大毒蛇之一。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龟壳花常与无毒的拟龟壳花混淆,拟龟壳花的头部较圆。
原矛头蝮
白眉蝮
白眉蝮学名:Vipera ruselli siamensis,是蛇目、蝰科、主要栖息在宽阔田野中的一种剧毒蛇类。
白眉蝮
灰蓝扁尾海蛇
灰蓝扁尾海蛇(学名Laticauda colubrina)为爬虫纲有鳞目眼镜蛇科扁尾海蛇属 动物,主要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一带的海域,栖息于海洋之中。
灰蓝扁尾海蛇
圆斑蝰
圆斑蝰
圆斑蝰(学名:Daboia russelii siamensis),又称百步金钱豹、卢氏蝰蛇(鲁塞尔氏蝰蛇)、锁蛇,是蛇亚目蝰蛇科蝰亚科山蝰属下的一种有毒蝰蛇。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台湾及东南亚地区。
金环蛇
金环蛇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种。金环蛇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南部,在东部向北可达江西南昌,国外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
金环蛇
尖吻蝮
尖吻蝮(学名:Deinagkistrodon)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蛇,属下尖吻蝮的幼蛇只有尖吻蝮(D.acutus)一个品种。尖吻蝮又称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蕲蛇、山谷虌、百花蛇、中华蝮等,是亚洲地区及东南亚地区内相当著名的蛇种,尤其在台湾及华南一带更是自古已备受重视的蛇类。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
白唇竹叶青
白唇竹叶青(学名:Tryptelytrops albolabris)头部呈三角形,颈细,形似烙铁。头顶具细鳞,吻侧有颊窝。上颌仅具白唇竹叶青管牙,有剧毒。体背鲜绿色,有不明显的黑横带;腹部黄白色。体最外侧自颈达尾部有一条白纹;上唇黄白色。鼻间鳞大;鼻鳞与颊窝间一般无鳞片。主要分布于东亚及东南亚的中南半岛。
亚马逊十大毒蛇
亚马逊十大毒蛇:眼镜王蛇、亚马逊巨蝮、矛头蝮蛇、短尾蝮、铠甲蝮、高原蝮、中介蝮、尖吻蝮、墨西哥蝮蛇、铜头蝮。
1、眼镜王蛇
是世界上最长的毒蛇,主要分布在印度、菲律宾等地,该蛇一般栖息在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经常见于在森林边缘、水源附近等地,白天活动频繁,白天觅食,晚上藏于洞穴内歇息,以其他蛇类为食,眼镜王蛇不惧怕其他毒蛇,当食物不充足时,它们甚至可能会吃同类。
2、亚马逊巨蝮
属有毒蛇类,体型较大,体长接近两米或达到三米,它们的体色一般为褐色、粉红色或黄色,主要分布在亚马逊流域及大西洋沿岸等地。
3、矛头蝮蛇
又叫烙铁头,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及中美洲地带,属有毒蛇类,体型较大,它是当地最危险的毒蛇,爬行速度较快,它们一般喜欢生活在平原、丘陵等地带。
4、短尾蝮
短尾蝮是一种主要栖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蛇类,它们有草上飞,地扁蛇的名字,是一种具有剧毒的毒蛇,常栖息在坟堆草里。
5、铠甲蝮
铠甲蝮有着另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竹叶青,它们是一种小型的毒蛇,能陆行也可以水行,多生活在水源附近,一般平原和丘陵地带的低山区和田野地区常见此类蛇。
6、高原蝮
高原蝮是一种生活在高山高原或者草原地区的蝮蛇类,它们能在海报4321米上生存,是一种适应力颇为强的蛇类,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四川和云南,西藏,陕西等地区,它们喜爱乱石堆和梯田,山坡上,是一种夜行性的蛇,主要以林蛙,鼠类,蜥蜴为主,繁殖期在9到11月。
7、中介蝮
中介蝮主要生活在海拔在620到2400米左右的平原丘陵等地带,它们喜欢山麓和麦田,碎石堆等地,在夏秋季节里尤为活跃,有着耐寒性,虽然中介蝮的行动偏为缓慢,但其性情凶猛,食物范围广泛,不仅是鼠类,蛙类,沙蜥,它们也会吃其他的蛇类和鸟类等。
8、尖吻蝮
尖吻蝮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蝮蛇,它们在民间又被称为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等,是一种具有强烈毒性的蛇,而上述名字的来源就是因其毒性猛烈,相传能在百步内导致死亡,故名百步。
9、墨西哥蝮蛇
墨西哥蝮蛇是一种毒蛇,它们属于蝰蛇科蝮属,它们拥有4个亚种,一般成年的墨西哥蝮蛇身长能达到80厘米左右,性情较为胆小,但脾气暴躁,具有一定的攻击性,是一种夜行性的两栖爬行类动物,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
10、铜头蝮
铜头蝮又被称作北美铜头蛇,铜斑蛇,高原食鱼蝮,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南部和墨西哥的东北部地区,它们喜欢栖息在岩石地区和山坡,沼泽,多以小型的哺乳动物为食。
农村十大毒蛇排行榜
农村十大毒蛇排行榜如下:
1、赤链蛇
赤链蛇,又被叫做火赤链、红斑蛇等,是一种微毒蛇。人一旦被其咬伤后,通常只会出现类似过敏的症状,很少造成生命危险。它们广泛地分布于我国的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区。常常栖息于田野、住宅以及近水处的草丛之中。
2、金环蛇
金环蛇,又被叫做金包铁,金脚带等,是一种剧毒蛇。人一旦被其咬伤后,首先只会出现轻度的红肿,麻木等不明显症状。往往在1~3个小时后,才会出现唿吸困难、视物模煳等全身症状,最终导致死亡的发生。
它们广泛地分布于我国的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地区。常常栖息于丘陵、山地,溪沟和住宅附近。
3、短尾蝮蛇
短尾蝮蛇,又被叫做土呆子,狗屎蝮等,是一种剧毒蛇。人一旦被其咬伤后,会出现患肢高度肿胀等症状,最终会因为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它们广泛地分布于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河北、辽宁、上海等地区。常常栖息于田野、溪沟边和坟丘、石堆及草丛中。
4、竹叶青蛇
竹叶青蛇,又被叫做青竹蛇、青竹彪等,是一种剧毒蛇。它们广泛地分布于我国安徽、广西、贵州、海南、福建、甘肃等地区。常常栖息于树木以及灌木丛中。
5、虎斑颈槽蛇
虎斑颈槽蛇,又被叫做野鸡脖子蛇、野鸡项等,是一种剧毒蛇。但因为毒牙、毒腺特殊。它们广泛地分布于我国的河北、黑龙江、江苏、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等地区。常常栖息于水库、水渠、河流、湖泊、稻田附近。
6、原矛头蝮蛇
原矛头蝮蛇,又被叫做老鼠蛇、烙铁头蛇等,是一种剧毒蛇。它们广泛地分布于我国的安徽、江西、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常常栖息于竹林,茶山,耕地。
7、银环蛇
银环蛇,又被叫做白节黑、金钱白花蛇等,是一种剧毒蛇。人一旦被其咬伤,在神经毒素的作用下,起初症状并不明显,往往要等到1~3个小时后,才会出现唿吸困难等全身症状。它们广泛地分布于我国的安徽,江苏,湖北,台湾等地区。常常栖息于近水处的草丛中,田间,路旁以及坟地。
8、尖吻蝮蛇
尖吻蝮蛇,又被叫做五步蛇、棋盘蛇等,是一种剧毒蛇。
9、圆斑蝰
圆斑蝰还有很多外号,比如“金钱豹”、“百步金钱豹”和“古钱窗”等等,但无论是哪种名称,我们都可以从中猜得出它们身体的样子,即身体有像古钱一样的斑纹。这种蛇全长1米左右,身体粗壮;头较大,呈三角形;鼻孔大,无颊窝;头背为小鳞,起棱。圆斑蝰主要生活在我国华南和台湾地区,所以北方的朋友还是可以放心的。
10、舟山眼镜蛇
舟山眼镜蛇又叫“中华眼镜蛇”、“白颈乌”、“蝙蝠蛇”,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和台湾省,而台湾人则称之为“饭匙倩”、“饭匙铳”、“膨颈蛇”。这种蛇是大型前沟牙毒蛇,受到惊扰时,常竖立前半身,颈部平扁扩大,作攻击姿态,同时颈背露出呈双圈的“眼镜”状斑纹。舟山眼镜蛇体色一般为黑褐或暗褐,背面有或无白色细横纹。成蛇体全长为1.5~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