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舍本逐末舍本是什么意思,舍本逐末的意思_舍本逐末造句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3 15:27:31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舍本逐末的意思_舍本逐末造句

舍本逐末[shě běn zh m]
【解释】: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出自】:《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舍近求远、贪小失大
【反义词】:追本求源
舍本逐末造句:
1、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斟酌,不要做出舍本逐末的事情。
2、写作文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涵,那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
3、舍本逐末的文章不是好文章,一定吸引不到读者。
4、生活中,我们要掂量事情轻重、懂得取舍,不要做舍本逐末的事情。
5、明智的人都不会做舍本逐末的荒唐事情。
6、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功近利、舍本逐末,否则,吃亏的可能还是自己。
7、做事情要讲求方式和方法,应尽可能避免做舍本逐末的事情。
8、地区文化交流过程不能舍本逐末,而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9、他考上了名牌大学,却依然回家务农,简直是舍本逐末!
10、他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工作重视敷衍了事,在别人眼里他重视舍本逐末。
11、他做事情总是舍本逐末,抛开重要的事情不管,专门挑选简单的事情做。
12、写作文不能舍本逐末,而是应该在内容上做用心,不要在形式上弄得花里胡哨。
13、我不是一个形式主义者,所以做事情不会舍本逐末。
14、平时学习不用心,考试临时抱佛脚,这与舍本逐末没什么区别。
15、舍小家顾大家不是舍本逐末,而是一种大公无私的精神。
关于舍本逐末的格言 在这个舍本逐末的年代,大多已经忘了最初的目的。 文化的志向,阐述儒、释、道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安乐,是对宇宙人生本源的追求与探讨。目前的国内文化已经偏离了文化的本质,拿文化的表现形式当作文化的志向追求,所以我们无论学习西方文化还是继承传统文化都是在舍本逐末,都不能使文化真实的解决社会问题和人类问题。 ----白雪存《可知可用的华夏文明》
该停就停,该退就退,不要勉强,免得到最后反倒舍本逐末,忘了自己要什么。握不住的沙,随手扬了它。
【苏】田野与树木没有给我一点教益,而城市的人们却赐给我颇多的教益
【我】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放弃了对自然真理的参悟,而去观测人的言行举止,是舍本逐末;真为你坐井观天的视角局限,而感到遗憾。 追求爱情很正常,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活着就是高兴嘛!可如果舍本逐末;最后就会得不偿失,你要记住,真正爱你的人,他不会只是爱你的一副皮囊。 ----贺兰钧《美人制造》
如果将来有一天,走的太快,你要记得你现在的心情,该停就停,该退就退,不要勉强,免得到最后反倒舍本逐末,忘了自己要什么。握不住的沙,随手扬了它。即便回到现在,你也没有失去什么...... ----愤怒的香蕉《赘婿》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把真实的需要忘得一干二净,却把实现目的的手段当做终极目标。就像一个人在路上走了很久,却突然忘记了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也忘记了来时的路。本来是支配工具的人,却沦为了被工具奴役的人。这种舍本逐末,当事人往往身陷其中而不自知,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哀!
人心坏了,在表象上再怎么也无济于事。人心现在怎么个坏法呢?舍本逐末。一池污水,他觉得香极了,唯恐自己少占。心田就慢慢变成了污水池。毒苗害鱼凶猛得很,他倒得意得很。护法的手段却是毫不留情的!一个惨字,倒是换得那心点点苏醒。人天祸福,无非让你的心醒着。
只要没有亲历其境,就永远无法感同身受这就是战争,人性死角里最邪恶的一幅黑暗图腾。纵观人类百万年的进化长征,哪一座胜利者的丰碑不是用同胞的鲜血浇铸而成?哪一个伟大的转捩点不是用前人的枯骨架构而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给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加进了膨化剂,于是他们舍本逐末,他们颠倒是非,为自私安上各种冠冕堂皇的名号,将心灵辞典里所有温暖、美好的词汇一网打尽,然后用无休止的血与火包围了这个世界。于是乎,所有个体生命都变成了草芥,变成了棋子,变成了光阴洪荒中一粒至微至贱的流沙,转瞬即逝;变成了历史星空下一颗至卑至陋的陨石,来去无痕。
莫要舍本逐末,莫要耗内补外,朽木风必摧之,万事需固源,我终随风渡。
perspicacious 敏锐的
吴邪是敏锐的,这种敏锐让他没有遗漏任何信息。甚至是对于人心的观察与发现。Quaesitun 目标吴邪的目标是寻找真相,为此他可以付出心血,耗费很长时间。也许最后得到的结果不是他想要的,但追寻至此也尽够欣幸。Remember 记得吴邪不是一个健忘的人,所以他记得他与张起灵之间的约定。即便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他都没有忘记十年之约。Settle 解决吴邪对于解决事件很有一套。他讲究双赢,而非舍本逐末。这点与他的父辈不同。Tepid 温吞的吴邪并不张扬,也不浮躁。他所代表的是沉静温和,是介于张起灵的淡漠与胖子的热情之间的人物。 ----甜甜《甜甜的博文》 舍本逐末的爱,最后几近偏执的等待?
意思造句 1、当你和真正关爱你的人在一起时,这才是快乐,同时这也是爱与友谊的真正。
2、难道我说的意思还不够明白?
3、思考一下这个动态所暗示的。
4、你可以从他的话语中猜测其。
5、哎,小意思,以后有什么尽管来找我。
6、他没有领会我眨眼的意思。
7、有关参数的,请参见上面的列表。
8、这件事吧,意思意思就够了,不用操那么大的心。
9、作为一个习惯,我们给这篇文章加上了若干层的。
10、这个成语的意思好深刻噢。
11、下面我就回顾一下这一术语的历史及其。
12、你总是误解我的意思。
13、所有这些设置拥有不同的和最适用的情形。
14、她没有正确理解他信中的,因而误解了他的意图。
15、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16、如果你不懂我说的意思,就去问问老师吧!
17、我根本不明白他指的是什么意思。
18、上述内容的是什么?
19、这个笑话真有意思!
20、因为正式题目的不会根据它的使用变来变去,所以这些字段应当成为题目的一部分。
2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2、所以,她知道那个日子的。
23、小明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要你不要乱骂人!
24、我们可以从上下文中推断这个词的。
25、我并不否认这些事实,只是不同意你给它们赋予的。
26、我猜也猜不到你是什么意思。
27、它们是有价值的,由于它们的不作为此工作的一部分而变更,所以在此处就不提了,但它们是包含于OID材料中的。
28、这正是边际效用的深层:如果这个社会是自由的,即使是我们中最边际的人也不应该被边缘化。
29、红色在交通信号灯中的意思是“停止”,在西方人的眼中,红色有时还意味着“危险”。
怙恶不悛的意思_怙恶不悛造句 怙恶不悛[h b quān]
【解释】: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出自】:《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死不改悔、罪大恶极
【反义词】:翻然悔悟、痛改前非
怙恶不悛造句:
1、怙恶不悛的罪犯能够沉思冥想他们通向更加美好未来的道路吗?
2、现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就是一部怙恶不悛、倒行逆施的历史,他那一切的措施都只有一个直接的目的,即在我们各州建立一种绝对专制的统治。
3、对那些怙恶不悛的累犯,定要严惩不贷!
4、这些飙车族如果怙恶不悛,继续胡闹,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5、这些歹徒坏事作尽,完全没有悔意,可以说是怙恶不悛,岂容宽恕?
6、对怙恶不悛的犯罪分子不能心慈手软。
7、他们怙恶不悛,妄图扩大杀戮的规模和范围。
8、如若他们怙恶不悛,继续胡闹,那时,全国人民忍无可忍,把他们抛到茅厕里去,那就悔之无及了。
9、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严厉惩罚一切勾结帝国主义、背叛祖国、反对人民民主事业的国民党反革命战争罪犯和其他怙恶不悛的反革命首要分子。
10、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怙恶不悛,终遭天谴!
11、就算她不会悔罪,而且怙恶不悛,去命她来,因主的扇执正在主的手中。
12、一个人如果怙恶不悛,继续为非作歹,终将自取灭亡。

什么叫舍本逐末?什么叫本末倒置?

舍本逐末"和"本末倒置"都是成语,描述的是在处理问题时出现的两种错误思维倾向。它们的含义和区别如下:
舍本逐末:"舍本"是指舍弃根本、重要的部分或原则,"逐末"是指追求次要、表面的、不重要的部分。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在处理问题时,忽视了问题的核心、关键,而过于注重次要的细节或表面现象,导致结果不理想,甚至适得其反。舍本逐末的人容易被琐事牵制,无法看清问题的本质。
本末倒置:"本末"指的是问题的本质和根本,"倒置"是指颠倒次序,排列次要的在前,把重要的放在后。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在处理问题时,把主次关系颠倒过来,将次要的问题或表面现象看得比核心问题还重要,导致判断错误,解决不了问题。本末倒置的人容易因为过于看重次要的东西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部分。
总的来说,舍本逐末是忽略了问题的本质和重要的部分,而过于注重表面的次要细节;本末倒置是把次要的问题看得比本质问题还重要。两者都是在处理问题时出现的思维偏差,都会影响问题的解决和判断的准确性。因此,正确的分辨问题的本质和次要部分,以及正确理解问题的重要性,对于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舍本逐末啥意思?

舍本逐末(shě běn zhú mò)的意思是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舍:舍弃。本:原义为树根,借指事物的根本。逐:追求。末:原义为树梢,借指事物的末节。
出自《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钱。”
译文:“采铜铸钱,一年十万人不耕种……弃本逐末,耕田的人不能有半数,邪恶不可能禁止,起源于钱。
扩展资料
1、近义词
贪小失大(tān xiǎo shī dà)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出自北齐的刘昼《贪受》:蜀侯性贪,秦惠王闻而欲伐之。山涧峻险,兵路不通。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之金“,以遗蜀侯。蜀侯贪之,乃堑山填谷,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秦人卒师随后而至,灭国亡身,为天下所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
译文:蜀国国君生性贪婪,秦惠王听说后想讨伐他,(但是通往蜀地的)山路深涧十分险峻,军队没有路可以通往蜀国。于是秦军雕凿石牛,把许多贵重的东西放在牛的后面,号称为“牛粪”。用来送给蜀国。蜀国国君贪图宝物,就劈开山路填平谷地,派了五个大力士用来迎接石牛。秦惠王率领军队紧随其后,从而导致蜀国毁灭蜀国国君死了,因小利失去国家而被天下的人耻笑。
2、反义词
溯本求源(sù běn qiú yuán),追寻根本,探求起源,溯:追寻;本:事物的根本;求:探索,寻求;源:源头。
出自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三二:“一辆汽车碰在一株老树上,并没伤人……谁能刨根问 底的要证据。”

舍本逐末什么意思?

词目 舍本逐末 发音 shě běn zhú mò 释义 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近义词 舍近求远贪小失大 引用 《后汉演义》第七十二回 糜竺陈登双劝驾 李傕郭汜两交兵 ...料;就使得破徐州,人心未服,待至我军一移,亦必反侧,这真叫做 舍本逐末 ,易安就危,图远忽近,愿将军熟思后行。”洞中利害。操乃... 《南北史演义》第五十七回 责贺琛梁廷草敕 防侯景高氏留言 ...日昃,日常一食,昔腰十围,今裁二尺,勤俭如许,不得谓非淳素。 舍本逐末 ,无益于事。第三事谓百司干进,谁为诡竞?谁为吹毛求疵?... 《民国演义》第七十六回 段芝泉重组阁员 龙济光久延战祸 ...由张国淦兼署,教育由次长吴闿生权代。教育一事,视若虚设,未免 舍本逐末 。嗣因汪大燮不愿入阁,上呈固辞,乃改任许世英为交通总长... 《大唐狄公案》迷宫案-第四章 ...急乃除霸安良,况又非是顺风吹火,马到成功之事,但此时此刻他却 舍本逐末 ,一心想着一件积年旧案和一件也许永远不会发生的谋杀案,... 《全后魏文》卷三十九 ...有五谷果,非中国所植者,存其名目而已。种植之法,盖无闻焉。 舍本逐末 ,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全后周文》卷二十 ...,问十善等法。」此戒乃天尊所说,何以不礼天尊,而想见太上乎? 舍本逐末 ,谁之咎也?  △害亲求道二十四  《... 《广弘明集》卷第九 ...天尊问十善等法。此诫乃天尊所说。何以不礼天尊。而想见太上乎。 舍本逐末 。谁之咎也。  二十四害亲求道者。... 《齐民要术》序 ...、蓏非中国【五0】所殖者,存其名目而已;种莳之法,盖无闻焉。 舍本逐末 ,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太平广记》卷第二 神仙二 ...是再悲伤也不会把神留住。修道的人如果不能找到最根本的道理而去 舍本逐末 ,有得道的人郑重指点还不相信,对那些讲解真正修炼道理的... 《抱朴子外篇》勖学卷第三 ...之下;因风而附凤翼者 以驽庸之质 犹辶回遑乎霞霄之表. 舍本逐末 者 谓之勤修庶几;拥经求己者 谓之陆沈迂阔. 於是... 《抱朴子外篇》自叙卷第五十 ...多疾 贫无车马 不堪徒行 行亦性所不好. 又患弊俗 舍本逐末 交游过差 故遂抚笔闲居 守静荜门而无趋从之所 ...

舍本逐末的意思是什么?

舍本逐末
[成语解释]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典故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可见咱们天天是舍本逐末。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成语典故。
[近义词]舍近求远、贪小失大
[反义词]追本求源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近义词:舍近求远
[成语解释]舍去近处的,追求远处的。形容做事走弯路。
[典故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可见咱们天天是舍近求远。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 近义词 ]小题大作、好高骛远
[反义词]近在咫尺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释义: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次要的部分。
读音:shě běn zhú mò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译文:百姓舍弃农业从事工商家产就简单,家产简单就会随意迁徙,随意迁徙,国家遭遇患难就会都想远走高飞,没有安居之心。
例句:错误原因是舍本逐末,不知设计质量、过程质量与系统质量才是从事改进的正路。
扩展资料:
近义词:买椟还珠
释义: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读音:mǎi dú huán zhū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译文: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他)用木兰香木(为珠宝)制作了(一只)盒子,用桂和椒所调制的香料来薰盒子,用美玉来点缀(它),用翠鸟的羽毛来连缀。有个郑国人买了盒子,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楚国人。
例句:读一本书必须吸取精华,千万别干买椟还珠的蠢事。
舍本逐末的意思是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放弃。本:根本的,主要的。逐:追求。末:枝节的,次要的。后用以比喻轻重主次颠倒,做事不从根本的、主要的问题着手,而只在细枝末节上用力气。用在句子中,是这样:他们每次开会都舍本逐末,不探讨最根本的问题,只在末节上大做文章。
舍本逐末
[成语解释]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典故出处]明江盈科《江盈科集》: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译文]当今世上的不少求学的人,忘记去打基础,而想直接一步登天,结果什么也学不了,不跟这个人是一样的吗?
[近义词]舍近求远、贪小失大
[反义词]追本求源
[常用程度]常用
扩展资料:
近义词:
贪小失大
[成语解释]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典故出处]《吕氏春秋·权勋》: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译文]这就是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啊。
[近义词]得不偿失
[反义词]乞浆得酒
[常用程度]常用

舍本逐末的本是什么意思

舍本逐末的意思是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放弃。本:根本的,主要的。逐:追求。末:枝节的,次要的。后用以比喻轻重主次颠倒,做事不从根本的、主要的问题着手,而只在细枝末节上用力气。用在句子中,是这样:他们每次开会都舍本逐末,不探讨最根本的问题,只在末节上大做文章。
本释义:
1.草木的根:~草(泛指中药)。无~之木。 2.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 3.草的茎,树的干:草~植物。 4.中心的,主要的:~部。~体。

舍本逐末什么意思?

本和末这两个字都是指事字,分别在“木”的根部或树梢位置加一笔,指代它们分别是树的根本或树的末梢。
由于树木的主要部位是“本”而不是“末”,古人借此代指各种事物的根源和枝节或表相。
舍本逐末: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舍本逐末的意思是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放弃。本:根本的,主要的。逐:追求。末:枝节的,次要的。后用以比喻轻重主次颠倒,做事不从根本的、主要的问题着手,而只在细枝末节上用力气。用在句子中,是这样:他们每次开会都舍本逐末,不探讨最根本的问题,只在末节上大做文章。
[ shě běn zhú mò ]
又说弃本逐末。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弃本逐末。”
出 处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例 句
学习中只热衷于猎奇,不想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这不是~是什么呢?
舍本逐末,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别人给你介绍个对象,你很喜欢,但是你也喜欢他/她的头发,你拿了一绺头发就走了离他而去,这就叫舍本逐末
舍本逐末
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ě běn zhú mò,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次要的部分。
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

舍本逐末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1322 成语 舍本逐末 注音 ㄕㄜˇ ㄅㄣˇ ㄓㄨˊ ㄇㄛˋ 汉语拼音 shě běn zhú mò 释义 指人民不务农业而从事工、商。 #语本《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 后用「舍本逐末」指人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视微末小节。 「舍本治末」、「舍本就末」 典源 #《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1>三曰: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 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 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 民舍2>本而事3>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4>;其产约而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5>。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6>;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7>,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注解〕(1)典故或见于《战国策.齐策四》。 (2)舍:通「舍」,音ㄕㄜˇ,舍弃。 (3)事:从事。 (4)产约:农作物生产量少。 约,减少。 (5)居心:安居乡土之心。 (6)好智:喜爱耍小聪明。 好,音ㄏㄠˋ。 (7)巧法令:工于玩弄法令。 〔参考资料〕《战国策.齐策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典故说明 「舍本逐末」原作「舍本事末」。 「舍本事末」之「本」,原指农事。 古时候以农立国,故以农业为本业,以工、商为末业,所以「舍本事末」是指人民不务农而从事于工、商。 《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一文,讲的是当时的农业政策。 力陈人民务农对国家的影响,直指人民从事农业就会因生产富足而不肯轻易迁徙。 不务农而从事工、商,则农作物产量减少人民就会轻易迁徙,无心安居故土。 且民舍本而事末,会变得好耍小聪明狡滑多诈,善于玩弄法律,颠倒是非。 后来「舍本逐末」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视微末小节。 另外据《战国策.齐策四》载,齐国使者对于赵孝威太后见面先问齐国岁收、百姓安好,才问候齐王这件事,感到不满。 于是赵孝威太后回说:「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没有岁收,怎么会有人民?没有人民,怎么会有国君?哪有舍去根本而问旁枝末节的道理呢?」是以人民为根本大端,君主为微末小节。 书证 01.《抱朴子.外篇.自叙》:「洪禀性尪羸,……又患弊俗舍本逐末,交游过差,故遂抚笔闲居,守静荜门。」 02.南朝陈.庾僧渊〈代答张君祖〉诗:「舍本而逐末,悔吝生有情。」 03.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舍本逐末,贤哲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 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04.《宦海》第一回:「放著一班做官的人,不先去考察他们的程度,却只嫌著百姓们的程度不合,岂不是舍本逐末么?」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视微末小节。 【使用类别】用在「不知轻重」的表述上。 【例  句】<01>抓不住问题的根本,一味在末节上使力,就是舍本逐末了。 <02>如果我们不充实内容,只在包装上下功夫,就显得舍本逐末了。 <03>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劝人做事按部就班,不要舍本逐末。 <04>他们每次开会都舍本逐末,不探讨最根本的问题,只在末节上大做文章。 <05>现代的父母多半犯了舍本逐末的大忌,只想到孩子的课业成绩,却忘了孩子身心健全的培养。 近义词: 本末倒置,买椟还珠 反义词: 追本穷源 辨识 参考语词 舍本事末,舍本问末,舍本务末,背本趋末,弃本逐末,弃本就末,舍本理末,背本逐末,舍本逐末,舍本即末,逐末舍本,损本逐末,逐末遗本

舍本逐末告诉我们讲了什么意思

战国时候,有一次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以示友好。赵威后很热情地接待来访的使臣。使臣在献上齐王准备的礼物后,又呈上一封齐王写的信。   赵威后收下了信,并马上拆开来看。她请使臣坐下,亲切地问道:“久未问候,贵国的庄稼长的好吗?”使臣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奉了敝国国君之名前来问候您的,可是您不先问候敝国国君,反倒先问起庄稼,这分明是先贱而后贵。难道说,一个治理万民的君王,会比不上庄稼和百姓吗?”   赵威后听了并没有生气,反倒笑着对使臣说:“这你就错了!没有庄稼,如何养活人民?这不是贵贱之分,而是本末之别啊!难道说要先舍根本,去问那些末节吗?”   齐国使臣对赵威后的这一番话非常佩服,并且为自己刚才无礼的态度感到惭愧。   现在,人们用“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1、不可读成shě běn zhuó mò。   2、“逐”不可写为“琢”。   3、与“舍近求远”的区别在于,舍近求远更重于“近”和“远”,而舍本逐末在于“本”和“末”。   4、与“贪小失大”和“本末倒置”的区别在于,贪小失大是写失去了,本末倒置是写把事物颠倒了,而舍本逐末写的是舍去根本的,追求末节的。[1]成语故事
典故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用,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
或者:战国时候,有一次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以示友好。赵威后很热情地接待来访的使臣。使臣在献上齐王准备的礼物后,又呈上一封齐王写的信。
赵威后收下了信,并马上拆开来看。她请使臣坐下,亲切地问道:“久未问候,贵国的庄稼长的好吗?”使臣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奉了敝国国君之名前来问候您的,可是您不先问候敝国国君,反倒先问起庄稼,这分明是先贱而后贵。难道说,一个治理万民的君王,会比不上庄稼和百姓吗?”
赵威后听了并没有生气,反倒笑着对使臣说:“这你就错了!没有庄稼,如何养活人民?这不是贵贱之分,而是本末之别啊!难道说要先舍根本,去问那些末节吗?”
齐国使臣对赵威后的这一番话非常佩服,并且为自己刚才无礼的态度感到惭愧。
现在,人们用“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本是指庄稼和百姓 末:君王【本人推荐下面的】
  舍本逐末寓意:做事要有轻重缓急,要能捉住重点。
  舍本逐末解释: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舍:舍弃。 本:原义为树根,借指事物的根本。 逐:追求。 末:原义为树梢,借指事物的末节。
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贬义词
【近义词】舍近求远、贪小失大、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南辕北辙
【反义词】追本求源、追根寻源
舍本逐末告诉我们做事不能不抓住主要问题,专顾细枝末节。
准确答案,不会错的。请记得给分哦!
【解释】: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出自】:《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舍本逐末[shě běn zhú mò]: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汉语文字】舍本逐末
【词语解释】
舍:舍弃
本:原义为树根,借指事物的根本
逐:追求
末:原义为树梢,借指事物的末节
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舍近求远、贪小失大、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南辕北辙
【反义词】追本求源、追根寻源
【另外写法】弃本逐末、舍近谋远
【造句】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逐末。
典故:
1、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2、《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钱。”
3、《孟子·离娄上》:“道在迩而求诸远。”《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4.文言文《赵威后问齐使》:“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舍本逐末”这条成语,意思是说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中国古代以耕读为国家之本,工商为末,所以“舍本逐末”就是放弃耕读,从事工商的意思。所以比喻为舍本逐末。
典故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用,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
译文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使者带来的)书信还没有打开,赵威后对使者说:“今年的收成还好吧?百姓没有忧患吧?(你们的)大王身体还好吧?”使者(有点)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收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赵威后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收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怎么有舍去根本先问末节的道理呢?”
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典故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用,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
译文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使者带来的)书信还没有打开,赵威后对使者说:“今年的收成还好吧?百姓没有忧患吧?(你们的)大王身体还好吧?”使者(有点)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收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赵威后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收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怎么有舍去根本先问末节的道理呢?”
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
典故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1),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2)也。” 选自《孟子·告子章句上》
译文
孟子说:“当今有个人,他的无名指弯曲而不能伸直,虽然并不疼痛,也不妨碍做事情,但只要有人能使它伸直,就是到秦国、楚国去,也不会嫌远,为的是无名指不如别人。无名指不如别人,就知道厌恶;心不如别人,却不知道厌恶。这叫做不知轻重,舍本逐末。”
典故
买椟还珠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
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