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怎样测量声速?
- 2、物理实验声速的测量求助
- 3、如何测量声音的速度?
- 4、声速是如何测量出来的呢?
- 5、空气中声速的测定
- 6、实验方案测出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
- 7、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定
- 8、声速的测定实验原理
- 9、超声波声速的测定实验结果
- 10、大学物理实验声速的测量谁能帮我弄一份 最好直接有数据 谢谢 +分30
怎样测量声速?
选2个相距稍远的地点,测出他们之间的距离S,一头的人在开枪同时,另一头的人看到烟后开始计时,听到枪声后停止计时,秒表上时间为t,则声速V=S/t
【仪器和器材】
梆子,秒表或手表,卷尺。
【实验方法】
在高墙前或山谷中唱歌或叫喊时,往往可以听到回声,而且在早晨时回声最清晰响亮,因此本实验最好在早晨进行。首先选择好合适的实验场所,例如一堵高墙,高墙的前面平坦空旷。实验者站在离高墙的距离为R处,按照均匀的时间间隔T敲打梆子。当听到反射回来的第一次梆子声与打出来的第二次梆子声完全重叠时,则表示每次梆子发出的声音传到高墙并被高墙反射回来到达实验者处的时间刚好等于敲梆子的时间间隔T。因此声音传播的速度v为v=2R/T
1.站在离高墙100米或更远的距离,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敲打梆子。
2.注意控制敲梆子的节拍,使从高墙处反射回来的梆子声与敲出来的声音相重叠。
3.站在旁边的学生由一人报出敲击的次数,其他学生同时用秒表或手表计时。测出敲击20次至50次的时间间隔t,并由所得的结果计算出敲梆子的时间间隔T(秒)。
4.用卷尺测出敲击地点到高墙的距离R(米)。
5.将所得的数据代入公式v=2R/T求出声速v米。同时要记下测量时空气的温度,因为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
【注意事项】
1.实验者离墙的距离以能清晰地听到回声为宜。
2.若每隔一次听到敲击声与回声重合,则声速公式v=2R/T。实验内容
1、连接测量系统。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与发射换能器和示波器的X(Y2)输入并联连接,接收换能器的输出与示波器的Y1输入连接。
2、练习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1)用示波器观察由信号发生器提供的不同的波形信号。
(2)用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
3、调节谐振频率。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信号,频率调节到换能器的谐振频率,记下谐振频率f。这时,换能器发射出的超声波最强。
4、利用驻波法测量声速。
(1)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处于谐振频率;示波器Y轴工作方式选择开关置于Y1,“拉Y1 (X)”旋钮推进。
(2)从两换能器相距1cm左右开始,由近及远移动接收换能器,观察示波器上的接收信号的变化情况,记下第1、2、3、……、20个出现正弦波极大值时接收换能器的位置即游标卡尺的读数L1、L2、L3、……、L20。
(3)采用逐差法求出波长λ,进而求出声速v;计算声速的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
5、利用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
(1)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处于谐振频率;示波器Y轴工作方式选择开关可以置于任意位置,“拉Y1(X)”旋钮拉出。
(2)从两换能器相距1cm左右开始,由近及远移动接收换能器,观察示波器上李萨如图形的变化情况,记下第1、2、3、……、20个出现直线时接收换能器的位置即游标卡尺的读数L1、L2、L3、……、L20。
(3)采用逐差法求出波长λ,进而求出声速v;计算声速的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
物理实验声速的测量求助
物理实验声速的测量求助
实验报告
声速的测量
【
实验目的】
1.
学会用共振干涉法、相位比较法以及时差法测量介质中的声速
2.
学会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
3.
了解声速与介质参数的关系。
【
实验原理
】
由于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易被反射等优点。在超声波段进行
声速测量的优点还在于超声波的波长短,可以在短距离较精确的测出声速。
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一般通过电磁振动与机械振动的相互转换来实现,最常
见的方法是利用压电效应和磁致伸缩效应来实现的。
本实验采用的是压电陶瓷制
成的换能器
(
探头
)
,这种压电陶瓷可以在机械振动与交流电压之间双向换能。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其频率和波长的关系为:
v
f
?
?
?
(1)
由
(1)
式可知,测得声
波的频率和波长,就可以得到声速。同样,传播速度亦可用
/
v
L
t
?
(2)
表
示,若测得声波传播所经过的距离
L
和传播时间
t
,也可获得声速。
如何测量声音的速度?
实验一 验证多普勒效应并由测量数据计算声速
让小车以不同速度通过光电门,仪器自动记录小车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运动速度及与之对应的平均接收频率。由仪器显示的f-V关系图可看出,若测量点成直线,符合(2)式描述的规律,即直观验证了多普勒效应。用作图法或线性回归法计算f-V直线的斜率k,由k计算声速u并与声速的理论值比较,计算其百分误差。
图2 多普勒效应验证实验及测量小车水平运动安装示意图
一.仪器安装
如图2所示。所有需固定的附件均安装在导轨上,并在两侧的安装槽上固定。调节水平超声传感发生器的高度,使其与超声接收器(已固定在小车上)在同一个平面上,再调整红外接收传感器高度和方向,使其与红外发射器(已固定在小车上)在同一轴线上。将组件电缆接入实验仪的对应接口上。安装完毕后,让电磁铁吸住小车,给小车上的传感器充电,第一次充电时间约6~8秒,充满后(仪器面板充电灯变绿色)可以持续使用4~5分钟。在充电时要注意,必须让小车上的充电板和电磁铁上的充电针接触良好。
【注意事项】
① 安装时要尽量保证红外接收器、小车上的红外发射器和超声接收器、超声发射器三者之间在同一轴线上,以保证信号传输良好;
② 安装时不可挤压连接电缆,以免导线折断;
③ 小车不使用时应立放,避免小车滚轮沾上污物,影响实验进行。
二.测量准备
1.实验仪开机后,首先要求输入室温。因为计算物体运动速度时要代入声速,而声速是温度的函数。利用 t u 将室温T值调到实际值,按“确认”。
2.第二个界面要求对超声发生器的驱动频率进行调谐。在超声应用中,需要将发生器与接收器的频率匹配,并将驱动频率调到谐振频率f0,这样接收器获得的信号幅度才最强,才能有效的发射与接收超声波。一般f0在40KHz左右。调谐好后,面板上的锁定灯将熄灭。
3.电流调至最大值后,按“确认”。本仪器所有操作,均要按“确认”键后,数据才被写入仪器。
【注意事项】
①调谐及实验进行时,须保证超声发生器和接收器之间无任何阻挡物;
②为保证使用安全,三芯电源线须可靠接地。
三.测量步骤
1.在液晶显示屏上,选中“多普勒效应验证实验”,并按“确认”;
2.利用 u 键修改测试总次数(选择范围5~10,一般选5次),按 ▼ ,选中“开始测试”;
3.准备好后,按“确认”,电磁铁释放,测试开始进行,仪器自动记录小车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运动速度及与之对应的平均接收频率;
改变小车的运动速度,可用以下两种方式:
a.砝码牵引:利用砝码的不同组合实现;
b.用手推动:沿水平方向对小车施以变力,使其通过光电门。
为便于操作,一般由小到大改变小车的运动速度。
4.每一次测试完成,都有“存入”或“重测”的提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确认”后回到测试状态,并显示测试总次数及已完成的测试次数;
5.改变砝码质量(砝码牵引方式),并退回小车让磁铁吸住,按“开始”,进行第二次测试;
6.完成设定的测量次数后,仪器自动存储数据,并显示f-V关系图及测量数据。
【注意事项】
小车速度不可太快,以防小车脱轨跌落损坏。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由f-V关系图可看出,若测量点成直线,符合(2)式描述的规律,即直观验证了多普勒效应。用 u 键选中“数据”,q 键翻阅数据并记入表1中,用作图法或线性回归法计算f-V关系直线的斜率k。公式(4)为线性回归法计算k值的公式,其中测量次数i=5 ~ n,n≤10。
由k计算声速u = f0/k,并与声速的理论值比较,声速理论值由u0 = 331(1+t/273)1/2 (米/秒)计算,t表示室温。测量数据的记录是仪器自动进行的。在测量完成后,只需在出现的显示界面上,用 u 键选中“数据”,q 键翻阅数据并记入表1中,然后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出相关结果并填入表格。
声速是如何测量出来的呢?
声速测量的方法
一、传统方法
方法1:一个声音产生后,并不会立刻传到你的耳朵,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例如:如果你参加一个运动会,坐在离鸣枪的人有一段距离的地方,你会先看到枪冒烟,后听到枪声。这是因为光行进的速度非常快,而声音的速度就慢得多。所以你会立刻看到枪冒烟,但声音要过一会儿之后才会听到。于是早期测量声音的速度是利用枪来做实验。帮忙的人要拿着枪在一个量好的距离外,另一个人就拿着马表站在原点。在看到信号之后,帮忙的人就对空鸣枪。在原点的人一看到枪的火花和烟时,就把马表按下来;而当他听到枪声时,就再按一次马表让马表停下来。看到火花和听到枪声之间的时间,就是声音行经这一段量好距离所需的时间。就能算出声音的速度。根据这一原理你不妨在今后的校运动会的时候试验一下(利用百米赛跑就可以了)。为了测量声音的速度你需要一个马表和一个皮尺。量一个500公尺的距离,要尽可能量得准确一点。你和你的同学分别站在两端;你的同学两手各拿一块大石头,你则拿一个马表。当你大叫“开始”时,你的同学要把石头举到头顶,尽量大声敲击。当你一看到石头撞在一起,就按下马表。等到你听到石头撞击的音,就再按一下马表让马表停下来。时间方面要记录到十分之一秒。如果能多做几次实验,算出时间的平均值是最好的。你只要用计算机把你和你同学的距离除以时间,就可以算出声音的速度了。
方法2:测量声音的速度还有一种利用回音来测量的方法:所谓回声,就是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碰到高大的障碍物被反射了回来,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这样的原理,站在离高墙较远的地方(事先测出你到高墙的距离)大声地喊一下,在你喊的同时按下秒表,当你听到自己的回声再按一下秒表,这样一来,你的喊声从你那儿到高墙打了一个来回,你只要把上面说的你跟高墙的距离除以测得的时间的一半,这声音的速度也就出来了(这里要注意的是因为人能分辨出自己的回声的时间间隔要超过0.1秒,声音有传播速度是340米每秒,所以你与墙的距离,至少不得少于17米才行,而且中间还不能有障碍物)。
二、现代大学实验室中测量方法
测量声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声速v 、振动频率f和波长λ之间的基本关系,即实验时用结构相同的一对(发射器和接收器)超声压电陶瓷换能器,来作声压与电压之间的转换。利用示波器观察超声波的振幅和相位,用振幅法和相位法测定波长,由示波器直接读出频率f。
方法1::共振干涉法
由发射器发出的声波近似于平面波。经接收器反射后,波将在压电陶瓷换能器的两端面间来回反射并且叠加。当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发生共振,产生共振驻波现象,波幅达到极大。由纵波的性质可以证明,振动位移处于波节时,则声压是处于波腹。接收器端面近似为一波节,接收到的声压最大,经接收器转换成的电信号也最强。声压变化和接收器位置的关系可从实验中测出,当接收器端面移动到某个共振位置时,示波器上会出现最强的电信号,如果继续移动接收器,将再次出现最强的电信号,两次共振位置之间的距离即为1/2λ 。
方法2:相位比较法
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也可以说是相位的传播。沿传播方向上的任何两点,其振动状态相同,或者说其相位差为2π的整数倍时两点间的距离应等于波长λ的整数倍,利用这个公式可测量波长。由于发射器发出的是近似于平面波的超声波,当接收器端面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时,其端面上各点都具有相同的相位。沿传播方向移动接收器时,总可以找到一个位置使得接收到的信号与发射的信号同相。移过的这段距离必然等于超声波的波长λ 。为了判断相位差并且测定波长,可以利用双踪示波器直接比较发射的信号和接收的信号,同时沿传播方向移动接收器寻找同相点。也可以利用利萨如图形寻找同相时椭圆退化为斜直线的点。
方法3:时差法
即用比传统方法更精确的仪器测出声波传播一定距离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公式V=L/t即可测出声速。
空气中声速的测定
测量声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声速v 、振动频率f和波长λ之间的基本关系,即实验时用结构相同的一对(发射器和接收器)超声压电陶瓷换能器,来作声压与电压之间的转换。
利用示波器观察超声波的振幅和相位,用振幅法和相位法测定波长,由示波器直接读出频率f。
谐振频率:超声压电陶瓷换能器是实验的关键部件,每对超声压电陶瓷换能器都有其固有的谐振频率,当换能器系统的工作频率处于谐振状态时,发射器发出的超声波功率最大,是最佳工作状态。
声学中的基本量
在声学中,或描述一声源及其产生的声场的特性,或在某些声学现象、效应中起主导作用的一些量,为声学中的基本量。表1所列为这些基本量及其相互关系。在前四个量中,声强是最容易测量的,而且可以量得很准确,另三个量又能由声强导出,因此,过去一直误认为只有声强才是声学中的基本量。
实验方案测出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
传统方法
方法1:一个声音产生后,并不会立刻传到你的耳朵,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除非你自己有这种经验,否则这是很难理解的.例如:如果你参加一个运动会,坐在离鸣枪的人有一段距离的地方,你会先看到枪冒烟,后听到枪声.这是因为光行进的速度非常快(约1秒钟300000公里),而声音的速度就慢得多(约1秒种340米).所以你会立刻看到枪冒烟,但声音要过一会儿之后才会听到.
于是早期测量声音的速度是利用枪来做实验.帮忙的人要拿着枪在一个量好的距离外,另一个人就拿着马表站在原点.在看到信号之后,帮忙的人就对空鸣枪.在原点的人一看到枪的火花和烟时,就把马表按下来;而当他听到枪声时,就再按一次马表让马表停下来.看到火花和听到枪声之间的时间,就是声音行经这一段量好距离所需的时间.就能算出声音的速度.根据这一原理你不妨在今后的校运动会的时候试验一下(利用百米赛跑就可以了).
为了测量声音的速度你需要一个马表和一个皮尺.量一个500公尺的距离,要尽可能量得准确一点.你和你的同学分别站在两端;你的同学两手各拿一块大石头(或者锣、鼓、或者干脆拍手--拍手的声音太低如果对方听不到就不好办了),你则拿一个马表.当你大叫“开始”时,你的同学要把石头举到头顶,尽量大声敲击.当你一看到石头撞在一起,就按下马表.等到你听到石头撞击的音,就再按一下马表让马表停下来.时间方面要记录到十分之一秒.如果能多做几次实验,算出时间的平均值是最好的.你只要用计算机把你和你同学的距离除以时间,就可以算出声音的速度了.
方法二.
测量声音的速度还有一种利用回音来测量的的方法:(
所谓回声,就是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碰到高大的障碍物被反射了回来,不是在电视里(当然是夸张)有时看到一个人面对大山大喊一声,可以听到三个、四个甚至五个回声吗?
哪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这样的原理,站在离高墙较远的地方(事先测出你到高墙的距离)大声地喊一下,在你喊的同时按下秒表,当你听到自己的回声再按一下秒表,这样一来,你的喊声从你那儿到高墙打了一个来回,你只要把上面说的你跟高墙的距离除以测得的时间的一半,这声音的速度也就出来了(这里要注意的是因为人能分辨出自己的回声的时间间隔要超过0.1秒,声音有传播速度是340米每秒,所以你与墙的距离,至少不得少于17米才行,而且中间还不能有障碍物).
利用回声测声音速度比较高级和精确的做法是:
利用超声波遇到物体发生反射,超声波发生器通过电缆线连与超声接受器连为一体,接受器能将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进行处理并在电脑屏慕上显示其波形,超声波发生器每隔固定时间发射一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而接收到的由于障碍物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经仪器处理后也可在电脑屏上显示出来(两个波的形状一大一小便于区分),每个反射波与相应的发射波之间的滞后的时间可经电脑的处理输出,即能直接从电脑上读出一个超声波发射后遇到障碍物返回来的时间间隔,只要你事先测出超声波发生器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S,并将S除以往返时间的一半就是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了.(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跟一般人能听得到的声波速度是相等的).
测量声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声速v 、振动频率f和波长λ之间的基本关系,即实验时用结构相同的一对(发射器和接收器)超声压电陶瓷换能器,来作声压与电压之间的转换.利用示波器观察超声波的振幅和相位,用振幅法和相位法测定波长,由示波器直接读出频率f.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定
5HZ的频率不确定度给声速测定带来的影响-->Δf=5Hz,f=30000Hz,v=λf-->
Δv/v=Δf/f=5/30000=1/60000
由于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易被反射等优点。在超声波段进行
声速测量的优点还在于超声波的波长短,可以在短距离较精确的测出声速。
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一般通过电磁振动与机械振动的相互转换来实现,最常
见的方法是利用压电效应和磁致伸缩效应来实现的。本实验采用的是压电陶瓷制
成的换能器(探头),这种压电陶瓷可以在机械振动与交流电压之间双向换能。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其频率和波长的关系为: (1) 由(1)式可知,测得声波的频率和波长,就可以得到声速。同样,传播速度亦可用 (2) 表
示,若测得声波传播所经过的距离L和传播时间t,也可获得声速。
1. 共振干涉法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中和为压电晶体换能器,作为声波源,它被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交流电信号激励后,由于逆压电效应发生受迫振动,并向空气中定向发出以近似的平面声波;为超声波接收器,声波传至它的接收面上时,再被反射。当和的表面近似平行时,声波就在两个平面间来回反射,当两个平面间距L为半波长的整倍数,即
(3)
时,发出的声波与其反射声波的相位在处差(n=1,2 ……),因此形成共振。
因为接收器的表面振动位移可以忽略,所以对位移来说是波节,对声压来说是波腹。本实验测量的是声压,所以当形成共振时,接收器的输出会出现明显增大。从示波器上观察到的电信号幅值也是极大值(参见图2)。
图中各极大之间的距离均为,由于散射和其他损耗,各级大致幅值随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小。我们只要测出各极大值对应的接收器的位置,就可测出波长。由信号源读出超声波的频率值后,即可由公式(1)求得声速。
2. 相位比较法
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也可以说是位相的传播。沿波传播方向的任何两点同相位时,这两点间的距离就是波长的整数倍。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精确的测量波长。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再次与发射器的位相相同时,一国的距离等于与声波的波长。
同样也可以利用李萨如图形来判断位相差。实验中输入示波器的是来自同一信号源的信号,它们的频率严格一致,所以李萨如图是椭圆,椭圆的倾斜与两信号的位相差有关,当两信号之间的位相差为0或时,椭圆变成倾斜的直线。
3. 时差法
用时差法测量声速的实验装置仍采用上述仪器。由信号源提供一个脉冲信号经发出一个脉冲波,经过一段距离的传播后,该脉冲信号被接收,再将该信号返回信号源,经信号源内部线路分析、比较处理后输出脉冲信号在、之间的传播时间t,传播距离L可以从游标卡尺上读出,采用公式(2)即可计算出声速。
4. 逐差法处理数据
在本实验中,若用游标卡尺测出个极大值的位置,并依次算出每经过个的距离为
这样就很容易计算出。如测不到20个极大值,则可少测几个(一定是偶数),用类似方法计算即可。
实验报告实验题目: 声速的测量实验目的:了解超声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的方法,用干涉法和相位法测声速.实验内容1 测量实验开始时室温.2 驻波法(1) 将超声声速测定仪的两个压电陶瓷换能器靠在一起,检查两表面是否水平.如果不水平将其调平.(2)将函数信号发生器接超声声速测定仪的发射端,示波器接接收端.函数信号发生器选择正弦波,输出频率在300HZ左右,电压在10-20V.(3)通过示波器观察讯号幅度,调整移动尺改变测定仪两端的距离找到使讯号极大的位置,在极大值附近应该使用微调,即固定移动尺螺丝,使用微调螺母调整.(4)从该极大位置开始,朝一个方向移动移动尺,依次记下每次讯号幅度极大(波腹)时游标的读数,共12个值.3 相位法(1) 将超声声速测定仪的两个压电陶瓷换能器靠在一起,检查两表面是否水平.如果不水平将其调平.(2) 将函数信号发生器接超声声速测定仪的发射端,示波器的CH1接在接收端,CH2接在发射端.选择CH1,CH2的X-Y叠加.函数信号发生器选择正弦波,输出频率在300HZ左右,电压在10-20V.(3) 通过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调整移动尺改变测定仪两端的距离找到使图形为一条斜率为正的直线的位置.(4)从该位置开始,朝一个方向移动移动尺,依次记下每次图形是斜率为正的直线时游标的读数,共10个值.4 测量实验结束时室温,与开始时室温取平均值作为温度t.收拾仪器,整理实验台.5 对上面两组数据,分别用逐差计算出l,然后算出声速v,并计算不确定度.与通过t计算出的理论值计算相对误差.数据处理1 理论计算实验开始时温度23.0℃,实验结束时温度21.8℃,所以认为实验时温度t=22.4℃.根据理论值计算2 驻波法游标读数(mm)95.42100.50105.70110.66115.88120.90126.16131.34136.20141.44146.52151.60逐差=3(mm)30.7430.8430.5030.7830.6430.70相邻游标相减的2倍=i(mm)10.1610.409.8810.4410.0410.5210.369.7210.4810.1610.16标准差的A类不确定度查表得:当n=11,P=0.95时,=2.26.因为是用类似游标卡尺的仪器测量的,所以B类不确定查表得,当P=0.95时,=1.96.所以的不确定度选取声波输出频率为34.3KHz,已知不确定度.声速对,有不确定度传递公式:空气中的声速v=(350.99±1.20)m/s (P=0.95)相对误差=3 相位法游标读数(mm)110.80121.04131.14141.36151.58161.72171.88182.02192.10202.26逐差=5(mm)50.9250.8450.8850.7450.68相邻游标相减=i(mm)10.2410.1010.2210.2210.1410.1610.1410.0810.16标准差的A类不确定度查表得:当n=9,P=0.95时,=2.26.因为是用类似游标卡尺的仪器测量的,所以B类不确定度查表得,当P=0.95时,=1.96.所以的不确定度选取声波输出频率为34.3KHz,已知不确定度声速对,有不确定度传递公式:空气中的声速v=(348.57±1.09)m/s (P=0.95)相对误差= 误差分析:1 仪器本身的系统误差和由于老化引起的误差.2 室温在实验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3 无论是驻波法中在示波器上找极大值,还是相位法在示波器上找斜率为正的直线,都是测量者主观的感觉,没有精确测量.思考题1 固定两换能器的距离改变频率,以求声速,是否可行 答:不可行.因为在声速一定时,频率改变了,波长也会随之改变.所以无法同时测量出频率和波长,也就无法求出声速.不对
声速的测定实验原理
声速的测定实验原理是由于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易被反射等优点。在超声波段进行声速测量的优点还在于超声波的波长短,可以在短距离较精确的测出声速。
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一般通过电磁振动与机械振动的相互转换来实现,最常 见的方法就是利用压电效应与磁致伸缩效应来实现的。本实验采用的就是压电陶瓷制 成的换能器(探头),这种压电陶瓷可以在机械振动与交流电压之间双向换能。
声速的测量简单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声速v 、振动频率f和波长λ之间的基本关系,即实验时用结构相同的一对(发射器和接收器)超声压电陶瓷换能器,来作声压与电压之间的转换。
利用示波器观察超声波的振幅和相位,用振幅法和相位法测定波长,由示波器直接读出频率f。
(一)谐振频率超声压电陶瓷换能器是实验的关键部件,每对超声压电陶瓷换能器都有其固有的谐振频率,当换能器系统的工作频率处于谐振状态时,发射器发出的超声波功率Z大,是Z佳工作状态。
(二)振幅法,由发射器发出的声波近似于平面波。经接收器反射后,波将在压电陶瓷换能器的两端面间来回反射并且叠加。当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发生共振,产生共振驻波现象,波幅达到极大。
由纵波的性质可以证明,振动位移处于波节时,则声压是处于波腹。接收器端面近似为一波节,接收到的声压Z大,经接收器转换成的电信号也Z强。声压变化和接收器位置的关系可从实验中测出,当接收器端面移动到某个共振位置时,示波器上会出现Z强的电信号,如果继续移动接收器,将再次出现Z强的电信号,两次共振位置之间的距离即为1/2λ 。
超声波声速的测定实验结果
超声波声速的测定实验结果是发声距离93m。
实验原理:
1、声波的传播速度v与声波频率和波长之间的关系为。所以只要测出声波的频率和波长,就可以求出声速。
2、其中声波频率可由产生声波的电信号发生器的振荡频率读出,波长则可用共振法和相位比较法进行测量。时差法可通过测量某一定间隔距离声音传播的时间来测量声波的传播速度。
3、本实验采用压电陶瓷换能器来实现声压和电压之间的转换。它主要由压电陶瓷环片、轻金属铅(做成喇叭形状,增加辐射面积)和重金属(如铁)组成。
4、压电陶瓷片由多晶体结构的压电材料锆钛酸铅制成。在压电陶瓷片的两个底面加上正弦交变电压,它就会按正弦规律发生纵向伸缩,从而发出超声波。
实验内容:
1、将测试方法设置到连续方式,按下CH1开关,调节示波器,能清楚地观察到同步的正弦波信号。
2、调节专用信号源上的“发射强度”旋钮,使其输出电压在20VP-P左右,然后将换能器测试仪接线盒上的接收端接至示波器,将两声能转换探头靠近,按下CH2开关,调整信号频率,观察接收波的电压幅度变化,在某一频率点处电压幅度最大,此频率即是压电换能器S1、S2相匹配的频率点。
3、改变S1、S2的距离,使示波器的正弦波振幅最大,再次调节正弦信号频率,直至示波器显示的正弦波振幅达到最大值。记录此频率f。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的测量谁能帮我弄一份 最好直接有数据 谢谢 +分30
340M/s
实验原理
由波动理论可知,波速与波长、频率有如下关系:v = f λ,只要知道频率和波长就可以求出波速。本实验通过低频信号发生器控制换能器,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就是声波频率。声波的波长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和行波法(相位比较法)测量。下图是超声波测声速实验装置图。
n 驻波法测波长
由声源发出的平面波经前方的平面反射后,入射波与发射波叠加,它们波动方程分别是:
叠加后合成波为:
y = ( 2Acos2pX/l ) cos2p ft
cos2pX/l = ±1 的各点振幅最大,称为波腹,对应的位置:
X =±nl/2 ( n =0,1,2,3……)
cos2pX/l = 0 的各点振幅最小,称为波节,对应的位置:
X = ±(2n+1)l/4 ( n =0,1,2,3……)
因此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腹(或波节)的位置Xn、Xn-1即可得波长。
n 相位比较法测波长
从换能器S1发出的超声波到达接收器S2,所以在同一时刻S1与S2处的波有一相位差:j = 2px/l其中l是波长,x为S1和S2之间距离?8?8。因为x改变一个波长时,相位差就改变2p。利用李萨如图形就可以测得超声波的波长。
实验重点
n 了解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方法。
n 加深对振动合成、波动干涉等理论知识的理解。
n 掌握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声速。
注意事项
n 确保换能器S1和S2端面的平行。
n 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频率与压电换能器谐振频率f 0保持一致。